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案教学设计
登山教案教学设计

14登山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激发学生从小不怕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描写列宁不怕危险、锻炼自己意志的词句段。

2.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列宁:还记得《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吗?你能说说吗?

他领导着俄国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理解“沙皇”),为了躲避沙皇的搜捕,列宁隐居在国外一个四周都是山的小地方(理解“隐居”,对统治者的不满,而住在偏僻的地方)。

二、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想:列宁几次走过那条小路?是怎样走过去的?

3.划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检查交流

1.抽查指读生字,

2.正音

(1)一组写山的:巍峨、峭壁、深渊、

(2)二组写日出:蔚蓝、刹那、歌喉、

(3)三组写:释、毅、锻

3.师生读

4.含义深刻的语句

5.你划出了那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轻声读课文,试用“‖”给课文分段落。

第一段:列宁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四周--欢快地唱了起来):列宁走过了危险的小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壮观的景象。

第三段(大约外过了一个小时--结尾):看完日出列宁仍然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

2.文章的思路:

去看日出决定走小路

看完日出仍然走小路

顺利返回说明再次走小路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

1.细读一、二部分,写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边读边划出四要素。

2.理解直接对话写法:两个人的对话,谁问谁答很清楚,可以不必提示,这样是问答之间连接紧密。

3.练习读对话,结合指导朗读。

(1)巴果茨基回答时的犹豫

(2)列宁的平静、果断

4.从哪看出小路的险?列宁第一次走,他害怕吗?从那些地方看出来?

交流讨论,自由读课文。

5.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引导同学们共同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读、议课文内容

1.质疑引趣。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哪句话是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请你拿出笔,用“—”把它画出来。

2.引导学生感受小路的险。

(1)请同学们读出画好的句子。

(2)出示教学软件,请同学们观察小路小路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要怎样读才能读出小路的险呢?

(4)学生自由练习,交流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3.过渡。

从对小路的直接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小路的险,那么从巴果茨基的哪些话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小路的险呢?

4.引导学生从巴果茨基的话中体会小路的险。

(1)引导学生画出巴果茨基的话。

(2)让学生喜欢读哪句就练读哪一句,从巴果茨基的话中体会小路的险。

(3)学生练读,交流,老师点拨。

5.引导学生从列宁和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中体会小路的险。

(1)画句子。

(2)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小路的险。

(3)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及学生的表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4)引导学生从句中谈体会。

6.让学生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

列宁和巴果茨基终于走了这条危险的小路,赶在日出之前来到了山顶,现在就让我们和列宁、巴果茨基一起去领略一下山顶的美丽景色。(播放山顶的美景)

7.激疑引探,深入体悟。

领略了山上的美景后他们开始往回走,走的还是那条小路,这第一次走和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呢?(出示第二次走小路的图片)

8.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体会列宁坚强的革命意志。

(1)你怎么知道列宁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请你用列宁自己的话来回答。

(2)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

(3)列宁第二次走小路与第一次走有什么不同?

先指名读出列宁第二次走小路的有关句子;再投影插图,指导观察,抓住“毅然决然”与第一次“有点儿害怕”进行比较;最后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次走小路的句子。

(4)列宁为什么说“这次野游非常有趣”呢?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加以体会:一是看到了壮丽的日出;一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让学生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进行说话训练。

9.小结:从列宁两次走小路的不同的心态,我们明白了列宁有什么可贵的品质呢?(时刻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总结

1.通读全文

2.这节课我们对小路的直接描写中体会到了小路的险,从列宁和巴果茨基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小路的险,从列宁和巴果茨基过小路的情形之中我们更体会到了小路的险,那么,就在这险情、险景、险境中。更突出了革命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伟大品格。

四、质疑

1.引导学生质疑。

2.教师质疑(依情况而定)。

五、课堂练习

1.摘录好词佳句。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登山

巴果茨基峭壁深渊

背贴站立

列宁扭转定神锻

炼意志

移动移步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资料提供者:

美术课复习教案

一年级美术课复习教案 课时:1课时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学会观察记忆的良好方法,了解基本的绘画技法,喜欢绘画。讲解彩泥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印象。 复习重点:绘画的技法。(人物脸形特征的观察及其表现方法。)复习难点:学会观察记忆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点鼻子”的游戏。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给同学画张像。(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几位同学的脸形、五官。

2、请学生欣赏课本提供的学生作品,看看同龄人是怎样画人物 像的。请学生说一说。 3、教师给一位同学画像做示范,请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画人像 的。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脸形特征一边说一边画,这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用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给同学画一幅像。可以在画的背景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把自己的观察和想法表现出 来,同时鼓励学生独立、大胆地作画。 五、小结。 请学生互相欣赏,猜一猜,看一看哪幅作品画的是谁。 二年级美术课复习教案 课时:1课时 复习目标:1、掌握基本的造型技能,学会并掌握绘画的基本步骤。 2、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 复习重点:绘画,并用图案装饰。 复习难点:合适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引导认知

1、教师展示小鸟的图片。 小鸟什么地方最美,你能说一说吗?(从外形或色彩考虑) 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鸟的羽毛、形状、色彩) 小组交流。 2、教师小结 二、探究学习 1、教师示范一种装饰画法。引导学生根据羽毛的特点用添加和 概括的方法大胆地进行装饰。色彩设计可根据图片或想象设 计。 2、学生说一说设计的“鸟的乐园”有什么新颖的东西。小组交 流。 3、学生单独或小组合作画一只小鸟,看谁画得好又快。(教师 注意引导学生画出小鸟的动态与神情。) 三、展示评价 学生作品组成“鸟的乐园”,学生走走看看,观察、欣赏绘画,评一评,谁设计的鸟儿最有趣,谁给鸟儿披的彩衣最美丽。 三年级美术课教案 复习目标:复习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重点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知识,懂得用两种原色调出间色,并学会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主题创作。 复习重点: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 复习难点:正确运用三原色、三间色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 学具:水溶性颜料、一次性塑料杯、小棒、画笔、画纸。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创设情景探究: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思考:在缤纷的色彩世界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一个接一个》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个接一个》教案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一个接一个》教案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的生字,标记不理解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3、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 大家一块讨论讨论。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这些事情当中,哪些是你喜欢做的?哪些是你不喜欢做的?哪些是一开始喜欢,一会儿之后又不喜欢了?哪些事情是你一开始不喜欢,一会儿之后又喜欢了?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做《一个接一个》。听老师读一遍,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通过小学生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诗中小作者的生活。让生活贴近课文,把课文拉近生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2)个别读(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2)指名读 【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是重点,因此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读、拼读、练习等方法来识字、识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2)师: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还

小学语文 登山

小学语文登山 小学语文.教案登山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

幼儿园大班爬山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爬山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爬山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爬山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引起注意。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爬山安全隐患的严重性,增强自 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达到自我保护目的。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爬山吗?你们认为在爬 山过程中有危险吗?能举些例子吗?同学举例讨论. 【板书课题】:爬山安全教育 二、通过实际例子分析爬山中的安全隐患。 案例1今天天气很好,秋高气爽,艳阳高照,便和以前的大学同学相约爬尧山—桂林市第一高峰这座山比较难爬,一是因为陡,二 是因为没有阶梯,爬山的路基本都是人踩出来的,旁边是杂草丛生,荆棘缠身,所以大家都觉得比较有挑战性。很多人坐缆车上去,只 有我们这些学生年轻气盛,敢搏敢拼。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偶尔 还摘一些野果吃,虽然有点辛苦但感觉还不错。路越爬越陡,我们 基本上要抓住旁边的小树木或石块才能往前挪。披荆斩棘,爬了一 个多小时,我们就差一点就到山顶了,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喊:“快 点过来帮忙,有人晕倒了!”还有人大叫:“快点打120!”听到喊声,我和同学快步往上爬。近了一看,吓了我一跳,一个男生晕倒 在斜坡上,脸上血肉模糊,血还不断的往下流,已经看不清五官了,旁边的两个女生不停地哭,不知所措。我的一个男同学看到情形马 上过去跟他们说:“快点把他背到山顶坐缆车下去,叫救护车到山

