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

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
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

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

【基础知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我们周围的环境

(1)环境的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

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

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读右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 产生影响)

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 (2)表现 ①资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

③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④全球环境变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人为原因: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

③规模的全球性

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①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②内涵

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③基本思想

鼓励经济增长;

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1. 水污染及其成因

(1)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①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

②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③“藻花”与“赤潮”: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

(3)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

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

②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

③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4)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①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

②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③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④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1)城市垃圾的特点

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①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②对水环境的污染

③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物

①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②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我国的酸雨: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2)大气污染的防治: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人类面临的主要的资源问题

(1)淡水资源短缺

(2)耕地日渐减少

(3)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2.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1)煤炭分布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3)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①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②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③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④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⑤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

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③废水处理再利用

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等

节流

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耕地质量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②工程措施:包括水利工程和水上保持工程。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③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例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等,同时,发展合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4.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四、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及其保护

(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3)森林的价值

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②过滤尘埃,吸收噪音

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④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⑤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经济价值:

①制作家具

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

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2.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1)牧场退化的影响:

①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②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2)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原因:

①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②人为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性食

品。

③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因此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B.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3)我国草地退化原因

过渡开垦

过渡放牧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

气候异常等

(4)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②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

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④建立饲草料基地

⑤建设“草库伦”等

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定义:

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2)湿地的价值:

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

①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例如土壤侵蚀、围湖造田;

②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例如环境污染;

③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例如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5.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五、认识环境管理

1. 认识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概念(补充):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环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②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③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春》知识点梳理

《春》(七上)知识点梳理 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 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 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④段春花图。⑤段春风图。⑥段春雨图。⑦段迎春图。{描写具体,绘春} 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 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1、简析: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 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 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 2、考题再现吴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选文描绘了春雨的什么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这段文字中,除写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特征:细密、轻盈(1分)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分) 14、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1分)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1分) 相城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三下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盘点 1、易错读音 绸(chóu)带开垦(k?n) 蕴(yùn)藏贮(zhù)存一簇簇(cù) 不仅(j?n) 笼罩(lǒng zhào) 浏览(lǎn) 奇迹(jì) 嘉(jiā)峪(yù)关花束(shù) 一缕(lǚ) 增(zēng)添曾(zēng)母暗沙难以计数(shǔ) 2、加点字解释 星罗(罗列)棋布(分布)用之不竭(尽)心旷(开阔)神怡(愉快) 瞬(一眨眼)息(呼吸)万变蔚(盛大)为壮观 白云苍(灰白色)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也作“白衣苍狗”。 3、课文内容梳理 《长城和运河》 (1)本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 (2)课文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城比作巨龙,突出长城的雄伟壮观,把运河比作绸带,突出运河的轻柔壮丽。 (3)诗歌两部分结构相同,采用反复的写法,每小节一、二行,七、八行诗句相同。 《美丽的南沙群岛》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南沙群岛的传说、地理位置和历史。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南沙群岛物产丰富,第三自然介绍南沙群岛景色迷人。 (2)第二自然段以总分方式构段,全段围绕中心句“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来写,分别从“珍贵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三个方面具体展示了南沙的物产丰富。 (3)第三段也以总分方式构段,围绕中心句“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描述了南沙海天合璧、蔚为壮观;鱼虾海龟、五彩缤纷;浪花跳跃、犹如花束的绮丽画面。文段的第二句话将天比作蓝玉,将海比作翡翠。 《庐山的云雾》 (1)庐山云雾具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2)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来写。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分别将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形象地写出了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3)第三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是围绕中心句“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来写。作者联想丰富,以轻烟、银河、白马、冰山等形象,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

初中教材知识点梳理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备注:红色字体重点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为了明确表达意义,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这里 的“+”通常省略; 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符号“-”。(重点看教材例子) (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1.2.1 有理数 (一)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二)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1.2.2 数轴 (一)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二)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 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三)一般的,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1.2.3 相反数 (一)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二) 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1.2.4 绝对值 (一)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远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二)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 2.; 3.。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2. (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三)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四)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2.; 3.。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此书与《》、《》、《》合称为“四书”。 二、课文解析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 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三.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苟得(gǒu)一箪食(dān)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 ◆2.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 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3.一词多义 ⑴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 ⑵而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统计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统计的结果。 2、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根据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单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 示。 4、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 以,“=”读作等于。其它数读法不变,如21÷3=7,读作:21除以3等于7.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6、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 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8、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 数=每份数 9、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 的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沿一条直线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方向 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平移方向不改变。 如拉抽屉。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旋转方向有改变。如风扇的转动。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 诀计算得出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 181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三)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项目具体目标 语文基汉语 拼音 常用汉字3000个 汉字2500个常用字。 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字,辨析形近字。

