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汇编

2017年度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汇编
2017年度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汇编

2017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唐)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

【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

为睦州司马。③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

12.在内容上写标题直接照应的一项是()(1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13.对本诗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村”句写诗人居处荒凉,夕阳返照之下显得更加凄清。

B.“落叶”句描绘出黄叶翻飞的景象,衬托诗人心境的悲凉。

C.“野桥’联写出雨大桥断、山路难行,巧妙地暗合了标题。

D.“何人”句以“白云”代诗人居所,又隐喻友人志行高洁。

14.皇甫曾写唱和诗云“沧州自有趣,不便哭途穷。”辨析刘诗和皇甫诗表达情感的不同。(4分)

(三)(8分)

12 (1分)B

13(3分)D

14(4分)答案示例:刘诗表达了友人不辞辛苦来访的惊喜与感激,“独”字写出了身处荒凉之境的孤寂与失意,尾联抒发与朋友惺惺相惜的感慨;皇甫诗劝慰朋友要乐享山水之趣。评分说明:刘诗情感分析3分皇甫诗情感分析1分

2017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②。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③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④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沧溟:指江海。③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④丝纶:指垂钓的丝线。

14.“中吕”是这首诗歌的()。(1分)

A.曲牌

B.词牌

C.宫调

D.套数

15.分析诗歌画线部分的作用。(3分)

16.诗歌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及表现手法都颇具有矛盾性,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4分)

14.(1分)C

15.(3分)多用比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营造了清朗明丽的意境,讴歌山水的美丽,为后文写弃官归隐作了铺垫。

16.(4分)诗歌塑造了秋天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既表现了渔父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的闲适之意,又不期然地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2017年金山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题(8分)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朝代】宋代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

15.(1分)从字数上看,这首词是口口

16.(2分)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头一句先以景起,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的良辰美景。、

B.“抹”字写足了一望无际的荒凉之景,今昔对比的亡国之情于此淋漓出焉。

C.下片起笔以“燕子”为转接之物,化用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

D.整首词写春天的景色和西湖的荒凉是实写,而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17.(5分)赏析作品中两处问句在推动词人情感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15.(1分)长调16.(3分)(C)

17.(4分)(每个问句各2分,1分内容,1分作用)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原来这样的良辰美景,却已是接近尾声了,再能游览几番?就要等到明年此时才能重睹芳春!一种惜春之情油然而生。(1分内容)此一问句由先前晚春时的莺歌燕舞,春意浓厚的愉悦之情转为惜春之情,推动了词人的情感发展。(1分作用)“当年燕子知何处?”下阕中问句则化用刘禹锡诗歌,写出了昔盛今衰的兴亡之感,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1分内容)由上阕中的惜春之情转为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1分作用)

两处问句使得整首词在严整的章法中又不失自然流动之势。

2017年普陀区高考一模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5题。(8分)

赠从弟①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从弟,堂弟。

13、这首诗第一句中“亭亭”表现出松树_________的形象。(2分)

1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对仗尤为工整。

B、第二句两个“一何”凸现强烈的情感色彩。

C、诗人由外而内揭示松柏孤傲不群的个性。

D、整首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精神追求。

15、刘祯的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请结合本诗歌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挺拔耸立

14、B

15、答案示例:作者开笔便让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

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紧接着连用两个“一何”,先慨叹谷风之凛冽,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叙写松枝之苍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然后赞美松柏在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却依旧端然挺立,一“正”一“常”,语势铿锵,正气凛然。结尾自问自答,点出“松柏有本性”后戛然收笔,意蕴深沉。诗歌气势激宕,语言不事雕琢而刚劲有力,读者于涵咏之际,恍可见到,那苍劲的松柏,还久久矗立在眼前。

闵行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9—21题。(8分)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三)王安石

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

须袅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19. 王安石,字,号半山。世人又称。(2分)

20.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有五个韵脚。

B.首联写出了梅花所处的位置与环境。

C.颔联写梅花不仅貌美而且散发芳香。

D.颈联写人喜欢梅花而挂上黄金红蜡。

21. 请对诗歌的尾联进行赏析。(4分)

19. (2分)介甫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荆国公)

