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

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

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的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和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

1、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自律性即心肌细胞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自律性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以及希一浦系统的正常电生理特性。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比其他部位的自律性都要高,窦房结以下的起搏点(称次级起搏点或潜在起搏点)受到窦房结激动的抑制而不能表现出来,一旦窦房结的自律性低于某一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或次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升高而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时,自律性较高的次级起搏点就代替窦房结发出激动,触发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其中由于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导致的异位搏动称逸搏或逸搏心律,而由于潜在起搏点兴奋性异常升高所引起的异常搏动称为早搏或心已动过速。

心脏本身病变(缺血、炎症、负荷过重等)或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均可使心脏组织自律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也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临床导致心脏自律性升高的因素如:①交感神经张力升高;②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③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④电解质紊乱(血钾降低、血钙升高);⑤代谢异常(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 pH值降低、血氧分压降低);⑥体温升高;⑦机械性刺激(如导管检查)⑧药物影响。

2、触发激动触发激动由后除极引起,后除极牌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

早期后除极发生于动作电位复极过程(1~3相)中,尤其2相平台期。由于早期后除极紧跟前面的动作电位并由其引起,故又称第二次超射。早期后除极所引起的期前激动将产生与前一激动联律间期相对固定的早搏,这种情况常表现为良性心律失常。早期后除极的发生可能与除极时K+通透性下降有关。

延迟后除极是在动作电位复极完成后发生的短暂性、振荡性除极活动,也是由于前面的动作电位引起。延迟后除极可以是阈下刺激,但当其增大到足以使膜电位到达阈电位时,即可产生紧随后除极的触发激动。延迟后除极的发生主要与心肌细胞内Ca2+大量增加有关。无论早期后除极还是延迟后除极,因为如果没有前面的动作电位,后面的触发活动也不会出现,所以称此激动为触发激动。触发激动常见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低血钾、高血钙或洋地黄中毒时。

二、激动传导异常

心脏激动的传导异常分传导障碍和折返激动两大类。

传导障碍是指激动沿传导系统传导的速度减慢(传导延迟)或传导中断(传导阻滞).其发生的基本原理有三:①组织处于不应期;②递减性传导;③不均匀传导。折返激动是指心脏激动沿一条途径传出,又循另一条途径返回原处,再次激动心脏的现象。单次折返引起早搏,连续折返导致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产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①激动下传的途径中必须有传导速率和不应期不相同的两条通道,二者相连成环。②上述两条通道中一个存在单向阻滞。③上述环路中任何一点的不应期要短于激动环行运动的周期。Hoffman和Rosen又将折返进一步分为随机折返和顺序折返两大类,随机折返常见于房颤或室颤;而顺序折返可引起大多数心律失常。这两种折返的主要区别在于随机折返的环路大小和部位随时间不断发生改变,而顺序折返的环路和部位则相对固定。

三、激动起源和传导均异常一并行心律

并行心律是指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起搏点,形成两个固定心律,由于异位起搏点周围存在保护性传人阻滞,故其激动不受窦房结激动的影响。并行心律须靠心电图进行诊断, 其心电图特征是:

(1)两种心律各有其固定节律,即异位节律点引起的 QRS波群之间距离存在一个最大公约数,此公约数便是异位节律点的自明期。

(2)两种心律各有其固定的QRS形态。

(3)两种心律的激动相遇时可以呈现融合波。

(4)保护性阻滞的存在,即异位心律不受窦性激动的干扰。保护性阻滞是产生并行心律的关键,但目前对保护性阻滞产生的原因仍未完全阐明。

心律失常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其他疾病诊断一样,要分三个步骤进行,即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对心律失常的病因、性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弄清楚,从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一、问诊

除了解一般病史外,重点应询问下列两方面的内容。

1、心律失常发作时的情况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心律失常的发作往往不能被医生见到,尤其心律失常呈间歇性发生时,因此,向患者或知情者(包括目击者)详细问诊是非常必要的。问诊不仅要了解发作的诱因、次数、频度、历时。缓解方式或进程外,更重要的要问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感觉、血压、心律(率)及有无心悸、头晕J黑、晕厥、抽搐、气短、呼吸困难等情况。

