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简介

李贺简介
李贺简介

李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儿时因得一病,即脊髓灰质炎,故其“细瘦通眉,长指爪”。他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被称为鬼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仓谷。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

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

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世贞用一个“过”

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二标准六方法”;形成初步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增强学生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翻译的操作 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近几年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点也同样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从试题来看,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到内容,因而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这对考生的要求自然也就比以客观题形式更高。 二、分析错例,提出翻译的原则 (一)读下面的文言句子,给老师的翻译找错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⑤甚矣,汝之不惠。 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 解析: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2)以今义当古义,且无中生有。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4)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二)小结明确:得分点设置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④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 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⑥固定结构:附例 表询问:如……何奈……何若……何谁……者 表反问、商榷、猜度: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

何以……为何……之有 表比较、选择:……孰与…………孰若……与其……孰若(岂若) “所”字结构:有所(以)无所(以)何所所以 “者”字结构:形容词+者动词+者动宾词组+者数词+者 知道了这些文言知识点易被设为翻译得分点,那么文言的翻译是不是只需掌握这些就能翻译好呢?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又是遵循怎样的标准的呢? (三)明确句子翻译的原则: 1.严复:信、达、雅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把信、达、雅并列起来作为翻译标准是具有逻辑缺陷的,因为这似乎意味着:原文不达,也可以故意使之‘达’;原文不雅,也可以故意使之‘雅’。那么,这样和‘信’字,岂不自相矛盾?”③ 严复的“雅”指的不是“利俗文字”—大众的语言,而是“汉以前字法句法”。为了掩盖“达”的矛盾,严复在“畅达”(如“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和“表达”(如“题曰达旨,不云笔译”)之间周旋,取便发挥,借“辞达而已”求“信”—“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借“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求“雅”—“信达之外,求其尔雅”。不难看出,严复的逻辑是:要“信”则必须“达”,要“达”则必须“雅”,换言之,“雅”是“达”的条件,“达”是“信”的条件,“为达”最终成了“求雅”的借口:“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若是全盘而真实地‘信’了,把原作的思想感情,意思之最微妙的地方,连它的文字的风格、神韵都传达了出来,则不但‘顺’没有问题,就是所谓‘雅’(如果原作是‘雅’的话)也没有问题。‘信’、‘达’(顺)、‘雅’三字,实在作到一个‘信’就都有了。”⑧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信、达、雅”在逻辑上确实“先天不足”。 译文除了信守原文的内容意旨、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之外,还必须切合原文的语体语域。 2.“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第二课时 三、结合实例,探讨翻译的方式方法 1、方式 直译和意译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 实例研究 翻译下列句子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译文:扁鹊望见桓侯就掉头跑开。

李贺写诗的故事

李贺写诗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贺的写诗的故事是怎么一回事呢?李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 代“三李”,被人们称为诗鬼。 概述 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7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能写出很漂亮的 文章和诗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听到这件事,就派人要来李贺的诗作,阅后十分惊奇,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如果是古人的作品,我们或许没有看到,现在 诗人的作品,我们哪能看不到呢!” 于是他和皇甫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本来是唐皇宗室郑王的孙子,因为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后来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辩讳》,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礼郎。这天李晋肃正在家闲居,听说大人来访,慌忙出迎。韩愈和皇甫走进客厅,便提出要 小公子李贺写首诗看一看。 这时李贺正在后院玩耍,听说有位韩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见自己,就连蹦带跳向客厅跑去。韩愈正说话间,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清清瘦瘦,浓眉大眼,跑得满头大汗。他头上的 发辫歪向了一边,肩上还搭着一件长褂。不用说,这就是小李贺了。李晋肃向客人介绍后,李贺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韩愈两人说明来意,李贺欣然从命。只见李贺从从容容拿过文房 四宝,望望客厅外两位大人的车马,长长的羊毫笔就龙飞凤舞起来。皇甫一杯茶尚未喝完,小李贺已经交卷了。韩愈接过一看,上写《高轩过》,两人不禁拍案大惊,连夸:“好诗!真李家千里马也!”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径而走,传遍京华。 李贺作诗写文,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从不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去模仿 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骑一 匹瘦马,后边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 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书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来一一 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又每天写到深夜,心疼地说:“孩子啊,你要把心呕出来吗?” 李贺仕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 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 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

