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2008-4-14 17:59:38

一、概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海沿海,南与福建省相邻,北与江苏省接壤,东频大海,西与赣、皖毗连,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省属海洋性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水、陆交通均极为便利。

二、含煤地层

(一)上震量系西峰寺组:岩性为白云质灰岩、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局部夹硅质岩、含磷硅质岩和含钾粉砂岩。在临安县太山和常山县东鲁、芳村含石煤一层,厚2~3米。石煤灰分75~90%,全硫1~2%,发热量800~1200卡/克。

(二)下寒武统荷塘组:主要为硅质岩、硅质泥岩、含炭硅质泥岩和石煤,夹有含磷硅质岩、磷块岩和透镜状灰岩。含石煤2~3层,总厚15~40米,局部可达50~60米。在江山~绍兴一带仅含1~2层,厚3~10米。石煤灰分75~88%,挥发份3~7%,全硫2~4%,发热量1000~1300卡/克(块状)和1500~2000卡/克(粉状、片状)。个别地方在石煤下部有一层厚0.5~1米的腐泥焦,发热量高达3000~4000卡/克。石煤中普遍含有五氧化二钒,含量为0.3~0.5%;部分地区尚有钼、镓,均有综合利用价值。

(三)下石炭统叶家塘组(高丽山组):浙西为海侵式沉积建造,叫叶家塘组,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含局部可采煤一层,厚0.45~1.46米。煤种为贫煤~无烟煤。其灰分28~60%,挥发份7~10%,全硫2%,发热量3000~4503卡/克。浙北为陆相含煤建造,名高丽山组。岩性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炭质泥岩;薄煤和黄铁矿层。含1~2层炭质泥岩夹煤,煤层不稳定,仅局部可采,进取0.4~0.8米。属贫煤,其灰分为47~57%,挥发份2.4~10.6%,全硫9~12%,发热量3700~5100卡/克。

(四)上二叠统龙潭组: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粉吵岩、泥岩、砂质灰岩和煤层。在浙北含煤地层分四段,其中二、四段含煤,第四段在长兴东部和吴兴含3~5层不稳定煤(D5、D 4、D 3、D 2和D 1),其中D3煤可洒厚0.29~1.74米,其余小于0.4米;下部第二段含B、C煤组,以C煤组C2煤为主采层,厚1~2米;C1和C3煤大多为不可采之薄煤层;B灯组含2~5层薄煤层,局部可采,厚1~1.5米,但延伸百余米即尖灭。C2煤属气肥煤,部分地区为贫~无烟煤,其灰份为11~15%,挥发份34~46%(部分为5~6%),全硫4~5%,发热量5100~6200卡/克。在浙西本组含煤5~8层,均为薄煤层,仅为薄煤层,仅江山等地见可采层,厚1~2米,呈煤包状,数十米之内即行尖灭。属瘦~贫煤,灰分20~36%,挥发分8~16%,全硫0.6~1.3%,发热量5300~6250卡/克。

(五)上三叠统乌灶组:岩性为砂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含不稳定煤一层,厚0.3~0.5米。在下呈矿呈煤包,厚1~2米,最厚达25米,但延伸50左右即变薄。煤种为无烟煤,煤质:灰分4.57~32%,挥分4.59%,含硫0.17~2.84%,发热量3500~8200卡/克。

(六)下侏罗统马涧组:岩性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夹煤。含四层炭质泥岩夹煤,其中第二层厚0.23~1.22米,煤厚仅0.2~0.5米,局部达0.82米,极不稳定。煤种为肥焦煤。煤质灰分10~19%,挥发分14~25%,全硫0.4~0.5%,发热量5069~6226卡/克

(七)中侏罗统毛弄组: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含煤4~7层,其中仅B、D煤局部可采,了煤厚0.35~0.80米,D煤厚0.3~0.5米。煤种为无烟煤。其灰分为30.45%,挥发分7.47%,全硫0.71%,发热量5064卡/克。

(八)第三系嵊县组:为玄武岩喷发间歇期沉积,由砂岩、粉砂岩、粘土及褐煤组成。含不稳定褐煤一层,厚1~2米。煤质灰分60%,挥发份20%,发热量2634卡/克。

(九)康山型炭沥青煤:赋存于志留系地层断裂带中,煤层受断裂控制厚度差异大,最厚达4~20米,

最薄仅几十公分。灰分20.01%,挥发份7.5%,含硫6.58%,发热量6297卡/克。

三、构造特征

(一)浙北煤田:主要含煤地层龙潭组主要受华夏系构造体系凹陷区,含煤地层和煤层发育较好,在其相对隆重起则较差。区内沿北45~60o东方向展布的主干断裂控制着其两侧的含煤沉积,如晓墅~虹桥断裂,其东南侧D煤组发育较好,而C煤组较差;西北侧C煤组较发育,而D煤组则较差。龙潭组在窨展布呈反“S”形,构造形态多为短轴向斜,西翼常被走向北45~60o东的逆掩断层所破坏。吴兴一带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便煤变质程度增高。

