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

3.土壤肥力:

4.土壤有机质:

5.土壤通气性:

6.土壤结构性:

7.土壤孔度:

8.土壤耕性:

9.土壤缓冲性:

10.土壤保肥性:

11.指示植物:

10.土壤孔性:

11、土壤酸碱性:

12、土壤孔隙性:

13、土体结构:

14、土壤供肥性:

15、团粒结构:

二、填空题:

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____【土壤固相】、土壤水分____和____【液相】三相物质组成。

3、土壤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____%以上,它好

似土壤的____。

4、土壤质地可分为___、____和黏土三类。

5、土壤生物包括____、____和____。

6、根据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可分为___、_

___和兼气性微生物。

7、____是表示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8、我国土壤的PH值大多数在____的范围内。小

麦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

9、酸性土壤通常通过使用___肥料,碱性土壤通常

通过使用____、____、____等进行性酸

碱中和,改良土壤。

10在农业生产上是靠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来确定宜耕期的。

11构成土壤胶体的微粒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2土粒团聚成棱角比较明显,_________与_________

较差,大小与团粒结构相似的土团。

13构成土壤胶体的微粒有____和___组成。

14土壤胶体按其微粒组成和来源分为____、__

__和____________,其中有机—无机

复合胶体是土壤的主要存在形式。

15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____、____、___

_、________。

16我国耕地面积约____亿。

17东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___和____。

18土壤吸收的作用大致分为:____、____、

____、____和____。

19土壤缓冲性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和

____。

20生物吸收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养分的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在生物体中的作

用。

21在水利、农业改良的基础上,施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改良剂,也能起到改碱效果。

22“黑土一把油汪汪”是_________土壤的真实写照。

23对土壤质地的鉴别,在田间则用______、______、

______的办法加以区分。

24土壤缓冲性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5土壤一旦受污染,就很难治理,因此应采取

________________的防治方针。

26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供肥特性,对肥料养分

的要求和反应各异,“不施肥稻像草,多施肥立即倒”

形容___________;“饿的饱的”形容__________。

27土壤耕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和____。

28自然土壤剖面依次分为____、____、_

___和____。

29土壤水并不是纯水,而是含有____与____

是植物需水的主要来源。

30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常通过____和____

形式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

31农业生产上常通过深耕结合________、

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

32土体内空隙垂直分布为________。

33依据土壤结构体____、____及其____

可分为七种土壤类型。

34粒径为____的团聚体是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结

构,俗称“____、____。”

35土壤孔隙通常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

__、____。

36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

__和____。

37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常通过____和____形

式不断的进行气体交换。

38干地耕作土壤刨面一般分为____、____、

____和____四层。

39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有____、____。盐碱

土壤的指示植物有____、____、____、_

___。

40土壤缓冲性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

__。

41土壤胶体有____和____存在状态。

42土壤胶体按其微粒组成和来源分为____、__

__、____其中____是土壤胶体的主要存在形

式。

43土壤、吸收的五种形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44我国土壤分为____个土纲,____个亚纲,____个土类,____个亚类。

45在水利和农业上施用____、____、____等化学改良剂。

46离子交换吸收有两种形式:即____和____。47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

48在水利,农业改良基础上,施用____、____、____等化学改良剂也能起到改碱效果。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

A、高岭石

B、蒙脱石

C、云母

D、伊利石

2、一般的讲,土壤细菌和()均适宜中性和微碱性环境中。

A、真菌B、藻类C、放线菌D、病毒

3、下列属于冷性土的土壤是()。

A、黏土

B、壤土

C、沙土

D、沙壤土

4、_____是坚定土壤类型,识别土壤形成过程的基础。()

A.原生矿物质

B.土壤矿物质

C.次生黏土矿物质

D.土

壤质地

5、下列矿物质中,原于原生矿物质地有________。( )

A.长石

B.云母

C.蒙脱石

D.橄榄石

6、下列属于土壤动物的是________。( )。

A.蚯蚓

B.线虫

C.蚂蚁

D.蜗牛

7、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包括________。( )

A.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D.藻类

8、“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的土壤是()

A、壤土

B、黏土

C、沙土

D、沙壤土

9、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

A、秸秆B、动物残体C、腐殖质D、糖类

10、我国土壤PH值大多数在()范围内。

A、—

B、—

C、—

D、—

11、下列适宜种植在壤土上的作物是()

A、花生

B、薯类

C、芝麻

D、小麦

1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都不对

13、作物种子正常的发芽所需的氧气含量在()。

A、5%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14、团粒结构近于球形,其直径在()mm之

间,()mm是最理想的。

A、—1—2

B、—10 2—3

C、—8 2—3

D、—10 —

15、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A、70%

B、66%

C、68%

D、65%

16、对土粒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其为()。

A、鸡粪土

B、蒜瓣土

C、蚂蚁蛋

D、卧土

17、“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是()。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都不对

