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

防护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安装规范

1.术语

1.1 外壳

能提供一个规定的防护等级,来防止一定的外部影响和防止接近、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的部件。

注: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而设置的栅栏、孔洞形状以及其他设施不管是否附于外壳或是封闭设备组成部分,均被认为是外壳的一部分(那些不用钥匙或工具就拆除的部件除外)。

1.2防护等级

按标准规定的检验要求,对外壳能防止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以及防止水进入壳内的防护程度。

1.3 IP符号

表示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所组成。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止外物侵入、防水、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包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灯具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

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

第一个数字表示灯具防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

第二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

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作为应用于易爆危险区的仪表,对其外壳的保护等级亦应作出规定,赋予一定的代码,即IP 等级号。

IEC144 规定的壳体保护等级由一个对应其抗外界物体冲击与穿刺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代码表示

1.4防止

表示能防止人体的某部分,手持工具、金属线棒或探针进入外壳,即使进入,亦能与带电部分或有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除光滑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以外)。

1.5危险部件

对接近或接触有危险的机械部件或导体或导电部件。

1.6符号、代号

IP:表示防护等级符号的表征字母。

W:表示在特定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N:表示在特定尘埃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L:表示在规定固体异物条件下使用的补充字母。

2 防护型式与要求

2.1电器外壳具有以下两种防护型式

2.1.1 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光滑的转轴和类似部件等非危险运动件除外),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器外壳内部。

2.1.2防止水进入电器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

2.2对仅为人身安全而设置在外壳周围的栅栏等防护措施应不算作外壳的

一部分;而对于为了防护外界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触及带电部分及运动部件而设的壳内栅栏(绝缘隔板),应视为外壳的一部分。

2.3在外壳底部有时为了防止由于凝露和(或)外壳进水的积聚可以设置泄水孔,但必须符合开孔的基本要求,并且孔的直径应不小于2.5 mm。

3 防护标志

3.1标志应清晰,易于辨认。并且是不易磨灭的。

3.2 表示防护等级的表征字母和数字应标在电器的铭牌上,如有困难,可标在外壳上,对开启式电器可不作标志。

3.3当电器各部分具有不同的防护等级时,首先应标明最低的防护等级;如再需标明其他部分,则按该部分的防护等级分别标志。

3.4当电器的安装方式对其防护等级有影响时,制造厂应在铭牌或安装说明书或其他有关文件上说明预定的安装方式。

附:电机的防护等级:

电动机正常条件下的防护等级为IP54。也可按用户特殊需求制成IP55 等防护等级的电动机。防护等级的标志由表征字母“IP”及附加在后面的两个表征数字组成。

一、第一位特征数字表示外壳对人和壳内部件的防护等级。

数字的意义:

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不作试验。

1 :防护大于50MM 固体的电机能防止大面积的人体偶然意外地触及或接

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2 防护大于12MM 固体的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

3 :防护大于2.5MM 固体的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 的工具或导线触

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4 :防护大于1MM 固体的电机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MM 的导线或片条

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或转动部件

5 :防尘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应无有害影响

二、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由于外壳进水而引起有害影响的防护等级。各数

字的含义:

0 :无防护电机无专门防护

1 :防滴电机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

2: 15 度滴电机当电机从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至15 度以内任一角度时,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

3:防淋水电机与垂直线成60 度角范围内的淋水应无有害影响

4 :防溅水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应无有害影响

5 :防喷水电机承受任何方向的喷水应无有害影响

6 :防海浪电机承受猛烈的海浪冲击或强烈喷水时,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7 :防浸水电机当电机浸入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时间后,电机的进水量应不达到有害的程度

8 :潜水电机电机在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能长期潜水。电机一般为水密型,便对某些类型电机也可允许水进入,但不应达到有害的程度

4 技术要求

4.1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组成。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第一种防护型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表征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型式的各个等级。

说明:1) 表征数字不可省略,不要求规定表征数字时该处可由字母”X”代替;

2) 附加字母和(或)补充字母可以省略,不需代替。

4.2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的防护等级及其含义。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电器具有对人体和壳内部件的防护,共分为9个等级,如表1。

表1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的防护等级

②本表“含义”栏说明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所代表的防护等级所能“防止”进入壳内的物体的细节。

