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一、 选择题:

1.用绳拴住弹簧的两端,使弹簧两边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分别接触两个质量不同物体。将绳烧断,弹簧将突然伸长,在将两物体弹开的瞬间,这两个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物理量是 ( )

A .速度

B .动量

C .动能

D .加速度

2.小球质量为2m ,以速度v 沿水平方向撞击竖直墙壁,以5

4v 的速率反弹回来,球与墙的撞击时间为t ,则在撞击过程中,球对墙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是 ( )

A .2mv/5t

B .8mv 2/5t

C .18mv/5t

D .18mg 2/5t

3.三颗快速飞行的质量相同的子弹A 、B 、C 以相同速度分别射向甲、乙、丙三块竖直放置的平板。A 能穿过甲板,B 嵌入乙板,C 被丙板反向弹回。上述情况中平板受到的冲量最大的是 ( )

A .甲板

B .乙板

C .丙板

D .三块一样大

4.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与竖直墙壁垂直相碰后以原速率反向弹回,以小球碰前的速度为正方向,关于小球的动能变化和动量变化,下面的答案正确的是( )

A .0、0

B .mV 2、0

C .0、-2mV

D .0、2mV

5.试分析下列情况中,哪些系统的动量守恒 ( )

A . 在不计水的阻力时,一小船船头上的人,水平跃入水中,由人和小船组成的系统

B . 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一人迎着小车跳上车面,由人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C . 在光滑水平面上放有A 、B 两木块,其间有轻质弹簧,两手分别挤压A 、B ,突然放开右手,由两木块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D . 一物块沿固定斜劈的斜面匀速下滑,由物块和斜劈组成的系统

6.甲、乙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碰撞。碰撞前,甲球向左运动,乙球向右运动,碰撞后一起向右运动,由此可以判断:

A .甲的质量比乙小

B .甲的初速度比乙小

C .甲的初动量比乙小

D .甲的动量变化比乙小

7.一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粒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在这个过程中( )

A . 子弹动量变化的大小与木块动量变化的大小相等

B . 子弹的动能损失与木块的动能增加相等

C . 子弹与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子弹与对木块的冲量大小相等

D . 子弹与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子弹作的功与对木块作的功相等

8.质量均为M 的两小车A 和B ,停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人从A 车以水平速度v 跳上B 车,以v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跳后A 、B 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

A .-M mv ,m M mv +

B .M

mv ,m M mv +

C .M mv ,-m M mv +

D .-M

mv ,-m M mv +

二、 填空题:

9.质量为10kg 的物体,以16m/s 的速度作直线运动,受到一恒力作用0.4s 后,物体变为反向运动,速度大小为2m/s ,是作用于物体的冲量大小为_______,此恒力大小为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

10. 小球A 的质量为m ,速度为v ,与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运动的小球B 相撞,球A 以2v 的速率反弹回去,则球A 的动量变化是________,球B 碰撞中的动量增量是___________。(以v 为正方向)

11.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一秒末动量为p 1,第二秒末动量为p 2,则p 1:p 2=___________。第一秒内动量变化为△p 1,第二秒内动量变化为△p 2则△p 1:△p 2=_______________。

12. 斜面体的质量为M ,斜面的倾角为θ,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处于静止。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以速度v 冲上斜面体,若斜面足够长,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g θ。则小物块冲上斜面后,斜面体与物块最终速度为___________。

13. 质量为2kg 的物体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9-1所示。由图可知物体在20s 末的动量是__________;20s 内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的大小是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4.质量为5.0kg 的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60N 提升物体,在上升的10s 时间内,求:(1)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2)物体的动量增量大小;(3)物体的动能增量。

15. 两个磁性很强的磁铁,分别固定在A 、B 两辆小车上,A 车的总质量为4.0kg ,B 车的总质量为2.0kg 。A 、B 两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相向运动,A 车的速度是5.0m/s ,方向水平向右;B 车的速度是3.0m/s,方向水平向左。由于两车上同性磁极的相互排斥,某时刻B 车向右以8.0m/s 的水平速度运动,求(1)此时A 车的速度;(2)这一过程中,B 车的动量增量。

16. 在水平光滑的冰面上,一小孩坐在静止的冰车中,小孩和冰车的总质量M=30kg 。冰车上放有6相枚质量均为m=0.25kg 的雪球。小孩先后将雪球沿同一方向中水平掷出,出手时雪球相对地的速度均为4.0m/s 。求6枚雪球掷完后,冰车和小孩的速度大小。

17. 质量为5kg 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2m/s 的速度匀速前进。一个质量为0。5kg 的石块从2.5m 高处自由落下,恰好落入小车上的沙中。求石块落

入沙中后小车的速度大小。

18.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水平初速v o沿小车表面向右滑去,如图9-2所示。由于小物块与平板车表面间存在着摩擦,使小物块最终相对于平板车静止。求:(1)最终小平板车的速度是多大?(2)小物块的动能损失是多少?(3)小平板车获得的动能是多少?