(二)浙西煤田:浙西荷塘组、叶家塘组和龙潭组均受华布告系构造控制,在华夏系凹陷区沉积厚度大,如荷塘组在开化~肖山隆重起两侧有明显差异,西北侧含煤地层厚,具局部可采煤层;东南侧薄,无可采层。矿区一般为倒转向斜,断列发育,煤层常呈煤包状。岩浆活动强烈。煤变质程度高。

(三)浙东、浙南煤田:在地壳活动频繁的中生界,岩相变化大,煤层枋不稳定,且多高变质煤。而受化夏系和新华布告系所控制的新生界断陷盆地,含煤地层常呈宽缓的向斜或单斜构造,岩层倾角较小。

四、储量

全省除探明原煤储量1.68钇吨外,尚探险明石煤储量为16.1亿吨,石煤每年开采300~400万吨,保有储量为接近控明量。

浙江省储量

矿区或含煤区名称面积(平方公

里) 累计探明资源总量

(万吨)

91年底保有储量(万吨)

合计生产井和在建

合计97.8916872.512042.9

长广矿区71.42 13596.8 9544.9 长兴~吴兴矿区9.75 1137.8 1038.0 / 淅西下石炭统叶家塘煤系 2.48 681.7 379.4 290.9 淅西江山~桐庐上二叠统礼

贤煤系

11.79 596.8 526.7 376.2 淅西上三叠统乌灶煤系0.75 113.2 77.7 77.7 淅西侏罗纪煤系0.78 110.1 80.1 13.6 靖居煤矿0.31 47.5 19.9 19.9 浙东褐煤0.3 50.9 7.6 2.7 康山~横双(炭沥青) 0.31 189.5 20.4 11.1 其它另星矿区348.2 348.2

上二迭统龙潭组预测区预测储量

预测区面积(平方公

里) 预测级别预测储量(万

吨)

预测深度煤类

合计21.064459

长兴煤山矿区深部12.47 可靠2111 -1000~~--1500 气肥煤

广德新杭矿区深部8.59 可靠2348 -1000~~--1500 气肥煤

储量汇总表

含石煤条带

可靠级预测区可能级预测区推断级预测区合计

面积

(平方

公里)

预测

(亿吨)

面积

(平方公

里)

预测

(亿吨)

面积

(平方公

里)

预测

(亿吨)

面积

(平方公

里)

预测

(亿吨)

合计630.4510.999

92

2

76.236.381

1

416.35 6.34823

2

12353.729

2

北西带4 20.7 10.182

5

1

6

59.85 34.296

6

4 16.3

5 6.3482 2

4

96.9 50.827

3

中带 1 3.9 0.2877 1 3.9 0.2877 南东

2 9.75 0.8174 5 12.45 0.7960 7 22.2 2.6142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了解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种类、利用的状态,了解神州煤炭行业的近况,同时了解怎样写调研陈诉。 二、调研方案 由于现真实情况况的限制,此次调研陈诉的完成只路程经过过程了上网和在藏书楼查阅资料的体式格局。 三、调研实践 4、数值分析 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 神州煤炭资源首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接壤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占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剩下省(自治区)市约占11.6%。不平衡性又表现在煤炭资源绝大部分数分布于天然前提差,交通未便的地区,且阔别经济发达区。这就注定了从产地到销地煤炭必须经过远程输送。可以认为,在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一线以东,煤炭资源的潜力已基本挖尽,此后的储存有的数量和产量都难以增加。 保存储存利用情况 煤炭资源持有储存有的数量按利用情况分类表

持有储存有的数量分类储存有的数量(亿吨)所占比例(%) 持有(表内)储存有的数量8737.18 100 (一)已利用储存有的数量1762.11 20 1.出产在建矿井储存有的数量1687.21 19.3 2.停采停建闭坑储存有的数量74.9 0.7 (二)尚未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975.07 80 1.规划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461.66 5.3 2.保举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31.44 7.2 3.可供边探边采储存有的数量68.32 <1 4.可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202.79 60 5. 近期难以利用,近期不宜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88.65 6.7 神州煤炭资源概况 神州是世界熬头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神州煤炭探明可采储存有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 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河北省煤炭储量表

