工程地质-第三章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第三章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三章地质构造

3 地质构造(geologic structure) 一、地质年代概念㈠地质年代—表示地层(岩石)形成年代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概念㈡绝对地质年代—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同位素与稳定同位素(蜕变产物)的相对含量测定的地质年代,表示距今实际时间。如最 早地层40亿年,推算地球形成45?60亿年。误差较大。 概念㈢相对地质年代—根据与相邻已知地层的相对关系确定的地质年代。㈠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沉积岩:根据层序、岩性、接触关系及古生物化石进行确定。 ⑴层序:正常层序为先下后上。但受构造错位影响(如倒转褶曲),则出现层序被打乱现象。 ⑵岩性:根据标准地层进行对比,岩性相同或相近的地层系同一时期形成。 ⑶接触关系:根据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分为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三类接触关系。见图 3-1 所示正常情况下,接触面下为老地层,面上为新地层⑷古生物化石: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含有同一化石的地层则为同一地质年代。根据标准化石进行确定。 2.岩浆岩: 根据⑴与已知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⑵本身穿插构造关系确定地质年代。 ⑴接触关系: ①侵入接触:有蚀变(变质),岩浆岩晚于沉积岩 ②沉积接触:无变质,岩浆岩早于沉积岩,后沉积,有侵蚀面。⑵穿插

构造: ①穿插的侵入体(岩株、岩脉等)比被侵入体中最新的还要新;比不整合面上的最老地层还要老。 ②新岩脉穿过老的侵入岩。 1?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应关系: 年代单位地层单位 3.新老地层的顺序 二、地质构造 概念: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在岩体(大范围岩石)中留下的痕迹,即地质体(岩层、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简单地质构造: ㈠水平构造: 未受构造运动影响(或受影响较小)的沉积岩构造,其层面呈水平或近似水平正常层序为上新下老。图中表示 -- ㈡单斜构造: 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构造其空间分布位置用产状(attitude) 表 示。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对工程的影响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对工程的影响 地壳运动:指由于地球内动力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包括:升降运动:指垂直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导致地壳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并形成各种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第一节 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一、概念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即产状)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地壳运动(垂直抬升)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岩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岩层形成时的位置,而且改变了原有的水平状态,使岩层面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交角,便形成了单斜构造。常常是组成其它构造(褶曲一翼,断层一盘等)的一部分。 二、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常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来确定,这三者称为产状要素。在野外产状要素直接用地质罗盘进行测量。 第二章 褶皱构造 褶皱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岩层的连续性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 一、褶曲: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 二、褶曲的类型 1、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产状要素 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 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 倾向 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褶曲 的要素 核: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 翼: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地层 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 枢纽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枢纽水平、枢纽倾斜 轴面:指大致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

