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

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

一、中美贸易发展概述

(一)中美经贸关系大事年

1979年7月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协定于次年2月生效。

1990年,美国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议案,以人权等问题为借口,要求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或对其延长附加条件。

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1994年至1995年度对华最惠国待遇,并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

1999年4月6日至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访美期间,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

2000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根据这项法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将终止按《1974年贸易法》中有关条款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关系”)实行年度审议的做法,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项命令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2003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五条原则,布什总统表示赞同。双方还商定提高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级别。

2005年11月8日,经过七轮纺织品贸易问题磋商,中美双方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种纺织品实施数量管理。

2006年9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双方确定了服务业、医疗、投资、加强透明度、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为未来6个月的工作重点。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历史性分析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成为“美元帝国”,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根据霸权稳定理论,霸权国具有经济上的明显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它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种霸权与二战后建立的自由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系。在这个开放经济结构中,通过降低贸易及其他方面的壁垒,美国从贸易自由化中获益匪浅。所以,美国基于外交与经济的双重需要,在自由世界循序推广自由贸易与市场经济的主张。战后西方世界的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美国这种自由贸易的主张。然而,自1976年以来,美国的商品贸易连年出现高达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外债连年累积,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已经摇身一变从世界的最大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外债净额1994年初已经累计5千亿美元,引起全民的高度关切。

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从60、70年代的2.8%下降到80、90年代的1%。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转折,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格罗斯曼为代表人物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该理论根据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理论证明,若一国使用保护政策制造有利于本国企业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条件,将会产生一种“垄断利润转移”的作用,本国企业将可因此利润转移作用在国内与国际市场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若这种长期竞争优势对本国带来的正面作用大于短期的社会保护成本,一国的产业保护政策事实上对本国是有利的,虽然这种利益是以外国国家利益的损失为代价。这种观点给美国政府积极干预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是:

(1)从出口方面来看,积极扩张出口。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侧重进口保护和进口替代,而美国新贸易政策认为,进口保护政策的社会成本太高,如保护一个就业岗位,要花费数倍的市场价值。因此,新贸易政策反其道而行之,特别强调外向扩张与全球竞争,尤其是在美国认为公平的条件下竞争。美国政府以国家利益为名,名正言顺地挺身而出作为美国商业利益的维护人和代理人,把美国产品打进外国市场做为一个主要目标。为达此目标,美国特别强调公平互惠原则,美国对外国开放,以换取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公平开放。政府制定产业政策,选定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农业、基本设施技术和设备、运输、金融服务、电脑资讯产品、航空、环保等,积极协助企业扩张国际市场。同时,极其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2)从进口方面看,强调开放市场与公平竞争并重。以前传统的贸易自由化观点认为,外国厂商从事倾销型竞争和政府出口补贴实质上有利于美国消费者的福利,也就是说,外国倾销对本国消费者有利。现在,美国要放弃消费者福利主义的观点,把倾销和补贴视为不公平竞争的掠夺行为,不公平地取代美国本土的就业机会。美国应该以强硬的态度来对付其他利用美国开放政策进行不公平贸易竞争的国家。这些主张在美国社会得到不小的反响,尤其得到不少蓝领阶层选民的支持。其主要武器就是用301条款来对付所谓的不公平竞争。

总之,美国已从消费者福利主义,走向以企业竞争力与就业机会为导向的国家,不再只要自由贸易,更强调公平竞争。美国新贸易政策的实质就是用外交与贸易政策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出口扩张和公平竞争,在国际贸易中得到相对更多的利益和财富。如同国内政治一样,在国际政治中,绝对权力也必然导致绝对腐败。在冷战时期,美国在很大程度上认同多边主义的做法。现在,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越来越表现出其自私的性质,单边主义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信条。

二.当代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的分析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期创造了长达10年的繁荣期,进入2l 世纪,美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过去10年巨额投资形成的巨大的生产能力,急需为其产品寻找市场。美国新贸易政策适应了美国的出口扩张政策。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因此,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通过制造“贸易摩擦”来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国开放市场,尤其要使美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业等在中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美国常用的手段。