20. (2分)D

21. (4分)采用比喻(比拟)手法,把梅花比作冰雪(为梅花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梅花不惧寒冷、迎接春天的孤傲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高洁无畏的内心情怀。

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8分)

金错刀行(南宋)陆游

黄金错①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②,南山③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④,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注释】①错:镀镶,装饰。②天汉滨:汉水边。③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④楚虽三户能亡秦:《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本诗是古体诗。

B.本诗是歌行体。

C.本诗不造意境。

D.本诗三次换韵。

16.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句到第八句塑造了渴望杀敌立功的爱国志士的群像。

B.“千年”句书写了作者报国无门、忠而被弃的人生遭遇。

C.“南山”句雪光刀光相映衬,烘托了作者的凛然与雄心。

D.本诗最后用叹词、反问和典故,抒发了誓死抗金的豪情。

17.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前四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5—17题。(8分)

14. 1分 C

16. 3分 B

17. 4分

【答案示例】前四句塑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首二句以物写人,以刀的外观和内质之美写自己品行高洁、才能卓越。第三句直接表达未为国建立功业的遗憾,第四句以动作刻画形象,“提刀独立”写对杀敌的渴望,“顾八荒”写自负英雄的豪迈气概。

【答案示例】前四句塑造了一位渴望建功立业的大丈夫形象。“刀”用来杀敌却镶金嵌玉,利气冲天却置于室内,这里托物写人,借“刀”被闲置暗示自己无用武之地。“丈夫”却“五十功未立”,直抒浩叹。“提刀”写急欲上阵,“顾八荒”写壮志难酬而更慷慨激昂,这些动作和神态都突出了自己的爱国热忱。

从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三个方面评分。

崇明县2016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雨伞①

(元)萨都剌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当时天下群雄鼎立,割据一方。

14.本诗的主要写作手法是。(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剪纸调膏护秋竹”叙述了伞的制作材料以及具体工序。

B.“雨里芭蕉声簌簌”采用比喻手法写出雨打伞盖的声音。

C.“晴天却阴雨却晴”一语双关既写伞之用又写时代之变。

D.“覆尽东西南北行”直接抒发作者对掌握大权者的情感。

16.有人评价这首诗“下半首愤疾刻露,殊少蕴藉”,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评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14.托物言志

15.D

16.评分说明:评价1分;分析3分。

参考示例1:

本诗上半首描摹雨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用,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1分)而下半首由晴雨的变化转入议论,对那些一旦操执权柄便任行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1分)尽管依然借助雨伞来表达情感,但是,其所指过于明晰和直接,(1分)因此,缺乏含蓄,略显直露。(1分)

参考示例2:

本诗上半首描摹雨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用,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1分)而下半首由晴雨的变化转入议论,对那些一旦操执权柄便任行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1分)其情感抒发比较强烈,但是,依然是借助雨伞这一物象来含蓄表达,(1分)因此,我认为并非过于直露和缺少蕴藉。(1分)

虹口区201 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柴炭行(明)陈铎

守行市随时不肯①,躲奸猾漏税抽分。逢寒长价钱,遇缺无分论②,欺负杀冻饥穷民。但愿残冬暖似春,教那厮折本。

【注】①随时不肯:始终不肯让价。②分论:分辩说理。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

A.古体诗 B.小令 C.近体诗 D.诗余

15.对本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柴炭商坚守商品价格,维持着市场稳定。

B.遇上天气寒冷,柴炭商们还要趁机涨价。

C.柴炭商想尽办法欺压甚至杀害穷苦百姓。

D.作者希望冬天温暖如春,好让柴炭受损。

16.本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颇为统一,相得益彰,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5分)

(三)

14.B(1分)

15.B(2分)

16.思想感情1分,语言特点1分(嬉笑怒骂、口语化、直白等均可),结合作品1分,一致性分析1分,效果1分。(5分)

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①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②能化俗,焉知李广③未封侯?