18、用细土垫圈氨臭味减小是利用土壤的()

吸收方式。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离子交换

19、生产上常使用的菌肥养地培肥土壤是利用()原

理。

A、物理吸收

B、化学吸收

C、生物吸收

D、离子交换

20、物理性沙粒和物理黏粒的界限为()。

A、0.1mm

B、0.01mm

C、0.001mm

D、

21、土体内孔隙垂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 )

A.上实

B.下虚

C.上实下虚

D.上虚下实

22、土壤结构性影响________的状况。( )

A. 水肥气热

B.肥气

C.水分

D.保水保肥

23、在农业生产上确定宜耕期的方法为( )。

A.眼看手摸

B.眼看手摸,试耕

C.宜耕期的长短

D.耕

作质量好坏

24、_______和______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徒儿

肥力的重要因素,是植物赖以生存的条件。()

A.光照和水分

B.肥料和水分

C.光照和肥料

D.水分和空

25、团粒结构又称()。

A、立土B、卧土C、蒜瓣土D、蚂蚁蛋

26、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mm的土

条,但是弯成直径2——3cm圆环时断裂的是

()

A、砂粘土

B、沙土

C、重壤土

D、中壤

27、干旱区土壤的主要特点是()。

A、缺水B、干旱C、疏松D、有机质含量高

28、下列属于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的是()

A、碱蓬、盐蒿

B、羊毛草、映山红

C、映山红、石榴

D、柽柳、石榴

29、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度之比以()为宜。

A、1:1

B、2:1

C、3:1

D、4:1

30、土壤孔隙有()。

A、毛管孔隙

B、通气孔隙

C、非活性孔隙

D、死性孔

31、土壤结构性直接影响()。

A、水

B、肥

C、气、日、热

32、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A56%B50%C66%D55%

33、我国国土面积亿hm2,耕地为()。

A、亿

B、亿

C、亿

D、亿

3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

A、秸秆

B、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

35、黄土高原总面积为()。

A、53万km2

B、万km2

C、150万km2

D、123km2

36、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

A、%

B、74%

C、64%

D、50%

四、简答题:

1.简述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方法

2.简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3.简述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肥措施

4.简述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一般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5.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

6、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肥措施有哪些

7、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8、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有哪些

9、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0、如何防止土壤潜育化

11、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12、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13、简述土壤质地的分类及各种土壤的性质。

14、简述土壤流失的防治。

五、论述题:

1.盐碱土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2.什么是土壤沙化土壤沙化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题 A、葡萄 B、莴苣 C、豌豆 D、百合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题 4、下列植物中,( )属于苞叶。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 A、黄瓜 B、小麦 C、大豆 D、玉米 5、杏的食用部位是(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中皮 1、双受精作用: 6、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 A、高温 B、低温 C、光照 D、水分 7、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黄瓜 B、四季豆 C、白菜 D、小麦 2、种子萌发: 8、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大豆 B、油菜 C、大麦 D、花生 9、下列属于日中性植物的是( )。 3、植物生长大周期: . A、白菜 B、棉花 C、黄瓜 D、萝卜 10、下列植物激素具有极性传导的是( )。 A、赤霉素 B、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11、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生长延缓剂是( )。 4、顶端优势: A、乙烯利 B、矮壮素 C、脱落酸 D、青鲜素 12、生长素一般在( )ug/g以下能促进茎的生长。 A、1-10 B、10-100 C、100-1000 D、1000以上 13、哪种激素的作用与其他三种相反( )。 A、赤霉素 B、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5、春化作用: 14、( )具有防止植物器官早衰的作用。

A、赤霉素 B、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15、东北的大豆引种河南,生育期( )。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死亡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39分) 1、( )根系属于须根系。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 A、豆类 B、果树 C、小麦 D、棉花 2、细胞繁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 2、下列植物属于( )合轴分枝。 3、一个发育成熟的叶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三部分。三部分A、苹果 B、松C、杨 D、杉俱全的叶称______,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_______。 3、下列植物中,( )属于茎卷须。 4、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梗、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第 - 1 - 页共 4 页 六部分组成。 2、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有哪些, 5一个发育成熟的胚珠由______、珠脊、______ 、_______和_______组 成。 6、种子的萌发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过程。 7、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8、由于______现象,故生产中扦插枝条时不能倒插。 9、根据小麦春化过程对低温要求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 10、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三种类型。 11、诱导植物开花是在______,但不否定光期的作用。 12、生长素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胚芽鞘、叶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内。

植物生产与环境测试试卷

16农艺升学班植物生产与环境摸底考试试题班级:得分:制卷人:吴宇琛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根冠比: 2.顶端优势: 3.春化作用: 4.有效积温: 5.空气湿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A.生长 B.分化 C.开花 D.发育