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很多,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等,但焦点问题是中美贸易中巨额逆差问题。2006年,美国货物贸易赤字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赤字首屈一指,达到创纪录的2325亿美元,几乎占赤字总数的30%。超过2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似乎突破了布什政府所能承受的心理关口,他们不得不做出强烈反应。

美国认为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人民币币值低估15%~40%(周茂荣等,2007);中国政府为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另外,对于不断扩大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许多美国人相信,这不是因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不足,而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市场开放上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中国向美国出口太多,而是中国的贸易壁垒使得美国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出口机会,这是对美国企业时不公平贸易。

(一)、政治神话和经济现实

美国每年的对华贸易赤字不是因为中国的贸易限制。在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的进口壁垒是最低的。美国在有大量投资、创新和有效率的农业、航天以及其他高技术领域,仍然保持着贸易盈余。美国的贸易赤字主要出现在机械设备、电子、服装、玩具、纺织和制鞋等行业,但在这些行业,许多产品都是由美国投资设立的子公司在中国生产返销回美国的。据统计,超过50%的中国对美出口是美国跨国公司创造的。因此,美国的贸易赤字很大部分是在美国和它在华的跨国企业之间产生的。

中国的出口很大部分是以从海外进口原材料、零配件然后在中国境内进行加工或组装然后再返销海外的形式实现的。《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仅仅是亚洲大量出口到美国的货物的最后一站而已。中国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其他地区进口组件,再在其境内组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在与许多亚洲生产厂商、石油输出国和第三世界的原料输出国的进口贸易中却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

与美国那些保守的政客和学者的观点相反,中国实际上是亚洲经济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以2003年为例,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额占到GDP的35%,而这一数字在韩国和日本仅为8%和2%。而且,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2004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到其GDP的70%,大大超过了比例低于25%的美国与日本。

保守的经济学家和美国国会议员们认定,中国的流通货币(人民币)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了,他们认为,重新确定人民币的汇率将有助于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美元对欧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几种货币的汇率一直被低估,但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仍在增加。现在关注中国的货币改革完全是不得要领。关键的问题在于,美国的资本家们没有选择在国内的生产性部门投资,也没有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相反,他们只是在国外持续扩大投资,或者在房地产领域(过去是IT产业)投机或者通过降低人工薪酬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后者不是和劳工低廉的中国进行竞争的好办法。

中国有关国外投资的经济政策比美国自由得多。2004年,中国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57%。美国的情况与此相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长期坚持对“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战略利益”等政策采用比较弹性的解释,以阻止外国投资者投资或收购美国企业。他们全力干涉并成功阻止了中国石油企业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石油公司(UNOCAL),就是最新的一个著名例子。

此外,纽约州参议员及其美国国会同党提议对中国进口商品课以27.5%的关税,但这将无助于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因为美国的进口商会选择转向其他亚洲国家的生产商,也会使中国企业搬到其周边国家。其结果会增加美国的消费成本,并且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美国的国内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彩色电视、半导体产品、木制家具、虾和钢铁等产品实行的配额限制,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和国内零售商的成本,同时使得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的垄断生产商获得更多的利润,使他们更没有竞争力。支付垄断价格给受保护的国内制造商使美国产品很难有出口竞争力,也不利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平衡。

基于廉价劳动力的“非公平竞争”的主张并不能令人信服。劳动力成本并不是影响市场竞争或贸易平衡的决定性因素。许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的竞争力并不强,而那些已经淘汰了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生产,实行“高工资、高福利”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其在市场上强大的竞争力依靠的则是过硬的质量和技术。事实上,如果考虑到低劣的产品质量、在技术升级和生产组织上缺乏大规模的、长远的战略投资,以及将资金投到投机性部门和海外的子公司等因素,美国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竞争力其实并不强。极具煽动性的“中国威胁论”只不过是美国为逃避自由市场严格规则而找的托词。一旦真的实施自由市场规则,美国的商业和政治精英将被迫面对这一事实,即在许多部门,美国是一个由三流的政府指导的二流资本主义国家。

