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运动

水分子的运动
水分子的运动

课题: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自学法

学生信息:

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通过第一单元中物质组成的奥秘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起点分析:

教学起点应从身边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出发来认识分子的特征,并适当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配以恰当的比如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使学生自发地用分子特征去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天然循环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现象。

教学资源与设备

音像资料:水滴图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图片、模拟水蒸发时水分子的运动图片

实验仪器:烧杯、酒精灯、药匙、碘的升华仪器、温度计

实验药品:品红、水、酒精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水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但大家对水熟悉吗?

生:有的答熟悉,有的答不熟悉。

师:如果有一个外星人(或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来到地球上,你准备怎样向他介绍你所熟悉的水呢?

生:思考后回答有:水是无色的、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温度低时会结冰,温度高时能沸腾。水能洗衣服、浇花、灌溉农田、水能发电。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能形成美丽的云朵,遇冷可变成雨、雪降落下来等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前面我们学习过世界万物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师:其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粒?

生:想

媒体播放:水滴图片

师:大家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水分子

师:你们知道一滴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吗?

生:不知道

师: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 个水分子,从这个数字上看能说明什么?

生:讨论得出水分子很小。

师:不光水分子很小,其它物质的分子也很小。

板书:1、分子很小

师:分子虽然很小,小到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出示投影片: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得到的苯分子的图像

师:图片中每一白色部分表示一个苯分子,白色以外的部分表示什么?

生:略加思考回答:它们之间的空隙。

师:对极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就如同我们教室里坐着的同学,两两之间有空隙。

板书:2、分子之间有间隔

出示实验:由两名学生各取五十毫升的水、五十毫升的酒精,将它们混合,读取混合后体积数。

生:小组讨论50+50为什么不等于100。讨论完毕,各小组代表汇报。

师总结:因为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中,挤占了空间。如同一桶大豆和一桶小米混合后重新装起来不能得到两桶是一样的道理。

师:同学们,你们桌上有一酒精温度计,想不想探究一下影响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生:想

师:好,现在请大家观察室温是多少度,然后用手轻握温度计下端,观察液面有何变化?松开手,液面又有何变化?

生:同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相互交流见解。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补充板书2、分子之间有间隔(热胀冷缩)

师: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的,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

出示实验:碘的升华及凝华

生:观察现象,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之因做出猜测。其猜测有:分子数目增多了?分子个体变大了?变成了别的分子?分子的间隔变化了……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间隔不同。不是因为分子大小、分子数目、分子本身改变。固体、液体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很小,气体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很大。

师:有谁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间隔不同?

生:在锅内烧水时产生的水蒸气会充满整个房间。

师:下雨过后,柏油马路上留下一滩滩水渍。太阳一出来,不多久,水渍没有了,马路变干了,水到哪里去了?

生:蒸发了,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师:水渍一下子全没有了?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滩水渍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它们应该像教室里的同学们听到放学铃声,一个接一个走出教室一样从地面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细细体会。

出示媒体动画:水渍中的水分子一个接一个脱离水面运动到空气中。

师举例:放学回家走到街门口,有的同学就知道妈妈在家煮米饭,,有的熬鱼,有的蒸馒头,这是为什么?

生:分组讨论

师讲解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3、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师:为什么太阳一出来水渍干得就快,米饭煮得时候米香味就浓。还有衣服晒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

生:交流、各小组发表意见

师归纳:这是因为太阳、风、加热等可提供能量给分子,使它们运动加快。

出示实验:品红分子的扩散——取60 0C 的水和200C的水,分别加入一小粒品红,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从而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师:同学们知道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吧?他是通过什么现象得到启示的?

生:瓦特,通过水壶烧水,水蒸气能将壶盖顶开。

师:那是因为加热水分子获得了能量,运动加快,挣脱分子间的束缚,分子间距离增大,变成水蒸气的缘故。将壶盖揭开,会看到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什么原因?

生:同桌交流完毕,举手回答。

师:分子不光从环境中获得能量,还会将自身获得的能量散发给周围环境,导致自身能量减少。揭开锅盖时,水分子将能量传递给锅盖,导致自身能量降低,运动减慢,分子

间距离减小,彼此靠近,又重新聚在一起,凝结成水滴。瓦特观察烧水就发明蒸汽机,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纷纷发表见解。

师:平时我们也要善于观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就诞生在我们同学中间。

师:通过前面的讲解同学们对分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粒子是否有所认识?