2.农业生产上要求做到“不误农时”,任何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率达到最高以前采用,否则任何措施都失去意义,这是因为植物生长具有()的规律。 A.生长大周期 B.昼夜周期 C.季节周期 D.依赖自然条件 3.由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而引起的植物生长停滞的现象称为()。 A.衰老 B.强迫休眠 C.生理休眠 D.渡过休眠 4.在一天中,植物生长的速度表现出()。 A.夏季时,白天快 B.早春时,白天快,其它季节晚上快 C.冬季时晚上快 D.一年四季都是白天快,因为白天有光,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没有光照,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5.茶树修剪是()的原理的应用。 A.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长相关性 B.生长周期性 C.顶端优势 D.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6.下列植物中顶端优势最强的是()。 A.雪松和水杉 B.玉米和小麦 C.苹果和梨树 D.玉米和高粱 7. 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高温 B.低温 C.空气 D.光照 8. 一般把花芽分化的过程称为() A.生长 B.发育 C.营养生长 D.都不是 9. 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 )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10. 有实验证明()对植物产生成花物质极为重要。 A.连续黑暗的时期 B.连续光照的时间 C.充足的氧气 D.适宜的低温 11.植物感受光周期的主要器官是()。 A.茎尖 B.叶片 C.花朵 D.根尖 12.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烟草 B.油菜 C.玉米 D.大豆 13.()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A.极性 B.再生 C.休眠 D.衰老 14.关于植物生长大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三版《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单元测试卷Ⅱ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单元测试卷Ⅱ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40)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 )粒径。 A 0.1 mm B 0.01 mm C 0.001 mm D 0.000 1 mm 2.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 )。 A 桔秆 B 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类 3.我国土壤pH大多数在( )范围。 A 4.5~8.5 B 3.5~8.5 C 3.5~9.5 D 4.5~9.5 4.土壤pH在( )时磷素的有效性最高。 A 5.5~6.5 B 6.0~7.5 C 7.5~8.5 D 5.5~7.5 5.对团粒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其为( )。 A.鸡粪土 B.蒜瓣土 C.蚂蚁蛋 D.卧土 6.生产上常施用菌肥养地培肥土壤,是利用了( )原理。 A 物理吸收 B 化学吸收 C 生物吸收 D 离子交换吸收 7.我国目前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 A 尿素 B 硝铵 C 磷铵 D 碳铵 8.耕层土样混合样品采样深度为( )。 A 5㎝ B 10㎝ C 15㎝ D 20㎝ 9.下列不属于施用基肥的方法是( )。 A 撒施 B 条施 C 穴施 D 根外喷施 10.在酸性条件下,( )的有效性最低。 A 锰 B 钼 C 锌 D 铁 11.进行土壤分析混合土样采样点一般取( )为宜。 A 5―10个 B 5―20个 C 5―25个 D 10―30个 12.堆肥腐熟化过程中,当腐殖化过程超过矿质化过程占优势时,可判断大约处于腐熟的( )阶段。 A 发热 B 高温 C 降温 D 腐熟 13.下列属于枸溶性磷肥的是( )。 A 钙镁磷肥 B 磷矿粉 C 骨粉 D 过磷酸钙 14.番茄在苗期以( )较好,结果期以硝态氮肥较好。 A 铵态氮 B 硝态氮 C 酰胺态氮 D 有机肥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绪论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教学过程: 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 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 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 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 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 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主要研