19.如图9-3所示,冰车和小孩的总质量为40kg,木箱的质量为10kg,它们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小孩将木箱以v=4m/s的水平速度推出。(不计冰车、木箱与冰面之间的摩擦)求:

1.木箱推出后冰车与小孩的速度

2.小孩推木箱过程对木箱做的功

3.冰车、小孩和木箱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

高中语文课课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1)

6 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针对训练 1. 下列加点部分词语不属同一类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A. 便可白公姥 B. 昼夜勤作息 C. 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D. 否泰如天地 2. 选出没有互文现象的一项是() A.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B.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C.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对下面诗句解释说明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焦仲卿的话,表明他忠于爱情。) B.“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刘兰芝母亲的话,劝说兰芝面对现实,再嫁而求新的归宿。) C.“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话,表现她的残暴、刻薄。) D.“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刘兰芝的话,点出辛苦劳动,仍受婆婆刁难。一个“故”字,既显示了焦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对险恶世情洞若观火。语气委婉而率直,性格柔顺却刚强。) 4.下列“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及时相遣归B.会不相从许 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 5.下列各句中“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6.诗中太守迎亲等场面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对比的手法,与结局的悲惨呼应,渲染悲剧气氛。 B. 运用反衬的手法,说明兰芝被遣的不合理。 C. 运用赋的手法,表现兰芝对权贵的鄙视,对爱情的忠贞。 D. 运用铺陈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揭露。 7.焦仲卿的性格不如兰芝坚强,但对爱情的忠贞始终如一,以下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表达了他和兰芝的深厚感情。 B.“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委婉地表示了他对爱情忠贞的态度。 C.“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在母亲的淫威下,他屈从逃避,不敢承担责任。 D.“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是对母亲的最后请求,说明他已做好违背封建礼教的心理准备,要以生命捍卫坚贞的爱情。 8.焦母是极端蛮横无理的反面形象,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说明焦母对兰芝的美德毫无认识。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表现她的恶语威胁。 C.“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好言诱哄,软硬兼施,目的要速遣兰芝,维护家长权威。 D.“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面对儿子的痴情,她开始后悔了。 9.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对他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4.3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练习:4.3牛顿第二定律 一、单选题 1.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 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0~t1时间内,v增大,F N>mg B. t1~t2时间内,v减小,F Nmg 2.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A. F B. C. D. 3.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 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m=1kg 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C. 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J D. 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P=3W 4.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斜面体固定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用一轻质弹簧连接着,B的上端用一平行斜面的细线拴接在斜面上的固定装置上,斜面的倾角为30°,当升降机突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A、B两物体的瞬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A. ,方向沿斜面向下;,方向沿斜面向下 B. , C. ;,方向沿斜面向下 D. ,方向垂直斜面向右下方;方向竖直向下 5.如图,一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轻杆与竖直方向成角与横杆固定,下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一相同的小球当小车沿水平面做加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一定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B. 轻杆对小球P的弹力沿轻杆方向 C. 小球P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D. 小球Q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6.质量m=1kg的物体静止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对物体施加一个随位移变化的水平外力F 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若F-x图象如图所示。且4~5m内物体匀速运动。x=7m时撤去外力,取g=10m/s2,则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B. 撤去外力时物体的速度为m/s C. x=3m时物体的速度最大 D. 撤去外力后物体还能在水平面上滑行3s 7.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将一质量为m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a=10m/s2一起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小球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鸿门宴》 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一) 一、选择题 1.选出"谢"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 D.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2.选出"去"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 A.去村四里有森林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相去四十里 D.为汉家除残去秽 3.选出每组句子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吾得兄事之 C.毕礼而归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A.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B.辍耕之陇上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5.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张良出,要项伯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7.选出下列句中"为"字与例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 B.(1)范增说(shuì,劝告,劝说)项羽曰 (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ǔ,说给他听) C.(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 D.