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doc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doc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doc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

2006-6-2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

编者按:3月23日本报《宿迁3年来首次回应“卖光式”医改》见报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卫生经济专家李玲教授致电本报,表示将亲赴宿迁调研。

宿迁医改一直在全国媒体和专家的争议中进行。如果宿迁的改革被肯定,那幺这种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改革模式,将会成为“市场派”的有力说辞。反之,“政府主导派”则在这场争论中找到批判的靶子。也就是说,对宿迁医改的评价,事关我国的医改方向的选择。

今年4月,一向主张政府主导医疗卫生的李玲教授和她的课题组约10人,先后两次前往宿迁。第一次,他们以患者的身份直接到医院“就诊”;第二次,他们公开身份与官方接触。

为保证信息不在传递过程中缺失或扭曲,按照李玲教授的要求,本报在略有删节(已经作者同意)之后,全文发表课题组有关调研报告。据称,这份报告已经同时发给了国家有关部门。

此前,本报在发表系列医改调查文章时已经说明,对于医改这样一件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媒体、专家学者都应该持更谨慎的态度。本报将继续担当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忠实记录者。

2006年4月6日至10日,4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市区、沭阳县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的基本方法是不惊动当地政府,近十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作为患者去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调查和访谈医生和患者,然后再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释,以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

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宿迁市领导率领宿迁人民所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本报告结合调研的情况、相关背景资料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宿迁市医疗改革的成绩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宿迁市超常规赶超发展是大背景

(一)医改前,政府没能力对医卫事业进行必要的投入

宿迁地处苏北,是1996年新组建的地级市,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和宿豫、宿城两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达517万,陆地面积8555平方公里,经济比较落后。比如,沭阳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当时的经济实力在江苏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

经济落后导致宿迁地区财政的困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的状况。需要财政支持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后,社会公共

支出的职责也分权到地方,宿迁政府确实没有很多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导致卫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差、水平低。

(二)医改是宿迁经济超常规赶超发展的一部分

面对经济落后的现实,宿迁采取的是超常规的发展模式,以赶超经济发达地区。通过“上面补一点,企业垫一点,百姓筹一点,政府出一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环境来招商引资。先借钱将环境和基础设施搞好,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就会增多,税收多了,地价也会升值,而用土地出让金和税收还掉借款再造更好的环境,以此达到滚动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当地采取了很多特殊的政策手段,比如下令公职人员借出工资修路,要求企业垫资修建办公大楼,将城区内9条市政道路承包给区人事局等9个部门负责建设,并作为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任务,将招商指标下达到各个单位。在宿迁,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所有干部都努力致力于经济建设,一切以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与此相对应,宿迁对社会事业的建设,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卫生,是通过甩包袱(政府完全退出医疗领域)、卖学校和医院(盘活资产存量)、引入社会资本以扩大资源,促进竞争以提高效率。因此,宿迁比较激进的医改方式的现实背景是穷则思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宿迁医改取得的成绩

(一)政府财政负担减轻

宿迁地区134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包括124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县级以上医院,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虽然个别医院和外部公立医院联合(如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或者有个别外部公立医院在宿迁建分院(如上海东方医院宿迁分院),目前宿迁地区各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由民间资本购买或经营,宿迁地区政府已经完全从办医中退出。

在这样的改制过程中,政府是最直接的获益者,既可以通过改制盘活医院的资产,套现过去50年政府在医疗领域的积累,同时,等到民营医院免税期满后,政府税收也会增加。

(二)医疗资源数量迅速增加

宿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医院数量和医疗卫生总资产迅速扩张。2000年到2005年,全市医疗卫生资产从4.95亿元增加到17.78亿元,是改革前的3.59倍。5年前,宿迁市有130多所各类医院,但到2005年,宿迁已有各类医院400多家。我们调研发现,宿迁街头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医院和诊所,其中大部分是近年来开办的。医疗机构的增加,使得医疗队伍和医疗设备也相应地扩大和增加。

(三)医院经营方式改变、管理加强、竞争手段丰富,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

改制后的医院不再获得国家的财政补助,目前也没有社会的捐助,完全自负盈亏。

在竞争的压力下,医院的所有者(多为股东)引入了企业经营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医院的管理;改善了医疗人员服务态度,尤其是在吸引病人方面的工作,广告大力宣传医院的专家和先进设备,地方电视节目、报纸到处可见医院和药品广告;减免挂号费、降低单项医疗检查收费、降低药品单价;提供免费接送病人的流动巴士等附加服务。很多措施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调研了解到,老百姓对医院服务态度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我们调研发现,一些医生会询问一下病人带的钱是否够,如果钱带得不多,就少开

一些药品,请病人过段时间带钱了再来,而且可以把病人以后开药的方子一起给病人,下次来就可以直接开药而不用挂号和就诊。这一方面体现了医院更为病人着想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平均门诊费用下降的一个原因,病人分多次就诊,每次的费用下降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都存在着很强的赢利动机和能力。同时,目前卫生改革政策的不稳定,加剧了投资者要求短期迅速收回投资的逐利行为。因此,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投资者首先考虑的都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和监管条件下努力迅速收回投资。据沭阳某医院院长称,现在医院的利润率一般都在50%以上,所以说投资医院一般两年就能收回投资。

过度的逐利动机,使大多数医院都对医务人员仍然采取根据科室业绩来付酬的激励政策。据我们采访所得,医院会采用各种方式获得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资格;会付给村医和基层的医生回扣以望其推荐病人,并且回扣有攀升的趋势。一位当地的村医说,如果介绍一个病人,骨科医院将给他10%的回扣;医院会付给出租车司机和急救中心报酬以获得病人。

(四)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收入也增加

改革理顺了医院的用人机制,医院可以对员工进行优胜劣汰。竞争压力下的医院需要有优秀的医务人员来吸引病人,医院之间“挖医生”的竞争非常激烈。医务人员的流动更加自由,尤其是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在医院之间的流动非常频繁。很多医生今天培训回来,评上职称,明天就“跳槽”。

