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碳纤维试验报告

活性碳纤维试验报告
活性碳纤维试验报告

活性碳纤维用于液体脱色试验报告小试的各方面情况至关重要,请务必准确、清楚地将小试的真实情况体现在本报告中!

试验单位:阜宁县安勤化学有限公司

试验人员:崇恩俊试验日期: 2018 年 11 月 5 日

一、试验原理和目的

脱色是纯化工业料液常见的单元过程,以往多采用粉末活性碳作为脱色吸附剂。

活性碳纤维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比表面积远大于粉末活性碳的比表面积,因此,活性碳纤维对液体中的分子型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均远大于粉末活性碳;并且由于活性碳纤维具有极快的解吸再生速度,使其能多次重复使用。

我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活性碳纤维除具有上述活性碳纤维的普遍特点外,是目前唯一活性碳含量达到99%的活性碳纤维,从而避免了其与液体接触发生溶出而造成液体污染。将其代替粉末活性碳用于液体脱色,能实现经济上和环境上的效益,并改善液体脱色的操作环境。

本试验目的在于对比活性碳纤维与粉末活性碳用于特定料液吸附脱色的实际效果,筛选出用于该特定料液脱色最适宜的活性碳纤维。

二、常规试验方法

1、试验用料液准备

取800ml待脱色料液(原液),分为均等的8份,分放于8个容器中,每份100ml。分别编号为0、1、2、3、4、5、6、7。其中0号原液不进行脱色试验。

2、对照号

将7号容器中的料液,按生产投料配比加入粉末活性碳,模拟生产过程进行脱色试验,然后将脱色后的混合物通过滤纸用布氏漏斗抽滤,滤纸上截留废碳,滤出澄清的料液。

3、试验号

(1)对待脱色料液的预处理

若料液中有不溶物,必须预先过滤除去!

(2)对活性碳纤维的预处理

用镊子夹住裁剪好的活性碳纤维,在沸水中晃动20秒,以洗脱保护剂!

(3)具体试验方法

布氏漏斗(建议选择口径稍小的布氏漏斗)最下层用滤纸,上面放4~6层活性碳纤维,抽滤,将待脱色料液倒入(注:一定确保不发生短路现象)。由于料液与活性碳纤维接触时间很短,滤出液的颜色应介于原液(待脱色料液)与对照号(脱色后料液)之间。最多重复上述过程6次,适宜的试验号的滤出液颜色将逐渐趋近直至达到对照号滤液的颜色。

试验号1:为使用bjrxyw-01号活性碳纤维脱色的料液;

试验号2:为使用bjrxyw-02号活性碳纤维脱色的料液;

试验号3:为使用bjrxyw-03号活性碳纤维脱色的料液;

试验号4:为使用bjrxyw-04号活性碳纤维脱色的料液;

试验号5:为使用bjrxyw-08号活性碳纤维脱色的料液;

试验号6:为使用bjrxyw-09号活性碳纤维脱色的料液。

三、试验过程及结果

1、对照号

取(100 )ml待脱色料液,加入( 5 )g型号为()的粉末活性碳,在(70 )℃下搅拌(10 )分钟,抽滤(10 )分钟,得到脱色后料液。

2、试验号

具体试验结果

结论:根据上述小试情况,活性碳纤维的效果与对照号相比没有明显效果。

请附上对比照片。

四、生产现场相关参数及情况

为制订现场试验方案,请提供如下生产现场的相关参数及情况: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试验图片附后。从左往右顺序1-6号依次为试验号活性炭纤维,7号为粉状活性炭

对照号。

活性碳纤维的特性

活性碳纤维的特性 1) 吸附量大 活性碳纤维对有机气体及恶臭物质(如正丁基硫醇等)的吸附量比粒状活性炭( GAC )大几倍至十几倍。对无机气体也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对水溶液中的无机物、染料、有机物及贵金属的吸附量比 GAC 高 5 — 6 倍。对微生物及细菌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如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率可达 94 — 99% )。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如对于吸附质的浓度在几 ppm 级时仍可保持很好的吸附量,而 GAC 等吸附材料往往在几十ppm浓度时才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2) 吸附速度快 对于从气相中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速度非常快,对液体的吸附也可很快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速率比 GAC 高数十倍至数百倍。 3) 再生容易,脱附速度快 在多次吸附和脱附过程中,仍能保持原有的吸附性能。如用 120-150 ℃蒸汽或热空气再生处理 ACF 10-30 分钟即可达到完全脱附。 4) 耐热性好 在惰性气体中可耐高温 1000 ℃以上,在空气中的着火点高达 500 ℃以上。 5) 耐酸、耐碱,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6) 灰份少。 7) 成型性好,易加工成毡、丝、布、纸等形态。 活性碳纤维的介绍 一般传统上所使用的活性炭可分为粉末状活性炭(AC)和颗粒状活性炭(GAC),上世纪六十年美、日、俄等国家相继研发出第三种形态的活性炭称为活性碳纤维(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 )。国内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 也研发出活性碳纤维。因为活性炭纤维其表面遍布微孔,以及可经二次加工,成为不同形态的毡及布状的材料,与传统的颗粒炭相比,具有较快的吸附、脱附的速度和更便利的操作维护等优点 活性碳纤维(以下简称ACF)的诞生在整个环保产业是一场革命。ACF是以粘胶基纤维为原料,经高温碳化、活化后制成的纤维状新型吸附材料,与社会上公认的比较好的吸附材料颗粒状活性炭相比,ACF具有以下显著的的特点:(一)、比表面积大,有效吸附量高。由于同样重量的纤维的表面积是颗粒的近

