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重要资料公式定理

技术经济学重要资料公式定理
技术经济学重要资料公式定理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投资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帐款

生产成本=直接原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它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工程系数法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系数×根据通常经验估算的设备总价值

按比例投资估算法

建设总投资=主要设备或主要生产车间投资÷占建设总投资的比例

折旧

固定资产净残值

如不好计算,可取原值的3~5%。

(1)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

(2)工作量法

一、按行驶里程计算

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年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年行驶里程

二、按工作小时计算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年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年工作小时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2×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折旧年限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注意:从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均值)。即:最后两年折旧额=(年初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2×尚可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

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数量×产品单价

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费用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第三章

净现金流量CF t =(CI -CO)t

利息(盈利、净收益):投入资金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增值,简称I 。

利率(盈利率、收益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利息占原投入本金的比率,即单位时间里投入单位资金所得的增值,简称i

利率i(%)=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期初投入本金×100%

现值: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现金流量序列起点的现金流量价值,简称P 。

终值: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现金流量序列终点的现金流量价值,简称F 。 折现:把未来某时点的现金流量折算为起始时点值的过程。

净年值: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序列各计息期末(不包括零期)的等额资金序列。 单利计息:

仅用本金作为计算利息的基数,不考虑先前计息周期中利息再产生利息。 n 期末本利和F =P +I =P +Pin =P(1+in) 复利计息:

以本金与先前计息周期的累计利息之和为基数计算利息,即利息再生利息。 现值P 、终值F 和年值A 之间的关系

一次支付终值公式:收益率为i ,问n 期期末投资 本利和F 为多少? 年末利息:P(1+i )n -1 i

;年末本利和:P(1+i )n (F/P)

一次支付现值公式:n 期期末终值为F ,收益率为i,问现在投资P 为多少

(1)(1)n

n

F

P F i i -=

=++(P/F )

(现金流量序列的确定终值和现值)

等额支付系列终值公式:若n 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投资为A ,收益率为i ,则n 期期末本利和F 为

(1)1

n i F A

i

+-=(F/A)

等额支付系列偿债基金公式:欲在n 期期末获得收益(偿还资金)F ,收益率为i ,则今后n 期中,每期期末应等额投入资金A 为:

(1)1n i

A F

i =+-(A/F)

等额支付系列现值公式:若在今后n 期内,要求每期期末获得收益A ,利率为i ,则现在投入P 为:

(1)11

1(1)(1)n n n i A P A i i i i ??+-==-

??++??

(P/A )

当n 趋于无穷时, 1/(1+i) n 趋于0,则

A

P i =

等额支付系列资金回收公式:(A 为年终值)

若现在投资P ,收益率为i (实际利率),则今后n 期内每期期末等额回收A 为:

(1)(1)1(1)1n n n i i i

A P Pi P

i i +==++-+-

(A/P)

上式中, P i 就是投资者投入资本P 后所获得的投资回报;而P i /[(1+i)n -1]就是投资者的

投资回收,因为将其作为年值,则其折算到项目期末的终值正好等于P 。 等比支付系列现值公式:

11i s

1n

A s P i s i ??+??=-≠?? ?-+????

?? 当

i=s 1nA

P i =

+当

当n 趋于无穷时, 如i >s , (1+s)n /(1+i)n 趋于0,则

A P=

i s -

等差支付系列现值公式:

若在今后n 期内,第一期期末获得收益A ,以后逐期递增数额为G ,要求收益率i ,则现在投入P 为:

2n n

A G 1Gn P 1i i (1i)i(1i)?

???=+?-- ???++????

当n 趋于无穷时, 1/(1+i) n 趋于0,

则P =A /i +G /i 2

实际利率:若给定利率为年利率,实际计息周期也是一年时,这种年利率称为实际年利率,简称实际利率i 。

名义利率:若给定利率为年利率,实际计息周期不是一年时,这种年利率称为名义年利率,简称名义利率r 。

令i 为实际利率,r 为名义利率,m 为复利的周期数,则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1)1m

r i m =+

-

实际计息期越短,名义利率越大,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差值就越大。当m 趋于∞时,i =e r

-1。

名义利率=周期利率×一年中计息次数;

设计息周期利率为j ,一年中计息周期数为 m ,

单利计息时,一年末的本利和F =P(1+j m)