脚等!”他话没说完就把那个男生放到背上往上爬。那个男生的血不断地滴到我同学的脸上、脖子上、衣服上、手上,他看起来气息微弱,我同学不停地鼓励他要挺住。由于路太陡,几个男生轮流换了几次,才把那个他背到山顶。大约二十分钟后,在管理人员的帮助下,那个晕迷的男生终于坐上缆车下山了,救护车正在山脚下等。我们跟在他们后面,看到这个情景,吓得脚都软了,也无心看风景了,休息了一下,便坐缆车下山了。 案例2、清华学子贵州登山遇难遇难者是清华大学环境系大三学生 记者昨天证实,7月3日发生在贵州省六枝特区登山坠崖事件的遇难者是清华大学环境系大三学生黄德。据记者了解,黄德是广西人,家境贫困。他平时学习刻苦,为人正直,责任感强,与同学关系良好。他还是系足球队和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爱好攀岩和登山。7月4日,清华大学的老师和遇难学生家属已经赶到出事地点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据悉,此次登山的三名队员中,除清华大学环境系黄德同学遇外,另外两人是北大毕业生,分别于1998年和今年毕业,他们也是北大山鹰社前队员。 三.从以上案例可知我们爬山要防范于未然。 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1、登山前应充分了解所登的山区近期气候条件和特点,行前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上山前要对登山时间和旅游地点作出合理安排,上下山要注意避开高峰,尽量不要跟随大量的`人流。 2、登山时要集体行动,最好结伴而行,以便于相互照应。登山过程要掌握好节奏,适当休息。休息时,不要坐在风口或潮湿处,以防风寒。在攀爬险路时要特别留心脚下的石头,防止松动的石头给你带来隐患。借助树木或花草攀登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松动或折断,造成事故。 3、登山时穿鞋有讲究,最好穿布鞋,胶底鞋或旅游鞋。行进中遇到有雷雨,不要到河边或沟底处避雨,因为那时可能会有山洪出

登山优秀教学设计

登山优秀教学设计 登山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体会小路之险。 2、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重点、难点: 1、抓住人物细微感觉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小路之险,进而领悟列宁的优秀品质。 2、理解列宁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明白其中的哲理,并联系实际谈启发。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1课,课文主要写了列宁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坚持走险路上山,还学会了按照选择上山的路——走危险小路上山——还要走危险小路下山的过程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小路之“险” 1、自读课文,圈划有关重点词句。 请小朋友们看(出示图):这就是列宁走的那条路,你觉得怎样?(路险)

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路险呢?自由读第二段,划句子。 2、交流、评议、体会“险”。 (1)、“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读句子,哪些词写出了路险?(紧紧、贴着、陡峭、狭窄、碎小、慢慢、移动) 师引读。真险,你能把这种险读出来吗?自由试,指名读,齐读。读得真好,但是如果把那种感觉读出来就更好了。读读下面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你刚才读的时候缺什么?(紧张)为什么?(巴果茨基走过最危险的地段以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再读。还有哪些句子说明路险? (2)、“他回过头来一看,吓得险些掉进深渊。” (3)、“往回走!”巴果茨基大声喊道。齐喊。为什么巴果茨基要喊?列宁是第一次走而巴果茨基已走了好几次,从这里你又想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4)、列宁是不是回去了呢?他又是怎样走得呢?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3、小结:列宁终于历尽艰险登上了山顶,看到了美丽的日出景色。 4、体会日出美景,感情朗读。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登山》教案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快乐登山》教 案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快乐登山 设计意图: 轮胎是孩子们常用的运动器械,我利用轮胎设计组织了本次活动,以登山运动员训练的情景贯穿始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第一环节是准备活动,着重进行练习手臂的运动,为搬轮胎做准备。第二环节为基本部分,共有三个游戏:游戏一“跋山涉水”,幼儿用多种方法通过由轮胎、垫子、圈铺成的路,并加入快速跑、跳等动作,加大了整个活动的运动量;游戏二“挑战轮胎山”,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分为挑战速度、挑战难度、挑战稳固度、挑战高度四个环节,让幼儿逐渐掌握搭建轮胎山的技能,培养勇敢的品质,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游戏三“抢占高地”,幼儿分组登上轮胎山,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第三环节为放松活动和整理活动,让幼儿尝试科学地开展全方位的放松活动,最后收拾整理器材,培养幼儿的主人翁精神及收拾物品的习惯。