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吸附材料,产品为黑色、毡状织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窄,在液相、气相中对有机物和阴、阳离子吸附效率高,吸、脱附速度快,可再生循环使用,同时耐酸、碱,耐高温,适应性强,且可加工成任何形状,该产品在防止环境污染、食品加工、医疗卫生、劳动保护及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饮用水净化、工业污水处理、空气净化、脱臭、防毒、液体脱色、溶剂回收等。 二.活性炭纤维毡(布)系列主要指标: 比表面积(m2/g):700-1500 碘吸附(mg/g):700-1500 苯吸附(%):25-50 亚甲蓝脱色(mg/g):100-200 其它数据 原料:聚丙稀晴基,粘胶基,复合型 规格: 长度:0.5-30m 宽度:0.6-1.2m 厚度:1-5mm 包装:10KG/纸箱 体积:1200mm 活性炭纤维毡(ACF FELT) 活性炭纤维毡采用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无纺毡经炭化、活化等系列工艺制成。性能:极大的比表面积:900-220m2/g,吸附容量大。微孔直径:5-100A。,吸附速度快,是颗粒活性碳的10-100倍。脱附方便,且脱附以后活性炭纤维吸附能力基本不变。良好的导电性,耐酸、碱,成型性好。用途:溶剂回收,空气净化,水净化防毒、防化,医用,除味,除臭,耐高温及保温电极材料。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毡是以粘胶纤维毡为原料制得的活性炭纤维,用途①溶剂回收:对苯类、酮类、酯类、石油类均能吸附回收; ②空气净化:能吸附过滤空气中的恶臭、体臭、烟气、毒气、O3、SO2等。 ③水净化:能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致癌物质、臭味、霉味、细菌及脱色等;可用于自来水、食品工业用水及工业用纯水等处理;

选矿实验流程

选矿试验的要求 选矿试验资料是选矿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选矿试验成果不仅对选矿设计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产品方案、技术经济指标等的合理确定有着直接影响,而且也是选矿厂投产后能否顺利达到设计指标和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为设计提供依据的选矿试验,必须由专门的试验研究单位承担。选矿试验报告应按有关规定审查批准后才能作为设计依据。在选矿试验进行之前,选矿工艺设计者应对矿床资源特征、矿石类型和品级、矿石特征和工艺性质、以及可选性试验等资料充分了解,结合开采方案,向试验单位提出试验要求,在“要求”中,一般不必详述试验单位通常都应做到的内容,而应着重提出需要试验单位解决的特殊内容和主要问题。 一、选矿试验类型的划分 选矿试验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可选性试验、工艺流程试验和选矿单项技术试验三种,按试验规模可分为试验室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三种。为便于明确选矿试验要求和叙述的方便,概括上述两种分类,将选矿试验类型划分为可选性试验、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和选矿单项技术试验六种。 (1)可选性试验。一般由地质勘探部门完成。在地质普查、初勘和详勘阶段,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和加深可选性试验研究深度。可选性试验着重研究和探索各种类型和品级矿石的性质与可选性差别,基本选矿方法与可能达到的选矿指标,有害杂质剔除的难易,伴生成分综合回收的可能性等。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应能判定被勘探的矿床矿石的利用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能为制订工业指标和矿床评价提供依据。可选性试验是在试验室装置或小型试验设备上进行的,一般只作矿床评价用。 (2)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是在矿床地质勘探完成之后,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之前进行。它着重对矿石矿物特征和选矿工艺特性、选矿方法、工艺流程结构、选矿指标、工艺条件及产品(包括某些中间产品)等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并应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试验对比。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一般应能满足设计工作中初步制订工艺流程和产品方案、选择主要工艺设备及进行设计方案比较的要求。由于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规模小、试料少、灵活性大、入力物力花费较少,因此允许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探索,又因它的试料容易混匀,分批操作条件易于控制,因此是各项试验的最基本试验。但是,它是在试验室小型非连续(或局部连续)试验设备上进行的,其模拟程度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虽优于可选性试验,但不及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3)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是在小型流程试验完成之后,根据小型流程试验确定的流程,用试验室设备模拟工业生产过程的磨矿、选别乃至脱水作业的连续试验。它着重考察流程动态平衡条件下(包括中矿返回)的选矿指标和工艺条件。各试验研究单位连续试验设备的能力很不一致,一般为 40 一 200kg/h。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比小型流程试验的模拟性较好,可靠性较小型流程试验高些。 (4)半工业试验。半工业试验是在专门建立的半工业试验厂或车间进行的,试验可以是全流程的连续,也可以是局部作业的连续或单机的半工业试验。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试验室试验的工艺流程方案,并取得近似于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为选矿厂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或为进一步做工业试验打下基础。半工业试验所用的设备为小型工业设备,试验厂的规模尚无明确的规定,一般为 1~5t/h。 (5)工业试验。工业试验是在专门建立的工业试验厂或利用生产选矿厂的一个系列甚至全厂进行的局部或全流程的试验,由于其设备、流程、技术条件与生产或今后的设计基本相同,故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参数比半工业试验更为可靠。

