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配中心医嘱审核分析

静配中心医嘱审核分析
静配中心医嘱审核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二零一四年八月份

用药医嘱审核情况分析

一、 2014年8月份用药医嘱审核情况分析

2014年8月共审核用药医嘱137735组,配置、入仓退回及审核未通过情况见表1:

表1:用药医嘱情况分类

项目组数占审核医嘱百分比(%)入仓配置131936 95.90%

入仓退回95 0.078%

审核未通过59 0.043%

二、不合理医嘱分类及各类别比例,见表2:

表2:不合理医嘱构成

类别组数占审核未通过百分比(%)药品浓度不适宜16 27.12%

溶媒选择不适宜14 2.73%

配伍不适宜10 16.95%

药品剂量不适宜8 13.56%

录入错误7 11.86%

违犯相关处方规定 4 6.78%

注:违犯相关处方规定包括违犯《处方管理办法》2组及违犯《中成药临床使用管理原则》1组。

审核未通过医嘱比例示意图:

三各科室审核未通过医嘱情况,见表3:

表3:各科室不合理医嘱及分析

日期床号住院号医师医嘱不合理因素

8.13 39 647121 5% GS 250ml+ 痰热清 40ml 痰热清需10

8.30 22 895837 NS 250 ml + 克林霉素 400 mg

配制浓度不

适宜

8.06 8 842302 5% GS 250ml+ 环磷腺苷普胺 210 mg 剂量超说明书

8.10 2

942499

GNS 500 ml+ 参麦注射液 60ml +

胰岛素4 iu

违犯《中成药

临床应用管

理原则》 8.22 J13 946142 NS 250 ml + 丹参(冻干)80 mg

剂量超说明

8.04 6

942166

卡文 1440ml + Kcl 5 g(录为1支)+ 胰岛素 25iu(数量录为1)+ 数量录入错误 8.13 26 942838 NS100 ml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1000 mg