河北省煤炭储量表

预测储量表

河北省能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藏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河北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已探明储量170 亿吨,保有储量156 亿吨,居全国第十二位。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无烟煤到褐煤都有,炼焦用煤在全国名列第六位。河北省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冀中、大港和冀东油田。累计石油探明储量17 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气地质储量约420 亿立方米。水力、地热、风能等其他能源资源,也有不同程度的开发。 能源资源 河北省系全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全国近代能源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至1996年底,煤炭累积探明储量167.20亿吨,保有储量147.28亿吨,居全国第11位,素有"燕赵煤仓"之称。全省总储量80%以上分布于唐山、邯郸、邢台等地。煤种齐全,以炼焦用煤为主,保有储量88.48亿吨,占总保有储量的60.08%。居全国第5位,其中肥煤储量41.73亿吨,占炼焦用煤的47.16%。位于全国储量的第1位。河北省煤炭产出煤层以石炭二叠系为主,侏罗白垩系及第三系也有可采煤层。全省煤田分布相对集中,3/4以上的煤贮存于唐山、邯郸、邢台、张家口煤田中,按储量多少依次为唐山46.9亿吨,邯郸36.16亿吨,邢台27.58亿吨,张家口27.29亿吨。而且这些煤田与铁矿资源大都相邻,如宣化铁矿区,冀东、邯郸等地;另外,煤田又大多接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我国北方最大的不冻良港年吞吐能力8400.0万吨的秦皇岛煤矿头可直通海外,系全国能源输出最大港口,燕山南麓煤田对全国三大工业基地之一的京津唐综合工业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分别贮存于冀中、大港和冀东油田。截止1998年底,累计石油探明储量10.88吨。居全国第5位。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17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河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9种,探明储量78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大陆省份前六位的达38种。大宗矿产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金、各种石灰岩等为河北省优势矿产。河北省的煤炭品种较齐全,以炼焦用煤为主,集中分布在唐山、邯郸、邢台、张家口等地;铁矿以贫矿为主,但易采、易选,尤其是冀东和邯郸、邢台地区,储量大,并且与冶金辅助原料组合良好;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的中部和东部以及冀东沿海地区;石灰岩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质量好;河北省还是中国六大金矿集中分布区之一。

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

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山东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煤类多样,煤质优良,赋存条件好。全省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预测含煤面积约占三分之一,预测煤炭储量2680亿吨,其中埋深在1500米以浅的煤炭储量4讯亿吨,按地质勘探程度分为20多个煤田和预测区,在全省134个县(市)中,有煤炭资源的县(市)76个,占57始。1990年末己探明储量252.1亿吨,工业储量155.9亿吨,保有储量209.5亿吨,居全国第十位。煤类以气煤、肥煤为主,亦有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褐煤和天然焦,已探明储量中,气、肥煤占82.7%,且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结焦性强等特点,是优质工业用煤。全省大部分煤田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特别是鲁西南一带煤田,煤层坡度缓,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比较简单,瓦斯含量小,适合机械化开采,易于开发。到1990年,全省已建成淄博、枣庄、新汉、肥城、究州、龙口、临沂七个矿务局 46对统配矿井和424对地县乡镇煤矿矿井,其中建成年产煤1000万吨以上的究州、新波两个矿区和年产煤300万吨以上的兴隆庄、鲍店、东滩三对矿井,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煤产地,1990年全省产煤5995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发展。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1. 石炭二叠系:总厚约810米,广泛分布于鲁西,是山东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为陆海交互相沉积,二叠系为陆相沉积。由老到新有①中石炭统本溪组:厚30-50米,底部为一层铁铝质岩,其上紫色及灰色泥岩和粘土岩,含石灰岩2-4层、薄煤1-3层。除济东煤田12、13#煤局部偶达可采外,余者均无工业价值。②上石炭统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170米左右,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等组成。含灰岩4—11层、煤8—20层。北部和中部含煤性较好,含可采煤5—8层,总厚 2.50—8.00米;南部含可采煤3—6层,总厚2—4米。灰岩和煤层层数,由北向南增多,但煤厚渐薄。③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约90米。由灰—灰白色砂岩和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含煤3—6层,其中可采1—4层,总厚2—10米。以鲁西南、鲁中煤层发育最好。④二叠系石盒子组及凤凰山组:厚约500米,主要由紫、灰绿、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和杂色泥岩、粘土岩组成,一般残留厚250米左右,含铝土岩1—2层,仅南部含不可采薄煤1—4层。 2. 下件罗统坊子组:厚370米,含煤1—3层。为陆相砂、泥岩建造。分布局限,主要赋存在坊子煤田,含可采煤3层,厚4—6米。此外,本组在章丘、淄博煤田也有零星分布。 3. 下第三系黄县组(五图组):主要分布于黄县、五图等地。厚120—170米。由紫、灰绿、灰色砂岩、泥岩、粘土岩组成,夹泥灰岩、钙质泥岩,含煤1—4层(组),一般可采厚3—8米,伴生有工业价值的油页岩。 4. 第四系全新统泥煤:仅零星分布于胶东沿海和鲁西南湖区等地,埋藏浅,可做化肥和燃料。 (二)煤质特征 山东煤种主要为气煤、肥煤,其次为褐煤、长焰煤、无烟煤,焦煤和瘦煤等,煤种较齐全,煤质也好。煤的变质作用主要属区域变质,部分地区接触变质作用明显,煤种一般与地层时代、岩浆岩有关。 三、构造特征 山东以断块构造为特征。可以划为鲁中断块隆起区、鲁西南坳陷区、鲁西北坳陷区、鲁东断块隆起区和郯庐断裂带等一级单元,鲁西北广阔平原区亦属冀豫断块坳陷区的南延部分。纵向可以划分基底构造层和石生界、中新生界两个盖层构造层。鲁东缺失古生界构造层。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 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 )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 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 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 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安徽省煤炭资源简介

