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地图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p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地图

第一课时2

【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师指导与演示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3)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学校新团初中姓名陈学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2)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院里找座位一样。)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

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板书设计】五、经纬线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 2、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 (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方案,可就着教室周围地理事物一起辨别方向)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周河九年制学校杨景瑞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而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其试题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整张试卷地理图像的图幅数量最多,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不刻都在与地图打交道。然而,在我所教的几届学生中,大部分对读图都感到惧怕,考试中主要失分就是读图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地理课本中地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地图多好啊!”。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地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地理知识的,没想到却事与愿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深深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作了一些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点肤浅的想法,说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交流。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地理名称、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

图例和注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而不仅仅的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其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都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都是通过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把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牵涉到作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这些知识应该适当做一些简单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多拿实际地形跟地图做比较,或者用塑料泡沫做一些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对着模型作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让学生明确中学地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1、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图》word教案 (5)

地图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认识地图教案晋教版

2.1 认识地图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 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2)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 (1)请学生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 1、学生活动,讨论书第15页习题。 2、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四、课后作业 复习今天所学,预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形图上获取信息” 1 / 1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3)、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

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 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 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图瓦卢举国迁移的新闻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 入新课。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了地图,教师就不易讲清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学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所以,“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地图”,“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是中学地理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在地理教学中,在运用地图方面作了如下探索。 一、合理利用教学挂图 地理教学挂图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形象教材和直观教具,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而充分地利用。首先,教师要结合每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挂图。因为使用什么地图和如何使用地图,都要考虑地图语言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协调,每节课不要过多地使用挂图,如果不适当地使用挂图,摘摘挂挂,不但会使教师手忙脚乱,还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挂图,而且对挂图应象语文一样熟悉,做到既挂必用,指图必准。 其次,使用教学挂图,还要特别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对照查找。因为教学挂图受图幅的限制图例和注记都

不可能很大,也就不易使全体学生看清楚。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教师应该在图上指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去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讲美国地形时,让学生观察完《美国地形图》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的地形特点和山脉走向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尽管美国大部分位于西风带内,但由于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西风不能深入内地,南北走向的山脉,可使来自南北方的气流畅行无阻,造成冬季普遍寒冷,夏季普遍高温,冬夏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充分运用课本插图 课本插图精要、直观地概括和补充了教材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准确灵活运用课本插图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科学的理论形象化,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装的思维。我在地理教学中常常指导学生精读每一幅插图,并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程序启发性提问,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讲亚洲气候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插图《亚洲气候图》,学生会一目了然得出亚洲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状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而得出复杂的地形影响,其气候的复杂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 教学要求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引入新课】 1.过渡引入:复习上一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进行过渡: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这样的

新课引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交代 2.设问引入:根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中国有些地形区?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你知道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联系实际引入:从学生所在的地形区讲起如果学生不知道名称可以先从地形的特征引入从学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观说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复习有关地形剖面图知识的基础上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 3.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第22页图2.2时准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

手绘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手绘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它的直观性决定了它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与教师如何借助地图去教学直接相关。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地图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作用呢?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逐步提高他们运用地图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对比和推理的能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脑、手、眼、口等并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对此,通过自己的经验发现,教师的手绘地图,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手绘地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事实上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教具,都可以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地球仪、课本地图、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模型图以及多媒体地图等等。但是,每种教学效果确是不同的。而利用教师熟练地手绘地图,可以起到其他教学工具不可取代的效果,也许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熟练的画图基本功,就是学生激起学习地理学科兴趣的原因。所以,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一个因素。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手绘地图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 地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地理事物的形

状,而这方面手绘地图表现得更明显。它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方向等。象地球各个大洲的轮廓及大小,世界主要国家的大小与形状,世界主要河流的流向及注入海洋,世界主要山脉的位置及走向等等。学生看起来更能接受。例如,在我们的区域地理中主要讲了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中国等国家,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等达州的学习中都可以用自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其他的各种地图比较起来,更直观、更清楚,学生更容易掌握、识别。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三、手绘地图更能够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地图的直观性还可以反映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而手绘地图由于直接反映教学的重点,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起来更直观易懂,更能准确地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例如,在讲《日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学习: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日本的岛国轮廓图,教师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的得出日本是个岛国。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本《日本地形》地图,得出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领土组成,教师依次把内容填在黑板上地图。3、然后,在上面的基础上,继续确定日本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山脉和城市。4、而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2017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重点难点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专题练习 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 1、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B.此处为山地地形 C.受洋流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2、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并有茶树生长。 依据图和材料,完成3—5题: 3.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 A.小溪B.平原C.沙滩D.梯田4.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丁我国的 A.青藏高原B.江南丘陵C.黄十高原D.四川盆地5.从保护农业生态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图示区域最不宜种植A.中药材B.柑橘C.花卉D.水稻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6.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7.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8.图中d地植物比c地长势更好,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坡度小 B.蒸发量小,土壤湿润

C.光照条件好,气温高 D.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位浅 9.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有效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 1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 1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A.400米B.150米C.278米D.199米1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14.如果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剑日出的点是 A.甲村B.乙村C.①地D.②地

七年级地理地图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地图 设计理念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学习目标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的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是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4、能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5、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稀疏与坡度陡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难点: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地图)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13页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过渡: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少?实地距离又是多少?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讨论计算: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一节)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启发引导]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地理知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所以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如何巧妙地使用地图实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使教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能接受理解。如我在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使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实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 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但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因为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使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2第1节 地图的发展》word教案 (4)

2.1 地图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 6、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 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 (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2)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最新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

地理教学案例

(2)了解港澳台都是我国的领土,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浅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 本课是学生了解中国人文环境的第一课。该课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本课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学生看书、读图基础上,以问题引路,着重采用地图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即“导、学、议、展、练”五位一体教学策略,重点突出一个展字。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反复运用地图、开展游戏活动等,把“死”图变成“活”图,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借助学生探究祖国河山的好奇心,(但学生个人目前的读图能力有限)利用小组合作读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全体、全程主动参与学习,更好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探究、开放创新的特点,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知识、借助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地理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开发学生智能。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2、学法 八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积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①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象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②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③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2-06-25T14:03:53.323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祁凤飞 [导读]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 祁凤飞(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合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然后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独立发展。愿我们能够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已任,不断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