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 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四)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了显著的季节性、有序性和周期性。 (五)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生产依赖于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的强烈影响。 (六)严格的地域性 地区不同,其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不同,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也有差异,从而构成了植物生产的地域性。 Ⅲ、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一)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光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直接作用是对植物形态器官建成;间接作用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二)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在植物生产中,温度的昼夜和季节性变化影响植物的干物质积累甚至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完成。 (三)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都必须在细胞含有水分的状况下才能发生。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往往超过了任何其他因素。 (四)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使植物能“吃得饱(养料供应充足)”、“喝得足(水分充足供应)”、“住得好(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得稳(根系伸展开、机械支撑牢固)。 (五)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在植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整株生长,也可促进植株某一部位生长;肥料还在改善植物的商业品质、营养品质和观赏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Ⅳ、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中二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植物生产与环境》中期考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焚风: 小气候: 配方施肥: 肥料利用率: 光合有效辐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不是忌氯作物。 A烟草 B马铃薯 C茶树 D玉米 2.水田中不宜使用硝态氮的原因为() A引起土壤板结 B易流失 C易发生反硝化损失 D.B+C 3.下列肥料适宜做种肥施用的是() A尿素 B过磷酸钙 C磷矿粉 D氯化铵 4.芹菜“茎腐病”是由于缺少() A 铁 B 硼 C 锌 D 锰 5.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 A.12%N:12%P2O5:12%K2O B.12%N:12%P:12%K C.12%N:12%P2O5:12%K2O D.12%N2O:12% P2O5 :12% K2O 6.以下不属于夏季的节气是()。 A.小暑 B.大暑 C.处暑 D.夏至 7.()表示天气渐暖,降雨开始并逐渐增多。 A.清明 B.雨水 C.谷雨 D.夏至 8.()节气小麦成熟收获,是夏收夏种的季节。 A.小满 B.芒种 C.小暑 D.大暑 9.水旱轮作施用磷肥施用原则是()。 A.早重水轻 B.水重早轻 C.早多晚少 D.早少晚多 10.土壤速效钾一般占土壤全钾量的()。 A.90%-98% B.10% C.5% D.1%-2% 11.下列不属于夏季的节气是()。 A.小暑 B.大暑 C.处暑 D.夏至 12.玉米早期出现了“白苗病”可能是缺( )引起的。 A.Zn B.Mo C.B D.Fe 13.下列不属地方性风的是()。 A.海陆风 B.台风 C.山谷风 D.焚风 14下列不宜于大量施用人粪尿的作物是( )。 A.白菜 B.烟草 C.小麦 D.麻类 15.一般稻田绿肥应在插秧前( )天翻压。 A.10-15 B.5-20 C.20-30 D.30-40 16.植物各生育期对养分需求的一般规律是( )。 A初期少、盛期多、成熟期少 B初期多、盛期多、后期少 C初期少、盛期少、成熟期多 D.初期少、盛期多、成熟期多 17.下列选项列出的植物营养元素中.全部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Fe、Mg、B、S B.Fe、Mg、Cu、Zn C.Fe、Ca、Cu、Zn D.Fe、Cu、B、Zn 18.下列关于铵态氮肥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为速效氮肥 B.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铵态氮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变为硝态氮 C.NH4,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成为交换态养分 D.NH4易随水流失,水田不宜使用 24.“容易在果实上发生缩果病,果面凹凸不平,易木栓化”是缺下列( )元素。 A.铁 B.锌 C.硼 D.钙 25.秦岭南北气候不同是受哪种下垫面影响所致() A、海陆分布 B、地形影响 C、季风环流 D、植被不同 26.关于太阳辐照度的日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晴天正午时太阳辐照度最大 B.夜间太阳辐照度为零 C.一般是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照度就越大 D.晴天日出后太阳辐照度越来越大 27.下列属于大陆性气候表现的是()。 A.气温的年、日较差均大 B.降水稀少,多集中夏季 C.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小 D.云雾多,日照少 28.下列属于耕翻的小气候效应的是()。 A.白天可提高耕层土壤温度 B.低温时期下土层增温 C.在旱季,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 D.高温时期上土层增温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地的题目

第3章自测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田间持水量 6.蒸腾系数 二、填空题 1.土壤水分土壤中常以溶液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________和 _________。 3.土壤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成土因素的制约。 4.土壤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 5.自然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固相),________(液相),_______(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6.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7.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土壤空气的交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________粒径。 A 0.1 mm B 0.01 mm C 0.001 mm D 0.000 1 mm 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______。 A 沙土 B 壤土 C 黏土 D 都不对 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 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_______。 A 沙壤土 B 沙土 C 重壤土 D 中壤土 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_________。 A 桔秆 B 动物残体C腐殖质D糖类 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_____。 A花生B薯类C芝麻D小麦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_________cmol(+)/kg时表明土壤保肥力中等。 A >5 B <10 C 10~20 D >20

植物生产与环境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模拟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高粱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2.水稻由南向北引种,则生育期会()。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 3.一般把花芽分化的过程称为() A.生长 B.发育 C.营养生长 D.都不是 4.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 )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5.给植物的()以足够的低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 A.卷须 B.茎尖 C.叶片 D.花 二、填空题 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再生作用等。 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和()的形成。 4.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短日照植物,二是()植物,三是()植物。 5.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植物本身原因引起的休眠称为( ),也称真正休眠。 三、名词解释 1.衰老 2.发育 3.生长相关性 四、简答题 1.生长和发育有何区别 2.何为植物的极性

3.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 一、填空题 二、填空题 1.发育 2.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3.花芽分化、花器官形成 4.长日照、日中性 5.生理休眠、生理休眠 三、名词解释 1.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2.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 3.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四、问答题(要点) 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极性现象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3.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有些动物对植物生长具有破坏作用,如践踏、吃食、为害植物等,造成植物减产甚至绝收;而有些动物对植物生长具有益处,可消灭害虫、松动土壤等促进植物生长。 微生物可通过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影响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物固氮、降解毒性等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另一方面杂草影响农作物、果树、蔬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业要素的本体;作物、果树、蔬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植物生产和环境试题

