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古战场导游词作文

赤壁古战场导游词作文

【篇一:三国古战场—赤壁导游词】

季葱绿浓郁,风景如画。据民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南屏山叫秃

头山,这里没有花草,没有苍松翠竹,更没有被人称誉的羞桃和僻杏。那时山包下的四周是一片沼泽芳苇,怎见得这山如此荒凉,有

一首古诗为证:江渚淤塞兮苍水茫茫,山穷岭秃兮万壑废荒。财狼

当道兮百兽奔窜,渺无炊烟兮几经沧桑。打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

这里就很少有人来过,更没有人在此居住,秃头山如何变成现在美

丽的南屏山呢?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兴师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

攻新野,克樊城,占襄阳,过江陵,一直打到了东吴的沙羡县境。

孙刘联盟,逆江西上,抗曹操于陆溪水入长江处。周瑜破曹军,欲

借火攻,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赤壁大战中,东南风是起着决

定性作用的。但是赤壁大战发生在208年的11月份,隆冬季节多起

西北风,何来东南风呢?诸葛亮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扬言自己能请

风神相助,借来东南风,并说了若请风神相助,必须在秃山上筑“祭

风台”,并且使“祭风台”上长满鲜花佳树。隆冬季节,何来鲜花呢?

诸葛亮对周瑜说:“都督若要请得风神,请借二位美人一用,只要江

东的二大美女大乔和小乔在秃山上的祭风台边绣五彩屏风一道,村

夫一定借得东风来。”周瑜生气了。因为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大乔是

孙策的遗孀。诸葛亮却从容的念了《铜雀台赋》中的两句:“揽二乔

于东南兮,乐朝兮之与共。”并说曹操在北方邺城建了一座“铜雀台”

扬言要踏遍江东,掳二乔到铜雀台作歌女,周瑜更是生气,发誓一

定要打败曹操。于是,秃头山上的“祭风台”筑起了,拉起了素白绸

缎屏风。二乔便在屏风旁飞针走线绣着各样的林竹花草,当五彩屏

风铺满南屏山时,突然一阵狂风将屏风上的林木花草吹得如满天繁星,飘落在秃头山上和其周围,那屏风化为一堵石墙不让奇花异卉

随风飞扬,顷刻,山上变得像二乔绣的屏风一样,青竹滴翠、嘉林

森森,鲜花四时不谢,绿草长年如茵,秃头山这个丑名字如同曹操

的八十万大军一样,被诸葛亮借来的东风荡尽,从此人们亲切的把

秃头山叫做南屏山,一直延传至今。往事越千年,赤壁之战的漫江

浓烟早已消散,冲天大火也已熄灭,但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处处

胜迹。在南屏山的绿树掩映之中有一二进殿式的建筑物——拜风台,又名武侯宫。武侯是指因诸葛亮生前功劳大,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宫是道教建筑名词。拜风台就是当年诸葛亮祭借东风的古遗址,

当时的祭风台是临时搭建一个土台子,台高9尺,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士兵120名。经过17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过去的土台子

已不复存在。武侯宫,初建于宋朝,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再次

修缮后定为吴主庙,明朝万历38年(公元1610年)嘉鱼知县葛中

宪又将其改名为“拜风台”,现存的拜风台系1936年赤壁道人重建,

重建时还掘出“祭风台”三个大字的残碑,这样也就更加证实当年诸

葛亮就是在这个地方祭借东风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

鬼神不测之术,天地造化之法,诸葛亮果然祭来了东风吗?其实故

弄玄虚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诸葛亮到赤壁后,留心当地气候,

询问当地老农、渔民,有位老者告诉他:“夏天蚂蝗水面浮,天变不

会过中午;冬天泥鳅翻肚皮,不等鸡叫东风起,傍晚天空出现豆腐

块云彩,两三天定有东风起。”赤壁地处江南,江南多暖冬,冬至后

起东南风较为常见,故有“九里不怕南风多,只怕南风送九歌”之谚,诸葛亮通过仔细的观察、调查、推测,最后断定赤壁战前一定会有

东南风,那么诸葛亮预测出东南风必起之后,设坛台、祭东风其目

的何在呢?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为自己设的金蝉脱壳之计,他知道

周瑜很嫉妒他的才能,周瑜曾说过,此人东吴不能用,东吴之患也,还悲叹“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也知道在他借到东南风之后周瑜