三、中美双方在政策中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

在中美关系看似矛盾的发展进程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在世界经济进程中发展,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日益突出。自1997年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后,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具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第3位,引进外资第2位,外汇储备第1位。中国入世后,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特别自“9.11”后,中国政局稳定,成为世界最好的投资地之一。中美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都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具有巨大的互补性。

目前,中美两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对中国来说,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巨大吸纳力,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对美国而言,中国的产品和市场同样对其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正从美中贸易中获取重大利益。简单说,美国正是从中国的廉价进口帮助美国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正是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帮助美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邵明辉等,2007);如果没有大量廉价进口替代美国国内生产,美国国内劳动要素就不能转移到高效率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就难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廉价商品越多,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越多,国内由低效率产业转移到高效率产业的生产要素也越多,国民收入增加也越多。相反,如果没有中国廉价商品的进口,美国生产要素转移就难以进行,结构增长也难以实现。

结论

美国关于中美贸易"新阶段"的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讲,只是美国利用所谓"新阶段"从中国谋求更多利益的托词,对中国而言,从中能得到的是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不公平的。按美国所设计的路径走下去,中国的发展困境是不言自明的,也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

我们主张中美两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对话与协商,解决中美贸易争端,但要求美国政府与谈判代表以平等而不是盛气凌人的姿态,站在有利于双方经济贸易利益以及世界经济贸易福利的立场上,让中国在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同时,使中国也能够从美国那里获得与之对应的利益,如市场经济地位、放松对华高技术品的出口管制。须知美国对华利益与责任不对等的单边要求是难以被中方所接受的。

中国离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还很大,尽管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行销于世界的主要市场,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是加工贸易产品与代工产品,在中国的附加值低,即使是被称为高新技术的出口产品(如计算机、车载移动电话等)也都是加工贸易的产物,既缺少核心技术,也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中国品牌。中国产品的品牌之路与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中国政府是否应像美国一样,设立与美国中美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类似的机构,组织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与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定期与不定期地就中国对外贸易,当然包括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等领域的某些事件与重大问题展开辩论与评估,让他们广泛发表意见,提供政策主张与建议,同时邀请美国在华的机构人员也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够听到来自中国各个不同方面的声音。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特朗普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其政策包括:1、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提升贸易壁垒;3、通过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回流美国。 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会使消费品价格上升,从而引发通胀,并且会使经济整体效率下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等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将受损。 对于中国来说,对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初级品制造业和机械产品出口将受到冲击 主要将会影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加拿大进口的商品有60%来自于美国。墨西哥进口商品的80%以上来自于美国。 ? 贸易保护对美国的影响? ? 美国自身而言,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可能使得关税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进口产成消费品价格上升侵蚀消费者剩余,美国国内供给不足或价格更高导致消费者面临的产品价格上升,而消均衡的费数量则减少,这对美国低收入者影响较大;进口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带来通胀,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会通过成本加成定价反映到最终消费品上,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可能引发通胀;进

口数量减少会导致低效率和寻租,美国国内效率较低的企业受贸易保护也得以存活,经济整体的效率下降。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18贸易政策日程和2017年报告》,明确提出,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有五大支柱:一是通过维护经济安全来保障国家安全;二是巩固美国经济,惠及所有美国人;三是达成让更多美国人受益的贸易协定;四是加强执法力度,让不遵守规则者不再获利(占美国便宜);五是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有效市场间推广规则,推动国际贸易,为世界创造更大福祉。 美国公布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消息称,已向国会提交特朗普政府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议程主要内容为:第一, 制定支持国家安全政策的贸易政策;第二,巩固美国经济发展;第 三,推进利于全民的贸易谈判;第四,实施并捍卫美国贸易法律法 规;第五,加强多边贸易体制。 ???????????????????????????????????.?????????????????????????????????????????????????. ??????????????????????????????????????. 1. ???????????????????????? 2. ????????????????????????????????????????? 3. ?????????????????????????, ??????????????? [??]???????, ???????|?????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 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