安徽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理位置是:东经115°~119°40′,北纬29°26′~34°40′。全省面积139000余平方公里。省内交通方便,铁路有津浦、陇海京九、符夹、淮南、濉阜、宁铜等线连接主要城镇与矿区;航运以长江、淮河为主干,其它涡河、颖河、巢湖等均可通轮;公路以市县为枢纽,构成全省公路网。全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煤田和淮南煤田,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其次为皖南煤田,分布在沿江江南一带,为华南型上二叠统龙潭组、下二叠统梁山组及下侏罗统昆山组的含煤地层。现有巢湖、安庆贵池、芜铜和宣泾五个矿区。全省含煤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截止1992年底,全省煤炭保有储量2735856.56万吨,其中生产井和在建井储量874662.89万吨,供进一步勘探的储量1158919.87万吨。预测储量6115551万吨,其中预测可靠3218962万吨,皖南下寒武统石煤,计划处至300米储量构80亿吨。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1)华北型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有: 中石炭统本溪组:由风化赤铁矿、铁铝质粘土岩、薄层灰岩组成,局部夹薄煤。 上石炭统太原组:由灰岩8~14层,含煤1~11层及砂泥岩组成。 下二叠统山西组:岩性由泥岩、粉砂岩、砂岩与煤层组成,含水量煤1~3层,煤厚1.65~7.00米。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岩性由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2~20层,煤厚5.50~18.73米。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岩性由粉砂岩、泥岩、花斑状鲕状泥岩及沙岩组成,含煤1~19层,煤厚1.95~13.09米。 (2)华南型含煤地层,下下而上有: 下二叠统栖霞组:由灰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组成。底部梁山组(仅贵池矿区出露),厚度小于20米,岩性为灰黑色泥质页岩、炭质页岩、粉涛岩、顶部含泥质灰岩,夹透镜状、鸡窝状煤一层。煤层为局部可采,平均厚0.5米。 下二叠统孤峰组:由万南页岩、炭质页岩及沥青质灰岩组成,不含煤。 上二叠统龙潭组:岩性由页岩、砂质页岩、含菱铁及遂石结核的泥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含煤3~7层,煤厚0~7.4米,可采1~2层,厚0.34~4.8米。 上二叠统大隆组:由硅质页岩、硅质岩、硅质粉砂岩、炭质面岩及灰岩组成,厚10~71米。 下侏罗统昆山组:由砂砾岩、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变化很大。含煤3~12层,可采或局部可采2~4层。本组地层仅在安庆、巢湖矿区发育。 中侏罗统自流井组:由粉砂岩、石黄钙砂岩及花斑状页岩组成,不含煤。 上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火山碎悄岩沉积,下部夹砾岩、粉砂岩、煤线及泥灰岩。 (二)煤质特征 本省煤类齐全,各矿区及不同时代煤的煤质特征,均具明显的差异性。煤

