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第一节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考点要求]⑴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⑶了解抗美援朝的主要史实,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⑷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第1课1.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年月日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

2.新中国成立意义:国内: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从此,中国结束了,真正成为;中国人民,成为。

国: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鼓舞了。

巩固措施:

1、西藏和平解放:时间:谈判代表:,双方达成了意义:,。

第2课:

2.抗美援朝:背景: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扫射中国;美国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起止时间:总司令:军队名称:牺牲英雄:、(阅读课本,知道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挥了高度的的:和。精神

第3课:

3.土地改革:起止时间:颁布的法令《》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或的农民春种。

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彻底摧毁了,被消灭;农民,。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要求]⑴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⑵了解三大改造,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

⑶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⑷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⑸了解“文化大革命”中心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第4课:1.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起止时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和;相应的培。2.取得的成就:工业:①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③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制成功;④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交通:①大桥连接了南北交通. 、、修到“世界屋脊”。

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形成了,和也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的面貌,向迈进。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颁布的会议:性质:是我国第一部,也是。

第5课:三大改革:农业改造形式:手工业改造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创举是指:

完成时间及意义:到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实现了。我国初步建立起,从此,进入阶段。

第6课:1。探索中良好开端:年召开的

主要内容:集中力量发展,实现国家,逐步满足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

2.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失误:①②③。危害:社会主义建设失误加上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

3.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6.文化大革命:开始、年,中共中央成立“”对所谓的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老革命家对错误的做法强烈批评,被诬为“”。

结束:1971年9月,粉碎了反革命集团;年10月,、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新中国经历了六大历史时期

新中国经历了六大历史时期 1949-1952年:巩固政权时期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时期 1956-1966年:探索时期 1966-1976年:文革时期 1977-1978年:拨乱反正时期 197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意义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司令员 2、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中的代表有谁?他们发扬了什么精神?结果怎样?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1966

—— 1976 年) 1 、原因: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 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他希望通过 “ 文化大革命 ”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6 年, 成立 “中 央文革小组”

(性质: 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 被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 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 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 严重摧残了教 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 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2 、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

叛徒、内 奸、工贼 ” ,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是?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 3、土改的意义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主要任务 2、列举一五计划成就: 3、五四宪法颁布的时间、地点、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

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第一节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考点要求]⑴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⑶了解抗美援朝的主要史实,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⑷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第1课1.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年月日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 2.新中国成立意义:国内: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从此,中国结束了,真正成为;中国人民,成为。 国: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鼓舞了。 巩固措施: 1、西藏和平解放:时间:谈判代表:,双方达成了意义:,。 第2课: 2.抗美援朝:背景: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扫射中国;美国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起止时间:总司令:军队名称:牺牲英雄:、(阅读课本,知道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挥了高度的的:和。精神 第3课: 3.土地改革:起止时间:颁布的法令《》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或的农民春种。 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彻底摧毁了,被消灭;农民,。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要求]⑴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⑵了解三大改造,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 ⑶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⑷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⑸了解“文化大革命”中心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第4课:1.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起止时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和;相应的培。2.取得的成就:工业:①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③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制成功;④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交通:①大桥连接了南北交通. 、、修到“世界屋脊”。 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形成了,和也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的面貌,向迈进。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颁布的会议:性质:是我国第一部,也是。 第5课:三大改革:农业改造形式:手工业改造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创举是指: 完成时间及意义:到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实现了。我国初步建立起,从此,进入阶段。 第6课:1。探索中良好开端:年召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历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翻译的历史。中国的翻译事业源远流长,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传统,早在史前三皇五帝时代就存在翻译活动。在这一岁月的长河中,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都带着自身显着的特点。翻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事业”,翻译不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或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与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有关。历史上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了解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进行探究和梳理,以期望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特定时期的翻译发展史。 关键词:新中国,翻译,历史,翻译学家,成就。 中国翻译史概述 翻译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活动与交流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几乎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④“如果把手势语、图形文字之类的也算作语言,把符号翻译也算作翻译的话。那么,显然翻译的历史也就与语言的历史同时开始”①。虽然古代原始社会的口译或笔译无文献可查,但我们可以设想,在原始社会不同部落间的交流一定是离不开翻译的。以我国为例,据《周礼》和《礼记》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翻译的官职了,如《周礼·秋官》中说:“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秋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言辞传之”(马祖毅1998:2)。从这段记述来看,当时的“象胥”是一种官职,其职责就是翻译。 漫长的中国翻译史,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至1949年前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众最需要了解的“大众文化”,即无产阶级文化。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列主义,前苏联社会政治书籍和文学作品成为新中国初期国家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和主要价值参照。此时的译者更多地把目光瞄准了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作品,即“红色作品”。这种出版物有利于教育人民和打击“资产阶级”。在“红色作品”中,马列着作被放在了首位。“1953年1月成立了马列着作专门编译机构——中央编译局。它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全部马列着作”②,因为这些译作将作为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翻译事业呈现出新的面貌,翻译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1949年前,中国的翻译活动有着明显的“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翻译特征,而在1949年后,翻译成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翻译局等机构,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着作、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献等。正如矛盾在1954年的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 在过去,极大多数的文学翻译工作,是在分散的、自流的状态中进行的。从翻译工作者来说,翻译作品的选择,常常是凭借译者个人主观的好恶来决定的,而往往很少考虑所翻译的作品,是否值得翻译,是否于读者有益,为读者所迫切需要;有些译者甚至对自己是否胜任这一翻译,也考虑得很少。......我们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真题训练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极具代表性文件的简介。它最有可能是 颁布时间1949年9月 内容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意义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也是全国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2018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说明本次会议 A .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 .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4.中新网2018年8月14日电,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立法会大会13日一般性通过修改《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法案。这里的“国歌”指的是 A.《黄河大合唱》 B.《我的祖国》 C.《义勇军进行曲》 D.《英雄赞歌》 5.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7.新中国成立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8.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纪元”最重要的是指新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10.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学习汉朝先进政治经济制度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材料中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会代表构成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D.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材料中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