一、中美贸易发展概述 (一)中美经贸关系大事年 1979年7月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协定于次年2月生效。 1990年,美国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议案,以人权等问题为借口,要求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或对其延长附加条件。 1994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1994年至1995年度对华最惠国待遇,并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 1999年4月6日至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访美期间,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 2000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根据这项法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将终止按《1974年贸易法》中有关条款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关系”)实行年度审议的做法,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项命令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2003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五条原则,布什总统表示赞同。双方还商定提高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级别。 2005年11月8日,经过七轮纺织品贸易问题磋商,中美双方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种纺织品实施数量管理。 2006年9月2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双方确定了服务业、医疗、投资、加强透明度、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为未来6个月的工作重点。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历史性分析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成为“美元帝国”,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根据霸权稳定理论,霸权国具有经济上的明显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它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种霸权与二战后建立的自由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 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 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 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 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 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 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 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 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 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 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 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 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 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 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 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 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 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 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 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 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 参考文献 (15)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

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重点及启示(一) 摘要: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既是其总体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特性。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出现新的特点。本文从讨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展的历史入手,重点分析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目标和主要手段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贸易政策,目标 2005年,中美双方的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增长24.8%。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分别增长9.1%和30.4%,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97亿美元。如果按美方的统计,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高达2020亿美元。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许多低成本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从而使美国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得以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美国的制造业者、服务提供者和农场主继续认为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新增的商业机会能为美国商品提供潜在的商机。实际上,自200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是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长的5倍,中国已经从美国的第9大出口市场跃升到第4大出口市场。尽管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美方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却使中国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中重点关注的国家。本文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入手,研究美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总体贸易政策的演变 在美国的战后贸易政策变化中,一直贯穿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斗争,其基本理念由强调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转变为“互惠”基础上的公平贸易。具体看,二战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可根据政策理念和贸易政策基调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自由贸易时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线,贸易政策主要依托多边框架进行。当然,这种自由贸易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而对社会主义阵营则采取了禁运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贸易政策过渡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贸易政策出现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的转变。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欧洲经济的恢复,美国同日、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有所上升。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大了贸易摩擦和国际间协调的难度,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日趋保守。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到克林顿政府执政时的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时期。这一阶段美国贸易逆差逐步扩大,国内保护主义势力上升,克林顿政府开始把经济利益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把“公平贸易”和对等原则作为贸易政策的基调,强调贸易伙伴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必须对等地向美国开放市场。第四阶段是小布什上任以来贸易政策的单边主义倾向。由于国内经济衰退、失业和“双赤字”问题严峻,美国的贸易政策出现了以“公平贸易”为借口的单边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单边主义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含义是,只要美国认为其贸易伙伴进行不公正、不合理的活动,美国就可以单方面采取行动.迫使其贸易伙伴改变其贸易政策,甚至迫使其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贸易逆差。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 尽管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其总体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还有其具体的特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1986年,这阶段主要是中美恢复政治接触和经济往来,美国对华贸易主要服从于美国政治外交战略,中美贸易关系更多的是政治关系的“显示器”。该阶段中美政治关系发展平稳顺利,小摩擦不影响大的发展势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总体比较宽松。第二阶段是1986年到2001年,这阶段是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申请阶段。美国在这个阶段的对华贸易政策主要是关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性谈判,由于中国还不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正式成员,美国在这个阶段并没有着重要求中国全面履行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在这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淮南师范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姓名:廖梦丹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7075106 指导教师:侯俊华

摘要 中美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美国即时地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以此来试图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双边贸易的紧张,确保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对华政策,趋势分析,中国威胁论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ime and people’s ever-changed aesthetic outlook, th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ity and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are being better emphasized. The era changes of aesthetic taste re-awakened our beautiful memorie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kind of millennium traditional culture, Blue-and-white Art re-embarked on a new stage of history. The Blue-and-white Elemen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features shown by the traditional blue-and-white porcelain, which include Blue-and-white Decoration, Blue-white Color, Inscription, Decorative Form, Decorative Craft Techniques, Artistic Style and some other elements. Blue-and-white Element is a unique feature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t is widely used not only in the field of Ceramic Key words: Blue-and-white Element, fashion, application.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新特点及我国对策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新特点及我国对策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姓名:郑雪楠 班级:2010级英语国际贸易三班 学号:20101115040026(31)