2、次生分生组织 3、皮孔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测验题 4 、运动细胞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5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无融合生殖 三、选择题和()三层。 1、禾本科植物茎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因渗入了(),从而使硬度增 2、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强,加强了保护和支持功能。 3、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的主要场所。 A.木质 B.木栓质 C.)和()三种。脂类化合物 D.二氧化硅4、细胞繁殖的方式有()、( 2、水稻体细胞含有、机械组织按其细胞壁增厚方式不同,可分为(5 )和(),24条染色体,则其发育成熟的花粉粒(三核)共含有 (其中后者为没有原生质体的死细胞,如()和()。)条染色体。 A.12 ),主要 B.24 C.36 D.72 、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有两类:一类是(6 )和(3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另一类是()和(),输导有机、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增粗生长主要是()活动的结果。 A.顶端分生组织 B. 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次生分生组物。织)(((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柱 由)、)、74、在双子叶植物的多年生茎中,一般(可以形成侧根、)的比例最大。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其中)(和组成,()A.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以及一部分维管形成层。初生木质部 B.初生韧皮部 C.次生木质部 D.次生韧皮部 5 8、多数双子叶植物茎的木栓形成层是由()转变的。、以下植物中,具根状茎的是() A.莲 B.有的还有)(和组成,()甘薯 C.马铃薯 D.洋葱)(、9禾本科植物的叶主要由 四、判断题(每题2)。和(分,共10分) 1、中央液泡的形成标志着细胞已发育成熟。()称双子叶植物幼茎的各维管束之间,10、有许多辐射状排列的薄壁细胞, 2、细胞内形成核蛋白亚单位的部位是核仁。()和(具有它外连皮层、)(为。内连髓,)() 3、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维管束内有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内的作用。无形成层。(、发育成熟的胚囊具有七个细胞(或八个核),其中靠近珠孔端的形成)114),),靠近合点端的形成三个(、植物的幼茎表皮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外观呈绿色。())和两个 (一个(、双受精作用是绿色植物有性生殖所特有的现象。(位于胚囊中部的形成一个()或两个()。) 五、简答题(、西瓜、南瓜等植物的果实,12(30分))十分发达,是人们食用的主要 1、植物的根尖可划分为哪几个区域?各自担负着什么功能?(6分)部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 3.土壤肥力: 4.土壤有机质: 5.土壤通气性: 6.土壤结构性: 7.土壤孔度: 8.土壤耕性: 9.土壤缓冲性: 10.土壤保肥性: 11.指示植物: 10.土壤孔性: 11、土壤酸碱性: 12、土壤孔隙性: 13、土体结构: 14、土壤供肥性: 15、团粒结构: 二、填空题: 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____【土壤固相】、土壤水分____和____【液相】三相物质组成。 3、土壤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____%以上,它好 似土壤的____。 4、土壤质地可分为___、____和黏土三类。 5、土壤生物包括____、____和____。 6、根据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可分为___、_ ___和兼气性微生物。 7、____是表示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8、我国土壤的PH值大多数在____的范围内。小 麦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 9、酸性土壤通常通过使用___肥料,碱性土壤通常 通过使用____、____、____等进行性酸 碱中和,改良土壤。 10在农业生产上是靠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来确定宜耕期的。 11构成土壤胶体的微粒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2土粒团聚成棱角比较明显,_________与_________ 较差,大小与团粒结构相似的土团。 13构成土壤胶体的微粒有____和___组成。 14土壤胶体按其微粒组成和来源分为____、__ __和____________,其中有机—无机 复合胶体是土壤的主要存在形式。 15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____、____、___ _、________。 16我国耕地面积约____亿。 17东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___和____。 18土壤吸收的作用大致分为:____、____、 ____、____和____。 19土壤缓冲性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和 ____。 20生物吸收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养分的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在生物体中的作 用。 21在水利、农业改良的基础上,施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改良剂,也能起到改碱效果。 22“黑土一把油汪汪”是_________土壤的真实写照。 23对土壤质地的鉴别,在田间则用______、______、 ______的办法加以区分。 24土壤缓冲性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5土壤一旦受污染,就很难治理,因此应采取 ________________的防治方针。 26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供肥特性,对肥料养分 的要求和反应各异,“不施肥稻像草,多施肥立即倒” 形容___________;“饿的饱的”形容__________。 27土壤耕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和____。 28自然土壤剖面依次分为____、____、_ ___和____。 29土壤水并不是纯水,而是含有____与____ 是植物需水的主要来源。 30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常通过____和____ 形式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 31农业生产上常通过深耕结合________、 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 32土体内空隙垂直分布为________。 33依据土壤结构体____、____及其____ 可分为七种土壤类型。 34粒径为____的团聚体是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结 构,俗称“____、____。” 35土壤孔隙通常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 __、____。 36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 __和____。 37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常通过____和____形 式不断的进行气体交换。 38干地耕作土壤刨面一般分为____、____、 ____和____四层。 39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有____、____。盐碱 土壤的指示植物有____、____、____、_ ___。 40土壤缓冲性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 __。 41土壤胶体有____和____存在状态。 42土壤胶体按其微粒组成和来源分为____、__ __、____其中____是土壤胶体的主要存在形 式。 43土壤、吸收的五种形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植物生产与环境》试卷与答案