一定会过河拆桥,将他杀掉。于是,在借东风时,诸葛亮要求士兵

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东南风起后,由小道童代替他祭风,他

由台边的小道绕至江边,由赵子龙接应回夏口,周瑜派徐盛、丁奉

追赶也无济于事了。说到这里,大家也知道东南风不是诸葛亮借来

的吧。但是,借东风使诸葛亮更具神奇的色彩,在人们的心目中也

已形成幸运的象征,每逢农历正月初九,我们当地的居民都会到此

拜祭,祈求幸运和幸福。拜风台分前后两殿,前厅是名人题字厅,

是一些领导专家、学者来赤壁参观考察时留下的墨宝,在这里,泰

国公主诗琳通曾多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她是中泰两国友好

的使者,为推动中泰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殿供有

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诸葛

亮的塑像,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黄龙袍的刘备、红脸的关公、黑脸

的张飞,桃园三结义重情重义,名传天下,他们曾发誓,不求同年

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虽说当了皇帝,但他还是

很重感情,手足情、兄弟情、臣民情,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刘备

尽率蜀国之军70万讨伐东吴,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700里,最后

病死在白帝城。诸葛亮在公元207年由刘备三兄弟三顾茅庐请出来,

诸葛亮为刘备匡复汉室尽心尽力。白帝城托孤感人肺腑,诸葛亮非

常感谢刘备对他的信任,于是辅佐刘禅尽职尽责,直到最后死在五

丈原的军帐中。而关羽、张飞对刘备完全是赤胆忠心,为刘备的江

山立下汗马功劳,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关羽的勇猛忠义、张飞的

粗中有细、刘备的仁德大度、诸葛亮的伟大智慧,凝聚成一股左右

三国历史的巨大力量,他们精诚一致共谋大计的佳话值得后人回味

借鉴。在神像的对面有一幅对联:风祭南屏妙用玄机奠汉土;火攻

北岸照成赤壁是江沂。意思是说,利用大自然的奥妙,力挽狂澜为

刘备三分天下奠定基础,一场呼天烈火点燃赤壁千秋不熄的辉煌,

周瑜和诸葛亮功载史册,世代传诵。妙对传伟人,更给我们今人以

启迪。让我们再来看看拜风台的左侧赤壁碑廊,建于一九八六年,

回字形,集李白、杜甫等历代名人咏颂赤壁的诗词作品24篇,由现

代著名书法家书写,武汉市“东方画廊”承刻。诗词为古代名人咏颂

赤壁的精品,从不同角度反映“赤壁之战”史实及其影响。碑廊内最

长碑文是正中央最大的,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亲手所书的诸葛亮的

前后《出师表》。岳飞是南宋著名儒将,他在驻军襄州时,应寺中

方丈所请,手书了这前后《出师表》。我们当代的毛泽东也是一位

大书法家,其字体和岳飞的字体也有相似之处,都是素有“狂草”之

称的怀素体,即唐时出生于长沙的怀素大和尚的字体。从南屏山东

不到一箭之地便是金鸾山,山门有“赤壁古风”几个赫然醒目的大字,古风门楼于一九七五年建成。远远望去门楼的古香、古色、山上的

古木、古树首先会让您感受到金鸾山的幽雅和秀美。金鸾山古时候

叫西山,原来有个西山草庵,号称“凤雏”的庞统先生当年就隐居在

这里研读兵书。庞统是湖北襄阳县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因避战乱来到赤壁,他听说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在长江中游

会战,他想观察成败,寻找英雄明主,于是隐居在石头关的西山上。在赤壁大战未开战之前,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与庞统都是老相识,他们稍有空都来这儿坐坐,于是西山成了驻军的营寨,庞统批

