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生物课堂笔记全套

初一初二生物课堂笔记全套
初一初二生物课堂笔记全套

初一初二生物课堂笔记全套 第一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

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

1.概括: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①动物 ②植物 ③微生物 一.生物 ①除病毒以外的生物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 3.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生物坱要摄入营养物质 ③进行呼吸与排泄 ④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分遗传变异现象 ⑤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研究内容 : 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二.生物学 ②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④生物多样性 ⑤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 ①克隆 ②试管婴儿 三.生物科技成果 ③太空育种技术 ④人类基因组计划 ⑤生态农业 ⑥杂交水稻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取镜和安放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对光三步骤 ②将遮光器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

做视野

3.移片

4.观察 ①取片

②降镜筒 ③移物镜 ④垂直反光镜 ⑤背转压片夹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二.科学探究一般过程 ③制定计划

一.显微镜的作用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1.意义: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① 水中 湖泊 一.环境 2.分类 海洋 ② 陆地 极地 覃地 高山 ③空中 沙漠

第2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一.环境因素1.生物因素:周围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 二.非生物因素为什么会影响生物?光合作用(阳光)、呼吸作用(空气)、生物的主要成分(水)

。概念: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它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

三.对照实验 2。单一变量原则 1。种间关系 ①互利变化 ②寄生 四.生物间的关系 ③捕食 ④竞争 ①种内互助 2。种内关系 ②种内斗争

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蜣螂出国记

二.生物影响环境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生物适应环境的 二.行为特点 1.牛破坏草原环境,蜣螂改善草原环境

2.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 ①净化空气 ②保持水土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吸附尘土 ⑤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1.特点:①结构 ②生理 ③形态 ④行为

2.意义:利于生存适应环境,更好生存,繁衍 3.形式:①警戒色 ②保护色(生理) ③拟态 1.冬眠 2.候鸟迁徙 3.找食物

第3章 生太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可大可小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提供食物能量 提供食物能量

三.生物成分关系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五.生态系统的分类 第2节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一.生物圈 二.分析“生物圈Ⅱ号” 第三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 二.叶的结构 1.一个特制的鱼缺 2.整个地球

1.非生物因素

↓↑(相互依赖影响) 3.生物因素 ①动物——消费才 ②植物——生产者 ③微生物——分解者 1.观察

2.实验

3.测量

4.调查

1.按人为因素影响大小 2.按环境区别 ①人工生态系统⑤

②自然生态系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陆地生态系统①②⑤⑥ ②湿地生态系统⑦⑧

③水域生态系统④

1.失败原因:地球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极其复杂,目前科技水平还无法建造一个稳定的生物圈 2.给我们的启示:地球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1.概念: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一切能够适应生物生存的环境总称。 2.范围 ①大气圈下层 ②水圈全部 ③岩石上层 1.公式: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2.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食物 ②交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③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相对稳定 1.上下表皮

2.叶肉——叶肉细胞含有许多叶绿体

第2节 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一.无土栽培的概念与好处

二.无机盐缺乏症

三.根吸水原理

四.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第1节 饮食与营养

一.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二.常见物质中含有哪些有机物:

第2节 营养物质的作用

一.营养物质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二.建造我们的身体(依据)——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细胞是由营养物质组成的

三.提供能量

第3节

合理的膳食

一.合理的膳食

1.

2.根毛作用:使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3.根吸水的进程 ①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②筛管:运输有机物

①P60

②P61

1.缺磷——紫红色斑点 2.缺氧——叶黄,生长慢

3.缺钾——长不高,像火烧 1.土壤溶液浓度低小根内浓液浓度吸水

2.土壤溶液浓度高小根内浓液浓度失水 ①成熟区——吸收 ②伸长区——细胞生长 ③分生区——细胞变多

④根完——保护根尖 ①相领细胞逐层渗透穿过 ②沿着细胞间隙流动

1.一日三餐的目的: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分为 ①有机物:蛋白质、脂肪、糖类——提供能量 ②无机物:水、维生素、无机盐——维持健康 1.糖类:大米、小麦粉、土豆、苹果,香蕉

2.脂肪:花生、猪油、豆油

3.蛋白质:黄豆、牛肉、鸡、鲫鱼、鸡蛋

1.建造我们的身体 2.给我们提供能量 3.维持生命和健康

1.点燃以后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证明含有能量 2.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1.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比例:30%, 40%, 30% 2.青少年合理 膳食要求:①——⑤ 3.主盒食、精细粮分别是:P81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作用的过程和结果?P83①——②

什么叫吸收?③ 吸收的结果(进入血液)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三.小肠的特点及意义

第6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1节 食物链

一.食物链的概念与特点

二.食物链的画法与组成

三.生物防治的意义:①能持续控制害虫;②成本低;③污染少

第2节 食物网

一.食物网的概念及能量来源与流动过程

二.能量流动规律 第7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第1节 能量的释放与利用

一.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成正相关关系 二.呼吸实验 1.消化腺——分泌液体

2.消化道——提供场所

(流入口腔)

②胃腺——胃液(流入胃) ③肝脏——胆法 ④胰腺——胰液 流入小肠 1.5-7米是消化道 最长部分 2.内有皱壁及绒毛

3.绒毛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引和运输

4.内有许多消化腺开口——产生的消化液有利于食物消化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 ①食物链通常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中第2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中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1.画法:草→兔→鹰

2.组成: ①生产者:植物 ②消费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①概念: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②过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能量流动 1.方向:由植物流向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 2.逐级递减(上一级能量只有1/10能成功驻向下一级)