吉林省矿产资源简介

到2009年末,吉林省已发现矿产158种,计算到亚矿种19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包括亚矿种),已发现矿种和有查明储量的矿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6.7%和50.9%;储量排名在全国前11位的有70种,排名在全国前五位的有38种,排名全国第一位的有12种,分别是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硅灰石、硅藻土、冰洲石、浮石、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安山岩、饰面用辉长岩,其中油页岩、矿泉水、火山渣、陶粒页岩是吉林省绝对优势矿产。 按照对经济建设需要保证程度,可将全省的矿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储量丰富、能满足中长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不但能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外供。主要有矿泉水、油页岩、钼、炼镁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硅灰石、硅藻土、浮石、火山渣、陶粒页岩、玻璃用砂、饰面用玄武岩、耐酸碱用安山岩、耐火粘土、泥炭等;第二类是储量中等、能满足近中期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如金、银、硼、钨等,其中金、银找矿前景较好;第三类是储量不足、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这些矿产保证程度较低;第四类是省内缺少的,如钾盐、钠盐、磷、铬铁矿、铝土矿等。 煤炭。主要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市、

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地的31个县,查明资源储量25.6亿吨。吉林省煤炭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生产煤炭矿山剩余资源储量更低,一些煤炭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通化、舒兰、辽源、珲春四大矿业集团公司原有20个煤矿中已关闭13个煤矿。目前吉林省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0年全省煤炭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万吨,届时全省煤炭产量只能达到4000万吨,缺口近50%。如全部从邻省调入,仅运费一项,每年需多负担32亿元,而且没有保障。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节 约集约利用。 石油、天然气。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区,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1.66亿吨,占全国总量5.88%,全国排第7位。除扶余油田资源储量属大型外,其余均为小型。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松原市、四平市、长春市及白城市,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70.1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2.09%,全国排10位。石油、天然气在全省工业总产值及利税中占有较大比重,但资源保有储量不足。吉林省目前的供需形势是:年产原油600万吨,外省调入586万吨,对外依存度49%。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154.6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2.84亿立方米。近年来,油气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1、煤炭资源量 (1)煤炭资源总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 三、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特点 资源、产能和消费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1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2008年全国保有煤炭探明储量比2007年增加659.58 亿吨,其中内蒙古和新疆增加545.04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6%。截至2010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已 经增加到7323亿吨。

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浙江省煤炭资源简介 2008-4-14 17:59:38 一、概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海沿海,南与福建省相邻,北与江苏省接壤,东频大海,西与赣、皖毗连,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省属海洋性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水、陆交通均极为便利。 二、含煤地层 (一)上震量系西峰寺组:岩性为白云质灰岩、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局部夹硅质岩、含磷硅质岩和含钾粉砂岩。在临安县太山和常山县东鲁、芳村含石煤一层,厚2~3米。石煤灰分75~90%,全硫1~2%,发热量800~1200卡/克。 (二)下寒武统荷塘组:主要为硅质岩、硅质泥岩、含炭硅质泥岩和石煤,夹有含磷硅质岩、磷块岩和透镜状灰岩。含石煤2~3层,总厚15~40米,局部可达50~60米。在江山~绍兴一带仅含1~2层,厚3~10米。石煤灰分75~88%,挥发份3~7%,全硫2~4%,发热量1000~1300卡/克(块状)和1500~2000卡/克(粉状、片状)。个别地方在石煤下部有一层厚0.5~1米的腐泥焦,发热量高达3000~4000卡/克。石煤中普遍含有五氧化二钒,含量为0.3~0.5%;部分地区尚有钼、镓,均有综合利用价值。 (三)下石炭统叶家塘组(高丽山组):浙西为海侵式沉积建造,叫叶家塘组,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含局部可采煤一层,厚0.45~1.46米。煤种为贫煤~无烟煤。其灰分28~60%,挥发份7~10%,全硫2%,发热量3000~4503卡/克。浙北为陆相含煤建造,名高丽山组。岩性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炭质泥岩;薄煤和黄铁矿层。含1~2层炭质泥岩夹煤,煤层不稳定,仅局部可采,进取0.4~0.8米。属贫煤,其灰分为47~57%,挥发份2.4~10.6%,全硫9~12%,发热量3700~5100卡/克。 (四)上二叠统龙潭组: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粉吵岩、泥岩、砂质灰岩和煤层。在浙北含煤地层分四段,其中二、四段含煤,第四段在长兴东部和吴兴含3~5层不稳定煤(D5、D 4、D 3、D 2和D 1),其中D3煤可洒厚0.29~1.74米,其余小于0.4米;下部第二段含B、C煤组,以C煤组C2煤为主采层,厚1~2米;C1和C3煤大多为不可采之薄煤层;B灯组含2~5层薄煤层,局部可采,厚1~1.5米,但延伸百余米即尖灭。C2煤属气肥煤,部分地区为贫~无烟煤,其灰份为11~15%,挥发份34~46%(部分为5~6%),全硫4~5%,发热量5100~6200卡/克。在浙西本组含煤5~8层,均为薄煤层,仅为薄煤层,仅江山等地见可采层,厚1~2米,呈煤包状,数十米之内即行尖灭。属瘦~贫煤,灰分20~36%,挥发分8~16%,全硫0.6~1.3%,发热量5300~6250卡/克。 (五)上三叠统乌灶组:岩性为砂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含不稳定煤一层,厚0.3~0.5米。在下呈矿呈煤包,厚1~2米,最厚达25米,但延伸50左右即变薄。煤种为无烟煤,煤质:灰分4.57~32%,挥分4.59%,含硫0.17~2.84%,发热量3500~8200卡/克。 (六)下侏罗统马涧组:岩性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夹煤。含四层炭质泥岩夹煤,其中第二层厚0.23~1.22米,煤厚仅0.2~0.5米,局部达0.82米,极不稳定。煤种为肥焦煤。煤质灰分10~19%,挥发分14~25%,全硫0.4~0.5%,发热量5069~6226卡/克 (七)中侏罗统毛弄组: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含煤4~7层,其中仅B、D煤局部可采,了煤厚0.35~0.80米,D煤厚0.3~0.5米。煤种为无烟煤。其灰分为30.45%,挥发分7.47%,全硫0.71%,发热量5064卡/克。 (八)第三系嵊县组:为玄武岩喷发间歇期沉积,由砂岩、粉砂岩、粘土及褐煤组成。含不稳定褐煤一层,厚1~2米。煤质灰分60%,挥发份20%,发热量2634卡/克。 (九)康山型炭沥青煤:赋存于志留系地层断裂带中,煤层受断裂控制厚度差异大,最厚达4~20米,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