阅兵书的茅庵也成了名士对弈、饮酒、高谈阔论的场所。在赤壁大

战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也就是周瑜的同乡,他说服周瑜投

降不成,于是他想刺探东吴的军情,谁知在蒋干过江后周瑜却将他

软禁在西山,晚上闻庵中有笛声,于是敲门拜访二人见面,庞统按

他与周瑜密议方法与蒋干纵论天下大事,又流露出东吴不能重用他

之意,蒋干大喜,因为,他知道庞统与诸葛亮是齐名的二大才子,

均有安邦定国的才能,决胜千里的韬略,将他引荐给曹操那可是立

一大功,于是蒋干连夜就携庞统过江,曹操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大

才子,并且带庞统观曹营,论军情。当时曹操的士兵因不适应长江

风浪的颠覆,呕吐不止,庞统乘机向曹操献上了连环计,为后来孙

刘联军火烧曹军立下大功。赤壁战后第二年,周瑜在巴丘去世,庞

统随鲁肃送丧至吴,鲁肃把他推荐给孙权,因生相矮小丑陋未被录用,鲁肃又把他推荐给刘备,后得诸葛亮的推荐,成为刘备的副军

师中郎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随刘备入川,献取成都三策,刘备采用中策,夺取了益州各郡,在一次围攻雒县的战斗中,庞统

在落凤坡中流矢而死,年仅36岁,民间传说,庞统在战场上战死后

灵魂化成一只金光闪闪的凤凰,又飞回到了他当年避难读书的地方

西山,栖居在当年亲手栽种的白果树旁,于是古时候的西山更名为

现在的金鸾山。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与卧龙孔明的齐名的就是

凤雏庞统了,此二人是当年隐居襄阳的两大名士,凤雏庵是专为纪

念赤壁之战中献“连环计”的庞统所建造的,它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即公元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因毁于战火,今仅存最上一重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三个殿室,正殿供奉有凤雏先生的全身塑像,神像两侧有对联一副: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先生如

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人们纷纷传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刘备志在扫除群雄。匡复汉室,他不仅得到了孔明,而且得到

了凤雏庞统,可惜的是“造物

多忌才,龙凤不容归一室”,结果同一个智慧的化身庞统早年夭逝,

假如庞统不死很有可能三国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回事了,当然这个

下联是对庞统进行的更高境界的一种评价。凤雏庵的右侧门牌上有“绝甘兮少”四个字,传说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题赠给庞统的。那时

庵外有一块小菜地,庞统在菜地里种上了鲜嫩的马蹄菜,菜园正中

有一个古井,里面的水清澈干冽,庞统还在山坡上栽了些色味甘美

的香茗,每次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来了,庞统总是炒上一大碗

马蹄菜,拿出糯米酒来招待,酒后又给人客人用井水和香茗泡一杯

浓茶,客人们受到这种招待无不啧啧称赞。一天,诸葛亮、周瑜、

鲁肃、阚泽等人又来到了庞统的茅庵中,庞统同样给大家炒了一碗

马蹄菜,给客人斟满了香甜的糯米酒,酒足饭饱后,庞统又给各位

泡上了香茗,大家的心情舒畅极了,高谈阔论,天南海北的闲聊着,鲁肃说:“像仕元兄这样雄才大略,歌赋吹弹样样会的人可谓古今少

有了”。周瑜说:“仕元兄不独如此,就是应酬客人也是十分周到的,《史记》上记载李陵这个人也喜欢结交社会名流,有什么东西总是

和大家分了吃”。诸葛亮忙说:“故乐司马太史公送给他‘绝甘兮少’的

美称呢。鲁肃和阚泽说:“果然二位老兄博古,我们今天何不也将此

名号送与仕元兄呢”?周瑜、诸葛亮都表示赞同说:“有理!有理!”

庞统连忙说:“各位过奖了”。诸葛亮对周瑜说不得:“那都督请执笔吧。”周瑜忙谦虚的说:“还是先生写”。诸葛亮说:“村夫的字可没

都督的刚劲有力啊”。周瑜说:“先生休要推辞,当年我在庐江便闻

先生作《梁父吟》,那字可是古今无双啊”。大家一齐说:“还是先

生写吧”。诸葛亮只好提了笔说:“如此,村夫就献丑了,不过司马

迁赞李陵是:‘素与士大夫绝甘兮少’。我想改掉一个字为‘绝甘兮少’,大家说行吗?仕元兄的马蹄菜、糯米酒、香茗茶皆甘美之物啊,可

惜太少了,像仕元兄这样大度慷慨的人也太少了”。大家都拍手叫妙,只见诸葛亮握紧狼毫,一挥而就,“绝甘兮少”四字潇潇洒洒,恰如

诸葛亮其人一样,大人神仙风姿呢。人去物存,庵外有一颗高大的

银杏树,人称这银杏树是庞统亲手所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银杏树又称“活化石”、“白果树”,是集药用、材用、食用、观赏于