③本表的第一位表征数字为1至4(2L、3L、4L)的电器所能防止的固体异物系包括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物体。

④具有泄水孔通风孔等的电器外壳,必须符合于该电器所属的防护等级“IP”号的要求。试验时,对预定在安装地点开启或封闭的孔,应按原预定要求保持开启或封闭。

在表1中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的相应防护等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依次为0、1、2L、3L、4L、3、4、5、6。凡符合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意味着亦符合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除有怀疑外,不必再作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

4.3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防护等级及其含义

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由于外壳进水而引起有害影响的防护,共分为9个等级,如表2。

表2 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的防护等级

②本表“含义”栏说明第二位表征数字所代表的每一防护外壳的防护型式细节。

表2中,符合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意味着亦符合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除有怀疑外,不必再作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

4.4 补充字母的使用:当防护的内容有所增加时,可用补充字母来表示。

W: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字母IP后面),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

N: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第二位表征数字后面),可在特定尘埃环境条件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例如:用于锯木厂、采石场等恶劣

尘埃环境条件下)。

L :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第一位表征数字2、3或4后面),可在规定条件下,防止固体异物或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

规定的气候、尘埃环境、固体异物、试验探针条件以及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均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4.6 如需用二位表征数字(或加上的补充字母)以表示产品完整的外壳防护等级时,则必须按表1及表2中相应表征数字(或加上的补充字母)的相应试验要求表3或表4内容进行检验。

如无补充字母W 、N 、L 时,则表示这种防护等级在所有正常使用条件下都适用。

4.7 代号举例:

具有这种代号系指能防止尘埃进入电器外壳内部,并能防喷水。

IP

具有这种代号系指能防止直径大于12.5 mm固体异物进入壳内和防止长度不大于100 mm直径为1 mm的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并能防溅水。

具有这种代号系指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其外壳能防止大于2.5 mm的固体异物进入电器外壳内部,并能防淋水。

5 试验要求

5.1下列试验为型式试验,允许仅在新产品定型或结构改变而影响防护性能时进行。

5.2 防水和防尘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规定为: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106 kPa(860~1060 mbar)

5.3 除另有者外,每次试验的样机应是清洁的新制品,所有部件均应按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安装条件装配完整的产品上进行。但外壳接缝外的临时涂封(如防锈油脂、油漆等)在试验前应去除。

5.4 一般情况,试验是在电器不通电情况下进行的,如需要在通电情况下进行试验时,应在相应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加以规定,并应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

5.5 对于第一位表征数字为1和2L,第二位表征数字为1、2、3和4的防护等级,如直观检查已显示出符合预期的防护等级的要求时,则不需再作试验,但如有怀疑,则可按第4、5和第6章规定进行试验。

5.6 如有附加要求时应在有关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加以规定。

5.7 对于第二位表征数字条件要求试验时,试验应用清水进行。在试验过程中,壳内的湿气可能部分凝结,应避免将冷凝的露水误认为进水。

6 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

6.1 第一位表征数字的试验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的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见表3的规定。

6.2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

6.2.1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见表4的规定。

6.2.2 第二位表征数字各项试后的合格评定

按表4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进行试验后,先把电器外表面擦干,然后检查电器外壳内是否进水。对于表4中第1至第7级。外壳内进水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并通过耐电压试验:

a. 进水量应不足以妨碍电器正常可靠运行。

进水不积聚在电缆接头附近或进入电缆。

进水不应浸入线圈和带电部件(指不允许在受潮状态下运用者)。

如果外壳有泄水孔,应检查并证明进入壳内的水不会积聚且应证明水的排泄对电器性能无有害影响。

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值为电器产品所规定的耐电压值的50%。

对于表4中第8级,试后壳内不允许进水,可用肉眼进行检查判定。

图1 标准试指

1—手柄;2—止挡板;3—绝缘材料

尺寸为 mm

25 mm ,25 mm 以上:±0.2 试指材料:例如热处理的钢或黄铜

试指的两个连结点可在90°— 100°范围内弯曲,但只能向同一方向。 5±0.5 180 80

60 30 (20) (10) 1

2 3 3 1 2 截面C —C A —A B —B 柱形 14° C C X R4±0.05

球形 背面形状 φ75 20 φ50 φ12 A A B B R2±0.05 37°

试图(例子) 所有的棱倒角 部件3 部件2 部件1 90° 90°

图2 防尘试验设备

1—样品;2—玻璃窗;3—压力计;4—滤尘器;