【摘要】当前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新特点是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这种改变有许多原因,如经济,政治,制度等。面对这样的改变,中国政府和各企业应该提出适当的政策并且积极应对,为中国对外贸易良好顺利的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关系,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 i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about trade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s this was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some of the old measures gradually weakened, but the new and ri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especially in this financial crisis a special tim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about it, while the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put out some suit policy to make the trade environment more smoothly.. Key words: Trading, Protectionism, Influence. 引言 尽管各国都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的影响,但进入2009年以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上升,美国对华的新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中国的轮胎、钢管、铜版纸等多种产品实行惩罚关税,年初,美国国会在美元刺激经济法案当中,继续保留“购买美国货”条款,意为,所有需要使用的钢铁产品和所有制成品,都必须为美国制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积极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将劣势化为优势。 一,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华新贸易政策。 (1)贸易保护主义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定义,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传统上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1]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360docs.net/doc/184282380.html, 2012年6月 221 浅谈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中美贸易顺差也因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21-02200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高达50%以上,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贸易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日益凸显。 1 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交而形成, 40多年来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贸易顺差上。据中国的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达62亿美元,至此之后,顺差额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美国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同比上升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为1038.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观,同比上升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 2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2.1.1 美国政府的国内刺激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多年来美国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成为低储蓄、高消费、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美国该种经济结构需要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赤字才能保持平衡,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便由此产生。 2.1.2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国家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美国对某些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的高级技术产品。这种限制性的措施,使得美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难以出口到中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造成了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加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失衡。2.2 中国承担美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和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考虑,美国在中国选择大量企业,为其进行产品零部件或产品的三来加工(如富士通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加工点),即代加工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从事加工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华建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将原来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方式转化为在中国生产,且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减少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顺差。有研究表明,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 据有关数据表明,若扣除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91%;扣除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73%。可见,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2.3 贸易转移的效果 我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开发加工贸易之际,由于贸易转移效果的存在,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顺差。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组装工序向中国进行转移,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而后出口到美国,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化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加剧中美贸易的失衡。诚然,中国正在替代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在实施加工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我国高价从上述 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成制成品后,再低价出口到美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获利微薄,仅有5%左右的利润率,且是以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换回的。2.4 统计方法的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误差首先,两者进行贸易数据统计时,采用的贸易术语不同。出口方面,中国采用FOB,而美国采用FAS,FAS不包括从码头到船上的装卸费以及转船费,两者差距较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而美国采用的是类似于FOB的价格,FOB不包括主要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按照两个术语之间的差距调整,中国的进口额应向下调整10%。 其次,香港的转口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香港地区是较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产品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然而,美国商务部对贸易进行统计时,尊重原产地规则,认为商品只要是中国原产的,无论从何地运进美国,一律列为从中 的为了就业和GDP两个指标而盲目引入FDI。 参考文献 [1] Lyuba Zarsky. Havens,Halos and Spaghetti:Untangling  The Evidence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The  Environment .The Hague,Netherlands. January 1999.[2] 罗长远.FDI是否能够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J].2011(4).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10年第i期 总第7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CRESEARCHGUIDE No.1,2010 SefialNo.75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王冰 f北京理T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美贸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 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一t-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 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由于中国对美的对外贸易依存 度很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有:进口国 GDP规模,出口商品价格,进出I:7国之间的汇率结合到中关两国的实际情况,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还有:中国

劳动力工资水平,美国内部平均失业率,通过建立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计量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 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美国GDP规模,中国零售价格指数,中国 劳动力平均工资指数,美元对人民币;r-率.并试图据此结论找到发展中美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GDP;汇率;价格指数;工资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IX(2010)0l一0165—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美困的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的态势,2006年中围对美国的口更足达到_r20344842万 美元(2034.4842亿美元).目前,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 国,同时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实际投资方及第一大技术供应 方.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口,过分依赖美国市 场,贸易风险比较集中. 自2007美网发生金融危机从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 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急剧下降,这导致广东和浙江等省份 的许多中小型企业陆续破产,从而使中国的GDP增长率下降 了几个百分点!因此,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对中国 经济的冲击,如何发展中美贸易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 ,中国对美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及实施原因