1.目的: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 2.理论依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氧气可以助烧 3.分组 4.结论 ①实验组:A 与乙 ②对照组:B 与甲 ①实验一:植物的呼吸过程释放二氧化碳

第2节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部分功能 二.气体交换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

第8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制作临时装片

二.观察细胞(特点)

三.绘图要求见:P8上方①②③

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 ①细胞膜 ②细胞核 ③细胞质

二.动植物细胞的组成 及各部分功能 三.DNA 全名? DNA 、染色体、细胞核三者关系? 脱氧核糖核酸 DNA 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DNA+蛋白质

第2节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细胞分裂 二.细胞生长 三.呼吸作用公式:有机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活细胞中

1.呼吸道——→气体进入肺通道 2.肺——气体交换场所 ①鼻

②咽

③候 ④气管

⑤支气管 ①鼻毛—去灰尘(清洁) ②黏液—粮食灰尘和细湿润空气 ③毛细备管—温暖空气 1.原理:气体总是由高浓工赂低浓度处扩散 氧气 氧气

2.过程:肺泡——→毛细备管——→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1.在P4页右上标出各用具名称 2.完成P6页讨论题①②题 ①一侧先接触水滴另一侧缓缓放下

②滴加碘酒染色 1.8-2:植物细胞:有棱角,多边形 动物细胞:椭圆形 2.8-3:表皮细胞:有许多保卫细胞(两两中间是气孔) 3.8-4:茎细胞:多边形,大小不统一 4.8-5:叶片细胞:多边形,大小相接近 5.8-6:酵母蓖细胞:圆形,分布离散 1.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③细胞质——储存许多微细结构 ④细胞核——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

1.液泡—储存细 胞液的场所 2.叶绿体—光合作用

1.核质的变化:都要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 2.意义:①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直接繁殖了后代 ②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3.染色体的变化: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保证了细胞前后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1.植物细胞液泡变少变大

2.为什么不能无限生长

①细胞核任务太重

②表面积相对减小,营养不良

三.细胞的分化

第9章 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第1节 植物体的组成 一.器官的概念与分类?组织的分类?

器官

二.根尖 的组织 三.叶的结构 四.植物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2节 人体的组成

一.人体的外形:头、颈、躯干、四肢 二.人体的内部器官

四.系统的概念?人体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很多 4种 很多 8个 1个

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 2。种类P31

二.酵母菌

三.衣藻、眼虫共同点 一.草履虫 1.概念: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的过程 2.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什么叫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1.根、茎、叶→营养器官 2.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3.概念:由由各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联合来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

1.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 3.薄壁组织 4.输导组织 5.机械组织 1.根冠——保护组织

2.分生区——分生组织(细胞变多) 3.伸长区——薄壁组织(细胞变大) 4.成熟区——机械辅导组织 1.表皮—保护组织—保护作用 2.叶肉—薄壁组织—贮存作用 3.叶脉①导管,筛管—输导组织—输导作用;②纤维—机械组织—支持作用 1.颅腔

2.胸腔:肺、心脏(左) 3.腹腔:胃(左上),肝脏 (右上),阑尾(右下)第8个

三.人体的组织 1.上皮组织——皮肤表面——保护作用 2.神经组织——脑、脊髓——传递兴奋

3.肌肉组织——网内——产生运动 4.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脂肪——支持营养、保护 1.与支植细胞区别,植物:无叶绿体;动物:多细胞壁与液泡 2.营养:直接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3.利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发酏产生酒精,生产面包 ①鞭毛根部有红色眼点能感光

②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 1.结构 与功能 1.纤毛:运动

2.表膜:呼吸 3.口沟:进食 4.胸肛:排汇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利

①草履虫变形—科研材料 ②眼虫—监测环境 ③酵母菌—酿酒、制成 面包、制药

第10章 水中的生物 第1节 水中的生物

一.水中动物的分类

二.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河蚌 四.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二.水棉细胞特点

三.与人类的关系

第11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1节 地面上的生物

一.植物的分类:1.种子植物(被子,裸子)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藻类植物

二.被子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

1.无脊椎动物:①腔肠动物 ②扇形动物 ③软体动物 ④节肢动物

2.脊椎动物:⑤两柄动物 ⑥哺乳动物 ⑦鱼类 1.鳃——呼吸 2.鳍——游泳

3.侧线——感动水流,测定方位 4.纺缍体身体、鳞片、黏液——减少阻力 5.鳔——沉浮 6.体色——北深腹式(保护) ①胸鳍、腹鳍各两个——平衡

②尾鳍——动力,方向

1.贝壳和珍珠的形成:外套膜分汤物 2.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鳃——呼吸 ②斧足——插入泥沙中运动 ③贝壳——保护 1.分类 2.特点 ①单细胞:衣藻、小球藻

②多细胞:水绵、海带、紫菜 ①无根、茎叶(只有根状物,叶状物) ②大部分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70%氧气) 1.呈长微状

2.叶绿体绿色带形,螺旋形

1

.利:①制造氧气(70%)②食物:海带紫菜③提取工业原料④净化污水 2.害:赤潮—沿海—红色 ②水华—湖泊—绿色

1.特点:都开花并结果,最谭嗣同等,种类最多

2.花和果实的结构 .代表:大部分觉植物及雪莲、盐爪爪、骆驼刺、菟丝子(寄生) 花①—⑦P60 果实=种子+果皮 外盯皮 中果皮

内果皮 1.特点:无真正和果实(无果皮)