建筑构造第三章

第三章:墙体 一、填空 l、窗台宜挑出_______,且必须抹出_______或鹰嘴线以防雨水污染外墙面。2、墙体的组砌原则是墙面美观,施工方便、________、,避免通缝, 保证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3、板条抹灰隔墙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4、砌筑砂浆是和掺合水搅拌而成。 5、不透水性地面和垫层,墙壁身防潮层宜设置在_________________。 6、勒脚的高度一般应距室外地坪____________以上。 7、变形缝分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8、常用的防潮层材料做法有一毡二油防潮层,__________防潮层,防水砂浆砌 砖防潮层,_______防潮层______防潮层。 9、散水宽度一般应________外向横坡宜__________。 10、在砖混结构中,楼板支承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11、普通砖的规格为________。 12、提高砖墙砌体强度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 13、抹灰类装修按照建筑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即、和三类。 14、沉降缝基础处理的方法有、、和。 15、墙体按其受力状况不同,分为和两种,其中包括自 承重墙、隔墙,填充墙等。 二、判断题。 1、散水适用于降雨较少的情况( ) 2、伸缩缝和沉降缝基础可以不断开。( ) 3、圈梁中断可以在其上或下方增加一道附加圈梁与被中断的主圈梁搭接,搭接 长应大于等于两圈粱高差的二倍,且不小于1000mm。( ) 4、圈梁和构造柱是加强房屋空间刚度和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 5、设有暖气槽的窗台,至少应有240mm的围护墙。( ) 6、圈梁是均匀地卧在墙上的闭合的带状的梁。( ) 7、寒冷地区外墙过梁常采用L形,以减缓热桥的危害。( ) 8、圈梁梁顶标高位于预制空心板板底20mm痤浆位置。( ) 。 9、一砖半墙厚实际尺寸为365毫米。( ) 10、水刷石墙面边属于抹灰类装修。( ) 11、实心砌块和多孔砌块墙体,要求上下皮搭接不得小于60mm。( ) 12、伸缩缝的结构方案中双墙方案适用于地震地区。( ) 13、烟道不得中断圈梁。( ) 14、圈梁是梁的一种,承受结构荷载。( ) 15、构造柱起加固和承重作用。( ) 16、构造柱是结构柱,承受结构荷载。( ) 17、伸缩缝和防震缝基础可以来断开。( ) 18、基础和基础墙部位不宜使用砌块材料。( ) 19、伸缩缝的基础必须断开。( ) 20、寒冷地区,散水施工前应先作完勒脚饰面。( ) 2l、楼地面变形缝应贯通楼地面各层。( ) 22、油毡防潮层适用地震地区墙身水平防潮层。( ) 23、防震缝必须采用双墙方案,但基础部分一般不必断开。( ) 24、在砌筑钢筋砖过梁时,在砂浆上摆设的钢筋直径应不大于8mm,以便抹灰缝 隐埋。( ) 25、构造柱不承受竖向荷载,但从构造上起加固作用因此它是结构柱。( ) 27、梁是一个受弯构件。( ) 28、提高砌墙砖的强度等级是提高砖墙壁砌体强度的主要途径。( ) 29、基础和基础墙部位不宜使用砌块材料 三、选择题。 l、水刷石墙壁面为( )类装修。。。 A、抹灰 B、贴面类 c、涂刷 D、裱糊 2、圈梁的作用是( ) A、加强砖造建筑的整体和空间刚度 B、抵抗变形和开烈 C、承受墙体 传来的荷载 3、下列物件中对墙体起加固作用的有( ) A、过梁 B、圈梁 C、构造柱 4、为保证墙体的强度,加强砖墙整体性,一般选用不低于( )的砂浆砌筑。 A、M5 B、M2.5 C、M7.5 D、M10 5、建筑物在( )不设置沉降缝。 A、高差<3m B、埋深相差较大 C、荷载相差较大 D、结构类型不同 6、散水的宽度一般为( ) A、不小于80 B、不小于600 C、不小于2000 7、砌筑钢筋砖过梁应用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 ) A、1~2皮 B、3~4皮 C、4~6皮 8、设有暖气槽的窗台,围护尺寸至少( ) A、120 B、180 C、240 D、90

房屋建筑构造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墙体 一、单项填空题 1、墙身水平防潮层应在( A )中连续设置。 A、所有的内外墙体 B、外墙 C、所有的内墙 D、均可 解析: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 2、钢筋砖过梁的最大跨度为( B )。 A、1.8m B、1.5m C、1.2m D、1.0m 解析:钢筋砖过梁的最大跨度为1.5m。 3、沉降缝要求基础( C )。 A、不断开 B、可以断开也可以不断开 C、必须断开 D、按设计要求解析:三种变形缝的基础是否要断开是考点。 4、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C )。 A、240mm×240mm B、240mm×370mm C、240mm×180mm D、180mm×180mm 解析: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5、自承重墙是( B )。 A、承重墙 B、非承重墙 C、隔墙 D、均可 解析:自承重墙是非承重墙。 6、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常用的材料为( B )。 A、混合砂浆 B、水泥砂浆 C、纸筋灰 D、膨胀珍珠岩 解析:水泥砂浆是勒脚常用的构造材料。 7、对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其墙身水平防潮层不宜采用( C )。 A、防水砂浆 B、细石混凝土(配3φ6) C、油毡防潮层 D、圈梁解析: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禁止使用油毡防潮层。 8、当室内地面垫层为碎砖或灰土材料时,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 D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0.06mm处 C. 垫层标高以下 D.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 解析:碎砖、灰土属于透水材料。 9、圈梁遇洞口中断,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满足( C )。A.£2h 且£ 1000mm B. £4h 且£1500mm