为了留住和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医院必须改变内部分配和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根据我们的调研,宿迁的医生的平均月工资由原来的2000元上升到3000至4000元,医院内部拉开了收入差距,技术好的医生、主任医师和拥有股份的医生有更高的收入,一般医生收入差些,医院的护士和后勤工作人员在私有化后工资很低,从原来的1000多元降到了500至6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增加的过程中,归属感成为很多医务人员更关注的回报。从改制后的效果来看,医生持股的医院发展相对更为稳定,也更能够获得老百姓的认同。我们调研走访了沭阳某医院,这是一家拍卖给私人资本的医院。一位退休后留用的老医生告诉我们,原来在医院工作很有归属感,但是改制后,工作就是打工了。隔天晚上,刚好有十多位医务人员集体辞职去另一家新建的医院,主要原因,是那家医院给他们股份。

(五)医疗服务项目迅速增加

竞争压力促使医院引进医疗专家和先进的设备,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医改后,宿迁地区的医疗服务项目增加了200多项,很多复杂的手术也可以在宿迁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的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宿迁地区的医疗设备有过度发展的倾向,医疗服务往利润高的项目过度扩张过程中,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等软件的发展还没有跟上。根据我们的调研,不少检查的操作都不符合规范,也有一些医院违规实施手术的现象。如沭阳某一级医院,居然也做胃癌手术,主治医生是原乡镇卫生院医生,卫校毕业。

(六)挂号费、单项检查价格和药品单价稳中有降

竞争的压力促使医院降低了挂号费、单项检查价格、药品单价。几乎所有医院的挂号费都很低,有的医院挂一个号可以看多个科室,有的医院甚至都不用挂号。一些基本

医疗和常规治疗形成了竞争,不少常规医疗服务的单项收费也降低了,比如CT价格由300多元降到了100多元;B超由100多元降到了60多元。

由于放开了药店的开办,医院不仅面临医院间的竞争,还面临和药店的竞争,一般医院的门口就会有药店,大的医院的周边都会开好几家药店,因此,医院的药品单价确实也有所下降,一些常见的低价药品也重新出现。

医卫核心问题并未解决,同时一些新问题产生

(一)“看病贵”并没有解决——引入市场机制后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

从以上现象看,医疗机构增加了,竞争加强了,老百姓看病确实有了更多的选择,也确实感受到医院服务态度的改善。同时,医院的挂号费减免了,单项检查的收费和药品的单价也确实稳中有降。那幺,能不能说这次医改后老百姓获得了便利、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

1.数字悖论:医疗费用贵了还是便宜了。

宿迁卫生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与2005年比较,人均门诊费用市县级医院下降了8.3%,乡级医院下降了25%。每病床日收费市县级医院下降了10%,乡级医院下降了15.5%。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市县级医院下降了1.0%,乡级医院下降了13.5%。在与宿迁卫生局官员的交流中,他们也承认这些数字可能不可靠,因为目前没有好的统计方法。

即使这些数据无误,在上述价格下降的同时,不仅没有一家医院破产,反而许多医院的收入大幅度上升。例如,报载宿迁市人民医院2004年收入9000多万元,而2005年上半年,医院的收入就达到6500万元;“沭阳县人民医院……光是一个骨科的进账,就从180万元增长到720万元”;仁慈医院的一位科主任也告诉我们,盖新大楼的3000万元贷款,3年时间就挣了回来。而且,直到目前为止,新的医院还在宿迁不断地落户,如果没有较高的利润率,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趋势。

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下降,而医院数量却迅速增加、医院收入也迅速增加。如果数据无误,那幺医疗需求一定大幅度地持续增长。宿迁地处苏北,相对封闭,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外来就诊人数不是很多,医疗需求不可能如此持续大规模地增加。医疗费用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2.理论分析:发挥市场机制,不能回避医卫领域自身规律。

医疗卫生领域有其自身规律,第一个就是供需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供方处于天然的垄断地位,是一个强卖的市场。如果供方有过多的赢利动机,医院总是有办法通过一些手段来获取足够的收益,如能够诱导需求,病患的利益就会受损。

理论上,“价格降低”和“费用降低”是两个概念。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和一些药品价格是国家控制的,老百姓感受到的“看病贵”主要指的是医疗费用,是价格和数量的乘积。

老百姓最能够观察和比较的是价格信息。医院通过降低单项价格来吸引病人,而对于“量”,基本只能听从医生的安排。限制得了“价”,限制不了“量”,老百姓的医疗支出总额还是不断高涨。

第二,就是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上,会出现“医疗装备竞赛”。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由于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缺乏搜寻最低价格的能力,患者通常选择品牌医院、选择名医和高新设备。因此,医院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表现在价格的竞争,而是

医生技术、设备之间的所谓“医疗装备竞赛”,这将导致整个医疗费用的上涨。因为这些高新技术、先进设施往往是过剩的、不必要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的新大楼、新设备、挖人才的不菲费用,最终早晚要由患者来承担。

医卫核心问题并未解决,同时一些新问题产生

(一)“看病贵”并没有解决——引入市场机制后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

1.数字悖论:医疗费用贵了还是便宜了。

2.理论分析:发挥市场机制,不能回避医卫领域自身规律。(以上报告内容见6月22日本版)

3.现实情况——符合理论推断,形成了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

(1)医疗设备盲目向高端发展的现象非常严重。

宿迁的医改已经很明显出现了“医疗装备竞赛”的趋势,各医院都努力扩大规模,纷纷上马高精尖设备。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医院就配备彩超、CT、核磁共振等,甚至一些一级医院也购置了CT,而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在一级医院已是常见设备了。

走进宿迁的各类医院,一进门就能看到医院拥有的各种医疗设备和检查项目图文并茂的介绍。沭阳县平安医院是一家一级医院,诊疗室和病房设施都非常简陋,厕所都是墙边搭建的简易棚,但该院门诊大厅里就竖立着CT、电子胃镜等设备的介绍牌,张贴了34页该院治疗项目价目表。

沭阳县人民医院和仁慈医院在上项目、上设备、上硬件、挖人才上相互较量。仁慈医院建起了10层高的新就诊大楼,总投入达3000多万元,逼得沭阳县中医院以1000万元加大投入,县中医院正在筹建19层的综合大楼,还计划引进若干高频率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

当前,我国的许多卫生设施和设备是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的滥用是推动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宿迁这样的贫困地区最缺乏的并不是高新技术设备,而是大量低成本、有效的服务。

(2)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

和其它地区相比,宿迁的医院开大处方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据一些院长介绍,现在门诊的利润已经比较薄,收入主要靠检查和手术。但却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形成了医疗费用的另一种扭曲:

第一,医生更多要求病人接受各种医疗检查。我们去一些医院就诊看头疼或腿疼,几乎所有医院都要求做CT;去一些医院看胃病,大多数医生都说要做胃镜;我们看病时遇到的患者中也有很多人做了胃镜等检查。某医院是当地老百姓口碑最好的医院,即使这样的医院,该院院长介绍说每天500多门诊病人,有近100人次的CT检查,15人次的胃镜检查(500个门诊病人中看消化内科的病人并不多),这远比北京等城市医院的比例高。

第二,不需要开刀的疾病让病人开刀。一些医院的剖腹产率达90%。

第三,不严重的疾病故意说得很重。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手腕骨折,医生极力推荐该患者换人工关节,并称52岁妇女已到更年期,骨头停止生长,骨折已无法恢复,必须换人工关节。这是我们在宿迁某医院(最好的医院之一)就诊时亲眼所见。

更令人担忧的是宿迁地区大部分是农村居民,他们的医疗知识很少,医生更容易诱导这些病人。

(3)当地卫生局的解释验证了调研情况和分析。

宿迁卫生局官员认为医院收入增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医院的收入也就增加。二、病人结构调整。医改后有些大病能治、手术能做了,而治大病的回报率比治小病高,手术的回报率比门诊高。三、病人总量增加。一些外流病人被吸引回来。这些都验证了我们调研和分析的结果,现在医院确实通过扩张检查、手术等方式增加收入。

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宿迁卫生局官员认为这些数据都是各医院上报的,如果有水分,收入数据也只可能是报低了,而不是报高,否则医院要交更多的税,医院没有报高的积极性。

同样的逻辑,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此数据收集制度下,医院有低报平均门诊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的积极性,因为这些指标是政府评价医院的关键指标。

4.医院的“红包”和“回扣”现象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来。

私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机制灵活,股东以利润为主要目标,固然会通过提高医生待遇激励医生,并约束医生个人收取红包的行为。但是关键在于医院作为一个整体,其赢利的动机并未改变,反而得到了加强——建立在股份制基础上的医院,如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就无法生存。

所以,虽然消灭了医生个人收红包、收回扣的问题,但是这部分利益并没有回到患

者手里,而是集中到了医院股东的手里。只是红包从地下转到了地上,从医生收红包变成了股东分红。

解决“红包问题”的途径是使医院不再有赢利动机。只要这一点不改变,红包和回扣还会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来。

我们在考察中广泛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根据对医生的访谈,无论是原来的公立医院(如人民医院),还是新建的民营医院(如仁慈医院),都存在着医生开药和开检查提成的行为。这和我们的预测是一致的。

某医院的一位科主任告诉我们,开药、手术、检查,包括开CT、B超检查单等,医生都有提成。某卫生院的营业额是有指标的,两个有处方权的医生,每人要完成5000元的指标,如果完不成,则连最基本的工资也拿不到。正如某医院院长所说,他直接掌控药品采购,对进价的控制毋庸多言。这种机制决定了医生完全有动力、也有能力把进药的价格压低,以便医院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却未必有为病人降低价格的动力。

5.老百姓的感受——“在医院钱就像纸一样”。

根据我们对当地居民的访谈,他们对“看病难”的感觉不强烈,但总体感觉还是贵。在一家医院,我们询问一位农村老年患者,老人的回答是:“在医院钱就像纸一样!”

(二)区域卫生规划缺乏,三级医疗网络被打破

我国原有的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初衷是为了通过转诊体系有效配置医疗资源,防止病人的趋高倾向。

宿迁在鼓励医院竞争和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的同时,违背了医疗卫生的特殊性,没有进行任何区域卫生规划,完全打破了原有的三级网络和转诊体系,导致宿迁市医疗机构过度供给,必定诱导过度需求,使老百姓医疗负担加重;而且,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在相同层次上竞争,功能没有划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

在赢利的动机下,只要具备条件,各级医院都在竞相购买设备,做大手术。同时,病人不管是什幺病,来到哪一家医院都能看,而医院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根本没有转诊的动力。其结果是最优秀的医疗资源并没有为最需要的人服务,造成医疗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当地质量最好、技术力量最强的人民医院还是大量看普通门诊,而不少乡镇卫生院也开始购进CT等设备,做大手术了。例如新河乡镇医院,除了胃切除、阑尾炎这样的手术可以做,也开设了脾脏缝补、肾结石手术、心肌梗死抢救等高难项目。

另一方面,各级医院都不惜成本争取病人,医院广告铺天盖地,一些医院通过回扣等手段争夺病人。不少社区医生手里有一张沭阳县人民医院发的“会员证”,如果社区医生介绍一位门诊病人去沭阳县人民医院,可以获得100元回扣;病人住院回扣是手术费用的10%。还有医生告诉我们,医院靠乡镇、村卫生室医生推荐病员,然后给他们回扣。这种回扣甚至成了村卫生室医生收入的重要来源,人为地增加了医疗成本,加重病人负担。

区域规划缺乏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中西医医疗格局被打破。由于中医没有很多检查和手术,而且中药价格较低,完全靠市场生存的当地中医进一步萎缩。

(三)对乡村医疗的打击始料不及:基层医疗削弱

1.乡医进城,村医进乡,削弱了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力量。

急速增加的医疗市场对医务人员的需求短期内激增,导致了基层技术力量被削弱;同时造成一些新兴医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问题。

医院数量快速增加,市场对医务人员需求随之增加,而宿迁地区短期内很难吸引到很多外来的医务人员。现在医生的流动方向是,“农村的好医生进城市,国有医院的好医生出去合伙开医院”。新医院的医务人员来源多是乡镇卫生院,有些甚至是无照医生。而乡镇医疗机构开始吸收一些原来的村医。

这一方面使得农村或者社区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削弱;另一方面如果监管力度不足,一些新兴医院的医疗质量无法保证。据调查,许多私立医院以“外来专家门诊”招揽患者,但名不副实。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市区新兴医院(数十家)的普遍现象。

2.乡镇、村卫生院(室)医疗水平下降。

改革后,乡镇、村卫生院均被个人买走。由于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医院,使得许多这一层次医院的老板都是有钱而根本不懂医疗的人。加上市场化的医疗环境放宽了对医务人员流动的限制,使许多技术不错的医生不屑于在原来的医院工作,而到城区新兴的医院找工作,致使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下降,直至不能够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