础知 识部分 书写规范,行款正确,有一定的速度。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推想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积累常用成语。 阅读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累计 145万字。 习作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能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训练 组别写作内容备注第一组给远方小学生写信应用文

马思知识要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述要点梳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831年与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8—1848年间英国工人为争取自身政治权利,进行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来源及重要成就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成就: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6.马克思诞生的标志是《共产生宣言》 7..方法论和世界观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产,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的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论和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根本上说,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8.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是依赖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重大的理论价值 一、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11.物质与运动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要点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 1()着()的衣裳 2()着()的眼睛 3()着()的肚皮 4()着()的尾巴 5 小水滴聚在一起()下来,人们管我叫雨。 6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7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8 《梅花》作者是()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为有()()()。 二、组词 袋()()()() 迎()()()() 塘()()()() 三、连线 灌溉破坏发动淹没冲毁滋润 房屋河堤庄稼土壤田地机器 四、选词填空 1 迎上去追上去 早晨,我看见老师,()打招呼。 我从地上捡到一个钱包,发现是前面叔叔掉的,赶忙()把钱包还给他。 2 穿衣裳披红袍 哥哥当兵去了,我们全家给他戴红花,()。 早晨起床,我会自己()。 3 甩甩头摇摇头 看到我的考试卷,妈妈无可奈何地()。 小鲤鱼在池塘里摇摇尾巴()。 五、造句

1 有时候... ...有时候... ... 2 在... ...在... ...在... ...在... ... 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量词填空 一()海鸥,一()沙滩。一()军舰,一()帆船。 一()鱼塘,一()稻田。一()垂柳,一()花园。 一()小溪,一()石桥。一()翠竹,一()飞鸟。 一()队旗,一()铜号。一()“红领巾”,一()欢笑。 二、填空 ()高,()壮,()树叶像手掌。()秋天叶儿红,()四季批绿装。 ()喜暖在南方,()耐寒守边疆。()()活化石,()开花满院香。 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 树高百尺,___________________。 树无根不长,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皆图画,_______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书继世长。 三、说说各个季节的农事活动 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 春季:夏季: 秋季:冬季: 四、查字典 要查的字音序音节部首去掉部首剩几画读音 葡 桃 狐 狸 笨 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典型例题(一) 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例3.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百分之几? 例4.一种电子产品,原价每台5000元,现在降低到3000元。降价百分之几? 例5.一项工程,原计划10天完成,实际8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 例6.益民五金公司去年的营业总额为4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去年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例7.王叔叔买了一辆价值16000元的摩托车。按规定,买摩托车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钱? 例8.扬州某风景区2007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9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70 万元。按门票的5%缴纳营业税计算,“十一”黄金周期间应缴纳营业税0.45万元。 典型例题(二) 例1.(解决税前利息)李明把500元钱按三年期整存整取存入银行,到期后应 例2.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例1中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例3.方明将1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4.50%。两年后方明取款时要按5%缴纳利息税,到期后方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息税的,比如:国家建设债券、教育储蓄等。 例4.一本书现价6.4元,比原价便宜1.6元。这本书是打几折出售的?

例5.“国庆”商场促销,一套西服打八五折出售是1020元,这套西服原价多少元? 例6.一台液晶电视6000元,若打七五折出售,可降价2000元。 例7.一批电冰箱,原来每台售价2000元,现促销打九折出售,有一顾客购买时,要求再打九折,如果能够成交,售价是多少元? 例8.商店以40元的价钱卖出一件商品,亏了20%。这件商品原价多少元,亏了多少元? 例9.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30元,其中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总体上是盈利还是亏本?具体是多少?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典型例题(三) 例1.(列方程解答和倍问题) 一根绳子长48米,截成甲、乙两段,其中乙绳长度是甲绳的60%。甲、乙两绳各长多少米? 例2.(列方程解答差倍问题) 体育馆内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篮球比排球多6个。篮球和排球各有多少个? 例3.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少40人,六年级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140%,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 例4.(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白兔有36只,比灰兔少20%。灰兔有多少只? 例5.(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白兔有48只,比灰兔多20%。灰兔有多少只? 例6.某商品如果按现价18元出售,则亏了25%,原来成本是多少元?如果想盈利25%,应按多少元出售该商品? 例7.水果批发部要运进一批水果,第一次运进总量的22%,第二次运进 1.5吨,两次共运进这批水果的62%,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吨?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四) 例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我会写 春风冬雪花飞入姓什么双国王方 青清气晴情请生字左右红时动万