活性碳纤维试验报告

活性碳纤维用于液体脱色试验报告小试的各方面情况至关重要,请务必准确、清楚地将小试的真实情况体现在本报告中! 试验单位:阜宁县安勤化学有限公司 试验人员:崇恩俊试验日期: 2018 年 11 月 5 日 一、试验原理和目的 脱色是纯化工业料液常见的单元过程,以往多采用粉末活性碳作为脱色吸附剂。 活性碳纤维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比表面积远大于粉末活性碳的比表面积,因此,活性碳纤维对液体中的分子型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均远大于粉末活性碳;并且由于活性碳纤维具有极快的解吸再生速度,使其能多次重复使用。 我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活性碳纤维除具有上述活性碳纤维的普遍特点外,是目前唯一活性碳含量达到99%的活性碳纤维,从而避免了其与液体接触发生溶出而造成液体污染。将其代替粉末活性碳用于液体脱色,能实现经济上和环境上的效益,并改善液体脱色的操作环境。 本试验目的在于对比活性碳纤维与粉末活性碳用于特定料液吸附脱色的实际效果,筛选出用于该特定料液脱色最适宜的活性碳纤维。 二、常规试验方法 1、试验用料液准备 取800ml待脱色料液(原液),分为均等的8份,分放于8个容器中,每份100ml。分别编号为0、1、2、3、4、5、6、7。其中0号原液不进行脱色试验。 2、对照号 将7号容器中的料液,按生产投料配比加入粉末活性碳,模拟生产过程进行脱色试验,然后将脱色后的混合物通过滤纸用布氏漏斗抽滤,滤纸上截留废碳,滤出澄清的料液。 3、试验号 (1)对待脱色料液的预处理 若料液中有不溶物,必须预先过滤除去! (2)对活性碳纤维的预处理 用镊子夹住裁剪好的活性碳纤维,在沸水中晃动20秒,以洗脱保护剂!

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_程祥珍

第21卷 第2期V ol 121 N o 12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总第82期Apr.2003 文章编号:10042793X (2003)022******* 收稿日期:2002208211;修订日期:2002210223 作者简介:程祥珍(1977-),女,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生,现从事高性能S iC 纤维研究. 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 程祥珍,肖加余,谢征芳,宋永才 (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CFC 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73) 【摘 要】 活性炭纤维(ACF )是由有机纤维先驱体制得的一种理想的高效吸附材料。ACF 以其特殊的表面 化学结构和物理吸附特性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电子工业、化工、医疗卫生、低成本S iC 纤维制备等领域。本文就ACF 的结构与吸附特性、制备与应用等做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制备;结构;吸附特性;应用中图分类号:T Q342+174 文献标识码:A R 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Activated C arbon Fiber CHENG Xiang 2zhen ,XIAO Jia 2yu ,XIE Zheng 2fang ,SONG Yong 2cai (College of Aerosp ace &Materials E ngineering ,N ational U niversity of Defense T echnology ,Ch angsh a 410073,China) 【Abstract 】 As high effective ideal ads orbents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 )are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 ors of s ome organic fibers.Due to the special sur face structure and ads orption properties ,ACF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onic industry ,medical treatm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ow 2cost S iC fiber.The microstructures ,ads orption propertie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re briefly reviewed.Meanwhile ,the next research objective is prospected. 【K ey w ords 】 activated carbon fiber ;preparation ;structure ;ads orption properties ;application 1 前 言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 )作为一种理想的高效吸附材料,是在碳纤维技术和活性炭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继粉状和粒状活性炭(G 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 AC )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1~4] ,并以 其特殊的表面化学结构和物理吸附特性广泛应用于环保、电子、医用卫生、化工等领域。 1962年,美国专利首次涉及到ACF 技术,Abbott 以粘胶 纤维为原料,进行炭化和活化等处理后成功地制成了ACF ;同年,日本进藤以特种聚丙烯腈为原料,制得PAN 基ACF ; 1972年,Arons 和Macnair 以酚醛为原料制得ACF ;1975年, 东洋纺织公司制成高性能粘胶基ACF 和再生ACF ;1983年,日本炭素公司和尤尼吉卡公司开发生产沥青基ACF ; 1977年,商品粘胶(纤维素)基ACF 问世,其后聚丙烯腈 (PAN )基、酚醛基、沥青基相继实现工业化生产;日本、美 国、俄罗斯、英国,特别日本是研究和使用ACF 的大国,年产量近千吨[4,5]。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 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复旦大 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工学院等单位也开展了 ACF 的研究工作。90年代以来,我国在ACF 的研究和生产 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ACF 的生产能力已达数百吨[4~6]。如1995年鞍山东亚碳纤维有限公司建成年产45吨的沥青基Carboflex ACF 生产线[5]。此外,秦皇岛紫川炭纤维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粘胶基ACF 及其制品的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企业之一。 2 ACF 的制备 作为ACF 先驱体的有机纤维主要有粘胶基、聚丙烯腈 (PAN )基、酚醛基、沥青基、聚乙烯醇(PVA )基、苯乙烯Π烯烃共聚基和木质素纤维等,其中前四种均已实现工业化[1~6]。不同原料生产的ACF 的主要优缺点如表1所示[1,2]。 以PAN 基ACF 及其制品为例,其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2~4]。 预处理主要有盐浸渍和预氧化两种方式[2,4]。盐浸渍是将原料纤维充分浸渍在盐(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溶液中,然后使其干燥。该法用在粘胶基ACF 生产中,与直