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及实施原因 一、美国对华卑视性贸易政策 (一)出口管制政策 出口管制是美国从国家安全利益动身采取得一种贸易操纵手段,其目得是发觉和制止非法出****易并惩处违规者,爱护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对华得出口管制随着中美关系得变化而变化,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将除加拿大之外得所有国家分为七组,由严格到宽松依次是:z组、s组、y组、w组、u组、t组和v组.从中美建交以来,美国逐步放松对华出口管制,并先后将我国划入“t”组和“v”组.但在执行过程中,仍保留许多卑视性规定,使我国未能真正享受到“v”组国家得待遇. 1983年以后,包括美国在内得原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开始考虑放宽对我国得出口管制,并于1985年9月形成简化对我国出口审批程序得决议,但同时提出,对出口到我国得所谓“受控商品”不能改变用户和用途.我国政府对此做出积极反应.多年来,我国政府对“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得有关承诺一直持严肃认真态度,相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效果明显.关于我国政府出具得《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讲明》,其它西方国家均予以承认并同意,只有美国仍持疑虑态度,要求中方对美国出口得所谓“受控商品”做如此那样得额外承诺.美国对我国得卑视性出口管制政策,极大限制了美国对我国得出口,也给美国在华进行高技术领域得投资带来十分不利得妨碍.2006年,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规则得修改和澄清及新得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草案)》,该规定对现行对华出口管制规则作了大幅修订.WwwM新规则使出口许可证审查本质性地向不利于我国得方向变化,增加了出口流程得长度和难度.多年来,美国政府采取卑视性得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使美国企业失去了进入我国市场得许多机会. (二)贸易制裁与贸易补救措施 1、专门301条款.美国国会于1988年通过《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修改制定了旨在爱护美国知识产权得“专门301条款”.美国曾多次依据“专门301”条款对我国挑起贸易冲突.整个2006年得“专门301评估报告”以近1/4得篇幅专门对中国得知识产权爱护状况和存在咨询题,进行了详尽得阐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出口. 2、特保条款.(1)“242条款”.依照“242条款”得规定,假如一个世贸组织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得原产于中国得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世贸组织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阻碍了这些产品贸易得有序进展,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磋商,以期减轻或幸免此市场扰乱.“242条款”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在此之前任何一个世贸组织成员都有权发起对中国得调查.尽管“242条款”并不是美国得法律条文,但美国是对我国实行特保立案数最多得国家,截至2005年底已立案得达12起,占立案总数得55%.美国也是对我国商品特保调查涉案金额最多得国家.(2)“16条”特保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机制”规定,如原产于中国得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国时,其增长得数量或所依据得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截了当竞争产品得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此妨碍得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寻求双方中意得解决方案.“第16条”适用于来自中国得全部产品,但在实施过程中要紧针对得依然纺织品. (三)反倾销政策 美国现行得反倾销法是1988年8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得《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中第1316—1330节,该法汲取了自美国《1916年反倾销法》以来历代美国反倾销法案得内容,为美国运用反倾销这一工具提供了详细得法律保障.在美国,负责反倾销得机构有两个,一是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一 从1776-1940年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的轨迹来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出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往复的规律。 独立战争后,在汉密尔顿精明的领导下,建立了一项财政政策,使新政府建立在稳固的财政基础之上。宪法禁止向出口货物征税,这当然就转而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作为国库正当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来源。1789年7月4日新政府首次颁布的“关税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加国库的收入,但是它也具有保护性质的特点。在八十一种列举征税的物品中,有三十种以上征收特种关税,其余的征收7.5%到15%的计价税。对于许多没有被列举的进口物品则征收5%的计价税。虽然税率很低,平均都没有超过8.5%,但是已经起了保护的作用。可是,不久就发现1789年的关税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政府收入,因此便在1790,1792和1794年提高了税率。 华盛顿总统就职后不到两个月就通过了美国的第一个关税法令,1816年以前的各种关税,主要仍然是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只起了偶然性的保护作用。从1816年到1833年,保护关税运动在稳步发展着。1832年到“南北战争”时的关税,一般是趋于下降的,虽然保护的原则从来没有被放弃过。美国实行高额保护关税制度的时期,可以说是从“南北战争”时开始的。当然,在那个时期以前已经有过保护关税,但是税率并不太高,而且在战争刚要开始的前几年,一直有降低的趋势。1861年通过了莫里尔法令,这个法令从开始生效以后就实行了高额的关税制度。“南北战争”开始以后,不仅保留了“莫里尔法令”,而且没有一次国会的会议不把税率提高的。 此后,美国的关税税率有升有降,随需要而变动。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特点的。1934年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改变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建立,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起点。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并提出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与任一国家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均自动地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而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税总协定的基石。 从1776年到南北战争期间,美国主要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的贸易政策由保护主义向自由主义演化,这促成了一次完全成熟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机器的发明和科技耕种方法的日益推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段时间,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美国进出口的增长。 二 美国在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主论调是自由贸易,它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一方面也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 战后至7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线,贸易政策主要依托多边框架进行,当然,这种自由贸易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而对社会主义阵营则采取了禁运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服务与冷战的需要。在美国的强烈主张下,建立了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体制——关贸总协定(GATT),成为战后半个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石。在这一阶段,美国对外关税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品进口平均关税率43.6%,40年代下降至24.1%,50年代又下降了一半,低至12%,70年代降为7.4%。当然,该阶段内也有贸易保护主义高涨之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会修订了1934年以自由贸易为精神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增列了用以保护农产品的国家安全条款和可以因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提起申诉的免责条款等,且禁止总统将关税税率减至严重损害国内产业和生产的程度。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以自由贸易为主,且这些自由贸易政策只是相对于美国的同盟国而言的。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是美国贸易政策转变时期,主要特征是自由贸易主义和以非关税措施为主,新贸易保护主义并行,贸易政策出现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的转变。 三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欧洲经济的恢复,美同日、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有所上升,浮动汇率制度加大了贸易摩擦和国际间协调的难度,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日趋保守;另一方面,苏联解