路经滟滪④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李剑州,时任剑州刺史,有才能而未被重用。②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异闻。③李广,西汉名将,战功卓著却未能封侯。④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

13.对本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君”指李剑州,他在剑州做了三年刺史。

B.引用李广喻指李剑州未被重用。

C.“路经”两句交代作者将赴荆南所经之地。

D. 末句说作者到了荆南回望蜀中,怀念故人。

14.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李剑州的政绩与政治待遇。

B.后四句写自己意想中“将赴荆南”的情景。

C.“滟滪”、“一钓舟”、“沧浪”等词语,展示了一幅扁舟出峡图,表现了诗人不避风险的豪迈气概。

D.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自己,再由自己的离别之情折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起结转合自如。

15.就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分)

13.(2分)D

14.(2分)C

15.(4分)本诗运用对比有两处:一处在诗的前半部,将李剑州的“能化俗”的政绩与“未封侯”的待遇作对比,为其不公的政治处境鸣不平;通过“文翁”“李广”用典,精炼含蓄。

另一处在诗的后半部,将“一钓舟”与“滟滪”之“沧浪”作对比,展示赴南荆途中的险恶,惊心动魄。(指明对比得1分,赏析2分,文字1分)

浦东新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紫萸香慢·近重阳姚云文①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②走马,雕弓笮柳③,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注】①姚云文:宋末元初文学家。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②长楸:古时道边种楸树,绵延很长,称“长楸”。③笮柳:以箭射柳。笮,竹制盛箭器,引申为射击。

14.重阳节是每年的(写具体日期)。(1分)

15.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怜”直接抒发作者对多日风雨后暄明景象的喜爱之情。

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重阳日因战争和天气而格外冷清。

C.下片引用汉家陵的典故,让诗歌的意境显得更加深沉悠远。

D.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于一体,深化了作品主题。

16.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14.(1分)(农历)九月初九

15.(3分)B

16.(4分)由开头偏多风雨的担忧到重阳暄明的绝怜欢快之情,通过虚字“正”“更”“又”层层铺陈转到羁怀忆友之悲慨,再过渡到“凄清,浅醉还醒”的孤寂、感伤中,通过对过去豪情的追忆与今天年老无功的感叹(“长楸走马,雕弓笮柳,紫萸一枝传赐”的对比映衬),进一步翻转出故国之思无以报国的无奈与悲愤之情(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失路之悲)。

松江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题。(8分)

夜雨述怀

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6. 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1分)

A.身似蝶

B.影非蛇

C.逆旅

D.杜宇

17.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18.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分)C

17.(3分)D

18.(4分)答案示例:诗句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深夜寂寂,风雨凄凄,庭中芭蕉本显清冷,在风雨撼动下,更是凄凉萧瑟,引起诗人的身世感怀和无限愁绪。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全诗营造了悲秋的感情基调。(评分说明:情景交融1分,分析2分,效果1分)

2017年长宁、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__________?春雪咏兰

明朝陈子龙①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

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明崇祯年间任兵科给事中。清兵

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5月13日投水殉国。②解佩:用刘向《列仙传》典故,指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指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③鴂:杜鹃。④“九畹”用《离骚》典故:“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⑤“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14.填入横线处本词的词牌名是()。(1分)

A.念奴娇 B.临江仙 C.破阵子 D.声声慢

15.对本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问句领起,描述了本来春意正盛的时节却遭遇北方飞雪的场景。

B.用“楚殿”“湘潭”之兰的凋零殆尽反衬幽谷芝兰的生命力。

C.“多情怀袖”“同心千结”隐喻明朝恩典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忠贞。

D.以“再望佳节”结尾,扫尽之前的低冷凄恻,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16.清代学者沈祥龙认为上乘的咏物词,“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论词随笔》)。请简要赏析本词咏物“寄托遥深”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分) A

15.(3分) B

16.(4分)【示例】词题为“春雪咏兰”,寄寓了作者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与复国之志(1分)。上片营造了“春深”“飞雪”,兰花凋零、美人不见的意境,饱含亡国的悲愤(1分);下片将香草美人结合起来,表现了忠贞的气节,“洛滨江上”两句表达了振奋精神,争取抗清复国的愿望(1分)。立意高远,寄寓遥深(1分)。

评分说明:“飞雪”、“美人”、“兰草”等意象1分,亡国之痛与复国之志1分,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艺术效果1分。

2017年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①

宋·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② [注]①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蒋山:即钟山。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3.对本词核心意象判断准确

..的一项是()。(1分)