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

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山东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煤类多样,煤质优良,赋存条件好。全省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预测含煤面积约占三分之一,预测煤炭储量2680亿吨,其中埋深在1500米以浅的煤炭储量4讯亿吨,按地质勘探程度分为20多个煤田和预测区,在全省134个县(市)中,有煤炭资源的县(市)76个,占57始。1990年末己探明储量252.1亿吨,工业储量155.9亿吨,保有储量209.5亿吨,居全国第十位。煤类以气煤、肥煤为主,亦有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褐煤和天然焦,已探明储量中,气、肥煤占82.7%,且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结焦性强等特点,是优质工业用煤。全省大部分煤田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特别是鲁西南一带煤田,煤层坡度缓,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比较简单,瓦斯含量小,适合机械化开采,易于开发。到1990年,全省已建成淄博、枣庄、新汉、肥城、究州、龙口、临沂七个矿务局 46对统配矿井和424对地县乡镇煤矿矿井,其中建成年产煤1000万吨以上的究州、新波两个矿区和年产煤300万吨以上的兴

隆庄、鲍店、东滩三对矿井,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煤产地,1990年全省产煤5995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发展。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1. 石炭二叠系:总厚约810米,广泛分布于鲁西,是山东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为陆海交互相沉积,二叠系为陆相沉积。由老到新有①中石炭统本溪组:厚30-50米,底部为一层铁铝质岩,其上紫色及灰色泥岩和粘土岩,含石灰岩2-4层、薄煤1-3层。除济东煤田12、13#煤局部偶达可采外,余者均无工业价值。②上石炭统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170米左右,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等组成。含灰岩4—11层、煤8—20层。北部和中部含煤性较好,含可采煤5—8层,总厚 2.50—8.00米;南部含可采煤3—6层,总厚2—4米。灰岩和煤层层数,由北向南增多,但煤厚渐薄。③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约90米。由灰—灰白色砂岩和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含煤3—6层,其中可采1—4层,总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第二节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地位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将我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相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占85%以上。我国能源禀赋并不乐观,主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一次能源禀赋结构被称为是“富煤,贫油、少气”,但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造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情况差别显著。 表1 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单位 2006年底 占全球比例(%)

储采比 世界平均储采比天然气 万亿立方米 2.45 1.3 41.8 63.3 石油 10亿桶

16.3 1.3 12.1 40.5 煤炭 亿吨 1145 12.6 48 147 图1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表2

根据BP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的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未来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优化利用煤炭将是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煤炭资源丰富、人均含量较低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储量最大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分别占世界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的27.1和17.3和12.6%。 表3 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排名 国家 探明储量(百万吨) 所占份额(%)