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将前面的1、2、3概括并板书为一、分子的特征

师:有谁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下水的三态变化呢?

板书:二、水的三态变化

生:举手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补充并板书

水分子吸收能量

运动加快、间隔增大

水水蒸气

水分子失去能量

运动减慢、间隔减小

师:不管是水蒸气冷凝成水,还是碘受热变成碘蒸气,这些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其原因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我们从分子的角度出发,应如何解释物理变化呢?

生:思考

师: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括: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运动速率、分子间隔改变。

师:下雨了,同学们打着小花伞,穿着雨衣奔走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下雪了,同学们将雪握成小球打雪仗,堆雪人。你们可知道雨、雪是怎样形成的?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雨、再遇冷变成雪降落下来。

师:回答得非常对,但未跟这节课的知识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未用微观的观点和能量观解释问题。

出示媒体:水的天然循环路线

提出问题: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略加概括并板书

吸收太阳光升腾随风迁徙

地表水——————→水蒸气————→云————→雨或雪返回地面水分子能量增大遇冷再遇冷

运动加快

师:水分子的运动导致水的三态变化,而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实现水的天然循环这就是这节可我们的学习任务。

板书: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哪些问题还有疑惑之处,需要老师给予指点。

生:老师,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为什么水降低温度结冰时,反而冰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的《活动天地》,看看小丽同学的见解能否帮我们解决?

生:老师,我想知道分子到底小到什么样的程度?

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 -26kg ,如果把水分子比作乒乓球那么大,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规则是各小组提出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的能用分子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然后点名让另一组的同学回答。看哪组提得问题质量好,哪组的回答完美。各小组先讨论一下。

生: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一人抽烟满屋子都会充满烟味?

盛酒、香水、食醋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自行车胎打满气,夏天时易爆?

为什么走到医院门口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

为什么洗澡时会看到墙壁上出现许多小液滴?

为什么将糖块放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为什么气罐盛的是液化气而不是气体?

……

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释给予肯定。出示练习,比一比,看一看,看谁做得快。小结:将本节课的知识编成顺口溜的形式投影

分子之歌

分子虽小,真实存在,

互有间隔,不断运动。

吸收能量,运动加快;

失去能量,运动减慢。

物理变化,分子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改变。

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1、本节教材一开始就以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为假设,说明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数目和大小没有改变,而是分子间隔和分子排列方式改变了。学生很难接受,心中不免有所疑惑。而在这节教学中,教师打破了课本的框框,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分子的特征,然后再利用分子的特征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天然循环,学生乐于接受,学习兴趣高,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2、本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情景的设置,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的方法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由于本节安排实验较多,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略微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的能力。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2021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13.1分子热运动 (学生版+解析版)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原卷版) 一、知识点与考点 二、考点解析 1.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从历年中考来看,常见的是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对分子热运动现象进行判断等。此内容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本节考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分 子 热 运 动

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和和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热运动越。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 2.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也容易被。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典例二:(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考点二:分子间作用力 ◆典例一:(2020·江苏泰州)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

水分子的运动分析

水寨中学化学组集体备课精细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 参备人个性修改 教学目标知识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 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 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能力 1、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 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 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 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 能力。 情感 1、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 兴趣。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 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教法学法教法:1、讲授法 2、发现法 学法:1、预习、自学 2、小组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但多数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 难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仪器及药品: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作业点评、预习展示、预备知识回忆等) 水有哪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哪类变化? 导学释疑(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 [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 [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2008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 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梳理(1)

第 5 页 共 13 页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 二、考点解析 1.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从历年中考来看,常见的是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现象进行判断等。此内容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本节考 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分 子 热 运 动 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和和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热运动越。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 2.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也容易被。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典例二:(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5 页共13 页