目标: 1.尝试小组合作搭建轮胎山,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在搭建、攀登轮胎山的过程中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准备: 1.幼儿穿上适合运动的鞋子和裤子,分红、黄、蓝三队,贴好标记。 2.将场地分成三块并分别贴上红、黄、蓝线;用轮胎、垫子、圈铺成一条路,汽车轮胎27个(汽车型号不同,轮胎厚薄也有差异)、垫子9块、圈18个。 3.教师用的小蜜蜂耳麦、哨子,奖牌一块,五角星若干,做好标记的长竹竿一根。 4.热身音乐《向前冲》,放松音乐《天籁森林》。 过程: 一、准备活动 在教师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做从头至脚各关节的放松运动,着

重练习手臂动作,为搬轮胎做准备。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戏:跋山涉水 1.幼儿熟悉“山路”,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 师:我们是登山运动员,今天要参加各种训练。首先我们要顺利地通过这条山路,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 (幼儿自由尝试。) 2.幼儿相互模仿同伴的方法,快速通过山路。 师:现在,我们要挑战速度,请你用最快的速度通过这条山路。 (幼儿尝试2~3次。) 3.教师小结:你们真厉害,用跳、跑等方法顺利通过了山路。 (二)游戏:挑战轮胎山 1.挑战速度。 (1)教师提出要求:请每组小朋友快速取9个轮胎放在自己的区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附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材目录 第1课魔幻的颜色 第2课万花筒 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4课前前后后 第5课登山游戏 第6课黑与白 第7课快乐的回忆 第8课星空的联想 第9课天然的纹理 第10课美丽的花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 第12课团包纸工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第14课梦幻的城堡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16课新颖的电脑 第17课会响的玩具 第18课电脑美术-画“花布” 第19课美术小记者 第20课迷人的动画片 第1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技能, 学会运用色彩搭配进行绘画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绘画创作,学会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调配,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能进行绘画表现。 难点:能运用三原色很三间色调配变化丰富的色彩,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彩笔,现在流行的马克笔,谁来告诉我,这三种颜色是什么? 学生:红、黄、蓝。 教师:很好,那我现在做个小魔术给大家看,我把先把红色画在纸上,现在,再把蓝色画在红色的上面,颜色变了,好神奇,是不是? 学生:是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魔幻的颜色》 2、板书:2、魔幻的颜色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三原色和三间色,讲解:三原色是调配不出来的, 他的名字叫:红,黄,蓝。如果我们将三原色当中任意两个混合在一起,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哲宗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 2、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装有三原色的杯子,再用三个空杯子放在旁边, 老师将两个颜色分量的颜色分别在另外空杯子里结合,变成三间色,让学生见证, 板书:红+黄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蓝色+红色=紫色 3、学生实践调配颜色,教师指导。 4、出示课件:展示康定斯基的《玛尔努教堂》和霍夫曼的《门》欣赏, 小组讨论:画家是如何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表现画面?