一个案例是,某个从事屠宰的老板买断了医院后对医务人员管理生硬,结果导致医务人员全体辞职。被医生自己集资买断的乡镇医院发展相对好,但是这些医院所占的比重不大。出现了农村病人在村卫生室看一下病后就直接到市区医院就诊的情况。

(四)医院对医生培养积极性不高,高水平医疗队伍发展持续性不足

医务人员的稳定性下降,使得医院缺乏培养医疗技术人才的动力,高水平医疗队伍

发展的持续性面临挑战。

医疗机构不断增加,医生随时可以跳槽,这使得各个医院宁可“抢人”而不“育人”,不愿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以防培养好后立马走人。医疗卫生人才后继乏人,医疗质量止步不前。

(五)政府不再办医,但政府对医疗的监管不力,并面临新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第一个关键是要实现政府变“办医院”为“管医院”。政府办医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但是根据调研的情况,政府对医疗的监管急需加强。

1.医疗准入的监管缺乏。

宿迁在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同时,降低了医院准入的门槛,不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医院的资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医疗行业的管理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对医院的审批不仅应当看重资产,更应当看重管理的经验和资质。

由于审批手续简单,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申办医院,政府目前更看重资产,而不是资质。在实际操作上,医疗机构准入的审批权实际在市长、县长手中,而不在卫生行政部门。

根据我们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办医院需要交给政府一笔钱。由于政府审批医院的级别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而新办的医院千方百计地想得到高级别的审批,所以政府通过这种权力敛财,也导致了一些名不副实的二级医院出现。

2.行业监管手段单一,质量监管不足。

政府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到底管什幺,怎幺管,目前还是探索中的问题。江苏省卫生厅和宿迁卫生局的相关人员都提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监管过程中主要采用奖励和惩罚等经济手段。由于监管不足,报告前文提到一些一级医院违反相关医疗规定执行大手术;过度医疗、检查和手术;药品以次充好;使用不正规的药品,甚至三无药品;能很快治愈的疾病用药剂量不足,延长治疗期等现象十分普遍。

3.财务监管不足,非营利性医院的赢利行为。

宿迁所有医院都进行了改制,而且主要是转为民营,很多医院还申报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是调研发现,这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还是实行了分红。

转制后,卫生部门基本上无法掌握医院经营的数据,医院上报什幺就是什幺,医院会倾向于上报有利于自身的数据,以非营利性的名义赢利。

4.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不畅。

医疗卫生领域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改革后,如何使得新的机制能够与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相衔接,也是宿迁医改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公共卫生投入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政府转变职能的第二个关键是实现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建设。按照医改的设计,通过医疗资产产权置换取得的资金投入公共卫生。政府承担公共卫生是完全正确的改革方向,但目前需要有机制来保障政府做到这一点。

1.医疗资产置换获得的资金有限,公共卫生机构也开始了市场化运作。

市级医院产权置换的资金主要投入了五大中心的大楼建设。下属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也是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这些建筑的规模在当地都是一流的。

将医疗资产置换筹集到的资金作为公共卫生的投入,没有持续性。卖医院只能卖一次,是“存量”,而公共卫生投入常年都需要,是“流量”。用“存量”补充“流量”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产置换的资金花完,公共卫生的投入又难以保障。实际上,新设置的五大中心基本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五大中心也开始利用市场化的运作。120急救系统采取会员制,挑选一些医院进入120系统,每年交纳会员费50万元,医院自己准备急救车辆。政府确实减少了负担,但是这就破坏了急救系统的急救原则,医院更愿把有支付能力的病人拉到自己的医院。疾控中心将大楼出租,建立一个体检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也将建立妇产医院,托管给上海妇保医院;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变为由群众义务献血后,血站卖血给医院,少部分钱上交政府,余下留用。

2.基层的公共卫生仍然投入不足。

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投入仍不足,管理不规范。我们在沭阳县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理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政府并不给补贴,计划免疫全靠群众自愿。由于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给小孩打针风险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没有动力提供这些服务。

颜集镇卫生院周围的居民告诉我们,乡镇卫生院实际也是私人承包了,现在卫生院的惟一职责是接种疫苗。但是对于国家规定免费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仍然要收费,价格是每人100元,儿童服糖丸也仍然要收两元钱。宿迁医疗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认为,政府是将钱投到了公共卫生服务中,然而在乡镇一级卫生院并没有按照改革预

宿迁城市发展分析

宿迁城市发展分析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李鸿睿 摘要

在查阅宿迁市相关城市规划文件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宿迁市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指出宿迁市目前城市发展中在交通、社会、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从社会、经济、产业、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设施等方面对宿迁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字:城市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问题与建议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1.宿迁市概况 (5) 2优势分析. (5) 2.1区位优势 (5) 2.2后发优势 (5) 2.3资源优势 (6) 2.3.1矿产资源 (6) 2.3.2木材资源 (6) 2.3.3水产资源 (6) 2.3.4名酒资源 (6) 2.3.5商品粮基地 (6) 3.劣势分析 (6) 3.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6) 3.2地处苏北腹地,缺乏发展依托 (6) 3.3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优势产业 (6) 3.4城市规模小,知名度及影响力低 (6) 4.机遇与挑战 (6) 4.1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6) 4.2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7)

4.3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7) 5.宿迁市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 5.1城市规模小,结构散,各县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能力差 (7) 5.2城市间交通联系不便 (7) 5.3交通拥堵 (8) 5.4停车问题严重 (8) 5.5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存在浪费 (8) 5.6承接产业转移造成环境污染 (8) 5.7社会问题 (8) 6.宿迁市未来发展建议 (8) 6.1社会方面 (8) 6.2经济方面 (9) 6.3产业方面 (9) 6.4城市空间布局 (9) 6.5交通设施 (9) 正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导入新课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欣赏一段关于北京大学与蔡元培的短片。 走近作者蔡元培 学生介绍作者 教师评价并出示投影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感知文本内容 请听录音朗读,同时画出每段的关键语句,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体会演讲辞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的特点) 1、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文章的结构非常明晰。开头点出演讲目的,接着提出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两项计划。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一、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三点? 明确:“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二、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明确:1、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2、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明确: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 四、者认为,大学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是说,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 五、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后面两个要求,看它们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家乡变化 宿迁变化