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材料中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主要表现为( ) A.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D.中国土地改革取得成功 5.一首纪念某重大事件的诗歌写道:“美帝侵朝霸亚洲,敌锋已到绿江头。□□□□倡正义,雄师百万复开州。”下列选项适合填在方框中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共合作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6.1950年,我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用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延续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7.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 A.英法联军 B.日本侵略者 C.美国侵略军 D.八国联军 8.某历史老师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说:“中国出兵是迫不得已,但出兵的结局对中国而言却是一举两得。”你认为这里的“两得”主要是指( ) ①支援了朝鲜的反侵略斗争 ②保卫和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保障了西藏和平解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哪一年发表的(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新中国成立时期主要内容

农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时期是指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12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一)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农民土地所有制是通过土地改革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前,老解放区已经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运动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凡已实行土地改革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群众……实现耕者有其田”。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除西藏外,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法》第一条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采用了没收和征收两种方式,没收的对象是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征收的对象是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多余的土地及其他公地。通过土地改革,国家掌握了土地的分配权,把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绝大部分都分配给了无地和少地农民。这时,建立起来的农民土地所有

制,实质上是农民私人土地所有制。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占农村人口60%-70%的3亿无地和少地农民无偿得到了4600多万公顷的土地,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河南省土地改革运动胜利完成,全省农村土地发证工作完成87%。 (二)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国家土地所有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重大成果。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大牧场、大荒地及湖沼等,归政府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在农村和城市建立了巩固的国家土地所有制。1950年1月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分配土地时,县以上人民政府得根据当地土地情况,酌量划出一部分土地收归国有,作为一县或数县范围内的农事试验场或国营示范农场之用”;“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荒地、大荒山、大盐田和矿山及湖、沼、河、港等,归国家所有”;“沙田、湖田之属地主所有或为公共团体所有者,均收归国家所有”;“使用机器耕种或有其他进步设备的农田、苗圃、农事试验场及有技术性的大竹园、大果园、大茶山、大桐山、大桑田、大牧场等,由原经营者继续经营,不得分散。但土地所有权原属地主者,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得收归国有”。 在城市及其郊区的土地改革,国家实行了特别规定,依照《共同纲领》(1949)、《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从此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同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1935年国家开始实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一五”计划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通过《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罗布泊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20世纪7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 年1 月1 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1 9 9 7 年7 月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12.20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不仅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终结,也标志着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史翻到了最后一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神州五号?登上了太空。中国人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一重要的事件不仅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而且全世界为之震惊。杨利伟成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2008年奥运会是现代奥运会第3次在亚洲登陆,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也是第1次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举办。 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2011年8月10日首次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2年9月23日交付中国海军。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政策的调整