(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 (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 9.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③/②⑤/①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⑥/②⑤/③ D.③⑥/②⑤/①④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故:故意. 【参考答案】 1.B 2.B 3. C 4.D 5. C 6. B 7.A 8. D 9.A 10.A 《鸿门宴》练习(二) 课内阅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中职《孔雀东南飞》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九孔雀东南飞 复习指导: 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____,选自南朝徐陵编辑的_________,是汉乐府中最有名的诗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_________。 2.本诗通过______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控诉了_______和家长制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哽咽.(yè) 遗.(wèi)施否.(fǒu)泰络绎.(yì) B.伶俜.(pīnɡ) 磐.(bān)石窈.(yǎo)窕公姥.(mǔ) C.白鹄.(hú) 赍.(jī)钱彷.(pánɡ)徨龙子幡.(fān) D.葳蕤.(ruí) 鲑.(ɡuì)珍踯.(zhí)躅晻晻.(yǎn) 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 ..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 ..⑥举. ..⑤五里一徘徊 言.谓新妇⑦哽咽 ..?本自无 ..⑩既欲结大义 ..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 ..⑨便复在旦夕 教训 .. A.①③⑩ B.②⑦⑧ C.⑤⑦⑨ D.④⑥? 3.下列各组多义词中,对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 ) ①a.儿已薄禄相 b.嬉戏莫相忘 c.黄泉下相见 d.会不相从许 ②a.相见常日稀 b.君既若见录 c.渐见愁煎迫 d.府吏见丁宁 ③a.阿母谢媒人 b.多谢后世人 c.谢家来贵门 d.谢家事夫婿 A.①bd ②bd ③cd B.①ad ②cd ③ac B.①ac ②ad ③bd D.①bc ②ac ③bc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适.得府君书(刚才) B.故.作不良计(故意) 大人故.嫌迟(特地) C.幸.可广问讯(幸亏) 幸.复得此妇(希望) D.徒留无所施.(用处) 留待作遗施.(施舍) 6.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今且.报府四体康且.直 B.君尔.妾亦然诺诺复尔.尔 C.君既若.见录腰若.流纨素 D.于今无会因.因.求假暂归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供参考)(新)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练习题 1.关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B.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C.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D.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受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图所示,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演示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F1、F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1、m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 A.当m1=m2、F1=2F2时,x1=2x2 B.当m1=m2、F1=2F2时,x2=2x1 C.当m1=2m2、F1=F2时,x1=2x2 D.当m1=2m2、F1=F2时,x2=2x1 3.若测得某一物体质量m一定时,a与F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 a/(m·s-2) 1.98 4.06 5.958.12 F/N 1.00 2.00 3.00 4.00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F图象. (2)根据图象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后得出如图所示的a-F图象. 试分析甲、乙两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图(b)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完整word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doc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36 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 A.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 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从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3.在反应 2A + 5B= 2C +4D 中,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9:22,若 2.6gA 与 B 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 B 与 D 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4.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 点燃2P O ,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 2 2 5 反应物都是 各物质的质量比 单质 为4︰5︰2 的是() 5. 在化学反应2A+B 2=2AB 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 和 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 的质量是() A . 9g B. 11g C.12g D. 14g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 ,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 反应前质量 /g501123 反应后质量 /g24528x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值应为0 B .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 W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物质 W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7.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应符合客观事实 B. 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标注 8.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2020学年高一语文 2.6《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一) 下面的训练题,第1-8题是基础题,主要检测对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第9-11题是课文语段阅读题,检测对文意的把握及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第12-14题是延伸拓展题,主要是巩固、强化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槌(chu0用拳头敲)床便大怒 ②葳蕤(w5i ru0繁盛的样子)自生光 ③否泰(f%u t4i坏运气和好运气)如天地 ④踯躅(zh0 zh*缓慢不进)青骢马 ⑤晻晻(y3n y3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 ⑥赍(l4i赠送)钱三百万 ⑦君当作磐(p2n厚而大)石 ⑧伶俜(l0ng b9ng孤单的样子)萦苦辛 ⑨耳著明月珰(d1n耳坠) A.①④⑤⑦B.①②⑧⑨ C.③⑥⑦⑧D.②④⑤⑨ 2.将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括号内写出相通的字: (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5)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用法: 4.辨析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义: (1)可怜体无比(古:)(今:) (2)汝岂得自由(古:)(今:) (3)处兮适兄意(古:)(今:) (4)便利此月内(古:)(今:) (5)叶叶相交通(古:)(今:)