农学专业暑期测试《植物生产与环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命题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对应的题号下面.)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题 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1、植物根、茎、叶都具有的功能是。 A、光合 B、蒸腾 C、支撑 D、贮藏 2、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是。 A、不定根 B、支持根 C、主根 D、呼吸根 3、C4途径CO2的接受体是。 A、R u BP B、PEP C、PGA D、NADP 4、化学肥料是二元复合肥料。 A、尿素、硫酸钾 B、氯化铵、硝酸铵 C、磷酸铵、硝酸钾 D、硝酸铵、磷酸二氢钾 5、苏南地区的小麦引至淮阴以北地区种植一般会。 A、提早开花成熟 B、推迟开花成熟 C、开花成熟期不变 D、开花有可能提早也有可能推迟 6、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如果缺乏某营养元素,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而很难弥补损失的时期,称为。 A、作物营养临界期 B、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C、作物营养敏感期 D、作物营养元素功能期 7、水稻三系配套法制种,恢复系和不育系杂交得到的是。 A、雄性不育系 B、雄性不育保持系 C、雄性不育恢复系 D、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 8、棉花收获结束前,在行间种植小麦、越冬蔬菜的种植方式称为。 A、间作 B、套作 C、混作 D、连作 9、下列属于喜温作物的是。 A、水稻、小麦、棉花 B、水稻、大豆、棉花 C、小麦、油菜、豌豆 D、水稻、小麦、油菜 10、病原物初次侵染的来源主要是。

A、当年寄主 B、当年中间寄主 C、越冬越夏的场所 D、当年田间杂草 11、小麦——早稻——晚稻的复种方式为。 A、一年一熟制 B、一年两熟制 C、一年三熟制 D、两年三熟制 12、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 B、膜状水 C、重力水 D、毛管水 13、土壤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有时会抑制植物对另一种养分的吸收,这一现象是。 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C、替代作用 D、主导作用 14、在植物施用农药后,害虫取食经口腔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其中毒死亡的药剂类型是。 A、熏蒸剂 B、内吸剂 C、触杀剂 D、胃毒剂 15、植物体中的干物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A、40%-60% B、50%-60% C、75%-85% D、90%-95% 16、在农作物生产技术中,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的是生产技术。 A、生态化 B、轻型化 C、模式化 D、信息化 17、昆虫一生需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变化的现象,称为。A、进化 B、全变态 C、不全变态 D、变态现象 18、在作物生殖生长期内遭受短时间的异常低温,使生殖器官生理活动受到破坏而减产的冷害类型是。 A、延迟型冷害 B、障碍型冷害 C、混合型冷害 D、稻瘟型冷害 二、判断题(每小题1.5分,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对应的题号下面,正确的打“A”,错误的打“B”) 题 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 案 题 号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 案 19、细胞的全能性与细胞壁有关。 20、导管和伴胞的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1、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22、诱导植物开花的作用主要在暗期。 23、植物营养生长时期的抗逆性比生殖生长时期的抗逆性强。 24、沙土宜种薯类、西瓜、玉米等生育期短、需肥量少,要