专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政策的调整 1.(2010年中考)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这封信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新时期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地主阶级B.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C.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身 D.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 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4.(2011年中考).宁夏统计局:“2008年,宁夏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1098.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3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取得这一成就得益于实行() A.社会主义总路线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改革开放政策 D.土地改革 5.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 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4.(2009年中考)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二.材料题(2010年中考) 1.材料一:我国农村长期实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在所有制上表现为“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上是“单打一”、“瞎指挥”;在分配方式上是“大锅饭”。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歌谣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的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实行的。(2分)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对我国农村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精练习题1(八年级)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一、选择题 1.(2019·天水学业考)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 )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国国民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2011·宜宾中考)右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 拉宫广场飘扬”。符合这一史实的结论是(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5.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董存瑞 C.邱少云 D.罗盛教

6.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7.(2012·泰安学业考)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保护富农经济 10.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已经跨过了60个年头。尽管这在时间跨度上并不算长,与5000年的古代相比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但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看,这60年却是中国社会真正发生沧海桑田般巨变的伟大时代。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种族、人性和心理的各种因素和矛盾空前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也在诸种因素的裹挟和自由人性的顽强表达中呈现出广泛、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说其广泛,是因为这种变化遍及大众审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到休闲娱乐的不同方式,再到衣食住行的细枝末节,甚至于体验和想象世界的方式,都表现出空前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说其深刻,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正处于现代化转型之中,其生产方式、性质形态以及价值功能等都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嬗变,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大众在审美趣味、艺术观念和消费心理等层面的种种嬗变。说其复杂,是因为在这60年间审美文化总是自觉或被迫地介入到空前激烈的政治与经济、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生活与艺术、精神与物质、封闭与开放等一系列对立因素的冲突之中,其面貌、性质和身份往往变得无从辨认。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身体美学”、“文艺消费”、“文化霸权”、“审美权力”和“生活审美化”等新概念、新命题的提出,进一步表明审美文化与其他因素的缠绕已经从外部走向内部,其独立纯粹、超然物外的特性已经被消解于众语喧哗、权力交织的人间世。 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功能在当前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它不仅在微观上关系到个体审美的实现和私人权益的拓展,而且也在宏观上关系到民族身份的构造和国族形象的想象;它不仅已经参与到反对文化霸权、促进文化交流的事业中,而且也成为提升经济结构、助推政治民主的重要社会力量。当代审美文化正是借其在性质和功能上的种种变化与提升,成为当代学者关注现实社会、反思审美内涵、追思人生志趣和建构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镜像和事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大批思想活跃、关注现实并富有批判精神的中青年学者聚集在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围,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有不少学养深厚的老年学者加入这一行列,为这一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研究领域赋予了理性深度和多维视野。时至今日,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涌现出大量颇富创见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多经过了现代学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化与提升,因此无论是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方法的更新上,都实现了学术知识的有效积累,为美学研究打开了新向度。当然,既有的相关研究也存在许多亟需克服的问题,而这需要进一步探寻、拓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策略与途径。

新中国历任国防部长简介

转自:时间:2005-12-27 16:57:36 米尔军情网资料:彭德怀 湖南湘潭人,1928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红5军军长、红3军团军团长、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1任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 湖北黄冈人,1925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历史:战争时期:红4军军长、红1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9月任国防部部长。后成为一个反党叛国分子。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1927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中革军委参谋部部长、瑞金卫戍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管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军管会主任、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5年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 徐向前 山西五台人,1927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红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8年3月任国防部部长。 耿飚 湖南醴陵人,1928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红1军团第2师参谋长、第四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八路军385旅副旅长兼副政委兼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1978年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81年3月兼任国防部部长。 张爱萍 四川达县人,1928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总队长、军委骑兵团政委代团长、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h1--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 如果说在近代中国109年的历史进程中,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谋求近代化构成其发展的基本脉络,那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