三.裸子植物

一.蕨类植物

二.苔藓植物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1节 鸟类

一.是鸟类不会飞的支物

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第2节 昆虫

一.昆虫

二.蝗虫的结构和功能

三.昆虫与人类关系 1.代表:贯众、卷柏、蕨、风尾蕨

2.特点:根——须状;茎——好下,根状;叶——粗壮的叶极小叶 3.作用:现代食用——医药 古代形成煤 1.代表:葫芦藓,金发藓

2.特点:根——假根,不是根(只固定不吸收);茎:矮小无输导组织 叶——小而薄吸收水和无机盐 3.作用:保持水土,监测空气污染

1.会飞不是鸟:蝙蝠、昆虫

2.是鸟不会飞:鸵鸟、乐鹅、鸡、鸭、鹅

1.体型—流线形—减少阻力 2.体表—羽毛

3.骨—薄而中空—减少体重 4.胴—连接气囊—双重呼吸 5.体温—恒定,更适应环境

6.提供飞行动力

①正羽—飞翔

②绒羽—保温 ①翼—宽大

②肌肉—发达

三.如何保护鸟类 1.保护森林

2.制作人工鸟箱,饲养台

1.代表:蝗虫、蜂、蝶、苍蝇、蚊子等约100万种

2.特点:P84 1.头 2.胸 3.腹—气门,向内连接气管,用气管呼吸 4.体表外骨骼—阻止水分散发,支持保护 5.体色—绿色,保护色 ①触角—触觉,嗅觉 ②复眼—视觉 ③单眼—感光 ④口器—获取食物 ①对足 ②两对翅 ①前翅—坚咸,在外 ②反翅—薄,适于飞行 ①前足、中足—行走 ②后足—分达,跳跃 1.利

①蜜蜂—酿蜜 ②蝶类—传粉 ③地鳖虫—制药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分类?

①病毒 ②细菌 ③放线菌 ④真菌(唯一有细胞枋) 二.细菌

三.放线菌

五.青霉和葡枝根霉异同 六.与人类关系

1.形态:①球形 ②杆形 ③螺旋形(弯)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似核不是核 3.特点:单细胞,无细胞核,繁殖快(30分钟) 4.大小:1000个=1mm 5.分布:很广 1.结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2.特点:单细胞,无细胞核 四.真菌 1.分类:酵母菌、霉菌、蘑菇

2.特点:

①无根茎叶,无叶绿体 ②有细胞核 ③腐生或寄生,孢子繁殖 1.同:都有营养和直立菌比 2.异:

①青霉:顶端雪帚状,青绿色

②葡枝根霉:球状黑色 1.利 2.弊 ①分解动物尸体,促进物质先王 ②酿酒制作食品,制药(酵母菌) ①使动樾物、人患病(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 ②使食物腐败

八上期中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二.三各血管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三.心脏

一.血液

二.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P12

因为红细胞里有红色含铁的血红蛋白 一.血型的种类?输血的原则?为什么? A, B , O, AB 输同血型 P13 二.血液循环

左心室→全身→右心房 ↑

左心房→肺→左心室

血管

心脏

血液

动肪 静脉 毛细备管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

毛细备管:物质交换 1.大小:着手大小 2.位置:胸腔中央,偏左下方 3.形状:像桃子 4.跑去的作用:提供动力(体弱者心率偏高) 5.内部结构:左心房,右心室 右心房,右心室 血浆 备细胞: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组成: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樐、二氧化碳、尿素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与废物

1.概念

体循环

2.分类

肺循环 ①任务:送氧气

②特点:动脉血管内动脉血

③过程:左心室→全身→右心房

①任务:获取氧气→右心房

②特点:动脉血管内静动脉血

③过程:右心室→肺→左心房

一.排泄 (粪便

不属于排泄)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三.肾单位的结构 及各部分功能

一.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 基本单位)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八大系统的指挥部)

三.脑的组成

一.反射 二反射的分类 ①排尿→尿夜(认人途径) ②排汗→

③呼吸→二氧化碳和水量水 1.概念 2.途径 1.肾脏→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贮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肾小体

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被吸收回血液中剩下部分水分无机盐,所有尿素组成原尿 ①肾小球:滤过;留下全部的蛋白质和备细胞,部分水,无机盐,

葡萄糖和全部尿素,透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成为原尿 ②肾小囊:贮存尿液

1.基本结构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 3.形态特点:表面多突起 4.突起作用:连接各神经元,实现(1条→多→1)网状 ①细胞体

②突 起

A 树突:多条,树枝状

B 轴突,1条。较长 1.中枢神经系统:

2.周围神经系统 脑:颅腔内 脊髓:脊柱的椎管里 脑神经

脊神经

1.大脑——感觉、语言、视听、运动 2.小脑——肌肉、平衡

3.脏干——呼吸、血液循环、心脏(生命中枢) 1.概念P36 2.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本——反射弧 1.非条件反射——天生的

2.条伯反射——后天学习,非条件反射为前提 3.人类特有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

一.眼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二.眼球的结构 三.光线入眼过程

1.角膜——2。瞳孔——2。晶状体——5。玻璃体——8。视网膜

一.耳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一.腺体 二.内分泌腺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二。骨骼

三.长骨 1.骨松质 2.骨密质 1.:形成视觉 2.眼球附属结构 眼睑

睫毛

结膜——润滑(红眼病)

泪腺——杀菌、润湿

眼肌 1.孔——瞳孔 2.体——晶状体,玻璃体 3.层膜 ①外层:角膜、巩膜——白眼球(外) ②中层:虹膜——黑眼球(中) ③内层:视网膜 1.外耳(收集声波)