植物生产与环境考试题教学文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考试 题

精品文档 2011~2012学年植物生产与环境模拟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植物再生现象 2.顶端优势 3.春化作用 4.光周期现象 5.春化的解除 6.春化效果的积累 二、填空题 1.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次之。 2.赤霉素最早是从__________病菌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激素,现已发现 ________多种,应用最广的是_________。 3.合成赤霉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等部位。 4.第一个从植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细胞分裂素是__________。 5.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在________合成。 6.乙烯的结构式是________,它是一种气体激素,能起催熟作用,称_______,在瓜类蔬菜上可促进花的形成,又称___________。 7.温带树木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一般在春季和初夏生长________,盛夏时节生长__________,秋季生长速度又有所________,冬季________或 _________。 8.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 9.从植物一生的开花次数上,可把植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植物。 10.一般原产于北方的植物通过春化的温度较________,范围_______,需要时间_______,冬性_______。 三、选择题 1.辽宁的小麦引种到河南,应引品种。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晚熟品种 2.路灯下的植物落叶较迟主要是因为_______。 A 光照时间长 B 温度高 C 温差大 D 生长快 3.哪种激素的作用与其他三种相反__________。 A IAA B GA C ABA D 细胞分裂素 4.下列___________具有防止植物器官早衰的作用。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细胞分裂素 D 脱落酸 5.下列_________是多次开花植物。 A 水稻玉米 B 苹果小麦 C 黄瓜棉花 D 竹林蕃茄 6.下列_______引起气孔关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试卷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植物生长大周期中,生长进程的变化大致呈()形。 A.S B.V C.M D.W 2.果树结果出现“大小年现象”体现()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B.主茎与侧枝C.营养与生殖D.都不是 3.一般原产于北方的植物冬性强,通过春化时要求的温度()及所需的时间()A.低、短B.低、长C.高、短D.高、长 4.东北的大豆引种河南,生育期将() A.延长B.缩短C.不变D.死亡 5.短日植物缩短缩短夜长,开花时间会() A.提前B.延迟C.不变D.不一定 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把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B.在温带,盛夏时数目生长速度最快 C.植物再生是指植物体分离部分具有恢复其他部分的能力 D.衰老是指生理功能逐渐丧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7.细胞膜主要是由()组成 A.脂质和蛋白质B.类脂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DNA D.蛋白质和RNA 8.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B.核糖体C.高尔基体D.细胞核 9.显微镜的镜头有油类物质污染时,可用擦镜纸蘸()擦拭 A.无菌水B.香柏油C.无水乙醇D.都不是 10.抗倒伏的农作物品种,其茎中()较发达 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C.机械组织D.输导组织 11.和管胞输导的是() A.糖类物质B.脂类物质C.蛋白质D.水分和无机盐 12.有限维管束是贯穿在() A.蕨类植物茎B.双子叶植物茎C.裸子植物茎D.单子叶植物茎 13.叶片中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A.表皮B.栅栏组织C.海绵组织D.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14.油菜的果实类型是() A.坚果B.颖果C.分国D.角果 15.下列主要起催熟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 A.萘乙酸B.乙烯利C.吲哚乙酸D.多效唑 16.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 A.土壤肥力B.土壤供肥性C.土壤保肥性D.土壤结构性 17.土壤地质中较理想类型是() A.砂质土B.粘质土C.壤质土D.细砂 18.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

《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参考答案

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 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1.什么叫生物膜?简述其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包括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结构: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按液态镶嵌模式构成生物膜。两列液态的磷脂分子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层中,整个膜可以自由地作半液体流动。 功能:(1)生物膜为选择性透过膜,这样就保证了活细胞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2)生物膜具有屏障作用,把细胞中的细胞器与其他部分隔开,使细胞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3)细胞膜还具有接受胞外信息和识别不同生物种类的功能。 2.液泡具有哪些作用? (1)液泡与细胞需水有关,液泡中的溶液可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以利于植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2)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的产物,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3)含有水解酶等多种酶类,参与细胞内物质的降解。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核分裂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数量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复制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4.根尖有哪几个分区?各区的特点是什么? 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1)根冠:根冠形似帽状,套在根的顶部,是根尖的保护结构,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能分泌黏液,起润滑的作用,便于根尖向土壤深处伸进。(2)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上方,长1-2mm,属分生组织。此区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上方,是由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分化而成的。该区细胞剧烈伸长,成为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4)根毛区:位于伸长区的上方,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细胞不再纵向生长,已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外表密生根毛,此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有何不同?

植物生产与环境答案

1、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 2、13时,日出之前; 3、7,8; 4、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5、致死温度; 6、糖类,蛋白质; 7、-10℃,25--35℃,35--45℃;8、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9、减小,增大;10、细胞质 二、名词解释 1、三基点温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三个温度基本点,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 学下限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下限温度三者的合称。 2、有效积温:植物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积累的总和。 3、原初反应:指叶绿素分子被光激发而引起的最初发生的反应,是光合作 用的起点。 4、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增高而相应增加, 但当光照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 度称为光饱和点。 5、呼吸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植物材料干重或鲜重所放出的CO 质量 2 质量 或所吸收的O 2 三、选择题 四、判断题