5—空气流量表:6—阀门;

7—真空泵;8—筛网;9—滑石粉;10—振动器;11—循环泵

图3 滴水试验设备

1—样品 支承物应小于样品。 2 1 4

5 6 7 3 10

9 8 11

砂和砂砾是调节水流量的,层与层

之间用金属网和吸水纸隔开 300 200 20

20 20 φ0.9 φ0.4

1

图4 淋水和溅水试验设备

1—样品;2—平衡锺;3—压力表;4—阀门

图5 手持式淋水和溅水试验试备

1—样品;2—喷头;3—活动挡板;4—蛇管;

5—压力表;6—阀门;7—平衡锺

注:1)φ0.5的孔共121个,其中一个孔在中央。里面2圈共12个孔,间距30;外面4圈各24个孔,间距15

1

R 1000max 孔—φ.4 均布

φ15 3 4

2 200max 24×15°=360°

φ15

3 2 30°

A

4 5

6

6°30′

7 i 12×6°30′=78° φ0.5 15 15 15 φ100 φ102 A 向视图(移去挡板)1)

R75.5 300~500

材料:活动挡板——铝;喷头——黄铜

图6 喷水试验标准喷嘴

D ′=6.3 mm 用于8.2.1条表4中5的试验

D ′=12.5 mm 用于8.2.1条表4中6的试验

7.高压产品的防护等级

中压产品为户内产品,一般对防水不作要求,防护等级为:关门情况下防护等级为IP4X ,打开门的情况下防护等级为IP2X ,具体做法为:柜顶顶盖板采用孔径不大于φ1的网板;门上如开百叶窗散热孔,背面用孔径不大于φ1的网板挡住;柜子底部的一次、二次电缆进线孔均用密封圈堵住。

如有防水要求,需特殊设计,目前我公司中压产品防水只能做到IPX2,具体做法为:柜顶盖板下方加垫防水海棉,盖板采用实板,为满足散热和泄压的要求,在盖板上装一四边折边的防水盒,防水盒顶部开孔径不大于φ1的网孔,再在防水盒上方装一防水实板挡水。 附:与防护相关名词及解释

IP54,标准的定义

防尘等级防止有害的粉尘堆积 。

防水等级液体由任何方向泼到外壳没有伤害影响 。

IP54与IP55的区别

IP54是主要含义是防尘和防水

IP55的主要含义是除了防尘和防水之外,还要防爆炸性气体。

如在化工厂的生产车间中使用电机,必须要达到IP55的防护等级,否则容易引起爆炸。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

它有三种表示方法:

第一是绝对湿度,它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量,单位是克/立方米;

第二是含湿量,它表示每千克干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单位是千克/千克·干8 4 13 20 5 φ16

φ23 ΦD ′ 60°

空气;

第三是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也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处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该气温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用RH表示。相对湿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用d1 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用d2 表示)的百分比,即RH(%)= d1/ d2 x 100%;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用p1 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用p2表示)的百分比,即RH(%)= p1/ p2 x 100%。

干球温度

指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常采用摄氏温度。在老式医疗用的温湿度计(现在CCTC 一厂还有在使用)左边那条温度计实测的温度即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指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常采用摄氏温度。在老式医疗用的湿温度计右边的那条温度计上面就写着湿球温度。可以发现它的构造,是在温度计的感温球包绕上一层棉纱,棉纱引到下面的水槽里,水槽注满水,水被棉纱吸上来包围着温度计的感湿球。水在常温下蒸发必须有外界的热能支持才能进行,热能的供给速度和水蒸发的速度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而在这个平衡界面的温度就是湿球温度。这湿球温度的大小将反映出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