第三章地质构造

第三章地质构造 一、名词、术语解释题 地质作用;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褶皱构造,褶曲,背斜;向斜;褶皱的翼和核部;褶皱轴面;构造盆地;构造穹窿;断裂构造,断层;上升盘与下降盘;节理;平移断层;逆断层;冲断层;逆掩断层;纵断层;横断层;辗掩断层;剪节理;张节理;上盘与下盘;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相对地质年代;地层年代;地层 二、选择题 2. 在野外的褶曲,一般向斜处为谷,背斜处为山的说法是( C )。 A、正确的——* B、不正确的——* C、不一定…… 3. 褶曲的基本形态是(A)o A、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 B、向斜褶曲和倾斜褶曲……* C、背斜褶曲和水平褶曲------* D水平褶曲和倾斜褶曲——* 4. 关于褶曲分类正确的是(D )o A、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直立褶曲——* B、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C、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直立褶曲------* D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7. 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是( B )o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推断层------* D冲断层------* 8. 断层的上升盘一定是断层的上盘吗?( C ) A、是——* B、不是——* C、不一定------ 11.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B )o A、代、纪、时------* B、代、纪、世------ C、代、纪、期------* D 代、系、世------* 13已知某岩层的走向,则该岩层的倾向 ①可以知道 14下图中的断层为

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本章重点:重点介绍了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方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采取土样。 学习要求:掌握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及适用性、工程地质岩芯编录、 取样的技术要求以及勘探工作的布置要求 第一节概述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设备、工具 直接深入地下岩土层,查明地下岩土性质、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地下水条件等内容的勘察工作,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简称物探工程)。 主要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了解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了解褶皱、断裂、破碎带及其它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

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坡积层的位置和土层结构;岩溶的规模及发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特性等。 (4)采取岩土样及水样,提供对岩土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第二节物探工程 一、物探工程的分类及应用 物探工程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并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探方法,又称为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工程的特点是:速度快、设备轻便、效率高、成本低。但具有多解性,属于间接的方法。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与其他勘探工程(钻探和坑探)等直接方法结合使用。 物探工程的主要作用有: (1)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限、界面或异常点(如基岩面、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岩溶洞穴等); (2)作为钻探的辅助手段,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 (3)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参数。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一、概述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按其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概括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般性分类: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 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 专门型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门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在充分认识土的不同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将客观存在的各种土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或组。 常将成因和形成年代作为最粗略的第一级分类标准,即所谓地质成因分类。 将反映土的成分(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即所谓的土质分类。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的结构及其所处状态和土的指标变化特征,更好的提供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要的资料,必须进一步进行第三级分类,即工程建筑分类。 上述三种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中,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有两种分类原则: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 国内外的土质分类方案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是按粒度成分,一种是按塑性指标,一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 二、土的分类 (一)按地质成因分类: 土按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等类型。 (二)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1.土按颗粒大小分类 粒组名称分界颗粒(mm)组亚组 漂石或块石大800 中400 小200 卵石或碎石极大100 大60 中40 小20 圆砾或角砾粗10 中 5

砂粒粗0.5 中0.25 细0.10 极细0.05 粉粒粗0.1 细0.05 粘粒粗0.002 3.砂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4、粉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10% 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10% 5、粘性土的分类 (1)根据堆积时代分 1)老堆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堆积的粘性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 2)一般堆积土:第四纪全新世堆积的粘性土 3)新近堆积土:全新世以后 ( (3)按工程特性分 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的土称特殊性土,根据工程特性分为:湿陷性土

《建筑构造》试题第三章《墙体》

《建筑构造》检测试题 第三章《墙体》 一、填空题 1、砖墙的组砌原则是:()、()、()、()、避免通缝,保证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2、普通砖的规格为() 3、墙体结构的布置方案一般有()()()三种形式。 4、砌筑砂浆是()与()掺和加水搅拌即成。 5、变形缝分为()、( )、( )三种。其中从基础底面到屋顶全部断开的是( )。 6、砌筑砂浆中,一般用于砌筑基础的是( ),用于砌筑主体的是( ) . 7、下列砖墙组砌方式中,适合于砌筑半砖墙的方法是( )。 8、圈梁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 9、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触的部分叫( )。 10、泛水高度不应小于( ). 11、沉降缝处基础的做法有( )、()、()。 12、在设有暖气槽的窗台,至少应有()的围护墙。 15、按受力情况不同,墙体有( ) 和( ) 之分。 16、墙体按构造方式不同,有( ) 、( )、( ) 。 17、墙体按施工方式不同可分为( ) 、( ) 、( )。 19、砖的强度等级分( ) 。 20、常用的砌筑砂浆为( ) 。 21、常用的墙体厚度为( ) 、( ) 、( ) 、( ) 等。 22、24实体砖墙的常用的组砌方式为( ) 、( ) 、( ) 、 18实体砖墙的组砌方式为( ) 。23、砖墙的细部构造主要包括门窗过梁、窗台、勒脚、散水、明沟等。 24、门窗过梁常用的有砖平拱、钢筋砖过梁、( ) 等。 25、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伸入墙内的长度应不小于( ) 。 26、钢筋混凝土过梁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 ) 、( )两种。 27、砖砌悬挑窗台的悬挑长度一般为( ) 。 28、墙身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地面垫层范围内,一般在( ) 标高处。 29、墙身防潮层根据材料不同,一般有( ) 、( ) 、( ) 等。 30、散水的宽度一般为( )。 31、散水的材料一般用( ) 、( ) 。 32、对墙身加固的方法一般有( ) 、( )、( )等。 33、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 ) 的连续封闭的梁。 34、圈梁有( ) 和( ) 两种。 35、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与( ) 砖的规格相适应,常见的有( )和( ) 。附加圈梁和圈梁之间的关系( )。 36、常见的隔墙有( ) 、( ) 、( ) 。 37、按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常见的墙面装修可分为( ) 、( ) 、( ) 、 ( )和( ) 等五类。 38、墙面装修的作用有( ) 、( ) 、( ) 。 39、普通的抹灰一般有( ) 、( )组成。 二、判断题 1、提高砌墙砖的强度等级是提高砖墙砌体的强度的主要途径。() 2、圈梁是均匀地卧在墙上的闭合的带状的梁。() 3、设有暖气槽的窗台至少应有240mm外围护墙。() 4、伸缩缝和沉降缝即成可以不必断开。()