2、针对病因的问诊虽然多数心律失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也有不少情况发生于其他系统疾病,甚至见于“健康”人,因此,问诊时除了注意询问心血管系统症状外,还应注意了解心血管系统以外的症状,尤其注意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感染、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服药情况。

二、体格检查

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体格检查应注意三点:

1、心律失常的频度与特征主要通过心脏听诊完成。虽然多数心律失常须靠心电图检查来确定性质,但一些简单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通过听诊基本可确立诊断。

2、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如心脏扩大、器质性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等。

3、其他系统异常表现如注意患者有无甲状腺肿大、肺动脉高压、贫血、感染等体征。

三、特殊检查

对心律失常的定性诊断,心电图无疑是最简单而可靠的方法,但它只能记录一段很短时间内的心律(率)情况,对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诊断带来困难。动态心电图则在这方面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它可连续记录患者24-48 h内的心律(率)变化,对患者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诊断均有重要意义,但动态心电图也存在一定缺点,如价格较贵、不能实时显示以及受导联数目少的影响,不如常规心电图定位准确等。心电监护则综合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优点,既能动态观察,又能实时显示,尤其他所具备的报警和自动记录等功能,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方便。近年在临床应用的心室膜电位、心率变异分析、食管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方法主要对患者预后或心律失常危险度的判断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有所帮助。

心律失常鉴别诊断: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早搏

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是指在正常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提早发生的一种心跳,也常称之为期前或期外收缩。根据引起早搏的异位兴奋点所在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房性、交界区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房性次之。有时同一人的早搏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我们称之为多源性或多灶性。早搏可以偶然发生,也可以有规律发生,每间隔1、2、3……个正常心跳出现一个早搏,我们分别称之为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等。三个或三个以上早搏连续出现便称为心动过速。早搏虽然很常见,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很难避免发生,但大多数情况是无害的,即所谓“功能性”或“良性”,仅少数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前兆。

发生早搏时患者可无任何感觉,也可表现为心医(突然的心脏“下沉”感或咽部顶塞感,偶有“干咳”表现者,这与早搏时心脏收缩顺序改变刺激气管有关L如不频繁,很少引起头晕、黑、晕厥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查体时除了原发心脏病的表现外,早搏的体征主要是听诊时规律心跳中突然提前发生的心音,伴艄一心音亢进,其后常伴随一比较长的代偿间歇,因早搏时心脏排血减少而使脉搏触不到,即脉间歇。早搏时患者的主诉以及查体的体征虽然对判断是否早搏很有意义,但若区别其来源则须借助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

1、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是指异位兴奋点位于心房的早搏,其心电图特征是:①提前出现的异形外P(P)波;②P-R间期≥0.12秒;③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但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可以表现为异常形态,或因激动在房室交界区被阻滞而表现为 P波后无 QRS波群(房性早搏未下传)④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常呈不完全性。

典型房性早搏通过心电图不难确定,但存在室内差异传导时应注意与室性早搏鉴别,鉴别点可以概括如下:

(1)QRS波形:室内差异性传导(简称差传)的QRS波群常呈RBBB(右束支阻滞)图形,即①Vl 导联QRS波群呈三相波形(rSR、rsR或rsi)者多为差传,呈单相(R)或双相(qR、RS或QR)者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可能性大②V1导联 QRS波群起始向量经常变化或与正常 QRS起始向量相同者差传可能性大,起始向量固定不变且与正常QRS起始向量不同者室早可能性大。③早搏的QRS波形不固定者差传可能性大,形态固定者室早可能性大(多源性室早除夕)。

(2)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差传的QRS波前一定有P波,而室早的 QRS波前无 P或P波。

(3)心动周期长短:一般心搏的不应期长短与前一个心动周期长短成正比,即长心动周期后的早搏容易出现差异传导,而室性早搏则无此规律。

(4)配对间期:差传的配对间期常不固定,而室早的配对间期常较固定,但据此判断有时出现错误。

总之,要区分房早伴差异传导与室性早搏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点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单凭一点判断难免出现错误。