温湿计

最原始的温湿计就像是老式医疗用的那种温湿度计,测定干球温度,然后与湿球温度比较差度(即干湿差。当温度一定时,干湿差大,表示空气中湿度小),在刻度盘中查出现在实际的相对湿度的值,来得知现在空气的湿度状态。这刻度盘中的数据来自被誉为“空调之父”的美国人开利研制出的空气焓湿图。现在大部分采用特种感温感湿材料制成的温湿计,有的更加上机械旋转装置构成温湿自动记录仪,现在CCTC 普遍使用这种温湿记录仪。

建筑工程项目划分标准93402

工程项目规模分级标准(建筑行业) 序号 建设 项目 工程等级特征大型中型小型 1 一 般 公 共 建 筑 单体建筑面积 20000㎡以上5000~20000㎡≤5000㎡ 建筑高度>50m 24~50m ≤24m 复杂程度 1.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1.中型公共建筑工程 1.功能单一、技术要求 简单的小型公共建筑 工程 2.技术要求复杂或具有经 济、文化、历史等意义的省 (市)级中小型公共建筑工 程 2.技术要求复杂或有地 区性意义的小型公共建 筑工程 2.高度<24m的一般公 共建筑工程 3.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 程 3.高度24-50m的一般 公共建筑工程 3.小型仓储建筑工程 4.相当于四、五星级饭店标 准的室内装修、特殊声学装 修工程 4.仿古建筑、一般标准的 古建筑、保护性建筑以及 地下建筑工程 4.简单的设备用房及 其它配套用房工程 5.高标准的古建筑、保护性 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 5.大中型仓储建筑工程 5.简单的建筑环境设 计及室外工程 6.高标准的建筑环境设计 和室外工程 6.一般标准的建筑环境 设计和室外工程 6.相当于一星级饭店 及以下标准的室内装 修工程 7.技术要求复杂的工业厂 房 7.跨度小于30米、吊车 吨位小于30吨的单层厂 房或仓库;跨度小于12 米、6层以下的多层厂房 或仓库 7.跨度小于24米、吊 车吨位小于10吨的单 层厂房或仓库;跨度小 于6米、楼盖无动荷载 的3层以下的多层厂房 或仓库 8.相当于二、三星级饭店 标准的室内装修工程 2 住宅 宿舍 层数>20层12~20层 ≤12层(其中砌块建筑 不得超过抗震规范层 数限值要求)复杂程度 20层以上居住建筑和20层 及以下高标准居住建筑工 程 20层及以下一般标准的 居住建筑工程