名义年利率r =(F -P)/P =[P(1+j m)-P]/P =jm 复利计息时,一年末的本利和F =P(1+j)m

(1(1)1

m F P P j P

i j P P -+-===+-m

)实际年利率

由r =jm 得j =r /m 则

(1)1m

r i m =+

-

第四章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使未回收投资余额及其利息恰好在项目计算期末完全收回的一种利率)

()(1)

n

t

t

t CI CO FIRR -=-+=∑

FIRR ≥i c (基准收益率),该项目财务上可行 FIRR <i c (基准收益率),该项目财务上不可行

内部收益率的计算

NPV 与i 的关系:

考虑特殊的常规投资方案: Y t <0(t =0),Y t ≥0 (t =1,2,..n ) NPV (i )=∑Y t /(1+i )t

=Y 0+Y 1/(1+i)+ Y 2/(1+i)2+……+Y n /(1+i)n

NPV ′(i)=-Y 1/(1+i)2-2Y 2/(1+i )3 -…… nY n /(1+i)n -1 即NPV (i )一阶导数小于0, NPV (i )曲线单调减少; NPV ″(i)=2Y 1/(1+i)3+6Y 2/(1+i)4+……n(n -1)Y n /(1+i)n -1 即NPV (i )二阶导数大于0, NPV (i )曲线上凹; 当i →∞时, limNPV (i )= Y 0 当i =-1时, NPV (-1)→∞

当i =0时, NPV (0)= ∑Y t ,且一般情况下∑Y t >0

FIRR 的计算

任意给定一个i 1,计算NPV (i 1)。

如NPV (i 1)=0,则i 1=FIRR ,计算结束;

如NPV (i 1)>0,则取i 2>i 1,进行下一次试算 ; 如NPV (i 1)<0,则取i 2<i 1 ,进行下一次试算 。 由i 2计算NPV (i 2)。

如NPV (i 2)=0,则i 2=FIRR ,内部收益率已求出,计算结束; 如NPV (i2)>0,则取i 3>i 2; 如NPV (i 2)<0,则取i 3<i 2 。 仿此计算,

可以得到i 2,使得NPV (i 2)<0; 得到i 1,使得NPV (i 1)>0,

且保证i 2、i 1差值在2%之内,最大不超过5%。 计算内部收益率 112112()

()

()()

NPV i FIRR i i i NPV i NPV i =+

-+

例:t

n

o

t t

i NCF i NPV -=∑+=

)

1()(1

11

财务净现值:FNPV 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

()(1)n

t

t c t FNPV CI CO i -==-+∑

当FNPV 为零时,表明该投资方案的收益水平恰好达到基准收益率;

若FNPV 为正值时,说明该投资方案除能达到基准收益率的收益水平外,尚能获得FNPV 所示的净收益现值;

若FNPV 为负值时,说明该投资方案距离达到基准收益率的收益水平尚差FNPV 所示的净收益现值。

FNPV 与FIRR 的关系

若FNPV ≥0时,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 若FNPV <0时,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 若FNPV ≥0时,项目财务上可行 若FNPV <0时,项目财务上不可行 静态投资回收期P t

8

()

t

P t

t CI CO =-=∑

每年的净收益抵偿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投资回收期Pt ≤行业标准投资回收期Pc 时,项目财务上可行。 投资回收期Pt >行业标准投资回收期Pc 时,项目财务上不可行。

P t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动态投资回收期P t

()(1)

t P t

t

c

t CI CO i '

-=-+=∑

P t ,=累计净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值的绝对值/当年净现

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达产后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或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项目总投资润总额

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投资利润率=

100?

其中,年利润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年总成本费用

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产后正常生产年份的利税总额或生产期年平均利税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项目总投资税总额

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投资利税率=

100?

其中,年利税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资本金利润率是指项目达产后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或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资本金的比率。

资本金润总额

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资本金利润率=100?

资本金利润率是反映项目的资本金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第六章

设备更新技术经济分析

静态计算法

设:P —设备目前实际价值,C t —第t 年的设备经营成本,L N —第N 年末的设备净残值 则 N 年内设备的年平均使用成本为

1

1

N

N N t

t P L AC C

N N

=-=+

故,可通过计算不同使用年限的年平均使用成本AC N 来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若设备的经

济寿命为m 年,则应满足下列条件: AC m ≤AC m -1,AC m ≤AC m +1

2

20N N P L N dAC dN λ-+=-==

0则经济寿命 (ΔC t =λ)

动态计算法

如果设备目前实际价值为P ,使用年限为N 年,设备第N 年的净残值为L N ,第t 年的运行成本为C t ,基准收益率为i c ,

()[()(1)](/,,)