2.中耳(传导放大声波) 鼓膜、听小骨、鼓室

3.内耳(产生听觉信息)

耳郭 外耳道 ①前庭 ②半规管 ③耳蜗 感受维拉平移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叫激素进入血液①②

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1.垂体→生长激素

2.甲状腺→甲状腺素 3.胸腺

4.肾上腺→肾上腺素:过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5.胰岛→胰岛素:过少→糖尿病 6.性腺→性激素 幼年过多:巨人症 幼年过少:侏儒症

幼年过多:甲亢 幼年过少:呆小症

食物缺碘:大脖子病 ①骨

②骨连结 ③骨骼肌 1.组成:①骨;②躯干骨;③四肢骨 2.功能:①支持;②保护 1.骨膜 2.骨质 ①血管→营养

②神经

③成骨细胞→促进生

抗压力 四.骨边结 1.不活动连结

2.半活动边结

3.活动连结 ①关节囊 ②关节面 关节头

关节窝

一.骨骼肌的组成

二.骨骼肌

一.动物的行为

二.动物的行为 (按来源)

三.动物行为的特点

①头颈肌 ②躯干肌 ③四肢肌 1.组成:

2.功能:接受刺激,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肌腱:白色,两端,随着在不同骨上

肌腹:红禢色,中间,内有血管神经 1.概念P66 2.分类 按作用 ①觅食行为:获取食物 ②社群行为:维持生存 ③防御行为:自我保护 ④争斗行为:增强种族素质 ⑤繁殖行为:更好保护后代 1.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2.后天性学习:必须在遗传基础上由学习获得 1.连续动态过程 2.与环境适应 3.多个系统参加

八年级上册

第18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 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二.保卫细胞 三.蒸腾作用 的意义

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验证实验

二.大气中碳——氧平衡

第7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货 第19章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植物的生殖

一.植物有性生殖过程:①开花;②传粉;③受精;④结果

二.子房与果实

四.营养繁殖 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的结构

三.种子萌发

1.特点:①半月形,②成对,③内侧壁厚,④外侧壁薄 2.作用:控制气孔开头,调节蒸腾作用

1.提高空气温度,增加降水

2.产生赂上拉力,促进水、无机盐运输 3.降温防止叶灼伤

1.现象:甲、丙变黄,乙不变 2.原因:乙中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

3.结论: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维持碳氧平衡 植物对

环境的影响 1.增加降水1/3 2.制造氧气,吸附尘土 3.保持水土,防风回沙 4.涵养水源,减少旱涝 1.氧气的来源: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消耗) 2.二氧化碳来源

3.公式:P83 ①生物呼吸

②燃烧 ③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 ①子房壁→果皮 ②胚珠→种子 三.胚珠与种子 ①珠被→种皮 ②受粗卵→胚 ③受精极核→胚孔 1.概念: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 2.插,嫁接,压条 3.保持母体的优良遗传性状 四.组织、培养优点 1.快速 2.优品 3.防病

1.种皮

2.胚 .胚芽—茎叶 2.胚轴—连接根茎 3.胚根—根 .子叶—储存营养物 种子的分类

1.单子叶:小麦, 水稻, 玉米(有胚乳) 2.双子叶:大豆、蚕豆、 苹果(无胚乳) 1.必须条件:水分、适宜温度、

(无光照) 完整的胚、氧气

2.过程:破种皮—胚根 破土—胚芽

四.叶芽 1.生长点—使牙轴伸长 2.芽轴—茎 3.叶原茎—幼叶

第20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动物的生殖

一.动物的生殖方式

二.受精

三.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四.克隆

第2节 动物的发育

一.鸟卵的发育

二.两栖类动物

三.昆虫的发育

子叶出土—浅播(大豆,棉花) 子叶不出土—深播(豌豆,蚕豆) 1.无性生殖: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

2.有性生殖:由雌雄个体各提供—半遗传物质结合成一个新个体 1.体外受精:鱼、蛙

2.体内受精: 1.体外发育成新个体(卵生)

:蝴蝶 2.体内发育成新个体(胎生):狗

1.卵壳膜,卵壳——保护 2.卵黄,卵白——营养 3.胚盘——胚胎发育部位 4.气室——供氧气 5.系带——固定卵黄 1.性质:无性繁殖 2.意义 3.过程P110 ①充分发育:鸡、鸭、鹅 ②不充分发育:麻雀、鸽子 ①保护珍稀物种 ②保护亲代优良特征 1.条件:已受精的卵 2.特点:变轻,部分营养物质被分解释放能量 3.分类 1.概念:幼体水生,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特点:变态发育,因为幼体,成体形态,生活习性相差大 1.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

①过程:卵→幼虫→蛹→成虫(4步) ②代表:蜜蜂,家蚕 ③特点:幼虫,成虫相差大 1.过程:卵→若虫→成虫 2.代表:蝗虫,蟋蟀

第21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

三.胚胎发育

三.什么叫试管婴儿?P125

第2节 人的个体发育

一.人的个体发育 二.青春期生理变化

三.青春期心理变化

1.男 2.女 ①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②附睾——贮存,输送精子 ③输精管——输送精子 ①卵巢:形成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②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卵细胞结合部位) ③子宫:胎儿发育部位 ④阴道:胎儿产生通道 1.总时间:280天(40周) 2.营养和氧气通过母体血液→胎盘