2、交界区性早搏交界区性早搏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组织的早搏,临床比较少见,其心电图特征是①提前出现的正常形态的QRS波群NRS波偶因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h③逆行P波可以出现在早搏的 QRS波前(P-R间期

【三基三严精彩试题含问题详解】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一、选择题 1、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 A. 直流电复律 B. 药物治疗 C. 射频导管消融 D. 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 E. 刺激颈动脉窦 答案:A 2、室速最常见于下列哪种器质性心脏病 A. 冠心病心肌梗死 B. 心力衰竭 C. 心瓣膜病 D. 二尖瓣脱垂 E. 心肌病 答案:A 3、预激合并房颤可使用下列哪种药物 A. 洋地黄 B. 维拉帕米 C. 利多卡因 D. 胺碘酮 E. 以上均不是 答案:D 4、极短联律间期室速应首选哪种药物 A. ATP B. 维拉帕米 C. 胺碘酮 D. 普罗帕酮 E. 利多卡因 答案:B 5、以下不属于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是 A. 房颤 B. 室性期前收缩 C. 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心电图鱼钩样改变 答案:E 6、急性下壁心梗最易发生 A. 急性左心衰 B. 室性心动过速 C. 心脏破裂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室壁瘤 答案:D 7、急性心梗发生室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 静注利多卡因 B. 同步直流电复律 C. 高流量吸氧 D. 非同步电除颤 E. 静注尼可刹米 答案:D 8、PP间期差异大于多少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A. 0.04s B. 0.10s C. 0.12s D. 0.20s E. 0.32s 答案:C 9、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A. 心肌病 B. 高血压性心脏病 C. 心包炎 D.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E. 急性心肌梗死 答案:D 10、初次发作的房颤在多少小时内称为急性房颤 A. 24 B. 48 C. 24~48 D. 48~72 E. 12 答案:C 11、房颤口服华法林抗凝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多少能安全有效的预防脑卒中发生 A. 1~1.5 B. 1.5~2.0 C. 2.0~3.0 D. 3.0~4.0 E. >3.0 答案:C 1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期首选 A. 腺苷快速静注 B. 毛花苷C静推 C. 直流电复律 D. 射频导管消融 E. 刺激迷走神经

常见严重心律失常急救预案

常见严重心律失常急救预案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异位激动和(或)传导障碍所造成的正常节律或速率的失调,称为心律失常。 一、室性早搏 临床表现: (一)心悸。 (二)心电图:提前发生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多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处理: (一)利多卡因20-100mg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500ml加利多卡因1000mg 静脉滴注,速度为1-4mg/min。 (二)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250ml加胺碘酮150mg静滴,滴速1-3mg/min。 (三)洋地黄中毒者,停洋地黄及利尿剂,口服氯化钾30ml。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一)心悸、心前区不适,出汗,乏力。 (二)心电图:一系列快而规则的房性或交界心律,心率为160-220次/分。 处理:终止发作 (一)刺激咽喉引起呕吐动作、压迫眼球或一侧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 (二)异搏定(维拉帕米)5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 (三)心律平35-70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已不主张使用) (四)西地兰0.4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 (五)洋地黄中毒者予以5%葡萄糖500ml加氯化钾20ml静滴,苯妥英钠0.1g 加生理盐水20ml 静脉注射。 (六)伴低血压休克,心衰者予以同步直流电复律。 (七)射频消融治疗。 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一)低血压、少尿、昏厥、气促。 (二)心电图表现:3个以上室性早博连续出现。心室率快于心房率,频率150—200次/分,可见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处理: (一)终止发作: 利多卡因50—100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500ml加利多卡因1000mg静脉滴注,速度为1—4mg/min。胺典酮150mg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250ml加胺典酮150mg静滴,滴速为1—3mg/min。迅速直流电复率(洋地黄中毒引起者不宜用)。 (二)预防复发: 莫雷西嗪、普鲁卡因酰胺口服。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 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 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的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和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 1、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自律性即心肌细胞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自律性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以及希一浦系统的正常电生理特性。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比其他部位的自律性都要高,窦房结以下的起搏点(称次级起搏点或潜在起搏点)受到窦房结激动的抑制而不能表现出来,一旦窦房结的自律性低于某一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或次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升高而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时,自律性较高的次级起搏点就代替窦房结发出激动,触发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其中由于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导致的异位搏动称逸搏或逸搏心律,而由于潜在起搏点兴奋性异常升高所引起的异常搏动称为早搏或心已动过速。 心脏本身病变(缺血、炎症、负荷过重等)或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均可使心脏组织自律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也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临床导致心脏自律性升高的因素如:①交感神经张力升高;②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③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作者: ————————————————————————————————日期: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 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2)过敏反应 (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临床应用:? (1)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与交感过度活跃有关的,包括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速(此时常与强心苷合用);也可用于焦虑或甲亢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2)室性心律失常:对运动或情绪激动引发的效果良好;预防心梗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下降25%。 普萘洛尔禁忌症: ①房室传导阻滞;②病窦综合症;③支气管哮喘;④慢性肺病;⑤严重心衰 (五)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 胺碘酮:

严重心律失常的观察要点和护理常规

严重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心律紊乱或在原稳定性心律失常基础上的突发性加重,是ICU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由于ICU病房大部分的严重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或潜在影响,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需及时辨认及紧急处理。 【观察要点】 1.清醒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临床自觉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等。 2.心电监测: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a 室性心动 过速b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d 心室扑动 c 心室颤动 d 不易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 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 3.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a 原发性或新发性的心脏病;b 过度劳累; c 剧烈的精神或情绪刺激; d 供氧不足; e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f 休克;g 心衰,心肌缺血;h 感染;I 急性中毒 【护理】 1.做好床旁心电监测,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2.吸氧与人工通气:吸氧可以增加血氧浓度,有利于缺血心肌供氧,减少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如需人工通气,应通知医生,使用人工呼吸机。 3.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方便患者用药。心律失常的病人由于心 脏泵功能下降,在补液量方面,外源性液体补液量应受到限制。 4.抢救设备与药物: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如:除颤仪,起搏仪,气管插 管用物,人工呼吸机,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美托洛尔,胺碘酮,西地 兰,阿托品等。 5.休息与活动:需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活动。 6.饮食和排便:饮食需含必需热量和营养,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低 盐低脂饮食,禁忌饱餐,防止便秘,如发生便秘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清洁 灌肠,避免排便用力过度或屏气,必要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 7.情绪和睡眠:病人情绪常常不稳定,自身行为控制力下降,需给予耐心 的解释和心理护理,如过度紧张可适当应用安定,保持足够的睡眠,利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总结版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 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 (2)过敏反应

(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 A.期前收缩 B.窦性心动过缓 C.窦性心律不齐 D.窦性心动过速 E.心室颤动 正确答案 A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期前收缩 B.房颤 C.传导阻滞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心动过缓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期前收缩。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由窦房结异常或兴奋引起的。激发的传导缓慢,受阻或通过异常通道传播,也就是说,心脏活动和(或)传导障碍的起源导致异常的心跳频率和/或节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的预后与病因,病因,发展趋势以及是否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有关。它可能导致猝死并导致心力衰竭。 病因

