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中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桐一地缘合作与冲突 世界经济全球化I 谶質球化的主要因素 区域经济-体化E

;鑲麗济集团

综合国力畠基本要素提商尊合而力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世界仍不安宁,“世 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这部分知识成为高考命题很好的切入点。复习中应关注区 域合作组织与世界热点地区等,应了解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及热点事件的原因、 背景、影响等。

1、世界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

组织

成立 时间 主要成员

成立宗旨 特点

欧洲联盟 (欧盟) 19 9 3 年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法

国、德国、意大利、英 国、奥地利、丹麦、爱尔 兰、希腊、西班牙、葡萄 牙、芬兰、瑞典等

经济货币联 盟,共同外交 和安全政策, 司法和警务合 作 内部联系比较 紧密,走向政 治经济一体化

东南亚国 家联盟 (东盟)

19 6 7 年 泰国、缅甸、菲律宾、印 尼、马来西亚、新加坡、 文莱等 促进东南亚经 济和文化合作 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 (亚太经 合组织) 19 8 9

年 中国、日本、韩国、美国、 加

拿大、中国香港、菲律 宾、

马来西亚、泰国、澳 大利亚、新加坡、墨西哥、 秘鲁、智利、文莱、印尼、 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俄

罗斯、中国台北、越南 等

促进亚太地区 的贸易和投资 比较松散,非 正式集团

嫌合国力竟

世界政治

地理格局

和平*展

世界松济 地理格局 政治地图的演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越发激烈,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并不矛盾,这是因为区域化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或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国家来说,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是提高自身经济地位的一项对策,而不是将自己的对外经济依附于区域内的某一大国。一些大国热衷于搞区域集团化,则是为了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排斥或遏制其他大国,进而在全球经济中争取有利地位。

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概括为: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基础,没有区域化就不可能实现

全球化;区域化本身是全球化的阶段性表现,区域化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全球化, 因为只有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化是全球化的阶梯。

4、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首先得益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形成,如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作为世界性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有相当大的能力左右一些产品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促进资本流通,并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这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5、国际政治地缘冲突

综观中东、巴尔干、东南亚、南亚、中美洲、非洲等热点地区,其大多具有以下地理特点: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恶劣,如中东和中亚高原、山地与沙漠广布,东南亚和中美洲峰谷相间、山高林密、海岛孤立。破碎、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却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外来势力的渗透。

6、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时事热点,应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该问题的由来;二是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三是该问题的实质;四是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