3.露出人形→第8周末(以后的胚胎又称胎儿) 4.母子血液:通过胎盘相连,不直接相通吸收 1.胚胎发育:受精卵→出生 2.胚后发育:出生→个体成熟(分六个阶段) 1.形态发育:身高体重增加(最明显变化) 2.功能发育:脑、心脏、肺功能增强

3.性发育

①性器官发育(最突出变化) ②性功能成熟 ③出现第二性征 男孩:胡须,声音低沉 女孩:乳房发育,音调高 性激素不同

1.自我意识增强 2.出现性意识 3.求知欲,交往欲、好奇心强

八年级下册

第22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1节 生物的遗传

一.遗传、性状、相对性状三者概念(全名脱氧核糖核酸)

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生物体亲代的性状在了代表现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做相对性状。

二.基因DNA 染色体 (都在细胞核内)

三.基因的传递:精子+卵细胞——→受粗卵)→子女 (各23条染色体)(23对46条) 一.基因在哪里?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的DNA 上

二.基因决定性状 (成对)

三.染色体的组成

一.遗传病的概念:由致病基因可以遗传的疾病(白血病、色盲) 二.色盲遗传规律 三.遗传的预防 第二节 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 1.DNA 与基因关系:基因为DNA 片断 2.DNA 与染色体关系:染色体=DNA+蛋白质

3.共同特点:成对存在(生殖细胞除外) 4.范围大小:染色体>DNA >基因 1.两个星性基因→显性性状

2.两个隐性基因→隐性性状 3.一显一隐基因→显性性状 1.常染色体:男女各22对

2.性染色体: 男XY 女XX 1.色盲基因们于X 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 2.男孩色盲来自母亲 3.女孩色盲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4.男孩更易患色盲,男孩有一个色盲基因,即患色盲,女孩有两个色盲 ①禁止探亲结婚 ②婚前检查 ③遗传咨询

1.生物界中每一物种的生物体在许多性状上都会有些差别,同种物种内由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叫作变异 2.分类:①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变化引起) ②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变化引起)

二.转基因

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第1节

生命的起源

一.原始大气

二.生命 的起源

三.米勒实验的成果:证明了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

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化石 二.生物进化: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命→真核生物

三.生物进货规律: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水中到陆地

第3节 生物进货折原因

一.新物种的形成

二.自然选择 1.

2.

3.

1.概念:P16

2.里程碑:美国转基因老鼠

3.应用:①农林业;②医药;③环保

1.组成:水蒸汽、甲烷、氨、氢

2.特点:无氧气 1.历时:10亿年 2.场所:原始海洋

3.条件:高温、闪电、紫外线、原始大气、海洋 4.过程: ①陆空 ②海洋 ③海洋 ④海洋 原始大气——简单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更复杂的分子体系——原始细胞(生命) 1.概念:化石是表明生物进货的直接证据,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复杂变化形成的。 2.价值:是表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3.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越古老越深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1.原始藻类→各种植物 2.单细胞生物→各种动物 3.真菌类(微生物):木耳、银耳、蘑菇 1.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 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2.自然选择: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综合分析,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1.基础:遗传的变异 2.前提:过度繁殖 3.手段:生存斗争

第4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环境变化 一.人类进化历程:森林古猿———— 二.人类的进化

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24章 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一.什么叫病原体?

人类的生活环境存在着许多能够致病的生物,如部分细菌、病毒和一些低等生物等,这些生物统称为病原体。

二.人体免疫防线组成

三.什么叫抗原体?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的免疫物质叫作扩体。

四.免疫防线分类

一.免疫

留在森林→类人狷(猩猩、黑猩猩等)

生活在草原上起立行走制造工具→人类 1.决定性一步:起立行走 2.特点特征:复杂的语言 3.重要作用:劳动 1.防线一: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和黏膜 2.防线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白细胞) 3.防线三: 产生 产生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特异性免疫 (骨髓、脾、淋巴结) (淋巴结细胞) (抗何溶菌酶) (一对一) 1.非特异性免疫:它们不是专门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人体的这种防御功能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免疫力叫特异性免疫。 1.概念:免疫是人体一种生理功能,是身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一咱保护性反应。 2.功能: ①抵抗病原体的侵害,预防感染疾病。 ②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③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或移植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稳定。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初中九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

初三一周 1 次课备课教师:谢录明

三准备活动复习中学生广播操 教师重申各节操的动作要领和 注意点。 8 练习对形(同图二) 学生成体操队形 1、学生认真听讲,牢记广 播操的动作要领。 2、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 习。 2次 基本部分障 碍 跑 接 力 游 戏 一、教师讲解障碍跑的方法和技 术要领。 重点:落地后快速跑进。 难点:处理好起跳和摆动腿的动 作。 二、教师示范技术动作。 三、组织学生练习“踏上式”越 过垂直障碍与“跨步式”跨过宽 度障碍。 四、提示学生注意安全以及自我 保护。 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帮助学 生纠正错误并加以鼓励。 一、教师说明游戏的方法和要求 1、给学生分组(4组)并提要 求。 2、鼓励学生认真投入练习。 3、注意安全与自我保护。 二、游戏过程 单足跳——>跨过1.2米宽度 ——>跳过一定垂直高度——> 钻过栏架——>快速跑40米 20 8 一、练习队形如图 ×××××××× ▊(高30cm) ×××××××× “踏上式”越过垂直障碍 (图三) ×××××××× (宽度1.2 米) ×××××××× “跨步式”跨过宽度障碍。 (图四) 二、学生练习 1、认真听讲,记住动作要 领。 2、模仿和体会教师的动 作。 3、自我确立起跳脚并分组 练习。 4、排头小组长负责、学生 相互观察和评介。 练习图(略) 1、学生明确游戏方法及要 求。 2、模仿教师示范动作。 3、分组练习并进行友谊比 赛。 4、学生相互鼓励,争取一。 5~8 结 束部分 小 结 一、集体讲评,评估本节课的学 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二、整理放松练习。 三、归还器材、下课。 3 一、集合队伍,学生自我评 介。 二、放松练习。 要求:放松、调整呼吸 三、师生再见 2次班级预计练习密度平均心率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初二生物 李荣芳 最近我们初中生物组织对新课标重新学习,通过学习,体会颇深: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重要概念为重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新课标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第二、新课标和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新课标和新课程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