一体,浑身是宝的摇钱树。凤雏庵外的这棵银杏树连理共生高达35米,树上长有倒垂的树瘤,据林业专家鉴定树生千年方长瘤,庵外

的这颗白果树瘤已不知存在几朝几代了,很有可能跟凤雏同一个时代。它若有知,可就是赤壁之战时隔岸观火,目睹当年那龙争虎斗

的大厮杀的唯一有生命的幸存者了,人们对它倍加珍爱,一代一代

的保护这颗大树。千百年过去了,凤雏庵金鸾的传说久传不衰,这

颗巨大的白果树更显得枝繁叶茂,如今这颗高大的银杏树撑开巨大

的绿伞,迎接八方游客。在这个千年古树的下面还有这样一段传奇。在赤壁大战未开战之前,有一天庞统在银杏树下阅读兵书,一阵清

风徐来催他入眠,睡梦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公公在庞统的头上敲了

三下并留下这样四句话,遇蒋而动、择刘而辅、遇凤而止、还本而栖”。并告诫他须牢记。可是根据历史真实,庞统虽然聪慧过人,但

心襟比较狭窄。公元211年,他作为副军师中郎将随刘备入川为了

早立大功,为了证明自己才能高于孔明,不听劝阻,机会尚未成熟

急躁冒进,在落凤坡(今四川)不幸中箭身亡。这句话印证了庞统

一生的际遇,是对他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无度量难以容人,无胸

襟难以展抱负,庞统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千百年过去了,当

来此游览的人,中午对弈于树下,还似乎可以听到庞统变金鸾的悲歌:业未尽兮命先亡,栖白果兮化凤凰。

山高水长兮知音少,知音少兮我心伤??最后,我们要参观的是赤壁

大战阵列馆,该馆位于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

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于1994年10月国家和地方共投资450万

元建成,总面积2069平方米,外形的奇特,有它特定的涵义。《三

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陈列馆的中间圆形顶,雄居中央,涵盖三室,象征祖国团结统一,

意喻合;旁边呈半独立状的三室代表赤壁战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意喻分;中间圆形顶又仿周瑜的头盔所制,体现出赤壁大战的

总指挥——周瑜。

【篇二:赤壁风景区导游词】

赤壁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参观三国赤壁古战场。我是导游员***,在下边的游览

活动中由我给大家提供讲解服务,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喜欢。

并祝大家在赤壁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前夕,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河南官渡,以一万多军队,打败袁绍的十万大军,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

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对手曹操后方的威胁,逐渐统一了

中国北部。随即,他便把目标指向南方。公元208年7月,当曹操

雄心勃勃,亲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时,却在赤壁大战中以

二十多万大军败给了只有五万军队的孙权、刘备联军。这就是历史

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古战场是我国历史上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

被史学家称为“周郎赤壁”,“武赤壁”,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而来,那么这次战争胜利的原因何在?下面,

就让我们在游览赤壁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吧!

名位游客,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赤壁矶头,大家看,大江东去,

惊涛拍岸;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把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之势。放眼对岸,那是当年

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一米厚的人马骨,以

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山为中心,是

一个进攻退可守的天然屏障,其特点是以“水”为主,而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又以水战优于曹操的北方军队,凭借长江天堑,加上战略

上联合抗曹,战术上智用火攻,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赤壁之取胜的原因。

赤壁之战后,传说周瑜摆酒庆功,一时兴起,挥剑刻下了“赤壁”二字,它在那里呢?请大家跟我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赤壁摩崖石刻”景观。那“赤壁”二字是何时刻

上去的呢?在三国时,我国的文字正处于由小篆身隶书过渡时期,

而这两个字是楷书。因此,根据字形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唐代。宋

朝有谢枋得这么一个人。曾做到岳州(今岳阳)知府,他从汉口到

岳阳赴任时乘船经过这里,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便在他的《赤

壁诗〃序》中写道:予自江夏溯庭,舟过蒲圻,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因此,宋之前,“赤壁”二字已刻于此。二字之上有个白色的符号,很像汉字的“鸾”字,在这里,是一种镇压洪魔的符号。《红楼梦》第51回薜小妹新编怀古诗曰: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举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意思是说,因为赤壁之战