N

t t c c t NAV N CI CO i A P i N -==-+?∑

()[(1)](/,,)

N

t t c c t AC N CO i A P i N -==+?∑或

1[()(/,(/,,)](,)

,,)/N

t c c t c c N N P L A P C P F i t A P i N AC L i i N =?-=++∑

设备租赁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第 t 年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租赁费用-销售税金-(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租赁费用-销售税金)×所得税率 购买设备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第 t 年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设备购置费-销售税金+残值回收-(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折旧- 贷款利息-销售税金)×所得税率 设备租赁:租赁费用×所得税率-租赁费用

设备购置:(折旧+利息)×所得税率-设备购置费+残值回收

购置方案净现金流量=(折旧+贷款利息)×所得税率-设备购置费+设备残值回收 租赁方案净现金流量=租赁费用×所得税率-租赁费用 第七章

不确定性分析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图 前提条件:

产量等于销售量。

产量变化,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故总成本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产量变化,销售单价不变,故销售收入是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只生产单一产品,或生产多种产品,但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公式

项目利润B =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

B =(P -t -

C V )×Q -C F

项目不亏不盈即B =0时得:

产量盈亏平衡点 BEP (Q ) = C F /(P -t -C V ) 销售额盈亏平衡点BEP (S )= PC F /(P -t -C V ) 如果按设计生产能力Qc 进行生产和销售 价格盈亏平衡点BEP(p)= C F /Q c +C V +t

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BEP(%)=盈亏平衡点产量/设计生产能力×100%

(销量Q 、固定成本C F 、单位产品销售税金t 、单位售价P 、单位变动成本C V )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BEP(%)

Q

S

BEP BEP(%)100%

Q =

?盈亏平衡点产量设计生产能力

经营安全率 =1-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BEP(%)

t

C P C E Q v f --+=

(达到目标利润的销量)目标利润为E

容积率小于基准容积率则目标利润不受限制。

最基本的分析指标是内部收益率(FIRR ),也可选择净现值(NPV )和投资回收期(P t )等 相对测定法: ()β?=

?i

F j 评价指标值变动百分比Y 敏感度系数不确定因素变动百分比

绝对测定法(临界点)

(1)以纵坐标表示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横坐标表示各个变量因素的变化幅度。

(2)根据敏感性分析的计算结果绘出各个变量因素的变化曲线,其中与横坐标相交角度较大的曲线所对应的因素就是敏感性因素。

(3)在坐标图上做出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临界曲线,求出变量因素的变化曲线与临界曲线的交点,则交点处的横坐标就表示该变量因素允许变化的最大幅度,即项目由盈到亏的极限变化值。

(注:在单因素敏感下,函数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函数曲线与横坐标轴角度越大越敏感) (4)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应用:判断风险状况;确定预测、控制的重点

敏感性分析图

期望值的计算和分析

1、选取一个不确定性因素为随机变量,将其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列出,并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结果下的效益值(X i )

2、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P i )

3、计算在风险因素影响下的效益值的期望值。计算公式为:

∑==n

i i

i P X x E 1

)(

4、计算标准偏差和离散系数。标准偏差也称“均方差”或“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

n

t i i x E X P 1

2

)]([σ

离散系数的计算公式:

()

Cv E x σ=

求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均值)E (NPV )

.

)(k

1

(j )

为可能出现的状态数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第式中k j P P NPV

NPV E j j j

∑=?=

第九章

建设项目财务分析

息税前利润

利息备付率=

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

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企业所得税

偿债备付率=

应还本付息金额 =

100%

期末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率期末资产总额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重要公式、定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重要公式、定理 1.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3.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4.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5.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7.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b +a . (2)加法结合律:(a +b)+c=a +(b +c). (3)数乘分配律:λ(a +b)=λa +λb . 8.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1)OP t OA tOB =-+.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 9.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 10.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 线所表示的向量. 11.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 k ≠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结论大全 1. ,. 2.. 3.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一元二次方程=0的实根分布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 10.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 (4)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 ;若 有解,则 ;若 有解,则 . 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 11.真值表 12.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或 且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且 或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高中化学定律公式