(6)承籍有宦官(古:)(今:) 5.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 ①其日牛马嘶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 ⑦死生,昼夜事也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⑨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①③⑤⑦⑧⑨B.①③④⑤⑧⑨ C.②④⑥⑦⑧⑩D.②③④⑤⑦⑩ 6.填空: (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________,也是我国古乐府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________。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________手法,表达了人们的________;中间部分是诗的主体,记叙了________,抨击了________。 (3)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十六……”这在表现手法上属________,相当于《诗经》中的________。这段文字与兰芝离别焦家时的一段描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头上……。腰若……,身著……,指如……”在表现手法上均属________,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在内容上,前者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被逐作铺垫;后者意在表现兰芝________,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的谴责。 7.辨析下列各组多义词,说出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课时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课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说法是( ) A.合外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加速度成正比 B.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C.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D.由于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整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一定是半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的2倍 2、小明同学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恒力推动木箱做与加速直线运动。小明在思考,怎么样才能使木前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A.将水平推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B.将阻力减少到原来的 C.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将物体的推力和阻力都增大到原来2倍 3、如图所示,从某一高处自由下落的小球,落至弹簧上端并将弹簧压缩到最短.问小球被弹簧弹起直至离开弹簧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所受合力变化情况是() A. 合力变大,速度变大 B. 合力变小,速度变大 C. 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 合力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4、一物体质量为20kg,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用水平力F1=30N推它时,其加速度为1m/s2;当水平推力增为F2=45N时,其加速度为() A.1m/s2 B.1.5m/s2 C.2.5m/s2 D.3m/s2 5、某同学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推一木箱沿直线前进.已知推力大小是80N,物体的质量是20kg,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40N B. 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40N C. 物体沿地面将做匀速直线运 D. 物体将做加速度为a=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练习题含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内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范增起,出,召项庄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 倍,通“背”。 B.蚤,通“早”。 D.要,通“邀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D )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君王对女子的宠爱②幸好,幸亏③告辞④感谢 3.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B )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之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被②呢,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③【这个“为”有争议,可暂且不记。观点一:读wèi,对,介词(全句翻译成“对这件事怎么办”);观点二,读wéi,做,动词(全句翻译成“怎么做这件事”)。】④替,介词⑤替,介词⑥认为,动词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C ) A.籍何以至此 B.大王来何操 C.竖子不足与谋 D.沛公安在 【解析】A.B.C.宾语前置 C.省略句,竖子不足与之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D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也 ..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所以 ..宫室,还军霸上 ..遣将守关者 D.封闭 【解析】A.男女亲家 B.意外的变故 C.……的原因 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B.《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词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头发上.指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拔剑撞而破.之 【解析】止:使……停止。使动用法。A.向上,名作状B.使……活下来。C.使……跟从。 D.使……破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5.1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2.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A. 1∶1 B.2∶1 C.4∶1 D.5∶1 3.下列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质量减少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 该反应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该反应的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不发生改变 5.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图2 6.a g木炭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 大于(a+b) g B.小于(a+b) g C.等于(a+b) g D.小于或等于(a+b) g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3所示。则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3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4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4 A.x的值是15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 9.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孔雀东南飞练习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整理练习 (一)文言整理: 一、请写出下面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 2、吾今且报府() 3、箱帘六七十 ( ) 4、蒲苇纫如丝 ( ) 5、府吏见丁宁() 6、摧藏马悲哀() 7、奄奄黄昏后() 二、写出下面的偏义复词的意义: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三、写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1、共事二三年() 2、汝岂得自由 ( ) 3、可怜体无比 ( ) 4、本自无教训() 5、便利此月内() 6、叶叶相交通() 7、窈窕世无双() 8、生人作死别() 9、处分适兄意() 10、不久当归还() 11、主簿通语言 ( ) 12、既欲结大义 ( ) 四、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意义: 1、相 (1)儿已薄禄相() (2)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3)偏指一方相当于 及时相遣归() 久久莫相忘() 嬉戏莫相忘() 会不相从许() 还必相迎娶() 誓不相隔卿()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好自相扶将() 登即相许和()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2、见 (1)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 (2)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 (3)渐见愁煎迫() 3、谢 (1)阿母谢媒人() (2)谢家事夫婿() (3)多谢后世人() 4、适 (1)始适还家门() (2)处分适兄意() (3)适得府君书() 5、举 (1)举动自专由() (2)举言谓新妇/举言谓阿妹() (3)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 (4)莫令事不举() (5)举身赴清池() 6、区区 (1)何乃太区区() (2)感君区区怀() (3)谦辞 7、自 (1)自誓不嫁/亦自缢庭树/自挂东南枝/不图子自归/不迎而自归() (2)举动自专由/汝岂得自由/进止敢自专/那得自任专()(3)自名秦罗敷/自名为鸳鸯() (4)自君别我后() (5)我自不驱卿() (6)本自无教训() (7)自可断来信() (8)葳蕤自生光() (9)物物各自异() (10)好自相扶将() 8、遣 (1)为仲卿母所遣() (2)十七遣汝嫁() (3)县令遣媒来() 9、若 (1)今若遣此妇() (2)君既若见录()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经典好题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经典好题)()

