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特色探析

“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特色探析
“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特色探析

“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特色探析

摘要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探索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文章介绍了学院办学的基础,重点阐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实践思路和做法,最后简单列举了近年来学院所取得的办学成绩。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办学特色

1 办学基础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2005年,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由台商全投资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董事会主要成员由台湾企业家、政府要员和技职专家组成。学院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借鉴台湾技职教育服务产业经济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域特点创建“工学结合专班”。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695亩,校舍建筑面积13余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323人,专任教师213人,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7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6491人。学院设有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商务管理系、建筑与艺术系、公共基础部、继续教育暨培训中心7个教学单位。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28个(招生专业27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2 办学特色

2.1 专业布局特色鲜明,服务行业产业紧密度高

(1)强化重点专业建设,学校综合竞争力强。学校依托现有专业,构建省、校二级有机结合的重点专业建设体系。信息技术、机电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加快建设步伐,已达到或接近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商务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化培养体系,深化专业建设。

(2)专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院以工科为核心的专业率先发展,推进了艺术设计等专业快速崛起,促进商务管理专业腾飞,支持新兴专业的发展,提高了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办学体制机制开放,校政行企合作融合度深

学校合作共建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之间互相沟通,齐心协力,架起“高校与产业”、“政府与企业”、“行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高速网”,整合“企业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优势”、“政府行业政策支持”等信息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为“人才培养”、“企业改造”、“技术

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教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教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和“教学企业”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基地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教学企业”建设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出了未来的建设方向,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主体模式;教学企业;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4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23 [本刊网 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198615226.html,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2009年学校确定“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以来,对于什么是校企双主体、如何实施校企双主体,广科院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开始建立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主基地――“教学企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校企双主体”的内涵

为走出学校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来引入企业力量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究其原因,最主要是仍然没有实现办学体制的有效突破,校企无法深度合作、产教不能真正融合。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法律上,企业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不能被称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为尝试解决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困境,在校长刘惠坚教授的带领下,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并挑选了几个重点专业开展试点实践。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层意思: (一)要实现“校企双主体”办学,必须要实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实现双主体的根本条件。 (二)“双主体”的含义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均成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并且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创新,企业逐渐从功能主体走向法律位主体。 (三)企业要能够成为办学主体,则企业资源必须要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工作量进行量化,只有企业在其中的工作量超过50%才意味着企业成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五个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8615226.html,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五个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杨潮喜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以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引企入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中的五个对接,不断创新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27-04 一、现代学徒制的政策理论与内涵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确定了具体的任务措施,其中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职成[2014]9号文《教 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也明确了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学徒制与职业学校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其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实现产教融合要做六个参与: (1)企业参与招收学生,或者在组建“校企合作专班”时企业要参与面试挑选学生,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2)企业参与研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体系;(3)企业参与开发岗位课程内容,可以是校本教材,或者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网络课程、可视化教学资源等);(4)企业参与培养学生,最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岗位专项技能水平;(5)企业参与考核评价学生。包括技能训练过程考核、实习过程考核、行业或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就业综合素质评价等。(6)企业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和就业安排。 校企深度融合能做到以上的“六个参与”,就能有效实现“五个对接”,践行现代学徒制,创新培养技能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特色探析

“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办学特色探析 摘要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探索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文章介绍了学院办学的基础,重点阐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实践思路和做法,最后简单列举了近年来学院所取得的办学成绩。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办学特色 1 办学基础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2005年,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由台商全投资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董事会主要成员由台湾企业家、政府要员和技职专家组成。学院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借鉴台湾技职教育服务产业经济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域特点创建“工学结合专班”。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695亩,校舍建筑面积13余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323人,专任教师213人,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7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6491人。学院设有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商务管理系、建筑与艺术系、公共基础部、继续教育暨培训中心7个教学单位。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28个(招生专业27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2 办学特色 2.1 专业布局特色鲜明,服务行业产业紧密度高 (1)强化重点专业建设,学校综合竞争力强。学校依托现有专业,构建省、校二级有机结合的重点专业建设体系。信息技术、机电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加快建设步伐,已达到或接近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商务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化培养体系,深化专业建设。 (2)专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院以工科为核心的专业率先发展,推进了艺术设计等专业快速崛起,促进商务管理专业腾飞,支持新兴专业的发展,提高了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办学体制机制开放,校政行企合作融合度深 学校合作共建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之间互相沟通,齐心协力,架起“高校与产业”、“政府与企业”、“行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高速网”,整合“企业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优势”、“政府行业政策支持”等信息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为“人才培养”、“企业改造”、“技术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 (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