A.梅 B.杨柳 C.芳草 D.桃李

14.对“探梅踏雪几何时”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强调词人再次与友人探梅踏雪难以确定日期。

B.突出“雪”和“梅”所象征的纯洁傲岸人格。

C.表明词人与友人具有一致的志向和美好追求。

D.抒发渴望与友人踏雪寻梅,共享友谊的真情。

15.下阕画线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对此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3.(1分)A

14.(2分)A

15.(5分)“多情山鸟不须啼”一句,运用移情手法(或融情于景)对山鸟责以“不须啼”;在山鸟啼鸣中融入了浓重的主观情感,寄寓了作者对友人浓浓的惜别思念之情;以外物显情,余味无穷。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句,运用化用手法,比喻实至而名归,是对叶衡作出的最高评价和颂扬;此句蕴含着作者对抗金友人会像李将军一样建功立业的期许;使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上海市青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 题(8分)

游西湖苏辙①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②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自号颍滨遗老。②闾阎,指平民。

16.高中阶段学过苏辙的散文名篇是《》(1分)

17.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一笔带过十年的生活。“湖上重游”点题。

B.颈联抒发了没有志趣相同的人的孤独之感。

C.尾联“归去”句主要抒发出一种愤慨之情。

D.这首诗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苏辙晚年的生活。

18.联系全诗,赏析颔联的艺术效果。(4分)

(三)(16-18) 8分

16.《黄州快哉亭记》(1分)

17.C(3分)(应为无可奈何之情)

18. (共4分)颔联写百姓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由于他闭门十年,故乡里的父老也很少见过这位官人(昔日副相),人们争相打听(2分)/并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连鱼鸟见到他都为之惊猜,形象地写出了他晚年郁郁寡欢的孤独生活。(2分)

上海市杨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3-15题。(8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1)。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2),刚道(3)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1)白头翁:指老船夫。(2)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3)刚道:“硬说”的意思。

13、“一叶”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1分)

14、请选词中一典故,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3.小船(1分)(答到船即可)

14.典故“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或“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结合语境,写出该典故如何使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含蓄,并能扩大文本的内涵等特点。(3分)(运用了醉翁或者宋玉的典故1分,对典故内容进行分析1分,效果含蓄委婉1分)

15.虚实相间:“实”为“快哉亭”周围的景致;“虚”为回忆中的“平山堂”迷蒙的景色。其中的“绣”、“枕”、“没”字用得颇有韵味,表达了诗人在“快哉亭”前的欣喜(爽朗、愉悦、快活)之情,也为下文剧情的跌宕起伏作了铺垫。(4分)(手法1分,虚实相间,或

者回忆都可以,虚实分别是怎样的内容1分,情感1分,结构上的作用1分;答寓情于景(1分)也可以,回答的时候需要答出景物和情感的特点(2分),并且和下阕的景物关联,说清楚结构上的作用(1分)。)

2017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装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帆归》)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2分)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 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 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 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70分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10. 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 分) 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 题。(共 12 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 【 1】树杪:树梢。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 分) 王昌龄《古意》 ) 晁补之《吴松道中》 ) 张耒《感春》 )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 (17) 同样是描绘山峡, 《晓行巴峡》 与下列诗句相比, 在运用意象、 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6 分) 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郦道元《水经注》 ) 杜甫 《秋兴八首》 )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11 分)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 ) ⑵乃尽.湿之()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1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 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 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4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