风险等级划分

附件五半定量评估风险分级 利用SEP法进行的风险评估,可以按照风险值高低将风险分为表1所示的3个级别。 表1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序号风险等级风险值(R)控制要求 1 高风险200≤R 考虑停止、停用,立即采取处置措施 3 中风险20≤R<200 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4 低风险R<20 需要进行关注 SEP 分值如下: 序号后果分值 1 安全 可能造成死亡≥3人;或重伤≥10人; 可能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1000万元。 100 健康 可能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 可能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 环保产生的环保事件后果严重,潜在影响构成环保事故及以上等级 2 安全 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重伤3~9人。 可能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1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 50 健康 可能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 可能造成3~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 环保 产生的环保事件对周围居民造成恶劣的影响,企业受到居民投诉,被迫停产进行限期治理(对人的影响) 3 安全 可能造成重伤1~2人; 可能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1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25 健康 可能造成1~2例难治愈或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 可能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环保主要环保设施发生故障致使机组停运、紧急抢修恢复后方可继续生产 4 安全 可能造成轻伤3人以上; 可能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1万元到10万元之间。 15 健康 可能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 可能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环保 产生的污染物超过国家、地方标准或消耗的资源高于同行业最低水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专项改造才可达标 5 安全 可能造成轻伤1~2人; 可能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1000元到1万元之间。 5 健康 可能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可能造成3~9例有影响健康的事件。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最新版】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杜绝电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各单位、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作业进行安全风险认定,加强到岗到位安全监督,落实措施,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系统内的所有作业现场及公司系统内企业承包省外工程的作业现场。 第二章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第四条本标准描述的作业安全风险是指可能由现场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引发的电网、人身、设备事故的可能性。 第五条一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电气设备部分改造引起系统方式变化较大的、导致220kV及以上变电站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或已在N-1方式下运行的情况。 2、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投运。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的,且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多工种参与、使用两台以上大型施工机械的大型电气施工作业。 (二)线路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联络线作业,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电网运行不满足N-1原则。 2、220kV及以上重要线路更换铁塔、导线(含架空光缆)施工达10基杆塔及以上的,同时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66kV及以下带电线路达到5处及以上的或跨越险恶地理环境位置的。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大型施工机械、临时拉线、牵引绳等可能触碰带电设备的,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参与的大型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杜绝电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各单位、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作业进行安全风险认定,加强到岗到位安全监督,落实措施,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系统内的所有作业现场及公司系统内企业承包省外工程的作业现场。 第二章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第四条本标准描述的作业安全风险是指可能由现场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引发的电网、人身、设备事故的可能性。 第五条一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电气设备部分改造引起系统方式变化较大的、导致220kV及以上变电站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或已在N-1方式下运行的情况。 2、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投运。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的,且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多工种参与、使用两台以上大型施工机械的大型电气施工作业。 (二)线路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联络线作业,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电网运行不满足N-1原则。 2、220kV及以上重要线路更换铁塔、导线(含架空光缆)施工达10基杆塔及以上的,同时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66kV及以下带电线路达到5处及以上的或跨越险恶地理环境位置的。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大型施工机械、临时拉线、牵引绳等可能触碰带电设备的,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参与的大型电气施工作业。 (三)电网因受地震、暴风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发生大面积停电突发事件的电网恢复性抢修作业。 (四)66kV及以上电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的首次作业。 第六条二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某一电压等级全停作业,引起系统方式变化。 2、220kV及以上变电站母线或主变更换改造,同时多处开关更换或大修。 3、66kV及以上变电站作业操作项目量大、复杂的。 4、新建66kV变电站投运。 (二)线路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66kV及以上线路作业邻近带电线路组立(拆除)铁塔、架设(拆除)导线(架空光缆)。 2、66kV及以上线路更换铁塔或导线(架空光缆)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66kV及以下带电线路。 3、66kV及以上线路多回路杆塔上部分线路停电作业的,或66kV及以上线路不停电更换光缆。

工程规模等级划分表

工程规模等级划分表

————————————————————————————————作者:————————————————————————————————日期:

工程规模等级划分表 一、关于工程建设项目等级划分的说明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中的规定执行。 2、公路行业建设项目规模划分表 序号建设 项目 计量 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 1 公路公路 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 路 立交 型式 全苜蓿叶型、双嗽叭 型、枢纽型等独立的互 通式立体交叉桥 2 特大 桥梁预应力混 凝土连续 结构、钢 结构 总长大于1000米,水 深大于15米,单孔跨 径为250米以上的预 应力混凝土连续结构 复杂 结构 主跨250米以上的钢 筋混凝土拱桥、400米 以上的斜拉桥、800米 以上的悬索桥等独立 大桥

3 特大 隧道长度 大于1000米的独立隧 道及区域地质构造复 杂的500-1000米的独 立隧道 4 交通 工程公路 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 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 统、通信系统、收费系 统及管理、养护、服务 设施 二级公路的交通 安全设施、收费 系统及管理养护 服务设施 三级、四级 公路的交 通安全设 施、道班房 3、民用建筑工程等级分类表 工程等级 类型 特征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般公共建筑单体建 筑面积 8万米2 以上 2万米2-8万 米2 5千米2以上至 2万米2 5千米2及以下 立项 投资 2亿元 以上 4千万元以 上至2亿元 1千万元以上 至4千万元 1千万元及以下 建筑 高度 100米 以上 50米以上 至100米 24米以上 至50米 24米及以下(其中砌体建 筑不得超过抗震规范高度 限值要求) 住宅、层数20层以上12层以上12层及以下(其中砌体建