论项王故里 —宿迁的变化 专业:摄影学号:A100800007 姓名:许广强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而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宿迁,变化,改革. 宿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遗存很多,早在5万年前的下草湾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点燃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如今,宿迁在建市短短的十几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现代、美丽的生态城市已展现在世人面前。198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建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宿迁县级市被撤建为地级市,并建新市区于黄河西岸,原下相古城遗址北。从此宿迁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许多年前宿迁还是一个比较贫困落后的小县城,特别是交通。如今如果要用一 个字来概括宿迁交通近几年的特点,那就是“变”———变得快速,变得巨大,变得越来越美。不仅给宿迁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甚至在周边城市和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1.1变出了“高速度”。仅用几年时间,就建成了高等级公路300多公里,宿迁交通快速通行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全省严重滞后转而跻身全省同一起跑线,而且创造了宿迁生态交通的鲜明特色。这种变化之巨,怎不令人咋舌! 1.2变出了“硬环境”。经济项目的落户与发展离不开交通,资源、商品、信息的流动也离不开交通。由于经济发展对交通的先天依赖性,所以人们习惯把交通建设称为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宿迁交通始终把打造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作为自己的“硬职责”、“硬目标”、“硬任务”。几年来,在协同建设中心城市,构建市域经济发展载体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1.3变出了新理念。交通的变化,不仅是交通建设的变化,整体通行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交通理念的变化。宿迁市交通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在交通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三个服务”的新理念,即“服务宿迁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出行”。近几年,市交通局以“三个服务”促交通发展,促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过去宿迁市看病贵,老百姓负担重等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如今宿迁医改得到了很好的成绩。 2.1政府财政负担减轻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 摘要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増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越来越大。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优势也愈加明显。宿迁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其城市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笔者将从市域旅游的视角探讨具有旅游特色资源的宿迁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城市经济;宿迁市;市域经济;市域旅游

目录 摘要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3) 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3) (一)国家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4) (二)发展市域经济是壮大市域经济的要求 (4) (三)发展市域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 三、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市域旅游经济视角 (5) (一)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 (5) (二)苏北宿迁市域旅游收入构成 (6) (二)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6) 1.旅游人数 (7) 2.旅游人均花费 (7) 3.居民收入 (7) (四)苏北宿迁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7) 四、促进宿迁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18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我国旅游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2018年,我国人均出游达3.4次,总数达到44.4亿人次,而2016年的旅游总收入将达4.6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在进入经济全面放缓新常态情形下,旅游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战略型支柱产业。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工作推进愈加深化。并且当前我国已进入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旅游扶贫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曰益显著的作用,以其锐不可当么势正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这也就意味着,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百姓收入尤为重要。 宿迁,简称‘’宿”,别称水城,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江苏省地级市,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除了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境内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宿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苏北宿迁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此情况下,对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就显得较为重要。旅游收入按国内国外分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占比当地旅游总收入很大比重。 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市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中国现代化的两个轮子。

宿迁医改调研报告

宿迁医改调查报告 2006年4月6日至10日,4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市区、沭阳县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的基本方法是不惊动当地政府,近十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作为患者去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调查和访谈医生和患者,然后再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释,以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 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宿迁市领导率领宿迁人民所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本报告结合调研的情况、相关背景资料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宿迁市医疗改革的成绩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宿迁市超常规赶超发展是大背景 (一)医改前,政府没能力对医卫事业进行必要的投入宿迁地处苏北,是1996年新组建的地级市,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和宿豫、宿城两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达517万,陆地面积8555平方公里,经济比较落后。比如,沭阳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当时的经济实力在江苏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 经济落后导致宿迁地区财政的困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的状况。需要财政支持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后,社会公共支出的职责也分权到地方,宿迁政府确实没有很多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导致卫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差、水平低。据《人民网-时代潮》,1999年底,宿迁地区拥有卫生资产4.95亿元,卫技人员8332人,人均卫生资产和千人拥有卫技人员处在江苏省最后一位。截至2000年,全市乡镇卫生院总资产为17058.6万元,负债总额为8316.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8.8%,床位利用率是20%;全市1万元以上设备总值仅为1868.6万元;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34人,占职工总数的0.6%,大专学历669人,占12.3%,初级和无职称人员占近90%。[1] (二)医改是宿迁经济超常规赶超发展的一部分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doc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 2006-6-2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 编者按:3月23日本报《宿迁3年来首次回应“卖光式”医改》见报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卫生经济专家李玲教授致电本报,表示将亲赴宿迁调研。 宿迁医改一直在全国媒体和专家的争议中进行。如果宿迁的改革被肯定,那幺这种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改革模式,将会成为“市场派”的有力说辞。反之,“政府主导派”则在这场争论中找到批判的靶子。也就是说,对宿迁医改的评价,事关我国的医改方向的选择。 今年4月,一向主张政府主导医疗卫生的李玲教授和她的课题组约10人,先后两次前往宿迁。第一次,他们以患者的身份直接到医院“就诊”;第二次,他们公开身份与官方接触。 为保证信息不在传递过程中缺失或扭曲,按照李玲教授的要求,本报在略有删节(已经作者同意)之后,全文发表课题组有关调研报告。据称,这份报告已经同时发给了国家有关部门。 此前,本报在发表系列医改调查文章时已经说明,对于医改这样一件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媒体、专家学者都应该持更谨慎的态度。本报将继续担当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忠实记录者。 2006年4月6日至10日,4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市区、沭阳县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的基本方法是不惊动当地政府,近十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作为患者去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调查和访谈医生和患者,然后再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释,以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 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宿迁市领导率领宿迁人民所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本报告结合调研的情况、相关背景资料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宿迁市医疗改革的成绩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宿迁市超常规赶超发展是大背景 (一)医改前,政府没能力对医卫事业进行必要的投入 宿迁地处苏北,是1996年新组建的地级市,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和宿豫、宿城两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达517万,陆地面积8555平方公里,经济比较落后。比如,沭阳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当时的经济实力在江苏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 经济落后导致宿迁地区财政的困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的状况。需要财政支持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后,社会公共