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由基因通道突变引起,例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 后天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很常见,尤其是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基本健康或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其他原因包括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体温过低,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性质,类型,心功能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例如,轻度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性房性早搏,一级房室传导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因此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严重的心律不齐,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速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引起心lp,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晕厥,args综合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心律失常的处理不能仅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的纠正。但心律失常急性期处理方式选择应以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核心。急性期处理强调效率,通过纠正或控制心律失常,达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症状的目的。 ①首先识别并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律失常失常急性期控制,应以血流动力学状态来决定处理原则。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的症状及体征、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意识障碍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如不及时处理,会继续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此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以免贻误抢救时机。情况紧急时没有充足时间来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应边询问边抢救。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应尽早采用电复律终止,见效快又安全。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需兼用药物。缓慢性心律失常应用提高心率药物,对于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根据心电图的特点、结合病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措施。所用药物,以安全为主,即使不起效,也不要加重病情或使病情恶化。 异位心动过速诊断流程: 异位心动过速一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见前述)紧急电复律。稳定者观察QRS宽度不》 0.12s,QRS 波不规整者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传导;规整者是室上速、房速、房扑。QRS 宽度 > 0.12s, QRS波不规整者是房颤伴束支阻滞、预激伴房颤、多形室速;规整者是室速、室上速合并束支阻滞、室上速伴旁路前传、诊断不清的宽QRS 心动过速。 ②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无症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60%~90% 的有频发或多形室性期前收缩(室早)、40%~60% 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有症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95%合并频发和多形的室早, 85% 合并短阵室速。伴有严重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随着心功能的好转或血运重建,心律失常也随之控制。 因此, 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同时不可忽略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相关病因的纠正。有关基础疾 病的急性处理,应根据相应指南的推荐进行。 某些诱因也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 如低血钾、酸碱平衡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纠正诱因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基础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为因果,紧急救治中孰先孰后,取决于何为主要矛盾,如ST 段抬 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持续性室速, 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 易加重心肌缺血及诱发室颤, 应优先终止室速,之后尽早进行血运重建。如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早,应优先进行血运重建,降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而不应为处理室早延误血运重建。心脏的基础状态不同,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也有所不同。如心房颤动(房颤)的药物转复,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该使用胺碘酮, 而不应使用普罗帕酮。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以使用普罗帕酮或伊布利特。 ③衡量效益与风险比: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 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 挽救生命。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处理, 需要更多地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 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如有室上速发作但既往有缓慢心律失常者, 既要终止室上速, 又要预防停搏, 可选食管心房调搏。 ④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终止心律失常:若心律失常本身造成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终止心律失常就成为了首要和立即的任务。有些心律失常可造成患者不可耐受的症状,也可采取终止措施,如室上速、症状明显的房颤等。

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心律失常 指由心律失常而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威胁患者生命者称为严重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及危重病急诊处置的主要对象。 过早搏动 病因 1、正常人: 2、诱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 3、药物: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药物、氯仿 4、创伤: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 5、低钾: 6、冠心病、心肌炎、甲心病、二尖辨脱垂等 发病机制 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并行收缩与触发活动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特点: 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乏力、头晕、心绞痛、心衰 PE:心律不规则,有长代偿间歇,第一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脉搏缺如。 (二)心电图特点: 1、房性早搏 ①提早出现P′波,形态与窦P略有不同 ②P′--R>0.12′(早搏未下传) ③早搏后的QRS波与正常窦性相同(早搏伴差传) 2、房室交界性早搏 ①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相同 ②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之后,其P′--R<0.12′或R--P′<0.20′ ③可是完全或不完全代偿间歇 3、室性早搏 ①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其前后无相关P波,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 反,ST段随T波方向而移位 ②大多有完全代偿间歇 ③室早与基本心律的关系可呈配对型、平行收缩型和间位型。 室上性早搏的治疗 房早无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去除病因 风心二狭、冠心病房早且有自觉症状 ①洋地黄制剂:尤其是伴心衰者 ②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10—20mg Bid--Tid ③异搏定40—80mg Bid--Tid ④胺碘酮0.1--0.2mg Bid--Tid 室早治疗原则 ①无器质性心脏病亦无明显症状者:不必处理 ②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明显症状者:美心律、心律平、贝他洛克 ③有器质性心脏病伴轻度心功能不全:处理基础心脏病 若有明显症状:美心律、心律平、贝他洛克 ④有器质性心脏病且伴严重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室早成对、成串:普罗帕酮、美西律、奎尼丁、胺碘酮、普鲁卡因胺 ⑤AMI出现室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陈旧性AMI:美西律、心律平、贝他洛克、奎尼丁、胺碘酮