曹操几十万人马战死江中,堵塞航道,以至洪水泛滥,于是老百姓

请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刻此符号,以镇洪魔。又因为吕洞宾为道人,也被视作道教符号。“赤壁”二字下,有明朝王奉的《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诗曰:“赤壁横崖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

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

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进行了

辛辣的讽刺。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以火攻为主的,当年孙刘联军从长江南岸

用诈降计靠近停泊在北岸的曹船时,如何能借助风势,点火成功,就

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了。所谓“万

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从何而来呢?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去看看拜

风台。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拜风台。它分为前后两殿,面积310平方米。

相传诸葛亮就是在这里设坛台、祭拜东南风的。现在的拜风台初建

于宋朝,明洪武15年再次修缮后定为吴主庙,明朝万历38年嘉鱼

知县葛中宪以又将其改为拜风台,至今已有400年历史了。1936年

重建时,还掘出“祭风台”三个大字的残碑。这样也就更加确认当年

诸葛亮就是在这里祭借东风的,内殿中现供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并存列着三国主要人物的生平。诸葛亮上知天文、下

晓地理,有神鬼莫测之术,天地造化之法,诸葛亮真的祭来了东风吗?其实是故弄玄虚。诸葛亮到赤壁后留心当地气候,走访当地渔民,有位老者告诉他:“夏天蚂蟥水面浮,天变不会过中午;冬天泥

鳅翻肚皮,不等鸡叫东风起。”赤壁地处江南,江南多暖冬,诸葛亮

通过仔细的观察、调查、推测,最后断定赤壁战前一定会有东南风,那么诸葛亮预测出东南风必起之后,什么还要设坛台、祭东风呢?

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是为自己设的金蝉脱壳之计,他知道周瑜很妒嫉

他的才能,周瑜曾说过,此人东吴不能用,东吴之患也,还悲叹:“既生瑜,生亮”。诸葛亮知道在他借到东风之后周瑜一定会过河拆桥,将他杀掉。于是在借东风的时候诸葛亮要求士兵眼睛闭上,口

中念念有词,待东风起后由小道童代替,他由台边小道绕至江边,

由赵子龙接应回夏口,周瑜派徐盛、丁奉追赶也无济于事了。说到

这里大家也知道东南风不是诸葛亮借来的吧。但是借东风使诸葛亮

更具神奇色彩,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已形成幸运的象征,每逢农历正

月初九,我们当地的百姓都会一箭双雕此拜祭,祈求进去和幸福。

这次我们也愿来赤壁观光游览的朋友,借得孔明神风,生活上红火,事业上红火,财运上更红火。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赤壁战场的金鸾山,金鸾山古时候叫

西山,原来有个西山草菴,号称“凤雏”的庞统先生当年就隐居在这

里研读兵书。庞统是湖北襄阳县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因避战乱来到赤壁,他听说曹操、刘备、孙权三字在长江中游会战,他想观察成败,寻找英雄明主,于是隐居在西山上。在赤壁大战未

开战之前,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与庞统都是老相识,他们稍有

空闲都来这儿坐坐,于是西山成了驻军的营寨,庞统批阅书的茅菴

也成了名士对弈、饮酒、高谈阔论的场所。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庞

统向曹操献上连环计,为后来孙刘联军火烧曹军立下大功。

凤雏菴是专为纪念赤壁之战中献“连环计”的庞统所建造的,它建于

清道光二十六年(即公元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因毁于战火,

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三个殿室,正殿供奉有

凤雏先生的全身塑像,神像两测有对联一副:

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

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

人们纷纷传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刘备志在扫除群雄。

匡复汉室,他不仅得到了孔明,而且得到了凤雏庞统,可惜的是“造

物多忌才,龙凤不容归一室”,结果同一个智慧的化身庞统早年夭逝,假如庞统不死很有可能三国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回事了,当然这个

下联是对庞统境界的一种评价,人去物存,菴外这棵高在的银杏树,据说是庞统亲手所载,跟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目睹了当年那