活性炭纤维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纤维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活性炭纤维(ACF) 是继粉状活性炭( PAC) 和颗粒活性炭( GAC) 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是20世纪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活性吸附材料和环保工程材料。ACF 的前驱体是炭纤维,是由有机纤维原料经炭化、活化而成。根据生产中前驱体的不同,目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活性炭纤维产品主要分为粘胶基ACF、酚醛基ACF、聚丙烯腈基ACF、沥青基ACF等。由于前驱体的差异,不同的ACF 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ACF。 1、ACF的特点及性能 ACF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它有多种形式的制成品, 与粉末状和颗粒状吸附材料相比,吸附和脱附速率更快,而且使用更灵活方便。另外, ACF在震动下不产生装填松动和过分密实的现象,克服了在操作过程中形成沟槽和沉降的问题。与AC相比, ACF的优势极其明显。首先, ACF的细孔结构不同于AC, ACF的微孔结构丰富且孔径分布集中(1-2nm), 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90%左右, 没有过渡10 %左右; ACF的比表面积较大, 一般都在1000m2/g以上, 甚至可达3000m2 / g , 从而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ACF的微孔直接分布于纤维的表面,因而吸附质扩散的路径短、时间短,其吸附和再生的速率快,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再; AC的细孔由大孔(控制扩散速率)、中孔和微孔组成,吸附质扩散要相继经过大孔、中孔和微孔,其扩散路径长、时间长,吸附和再生的速率慢, 因而ACF具有比AC大的吸附动力系数,吸附速

率较AC高2 -3个数量级, 再生容易且再生率高, 可重复使用上千次, 使用寿命达数年之久。其次, ACF的化学组成与AC有差别。不同原料或相同原料但不同方法制得的ACF, 其表面有不同的官能团,如胺基、亚胺基及磺酸基等,它们对某些吸附质具有特殊的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及催化特性。因为ACF具有电性能, 可利用ACF的导电性,将其作为电极,通过电杀菌作用解决细菌繁殖问题。 2、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废水处理 ACF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脱附速度快、灰分少、处理量大且使用时间长的优点。将ACF用于环保工程中, 其操作安全, 由于体积密度小和吸脱层薄, 不会造成蓄热和过热现象,也不易发生事故, 且节能和经济, 可用于大型上水、净水处理,不仅净化效率高, 而且处理量大,装置紧凑, 占地面积小, 设备投资小和效益高。ACF适用于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可对含氯废水、制药厂废水、有机染料废水、造纸黑液、苯酚废水、四苯废水、己内酰胺废水、二甲基乙酰胺和异丁醇废水进行处理。其吸附能力比粉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高得多, 尤其适用于高平衡浓度时, 每克ACF的吸附量约为粉状活性炭的3倍。其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用剑麻基ACF 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有机染料, 如亚甲基兰、结晶紫、铬兰黑R等,去除率高达100 %; 沥青基ACF可有效地吸附酸性染料, 如酸性蓝74、酸性橙10等, 也用于直接染料如直接蓝19、直

网站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合同(官方版)

编号:QJ-HT-0513 网站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合同 (官方版) Both parties shall perform their obligations as agreed in the contract 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within the term of the contrac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合同范本系列下载即可用---

网站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合同(官方版)说明:该合同书适用于甲乙双方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经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签署合同,在合同期限内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可下载收藏或打印使用(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是否适用)。 甲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网 甲方为了使用乙方拥有的“________网”(以下简称“本网站”)的信息和利用该网站从事相关的电子商务活动,故签订以下合同。 一、乙方权利与义务 1.权利: 1.1乙方有权对会员通过本网站提供和发布的各种信息进行审核、编辑、删除; 1.2乙方有权对会员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 2.义务: 2.1乙方保证为甲方提供乙方所承诺的各项服务; 2.2乙方保证本网站各项信息更新及时,但不承担通过本网站发布信息

交易双方的纠纷; 2.3乙方在收到甲方付款凭据的_____小时内开通乙方服务。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权利 ________网高级会员权利: 1.1 在线查看全部专业技术资料。 1.2 《________网》以首页长期在线滚动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1.3 免费下载各种金属、非金属的选矿试验报告。 1.4 免费咨询各种矿石的选矿试验方法、选矿厂的建设等。 1.5 免费协助会员进行贸易撮合,优先推荐贸易机会。 1.6 以优惠价格购买选矿行业报告及各种最新选矿专业书。 ________网VIP会员权利: 1.1 提供长年技术顾问,专家可到现场指导。(注:甲方提供一切出差费用) 1.2 在线查看全部专业技术资料。 1.3 《________网》以首页长期在线滚动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利用活性碳纤维治理有机废气

利用活性碳纤维治理有机废气 1 背景 有机废气就是气态污染物的一部分,来自各个行业所排放的化工废气、含氟废气、气态碳氢化合物、恶臭气体等。机废气的治理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催化燃烧法,它利用某种催化剂来分解或使有机废气燃烧后变成无害气体,不能回收;第二种是吸收法,以特定的某种化学液体来吸收有机废气,然后再进行分离,运行成本较高,回收效果不好,局限性比较大;第三种就是吸附法,它以活性炭物理吸附为主,应用范围最广,具有运行成本低及可回收物料的特点。 吸附法的关键是吸附剂和吸附工艺设备配置。该方法是将有机气体吸附到吸附剂上,然后再将其从吸附剂上脱离下来成为液体,收集并处理后即可重新回用于生产或出售。 2 材料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活性碳颗粒作为吸附剂来吸附这些化学有机物废气,但是由于活性碳颗粒的表面积较小,所以为了增大活性碳接触面积,就须大量填充,使得吸附装置体积庞大,而且时间一长,碳颗粒会变成粉末,影响吸附量,更有甚者,它需要经常更换,在更换时黑尘四起,严重污染工作场所。黑尘还会进入操作者呼吸道,危害人类健康。 活性碳纤维(以下简称ACF)的诞生在整个环保产业是一场革命。ACF是以粘胶基纤维为原料,经高温碳化、活化后制成的纤维状新型吸附材料,与社会上公认的比较好的吸附材料—颗粒状活性炭相比,ACF具有以下显著的的特点: (一)、比表面积大,有效吸附量高。由于同样重量的纤维的表面积是颗粒的近百倍,所以需要填充的活性碳纤维的重量非常小,然而吸附效率却非常高,根据所处理废气的有机气体含量和其它物理特性的不同,吸附效率在85%至98%之间,多级吸附工艺可以达到99.99%,远远高于活性碳颗粒吸附法的最高吸附率88%,而且体积及总重量也都很小。 (二)、吸附﹑脱附行程短,速度快;脱附﹑再生耗能低。ACF对有机气体吸附量比颗粒状活性炭(GAC)大几倍至几十倍,对无机气体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并能保持较高的吸附脱附速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如用水蒸气加热6-10分钟,即可完全脱附,耐热性能好,在惰性气体中耐高温1000℃以上,在空气中着火点达500℃以上。 (三)、形状可变,使用方便。由于活性碳纤维可以做成毡式,所以更换起来非常方便,不