水分子的运动

课题: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自学法 学生信息: 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通过第一单元中物质组成的奥秘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起点分析: 教学起点应从身边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出发来认识分子的特征,并适当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配以恰当的比如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使学生自发地用分子特征去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天然循环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现象。 教学资源与设备 音像资料:水滴图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图片、模拟水蒸发时水分子的运动图片 实验仪器:烧杯、酒精灯、药匙、碘的升华仪器、温度计 实验药品:品红、水、酒精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水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但大家对水熟悉吗? 生:有的答熟悉,有的答不熟悉。 师:如果有一个外星人(或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来到地球上,你准备怎样向他介绍你所熟悉的水呢? 生:思考后回答有:水是无色的、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温度低时会结冰,温度高时能沸腾。水能洗衣服、浇花、灌溉农田、水能发电。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能形成美丽的云朵,遇冷可变成雨、雪降落下来等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前面我们学习过世界万物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师:其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粒? 生:想 媒体播放:水滴图片 师:大家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水分子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结构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但看不到颗粒存在。 扩散的实质:(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处于平衡位置r=r0时,分子所受引力和斥力相等;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r﹥10r0,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第二节、内能 一、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形式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不为零,也即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材料、温度、状态。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3、在所有的表述中,只有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和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是对的,其他的只能是不一定。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能量的转移)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 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 (1)、做功:通过压缩、摩擦、敲打等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能量的转化)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使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物质进行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2、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用时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二、比热容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 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 2、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 b.分子体积: c.分子数量: 二、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 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 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3、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的数量级为m,

分子热运动知识讲解

分子热运动知识讲解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 2、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分子构成特点; 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要点诠释: 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全面很好

选修3-3热学知识点归纳 一、分子运动论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 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 (2)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3)阿伏伽德罗常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1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的测量值: 设微观量为: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 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分子质量: 分子体积: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大小) 分子直径: 球体模型: V d N =3A )2(34π 303 A 6=6=ππV N V d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分子的数量.A 1 A 1A A N V V N V M N V N M n ====ρμρμ 2.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郎运动。 (2)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 运动,但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实验中画出的布朗运动路线的折线,不是微粒运动的真实轨迹。 因为图中的每一段折线,是每隔30s 时间观察到的微粒位置的连线,就是在这短短的30s 内,小颗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大量液体分子(或气体)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5)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不变水分子的大小改变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分子热运动、内能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分子热运动篇
1、物质的组成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分子非常小,不借助仪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圆球(物理模型法) ,那么 一般一个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10 m,因此一个物体是由数量巨大的分子组成的。 -10 19 3 (3)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是 10 m,1cm 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 个分子。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注意: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扩散,必须是两种物质相互进入彼此。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造成的,要注意和微小颗粒状物体运动的区别。 3、分子热运动 (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的分子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因素: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 的就越快。 4、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之所以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从而 使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分子间也存在斥力作用,因此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 增大,只是斥力变化的比引力要快。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作用力稍大时, 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间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10
内能篇
1、内能 (1)宏观物体的能表现为机械能,是物体外在的能量;微观物体的能表现为内能,是物体内在的能量。 (2)分子动能: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都具有动能,叫 做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又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4)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 号 J。 (5)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温度越 低,内能越小。 拓展: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 研究对象不同 影响因素不同 存在条件不同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物体的温度、体积、 物体的质量和 状态 内能永远存在 机械能 宏观世界的整个物体 物体的质量、速度、 高度和形变程 度 存在有条件,比如运动、被举高、 发生弹性形变等
2、内能的改变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 J
1

水分子运动练习题

水分子运动练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水分子的运动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题后的表格中) 1从卫生、健康的角度选用的饮用水是() A 自来水 B 矿泉水 C 蒸馏水 D 纯净水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液体 B 海水是无色透明的,它是一种纯净物,可以直接饮用 C 水的密度是1g/cm3 D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下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有序排列的是() A 液态的水 B 固态的水 C 气态的水 D 无法确定 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气体受压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A 分子个数减少 B 分子体积缩小 C 分子间隔减小 D 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 5在净化黄泥水时,常加入明矾粉,其目的是() A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B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C 使硬水暂时软化 D 使硬水永久软化 6渔民在海上作业,遇到淡水用完怎么办() A 喝海水 B 赶快返航 C 将海水蒸馏成淡水 D 吃海生动物得到水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没有被污染的,都可以饮用 B能够饮用的水肯定是纯净物

C 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所以水有各种颜色 D 水在人体内起着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的作用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空气 C蒸馏水 D 果汁 9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主要是因为()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C水分子不断的运动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10在水的净化的环节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沉降 B 过滤 C 消毒杀菌 D 蒸馏 11下列关于水分子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B 水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 C 用水壶烧水,水开时的冒出白汽就是水蒸气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2能够在花园中嗅到花的香气,是由于() A 分子有质量 B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13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 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4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漏斗内的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边缘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答案:C 解题思路: 小明的爸爸吸烟时,由于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则小明和妈妈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所以小明会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无关。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A:将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色了,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和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B:磁铁本身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钉,不是由分子引力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C:把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后用力压紧,两铅柱就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分开,恰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符合题意。 D: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子间作用力 3.有关分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答案:D 解题思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 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点