高中化学定律和公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它的符号是n 。 我们把含有×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 物质的量(n )、粒子个数(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n= A N N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 )三者间的关系: 3.物质的量(mol )= 1()()g g mol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符号表示:n=M m 在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0 ℃、101 kP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L 。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m V m V V n (V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n 为气体的物质的量) 单位:L/mol 或(L·mol -1) m 3/mol 或(m 3·mol -1)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B C 表示,单位mol·L -1(或mol/L )。表达式:B B n C V =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近似原子量 X A Z ——元素符号 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a ——代表质量数; b ——代表质子数既核 电荷数; c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d ——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请看下列表示 a b +d X c+e 3、 阳离子 aW 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 阴离子 b Y 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 2cotα=1 sinα 2cscα=1 cosα 2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由易到难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重点高中化学定律公式

高中化学定律和公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它的符号是 n 23 我们把含有 6.02 ×10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 量为 物质的量( n )、粒子个数( 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三者之间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 M 物质的量( n )、物质的质量 (m )和摩尔质量( M )三者间的关系 : 在相同条件下 (同温、同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 (0 ℃、101kP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L 。 1. 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 V m V m V (V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n -1 3 3 -1 n 为气体的物质的量 )单位: L/mol 或(L ·mol -1)m 3/mol 或(m 3· mol -1) 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 物质 的量浓度。用符号 C B 表示,单位 mol · L -1(或 mol/L )。C B n B 1 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N n= N A 3.物质的量( mol )= 摩尔物质质量 的质(g 量·m (g ol )-1)符号表示 n= m

c(浓溶液)· 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 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 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m+ 3、阳离子a W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n- 阴离子b Y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性 二、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如Na、Mg、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 1.熟悉这些解题小结论,启迪解题思路、探求解题佳径,防止解题易误点的产生,对提升数 学成绩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所有定义、概念、公式、解题方法都须熟记,且应在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后再熟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 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

(完整)江苏省高中数学公式

高 中 数 学 公 式 (苏教版) 使用说明:本资料需要有经验老师讲解每一个公式,然后根据公式出一个题来运用、理解公式,天天坚持直到高考。这样效果极佳;另外术业教育每天出一份高考数学挑战题卡(上传到学优高考网),保证你的学生数学成绩能够从20分迅速提高到100分,这项成果经过我们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效果绝对好。 一、集合 1. 集合的运算符号:交集“I ”,并集“Y ”补集“C ”子集“?” 2. 非空集合的子集个数:n 2(n 是指该集合元素的个数) 3. 空集的符号为? 二、函数 1. 定义域(整式型:R x ∈;分式型:分母0≠;零次幂型:底数0≠;对数型:真数0>;根式型:被开方数0≥) 2. 偶函数:)()(x f x f -= 奇函数:0)()(=-+x f x f 在计算时:偶函数常用:)1()1(-=f f 奇函数常用:0)0(=f 或0)1()1(=-+f f 3. 单调增函数:当在x 递增,y 也递增;当x 在递减,y 也递减 单调减函数:与增函数相反 4. 指数函数计算:n m n m a a a +=?;n m n m a a a -=÷;n m n m a a ?=)(;m n m n a a =;10=a 指数函数的性质:x a y =;当1>a 时,x a y =为增函数; 当10<a 时,x a y log =为增函数

高中化学定律公式

高中化学定律公式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中化学定律和公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它的符号是n 。 我们把含有×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 物质的量(n )、粒子个数(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n= A N N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 )三者间的关系: 3.物质的量(mol )= 1 ()()g g mol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符号表示:n=M m 在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0 ℃、101 kP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L 。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m V m V V n = (V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n 为气体的物质的量) 单位:L/mol 或(L·mol -1 ) m 3 /mol 或(m 3 ·mol -1 )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B C 表示,单位mol·L -1(或mol/L )。表达式:B B n C =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3、阳离子a W m+: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Y n-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 y = ax *+ bx + c 就是 y 等于 ax 的平方加上 bx 再加上 c a > 0 时开口向上 a < 0 时开口向下 c = 0 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 时抛物线对称轴为 y 轴 还有顶点式 y = a ( x+h) * + k 就是 y 等于 a 乘以( x+h)的平方 +k -h 是顶点坐标的 x k 是顶点坐标的 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 x 的正半轴上 , 焦点坐标为 (p/2,0) 方程为 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 , 故共有标准方程 准线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 =4/3(pi )(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 )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 L=2πb+4(a -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 (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 a)与短半轴长( 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 ( a)与短半轴长( 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 T,但这两个 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 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 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