《登山》教学设计3

范文最新推荐 《登山》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语意 思 2、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 意。 3、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揭题 1 / 7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简介当时时代背景。(十月革命、隐居) 二、初读课文 1、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2、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分段

范文最新推荐 1、课文写登山这件事,分哪几个过程? 2、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说段意。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背诵写日出景色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3、懂得革命者要有勇气走战胜困难,而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 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3 / 7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思考有没有疑难问题? 2、讨论: (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隐居一词你知道了什么? (2)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说明什么? 3、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 4、用一句话概括。

范文最新推荐 5、说说段意。(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列宁他样走的是一条危险的山 间小路?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危险的气氛。 2、说说对这些词句的体会。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过小路的危险和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 3、朗读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欣赏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色。想象 背诵。 4、讨论:当时列宁他们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5、练习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 2、讨论:为什么列宁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 5 / 7

《登山》教案设计

《登山》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mountaineering

《登山》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激发学生从小不怕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描写列宁不怕危险、锻炼自己意志的词句段。 2、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列宁:还记得《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吗?你能说说吗? 他领导着俄国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理解“沙皇”),为了躲避沙皇的搜捕,列宁隐居在国外一个四周都是山的小地方(理解“隐居”,对统治者的不满,而住在偏僻的地方)。 二、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想:列宁几次走过那条小路?是怎样走过去的? 3、划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检查交流 1、抽查指读生字, 2、正音 (1)一组写山的:巍峨、峭壁、深渊、 (2)二组写日出:蔚蓝、刹那、歌喉、 (3)三组写:释、毅、锻 3、师生读

4、含义深刻的语句 5、你划出了那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轻声读课文,试用“‖”给课文分段落。 第一段:列宁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四周--欢快地唱了起来):列宁走过了危险的小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壮观的景象。 第三段(大约外过了一个小时--结尾):看完日出列宁仍然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 2、文章的思路: 去看日出决定走小路 看完日出仍然走小路 顺利返回说明再次走小路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 1、细读一、二部分,写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边读边划出四要素。

大班健康小蜗牛爬山教案反思

关于大班蜗牛爬山的思考 大型健康小蜗牛攀爬计划的反映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的关键点,活动的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的反映等,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地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并在游戏中感到坚持不懈.努力取得成功,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班健康活动课,来看小蜗牛爬山教学计划.活动目标: 1.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2.通过坚持不懈的游戏感受成功的喜悦. 3.让孩子们最初拥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活动要点: 活动重点: 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活动困难: 能与同行合作,坚持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故事《小蜗牛爬山》,20个垫子. 活动程序:

1.介绍活动以引起对活动的兴趣. 老师和孩子们带着音乐进入教室《蜗牛和黄鹂鸟》. 老师:我们刚刚学到了什么动作?(小蜗牛)让我们听听关于小蜗牛的故事! 第二,讲述故事,产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1.在一声强风的开头讲述故事,把小蜗牛吹到一个大脑袋,这次是累了,痛苦. “ 问题:您如何看待小蜗牛?它会做什么? 继续说“大雨把小蜗牛冲进山洞里,泥浆很泥,很难爬”. 问:你认为小蜗牛会继续爬吗? 3.继续到最后 问题:小蜗牛爬到了山顶吗?它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4.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面对困难 问题:小蜗牛爬山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做?那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三,游戏《小蜗牛爬山》,通过克服困难的过程和成功后的喜悦体验. 老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只勇敢的小蜗牛,玩一个登山游戏. 爬上山坡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第5课《登山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 学生: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游戏切入: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依次请数个学生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展示游戏棋的种类。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棋谱,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3、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

提问: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4、学生尝试,实践总结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谱图。)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5、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 6、欣赏,并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的草图,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 第二课时

1、请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登山游戏棋。 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 2、要求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要选择一份共同的设计稿,围绕棋盘的装饰进行。 3、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组成员与众不同的创想。 4、根据自己设计的图谱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兴趣很高,很多的同学联想到了迷宫的游戏,我也鼓励学生把想法画出来,有很多同学画出的效果很好,设计新颖,值得鼓励。