2017年度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汇编

2017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唐)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 【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 为睦州司马。③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 12.在内容上写标题直接照应的一项是()(1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13.对本诗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村”句写诗人居处荒凉,夕阳返照之下显得更加凄清。 B.“落叶”句描绘出黄叶翻飞的景象,衬托诗人心境的悲凉。 C.“野桥’联写出雨大桥断、山路难行,巧妙地暗合了标题。 D.“何人”句以“白云”代诗人居所,又隐喻友人志行高洁。 14.皇甫曾写唱和诗云“沧州自有趣,不便哭途穷。”辨析刘诗和皇甫诗表达情感的不同。(4分) (三)(8分) 12 (1分)B 13(3分)D 14(4分)答案示例:刘诗表达了友人不辞辛苦来访的惊喜与感激,“独”字写出了身处荒凉之境的孤寂与失意,尾联抒发与朋友惺惺相惜的感慨;皇甫诗劝慰朋友要乐享山水之趣。评分说明:刘诗情感分析3分皇甫诗情感分析1分 2017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②。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③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④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沧溟:指江海。③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④丝纶:指垂钓的丝线。 14.“中吕”是这首诗歌的()。(1分) A.曲牌 B.词牌 C.宫调 D.套数 15.分析诗歌画线部分的作用。(3分) 16.诗歌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及表现手法都颇具有矛盾性,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4分) 14.(1分)C 15.(3分)多用比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营造了清朗明丽的意境,讴歌山水的美丽,为后文写弃官归隐作了铺垫。 16.(4分)诗歌塑造了秋天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既表现了渔父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的闲适之意,又不期然地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2017年金山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题(8分)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朝代】宋代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 15.(1分)从字数上看,这首词是口口 16.(2分)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头一句先以景起,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的良辰美景。、 B.“抹”字写足了一望无际的荒凉之景,今昔对比的亡国之情于此淋漓出焉。 C.下片起笔以“燕子”为转接之物,化用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 D.整首词写春天的景色和西湖的荒凉是实写,而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17.(5分)赏析作品中两处问句在推动词人情感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 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 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最新2013年-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 及答案

近5年高考真题—诗歌鉴赏 1 2 【2013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3 鹊桥仙 陆游 4 5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6 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7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8 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9 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0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11 12 13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 15 16 【2013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7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18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19 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20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1 22 23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24 25 26 【2014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27 阮郎归 28 无名氏① 29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30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31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32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33 34 35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36 37 38 39 【2014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40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41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42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43 宿渔家 [宋]郭震 44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45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46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

2019年闵行区高考语文一模卷

闵行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生活中,老李是个很直率的人,和人交往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B.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改变了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C.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不少同学作文时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搜肠刮肚也找不到材料。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规则意识的淡漠或者缺失,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素质的问题,___________,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 ①增加了个体在社会运行中不可预料的风险 ②因为没有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 ③往大处说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 ④往小处说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⑤没有契约精神何谈文明 A. 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 ④①③②⑤ D. ③①④②⑤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7)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班级:: 一、2010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二、2011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完整word版含答案)

静安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2018·1·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去年今日此门中,。(《题都城南庄》) 2、,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3、衣带渐宽终不悔,。(《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4、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5、,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写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8、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文章《》、《》。(2分) 9、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上海各区2017年高三一模语文卷分类汇编_积累运用专题

上海各区2017年高三一模语文卷分类汇编:积累运用专题 闵行区 1.默写。(3分) ⑴,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⑵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⑶,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1分)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可怜后主还寺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下列诗句中,未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1分)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古人常以荷花喻人,下列诗歌中的荷花,不具此意的一项是()(1分) A.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B.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C.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D.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修辞手法的一项是()(1分) A.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B.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D.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6.春节将至,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停车场要贴一副对联,下列不宜作为春联的一项是()(1分) A.平安靠好司机,场兴有主人翁。 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C.大干快上多装,争分夺秒快跑。 D.场兴我兴皆兴,场荣我荣俱荣。

2017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昨夜江边春水生,。(《观书有感(其二)》) 2、,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3、,雪尽马蹄轻。(《观猎》) 4、六十而耳顺,,。(《孔孟论学》)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的“卷”字,既写出了出猎场面的,更表现了出猎者的精神面貌。(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词开篇“聊”“狂”两字,虽隐有怨愤之情,但更多见作者豪迈气概。 B.本词中词人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C. 本词结句卒章显志,传神描绘了作者驰骋于沙场,为国杀敌的英雄形象。 D. 本词表面写的是一次秋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黔之驴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察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孙子荆与王武子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客观题+主观题)有详细答案

诗歌新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⑤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杜宇:指杜鹃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两项:(5分)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 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E、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2)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6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浪淘沙感事 明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 ..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清廉。

2018闵行高三语文一模(附答案)