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先后经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和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至心室。该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当激动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时间和途径等一项或多项发生异常时称为心律失常。 1、诊断 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节律、起止特点、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心电图检查常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希氏束电图,心腔内电图等电生理检查。 2、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者频率过快、过慢或节律不规则时,称为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100次/分。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心力衰竭等,甘些药物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亦可引起。患者除心悸外无其它明显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100次/分。 ②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常见于运动员、老人、颅内压增高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人。轻者无明显症状,心率过慢时可引起头晕,胸闷和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60次/分。 ③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多无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隔相差0.12秒以上。 ④窦性停搏:窦房结于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常见于窦房结功能低下,洋地黄等药物中毒及高钾血症等。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感心悸,如停搏时间过长,可致眩晕、昏厥甚至猝死。心电图示很长一段时间无P波,其后可现异位节律点的逸搏。 ⑤病窦综合征: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临床上以脑供血不足症状为主,轻者主诉头晕和眼花等,重者可出现昏厥和抽搐,即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也可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称快慢综合征。 (2)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提早出现的异位心搏。根据起搏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和室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往往与精神紧张和吸烟等有关;亦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导管检查及服用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时。轻者可有心跳间歇和停顿感,重者引起心悸、气短、乏力和心绞痛。听诊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心电图特征: ①房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P—QRS—T波,P波与窦性P波略

致命性心律失常总结汇总

致命性心律失常 除颤:室扑、室颤、无脉性室速(有脉无脉看意识清不清) 常见原因:1.急性冠脉综合征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3.长Q-T间期综合征 可导致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 快速性:室颤、室扑、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缓慢性: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室扑与室颤: 图1:室扑 图2:室颤 1.室扑:心室扑动持续时间多暂短,易转为心室颤动 心电图:呈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则,150-300次/分(一般﹥200次/分)2.室颤:心室静止前的心电图征象 由于心脏出现多灶性心电兴奋,致使射血功能完全丧失 心电图:QRS-ST-T消失,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波形,250-500次/分3.急救:发生者即心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二)室性心动过速:VT 心电图:1)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 2)心率140-200次/分,节律可不齐 3)心室夺获:少数室上性冲动下传心室,发生一次正常P-QRS 4)室性融合波:形态介入窦性与异位室性波动之间 由于室性波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而产生 5)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同向性(即全向上或向下)

图3:室性心动过速 分类:根据VT的形态分为:单形性(室速波形均一); 多形性(室速波形态多样) 根据VT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性VT:持续时间>30秒; 非持续性VT:持续时间<30秒 (连续出现3个以上的室早,称短阵性VT)。 图4:单形性VT 多形性VT 1.持续性VT:发作时间﹥30s,需要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 表现:原有心脏病症状加重(如心悸、气促、头晕、出汗、苍白等); 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低血压、心绞痛、肺水肿等)急救:多形、无脉性VT:非同步除颤; 单形性VT: (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 ①胺碘酮150mg iv >10min,必要时10-15分钟后重复150mg,360mg/6h (1mg/min)ivgtt 总量不大于2.2g/d; ②利多卡因:50-100mg iv,后1-3mg/min ivgtt ③腺苷: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有规则的窄波群(室上速)及宽QRS波群心 动过速有规则的单形波的早期处理中。 机理:对房室结有负性(减慢)传导作用,快速静推可减慢房室传导,消除折返,恢复窦性心律。 用法:首推6mg,随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必要时1-2分钟后重复12mg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同步电复律(单、双相100J)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基本信息: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

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水肿等。

心律失常考试重点总结

心律失常考试重点总结 经典例题 患者,65岁。近来心悸,心电图可见提前出现的正常QRS波群,提前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不相同,其后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诊断为 A.房性期前收缩 B.结性期前收缩 C.室性期前收缩 D.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窦性心律不齐 『正确答案』A 房性早搏(房早) 心电图 ①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不一致; ②QRS波形态与时限正常; ③不完全代偿间歇。 提前;形态略不同 代偿间歇 完全与不完全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等于窦性者2倍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少于窦性者2倍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不完全代偿间歇