2019年河北省煤炭产业特点及国内七大焦煤集团对比研究

2019年河北省煤炭产业特点及国内七大焦煤集团对比研究

正文目录 一、环保倒逼河北产业升级,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6) 1.1河北经济落后于京津,环保倒逼产业升级 (6) 1.2去产能、调结构成为近期主要任务 (8) 二、河北以焦煤为主,省内自给率不断下降 (9) 2.1煤炭资源较丰富,焦煤占比高 (9) 2.2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煤炭消费占比下降 (11) 2.3从产业链看,省内焦煤主要支持钢铁产业发展 (11) 2.4河北煤炭产业高度集中 (13) 三、冀中能源集团多产业综合发展 (13) 3.1整体情况 (13) 3.2煤炭板块 (16) 3.3非煤板块 (17) 四、开滦集团焦煤焦炭一体化发展 (18) 4.1整体情况 (18) 4.2煤炭板块 (21) 4.3非煤产业 (22) 五、国内七大焦煤集团对比分析 (23) 5.1多元化发展,煤炭业务毛利一枝独秀 (23) 5.2潞安人均产煤高,冀中、开滦人才略占优 (25) 5.3偿债能力整体改善 (26) 5.4综合比较 (28) 六、投资建议 (28) 七、风险提示 (29)

图表目录 图表12018年粗钢、平板玻璃产量排第一,焦炭产量排第二 (6) 图表2河北六大高耗能产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约一半(亿元) (6) 图表32018年河北GDP高于京津地区 (7) 图表42018年河北GDP高于京津地区 (7) 图表5北京大气污染源中周边污染传输占24% (7) 图表6保定大气污染源中燃煤占21% (7) 图表7石家庄大气污染源中燃煤占28% (7) 图表8河北煤炭去产能情况(万吨/年) (8) 图表9冀中能源集团、开滦集团的新增产能 (8) 图表10冀中基地是国家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9) 图表11河北煤炭资源分布 (9) 图表12河北煤炭资源保有总量全国第九(亿吨) (9) 图表13河北炼焦煤保有量全国第四(亿吨) (10) 图表14河北不同煤种的资源储量中焦煤(中变质烟煤)占71.7% (10) 图表15河北不同煤种的资源分布 (10) 图表16河北主焦煤煤质情况 (10) 图表172000年以来河北能源消费情况(万吨标煤) (11) 图表18河北煤炭、石油消费占比下降,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 (11) 图表19河北高耗能行业产量及耗煤量估算 (12) 图表202017年河北煤炭生产和消费相比2013年分别变化-35.4%、-13.4%(亿吨) (12) 图表21河北煤炭生产显著下降,省内自给率下降(万吨) (12) 图表22河北各地市煤炭产能(万吨/年) (13) 图表23冀中能源集团、开滦集团省内煤炭产能占全省97% (13) 图表24冀中能源集团发展历程 (14) 图表252018年冀中能源集团主要子公司情况 (14) 图表26冀中能源集团控股三家上市公司 (14) 图表272016年以来冀中能源集团营业收入整体平稳(亿元) (15) 图表282018年冀中能源集团各版块营收占比 (15) 图表292018年冀中能源集团各版块毛利占比 (15) 图表302016年以来冀中能源集团毛利显著上升(亿元) (15) 图表312019年冀中能源集团煤炭、化工毛利率下降 (15) 图表32冀中能源集团净利润(亿元) (16) 图表33冀中能源集团归母净利润(亿元) (16) 图表34冀中能源集团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山西(亿吨) (16) 图表35冀中能源集团主要生产矿井情况(万吨/年,万吨) (17) 图表36冀中能源集团煤炭产销情况 (17)