颗粒活性炭与活性炭纤维对比.

颗粒活性炭与活性炭纤维对比 活性炭(AC-activated carbon) 活性碳,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和大的内部比表面积的材料。由于其大的表面积、微孔结构、高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表面活性而成为独特的多功能吸附剂,且其价廉易得,部分还可再生活化,同时它可有效去除废水、废气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所以它被世界各国广泛地应用于污水及废气的处理、空气净化、回收稀有金属及溶剂等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等领域。 活性碳分为粒状活性碳、粉末活性碳及活性碳纤维,但是由于粉末活性碳有二次污染且不能再生赋活而被限制利用。 粒状活性碳(GAC-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的85%~90%用于水处理和气体吸附处理,它的粒径为500~5000μm, GAC 的孔结构一般是具有三分散态的孔分布,既具有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IUPAC)分类的孔径>50nm的大孔,也有2.0~50nm 的中孔(过渡孔)和<2.0nm的微孔。 由于GAC的孔状结构所致,它的吸附速度较慢,分离率不高,特别是它的物理形态使其在应用和操作上的有诸多不便,限制了GAC的应用范围。 活性碳纤维(ACF- activated carbon) ACF是继粉状与粒状活性碳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碳产品。70年代发展起来的活性碳纤维是随着碳纤维工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吸附剂。 活性炭纤维的特点 ACF是多孔碳家族中具有独特性能的一员,与传统的粒状活性碳(GAC)相比,ACF具有以以下特点: ①ACF与GAC的孔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如图1和图2所示。ACF的孔分布基本上呈单分散态,主要由小于2.0nm的微孔组成,且孔口直接开口在纤维表面,其吸附质到达吸附位的扩散路径短,纤维直径细,故与被吸附物质的接触面积大,增加了吸附几率,且可均匀接触。 ②比表面积大,最大可达2500㎡/g,约是GAC的10~100倍:吸附容量大,约是GAC的1.5~100倍;吸附能力为GAC的400倍以上;吸附、脱附速度快,ACF 对气体的吸附数10秒至数分钟可达平衡。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在核生化防护服中的应用

国防技术基础 2008年5月 第5期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在核生化防护服中的应用  摘 要: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孔隙分布、特性、制备方法及活性炭纤维在核生化防护服上的应用;介绍了国内核生化防护服用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 核生化 防护服 复合织物 刘恩文 (总装备部防化军事代表局驻宜昌地区军事代表室)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是指炭纤维(Carbon Fiber,CF)及可炭化纤维(Carbonizable Fiber)经过物理活化、化学活化或两者兼有的活化反应所制得的具有丰富和发达孔隙结构的功能性炭纤维。基于ACF比一般活性炭(ActivatedCarbon,AC)有着更为优越的孔隙结构和形态,可用作功能材料,在国防、环境保护、化工、卫生、电子、电化学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1.活性炭纤维的孔隙结构、分布及其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均属多孔碳材料,活性炭纤维与粒状活性炭(GAC)的孔隙结构和细孔直径分布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ACF的孔型开口在其表面,孔形为狭缝形,其细孔直径为单峰型分布;GAC的孔型为树枝状,有大孔、中孔和微孔,分布较宽,细孔直径为多峰型分布。两者结构不同,使其在吸、脱附速度及吸附量有很大差异;与活性炭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 : (1)单丝直径细,约8~20μm,活性炭为1~3mm,表面积大,约比粒状活性炭大两位数,吸附面积大; (2)有效吸附孔分布窄,属于单分散型,活性炭属于多分散型孔分布; (3)没有或很少有大孔,且为径向开孔扩散阻力小,吸附、脱附的行程短,吸、脱附速度快 (约为活性炭的10~100倍) ; (4)外表面积(0.2~2.0m2/g),较活性炭(0.001m2/g)大得多,吸附位多,吸附容量大; (5)体密度小,漏损小,处理速度快,可实现设备小型化、高效化和自动化; (6)杂质少,纯度高,不会污染吸附的气体或液体; (7)强度高,粉尘少,不会造成二次污染;(8)形态多,后加工性好,适应性强,有纤维、布、毡、纸以及蜂窝状、波纹状和各种定型制品; (9)易再生,失活少,使用寿命长;(10)导电,导热,蓄热量小,操作、维修方便,使用安全。 图 1 活性炭纤维与粒状活性炭的细孔直径分布