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新课标强烈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五、在新课程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第六、新课标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第七、新课标重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生物医用材料详解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生物医用材料期末论文 题目:壳聚糖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姓名:黄清优 学号: 20090413310072 专业: 09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曹阳王江唐敏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7日

壳聚糖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清优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口570228) 摘要: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天然生物材料,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壳聚糖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壳聚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壳聚糖;化学改性;应用;生物材料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tosan Biomaterial Qingyou Hua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Abstract: Chitosan, as a kind of novel natural biomaterials, increasingly becomes a research po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in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and application of it in biomedical fields recently. At last,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chitosan was predicted. Keywords: chitosan; chemical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biomaterial 1前言 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生物医用材料。虾、蟹类作为壳聚糖的原料,在我国具有分布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从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材料,不仅无毒、无污染,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壳聚糖的研究,以开发更多的产品[1,2]。 由于壳聚糖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性和组织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壳聚糖存在水溶性、稳定性、力学性能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拓宽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是近几年壳聚糖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壳聚糖化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用方面的应用[2,3]。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梁海波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是最有前景的科学领域之一,因此我国的中学生物课改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回顾过去,初中生物课改在我国推行已经近十年了。在课改过程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构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培养。本文就以下内容谈谈初中生物课改中的一些思考。 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 以前,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新教材的要求中就被改变了。教师要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新教材还注重了以“探究”方法为主的新的学习模式。以前的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定义和结论,然后再做解释和说明以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新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模式的改变,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在讲鸟类的飞行特点这一节时,教材不再像以往,直接给出鸟类的特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自己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尽管学生总结的也许还不太准确或者完善,但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二、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是整个课堂模式转变的基础。首先,而且由于生物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联系一些生活的例子,多讲述一些身边的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生物趣闻来提高兴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习以为常的有趣生物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设置悬念,让学生分析其原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好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亲身感觉到生物学的实用性,使其更主动的来学习生物学。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包装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了解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更健康的食品。通过这种跟实际结合,学生会觉得生物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也更容易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从中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第三,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问题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要让学生必须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才能得出答案。这种问题,既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以在问题结果讨论出来后增加学生的成功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教师不应强硬的制止或者纠正,应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应多用一些肯定的语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

道)(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5)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

关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分析

关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分析 自动化41 2140504024 张吉仲 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可以使用工具,那么工具从何而来,必是由材料制成的,可见材料同工具一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占据和举重若轻的作用。从早期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再到纸的出现,各种金属材料的大量使用,最后到如今的纳米技术,信息材料,材料的发展不可谓不快,而材料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类社会,正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着。 公元前4000到5000年,当人类刚刚出现在这个星球上时,还是主要使用由木头石头骨头等简单材料制成的简单的工具,在如今开来,这些工具是如此简陋和落后,但正是因为这些工具,人类才走上了正确的发展之路,才开创了对材料的应用与研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人们寻找新的材料。于是便有了陶器,各种陶器不仅开启了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刻印。炭加热铜得到青铜,于是由产生了青铜器,作为历史上的第一种合金,它的历史地位不可谓不高,人类由青铜制出了鼎,编钟等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而随着开采铁和炼铁技术的高速发展,铁器时代随之而来,作为地面上含量最多的金属,铁的发现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铁器伴随人类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即使在今天,铁器的使用仍然十分广泛地存在在人类社会中。而进入十九世纪以来,各种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824年英国第一次制造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水泥材料,开创了水泥时代,水泥开始广泛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中,各种楼房和桥梁的建设都离不来水泥材料。随后的钢铁材料的出现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我想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能够离开钢铁材料,每一个国家都会大炼钢铁,促进钢铁材料的发展,就意味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如今,我们迎来了新材料时代,包括铝合金,钛材料,计算机材料,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信息材料,航天与汽车材料在内的一系列新型材料,而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当属生物医用材料。 什么是生物医用材料呢?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这是百度百科给予的权威答案。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已成为当代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医用材料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其特点十分突出: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互相作用的,并能对细胞组织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和诱导再生的一类特殊的功能材料。生物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中正在发展的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领域,其研究领域内容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学科,同事还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范畴。 为什么说它重要,众所周知,生命对于人来说最为重要,且最为宝贵,没有健康的身体,任何财富和事业都是徒劳,而生物材料正是可以挽救和维持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一种学科,它可以再生新的器官,新的组织,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随着医学材料的发展,这些都将成为现实。生物材料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开端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埃及,古老的埃及人用黄金修复牙齿,标志着生物材料的产生,而近代的生物材料的开端是在1588年用黄金版修复颚骨,从那之后,各种生物材料开始兴起,从一开始单一的黄金材料,到后来各种金属,天然橡胶以及硫酸钙等无机物。而到了现代,生物材料更多的是不锈钢,合金等材料,人们曾经成功地用不锈钢应用于骨科和口腔科治疗,用合金制作了接骨板和骨钉等固定器械。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物陶瓷应用,伴随的还有医用的高分子材料,制作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骨,手术缝合等。生物医用材料是研制人工器官以及一些重要