第3章 地质构造

第3章地质构造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地质年代单位。 2.掌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3.掌握岩层产状三要素及其量测方法。 4.理解褶曲的基本类型、特征、野外识别方法及工程地质评价。 5.理解节理的类型、特征、工程地质评价及统计和表示方法。 6.了解断层要素。理解断层类型、特征、野外识别方法及工程地质评价。 7.了解地质图的规格、地质图种类及所反映的内容。掌握地质图的阅读方法及步骤。 【学习重点】 1.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2.褶曲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3.节理的统计及表示方法.节理的特征及工程地质评价。 4.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方法,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5.地质图的阅读步骤。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地壳中存在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运动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如褶皱、断裂。褶皱、断裂破坏了岩层或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降低了岩层的稳定性,使工程建筑的地质环境复杂化。 3.1地质年代 1、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地质年代,另一种是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相对地质年代虽然不能

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能反映岩层形成的自然阶段,从而说明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许多地质事件,如火山喷发、河谷切割、沉积岩形成、岩层的变形等。都可以根据最简单的原理,确定其有关岩石记录的相对新老,地质学确定岩石相对新老顺序主要依据下述基本规律或方法: (1)地层层序律 在地质历史中的每个地质年代都有相应的沉积岩层(部分地区还有喷出岩)形成,这种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没有发生巨大的构造变动,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而且都是先形成的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即叠置律。根据地层层序律便可将地层的先后顺序确定下来。 (2)生物演化律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其遗体和遗迹可保存在沉积岩层中,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所充填或交代(石化),形成化石。生物界的演化历史也是生物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物演化总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或生物化合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依据。 (3)岩性对比法 岩性对比法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近似的。 (4)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地质历史上,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结果,往往可使不同岩层之间,岩层和侵入体之间,侵入体和侵入体之间发生相互穿插的切割关系。可以利用这种切割规律来确定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地质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切割关系有沉积岩之间的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以及岩浆岩与围岩之间的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 ①整合接触即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②平行不整合接触又叫假整合接触。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两套地层之间发生了较长期的沉积间断,其间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叫做剥蚀面,又叫不整全面。界面上可能保存有风化剥蚀的痕迹,有时在界面靠近上覆岩层底面一侧还有源于下伏岩层的底砾岩。