风险等级划分风险评估表

编制说明 依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从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分公司K174+800~K178+200技术改造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特点及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理着手,针对工程基本作业、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危险源辨识。 一、工程概况: 本段技术改造工程线路平面从神朔线三岔站东端K174+800引出,与既有上行线保持5m线间距并行向东,而后用半径为1000m的曲线左转并设中桥一座(16m+20m+16m)上跨209国道,同时通过第一个1000m半径曲线后,线间距由站端的5m逐渐拉大到15m,而后线路保持与既有上行线15m间距东行,于DK176+310处设二道河中桥(3-32m)上跨二道河,过二道河后线路用一半径为2000m的曲线左转,线间距由15m渐变为4m,接入既有下行线DK178+200处,新建下行线长3405.42m,比既有上行线长5.42m。 本标段 二、风险评估小组: 风险评估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方法及时辨识出所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分析危险程度,制订相应的控制和应急措施,并建立档案和管理台帐。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兼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安质部长 成员:工程部长、物资部长、财务部长、计划部长、办公室主任、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长和施工作业人员 组长职责:1. 全面负责本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2. 依据体系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3. 组织风险评估小组评估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4.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大危害因素,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及管理方案,提交小组审核; 授课:XXX

工程项目规模类型划分规定(修订)

工程项目规模类型划分规定(修订) 一、特大型项目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特大型项目: 1、路基工程:山岭重丘区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里程15km及以上,平原微丘区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里程25km 及以上,市政工程施工里程15km及以上;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3.5亿元。 2、路面工程: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以四车道计,下同)施工里程50km及以上,市政工程施工里程30km及以上;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3.5亿元。 3、路线工程(含路基、路面和构造物,下同):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里程20km及以上,二级公路工程施工里程40km 及以上,市政工程施工里程10km及以上;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3.5亿元。 4、桥梁工程(含轻轨):水上独立大桥长度大于或等于1500 m,或主孔跨径大于或等于300 m;深山峡谷区独立大桥长度大于或等于2000 m,或主孔跨径大于或等于300 m;其他独立大桥长度大于或等于3000 m,或主孔跨径大于或等于300 m;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3.5亿元。 5、隧道工程:独立的两车道隧道单洞长度(双洞不能折合为单洞长度,以下同))大于3000m的工程;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3.5亿元。 6、铁路线下工程(含梁场、轨道板场):施工里程40km及以上;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3.5亿元。 7、铁路铺架(铺轨)工程: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5亿元。 8、技术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施工技术水平,被列入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开发课题的工程项目。 二、大型项目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大型项目: 1、路基工程:山岭重丘区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10km,小于15km;平原微丘区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20km,小于25km;市政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10km,小于15km;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2亿元,小于人民币3.5亿元。 2、路面工程: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30km,小于50km;市政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20km,小于30km;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2亿元,小于人民币3.5亿元。 3、路线工程:一级和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15km,小于20km;二级公路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30km,小于40km;市政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8km,小于10km;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2亿元,小于人民币3.5亿元。 4、桥梁工程:水上独立大桥长度大于或等于1000m、小于1500m,或主孔跨径大于或等于200m、小于300m;深山峡谷区独立大桥长度大于或等于1500m、小于2000m,或主孔跨径大于或等于200m、小于300m;其他独立大桥长度大于或等于2000m、小于3000m,或主孔跨径大于或等于200m、小于300m;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2亿元、小于人民币3.5亿元。 5、隧道工程:独立的两车道隧道单洞长度大于或等于1000m,小于3000m的工程;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2亿元,小于人民币3.5亿元。 6、铁路线下工程:施工里程大于或等于30km、小于40km;或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2亿元、小于人民币3.5亿元。 7、铁路铺架(铺轨)工程:合同额大于或等于人民币大于或等于人民币3亿元、小于人民币5亿元。 8、技术含量达到国内先进施工技术水平,被列入中交股份科技研发课题的工程项目。 三、中型项目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中型项目: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XX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 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参考文本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参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杜绝电网、人身和 设备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 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各单位、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 作业进行安全风险认定,加强到岗到位安全监督,落实措 施,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系统内的所有作业现场及公 司系统内企业承包省外工程的作业现场。 第二章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第四条本标准描述的作业安全风险是指可能由现场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引发的电网、人身、设备事故的可能性。 第五条一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电气设备部分改造引起系统方式变化较大的、导致220kV及以上变电站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或已在N-1方式下运行的情况。 2、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投运。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的,且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多工种参与、使用两台以上大型施工机械的大型电气施工作业。 (二)线路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联络线作业,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电网运行不满足N-1原则。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 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 地下工程自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 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 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 类。 会影响等,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 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 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 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 土 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 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 掘 、连续 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一)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二)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三)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调一级。 注: 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一)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 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 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 1.0D的盾构 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 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三)Ⅲ级 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 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 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 置)。 第四章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 建设活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 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 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 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18-37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杜绝电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各单位、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作业进行安全风险认定,加强到岗到位安全监督,落实措施,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系统内的所有作业现场及公司系统内企业承包省外工程的作业现场。 第二章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第四条本标准描述的作业安全风险是指可能由现场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