初中八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教案

八年级体育课教案 第一周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室内----第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应注意什么,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可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掌握知识、方法,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 重点: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 大家好!祝贺你们顺利的升入了八年级,你们是否意识到你们成熟了,成为了一名好少 年。少年时代美妙而珍贵,它不仅富于幻想,而且还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阶段。幻想是 理想的翅膀;身体则是理想和知识的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讲述《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1、对老师有礼貌。上课铃响,体委整队,静候上课。要求;快、静、齐。因故迟到 要喊报告。下课时按老师要求整队,听老师下达口令后才下课。 2、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要有班主任或医生证明。提前向教师请假并按老师 的要求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或全休。 3、上体育课要穿轻便的服装和鞋子,尽量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携带小刀、钥匙、 胸针、钩针等硬物。补充重点对运功服、运动鞋的要求必须要做到。 4、注意安全。严格按老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允许不随意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 动作,同学间要互相鼓励,做好保护、帮助,听从体委和组长的指挥。重点强调对安全的注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爱护公共财物。课前按老师要求布置好场地器材,练习是要爱护使用器材,课后要 认真清点归还器材。 二、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中,你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失败、挫折与勇气、拼搏与成功给你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而且你会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经常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调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你获得健康的身体,还可以促进你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作业:1、多方面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2、搜集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资料 增强了学生们对课上该作什么有了初步了解,加强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对课堂常规的 认识。 第一周队列队形(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动作的能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FMA20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材化部生物功能材料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 开课学期:春季 学分:3 学分/54 学时 主讲教师:孟凤华教授 指定教材:巴迪?D.拉特纳等编著、顾忠伟等译校的《生物材料料学:医用材料导论(原书第2版中文版)》,2011。 教学目的: 生物医用材料学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学科,是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生物医用材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生物医用材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系本科学生必不可少的的一门专业课程。生物医学材料学是多门学科相互借鉴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突破旧有学科的狭小范围而开创的一门新学科。本课程较系统的介绍生物医用材料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力求对生物医用材料学领域所涉及的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生物医学材料学》为主要讲授内容,并结合科研和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补充讲授纳米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等新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生物医用材料学科的内容和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开拓知识面,为今后的深造和科研打下基础。 概述 课时:共1课时 教学内容: 序言 生物材料科学:多学科奋进的科学 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 第1部分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1章材料性质 课时:共2课时 教学内容: 1.1 引言 1.2 材料的本体性质 1.3 有限元分析 1.4 材料的表面性质和表征 1.5 水在生物材料中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影响材料的本体性质及测定方法。 2、简述材料的表面性质及常用的表面分析方法。 3、水在生物材料中起什么作用? 第2章医用材料的种类 课时:共12课时 教学内容:

八年级全套体育课教案

八年级全套体育课教案 第一周第一次课 主 教材 立定跳远测验 辅 教材 球类活动 目 标 1、通过立定跳远的测验,使我们对学生立定跳远的素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立定跳远和身体素质有一个了解,从而为提高我校的达标率和每个学生的达标成绩作出努力。 2、学生每人测验两次,如有不及格或有将近满分的同学可以多给一次机会。 3、测验成绩公正、公开,使学生和教师都了解。 内 容 教学步骤重点难点帮助与保护 开始1、体育委员带领班级在学校司令 台前集队,检查并汇报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本堂课的测验项目和评分标准。 4、检查服装和鞋子 5、安排见习生 近来学生穿牛仔衣裤的比较多,这直接影响到测验成绩,需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准备1、慢跑:虽然现在气温比较高, 但为了提高学生的顽强拚搏,不怕吃苦的精神。对学生还是高标准和严要求。 2、徒手操: (1)上肢运动 (2)肩绕环运动 (3)腹背运动 (4)体侧运动 (5)跳跃运动 (6)膝关节运动 (7)腕关节和踝关节运动 对学生做徒手操一定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千万不能大意,防止学生受伤。因为随着天气的转暖,大部分学生对这一活动有所 基本1、男生先测验,女生先 活动球类。 2、测验的方法是:按照 学生的学号每人测验两次 3、男女生测验的标准如男生女生

下: 分值 100分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47 2.43 2.39 2.35 2.31 2.27 2.23 2.19 2.15 2.11 2.07 2.03 1.99 1.95 1.91 1.97 1.93 1.89 1.85 1.81 1.77 1.73 1.69 1.65 1.61 1.57 1.53 1.49 1.45 1.41 1、全体学生集队 2、教师讲评本堂课的测验情况 3、布置下堂课的测验项目 4、师生再见 第一周第二次课 主 教材 单杠和仰卧起坐 辅 教 材 篮球和羽毛球 目 标 1、为了保证今年的体育达标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及早采取锻炼的手段,使广大同学的身体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够更上一层楼。为我校的体育达标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为使我校的体育达标率和优秀率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而作出努力。 2、每个同学都要完成达到手臂有些酸胀的感觉。 内 容 教学步骤 重点难 点 帮助与保护开 始 1、体育委员带领整个班级在直道上集队,并检查汇报人数。