国发展的基本脉络。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探讨,着意于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现代中国推向前进的基本线索。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识。一、从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后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抉择,现代中国的发展正是沿着这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的。近代中国的起始,不是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9年间,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这样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中。在近代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作过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的尝试后,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破土而生但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企盼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却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无数仁人志士以资本主义列强为师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特征和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经过艰辛的探索,形成指导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确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的正确道路。即:“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样,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客观要求上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而在实质上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为目的,因此“这种革命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第1届:吕应中(1949年4月29日当选) 第2届:林寿屏(1949年10月当选) 第3届:徐乃明(1950年3月28日当选) 第4届:凌瑞骥(1950年7月当选) 第5届:朱镕基(1951年3月11日当选) 第6届:邵敏(女)(1951年9月当选) 第7届:方耀堂(1952年夏当选) 第8届:张慕葎(1953年春当选) 第9届:张慕葎(1959年9月19日当选) 第10届:林泰(1954年3月13日当选) 第11届:潘霄鹏(1955年3月13日当选) 第12届:谭浩强(1956年3月11日当选) 第13届:谭浩强(1956年3月17日当选) 第14届:潘丽华(女)(1959年3月21日当选) 第14届:曾点(女)(1969年3月当选) 第15届:俞纪美(1962年4月7日当选) 第16届:张福森(1964年3月19日当选) 第17届:徐荣凯(1965年9月7日当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清华大学学生会于1966年6月解散,徐荣凯也自动离职。 第18届:戴桂兰(女)(1974年2月8日当选) 第19届:(空缺)——因“四人帮”破坏,本届学生代表大会虽正常召开,但并未选出主席。 第20届:彭顺生(1978年6月20日当选) 第20届:孙建京(1979年4月当选) 第21届:林炎志(1980年12月12日当选)——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学生普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这种空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第22届:宋军(工程力学系)(1982年9月24日当选) 第23届:赵艰(1983年9月16日当选) 第24届:杨振斌(工程物理系)(1984年10月当选)——他最先提出学生会要成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这12个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 第25届:郭谦(汽车系)(1985年9月27日当选)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1. 筹备新中国: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③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北平改名为 北京,作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具体内容见书2——3页)2.开国大典: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2)意义: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已经过去;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④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 1951年;(2)意义: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4.土地改革运动: (1)时间:1950年——1952年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5.抗美援朝: (1)时间:1950.10——1953.7 (2)原因: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领导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5)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6)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7)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8)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1)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地外交活动。 (2)时间:1953年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8.万隆会议: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第1届:吕应中(1949年4月29日当选) 第2届:林寿屏(1949年10月当选) 第3届:徐乃明(1950年3月28日当选) 第4届:凌瑞骥(1950年7月当选) 第5届:朱镕基(1951年3月11日当选) 第6届:邵敏(女)(1951年9月当选) 第7届:方耀堂(1952年夏当选) 第8届:张慕葎(1953年春当选) 第9届:张慕葎(1959年9月19日当选) 第10届:林泰(1954年3月13日当选) 第11届:潘霄鹏(1955年3月13日当选) 第12届:谭浩强(1956年3月11日当选) 第13届:谭浩强(1956年3月17日当选) 第14届:潘丽华(女)(1959年3月21日当选) 第14届:曾点(女)(1969年3月当选) 第15届:俞纪美(1962年4月7日当选) 第16届:张福森(1964年3月19日当选) 第17届:徐荣凯(1965年9月7日当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清华大学学生会于1966年6月解散,徐荣凯也自动离职。 第18届:戴桂兰(女)(1974年2月8日当选) 第19届:(空缺)——因“四人帮”破坏,本届学生代表大会虽正常召开,但并未选出主席。 第20届:彭顺生(1978年6月20日当选) 第20届:孙建京(1979年4月当选) 第21届:林炎志(1980年12月12日当选)——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学生普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这种空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第22届:宋军(工程力学系)(1982年9月24日当选) 第23届:赵艰(1983年9月16日当选) 第24届:杨振斌(工程物理系)(1984年10月当选)——他最先提出学生会要成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这12个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 第25届:郭谦(汽车系)(1985年9月27日当选)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 人教版必修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掌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了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4.掌握开国大典有关情况。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巩固政权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开国大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使西藏人民走上了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民族政策的光辉写照。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5.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党。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斗争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并理解这一形势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诞生。 3.新中国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4.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各项重大斗争。 ●教学难点 1.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2.分析、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巩固政权的斗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关录像资料。 4.抗美援朝形势挂图。

新中国成立后几次重要会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要会议 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北平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 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 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 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 会 1954.9 北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八大1956 北京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国内的 主要矛盾;确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 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 要。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底北京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 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 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 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 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二大1982 北京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 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 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 北京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 的基本路线。会议作出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 略部署 中共十四大1992 北京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十五大1997 北京江泽民作了政治报告;新党章规定:中共以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 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