二、易错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 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我会认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氏李张古 吴赵钱孙周王官清晴眼睛保护 害事情请让病相遇喜欢怕言互 令动万纯净阴雷电阵冰冻夹 四、多音字 落: [luò] (飘落)[lào](落枕) [là](丢三落四) 的: [de](红的)[dì](目的)[dí ](的确)[dī ](的士)降: [jiàng] (降落)[xiáng](投降) 什:[shí] (什锦) [shén](什么) 少:[shǎo] (多少) [shào](少年) 好:[hǎo](好坏) [hào] (爱好) 重:[chóng](重复)[zhòng](重要) 相:[xiāng] (相信)[xiàng](相片) 五、近义词 保护——爱护喜欢——喜爱

六、反义词 保护——破坏喜欢——讨厌 七、词语积累 万里无云纯净透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雪花飞舞 第二单元 一、我会写 吃叫主江住没以会走北京门广过 各种样伙伴这太阳片金秋因为 二、易错字 走:先写“土”,再写下面的部分。 北:第四笔是“丿”,不要写成“一”。 广:上面有“丶”,不要写成“厂”。 各:上面是“夂”,不要写成“攵”。 种:“禾”的捺要写成点。 样:“木”的捺要写成点。 这:“文”的捺要写成长点。 为: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 三、我会认 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亲战士面想告 诉路京安门广非常壮观接觉再做各 种样梦伙伴却趣这太阳道送忙尝香 甜温暖该颜因辆匹册支铅棵架 四、多音字 觉 [jué] (知觉)[jiào](睡觉) 解[jiě](分解) [jiè] (押解) [xiè](姓解) 着 [zhe](走着) [zhuó] (穿着)[zháo](着凉)[zhāo](着数)会 [huì] (开会) [kuài](会计) 别 [bié] (分别) [biè] (别扭) 为[wéi] (为人)[wèi] (为了) 看 [kàn] (看见)[kān] (看护) 五、近义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 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843年,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创立:穆罕默于622年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共同发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要点梳理汇总(新人教版),数学老师整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

排列知识要点梳理

排列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排列的概念 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说明: 1.一个排列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否则只能用分步记数原理求解; 2.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 ①先取出元素; ②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先取再排; 3.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 ①元素完全相同; ②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 知识点二:排列数 1.排列数的定义 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元素中取出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2.排列数公式 公式一:连乘表示式 公式特征: 第一个因数是,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共有个因数。 公式推导: ①的意义:假定有排好顺序的2个空位,从个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去填空,一个空位填 一个元素,每一种填法就得到一个排列,反过来,任一个排列总可以由这样的一种填法得到。 第一步:在第一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第二步:在第二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由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上述填空共有种填法,

∴=. ②求可以理解为:从个元素中任取个不同的元素去填空(不能重复), 第一步:在第一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第二步:在第二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第三步:在第三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 第步:在第个空位填一个元素,有种方法; 依据分步记数原理,共有种方法。 公式二:阶乘表示式 推导: 即=. 知识点四:n的阶乘 1.全排列: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个不同元素的一个全排列。 全排列.

2.阶乘的概念: 把正整数1到的连乘积,叫做的阶乘.表示:,即. 规定:. 规律方法指导 1.排列和排列数的区别 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是具体的形式,不是数;“排列数”是指从个不同元素中, 任取()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是一个数.所以符号只表示排列数,而不表示具体的排列. 2.如何选择运用排列数的两个公式? 对于排列数的两个形式的公式,连乘表示式常用于计算具体的含有数字的排列数的值;阶乘表示式则常用于汉字母的排列数的变形和有关等式的证明。 3.排列的常见类型与处理方法 ①捆绑法:相邻或者要求几个元素必须在一起的排列,常用捆绑法; ②插空法:不相邻排列,常用插空法; ③排除法:直接考虑情况较多,但其对立面情况较少,先不考虑附加条件,计算出排列数,再减去不合 要求的排列数。 ④元素分析法:以元素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受限)元素的要求,再处理其他元素,有两个以上的 约束条件,往往是考虑一个元素的同时要兼顾其他元素。 ⑤位置分析法:以位置为主考虑,先满足特殊(受限)位置的要求,再处理其他位置,有两个以上的约 束条件,往往是考虑一个条件的同时要兼顾其他条件。

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 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 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数字表示 … … … … … … … … 10000 1000 100 10 1

五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1.《白鹭》作者郭沫若,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2.字音:嗜.好(shì)长喙.(huì)蓑.毛(suō)镶嵌.(qiàn)眼睑.(jiǎn) 吩.咐(fēn)便.宜(pián)空.地(kòng)铿锵 ..(kēng qiāng)垂蔓.(màn)眸.子(móu)待.一会儿(dāi)鲜.为人知(xiǎn) 3.描写白鹭的古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李白《白鹭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4.《落花生》一课借写花生告诉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特点。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5.竹子--虚心正直,梅花--高洁顽强,蜜蜂--勤劳奉献,路灯--默默坚守 6.歌颂奉献的古诗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描写桂花的古诗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8.《珍珠鸟》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著有《俗世奇人》《神鞭》等多部作品。 9.《珍珠鸟》一课提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题。