一、水分子的运动 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和分子的________。 2、水分子获得_______时,运动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_______时,运动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3、分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通过________,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变化。 5、净化天然水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步中常用到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三步使用活性炭,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较强的_________作用,可以用来吸附_____或______中的_____或______。_________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除杂方法。 6、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过滤操作中的一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_ ,;三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 7、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再输送到千家万户。 8、由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9、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 (1)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可用_____法; (2)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可用___________法; (3)把液体和液体分离可用_____法。 10、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电解水实验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 计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 “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T液态T气态(物理变化) 不变水分子的大小改变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 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模块一分子热运动【一、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皆由分子构成。固体物质分子排列紧凑,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而气体物质分子的间隔很大,相互作用力也很小。 2.分子热运动 (1)现象解释分子在物质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它们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扩散。例如: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三分钟后,二氧化氮颜色变淡,同时在上边装有空气的瓶中出现淡棕色,说明两种气体发生了混合,即分子在不断运动。 调好的鸡尾酒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混合,即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铅块与金块五年后发生混合,说明两种分子在这几年之间相互渗透,在分界处以无明显界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说明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很慢很慢。 (2)分子热运动定义以上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扩散现象。且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固液、气液、气固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

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由于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分子不至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距很小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注:当分子间距过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过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二、例题精讲】【例1】★★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 【测试题】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

分子热运动 知识讲解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 2、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分子构成特点; 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要点诠释: 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3、固体: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4、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5、液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

水分子运动练习题

水分子运动练习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水分子的运动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题后的表格中) 1从卫生、健康的角度选用的饮用水是() A 自来水 B 矿泉水 C 蒸馏水 D 纯净水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液体 B 海水是无色透明的,它是一种纯净物,可以直接饮用 C 水的密度是1g/cm3 D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下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有序排列的是() A 液态的水 B 固态的水 C 气态的水 D 无法确定 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气体受压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A 分子个数减少 B 分子体积缩小 C 分子间隔减小 D 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 5在净化黄泥水时,常加入明矾粉,其目的是() A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B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C 使硬水暂时软化 D 使硬水永久软化 6渔民在海上作业,遇到淡水用完怎么办() A 喝海水 B 赶快返航 C 将海水蒸馏成淡水 D 吃海生动物得到水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没有被污染的,都可以饮用 B能够饮用的水肯定是纯净物

C 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所以水有各种颜色 D 水在人体内起着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的作用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空气 C蒸馏水 D 果汁 9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主要是因为()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C水分子不断的运动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10在水的净化的环节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沉降 B 过滤 C 消毒杀菌 D 蒸馏 11下列关于水分子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B 水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 C 用水壶烧水,水开时的冒出白汽就是水蒸气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2能够在花园中嗅到花的香气,是由于() A 分子有质量 B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13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 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4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漏斗内的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边缘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浙教版 导语】初三是初中阶段学习关键的一年,学习得法,将直接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升学。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浙教版,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1、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一切物体都存运动),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存的. 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小练习 1、有些房间是用一种含有甲醛的板材装饰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

____________的。所以人们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 2、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_____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力。 3、小明学习了科学以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高中物理之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 分子的热运动 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原因: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 3.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4.扩散现象说明 (1)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 布朗: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1827年,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粉微粒悬浮在静止水面上的形态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些花粉微粒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布朗经过反复观察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我确信这种运动不是由于液体的流动所引起,也不是由于液体的逐渐蒸发所引起,而是属于粒子本身的运动。” 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追踪一个微粒的运动 将每隔30s观察到的微粒的位置,用直线把他们依次连接起来。

花粉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不同的花粉微粒的运动路线是不同的。 图中的连线是不是花粉微粒运动的实际路线? 不是 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即: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布朗运动是观察到的悬浮小颗粒(足够小)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间接反映了气体、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跟什么因素有关 布朗运动是分子的运动吗? 布朗运动是悬浮于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这种微粒

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集合体,因此它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微粒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为什么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为什么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加激烈? 温度升高,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液体分子对微粒的碰撞次数将增加,而且每次撞击作用将增强。这就使微粒受到来自各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的不平衡现象加剧,引起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加激烈 布朗运动的特点 无规则; 永不停息; 温度越高,颗粒越小,运动越激烈; 布朗运动能够在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