浓度不适宜

8.31 F37 945407 GNS 500 ml+水溶性维生素 1支+

脂溶性维生素 1支

配伍不适宜

8.14 60 944908 NS 250 ml + 克林霉素 8 g

药品剂量录

入错误

8.04 33 942439

5% GS 250ml+ 艾迪 50ml + 胰岛

素 4 iu

违犯《中成药

临床应用管

理原则》

8.10 7 944298

GNS 500 ml+ 50% GS 60 ml(数量

录为1支)+VitB6 200mg+ 胰岛素

10iu

数量录入错

8.10 22 771916 5% GS 250ml+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

射液 465 mg + 胰岛素 4 iu

配伍不适宜

8.12 2

944416

钠钾镁钙葡萄糖 500 ml+ l+ VitC

2 g+VitB6 200mg+ Kcl 1.5 g 钾浓度太高

8.13 J10 924224 5% GS 500ml+ VitC 2 g(录为2

支)+VitB6 200mg+ Kcl 1 g

8.15 1

884890

钠钾镁钙葡萄糖 500 ml+ l+ VitC

2 g+VitB6 200mg+ Kcl 1.5 g 钾浓度太高

8.05 23 943298 NS100 ml +头孢曲松钠 0.8 g+ 地

塞米松 3 mg

配伍不适宜

8.03 17 838611 NS 250 ml + 法莫替丁40mg+ 维生

素B6 200mg+ 地塞米松 10 mg

维生素B6与

地塞米松配

伍禁忌

8.14 J04 944974 NS 250 ml + 葛根素 100 mg(录为4支) 数量录入错误

8.17 23 945168 NS 250 ml + 薄芝糖肽 10 mg

剂量超说明

8.06 80 941562 NS 250 ml (录为3袋)+ 丹参酮磺酸钠 40mg 溶媒数量录入错误 8.07 94 928906

NS100 ml + 克林霉素 1.8 g 克林霉素浓

8.14 F92 942098

5% GS 500ml+ 还原型谷胱甘肽

1800 mg + 门冬氨酸钾镁 50 ml

门冬氨酸钾

镁剂量超说

明书

8.09 13 943523 5% GS 500ml+ VitC 2 g+VitB6

100mg+ Kcl 1 g+ 胰岛素 8 iu+

硫酸镁 2.5g

违犯《处方管

理办法》

8.15 1 944541 5% GS 500ml+门冬氨酸钾10 ml+

脂溶性维生素1支+ Kcl 1.5 g 钾浓度偏高

8.25 6 582317 5% GS 500ml+ 还原型谷胱甘肽

1800 mg +VitK1 30mg

配伍不适宜

8.25 7

775642

5% GS 500ml+ 还原型谷胱甘肽

1800 mg +VitK1 30mg

配伍不适宜

8.31 31 947250

5% GS 250ml+ 环磷腺苷普胺 120 mg + 门冬氨酸鸟氨酸 7.5g+ Kcl 1 g

8.30 20 936636 10%GS 500ml+ VitC 2 g+VitB6

200mg+ 胞二磷胆碱500mg + Kcl 1

g

违犯《处方管

理办法》

8.04 13 943189 5% GS 250ml+ 氨溴索 150 mg 溶媒不适宜 8.31 J06 933559 NS 500 ml + 奥美拉唑 40mg 溶媒量过大 8.31 29 912696 卡文 1440ml + + 葡萄糖酸钙

37ml+ 硫酸镁 3ml+

配伍不适宜

8.02 2

938257

NS 250 ml + 紫杉醇脂质体 30 mg

溶媒选择错

8.05 41 943021 钠钾镁钙葡萄糖 500 ml+ Kcl

1.5 g

钾浓度太高

8.05 41 943021 GNS 500 ml+VitC 2 g+VitB6 200mg(数量录为1支) 数量录入错误 8.11 8

924001

10%GS 500ml+奥美拉唑 40mg+ Kcl

1 g

溶媒不适宜

8.25 19 900296 NS 250 ml + 缩宫素20 iu 缩宫素浓度

太高,剂量超

说明书 8.07 3

938068

NS 500 ml + 紫杉醇脂质体 240 mg

溶媒选择错

8.13 30 941135

NS 500 ml + 艾迪 10 ml 药品用药剂

量偏低,超说

明书

8.15 28 941231 NS 500 ml + 艾迪 10 ml 药品用药剂

量偏低,超说

明书

8.15 35 924527

NS 500 ml + 艾迪 10 ml

药品用药剂

量偏低,超说

明书

8.13 13 744878 NS100 ml + 吡柔比星 60mg 溶媒选择错误

8.16 F48 813367 18AA 250ml + Kcl 7.5 g

水针剂剂量单位选择错误

8.07 22 938867 5% GS 500ml+ 长春西汀 20mg +

复合磷酸氢钾 2ml

配伍不适宜

8.12 19 942569 5% GS 500ml+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

解物 10ml+ Kcl 5 g

钾浓度太高

8.16 3 924172 5% GS 500ml+ 长春西汀 40mg +

复合磷酸氢钾 2ml

配伍不适宜

8.17 26 944730 甘露醇 125 ml+地塞米松 10mg 配伍不适宜 8.16 31 944473 5% GS 100ml+ 泮托拉唑 40 mg 溶媒不适宜 8.25 36 913213 NS 250 ml + 左氧氟沙星0.04 g

8.21 10 944750 NS 100 ml + 克林霉素 1.2 g 浓度太高 8.21 t50

911683

NS 100 ml + 美罗培南 1 g 浓度太高 8.03 T57 843963 GNS 500 ml+水溶性维生素 1支+

胰岛素8iu

溶媒不适宜

8.03 T58 652017 5% GS 250ml+ 兰索拉唑 30 mg

溶媒选择错

8.07 T58 943348 5% GS 250ml+ 泮托拉唑 80 mg

溶媒选择错

8.10 T65 738259 GNS 250 ml+VitC 0.5 g+VitB6 100mg+ Kcl 1 g Kcl 浓度偏高

8.11 T60 944470 5% GS 250ml+ 丙胺酰谷氨酰胺100

ml+ 胰岛素 4 iu

丙胺酰谷氨

酰胺需5倍稀

8.12 T50 944308 5% GS 250ml+ 泮托拉唑 80 mg 溶媒不适宜 8.21 T67 945914

5% GS 500ml+ 环磷腺苷普胺

180mg+七叶皂苷钠20mg+复合磷酸氢钾2ml+ 胰岛素 8 iu

溶媒不适宜 8.03 44 943379

5% GS 400ml+ 丙胺酰谷氨酰胺100

ml

丙胺酰谷氨

酰胺需稀释5

8.12 42 942309

NS 400ml+ 丙胺酰谷氨酰胺100 ml 丙胺酰谷氨

酰胺需稀释5

医嘱查对制度

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夜班查全天,每周大查对2 次,包括电脑医 嘱、各类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就级别、过敏、隔离 等)。各科设有医嘱查对登记本,每次查对后应在医嘱查对记录上及时记录日期、时间、姓名和查对结果。 2、医嘱递交后,由办公室班护士校对、转抄,交给责任护士执行。 3、办公室班护士在转抄医嘱时,要认真审查医嘱,发现有疑问和错 误医嘱时要及时与开医嘱医生商量、纠正,避免执行错误医嘱。如果发生争议,必须报告主任和护士长,主任和护士长认定后执 行。 4、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有查对人签名。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前,必须 经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5、执行医嘱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6、麻醉药品等特殊用药,开医嘱医生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医生,否则 不准执行,麻醉药使用后要保留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7、药物准备后,应有第2 人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清点和 使用药品时,要检查药品标签、批号和失效期,检查瓶盖及药瓶有无松动与裂痕,安瓿有无裂痕,药物有无变色与沉淀,任何一项不合