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引发的电网、人身、设备事故的可能性。 第五条一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电气设备部分改造引起系统方式变化较大的、导致220kV及以上变电站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或已在N-1方式下运行的情况。 2、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投运。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的,且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多工种参与、使用两台以上大型施工机械的大型电气施工作业。 (二)线路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联络线作业,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电网运行不满足N-1原则。 2、220kV及以上重要线路更换铁塔、导线(含架空光缆)施工达10基杆塔及以上的,同时跨越铁路、

常见隐患风险分级标准..

附件1: 常见隐患风险分级标准 一、范围 将公司施工作业现场常见隐患按照风险分级控制理论进行了分级,旨在进一步细化、明确各专业施工作业现场常见隐患风险等级,强化隐患管理,针对性的消除隐患、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持续改进。 本标准所指隐患仅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 本标准适用于川庆钻探公司所属各单位、全资公司。 为公司服务的承包商、分包商在施工作业现场应遵循本标准。 二、常见隐患风险分级方法 参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风险(D)=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危害严重程度(C),将隐患风险分为三级: 一般隐患(D<70)、较大隐患(70≤D<200)、重大隐患(D≥200)。 三、各专业常见隐患风险分级 公司现场常见隐患风险分级分为物探、钻井、试修、压裂酸化、连续油管、固井、测井、录井、油气田地面建设、交通运输、消防等11个专业。

1 物探专业 1.1 一般隐患 1.1.1安全帽帽体损伤、顶带、后箍、下颚带、缓冲垫破损或超期使用; 1.1.2防静电场所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无防静电标识; 1.1.4冬季作业防寒帽、防寒手套等防护设施缺失; 1.1.6营房车、办公生活区的楼道防护栏不全或破损; 1.1.8作业及生活场所逃生路线、风险标识缺失(地陷凹洞、通道上檐低于人高、水坑未遮盖,无HSE提示、警示标志、应急口哨、应急集合点、逃生路线图、属地责任人及电话、急救电话、当地火警电话、禁止烟火区域标识等); 1.1.9作业场所、生活场地(楼道、浴室、食堂厨房、储藏间、餐厅)通风、照明不良; 1.1.10人行过道或工作场所地面湿滑; 1.1.11员工宿舍内的取暖煤炉1m范围内放置有杂物、易燃物; 1.1.15电源接头、电源板等无“CCC”标志,电源线出现裸露、老化、破损;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等级划分1

表2.1.1 水利水电工程分等指标工 程等别工程规模 水库总库容 (108m3) 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 保护城镇及工 矿企业的重要 性 保护农田 (104亩) 治涝面积 (104亩) 灌溉面 积(104 亩) 供水对象重 要性 装机容量 (104kW) I 大(1)型≥10特别重要≥500≥200≥150特别重要≥120Ⅱ大(2)型10~1.0 重要500~100 200~60 150~50 重要120~30 Ⅲ中型 1.0~0.10 中等100~30 60~15 50~5 中等30~5 IV 小(1)型0.10~0.01 一般30~5 15~3 5~0.5 一般5~1 V 小(2)型0.01~0.001 <5 <3 <0.5 <1 表2.2.1 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 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 I 1 3 Ⅱ 2 3 Ⅲ 3 4 IV 4 5 V 5 5 表2.2.6 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 级别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 限(年) 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规模 高度(m) 库容(108m3) 3 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 久性水工建筑物 淹没重要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或 推迟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 成重大灾害和损失 >3 >50 >1.0 4 1、2级永久性水工建 筑物 淹没一般城镇、工矿企业、或影响工程 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而造成较 大经济损失 3~1.5 50~15 1.0~0.1 5 3、4级永久性水工建 筑物 淹没基坑、但对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 组发电影响不大,经济损失较小 <1.5 <15 <0.1 表3.2.7 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重现期(年)] 坝型 拦洪库容(108m3) >1.0 1.0~0.1 <0.1 土石坝>100 100~50 50~20 混凝土坝、浆砌石坝>50 50~20 20~10