场龙争虎斗

的场面。千百年过去了,这颗巨大的白果树更显的枝繁叶茂,撑开

它巨大的绿伞,迎接八方游客。

游客朋友们,赤壁古战场已游览完毕,英雄成败论三国,三国精彩

在赤壁,欢迎您再次来赤壁旅游,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篇三:赤壁导游词】

赤壁,这个名字记载了一场名垂青史的战争,记述了一代威震一世

的英雄。东汉末年(公元208年),一代中华豪杰,极尽千古风流,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公谨,在这里演奏了中国古代赤

壁之战悲壮豪迈的一幕。“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三国古战场

赤壁,宛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江南千里绿野之上。朋友们,空间上我们已经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高速铁路来到了赤壁,现在

我就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上溯回到1800的公元208年7月12日,

硝烟弥漫的三国时代!

赤壁之战的正名还原,应归功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自然应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账上,但

借东风、连环计均于史无据。赤壁的出名,则是苏东坡的一词两赋

的功劳。但苏老夫子当年下放当团练副使的黄州,即今日的黄岗县,他所颂扬的赤壁,是黄岗县的赤壁矶,又名赤鼻矶;而公认的发生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是赤壁市(原蒲圻市)的赤壁镇的赤壁山。两

个赤壁,前者在长江的武汉市下游,后者在武汉市上游,相距约200公里左右。

苏东坡这一错就是900多年,他的赤壁赋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

即1082年。名人效应使许多人跟着错下去,在黄岗赤壁修了不少纪

念苏东坡的建筑,成了名胜古迹。今人为缅怀这位词章大家,名之

曰“文赤壁”;而“二龙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与之相对应,顺理成章成了三国赤壁古战场“武壁”,各得其所了

毛泽东在《论诗久战》中说: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

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手,在赤壁大破曹操,赤壁如今是我国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击众,以劣胜优?让我们漫游赤壁,凭

吊古人,探寻其中奥秘。赤壁之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是“善联巧借”。如今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世上追逐人生目标者强手如林,如果您能从赤壁旅游中领略先人的智慧而古为今用,也就不虚

此行了赤壁市(原蒲圻市)位于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上,早上从武

昌向南乘车用一个多小时,然后从赤壁市乘汽车到赤壁镇约半小时。一下汽车就到了三国赤壁古战场城楼,穿过城楼,出现在眼前的就是赤

壁古风门楼, 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吧,

拾级上金銮山,右边是庞统井, 眼前一座与庞统密不可分的建筑展现

眼前名为凤雏庵。庵前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人称这银杏树是庞

统亲手所载,现庵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由三个殿室组成,跨金正殿,迎面神台上端座着庞统的塑像,其神态安详,若有所思。赤壁

大战前,传说庞统曾在此披阅兵书,后巧遇蒋干,并随其过江,伪

投曹操,向曹操献连环计,使曹军战船连在一起,为火烧曹军战船

立下了不朽战功。接着来到南屏山, 相传当年诸葛亮披发仗剑,步罡

踏斗,

向天帝借东风的祭风古台就筑在这依山傍水的山上。南屏山是一堵

绿色的屏风,一年四季葱绿浓郁,风景如画。往事越千年,赤壁之

战的漫江浓烟早已消散,冲天大火也已熄灭,但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处处胜迹。在南屏山的绿树掩映之中有一二进殿式的建筑物——拜风台,又名武侯宫。武侯是指因诸葛亮生前功劳大,死后被刘

禅封为忠武侯,宫是道教建筑名词。拜风台就是当年诸葛亮祭借东

风的古遗址,当时的祭风台是临时搭建一个土台子,台高9尺,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士兵120名。经过17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过去的土台子已不复存在。武侯宫,初建于宋朝,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再次修缮后定为吴主庙,明朝万历38年(公元1610年)嘉鱼知县葛中宪又将其改名为“拜风台”,现存的拜风台系1936年赤

壁道人重建,重建时还掘出“祭风台”三个大字的残碑,这样也就更

加证实当年诸葛亮就是在这个地方祭借东风的。赤壁碑廊位于拜风

台左侧,建于1986年,内有二十五块大理石碑,上刻有李白等历代

名家咏叹赤壁之战的诗、词共二十五首,均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手笔。这些碑刻,行、草、篆、隶,各具千秋,精雕细镂,堪称不朽之佳