标准,均不得使用。 8、输血前要经两人查对(查对输血成分、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溶 血现象、血袋有无泄漏、输血量、供血者与受血者的姓名与血 型、交差配血结果等),并在医嘱单、输血单上两人签名,输血过 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血液输完后保留血袋(病房保存2 小时后交输血科再保存24 小时备查)。 9、过敏药物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史,并查对皮试结 果。无误后,方可执行。 医嘱查对制度相关处置流程护士转抄及录入医嘱必须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转抄者签名必须签名清晰 T认真仔细核对医生录入的电子医嘱(包括药品、剂量、浓度、时间、给药方法) T分不同内容对电子医嘱进行处置(口服药、静脉给药) T核对并打印单床口服给药单及输液执行单,交责任护士进行处理 T文字或电子医嘱都必须查对(白班、中班、夜班) T要做到无任何错误,保证正确率100%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

参考开具医嘱制度

四川奥斯迪康骨医院患者安全 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按规定开具完整的医嘱或处方。 【C】 1.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 2.医护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后方可执行的流程。 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 一、医师查房后一般要在上午10点前开出常规医嘱,要求时间、床号、姓名等项目准确无误,内容清楚,层次分明,合乎规范,不得随意涂改。如须更改或撤销,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开具、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到时、分。 二、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虽已取得医师资格但未在我院注册的医师所开的医嘱必须要有上级医师审核签字。由进修、实习医师记录的医嘱必须经上级医师认真核对、签名后方可生效。 三、医嘱书写顺序是长期医嘱在先,临时医嘱在后。长期医嘱的内容及顺序是:护理常规类别、护理级别、病情、体位、饮食,然后是各种药物的用法等。值班医师开出临时医嘱后,需口头向护士交代清楚,立即执行,避免遗漏。 四、医师开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

执行,必要时向上级医师及护士长报告。除抢救或手术中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口头医嘱,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医师要及时补记医嘱,执行护士签名并注明执行时间。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个内容。严禁不看病人就开医嘱。 五、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一次。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认真查对后,方可执行。 六、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 七、无医师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员进行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现场,护士可以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经治医师补开正式医嘱。 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严重差错,下班前要查对执行情况,防止遗漏。凡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 九、医师除填写医嘱外,同时负责开出处方、化验、放射等各种申请单。进修、实习医师填写的,由上级医师盖章或签字后方可有效。特殊治疗和检查及患者出院。应提前一天下达医嘱。 关于医护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须澄清的执行流程 1、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2、医生所下医嘱应清晰规范,护士方可执行 3、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抢救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口头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审核处方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调配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全体审方人员。 4.程序: 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4.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4.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4.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4.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4.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4.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因病情需

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标签打印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医嘱审核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 4.1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4.2输液标签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编号由打印日期和序号组成。 4.3打印输液标签,应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运作或者采用同时打印备份输液标签方式。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1年备查。 4.4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列事项:4.4.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 4.4.2药师在摆药准备或者调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及提示性注解,如用药浓度换算、非整瓶(支)使用药品的实际用量等; 4.4.3需要双份标签的药师应及时打印附属标签。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总结 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验收标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要求,我院于2008年始对门急诊处方和归档病历医嘱进行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由医院药学部门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和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具体工作由临床药学室开展,临床药学室药师由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的中高级药师专职担任,由于未参加正规的临床药师培训,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学习以及平时工作的积累,点评的依据以药品说明书为准,严格按照处方点评的规范进行抽样、点评分析。临床药学室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住院医嘱进行初选,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汇总,每季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议上交由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点评,临床药学室将专家点评的结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汇总不合理处方,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并在药讯上刊登,并要求各科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及意见反馈临床药学室,以便杜绝类似不合理用药现象及临床药学室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水平的提高,同进将处方点评结果报行风办,判定为超常处方的医院将根据管理方案进行处罚通报。 根据制定的处方点评制度结合医院实施情况,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点评原则,三年来医院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到临床药学实际工作中,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中遇到的不合