完全、不完全代偿间歇的实质 室早: 没干扰窦房结——完全代偿间歇 房早: 干扰了窦房结——不完全代偿间歇

经典例题 男性,40岁。2年来阵发性心悸,2小时前又发作,心电图可见连续出现的快速的QRS 波群,QRS波群形态与时间正常,其前后未见P波,节律完全规整,频率180次/分,应诊断为 A.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E.心房扑动 『正确答案』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心率增快至每分钟150~250次,可能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可突然中止。 突发突止 心电图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动过速频率一般在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P波可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P波不可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波融合于QRS波之中)。

(3)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多数正常。节律整齐 经典例题 室上性心动过速确诊要点是 A.突发突止,节律规整,200次/分左右 B.突发突止,节律规整,140次/分左右 C.节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100次/分左右 D.节律略不整,多伴血流动力学改变,150~200次/分 E.心率时快时慢,节律不整,40~120次/分 『正确答案』A 经典例题 女,42岁。阵发性心悸3年。发作时按摩颈动脉窦心悸可突然终止。发作时心电图显示:心室率190次/分,逆行p波,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窦性心动过速 B.心房扑动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心房颤动 『正确答案』D 治疗: 1.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诱导恶心、将面部浸于冰水内。 2.腺苷与钙通道阻滞剂。 3.洋地黄与β阻滞剂。 4.心律平,胺碘酮。 5.直流电复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6.根治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考点总结

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 1.无症状——观察 2.有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药物治疗 3.有症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电复律 窦性心动过速及过缓 一、窦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见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 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二)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超过100次/分,一般小于180次/分。 (三)治疗针对病因,去除诱因,必要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慢心率。 二、窦性心动过缓 (一)病因 多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病理状态见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二)心电图检查 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低于60次/分,一般在40~59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三)治疗 针对病因,去除诱因。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若因心动过缓引起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如头晕等,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必要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期前收缩 一、房性期前收缩 (一)病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甲亢等是常见的病因。部分患者见于心脏正常者。也可出现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二)心电图检查 1.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2.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其后代偿不完全间歇。

(三)治疗 通常无需治疗。 有明显症状或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劝导患者戒烟、戒酒与咖啡。治疗药物包括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二、室性期前收缩 (一)病因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发生。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性期前收缩出现。 (二)临床表现可感到心悸,频发时可诱发心绞痛与低血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三)心电图检查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 2.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代偿间歇完全。 (四)室性期前收缩类型 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最新心律失常试题汇总

精品文档 第二节心律失常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 A: 直流电复律 B: 药物治疗 C: 射频导管消融 D: 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 E: 刺激颈动脉窦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2、[1分]室速最常见于下列哪种器质性心脏病 A: 冠心病心肌梗死 B: 心力衰竭 C: 心瓣膜病 D: 二尖瓣脱垂 E: 心肌病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3、[1分]预激合并房颤可使用下列哪种药物 A: 洋地黄 B: 维拉帕米 C: 利多卡因 D: 胺碘酮 E: 以上均不是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4、[1分]极短联律间期室速应首选哪种药物 A: ATP B: 维拉帕米 C: 胺碘酮 D: 普罗帕酮 E: 利多卡因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5、[1分]以下不属于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是 A: 房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 室性期前收缩 C: 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心电图鱼钩样改变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E 答案解析: 6、[1分]急性下壁心梗最易发生 A: 急性左心衰 B: 室性心动过速 C: 心脏破裂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室壁瘤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7、[1分]急性心梗发生室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A: 静注利多卡因 B: 同步直流电复律 C: 高流量吸氧 D: 非同步电除颤 E: 静注尼可刹米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8、[1分]PP间期差异大于多少称为窦性心律不齐A: 0.04s B: 0.10s C: 0.12s D: 0.20s E: 0.32s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 9、[1分]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A: 心肌病