2020初中生物课改总结范文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范文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老师也 在思想上加深了重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得到学生的密 切配合,教学的改革得到深入的发展.学生想学了,这是促进老师 教学的最大动力,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思考,有效性学习和运用 性掌握知识,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以上目的.回顾半学期来,我在教学上也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探究性学习 首先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形象探究法等,更多的是几种探究法混合使用.例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我就带领学生从校园的生物入手, 带领他们进行观察,不仅增加了他们对生物的了解也增加了对校 园的热爱之情. 其次倡导创造性学习方式.生物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就要求学生每个人都能够亲自动手实验,分成不同的小组探究环境因素的影响,从中发现实验的乐趣和奥秘.再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把选材放宽,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不同非生 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从而更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也从中掌握实验变量的选择以及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学习策略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现主要介绍几种方法: 1、识图法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从而掌握器官的概念和随时举例.再如显微镜的结构图、实物,形象直接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 2、对比法 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动物细胞分裂与植物细胞分裂的比较,细胞各结构功能的比较,人与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比较,植物四种组织的比较等. 3、理论联系实际法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后,为我校周边环境的改善献谋献策.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解释海关人员检测、鉴定生物样品时如何知道该样品是植物还是动物材料等,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解释古树仍能生长的原因以及人与动物、植物的形成过程.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核心知识 | 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初一初二生物课堂笔记全套

初一初二生物课堂笔记全套 第一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 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 1.概括: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①动物 ②植物 ③微生物 一.生物 ①除病毒以外的生物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 3.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生物坱要摄入营养物质 ③进行呼吸与排泄 ④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分遗传变异现象 ⑤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研究内容 : 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二.生物学 ②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④生物多样性 ⑤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 ①克隆 ②试管婴儿 三.生物科技成果 ③太空育种技术 ④人类基因组计划 ⑤生态农业 ⑥杂交水稻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取镜和安放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对光三步骤 ②将遮光器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 做视野 3.移片 4.观察 ①取片 ②降镜筒 ③移物镜 ④垂直反光镜 ⑤背转压片夹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二.科学探究一般过程 ③制定计划 一.显微镜的作用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1.意义: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① 水中 湖泊 一.环境 2.分类 海洋 ② 陆地 极地 覃地 高山 ③空中 沙漠 第2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一.环境因素1.生物因素:周围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 二.非生物因素为什么会影响生物?光合作用(阳光)、呼吸作用(空气)、生物的主要成分(水) 。概念: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它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 三.对照实验 2。单一变量原则 1。种间关系 ①互利变化 ②寄生 四.生物间的关系 ③捕食 ④竞争 ①种内互助 2。种内关系 ②种内斗争 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蜣螂出国记 二.生物影响环境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生物适应环境的 二.行为特点 1.牛破坏草原环境,蜣螂改善草原环境 2.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 ①净化空气 ②保持水土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吸附尘土 ⑤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1.特点:①结构 ②生理 ③形态 ④行为 2.意义:利于生存适应环境,更好生存,繁衍 3.形式:①警戒色 ②保护色(生理) ③拟态 1.冬眠 2.候鸟迁徙 3.找食物

八年级体育教案全集(48课时)

八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48课时)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八年级 体育课教案 学校:武定县九厂中学 授课教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3课时 课题:努力锻炼促发育——青春期与体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青春期是生命必经阶段,知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身心特点。 2、能力目标:能依据青春期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正确运用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青春期的概念及其分段 青春期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前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青春发育前期:女生从11~12岁开始,男生从13—14岁开始,一般持续2~3年。 2、青春发育中期:女生从12~15岁开始,男生从14~16岁开始,主要以性器官及第 二性征发育为主,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一般持续2—4年。 3、青春发育后期:女生从16~17岁开始,男生从17~18岁开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继续缓慢发育,逐渐成熟。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发育状况既有种族、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春期是人体各系统、各组织器官迅速变化,趋于完善定型的关键时期,对我们的心理、情绪、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得更好。但是青春期身体的发育、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体育锻炼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因人而宜。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前两个阶段,这一时期骨骼的发育、身高的增长都较快,骨组织中软骨成分较多,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是抗压、抗扭曲能力差。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不能太大,尤其要注意保护脊柱。青春期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肌纤维细而长,肌肉力量较差。所以要选用适当的刺激肌肉发展的力量练习,促进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避免长成“豆芽菜”的体形。青春期的体育锻炼尤其要重视对加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有良好作用的有氧耐力训练,如经常进行较慢的或中等速度的跑步等。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西夏二中生物课 胡秋分 近段时间,我校组织了教学新课改的推行,自己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践行新课改后的生物课堂变化吧。 首先生物课堂提问已经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开始探究化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如我们在学习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学生要问什么 不用举手,有问题就提: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家人在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见不到阳光,都能萌发出来。另外我还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种胡萝卜种子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没有埋入土壤内,种子照样萌发。这时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就这样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时,学生说道: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来的。有学生说: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来的。则另有学生说出个人的观点进行有效反驳。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我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点上来了,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搜集实验材料,学生群体化参与,学生实验活动落实到实处。以前的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校园中采集到的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其次课堂教学更实际化,解决问题也更现实化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再次课堂教学更加情感化,情景交融后认识更易升华。以前硬性的说教批评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后的新课堂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整个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看看我们身边污染的河流,池塘中死去的鱼类,看看我们人类由于重金属污染出生的畸形儿,看看我们乱砍乱伐树木造成的恶果;许多以前常见的飞禽走兽很少再见或再也不能见到;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等等,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无知造成的。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实验用过的小动物要及时放回大自然,路边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践踏,要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的庄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