简论李贺诗歌意境的特色

简论李贺诗歌意境的特色 【摘要】李贺是一个以“辞尚奇诡”著称的诗人,他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以其诗歌风格独具的意象群,营造了具有鲜明特色,不同常人的诗歌意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李贺;诗歌意境;奇艳;音乐;非常规词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这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论述到:“意境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在美学家宗白华看来,“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简而言之,意境就是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亦或是客体的情境与意象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这其中有些境界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而所谓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歌意境的构成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以写物为主,有的以写情为主,有的以写意为主,所以王昌龄《诗格》中有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说。从美学角度来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与理、形与神的和谐的统一。 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李贺诗歌往往宕开一笔就造成一个奇景突现,异彩缤纷的境界。构思更是超越时空,思维跳跃很大,给人以开阔的景象,再加上各种的色彩使意境更为瑰丽。诗歌的构思则采取多层次的手法来丰富诗歌的含义,加深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的理解,从另外细致的方面理解他的意境。 一、李贺诗歌的鲜明意境 李贺的诗歌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奇妙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奇丽的语言,奇峭的意境,构成了李贺诗歌的奇崛。他很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个“奇”字是李贺的浪漫主义诗篇不同于别人

李贺小传

《李贺小传》教案 芜湖十二中陈长富 知识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读准文中的字音,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扫除文字障碍。 2、识小传这种文体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布局构思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写作材料的选择安 排。 2、体会作者以小见大、对比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写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意图。 德育目标: 认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压抑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在新时代中积极有为的理想。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注释,读准文中的字音,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和 虚词,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布局构思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写作材料的选择安 排。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以小见大、对比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写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自读为主,在朗读、讨论中,教师适当点拨、小结。 教学设计: 一、导入,简介李贺与李商隐 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导入 二、请学生朗读课文,正音释义 姊zǐ长指爪zhǎo 奴婢bì观阁guàn 高邈miǎo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 恒从 ..小奚奴 天上差.乐 持一版.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尔已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是小传,小传有何特点? 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平或轶事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 2、本文只写了几件轶事,围绕李贺的哪些方面来写的?突 出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奇外貌特征之奇诗歌创作之奇临终之奇

3、他的诗歌创作的方法和过程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适 合我们今天的写作? 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 二是及时捕捉灵感 三是坚持适时整理 四是为文用心 4、作者详写了天帝召升的情节,请学生复述。在结尾连设了 六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李商隐的身世,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是问李商隐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英年早世惋惜 不辛遭遇同情 奇才而不容于世,却被天帝眷恋对比悲愤中略有安慰 四、课文小结 小传虽小,却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的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叙述,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 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大体现在有很大的容量,集记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五、作业 1、查阅李贺的其他诗作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生平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

李贺春昼原文及字词解释

李贺春昼原文及字词解释 春昼【原文】: 作者:李贺 朱城报春更漏转,光风催兰吹小殿。 草细堪梳,柳长如线。 卷衣秦帝,扫粉赵燕。 日含画幕,蜂上罗荐。 平阳花坞,河阳花县。 越妇支机,吴蚕作茧。 菱汀系带,荷塘倚扇。 江南有情,塞北无恨。 春昼注音: zhū chéng bào chūn gèng lòu zhuǎn , guāng fēng cuī lán chuī xiǎo diàn 。 cǎo xì kān shū ,liǔ zhǎng rú xiàn 。 juàn yī qín dì ,sǎo fěn zhào yàn 。 rì hán huà mù ,fēng shàng luó jiàn 。 píng yáng huā wù ,hé yáng huā xiàn 。 yuè fù zhī jī ,wú cán zuò jiǎn 。 líng tīng xì dài ,hé táng yǐ shàn 。 jiāng nán yǒu qíng ,sāi běi wú hèn 。 春昼字词解释: 1:朱城报春更漏转,光风催兰吹小殿:朱城,皇都也。光风,和风丽日也。 2:巻衣秦帝,扫粉赵燕:巻衣,乐府有《秦王巻衣曲》,秦王卷衣赠所爱 之人。扫粉,抹粉也。赵燕,赵飞燕也。 3:日含画幕,蜂上罗荐:罗荐,席也。 4:平阳花坞,河阳花县:平阳花坞,汉平阳公主花坞。河阳花县,潘岳为 河阳县令,遍植桃李,称河阳一县花。 5:越妇搘机,呉蚕作茧:搘,支也。 6:菱汀繋带,荷塘倚扇:繋带,荷初生状。倚扇,荷叶展开如扇。 7:江南有情,塞北无恨:无恨,一作无限。 李贺人物轶事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 ㈠人物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㈡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其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钱钟书《谈艺录》中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比较而言,李贺诗歌的语言成就最高。李贺读书颇多,一方面深受楚辞汉魏乐府诗齐梁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接受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务去陈言”,也就是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于学古中不断创新,正是