作 } 从南屏山不到一箭之地便是赤壁山,赤壁大战阵列馆位于赤壁山

右侧的子龙滩,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

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于1994年10月国家和地方共投资450万

元建成,总面积2069平方米,外形的奇特,有它特定的涵义。《三

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陈列馆的中间圆形顶,雄居中央,涵盖三室,象征祖国团结统一,

意喻合;旁边呈半独立状的三室代表赤壁战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意喻分;中间圆形顶又仿周瑜的头盔所制,体现出赤壁大战的

总指挥——周瑜。平面看似太极八卦图,象征诸葛亮,侧面看似古

战船,体现了赤壁大战以水为主,整体看又似风火轮突出了赤壁大

战的以火攻为主,整个陈列馆含一厅三室,它通过内容丰富的壁画、模型、图表、文物、文史资料以及七组蜡像故事,一组大型仿唐三

彩人物塑像,以展示赤壁之战的战区概况,社会历史及全过程,让

人从现实中走向历史,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

鏖兵的壮观场面。经过陈列馆来到赤壁山头,眼前的这座周瑜石雕像

是于1990年秋落成,由湖北省博物馆的程德兴设计。周瑜雕像造型

揉合了汉画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双重优点,写实结

合写意,既考虑历史环境,又为旅游服务,而且偏重后者。周瑜的

战袍设计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从正面看,东风吹来,战袍飘向西北

与孔明设坛祭风的东南风向相吻合;反面看,象一面石壁,和“赤壁”意合。底座设计别具匠心。那刀劈斧刻的纹络象征拍岸的惊涛,三

个层次比喻“卷起千堆雪”,从苏轼的词中取意,同时也隐喻了三国

鼎立。雕像底座宽高各2米,长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块花

岗石雕砌而成。全高8.58米的石像,有5个成年人加起来那么高。

您看周都督手持利剑,目光英武,面对曹军的二十多万强敌毫不畏惧,整个雕像把周瑜“欲与曹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广东的各位领导们,朋友们。赤壁大战以孙刘集团的大获全胜,曹

魏集团的一举溃败而结束。战争,作为最最剧烈的军事运动给我们

的启示是永恒的。您从里面悟道了什么呢,呵呵。比方借东风。79

年改革开放的初期,广东的珠三角,深圳率先下海吃螃蟹。他们打

破旧体制,敢为天下先。什么好买我就建立什么工厂。农民也敢办

工厂,造就了中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哪个时候的北京天津直到唐山,也凭借首都经济周围的地理优势,打造了京津唐工业城市圈。。。。。。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第一站武汉。他指导

我们说: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到了南昌,说

不管黑猫白猫,能拿到耗子就是好猫。这个时候,上海借这个东风

把浦东这个小乡下搞成了国际化大都市,重庆借这个东风也一举成

了第四个直辖市,繁荣程度现代化一度远远超过武汉。两次发展机

遇武汉先是它瞻前顾后(看北京,看广州);当上海以浦东开发为

契机,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建设的“龙头老大”,而重庆也在一夜之间

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时,它东张西望(看上海,看重庆)。它看

到了什么它看到东(上海)南(广州)西(重庆)北(北京)都在

发展,而自己夹在当中,却大大落伍。有着辛亥首义之功的武汉,

有着能当首都条件的大武汉,现在却只有一个“大而无当”的大城市

框架,而且“高不成,低不就”,既大不起来,又小不下去。(引用

易中天老师部分文章)

错过两次发展机遇的武汉现在终于等到了第三次机会。中西部大开

发的东风又吹到了,高速铁路开通也是我们湖北旅游发展的东风。。。。。好了,这次机会千万不能在错过。关键是看怎样把握。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们发展落后于华东,华南是事实。但是华东华南发展过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我们深刻学习胡总书记

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

重要思想,这个思想的精髓就是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要做到可持

续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举江苏太

湖的水污染,各地煤电厂污染大气等,适当引入三峡大坝水电清洁

能源概念),车进武汉,东风汽车产业园就在街可持续发展,低碳

概念的东风,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园。。。。。。。

坐上旅游专车回赤壁市,三国古战场赤壁游不虚此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