————————————————————————————————作者:————————————————————————————————日期:

4.3 牛顿第二定律 练习题(经典好题) 正交分解法1: 例. 1.如图5所示:三个共点力,F 1=5N ,F 2=10N ,F 3=15N , θ=60°,它们的合力的x 轴方向的分量F x 为 ________N ,y 轴方向的分量F y 为 N ,合力的大小为 N ,合力方向与x 轴正方向夹角为 。 12. (8分)如图6所示,θ=370,sin370=0.6,cos370=0.8。 箱子重G =200N ,箱子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30。要匀速拉动箱子,拉力F 为多大?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下匀速下滑,求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3.(6分)如图10所示,在倾角为α=37°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档板和斜面之间放一个重力G=20N 的光滑球,把球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档板的方向分解为力F 1和F 2,求这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大小。 4.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F 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沿天花板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与顶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 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kg m 4.4=,用与竖直方向成?=37θ的斜向右上方的推力F 把该物 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并使它沿墙壁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 数5.0=μ,取重力加速度2/10s m g =,求推力F 的大小。(6.037sin =?,8.037cos =?) 6如图所示,重力为500N 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N 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o 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θ 6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

《鸿门宴》复习题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7、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请以剑舞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9、选出句式 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2、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二、翻译填空1.翻译: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2、翻译: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3、翻译: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2、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作者是司马迁,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鸿门宴》就是节选自项羽本纪。它被鲁迅评论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 3.211.2000 /g 反应后质量 007.2 4.4待测 /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4.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

17.4 1.68.0 29.6 3.2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 A.4:1 B.3:1 C.2:1 D.37:8 5.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6.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7.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8.“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 B.CH2O2C.C2H6O D.C2H4O2 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二、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 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 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 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 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 匀减速运动 B. 匀加速运动 C. 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 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4?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 ? 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

A ?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 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 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 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5?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 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 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 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6.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速下滑, 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2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A .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C. 没有摩擦力作用

鸿门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鸿门宴》(节选)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1.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使进入 B. 沛公起如厕到,往 C. 道芷阳间行小径 D.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今日之事何如欲诛有功之人 B.与之同命则与一生彘肩 C. 樊哙侧其盾以撞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劳苦而功高如此拔剑切而啖之 1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答案】11. C 12. A 13. 1)现在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还辞谢什么呢 (2)我死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反抗他。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道芷阳间行”中“间”如解释为“小径,小路”,不符合语法要求,从句中来看,“行”是动词,“间”本是名词,“小路”,名词放在动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 试 一、单选题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种类 B. 原子的数目 C. 分子的种类 D. 元素的种类 2.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等于氢气和氧气 B. 每2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 C. 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D.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3.实验室制取X的反应原理:MnO2+4HCl MnCl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O2 B. H2 C. ClO2 D. Cl2 4.燃煤发电厂利用反应2SO2+2CaCO3+X=2CaSO4+2CO2来减少SO2的排放,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O2 B. CO C. CO2 D. H2 5.在化学反应A+B=C中,1.5g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 3g B. 9.5g C. 8g D. 4g 6.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RO2的化学式为() A. CO2 B. ClO2 C. SO2 D. NO2 7.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与4.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 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已知2A+3B = 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 g C和1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B. 27 C. 44 D. 56 9.在A+B═C+2D的反应中,9.8gA和8gB恰好安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A. 1.8g B. 3.6g C. 7.2g D. 14.4g 10.法国化学家库尔特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海藻灰溶液(主要成分为Nal)与浓硫酸混合时产生一种美丽的紫色蒸气,从而发现了碘(I)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aI+5H2SO4(浓)═ 4I2+4X+H2S↑+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为() A. Na2S B. Na2SO3 C. NaOH D. Na2SO4 11.已知反应3A+2B = 2C+D中,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消耗的质量之比为3 :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反应消耗A的质量为() A. 60g B. 80g C. 90g D. 12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