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文,翻译句子: 勾践之困会稽也,怅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女通“汝”,你。重(chóng)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折节--屈己下人。振--通“赈”,救济。吊--慰问。 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作者:崔铣) 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 (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译文: 4.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日:“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日:“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译文: 5.阅读下文,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射说元好问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彀:拉弓。 ③走:自称谦词。

李贺童年作诗的故事

李贺童年作诗的故事 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7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和诗 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听到这件事,就派人要来李贺的诗作,阅后十分惊奇,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如果是古人的作品,我们或许没有看到,现在诗人的作品,我们哪能看不到呢!” 于是他和皇甫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本来是唐皇宗室郑王的孙子,因为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后来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辩讳》,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礼郎。这天李晋肃正在家闲居,听说大人来访,慌忙出迎。韩愈和皇甫走进客厅,便提出要小公子李贺写首诗看一看。 这时李贺正在后院玩耍,听说有位韩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见自己,就连蹦带跳向客厅跑去。韩愈正说话间,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清清瘦瘦,浓眉大眼,跑得满头大汗。他头上的发辫歪向了一边,肩上还搭着一件长褂。不用说,这就是小李贺了。李晋肃向客人介绍后,李贺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韩愈两人说明来意,李贺欣然从命。只见李贺从从容容拿过文房四宝,望望客厅外两位大人的车马,长长的羊毫笔就龙飞凤舞起来。皇甫大人一杯茶尚未喝完,小李贺已经交卷了。韩愈接过一看,上写《高轩过》,两人不禁拍案大惊,连夸:“好诗!真李家千里马也!”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径而走,传遍京华。 李贺作诗写文,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从不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去模仿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骑一匹瘦马,后边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书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来一一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又每天写到深夜,心疼地说:“孩子啊, 你要把心呕出来吗?” 【启迪】“诗鬼”李贺,志向远大,踌躇满志,但家境的贫寒注定了他仕途上的不得志。所以,李贺呕心沥血,将满腹的失意化作诗,挥洒到锦囊中,写诗也成了他宣泄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穷思苦想,费尽心血,而精诚所至,这样的人也通常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关于李贺的诗有哪些

关于李贺的诗有哪些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 关于李贺的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贺的诗, 欢迎阅读! 1、《蝴蝶飞》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2、《宫娃歌》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3、《花游曲》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4、《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邺城中,暮尘起。 将黑丸,斫文吏。 棘为鞭,虎为马。 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 献何人,奉相公。 扶毂来,关右儿。 香扫涂,相公归。 5、《古悠悠行》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1/8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6、《官不来题皇甫》 官不来,官庭秋, 老桐错干青龙愁。 书司曹佐走如牛, 叠声问佐官来不? 官不来,门幽幽。 7、《官街鼓》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催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捶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8、《贵公子夜阑曲》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9、《贵主征行乐》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10、《过华清宫》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11、《韩员外愈、皇甫侍御》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2/8

李贺的作者简介

李贺的作者简介 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写出相当动人的诗歌,他的诗歌吸引人们争相传抄、品赏,在当代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李贺的简介讲述什么呢? 李贺简介 唐代诗人李贺(790~816)注音:lǐ hè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又名:诗鬼.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