2020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 三角函数 1、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 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αα, 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23sin(απαcos -,)215(απ -ctg =αtg , =-)3(απtg αtg -。 4、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 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π ω 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2 Z k k x ∈+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 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μ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μ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12tg tg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α=αα3 sin 4sin 3- cos3α=ααcos 3cos 43 - 9、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α=2 cos 1α +± tg 2α=α 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 1000(mL)(g/mol) 1(L)(m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完整版)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 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 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U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I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数学 必修二 公式定理

数学必修二 公式定理 陈校长金句: 走马观花, 稳操胜券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圆柱 S=2πr 2+2πr l=2πr (r + l) 柱体 V=Sh (2)圆锥 S= πr 2+πr l =πr (r + l) 椎体 V=31 Sh (3)圆台 S=π( r 12+r 22+r 1l+r 2l) 台体V=31 (S 上底下底下底S S ?+S 下底)h (4)球 S=4πR 2 V=3 4 πR 3 二 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定理 (1)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此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3)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4)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5)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6)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7)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8)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9)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三 直线与方程 (1) 21 21 y y k x x -= -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x 轴垂直,斜率k 不存在;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y 轴垂直,斜率k =0. (2) 12//l l 12k k = 12l l ⊥121k k ?=- (3)点斜式:直线l 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其方程为00()y y k x x -=- (4)斜截式:直线l 的斜率为k ,在y 轴上截距为b ,其方程为y kx b =+ (5)两点式:直线l 经过两点111222(,),(,)P x y P x y ,其方程为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 --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2)物质的量(mol )() = ?微粒数(个) 个6021023 ./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g g ) ()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 mol 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密度(mol /L)1(L)(g /mol) 1000(mL)(g /mL) 100% ②物质的量浓度= ???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 (g) (g) =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必背公式定理知识点默写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公式定理知识点 1、空集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_____________。 N ____________ Z __________ Q ___________ R ___________(常用集合字母表示) 2、含n 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函数定义:对定义域内任意x ,都有___________y 值与之对应,称y 是x 的函数。 4、求函数定义域三种基本形式: ①分式要求: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式,开偶次方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数式则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指数函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时函数单调递增;当_______________函数单调递减。 其图像恒过定点______________。 ②对数函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时函数单调递增;当_______________函数单调递减。 其图像恒过定点______________。 ③幂函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0>α时,图像恒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在第一象限内单调_________; 当0<α时,图像恒过______________;在第一象限内单调_________; 6、如果函数是奇偶函数,其定义域一定关于_______________对称; 如果对定义域内任意x ,当________________时,函数为奇函数; 如果对定义域内任意x ,当________________时,函数为偶函数; 7、函数单调性定义:在区间D 内任取两个值1x 、2x ,设21x x <, 如果______________,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增; 如果______________,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减。 8、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两平面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线面平行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无) 第二章 函数(无)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 a 1, M > 0 ,N > 0, 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性质1)设log a M p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p q p q MN a a a +=?=, ∴log ()a MN =p q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证明:(性质2)设log a M p =,log a N q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 q p q p a a a N M -==, ∴q p N M a -=log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性质3)设log a M p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 ∴n np M a =, ∴log n a M np =, 即证得log log n a a M n M =.

第四章函数应用(无) 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证明.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重点高中化学定律公式

高中化学定律和公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它的符号是n 。 我们把含有6.02×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 物质的量(n )、粒子个数(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n= A N N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如Na 、Mg 、Cl 、O 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1、表示原子 ‥ ‥ ∶ ‥

Na××Mg×?Cl?O? 习惯上,写的时候要求对称。 电子式同样可以用来表示阴阳离子,例如 2、表示简单离子: 阳离子:Na+Mg2+Al3+ 阴离子:[∶S∶]2-[∶Cl∶]-[∶O∶]2- ①.电子式最外层电子数用?(或×)表示; ②. . 4、. 吸放热与能量关系 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正极:铜片上:2H + +2e-=H2↑(还原反应) 负极:锌片上:Zn-2e-=Zn 2+ (氧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Zn+2H + =Zn 2+ +H2↑该电极反应就是Zn+2H + =Zn 2+ +H2↑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 ‥ ‥‥ ‥ ‥ ‥‥ ‥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单位:mol/L·smol/L·min 3、表达式:v(A)==t A c ??)( △c(A)表示物质A 浓度的变化,△t 表示时间 (2)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来说,则有q V p V n V m V D C B A === 烷烃燃烧的通式 2分馏--- 裂化---1- 4。 5、△H (3)△H=中和热的定义是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实验】实验2-3:在50mL 烧杯中加入0.50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 50mL0.55mol/LNaOH 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 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