选矿实验报告完整版

选矿实验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选矿试验报告的内容 选矿试验报告是选矿试验成果的总结和记录。试验报告应该数据齐全可靠、问题分析周密、结论符合实际、文字和图表清晰明确、内容能满足设计的要求。试验室试验报告的内容应比较详细。半工业试验及工业试验一般都是在试验室试验或前一种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试验报告的内容应结合前面所做的基础试验编写,但着重反映本次试验的情况。 选矿工艺流程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通常有: (1)前言。包括试验任务的来源、目的和要求、试验确定的工艺和达到的结果。 (2)矿样的采集制备与代表性的评价。 (3)原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成分和百分含量;研究矿石的结构与构造,根据结构、构造确定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工艺类型;矿物粒度统计分析、有用矿物解离度分析;研究各矿物嵌布状态、颗粒形态与其它矿物的嵌连关系等。 (4)选矿试验。包括探索试验、工艺方案的选择对比、药剂种类与用量条件试验、矿浆调整条件试验、开路与闭路流程试验。 (5)精矿产品(包括某些中间产品)的分析检查结果。 (6)尾矿产品的分析结果。 (7)技术经济分析。 (8)结论:试验结果的评述、推荐意见、存在问题和建议。 (9)有关附件。篇二:选矿试验报告 选矿试验报告 ** 研究院 2 0** 年 *月 一前言 受**公司委托对某铜铅锌硫化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为原有铅锌选矿厂增建回收铜系列提供技改参考依据。 1.1试验内容 要求进行较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试验,包括药剂种类及药剂用量条件试验。并进行“优先浮铜”和“铜铅混浮再分离”两大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 1.2试验研究结果 该矿原矿品位:铜**%,铅**%,锌**%。选矿试验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占**%的条件下,使用**捕收剂优先浮铜,低碱(ph=*)以下用**浮铅、**浮锌,试验获得的指标: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试验指标理想。 选矿废水经检测,全面达到国标gb8979—1996二类企业排放标准。该铜铅锌矿的浮选采用本试验推荐的药剂制度,不会发生废水超标的问题。 二试样的采集和加工 试样由委托方采集并送至我院,试样重约**kg。为制备试验矿 样,对送来的矿样进行了加工。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图试样加工流程图 三试样性质研究 试样化学分析 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表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 成分含量(%) cu pb zn s as fe ag

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第23卷 第4期2000年8月 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an Institute of I.&S.Technology Vol.23No.4 Aug.2000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首山1,孙家军1,刘文川2 (1.鞍山钢铁学院数理系,辽宁鞍山 114002;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5) 摘 要:系统地研究了活性碳纤维的KOH活化法与水蒸气活化法,比较了两种活化方法的 活化条件,测量了比表面积,用碘值、苯值测定了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用循环吸 附、脱附方法研究了活性碳纤维的再生能力,并与颗粒状活性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KOH 活化的活性碳纤维无论从比表面积、微孔结构,还是在吸附、脱附性能上,都优于水蒸汽活化 的活性碳纤维. 关键词:活性碳纤维;活化;吸附;脱附;再生 中图分类号:TQ342 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654(2000)04 0249 05 吸附与分离技术是环境保护工程中的一项有效措施,应用各种吸附剂,把各种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有毒物质吸收出来(可以重新利用),使排放的气体和液体符合环保的标准.吸附与分离技术的关键在于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酸性白土和沸石分子筛等.但是,这些材料不仅吸附能力低,而且操作性能和再生能力差.因此,寻找更为优良的吸附材料,一直成为各国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课题[1]. 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 F)是多孔碳家族中具有独特性能的一员,具有比表面积大,微孔丰富,孔径分布窄,吸附、脱附速度快,重量轻,容易再生等优点[2]. 活性碳纤维的前躯体为碳纤维或各类预氧化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碳材料.常用的活性碳纤维制备即活化方法按活化剂的不同,分为气体活化法和化学试剂活化法两种.气体活化法以水蒸汽、二氧化碳或微量空气为氧化介质,使碳材料中无序碳部分氧化刻蚀成孔,这种方法使用的比较多,研究的也较为清楚[3];化学试剂活化法用化学药剂浸泡碳材料,在加热活化过程中,使其中的碳元素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小分子形式逸出,常用的化学药剂有ZnCl2,KOH等,由于这种方法产生的活性碳纤维性能不稳定[2],所以较少使用.本文对化学试剂活化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这种方法制出了性能优异的活性碳纤维,与气体活化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比较. 1 活化工艺与样品制备 传统的化学试剂活化法是用KOH水溶液浸泡前躯体纤维,捞出烘干后,置于活化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加热,由于纤维中含有氢、氧等成分,反应激烈,不易控制,所以制得的样品性能不稳定. 本文采用的方法为先把前躯体聚丙烯晴基(PAN)纤维放入加热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碳化,使其中的氢、氧、氮等成分脱离逸出,制成碳纤维,然后把制得的碳纤维置于10%-40%的KOH水溶液中浸泡12 h,取出后,烘干称重,置于活化炉恒温区内,以5-20 /min的升温速度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预定温度(700-850 ),恒温一定时间(20-60min)后,在氮气保护下降温取出后称重,反复水洗烘干,再称重,计算纤维收率,测量比表面积. 同时,用水蒸汽活化制得一定量的活性碳纤维样品,以便于比较.具体操作方法为:把PAN基碳纤 收稿日期:1999-11-14. 作者简介:高首山(1968-),男,辽宁朝阳人,讲师.

