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申报书

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论证

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把体育产业管理与体育经济合并为新的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通体育、懂经济、能管理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为:体育学、体育竞赛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营销学、电子商务等。

一、我校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1、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是体育产业发展需求

体育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的产业之一,许多权威的经济学家纷纷作出预测:体育等产业将成为21 世纪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2007年美国与欧盟两个经济体育体育产值就近8000亿美元。当今,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已超过万亿美元,北美、西欧与日本的体育产业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对GDP的拉动达到10%,并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就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体育市场规模已超过了石油化工、汽车等市场。因此,体育产业已成为西方发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就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仅占当年GDP的0、52%。我国有关专家学者预计,中国将有2万亿体育市场等待开发,因此,大力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加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及应用型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就是实现我国体育市场科学规范、繁荣发展的战略措施。

2、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体育部门职能的转化,体育产业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各种体育俱乐

部、体育经纪公司、体育休闲与娱乐等部门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既懂体育、又懂经济且善于管理经营的专业人才。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317、09万人,2010年以来,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招聘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高端体育经济与管理类人才更就是一将难求,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需求在今后将持续大幅度增加。以北京为例,2010中国北京国际体育产业高峰论坛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总收入502亿元,实现增加值91、4亿元,吸纳就业人口10、3万人,分别比06年增长91、3%,51、6%与16、6%,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了15%以上,超过了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而未来几年,我国至少需要1万名左右的高级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我国有3万多名专职运动员,而体育经纪人却不足百人,相对于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可为杯水车薪。

3、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设置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目标意义重大。副省长李克指出:河南今后的发展将以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战略重点,现在中部地区面临的最大机遇就就是产业转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产业集群,从而完成产业的蝶变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成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未来几十年都将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量化指标,“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我国的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体育产业开发作为重头工作提上日程,如:北京市提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建设规划;浙江省第一个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诞生等,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产业的开发建设中来。我省经济建设发展相对落后,体育产业发展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尤显滞后。我省有举世闻名的少林寺、陈家沟等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有世界闻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平、刘国梁等,河南优势的体育资源等待开发与经营,迫切需要大批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截止目前全国仅有10

所院校开设体育经济本科专业,我省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尚属空白。因此,作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唯一的一所财经类大学,理所担当起我省体育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

4、我国高校目前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情况及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国最早设置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从2001年开始,根据夏会国等学者,对2001年—2007年9所院校开设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表明:认为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着眼于未来。因此,一些具备条件的综合、财经、师范与体育类高校可开设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以满足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与发展。教育部于2006年将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列为高考招生的25个新专业之一,目前全国虽有近20所院校开设有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类专业,但与美国高等院校250所大学开设体育经济类专业相比相差甚远。

根据湖北经济学院孙立海等《社会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成果显示,113个用人单位认为(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求大于供的比例超过了80%,89、38%的调查单位还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都会有招聘此类人才的意愿;而本科人才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主体(招聘单位需要本科生占67、3%;研究生20、8%;专科生8%;中专生2、9%;高中生0、9%)。

四、我校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1、有效的政策保障就是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外在条件

随着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各级政府将利用有利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增加政策支持,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工作的扶持,加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明确提出:我国在未来几年将全面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要求积极发展健身休闲体育,开发体育竞赛与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与场馆运营等服务,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这都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良好的学科优势就是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内在条件

我校就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干学科的大学,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科在河南高校优势突出,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在全省高等也名列前茅,因此,我校已具备设立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内在条件。另外,增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将使我校在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学科间的相融互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等方面与国内一流财经类大学缩短差距,增进对话渠道。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不仅满足我校多类型、多规格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同时也将为河南省建设国内一流的财经管理类大学奠定基础。

3、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我校在经济学、管理学、体育学方面的师资雄厚:经济学教授16人,副教授8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管专家5人,博士18人,已形成了一支优质的经济学科教学、科研团队;管理学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8人正在读博士学位,管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体育学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博士1人,硕士15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2人。因此,我校拥有一支学科配置完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师专业素质强的师资队伍,就是新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4、学科条件成熟

我校在体育经济与管理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河南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应用经济学开放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体育部主持与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8项、厅级课题30余项,其中关于体育经济与管理的省级课题7项,厅级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0项,厅级奖项40余项,为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另外,体育部有三名省级体育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高水平运动队;在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2008年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体育部的工作业绩作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