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 最优发展。 (二)协同创新的相关背景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上提出“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首次在我国提出高等教 育协同创新的理念。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 指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周海英 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周海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以“教学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13XJY24。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 (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最优发展。 (二)协同创新的相关背景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首次在我国提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理念。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自此,高校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等得以全面展开。 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社会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高职校企协同育人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 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内涵与实质 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保持发展后劲,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决定了需要大量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广东高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的单一主体、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学院坚持立足珠海、面向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服务定位,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主动联合行业企业,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积极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广东大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珠海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办学,开创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学院还适时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意见》等管理文件,校企合作办学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同时,学院积极争取政府及行业企业的支持,珠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珠海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珠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珠府〔2010〕91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会员企业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紧密合作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意见》(粤高企协〔2010〕11号),学院先后与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省工业设计协会、珠海市软件协会等签订了“合作共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协议,这些举措为学院创新政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体制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胆尝试探索,多方深入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 学院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方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取得可喜成果。学院开设了海泉湾班、伟创力班等10多种订单培养班,财务管理、法律事务等10多个专业采用了边学习边实操、再学习再顶岗的工学交替培养方式,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采用了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产品造型设计、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主动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一系列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和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基本确立了由两支培养队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培养专业人才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三)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瞄准岗位改革课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学院主要围绕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立足珠海产业需求,锁定重点建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将现有的39个专业整合成8个专业群,目前,学院已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学院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以及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目前,学院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教指委精品课程5门,出版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讲义42部。 学院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和2个省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建有校内实训室168间,校外基地309家,积极联合珠海金辉礼饰纪念品有限公司、深圳梦网软件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建了一批教学企业。 (四)多渠道开展社会培训,多层次进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研发项目94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励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4项,15项技术研发成果实现转让,学生设计的44项作品和开发的20款软件技术获得行业企业认同并被企业采用;依托“四个基地”和多个合作企业的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4期,培训30000多人次;学院还与3所兄弟院校签订协议,开展对口支援与合作。 可以说,学院已形成了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和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模式。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技术服务与技术创新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是仍存在一些制

校企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20**级******专业 校企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补充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 ********公司 2018年4月28日

20***级******专业 校企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补充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深化校企深度合作,推进教师、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我院与******公司沟通协商,结合我院各专业特点,决定以*****专业20**级作为试点,实施由我院与******公司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校企合作企业 *****有限公司 二、联合培养专业 *****专业 三、联合培养人数 20**级全体学生人。由以上学生组成“*****订单班”。 四、联合培养模式 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公司进行学习实训,由学校和企业安排相应人员作为学徒的导师和师傅,对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 五、实施时间 20**年月日(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周,本专业第*学期)开始至20**年月日20**年月日专业2014级学生毕业。 六、学习地点 将学习地点由学校教室转移到相应的职业技能工作岗位,由20**年月日将位学生以学徒身份安排在地区的相关岗位,完成后续专业培养。

七、学习方式 学生以学徒身份在******公司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训。 八、企业责任 1. 为进入企业学习的学生安排师傅,按照一对一为学生安排师傅,对学生进行实训学习过程的全程专职指导。 2. 课程开发,由**公司《》、《》等课程,在师傅指导下,由企业专任讲师完成教学任务。校企合作企业开发开设课程学时学分结构如下表: 校企合作企业开发开设课程学时学分结构表 课程名称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授课地点 校企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企业合计 3. 建设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训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实训设施,包括上课所需的多媒体设备、桌椅、各项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实训条件。 4. 由企业对学徒进行技能考核并颁发企业资质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5. 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和劳保。 6. 与学校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配套的标准与制度,包括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学徒技能标准、学徒考核标准、企业师傅标准等。 九、教学管理 1. 课程设置 1)课程调整安排:结合目前专业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进入企业后完成《》、《》、《》等门实训课程、《》、《》等门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及门企业开发课程共计门课程的学习。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见附表《教学进程计划修订表》。20**级专业实行学徒制的教学进程计划修订表(此表格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