(建筑工程管理)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建筑工程管理)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第三章工程地质勘探和取样 本章重点:重点介绍了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方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采取土样。 学习要求:掌握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及适用性、工程地质岩芯编录、 取样的技术要求以及勘探工作的布置要求 第壹节概述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设备、工具 直接深入地下岩土层,查明地下岩土性质、结构构造、空间分布、地下水条件等内容的勘察工作,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壹种可靠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简称物探工程)。 主要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且确定其接触关系;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了解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了解褶皱、断裂、破碎带及其它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包括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坡积层的位置和土层结构;岩溶的规模及发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特性等。 (4)采取岩土样及水样,提供对岩土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第二节物探工程 壹、物探工程的分类及应用 物探工程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且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探方法,又称为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工程的特点是:速度快、设备轻便、效率高、成本低。但具有多解性,属于间接的方法。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和其他勘探工程(钻探和坑探)等直接方法结合使用。 物探工程的主要作用有: (1)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了解隐蔽的地质界限、界面或异常点(如基岩面、风化带、断层破碎带、岩溶洞穴等); (2)作为钻探的辅助手段,在钻孔之间增加地球物理勘探点,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提供依据; (3)作为原位测试手段,测定岩土体的波速、动弹性模量、土对金属的腐蚀性等参数。 物探工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测定覆盖层的厚度,确定基岩的埋深和起伏变化; (2)追溯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 (3)研究岩石的弹性性质,测定岩石的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4)划分岩体的风化带、测定风化壳厚度和新鲜基岩的起伏变化。 二、电阻率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电阻率法是依靠人工建立直流电场,在地表测量某点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电阻率变化,从而推断地表下地质体性状的方法。 电阻率法主要能够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1)确定不同的岩性,进行地层岩性的划分; (2)探查褶皱构造形态,寻找断层; (3)探查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及风化壳厚度;

工程地质第三章

1、风化作用(名词解释) 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2、风化作用的类型和结果。 1、物理风化 2、化学风化 3、生物风化 ①使坚硬致密的岩石松散破坏 ②改变岩石原有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 ③使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④引起许多不良地质现象(塌方、滑坡、泥石流等) 3、详细阐述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物理风化①岩石释重 ②温度变化 ③水的冻结与膨胀(冰劈作用) ④可溶盐的结晶与潮解 ⑤其它因素(人为开采与爆破) 化学风化①溶解作用 ②水化作用 ③水解作用 ④碳酸化作用 ⑤氧化作用 生物风化①生物物理风化:植物根系的穿插、动物的挖掘和穿凿、人类活动 ②生物化学风化: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遗体的腐烂分解 4.风化岩层分为哪几个带?各有什么特征? 从工程地质角度,一般把岩石的风化层自下而上分成四个带: ①整石带:肉眼看不出岩石有风化碎裂现象,外观上与新鲜岩石无明显区别,但岩石颗粒间的联结因风化影响而有一定削弱,强度有所降低 ②块石带:岩石被大量风化裂隙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石块,强度显著降低,渗透性增强,工程性质与整石带已有明显区别,裂隙面出现次生矿物。 ③碎石带:岩石风化破裂成许多碎块和大量风化矿物,渗透性略有减小,强度大为降低。 ④粉碎带:岩石彻底风化破坏,原生矿物基本上全部风化成细粒次生矿物,渗透性很低,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并产生一些新的性质。 4、残积层的特点及工程性质。 特点:①垂直剖面上,从上而下颗粒由细变粗; ②碎屑物质大小不均匀,棱角显著,无分选及层理特征; ③矿物成分与下伏原岩有密切关系; ④在平缓的山顶和山坡较厚,在易遭冲刷的较陡山坡则厚度不大; ⑤有些残积层的孔隙率较小,但多数残积层的孔隙率较大。 工程地质性质:①易遭冲刷,强度和稳定性差; ②承载力较低,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③作为路基边坡时,可能出现塌方和冲刷问题。 5、坡积层的特点及工程性质。 特点:①坡积层的厚度一般是中下部较厚,向山坡上部逐渐变薄以至尖灭。

第三章 工程地质

第三章工程地质 §3.1概况 广西苍梧县新建水电站位于东安江上游,地理位臵东经111。26'~111。39',北纬24。2'~24。15';属广西苍梧县沙头镇山口村境内。新建水电站为四等小(一)型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为500+2×3200KW=6900KW。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重力坝一座,坝后灌溉电站一座,引水电站一座,引水电站有压引水系统等。 本次地质勘察工作依据的有关规程规范主要有《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Z5013-9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并完成有专题地质报告及图纸,本章简述如下。 §3.2区域地质 §3.2.1地形、地貌 区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古架山高程988m,东部大桂山高程1068m,西部修亮山高程814m,中部雅珠山高程682m,山的相对高度500~1000m,为中低山区。南部沙头一带为丘陵区。 东安江流域处在南岭山系中段南端,大桂山脉西侧,发源于贵竹顶山,自北向南呈蛇曲状发育,流经苍梧沙头,石桥、梨埠乡至广东封开县大洲与贺江干流汇合,进入西江,属珠江水系,贺江的一级支流,全长168km,总落差319.8m,河道平均比降1.91%,全流域面积2165km2。