选矿试验报告

选矿试验报告 ** 研究院 2 0** 年*月

一前言 受**公司委托对某铜铅锌硫化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为原有铅锌选矿厂增建回收铜系列提供技改参考依据。 1.1试验内容 要求进行较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试验,包括药剂种类及药剂用量条件试验。并进行“优先浮铜”和“铜铅混浮再分离”两大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确定处理该矿较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1.2试验研究结果 该矿原矿品位:铜**%,铅**%,锌**%。选矿试验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0.074mm占**%的条件下,使用**捕收剂优先浮铜,低碱(PH=*)以下用**浮铅、**浮锌,试验获得的指标:铜精矿产率**%、铜品位**%、铜回收率**%;铅精矿产率**%、铅品位**%、铅回收率**%;锌精矿产率**%、锌品位**%、锌回收率**%,试验指标理想。 选矿废水经检测,全面达到国标GB8979—1996二类企业排放标准。该铜铅锌矿的浮选采用本试验推荐的药剂制度,不会发生废水超标的问题。 二试样的采集和加工 试样由委托方采集并送至我院,试样重约**Kg。为制备试验矿

样,对送来的矿样进行了加工。加工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试样加工流程图 三试样性质研究 3.1试样化学分析 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3.1。 表3.1 试样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 成分Cu Pb Zn S As Fe Ag 含量(%) 注:Ag单位为g/t。 从表3.1结果看:原矿铜品位**%、铅品位**%、锌品位**%、银品位**g/t,具有回收价值,原矿含砷**%较低。 3.2试样铅物相分析 试样铅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2。 表3.2 试样铅物相分析结果 从表3.2结果看:原矿硫化铅占有率**%,氧化铅占有率**%,

活性碳纤维的特性

活性碳纤维的特性 1)吸附量大 活性碳纤维对有机气体及恶臭物质(如正丁基硫醇等)的吸附量比粒状活性炭(GAC )大几倍至十几倍。对无机气体也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对水溶液中的无机物、染料、有机物及贵金属的吸附量比GAC 高5—6倍。对微生物及细菌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如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率可达94—99%)。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如对于吸附质的浓度在几ppm 级时仍可保持很好的吸附量,而GAC 等吸附材料往往在几十ppm浓度时才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2)吸附速度快 对于从气相中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速度非常快,对液体的吸附也可很快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速率比GAC 高数十倍至数百倍。 3)再生容易,脱附速度快 在多次吸附和脱附过程中,仍能保持原有的吸附性能。如用120-150℃蒸汽或热空气再生处理ACF 10-30分钟即可达到完全脱附。 4)耐热性好 在惰性气体中可耐高温1000℃以上,在空气中的着火点高达500℃以上。 5)耐酸、耐碱,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6)灰份少。 7)成型性好,易加工成毡、丝、布、纸等形态。 活性碳纤维的介绍 一般传统上所使用的活性炭可分为粉末状活性炭(AC)和颗粒状活性炭(GAC),上世纪六十年美、日、俄等国家相继研发出第三种形态的活性炭称为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s,/ACF)。国内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也研发出活性碳纤维。因为活性炭纤维其表面遍布微孔,以及可经二次加工,成为不

同形态的毡及布状的材料,与传统的颗粒炭相比,具有较快的吸附、脱附的速度和更便利的操作维护等优点 活性碳纤维(以下简称ACF)的诞生在整个环保产业是一场革命。ACF是以粘胶基纤维为原料,经高温碳化、活化后制成的纤维状新型吸附材料,与社会上公认的比较好的吸附材料颗粒状活性炭相比,ACF具有以下显著的的特点: (一)、比表面积大,有效吸附量高。由于同样重量的纤维的表面积是颗粒的近百倍,所以需要填充的活性碳纤维的重量非常小,然而吸附效率却非常高,根据所处理废气的有机气体含量和其它物理特性的不同,吸附效率在85%至98%之间,多级吸附工艺可以达到99.99%,远远高于活性碳颗粒吸附法的最高吸附率88%,而且体积及总重量也都很小。 (二)、吸附﹑脱附行程短,速度快;脱附﹑再生耗能低。ACF对有机气体吸附量比颗粒状活性炭(GAC)大几倍至几十倍,对无机气体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并能保持较高的吸附脱附速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如用水蒸气加热6-10分钟,即可完全脱附,耐热性能好,在惰性气体中耐高温1000℃以上,在空气中着火点达500℃以上。 (三)、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对ppm数量级吸附质仍保持很高的吸附量 (四)、形状可变,使用方便;强度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活性碳纤维的应用 有机溶剂的回收 用于从气相分离回收有机溶剂,如对苯类、酮类、酯类、石油类的蒸汽均能从气相吸附回收,特别是有腐蚀性的氯化物、很容易起反映的溶剂、很容易分解的溶剂,使用ACF 做溶剂回收设备吸附脱附速度快、处理量大、回收溶剂质量高,而且回收效率可达97%以上。 空气净化

钾钠长石选矿试验报告

选矿试验报告 技术中心 2016年07月26日

选矿试验人员 刘国华王爱明陈东训李安李旺代明

目录 1、前言 2、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3、原矿性质 3.1原矿x-衍射分析 3.2原矿化学多项分析 3.3原矿石主要物理指标测试 4、选矿试验 4.1、强磁选除铁试验 4.2、酸洗除铁试验 4.2.1 酸洗浓度条件试验 4.2.2酸洗浸出时间条件试验 5、产品考查 6、结语

1、前言 受委托方的委托,技术中心对其所送钾、钠长石矿样品进行选矿试验。 经原矿粉晶X-衍射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矿石主要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长石含量65%-75%,石英含量25-30%,次要矿物有白云母占2-3%、其它为微量。 通过强磁脱铁试验,最终得到长石精矿K2O含量为4.86%,Na2O 含量为3.44%,回收率为93.67%,Fe2O3含量0.35%。 通过洗矿+强磁脱铁试验,最终得到长石精矿K2O含量为4.73%,Na2O含量3.39%,回收率为76.82%,Fe2O3含量0.24%。 通过高温酸洗除铁试验,最终长石精矿K2O含量为4.62%,Na2O 含量3.20%,回收率为98.91%,Fe2O3含量0.17%。 本试验自2014年07月25日开始,2014年08月15日结束,历时20天。本试验结果仅对委托方所送样品负责。 2、样品的采集及制 试验样品由委托方自行采集后送到技术中心。样品重量约为150Kg。 将样品进行破碎加工至-1mm,作为试验样品,并缩分出1kg样品,作为化学分析样品。试样的破碎缩分流程如图2.1。