心律失常考试总结

心律失常考试总结 01心电图特点 02心律失常药物使用 考试重点: 1.窦性心律失常 2.房性及交界性心律失常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脏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 ②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③常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交替出现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 是否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包括黑蒙、晕厥和心肌缺血。 (1)无症状者不必治疗,仅需定期随诊观察。 (2)有症状者应首先治疗相关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药物治疗效果差,通常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 房性及交界性心律失常 (1)房性期前收缩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心房扑动及颤动 房性早搏汇集 心电图特征 1.P波提前出现 2.P-R间期>0.12s 3.QRS波群形态正常 4.代偿间歇不完全; 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正常人 治疗: 病因治疗,戒除或减少烟、酒、咖啡 无症状时不需治疗 有症状者,可选用镇静药、阻滞剂 关于房早错误的是 A.P波提前发生 B.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C.QRS波群形态大致正常 D.完全代偿间歇 E.不完全代偿间歇 『正确答案』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考点汇集 病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折返机制为最常见发生机制) 心电图①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②QRS波形态与时限多正常,伴差异传导时异常 ③逆行性P波 ④起始突然 临床特点心动过速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有心悸、头晕、焦虑不安,甚至晕厥 第一心音恒定,心律绝对规则

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考点汇集 急性发作期: 1.刺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 2.药物:静脉腺苷,β受体阻断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伊布利特 洋地黄是伴心功能不全的首选 3.直流电复律:血流障碍者立即电复律 已使用洋地黄者除外 预防复发:导管消融术可根治心动过速 男,45岁,有高血压史。因阵发性心悸2天来诊,体检:血压120/70 mmHg,心率1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1分钟后心率降至80次/分,律齐。30秒后又回复至180次/分最可能的诊断为 A.窦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心房颤动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心房扑动 E.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C 心房扑动及颤动 心房扑动心电图考点: (1)大锯齿样的扑动波(F波) (2)QRS波形态一般正常 房颤 特征: 三个不一(心音,心律,脉短绌) 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很大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一)1 A类一一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a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 )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一一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 )复极过长一一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2 )过敏反应 (二)1 B类一一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代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

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I C类一一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n类一一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B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临床应用: (1 )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与交感过度活跃有关的,包括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速(此时常与强心苷合用);也可用于焦虑或甲亢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2)室性心律失常:对运动或情绪激动引发的效果良好;预防心梗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下降25% 普萘洛尔禁忌症: ①房室传导阻滞;②病窦综合症;③支气管哮喘;④慢性肺病;⑤严重心衰 (五)川类——胺碘酮、索他洛尔 胺碘酮: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晕厥以及意识障碍等。 图1 异位心动过速处理流程图 02 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 1、对心律失常病因明确的患者,在紧急纠正心律失常同时应兼顾基础疾病治疗。 2、心律失常病因不明者或无明显基础疾病者,也应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如适当采用β受体阻滞剂。 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时经常遇到的情况为:平时心动过缓,发生快速房颤;心律失常时血压低,需要用胺碘酮;存在心衰,需要用抗心律失常药。处理原则为首先顾及主要矛盾方面,即当前对患者危害较大的方面。 03 衡量获益与风险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要积极加以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挽救生命;对相对稳定的心律失常,需要更多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 04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一)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突出重点 既往有无心脏病?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本次发作的时间?体检集中于判定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意识,胸痛,心衰。 (二)心电图判读 心率快慢;心律是否规整;QRS波时限宽窄;QRS波群形态是单形还是多形;QT间期是否延长;P、QRS波是否

相关。 (三)终止心律失常 若心律失常本身造成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终止心律失常是首要任务。有些心律失常可造成患者不可耐受的症状,也需采取终止措施。 (四)改善症状 有些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自行终止,但快速心室率会使血液动力学状态恶化或伴有明显症状,减慢心室率可稳定病情,缓解症状。 05 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原则 根据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性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用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疗效不满意,应先审查用药是否规范、剂量是否足够,可宜考虑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如电复律或食管调搏等。 06 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 (一)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栓塞事件,迅速改善心脏的功能和缓解患者的症状。心房颤动的紧急处理包括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应根据症状确定治疗策略。对于大多数患者应紧急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考虑恢复患者的窦性节律。 急性复律的指征: 1、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心房颤动: ①合并心肌缺血:ACS; ②有症状的低血压: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③急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或休克; ④预激合并快速房颤; ⑤室率控制无法缓解患者的症状。 2、血液动力学稳定但症状不能耐受的初发或阵发心房颤动,如没有转复的禁忌证,也可复律。 以上情况一般指新发生的或阵发房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