周小平:中国应趁势打掉这三类美国威胁性商品!

周小平:中国应趁势打掉这三类美国威胁性商品! ——大豆棉花猪肉不是“低端产品”,而是生物科技炸弹 网上流传过一个表单,说是中国出口的都是高科技,但美国出口的都是农产品。所以中国才是高科技国家,而美国是低端农业国家。但这个说法显然是片面的。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不仅不是什么“低端农产品”,反而是威胁性很强的高科技以及关键性产品。 目前美国出口的三大类威胁性较高的产品主要包括:美国肉类豆棉、美国大片以及美国飞机。这些商品所涉及的都是十分关键的产业,一个国家这些领域若是被外国渗透或控制,其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一:解决美国的“农产品”威胁 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美国大豆、美国棉花、美国玉米、美国肉类都是低技术的农产品,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这些产品代表的是美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先实力。美国大豆征服全球市场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补贴,还有出类拔萃的转基因育种技术。 美国转基因技术起步比中国早很多,在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之后,美国转基因种子具备了抗病虫害、抗干旱、抗除草剂、以及产量高等优良特征。因为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所以种植户一旦使用美国种子,就会如有神助,不仅高产,而且还能大量减少对传统农药的依赖。 换做谁是种植者,都无法抵御美国大豆种子的诱惑。因为若你非要种其他种子,那么不仅虫害更严重,而且干旱枯萎率也更高,即便种成了最后产量还很低。——因此,到最后只有选择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人才能生存下来。就这样久而久之,美国种子就控制了整个市场,把持住了一个国家的种子主权。你要是敢不听话,就不给你种子。 种子供应一旦被掐断,那么整个国家就危险了。就算这个时候你再去找出自己的种子来种,问题也有不少。一个是你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找到足够多的代替种子。另外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在配套使用了美国转基因种子的伴侣除草剂之后,土地开始变得不再适合其他不耐受除草剂品种的大豆生长,即便你找来了足够多的其他品类种子,也很难有好的收获。 以棉花为例,此前印度和阿根廷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开始大家种美国转基因棉花,发现很轻松还很赚钱,于是大家都去种。结果短短几年后,两国的棉花种子主权就基本被美国公司控制了,而这时候美国就开始涨价。不仅是种子涨价,配套的除草剂也跟着涨价。农民和农场主一看涨得太贵了不划算,就纷纷找自己的老种子来种。然而种了一段时间他们悲哀地发现,种下去的种子要么不发芽,要么就是长得歪歪斜斜,几乎没有什么收成。原来,这些土地早已