10.仿写: 信赖是一盏灯,一盏明亮的灯,它使我们前进的道路更亮、更明; 信赖是一杯茶,一杯浓浓的茶,它将温暖与爱传递给大家; 11.温和(形容气候)昆明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形容性格)薛老师说话很温和,从不向我们发脾气。 12.《蝉》的作者虞世南是唐朝书法家、诗人。这首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藉(jiè):凭借。诗句包含的真理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1.字音:间.隔(jiàn)平衡.(héng)人影绰绰.(chuò)挽.救(wǎn)岔.道(chà) 强.逼(qiǎn)允诺.(nuò)渑.池(miǎn)抵御 ..(dǐ yù)任.丘(rén) 侮辱 ..(wǔ rǔ)上卿.(qīng)削.弱(xuē)鸵.鸟(tuó) 游隼.(sǔn)输赢.(yíng)冠.军(guàn)侵略.(lüè) 2.《搭石》赞扬了搭石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也赞扬了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作想的人性美。 3. ABCC 式的词语:人影绰绰、白云悠悠、清风徐徐、小心翼翼、虎视眈眈、硕果累累 4. 赞美奉献的名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其中“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全文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6.出自《史记》的成语: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卧薪尝胆(勾践) 指鹿为马(赵高)破釜沉舟(项羽)约法三章(刘邦)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世界上一些跑得快的事物。按照运动速度的快慢依次是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声音、游

教材知识点梳理解析

九年级化学目录及教材重难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1、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1.3物质的提纯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2、浩瀚的大气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2.2神奇的氧气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3、走进溶液的世界 3.1水 3.2溶液 3.3溶液的酸碱性 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4.2碳 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4化学燃料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主要重难点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主要依据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体现 出的性质:稳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可燃性等。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化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来研究新材料,如 光导纤维。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1)认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试管、酒精灯、广口瓶、细口瓶、 集气瓶、试管夹、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操作要求、同时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实验室操作规则。 1.3物质的提纯 1)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且会区分。 2)会物质提纯的方法——过滤、蒸发,掌握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明白过滤 的原理,在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掌握蒸发的方法。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1)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单质是 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 2)21种常见元素的记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Fe 、Ca 、Na,以及元 素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 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③表示该物质由何 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主要重难点

数列知识要点梳理

数列知识要点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如1,1,2,3,5,…,a n,…,可简记为{a n} 注意: (1)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在自然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上的函数。函数当自变量 n从1开始依次取自然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常用代替 ,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a2,…,,…,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通项。 (2)数列的特征:有序性。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而且与这些数的顺序有关,“顺 序”是对数列本质属性的刻画。 (3)数列的定义域是离散的,因而其图象也是离散的点集。 2、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的第n项与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 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 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 式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3、数列的表示:

(1)列举法:如-2,-5,-8,… 注意:数列的列举法与集合的列举法不一样,主要就是有序与无序的差别。 (2)图象法:由点组成的图象;是离散的点集。 (3)解析式法:用数列的通项公式a n=f(n),n∈N*或其他式子表示的数列。 4、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 (2)按单调性:递增数列、递减数列(递增数列与递减数列统称为单调数列); (3)按照任何一项的绝对值是否都小于某一正数来分: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4)其他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5、数列的递推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注意: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 6、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任意数列的前n项和; 注意:由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 (2)求出当n≥2时的,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中的n=1时有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 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初中英语教材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七年级上Unit 1-4 一、Unit 1知识点 1.语法:be动词/ 物主代词/ 人称代词(详见语法) 2.句型/词汇 (1)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 I am … 注意:人称要用物主代词 eg:---What’s his name ? --- His name is Tony. ☆英文中姓氏是写在后面,名字在前面 eg:Jenny Brown ↓ ↓ 名字姓氏 姓氏:last name = family name 名字:first name (2) --- Nice to meet you ! --- Nice to meet you, too. /Me, too. (3)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It’s… 二、Unit 2 - Unit 3知识点 1.语法:指示代词/名词的单复数(详见语法) 2.句型/词汇 (1) ---Is this / that….? --- Are these/ those …? --- It is …(回答都用It) --- They are…(回答都用They) eg:--- Is this your ruler? --- No, it isn’t . 辨析:this (复数these) 这个,这样(这些)→指近处的事物,人that (复数those) 那个,那样(那些)→指远处的事物,人eg:---Is this your pencil? ---Is that your book? --- Yes, It is. --- No, it is not. (2)陈述句型 This is my sister . That is my brother. These are my sisters. Those are my brothers. 注意单数→复数:指示代词,be 动词,名词全都要相应的变化(3)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 is a pen. (注意冠词不要省略) (4) --- How do you spell it? --- P-E-N. (5) Call Alan at 4953539. (6)易错单词,短语,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