闵行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诗经?______?采薇》) (3)王驾《雨晴》中有“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两句,将蜂蝶拟人化,富有情趣;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2分) A.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B.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C.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D.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则的科学理念。它,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科学理论能量和魅力。 ①揭示事物世界的本质 ②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③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方法 ④反映实践现实 ⑤依据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的客观实践的事实 A. ①⑤③④② B.④①⑤②③ C.⑤③②④① D. ③⑤②①④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董阳 ①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中国IP产业报告》,中国IP影响力排名前100位,网络小说就占了61部。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一个由网络文艺“接管 ..”大众文化的时代。 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

上海市普陀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上海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默写 (1)不见去年人,。《生查子?元夕》 (2),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醉翁亭记》 (4),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衣沾不足惜,。《归园田居》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2.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廉范敌虏①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虏:匈奴。②故事:按旧例。③移文:发文书。④爇[ruò]火:点火。⑤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会.匈奴大入塞 ②故事虏人过.五千 (2)翻译画线句。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3)“”一句表明廉范起初寡不敌众;最终赢得胜利主要是用了二个妙招:; (用自己的话概括) 5.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 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②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gōngchóu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

1、【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BE 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E 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词句注释 ?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 ?席:犹言列坐。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列爵:分颁爵位。《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 ?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 ?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译文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创作背景 据《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题下注"嘉佑四年",于是知此诗作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宋初文风,沿五代余习,刻意雕琢,讲究骈偶。引起有识之士的不满。欧阳修主持贡举(嘉佑二年,1057年),大举改革,使应试举子一片哗然,甚至闹事。但是不良的文风,终于给扭转了过来。嘉佑二年二月,欧阳修充御试进士详定官。情况已非昔比,心情也两样得多了。嘉佑四年的这次考试对于宋代文风的革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叶梦得《石林燕语》云"至和嘉佑间,场屋举子为文奇涩,读或不能成句。欧公力欲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及放榜,平日有声如刘辉辈皆不与选,士论颇汹汹",群聚嘲骂,甚至在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头哄闹,而欧公不为所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宋史》本传)此次考试,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中进士,曾巩亦在榜中,可谓一时胜举。作者见人才济济,而作此诗。 文学赏析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2017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剖析

2017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填空。(5分)(每空1分) (1),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夕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 (3)《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感伤皇帝被奸臣蒙蔽的两句诗是:“, 。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3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16分) ①小说似乎正在逐渐死亡。除了一些小说作者和小说批评者肩负着阅读小说的职业性义务之外,小说杂志是越来越少有人去光顾了——虽然小说家们的知名度还是不小,虽然他们的名字以及家中失窃或新作获奖之类的消息更多地成为小报花边新闻。小说理论也不太有出息,甚至给自己命名的能力都已基本丧失,于是只好从政治和经济那里借来“改革小说”之类的名字,从摄影和建筑艺术那里借来“后现代主义”之类的名字,借了邻居的帽子出动招摇过市,以示自己也如邻家阔绰或显赫。 ②可以玩一玩技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引进在汽车、饮料、小说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技术引进的初级阶段往往有点混乱,比方用黑色幽默的小说技术来颂扬农村责任制。但这都没什么要紧,除开那些永远不懂得形式即内容的艺术盲,除开那些感悟力远不及某位村妇或某个孩童的文匠,技术引进的过程总是能使多数作者和读者受益。问题在于技术不是小说,新观念不是小说。小说远比汽车或饮料要复杂得多,小说不是靠读几本洋书或游几个外国就能技术更新产值增升的。技术一旦廉价地“主义”起来,一旦失去了人的真情实感这个灵魂,一旦渗漏流失了鲜活的感觉、生动的具象、智慧的思索,便只能批量生产出各种新款式的行尸走肉。技术主义竞赛的归宿是技术虚无主义。用倚疯作邪胡说八道信口开河来欺世,往往是技术主义葬礼上的热闹,是很不怎么难的事。聪明的造句技术员们突然藐视文体藐视叙述模式藐视包括自己昨天所为的一切技术,但他们除了给纯技术批评家们包销一点点次等的新谈资外,不会比华丽的陈词滥调更多说一点什么。

2017年高考诗歌真题详解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 1、【2017 新课标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考答案 1). BE 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 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 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①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2017新课标H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两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 ,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 【注】① 清禁: 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 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 分) 答案】 1). BD 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苏试是在告诫苏辙不可追求盛名。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2 )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答案】① 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