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炭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边疆,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寺门组、上二叠统合山组、下侏罗统大岭组及第三系。煤系地层分布总面积为19259平方公里,截至1992年底,全区探明储量238809.8万吨,保有储量218464.1万吨。预测储量176111.9万吨,其中预测可靠级储量44218.1万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 (一)下石炭统大塘阶寺门段:主要为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硅质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和煤层组成。地层厚度7~700米。本段含煤0~22层,一般1~6层,可采及局部可采1~3层,可采总厚0.5~4.11米,一般0.6~2.00米。单层以薄煤层为主,结构简单至复杂,稳定性以较稳定~不稳定居多。自北而南、自西而东,含煤性变差,层数减少,厚度变薄,煤层层位也自西往东逐渐抬高。煤种以无烟煤为主。灰分西部为15~20%,东部为20~35%,硫分2~8%,一般为2~5%。 (二)上叠统合山组(龙潭组):分布于桂东北者为过渡相碎屑岩、硅质岩,含极薄煤层,分布于桂东南者为粗粒碎屑岩,局部含煤线,二者统称龙潭组,地层统称龙潭组,地层厚220~5044米,所含煤层一般不具工业价值;分布于桂北、桂中、桂西南者以潮间~浅海碳酸教育界岩为主,夹煤层、泥岩、局部夹凝灰岩,称合山组。根据古生物特征结合层序地层,上二叠统划分为早期吴家坪阶,晚期长兴阶。吴家坪阶含煤六层(K1…K6)其中K4K5K6仅个别矿区存在,大部分矿区仅含K1煤层,桂西南及桂一些地区缺失;长兴阶含煤三层(K7 K 8 、K 9)K7、K8常分2~3个分层,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与主要勘探对象。合山组地层厚25~400米,含煤0~9层,可采0~4层,可采总厚0.83~4.3米,一般1.5~2.5米,单层多为贫煤,桂西及桂北为无烟煤,桂西南及桂北局部有肥煤、焦煤、焦瘦煤和瘦煤,但难于作炼焦或配煤使用。 (三)下侏罗统大岭组:分布在桂北及桂东南,但仅桂北的钟山西湾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分三段:下段为灰岩、泥岩、粉砂岩和糨层。中段为石灰岩。上段为此红色碎屑岩。厚11~355米。西湾含煤2~13层,可采或局部1~8层,可采总厚0.77~13.1米,不稳定,结构复杂。煤种为焦~焦瘦煤,杰分25~56%,硫分1.2~4.2%。属高灰、中~高硫煤。 (四)下第三系始新统~渐新统:主要分布于南宁、百色、明江等盆地。属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与勘探对象之一。始新统那读组的段和新洲段为主要含煤段。那读下段为泥灰岩、泥岩、粉砂岩和煤组成。地层厚度0~398米。含煤0~39层,可采或局部可采1~7层,可采总厚4.91米;那读上段为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0~43层,可采或局部可采1~7层,可采总厚4.91米;新洲段为泥岩、泥质砂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地层厚度96~650米。含煤1~40余层,可采或局部可采1~9层,一般可采厚0.6~1.19米,最厚可达2.49米。煤种为长焰煤和褐煤。平均灰分18~38%,平均全硫1.1~4.72%,属高灰中硫煤。 (五)上第三系中、上新统:分布在桂东南钦州专区。下段紫红色粗粒碎屑岩,中段为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油页岩,上段泥质砂岩及砂砾岩。厚113~538米。中段含煤1~8层,可采及局部可采0~6层,可采总厚0.6~11.5米,一般0.8~5米。煤种为褐煤,灰分25~40%,硫分1~4%。 三、构造特征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理座标:东经104°-109°北纬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分属长江、珠江水系。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含煤地层在全省分布广泛,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划分为20个煤田。黔西、黔中及铁路沿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 一、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含石煤总厚10-20余米,发热量400-800卡/克,个别高达3000卡/克。常伴生磷块岩及钒、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二、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992米,一般200-500米。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荔波等地。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地煤组成。威宁、荔波、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10层,可采1—2层,厚1.2—1.5米。煤种:厚煤—无烟煤。 三、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普遍沉积。总厚0—300余米。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50米,含煤0—7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为气煤—无烟煤。 四、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总厚53—852米,一般213米(修文)—439米(格目底)。除黔东南—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自西向东分为三个相区,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含煤0—60余层,一般可采1层(天柱)—41层(格目底),煤厚0.5—34.1米。 (一)过渡相区:分布于毕节、水城、盘县一线以西,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偶夹泥灰岩和透镜状菱铁岩。一般含煤40—50余层,可采十余层,多分布于煤组中上部,厚5.16—32米。煤质:中灰、低硫—中硫。煤种:气煤—无烟煤。 (二)海陆交互相区:位于过渡相区以东,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西。由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灰岩层数、厚度自西向东递增。煤组厚度、煤层层数变化较大,六枝矿区煤组一般厚360米,含煤8—32层,可采一般6层,厚12米左右。多为中灰、中—高硫煤。以无烟煤为多,也有部分烟煤。 (三)海相区: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东地区,自西向东龙潭组逐渐过渡为吴家坪组,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煤层。含煤1—数层,可采1层,厚约1米。为中灰、富—高硫煤。煤种:肥—贫煤。 五、上三叠统二桥组:总厚70—1460米,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及贵阳地区。分贞丰型和郎岱型。 (一)贞丰型: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泥灰岩,含煤2—80层,可采0—4层,厚0—5米。中灰、富—高硫;气—肥煤。龙头山向斜本组厚1389米,含煤22层,可采4层,厚约5米。 (二)郎岱型:碎屑岩夹煤线、薄煤、炭质页岩,一般无可采煤层。六枝郎岱本组厚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