抢抓千载难逢好机遇,加速宿迁融入长三角

抢抓千载难逢好机遇,加速宿迁融入长三角抢抓千载难逢好机遇,加速宿迁融入长三角 张惠春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江苏沿海开发双双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宿迁发展带来千载难逢不可多得的历史性好机遇。但经济圈的实际形成,要素的充分流动,却是一个复杂过程,这也给宿迁带来挑战。不难看到在此进程中宿迁经济发展极具两面性,一面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面却是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作为江苏沿海开发门户,当前,我们更要深化对“东向战略”研究,加快与苏中等长三角地区的全方位对接,加速融入长三角,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构筑优势,加快发展。   一、宿迁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机遇

(一)“实施东向战略,融入长三角”定位准确,适逢其时 2009年,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盐城、南通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与此同时,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块经济区也在加快构造。反就长三角经济区域各中心城市而言,都在瞄准自身的发展空间,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在更高的起点上咬定发展不放松,以提高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区域分工体系的新变化,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些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 区转移,长三角城市间的互动互助关系越来越密切,共同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与繁荣。由于宿迁地处苏南、浙江、上海向外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比较有利的承接地,所以宿迁坚持东向发展,可尽快全方位、多渠道融入长三角,形成资本和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内的优化配置、重新整合,进而形成新的空间生产力,必将促进宿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苏北融入长三角 ”的空间定位要求

就任北大校长演讲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蔡元培先生(1868—1940),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51岁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本文是先生的就任演说。在这篇著名的演讲里,蔡先生对在校大学生乃至所有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师爱友,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把自己塑造成栋梁之才。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后来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重在两点: (1)从探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理解文章深刻丰富的内涵。 (2)从探究蔡元培的人格入手,读文又读人。透过演讲词的语言,深入体会蔡先生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动,受到启发,以求真读书,读真书。 课文解读 五年前,严几道①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②毕业而来,想必闻知。(①严几道:即严复,1853—1940年,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②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先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士别三日,刮目相见①,况时阅数载②,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③,请更④以三事为诸君告:(①士别三日,刮目相见:见,原为“待”,又写作“看”,语出《三国志》。吴国将领吕蒙,很有军事才能,但文化水平低,后来在孙权的启发下,刻苦学习。有一次,鲁肃和他交谈,发现大有长进,于是赞叹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听了也幽默地回答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来,人们便用吕蒙此语来表示别人已大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人。②时阅数载:时间经历了几年。阅,经过、经历。载,zǎi,年。③长斯校:任本校校长。长,zhǎnɡ,校长,这里用如动词。斯,这。④更:再。) 这是演讲的开场白,先简单回顾自己五年来与北大的渊源,肯定大家的进步,借以拉近和听众的距离,便于开展师生间的对话,然后立即径奔演讲主题,以校长的身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出“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语言简明扼要,没有过多斯文客套。演讲这样开头,显示了演讲者的魄力,能迅速凝聚听众注意。 一曰抱定宗旨。[段首开宗明义,点明中心。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反

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对于宿迁医改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 2000年,宿迁以卖公立医院开始卫生改革。2003年,该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为民营医院后,宿迁地区各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由民间资本购买或经营,政府完全从办医中退出,宿迁成为全国仅有的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地级市。按照当时的说法,三分之二的公立医院发不出工资,改民营“是被逼出来的”。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宿迁地区 134 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 宿迁市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不同学者对于宿迁医改的评价,成绩的认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也都略有差异,莫衷一是,各自持有不同看法。在综合了各派学者对于宿迁医改的评价之后,本人认为宿迁医改模式的得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宿迁医改的成就和可取之处主要有: 1.公立医院垄断时期的许多顽疾得到很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有所改进,通过竞争降低了原有医疗服务的价格。开放准入的竞争环境,加上必要的监管,医院服务的品质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服务项目得以增加,费用得到控制,综合表现就是区内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上升,原先外出的医疗需求回流。医院治理有所改善,医院、医生收入阳光化,“收红包”现象基本消失。 2.医院由垄断向不完全竞争转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资产显著提升。转制后的医院普遍增加了投资和设备扩充,而且也表现在新设医院和医疗服务机构的显著增加。整合起来,2006年全市医疗卫生资产20.4亿元,是改革前2000年初的4.12倍,其中非政府机构的资产1 3.71亿元,占67%。 3.新型公共卫生防保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政府与市场开始各司其职。政府对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监管理念开始转变,经济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宿迁市卖掉公立医院,既有利于政府集中有限财力办公共卫生,也让行政当局不当运动员而当裁判。 4.政府财政压力开始下降,公共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能开始正常发挥。政府盘活医院资产的财务收入,悉数进入专项基金,全部用于公共卫生的开支。宿迁市的卫生防保资产,已从1999年的4100万元,增加到 5.97亿元,新建、扩建了五大中心,显著增强了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

活力宿迁 发展无限(演讲稿)

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宿迁是年轻、美丽充满朝气的城市。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始建于1996年,今年仅12岁。说她美丽,是因为她既有洪泽湖、骆马湖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乾隆行宫、下草湾等众多的人文景观。说她充满朝气,是因为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宿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地级宿迁市成立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宏扬"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宿迁精神,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二年的艰苦创业使宿迁快速崛起,十二年的改革创新为宿迁增添了无限活力,十二年的规划建设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二年的基本经验启示着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新征程。 十二年来,全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资料统计,“十五”期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江苏省第一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宿迁已由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快速演变。宿迁经济已由公有制为主发展成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全新格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宿迁"九五"实施"主体突破"战略,"十五"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使宿迁的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小城镇建设趋向规范。全市涌现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城镇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网通"、"铁通"、"卫通"纷纷在宿迁布点,打通了宿迁与外界的数字通道。 宿迁在变,十年在变,五年在变,一年一变,变的越来越快。 如今的宿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市场逐步繁荣,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事业取得较好成绩,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在有朝气、有热情、有思路,敢想敢干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市上下积极探索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走出了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市加快招商引资步