登山教案教学设计

14登山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激发学生从小不怕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描写列宁不怕危险、锻炼自己意志的词句段。 2.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列宁:还记得《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吗?你能说说吗? 他领导着俄国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理解“沙皇”),为了躲避沙皇的搜捕,列宁隐居在国外一个四周都是山的小地方(理解“隐居”,对统治者的不满,而住在偏僻的地方)。 二、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想:列宁几次走过那条小路?是怎样走过去的? 3.划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检查交流 1.抽查指读生字, 2.正音 (1)一组写山的:巍峨、峭壁、深渊、 (2)二组写日出:蔚蓝、刹那、歌喉、 (3)三组写:释、毅、锻 3.师生读 4.含义深刻的语句 5.你划出了那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轻声读课文,试用“‖”给课文分段落。 第一段:列宁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四周--欢快地唱了起来):列宁走过了危险的小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壮观的景象。 第三段(大约外过了一个小时--结尾):看完日出列宁仍然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 2.文章的思路: 去看日出决定走小路 看完日出仍然走小路 顺利返回说明再次走小路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 1.细读一、二部分,写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边读边划出四要素。 2.理解直接对话写法:两个人的对话,谁问谁答很清楚,可以不必提示,这样是问答之间连接紧密。 3.练习读对话,结合指导朗读。 (1)巴果茨基回答时的犹豫 (2)列宁的平静、果断 4.从哪看出小路的险?列宁第一次走,他害怕吗?从那些地方看出来? 交流讨论,自由读课文。 5.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引导同学们共同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读、议课文内容 1.质疑引趣。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哪句话是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请你拿出笔,用“—”把它画出来。 2.引导学生感受小路的险。 (1)请同学们读出画好的句子。

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爬山》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教案《爬山》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⒉在游戏中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⒊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⒋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重难点: 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坚持到底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故事《小蜗牛爬山》、垫子20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产生对活动的兴趣。 师幼伴随着音乐《蜗牛和黄鹂鸟》进入教室。 师:刚才我们学的是谁的动作啊?(小蜗牛)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小蜗牛的故事吧! 二、讲述故事,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⒈讲述故事开头到一阵大风又把小蜗牛吹得摔了个大跟头,这时候它又累又疼。 提问:你觉得这时小蜗牛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做? ⒉继续讲述至大雨把小蜗牛冲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里都是烂

泥,很难爬。 提问:你觉得小蜗牛还会继续往上爬吗? ⒊继续讲述至结尾 提问:小蜗牛爬到山顶了吗?它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么样? ⒋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面对困难 提问:小蜗牛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那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三、游戏《小蜗牛爬山》,体验通过坚持战胜困难的过程和成功后的喜悦。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勇敢的小蜗牛,玩一玩爬山的游戏。 ⒈爬山坡 (1)师: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爬山坡,做山坡的孩子坐在垫子上,腿伸直,两手尽量往后撑。小蜗牛在爬的时候,手先过,然后脚从她的腿上跨过去,注意不能压到小山坡(师示范)。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师:刚刚你们在游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 ⒉钻山洞 (1)师:小蜗牛爬上了山坡要钻山洞啦。做山洞的孩子要腿伸直,把身体弯成山洞的形状(师示范),其他孩子做小蜗牛钻山洞。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 登山游戏》 精品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登山游戏》精品教案 题目:登山游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 教师:PPT课件 学生:彩泥、彩笔及几幅游戏棋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请几个学生和教师对手进行游戏) 师生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 导入新课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棋?(出示课件)

师: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游戏棋。(板书课题)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师生讨论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棋谱组成 师: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学生尝试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初步领悟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创作内容 要安排的景物。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一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a.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b.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岀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一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 任选一种方式)一小组合作学习一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a.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 “巍峨"悬崖” “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 充

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 “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 “头昏目眩”等词句。 b.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岀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a.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b.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c.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 ?教师小结。

三年级美术《登山游戏》

题目:登山游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 教师:PPT课件 学生:彩泥、彩笔及几幅游戏棋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请几个学生和教师对手进行游戏) 师生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 导入新课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棋?(出示课件) 师: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

一幅登山 游戏棋。(板书课题)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师生讨论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棋谱组成 师: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学生尝试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初步领悟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 创作内容 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出示课件) 1、提出要求:(出示课件) 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深层引导 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创新设计 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展示作品 组与众不同的创想。 交流心得 2、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提出表扬。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希望

《阳光》教学设计(详细)