文言文文句翻译指导和训练

文言文文句翻译指导和训练 一、分析说明 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宇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无论在(考试说明)还是(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2002年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这对一向不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考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一点应该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 视为复习备考的最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他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照直诘洁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在完成文言文语句辊译时要注意按照"留、换、补、删、调、贯"六宇法进行。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二、试题剖析 [例1]阅读下文,完成3一4题。(1995上海卷)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把"非桀其孰为此"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答案]译为:"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例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996上海卷)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日:。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如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日:"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 、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 后,中国文学 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 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 唐代: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 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 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 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 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 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 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 雕刻着鸾凤的玉佩, 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 《酉阳杂俎》卷一: “旧

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 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 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 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 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 阴云四合, 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 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 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 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 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 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 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 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 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 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 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 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 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 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 人间的沧海桑田, 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 以为, 人们到了月宫, 回过头来看人世, 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 古代分为九州, 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 “一泓”等于 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 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 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 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 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

李贺简介

李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儿时因得一病,即脊髓灰质炎,故其“细瘦通眉,长指爪”。他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被称为鬼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仓谷。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

李贺是什么代的诗人

李贺是什么代的诗人 导语:李贺(约公元 791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 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物简介 李贺(约公元 791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 宜阳县)人, 家居福昌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 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 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 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 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抒发 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残酷剥削都有所反 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 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 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 所以后人常称他 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 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 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 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 岁英年早逝。 作品风格

李贺诗歌 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 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描写幻想 中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 士英勇卫勉等。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 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 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人物评价 李贺是继屈原、 李白之后, 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 人。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 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 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构思 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语句重直译,斟酌词句明大意,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留董祀(si)妻者,同郡蔡邕(yōng)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失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10.嫁给河东卫仲道。后来丈夫去世又无儿子,便回到娘家。(此题重点考查对学过的“适”“归宁”等词的掌握)祀 2、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译文①。 译文②。 [答案] 译文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3、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译文①。 译文②。 [答案]译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 译文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 .4、匈奴大入是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天子派中贵人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 中贵人跑到李广那里去。 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人。 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分开包抄。

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华是诗的国度。在唐诗的王国里,唐代诗人李贺故事是怎样的呢?在故事中,诗人李贺就展现怎样的品质以及才华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叹书生 在中晚唐的诗人群中,李贺是突出的一个。他弱龄早慧,七岁时就以诗名传美京师,受到韩愈、皇甫菘等文章巨公的重视。但李贺短暂的二十七年生命中,却是充满了坎坷。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做过边疆的小官,谁料到他的名字竟给儿子带来了噩运。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八岁的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他以自己一首《雁门太守行》赢得国子监博士韩愈的赞赏,前途似乎充满光明。 但李贺的才华早已引起了一些妒贤嫉能者的不安,他们上书朝廷,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因为“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能考进士。而皇上自来就维护这样的封建道德,于是竟剥夺了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权利。 韩愈听说后,愤愤不平,亲自提笔写了篇题为《讳辩》的短论,为这位文坛奇才辩理,文中这样写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

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 这篇文章写得犀利有力,但是,同千百年来的“孝道”相比,它也无疑是以卵击石。李贺最终无法通过进士考试求取功名,只在太常寺当过两年多奉礼郎的小官,这使他感到十分屈辱。元和十八年(公元813年),他辞官回到家乡的南园,过了三年,患病死于家中。 李贺短促的一生,怀才不遇,远大抱负无法施展,心情十分抑郁,便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深深地为自己未酬的壮志遗憾,不满自己与诗书笔墨为伴,他的《南园》组诗中第五首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的意思是:是好汉男儿为什么不佩带上吴钩,去收复关山失陷的五十州郡?请你到凌烟阁上看看,那里画着的功臣,哪个是书生呢?凌烟阁是唐朝皇宫里的殿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绘长孙无忌、魏微等二十四功臣的图像于凌烟阁上,以表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南山》组诗之六写道: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