原矿(d<50mm) 化学分析样选矿试验样图2.1 原矿破碎缩分流程图

1419选矿(实验指导书)

专题实验:锌矿石中锌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矿石中的锌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配位滴定法的条件选择及指示剂终点的判断; 3.掌握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浓度的标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测定方法:配位滴定法。 2.测定原理:在pH = 4~10的溶液中,Zn2+与EDTA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即 logK = 16.57)。在pH = 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以二甲 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进行Zn2+的络合滴定。 Zn2+ + In = ZnIn2+(In同一表示指示剂) (无色)(紫红色) ZnIn2+ + H2Y2-= ZnY2-+ 2H++ In (紫红色)(pH<6.3时黄色)3.干扰离子:⑴Fe3+、Mn2+、Pb2+、Bi3+等干扰元素通过氨水沉淀分离而预先除去;⑵Cu2+ 在滴定前加入硫脲消除干扰。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一)主要仪器 1.分析天平 2.滴定管(50.00mL) 3.锥形瓶(250mL) 4.容量瓶(250.0mL) 5. 铁架台和铁夹(1套)6.烧杯7.玻璃棒8.称量瓶9.移液管10.洗耳球11.等臂天平12.表面皿13.漏斗14.量筒15.滤纸16.电炉 (二)主要试剂 ⑴硝-硫混合酸(7+3); ⑵硫酸(1+1); ⑶二甲酚橙或半二甲酚橙(1 %); ⑷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⑸EDTA二钠盐及标准溶液; ⑹基准氧化锌; ⑺双氧水; ⑻盐酸(1+1); ⑼氨水(1+1); ⑽氯化铵; ⑾浓氨水; ⑿抗败血酸; 四.测定步骤 ZnO→标准Zn2+ →测定EDTA(测定后为标准溶液)→锌矿样中Zn2+ 的浓度 1.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配制(V=100 mL) 称取15g无水乙酸钠[或25g三水乙酸钠(NaC2H3O2﹒3H2O)]溶于适量水中,加入36 %醋酸5mL(或冰乙酸1.8 mL) ,用水稀至100 mL并混匀。 (2) 二甲酚橙(或半二甲酚橙)指示剂50 mL(1 %) 称取0.5g二甲酚橙溶于50 mL水中,摇匀。 (3) EDTA标准滴定溶液(V=500 mL) 称取6.5 g二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适量水微热溶解,稀释至500 mL,混匀,盛装于试剂瓶中(约0.035 mol / L)。 (4) 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经105℃烘干2h并冷却至室温的基准氧化锌0.7~1g于250 mL烧杯中,加入盐酸(1+1)20 mL ,微热使全部溶解,移入250 mL容 量瓶中,用水稀并定容至刻度线,摇匀(约含锌0.035 mol / L)。 2. EDTA标准滴定溶液标定(平行测定4组) 移取25.00 mL锌标准溶液于250~300 mL锥形瓶中,加水50 mL,滴加二甲酚橙指示剂2~3 滴,用(1+1)氨水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加入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10 mL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粉红色变

活性碳纤维

活 性 炭 材 料 方 面 的 发 展 活性碳纤维[1] 1.概述 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是继粉状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活性炭材料。人们最初将传统的粉状或细粒状活性炭吸附

在有机纤维上或灌倒空心有机纤维里制成纤维状活性炭(fiberous AC, FAC)但所得到产品性能不够理想[2]。于是,知道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碳纤维(carbon fiber,CF )工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将CF进行活化处理,才获得这种新型的吸附性能有一的ACF。 2.发展过程 最早报道ACF研制成功的事W.F.Abbott ,他于1962年研制成功黏胶基ACF[3]。1972年,G.N.Arons和R.N.Macnair等研制成功酚醛基和黏胶基AC[4]。1973年、1977年,R.Y.Lin和J.Economy报道了关于酚醛基ACF的研究成果[5]。后来建立了一个ACF商业化设备工艺程序[1]。Bailey和Maggs用路易斯酸来处理黏胶纤维制得ACF[1],并获专利。随后人们尝试了各种原料来直奔ACF,包括黏胶、酚醛纤维、聚丙烯腈、沥青、聚酰亚胺纤维、异型截面纤维等。 在诸多国家中,日本是开发和应用ACF较多的国家之一[6、7]。日本东洋纺织公司最早开发了人造丝基ACF,并与1975年工业化,目前产量达到100t∕a;1976年东邦人造丝开发出PAN基ACF;1988年,日本大阪气化公司与尤尼吉卡共同开发出沥青基ACF。 国内从事ACF的开发与研究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有许多,在ACF的制备、性能与结构表征、活化机理及应用取得长足进步。中山大学材料系增汉民教授及其合作者就不同原料ACF的制备、性能测定、反应机理、功能化研究等方面发飙了数十篇论文[8~10]。1987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沈曾民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系统开发了通用沥青基ACF,并在其随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和考察了以预氧化纤维为原料的“碳化∕活化”工艺(又称作“一步法”)与传统的“碳化再活化”工艺(有称作“二步法”)的各自优劣,并探讨了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