某小学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实施细则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7802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某小学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实施细则标准版 本

某小学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实施 细则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甘安委发电〔2016〕5号)、《酒泉市教育系统加强重大风险分级管控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酒教字〔2017〕408号)和《金塔县教育系统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金教发〔2017〕334号)文件要求,落实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全面排查、识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

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 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一)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三)Ⅲ级 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 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 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第四章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安全风险分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制度 编制人: 审批人: 时间:

安全风险分级制度 为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明确项目部各层级风险监控责任,有效控制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项目部根据局《中建八局重大风险工程分级监控表》,特制定本制度。 本办法适用于本项目所属各单位生产作业场所、生活场所、工作地点和材料设备仓库及公共活动设施等区域。 项目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具体实施要求: 附表:中建八局重大风险工程分级监控表 序号 关键活动 管理要求 时间要求 主责部门 相关部门 工作 文 件 1 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 依据项目实施计划。 开工 10 天 内 项目总工 - -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按职责分工,以分部分项工 程为时间节点进行辨识与评价。 施工前 1 个月内 项目总工 各 专 业 工程师 危险源辨识 评 价表 3 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具体、可操作。 开工 1 个 月内 项目总工 各专业工程师 - 4 发布危险源 清单 对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措施进行发布、公示,根据危险源分级监控表明确各级单位应重点监控的危险源。 开工 1 个 月内发布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危险源 清单 、

中建八局重大风险工程分级监控表 序号类别项目监控公司监控局监控 1 基坑 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 3m(含 3m)的基坑(槽)的 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 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 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 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 5m(含 5m)的基坑(槽)的 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 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 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10m(含10m)的基坑(槽)的土 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 模板工程 及支撑体 系 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 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 5m 及以上,或搭设跨度 10m 及 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 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 荷载(设计值)15kN/m 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 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 土模板支撑工程。 3、承重支撑体系: 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 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 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 8m 及以上,或搭设跨度 18m 及以 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 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 4、承重支撑体系: 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 中荷载 7kN 及以上。 1、爬模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支撑高度15m及以上; 搭设跨度25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25kN/㎡及以 上;集中线荷载30kN/m及以上。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承重 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12kN以上。 3 起重吊装 及起重机 械安装拆 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 量在 10kN 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 量在 100kN 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 300kN 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 200m 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 及以上的起重 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 量在2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5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 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XX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2、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3、Ⅲ级 (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 (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 (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四、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一)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类。 1、Ⅰ类环境设施 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厂房等)、110kV及以上高压线铁塔、高速铁路、铁路站场、运营地铁盾构区间、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海河等。 2、Ⅱ类环境设施 标志性建筑、无桩基的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35KV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简易版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简 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杜绝电 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 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各单位、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 施、谁负责”的原则,对作业进行安全风险认 定,加强到岗到位安全监督,落实措施,降低 作业安全风险。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系统内的所有作 业现场及公司系统内企业承包省外工程的作业

现场。 第二章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第四条本标准描述的作业安全风险是指可能由现场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引发的电网、人身、设备事故的可能性。 第五条一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电气设备部分改造引起系统方式变化较大的、导致220kV及以上变电站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或已在N-1方式下运行的情况。 2、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投运。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的,且多班组(含外

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及管控办法

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及管控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的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四川省安委办关于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川安办〔2016〕64号)和《泸州市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泸市安办〔2017〕104号)要求,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按风险可防可控的要求,开展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应急处置、监督考核等工作。 第三条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全面排查、科学评估、自主分级、分类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第二章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 第四条各子公司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按照“科学性、

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充分考虑本企业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第五条各子公司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LEC评价法等辨识和评估方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或专家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第六条各子公司应当以项目、站点为单元,班组、岗位为基础,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危险源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生产作业工艺技术水平及先进技术的应用; (二)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开工(投产)、施工(运行)等阶段; (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四)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五)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六)原材料、产品、材料的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 (七)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等情况; (八)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九)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