1. 宿迁16年改革史

中国有哪一个地级市,建市仅仅16年,就早已声名远播,成为家喻户晓的城市?答案是:江苏宿迁。还有哪一个地级市,接连四任市委书记,有三位走上副省级、省级领导岗位?答案还是:江苏宿迁。宿迁为什么能声名远播?主政者为什么会被连连擢升重用?答案是:改革!深化改革! 宿迁改革16年 文/本刊记者张义学 年轻的宿迁市,声名远播、家喻户晓,是得益于率先改革,也是得益于建市以来的五任党政领导,都是当代新锐的改革实践家。因此,讲述宿迁的历史,就是讲述宿迁的改革史,就避不开五任主要领导这条主线。 徐守盛:首任书记支持改革 徐守盛是宿迁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今年3月份,他已经走上湖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领导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泗阳、泗洪三个贫困县,徐守盛被任命为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成为宿迁市第一位市委书记。宿迁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应该说,新组建的宿迁市一切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境地。 在公众眼中,宿迁的改革序幕是从沭阳县开始的。宿迁建市之初,仇和就是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1996年12月8日,仇和以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 仇和到沭阳后烧的第一把火是整治环境和交通。仇和初到沭阳时觉得就像进入一个大垃圾堆,整个县城破烂不堪。于是,12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城区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县机关干部每人当一周清洁工,随后打响了一场以“干干净净过元旦,整整齐齐过春节”为口号的全城大清洁活动。这次清洁活动,让沭阳的所有干部和百姓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热爱家乡,美化家乡上。清洁活动要求,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必须利用周末进行义务奉献劳动,这一规定随后持续了两年,为全面整治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一炮打响的仇和总结出两条结论:第一是越乱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强硬的执政手段,否则必然被拖入泥潭不能自拔;第二是沭阳的落后根源于制度的落后,沭阳的改革必须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障。 1997年,仇和在沭阳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对此作出长篇批示。现在,干部公示制已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仇和在沭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各方对于改革的反响强烈,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舆论高潮。 1999年元月,中共宿迁市委发出了“全市学沭阳”的号召。这是对于仇和改革的肯定,也显示出徐守盛支持创新改革的明确态度和敢于率先改革的气魄,显示出宿迁市委领导群体的改革决心。 仇和:激进改革富有争议 仇和为期4年的改革,让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1年1月,仇和走上宿迁市代市长职位,随后,更在宿迁掀起改革之风。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通过规划,到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个镇,个街道办事处,有个村(居)委员。 近期(年): ()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万人,总面积达到平方公里。()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申报撤乡设镇。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个镇,个乡,个街道办事处,有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理。()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个镇,个街道办事处,个村(居)委员会。 远期(年以后): ()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平方公里以上。()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 一、近期规划(年) (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年月和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建议将新沂市调整划入宿迁市管辖,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有利于实现宿迁和新沂两地之间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应该看到,宿迁的最大优势是:宿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等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作用,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宿迁最大的劣势是: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交通不占优势。新沂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东陇海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新沂最大的劣势是:距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远(新沂市区距徐州市区公里),难以接受到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辐射和影响,且缺少可依托的发展空间、腹地。如果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就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届时,宿迁占据苏鲁交界处、东陇海线上的交通枢纽,可从根本上改善宿迁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必然使宿迁的发展如虎添翼;新沂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影响(新沂市区距宿迁市区不到公里),且依托宿迁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必然使新沂的发展“釜底加

北大+学科简介

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Ⅳ-1学科简介 (填写本学科的定位与目标、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方向设置、国内外影响等,限填2000字。)一、本学科的定位与目标 建设世界最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在这个方面北大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目标:把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北大气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力。 二、优势与特色 1.历史传统悠久 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早在1918年,李大钊在北大组织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名为“马客士主义研究会”。1992年3月17日,北大党委作出《关于建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决定》,我院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 2.学科发展齐全 我院是全国最早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点、硕士点的单位之一,又是第一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目前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全部招生,且都有严密的培养计划和系统的学位课程,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特色明显。 3.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7人,45岁以下教师16人。93%的老师具有博士学位,86%的老师具有硕导资格,46.5%老师具有博导资格,35%的老师具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其中既有“四个一批”获选者、也有“万人计划”入选人,还有“百千万人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和马工程专家。学院还聘请了五位世界知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担任客座教授: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大卫·科兹、密苏里大学教授迈克尔·哈德森、莫斯科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布兹加林、肯特大学教授肖恩·塞耶斯、德国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辑促进委员会主席鲁夫·黑克尔。 4.国际合作密切 学院与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波兰的罗兹大学、韩国的瑞永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燕京学社、牛津大学、约克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都派出6名左右的师生到国外有关大学学习、研究,同时不定期邀请国外相关专家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我院每年都有研究生被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录取为联合培养博士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把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家、社会管理和活动家作为主要目标。学院建立了从硕士到博士、涉及六个二级学科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课程体系,开设了80余门必修课和选修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清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关键语句,体味文章的内涵及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北京大学的图片) 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秀丽的博雅塔,百年燕园与青春憧憬联系在一起,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今天,北大以她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莘莘学子仰慕与向往的求学圣地。然而,创办之初的北大是怎样的状况呢?又是谁为北大奠定了学术至上、思想自由的优良传统呢?9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所作的一篇划时代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二、走近作者: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言,交流、共享信息—— “说说我所了解的蔡元培”。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相应补充并用投影展示重点信息。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学生分组讨论,初步解决自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语句。 3.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

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

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 篇一:也谈宿迁医改(下) 也谈宿迁医改(下) XX-07-23 09:52 阅读(335)评论(45) 也谈宿迁医改(下) 周其仁/经济观察报 上周谈到,拜读了《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之后,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为什么呢?开门见山第一点,作为一份调研报告,经作者亲自考察的事实性材料怎么可以如此之少?翻阅一下,《报告》引用的反映地区普遍状况的数据,几乎全部是已发表的报道。不是说不可以利用二手资料,但既然是“近十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的专项调研,总该对不同来源的各种“数据”做一点梳理、审核、订正、补充和规范性说明吧?可惜没有。有的地方,干脆连出处也懒得交代。 因为《报告》涉及的主题——宿迁医改究竟效果如何?——读者总想知道这个地区家庭水平的医疗开支、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在医改前后的变化。可惜没有。搞不成全地区的,有个小样本也好,再不然就算只拿到几类住户的医疗开支数列,也聊胜于无吧?可是,翻来翻去,连一户资料也没有看到。