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华贸易政策梳理

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华贸易政策梳理 时间 内容 2016-12-11 采访时对中国货币政策、南海活动和对朝政策提出批评,提出美国既然未能就包括贸易在内的其他事情和中国达成协议,为何要被“一个中国”政策限制住 2017-01-23 签署行政命令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从而实现他在竞选期间所做的该项承诺 2017-03-01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17年度国别贸易壁垒评估报告》,列举中国对美存在的破坏公平贸易或违反WTO 规则的主要贸易壁垒,涉及知识产权、产权政策、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农业、政策透明度、法律框架等7大类46小类 2017-04-01 美国商务部分别对进口钢材和铝产品启动232调查 2017-04-01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特别301报告》,继续将中国列入《优先观察名单》,报告认为中国存在大量侵权行为,并认为中国在市场准入、强制要求美国在华企业研发本土化等方面存在问题 2017-06-01 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称这份协议没有消灭煤炭工作,它只是把那些工作从美国转移到外国,此协议跟气候关系不大,倒更多与其他国家获得针对美国的财政优势有关。认为这份协议是把美国财富向其他国家转移的大规模再分配 2017-08-14 重新谈判以签订23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 2017-11-01 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通用铝合金板自主发起双反调哈,这是25年来美国商务部第一次自主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2018-01-01 特朗普政府就对进口光伏产品和大型洗衣机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 2018-01-01 美国商务部公布国家安全调查报告,认定进口钢铁和铝产品有损美国国家安全,建议所有出口铝到美国的出口国征收至少7.7%关税,对中国则征收23.6%关税。 2018-01-02 特朗普称,如果美国能达成“更好的”协议,他将重新考虑跨太平洋关税协定(TPP ) 2018-02-16 美国商务部宣布,从中国进口的铸铁污水管配件存在倾销行为,将征收高幅度保证金 2018-02-22 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对原产于泰国、中国和斯里兰卡的橡皮筋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2018-02-25 美媒传美国以强硬贸易政策立场著称的鹰派经济学家彼得·纳瓦罗可能即将迎来升职 2018-02-28 特朗普其任内首份贸易政策报告声称,中国成为WTO 成员国已经16年多,但尚未采取所有WTO 成员所期待的市场经济体系。美国将使用一切可能的工具来阻止中国削弱真正的市场竞争 2018-03-01 特朗普宣布,为重振美国钢铁和铝产业,决定将对所有来源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税,税率分别为25%和10%,且将会执行很长一段时间 2018-03-07 特朗普政府向中国提出要求,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1000亿美元 2018-03-19 美国贸易代表Lighthizer 牵头负责各国是否可获得美国钢铝进口关税豁免,据有关知情的欧洲官员表示,美方代表在谈判中列出了各国获得豁免前必须达到的五个条件:1.对美国钢铝出口不得超过2017年水平,2.积极解决中国各种扭曲贸易的政策,3.在G20全球钢铁论坛上与美国积极合作,4.与美国一起在WTO 上对中国做法提起申诉,5.加强与美国安全合作 2018-03-23 特朗普签署就301调查结果采取行动的备忘录,指示对中国造成美方伤害的不公平技术收购行为、政策等采取一系列行动,对进口中国的特定产品加征25%的从计关税,包括航空、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机械领域的产品,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将于财政部合作,对中国收购敏感技术的投资实行投资限制 信息来源:网络,个人收集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