《阳光》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因为有了阳光,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使我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深入理解阳光的作用,我在教完第一自然段后,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板画了山上的小树、田里的禾苗和长长的小河,然后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带到了这些美好的地方感受阳光,从而进一步感受到阳光的珍贵。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充分感受阳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猜一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 2.看一看:(课件展示:万丈光芒的太阳) 3.说一说:看到太阳你想到了什么?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讲? 4.导入课题:阳光(认识耳朵旁,给“阳”字找朋友。简单理解“阳光”。)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课文,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的阳光!——读课题。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

(封面)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分析作者游览泰山的经过及登山的路线。 二、教学有关字词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三、了解有关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登山的路线。 教学重点: 一、了解有关特殊句式。 二、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抽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关回答下列问题。 1、词语的古今意义:阳 2、了解词语的活用:西,东。 3、了解特殊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二、讲授新课: 抽学生朗读条二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本段的行文思路: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登山的过程——再写所见的美景。)讲授有关字词:`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今一般用

于名词,云层。句意——世人都有称之为“天门山” 至于泰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是今表示另提起一件事的连词,其义是到、到达。句意是: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是,这、此。今常用作判断词。句意是:这月丁未。 复循西谷——复、再、又之意。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向上走。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等。崖限当道————限:门槛,名词。当、挡住,动词。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越长城之限——限,界限,名词。越过长城的界限。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余:我,以:在。我在乾隆三十九年二月。) 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面不定的余数。那台阶有七千多级) 及既上(及:等到,介词。等到登上山顶。)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及:和,连词。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巅) 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表示不肯定的语气。世人都称为天门山的。) 特殊句式: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句意为:我没有到达那里。)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句意为:亭东从脚下都是弥漫着云雾。) 省略句:与子颖坐日观亭等日出(省略主语:余。句意:我同子颖坐在日观亭上等待日出。)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前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主语:雪。

11 我多想去看看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1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 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聊天导入5 1、看图,猜这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出示音乐,图片,老师带你们走一走。教师描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北京城的中央有天安门城楼,红墙黄瓦,异常美丽。北京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有许多立交桥。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学习北京。读好北京。把北京放在句子中你能读出来吗?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爱北京。 2、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想,有个新的偏旁。给想找朋友。再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打开102页,自由读课文,要求:先读课文圈生字,读准拼音来识字。想方设法记生字。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3、课文共有几句话。指名三人读课文的三句话。难读词语引导读好。 重点学习第二句。 这句话中集中了很多生字,大家自由再练习读。指名读。 这是个长句子,断好句子读。齐读。

4、把这些生字都请出来,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指名带大家齐拼读。 5、哪两个字笔画最多最难记? ●城,左边土字旁,表示城楼的建造与土有关。 ●旗,偏旁是方字旁。很多旗子都是方的。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看图。 读句子。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 ●升旗,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升旗时,你是怎么做的? 6 (三)学习课文第二句 1、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中国的地图,五角星标出的位置就是首都北京。我们在浙江,如果坐汽车,我们要坐两天一夜才能到达北京,如果步行,我们要走155天呢!北京离我们真远。 如果学生提出坐飞机,那就要解释,是呀,现在,交通便利了,去遥远的北京城旅游也方便了。 谁能读好“遥远的北京城”,评价谁读的远。 2、你们想亲眼看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吗?看录象,老师描述。“这就是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每天担任全国最庄严的任务。他们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准时升国旗,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都是要严格训练的。你们看,这样的升旗仪式多么壮观呀!”读要壮观一行句子。 他们的读出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壮观。 3、朗读指导这一句。 (四)游戏餐盘4选择2个游戏。 登山游戏。 魔方游戏。 一字开花游戏。 (五)写字。3 广和升。观察,三笔是哪个字,四笔哪个字?报给老师写,提醒老师写时注意什么?师范写。生写。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 二十三、登泰山记 姚鼐 2006年11月24日星期五 一.教学目的: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 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三.教学难点: 1.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四.授课安排: 授课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的

象征。我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文人的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奇特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浑壮丽景象。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二.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