能够读到的第一手资料,却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的调研,宿迁的医生的平均工资由原来的XX元上升到3000至4000元”——这是在多大范围、以什么调查方法得到、反映哪一个时间段的“医生平均工资”?为什么平均数竟然是上下差了1000元的区间值?再有,凡“投资”、“回报”和“回报年限”这类专门性很强的指标,《报告》皆以“据(某某院长)说”为凭,把这类“数据”拿出来说事,作得了准吗?写经济散文也不敢这样下笔,何况叫调研报告。故事——也叫“案例”——讲得好也行。可惜也不容易读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别的不提,《报告》指名道姓的宿迁医疗机构共7个,但以“某医院”或“一些医院”、“不少社区医院”等代称出现的,则多达20多处!经济学者就可以不管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如果事件太敏感,怕有什么不良社会反应,那又何必公开发表?更何况,文中居然还有如下表达——“这是我们在宿迁某医院就诊的时候亲眼所见(该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医院之一)”——或明或暗之间,似乎立志要考验读者的破案能耐。 从《报告》的立场出发,处理肯定宿迁医改的论据,马虎一点也就罢了。可是,否定性、批评性意见的根据,怎么也可以如此随随便便的?譬如,说宿迁医改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市场化”(《报告》中另外的用语是“私有化”),究

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完整版)

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2006年4月6日至10日,4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市区、沭阳县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的基本方法是不惊动当地政府,近十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作为患者去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调查和访谈医生和患者,然后再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释,以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 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宿迁市领导率领宿迁人民所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敢想敢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但是改革思路在某些方面违背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所以,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本报告结合调研的情况、相关背景资料以及卫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宿迁市医疗改革的成绩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宿迁市超常规赶超发展是大背景 (一)医改前,政府没能力对医卫事业进行必要的投入 宿迁地处苏北,是1996年新组建的地级市,下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和宿豫、宿城两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达517万,陆地面积8555平方公里,经济比较落后。比如,沭阳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当时的经济实力在江苏倒数第一,全县38个乡镇有8个是省级贫困乡镇。 经济落后导致宿迁地区财政的困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的状况。需要财政支持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后,社会公共支出的职责也分权到地方,宿迁政府确实没有很多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导致卫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差、水平低。据《人民网-时代潮》,1999年底,宿迁地区拥有卫生资产4.95亿元,卫技人员8332人,人均卫生资产和千人拥有卫技人员处在江苏省最后一位。截至2000年,全市乡镇卫生院总资产为17058.6万元,负债总额为8316 .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8.8%,床位利用率是20%;全市1万元以上设备总值仅为1868.6万元;乡镇卫生

宿迁:中国城市发展的精神高地

宿迁:中国城市发展的精神高地 解筱文 这是一片深沉多姿的土地,回荡着创业者的英雄气概;这是一座阳光时尚的城市,传承着改革者的奋进姿态。 这就是项王故里——宿迁。面对中国城市发展,宿迁是不能不仰读的一座神奇城市。 这座建市仅16年的城市,却敢于走出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困境,不等不靠,破解系列难题,踏上信息化之途,创建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心和政府热线服务中心,搭建极具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开江苏乃至全国风气之先。 这个偏居华东的苏北小城,工业几乎从零起步,现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企业竟有360家之多,其中18家企业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全市工业产值增速连续9年保持在20%以上,连续8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这片谙熟传统农业的地域,却极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生态农业建设,在全国强力打造出“螃蟹之乡”、“花卉之乡”、“杨树之乡”,以全省1/12的土地,营建了全省1/8的森林,生产了全省1/6的木材,农民收入连续9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 这里,再造梦想,生长奇迹;这里,钟灵毓秀、政通人和。 如今,宿迁第四任市委书记缪瑞林刚调任省里工作,原市长蓝绍敏接任第五任市委书记,已走马上任。然而,一切却都自然

而顺和,没有万人倾城出动的送行,有的却是美好的祝愿。因为,宿迁人民知道,这不是一个朝令夕改的地方,是一个永续发展的城市。 从徐守盛的建市立业、仇和的辉煌提升,到张新实的继承创新、缪瑞林的丰富发展,宿迁历任领导前赴后继,一脉相承的发展战略和可贵品质,为宿迁长足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撑,不断使宿迁奔向一个又一个发展制高点。 以精神论输赢,以道德比高下,以文化求成败,是城市发展的最终选择,但转型期的中国城市,总时隐时现着浮躁的气息。城市去向何方,抑或在毁灭中重生? 宿迁给出了一种合理的答案:工业发展不舍农业复兴;经济发展不忘生态建设;城市改建不惜还利与民…… 面对复杂的社会发展困局,宿迁无疑用智慧和勇气走出了羁绊和藩篱,顺利穿越险象环生的社会生态,用极端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了华丽变身。 从某种程度上讲,朗净的政治环境决定着官员的从政行为和良性升迁,稳定的发展环境决定着创业者的道德素养和责任担当,和谐的生活环境决定着万千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幸福安康。在宿迁,这已不是希望,而似乎成为现实。 上下同欲,本末明晰。在“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宿迁城市精神中,我们品读到的是一种平实明快的生动,一种返璞归真的愉悦。

宿迁市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

宿迁市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作者:吴维林吴瑜斐唐玄嗣张悦陆舟颖蒋亚华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20期 摘要:该文以宿迁市为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宿迁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总结了宿迁市地方小镇的发展特色,并提出了宿迁市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和保障措施,以期为科学定位和提升宿迁市特色小镇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宿迁市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005-03 1 引言 特色小镇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主导思想,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当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多个部门对特色小镇建设都提出了意见,想要创建成体制机制完善、文化深厚、生态优美、宜居乐游的特色小镇[1]。 1.1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始终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实施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宿迁地处江苏苏北,经济发展在江苏省内依旧处于相对较落后的程度。截至2019年,第一产业在宿迁经济发展中,占比10.5%。纵观近几年国家政府出台的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无一不是在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寻找途径,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 1.2 特色小镇建设 1.2.1 建设内涵特色小镇的建设与一般的政府公益性项目不同。“特色小镇”建设表现为一个在政府主导下有意识,目标明确、具有计划性的推动展开的进程,拥有科学的规划,统筹兼顾,机制分配合理。同时,对优化原有的经济结构,丰富当地居民的收入结构,以及为农民增收都会产生重要影响[2]。 1.2.2 国内建设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小镇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和建设,最终掀起了全国各地建设特色小镇浪潮,政府和人民积极性极高。自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推进以来,全国各地响应纷纷效仿,特色小镇便犹如过江之鲫蜂拥而出。但与此同时,过多的特色小镇也陷入了同质化过于严重、千篇一律等等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