§3.2.2地层岩性 测区地层岩性,岩层产状:走向北东65度,倾向南东155度(偏上游),倾角30~45度,由老至新分层描述如下: 1、寒武系水口群(∈sh) 下亚群(∈sh1):黄绿,灰绿及浅灰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夹绢云母页岩,上部为不等粒石英砂岩夹黄铁矿和砂质结核的绢云母页岩和少量粉砂岩,顶部夹厚状砂页岩;中下部夹厚层砂页岩,总厚度大于1300m。 中亚群(∈sh2):黄绿,浅绿,灰绿色石英岩,粉砂质绢云母页岩,中部有长石石英砂岩;下部有不等粒石英砂岩,层底含磷结核的炭质绢云母页岩,总厚度约1500m。 上亚群(∈sh3):上部和中部为灰绿,黄绿,浅绿色不等中粒及粒石英砂岩和绢云母页岩互层夹少量粉砂岩及数层炭质页岩;下部为灰绿,黄绿色不等粒和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总厚度约2000m。 2、泥盆系,可见下泥盆系(D1L)和中泥盆系(D2d): 莲花组(D1L):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砂质页岩,上部夹一层不稳定的粉砂质白云岩;中部夹一层深灰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下部为紫红色含砾石粗砂岩。总厚度860m。 那高岭组(D1n):黄、红夹黄绿色页岩和粉砂质页岩少量粉砂岩,细砂岩。上部夹有灰岩与白云岩,厚度440m。 郁江组(D1y):浅灰、灰白、灰黄、紫红杂色石英砂岩、页岩、粉砂岩夹砂岩页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层位含磷夹粉砂炭质页岩和中

工程地质第三章

第一节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I.名词解释 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河流两側因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河流阶地Ⅱ单项选择题 1.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 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 2.河流两岸洪水期被淹没,平水期露出水面的部分叫做() A.河漫滩B.河流阶地C河谷斜坡D.河床 3.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 4.阶地面和阶地陡坎均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 5.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沖积层 6.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出露的河流阶地叫做()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纵向阶地 7.阶地是() A.河流侵蚀作用的产物B.河流沉积作用的产物 C.地売升降作用的产物D.前述三种作用的产物 Ⅲ.多项选择题 1.地表水的地质作用是指() A地表流水将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地方沉积成岩的作用 B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C.淋滤,洗刷,冲刷和河流地质作用D.地表水对岩,土的破坏作用 2.河流阶地的形成可能是因为() 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B地壳下降,河床堆积 C.地売稳定河流侧蚀D.河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Ⅳ.改错题 1.河流具有搬运能力因为水具有浮力 1.改为 简答题 1.地表流水地质作用的类型和产物有哪些? 答:1.淋滤作用及残积层 2.洗刷作用及坡积层

3.冲刷作用及洪积层 4.河流地质作用及沖积层 2.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1.侵蚀阶地2.基座阶地3.冲积阶地4.横向阶地5.纵向阶地 MⅦ.论述题(详细论述下各题) 1.第四纪地表流水地质作用产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第四纪地表流水地质作用的主要产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 它们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1)残积层:主要残留在原地,一般分布在圆浑的山头或缓坡地带,残积层松散、富水,由于下伏未风化基岩面起伏不平,导致残积层厚度不均一从而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2)坡积层:主要分布在坡脚平缓处,坡积层松散、富水,当坡积层与下伏原坡 面的接触界面较陡时,易产生坡积层滑坡,特别是人工不合理开挖坡魍时,更易引起工程滑坡。 (3)冲积层:主要分布在冲沟沟口,一般呈扇形,故又叫洪积扇。洪积层般松散、富水,从扇头到扇尾工程性质不一样。扇头一般颗粒粗大,地下水埋深大,水的矿化度低,工程性质相对好。扇尾一般颗粒细小,地下水埋深浅,水的矿化度高,工程性质相对较差。扇中的工程性质介于扇头和扇尾之间。 (4)冲阶层:一般分布在河流阶地和河漫滩,冲积层松散、富水,厚度较均一, 其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组成物质和形成时间。一般高級阶地因固结程度高其工程性质较好,低级阶地囚固结程度差其工程性质较差。砂卵石为主的冲积层工程性质较好,砂粘土为主的冲积层工程性质较差。 第二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I名词解释 隔水层含水层 隔水层:隔水层是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重力水的岩土层。 Ⅱ.单项选择题 1.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B.潜水C.承压水D.毛细水 2.埋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毛细水 3.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 A.饱气带水B.毛细水C.重力水D.上层滞水 4.理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