1、0℃——土壤解冻或冻结的标志,一般日平均温度在0℃以上的持续时期为农耕期。 5℃——温带植物开始或结束生长的标志,一般日平均温度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植物生长期。 10℃——喜温植物开始播种与生长的标志,一般日平均温度10℃以上的持续时期为喜温植物生长活跃期。 15℃——喜温植物开始旺盛生长的标志。一般日平均温度1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喜温植物适宜生长期。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1)光合作用:①利用简单的无机物(CO 2与H 2 O)合成有机物,吸收CO 2 ; ②是贮能的过程(把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有机物中);③只在绿色细胞中进行,进行的细胞器为叶绿体;④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⑤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释放的 O 2 也可供呼吸利用;⑥许多中间产物可以与呼吸作用共用。 (2)呼吸作用:①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表现为吸收O 2,放出CO 2 ; ②是放能的过程(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形成ATP及部分热能); ③在所有生活细胞中进行,进行的部位除细胞质外,主要的细胞器为线粒体;④有光、无光下均可进行;⑤为所有细胞包括绿色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释放的CO 2 也可供光合作用;⑥许多中间产物可以与光合作用共用。 3、①漏光;②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③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4、.新鲜果品的贮藏既要抑制其呼吸作用,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又要保持香味和新鲜状态,所以要保持低温和一定湿度。 5、由于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①释放的能量少,要维持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势必消耗自身大量有机物质;②其产物是酒精或乳酸,会造成细胞中毒,导致植物死亡 六、计算题 1.(1)活动积温 = 12.5+11.5+12.5+13.6+14.6+15.0+15.6+14 = 109.3(℃) (2)有效积温 = (12.5-12)+(11.5-12)+(12.5-12) +(13.6-12) +(14.6-12)+(15.0-12)+(15.6-12)+(14.0-12) = 13.3(℃) 2.日平均气温=[1/2(当天最低气温+昨天20:00气温)+8:00,14:00,20:00气温之和]÷4 =[1/2(-2℃+14℃)+4℃+10℃+12℃] ÷4 =32℃÷4 =8℃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试题

12级三职班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 1、减数分裂 2、不定根 3、春化作用 4、田间持水量: 5、根压 6、拮抗作用 二、选择题 1、可使小麦和水稻拔节、抽穗的分生组织是_______。 A 顶端分生组织 B 侧生分生组织 C 居间分生组织 D 分泌组织 2、________的特点是细胞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液泡小或无。 A 薄壁组织 B 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 D 输导组织3、下列物质中,_________是由活细胞组成的。 A 导管、管胞 B 筛管、伴胞 C 导管、伴胞 D 筛管、管胞 4、________的根系不属于直根系。 A 花生 B 棉花 C 马铃薯 D 小麦 5、_______根系属于须根系。

A 豆类 B 果树 C 小麦 D 棉花 6、从植物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为_______。 A主根 B 侧根 C 不定根 D 支根 7、_______属于肉质直根。 A 甘薯 B 萝卜 C 何首乌 D 马铃薯 8、_______属于寄生根。 A胡萝卜 B 菟丝子 C 玉米 D 甜菜 9、下列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是_______。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10、下列植物属于合轴分枝。 A 苹果 B 松 C 杨 D 杉 11、凯氏带是在双子叶植物根的________中出现的现象。 A 表皮 B 内皮层 C 中柱 D 薄壁细胞 12、下列顺序符合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的是_____。 A 甘薯—马铃薯—仙人掌 B马铃薯—甘薯—仙人掌 C甘薯—仙人掌—马铃薯D 马铃薯—仙人掌—甘薯 13、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A 高温 B 低温 C 光照 D 水分 14、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_________。 A 黄瓜 B 四季豆 C 白菜 D 玉米 15、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________。 A 大豆 B油菜 C 大麦 D 花生

植物生产与环境练习题(全册)

模拟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高粱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2.水稻由南向北引种,则生育期会( )。 A.延长B.缩短 C.不变D.缩短或延长 3.一般把花芽分化的过程称为( ) A、生长B.发育C.营养生长D.都不是 4.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 )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5.给植物的()以足够的低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 A、卷须 B.茎尖C.叶片D.花 二、填空题 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 )。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 )、再生作用等。 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 )和( )的形成。 4.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短日照植物,二是()植物,三是( )植物。 5.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植物本身原因引起的休眠称为( ),也称真正休眠。 三、名词解释 1.衰老 2.发育 3.生长相关性 四、简答题 1.生长和发育有何区别? 2.何为植物的极性? 3.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 一、填空题 1.B 2.A 3.B 4.A 5.B 二、填空题 1.发育2.昼夜周期、季节周期3.花芽分化、花器官形成 4.长日照、日中性 5.生理休眠、生理休眠 三、名词解释 1.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2.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3.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四、问答题(要点) 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极性现象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3.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有些动物对植物生长具有破坏作用,如践踏、吃食、为害植物等,造成植物减产甚至绝收;而有些动物对植物生长具有益处,可消灭害虫、松动土壤等促进植物生长。 微生物可通过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影响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物固氮、降解毒性等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另一方面杂草影响农作物、果树、蔬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业要素的本体;作物、果树、蔬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模拟训练二 一、选择题 1.下面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是( )。 A高粱 B.甘蔗 C.小麦 D.向日葵 2.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 A.高温 B.低温 C.空气 D.光照 3.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荠菜 B.白菜 C.玉米 D.黄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