理用药情况,不断整改督查。处方书写规范明显提高,用药不适宜现象及超常处方明显减少,处方点评前住院医嘱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90%,三联抗菌药物联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极普遍,几乎达50%,门急诊处方中普遍存在三线、三联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大于50%,现在住院医嘱中三联、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小于10%,抗菌药物使用率70%左右,门急诊处方己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 三线己停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己低于30%,其它活血药、营养支持药联用、滥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之点评前大于50%的药占比也降至40%左右。 基层医院由于临床药师的缺乏和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分析点评仍不能突破,某些常规治疗的定式,某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仍不能有效改观,因此定期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药学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才能提高处方调配人员的处方适宜性审核水平,使不合理用药现象控制在病人用药前,达到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的真正目的,让药学服务的目的、病人效益最大化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静配中心医嘱审核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二零一四年八月份 用药医嘱审核情况分析 一、 2014年8月份用药医嘱审核情况分析 2014年8月共审核用药医嘱137735组,配置、入仓退回及审核未通过情况见表1: 表1:用药医嘱情况分类 项目组数占审核医嘱百分比(%)入仓配置131936 95.90% 入仓退回95 0.078% 审核未通过59 0.043% 二、不合理医嘱分类及各类别比例,见表2: 表2:不合理医嘱构成 类别组数占审核未通过百分比(%)药品浓度不适宜16 27.12% 溶媒选择不适宜14 2.73% 配伍不适宜10 16.95% 药品剂量不适宜8 13.56% 录入错误7 11.86% 违犯相关处方规定 4 6.78% 注:违犯相关处方规定包括违犯《处方管理办法》2组及违犯《中成药临床使用管理原则》1组。 审核未通过医嘱比例示意图: 三各科室审核未通过医嘱情况,见表3: 表3:各科室不合理医嘱及分析 日期床号住院号医师医嘱不合理因素 8.13 39 647121 5% GS 250ml+ 痰热清 40ml 痰热清需10

8.30 22 895837 NS 250 ml + 克林霉素 400 mg 配制浓度不 适宜 8.06 8 842302 5% GS 250ml+ 环磷腺苷普胺 210 mg 剂量超说明书 8.10 2 942499 GNS 500 ml+ 参麦注射液 60ml + 胰岛素4 iu 违犯《中成药 临床应用管 理原则》 8.22 J13 946142 NS 250 ml + 丹参(冻干)80 mg 剂量超说明 书 8.04 6 942166 卡文 1440ml + Kcl 5 g(录为1支)+ 胰岛素 25iu(数量录为1)+ 数量录入错误 8.13 26 942838 NS100 ml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1000 mg 浓度不适宜 8.31 F37 945407 GNS 500 ml+水溶性维生素 1支+ 脂溶性维生素 1支 配伍不适宜 8.14 60 944908 NS 250 ml + 克林霉素 8 g 药品剂量录 入错误 8.04 33 942439 5% GS 250ml+ 艾迪 50ml + 胰岛 素 4 iu 违犯《中成药 临床应用管 理原则》 8.10 7 944298 GNS 500 ml+ 50% GS 60 ml(数量 录为1支)+VitB6 200mg+ 胰岛素 10iu 数量录入错 误 8.10 22 771916 5% GS 250ml+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 射液 465 mg + 胰岛素 4 iu 配伍不适宜 8.12 2 944416 钠钾镁钙葡萄糖 500 ml+ l+ VitC 2 g+VitB6 200mg+ Kcl 1.5 g 钾浓度太高 8.13 J10 924224 5% GS 500ml+ VitC 2 g(录为2 支)+VitB6 200mg+ Kcl 1 g 8.15 1 884890 钠钾镁钙葡萄糖 500 ml+ l+ VitC 2 g+VitB6 200mg+ Kcl 1.5 g 钾浓度太高 8.05 23 943298 NS100 ml +头孢曲松钠 0.8 g+ 地 塞米松 3 mg 配伍不适宜 8.03 17 838611 NS 250 ml + 法莫替丁40mg+ 维生 素B6 200mg+ 地塞米松 10 mg 维生素B6与 地塞米松配 伍禁忌 8.14 J04 944974 NS 250 ml + 葛根素 100 mg(录为4支) 数量录入错误 8.17 23 945168 NS 250 ml + 薄芝糖肽 10 mg 剂量超说明 书 8.06 80 941562 NS 250 ml (录为3袋)+ 丹参酮磺酸钠 40mg 溶媒数量录入错误 8.07 94 928906 NS100 ml + 克林霉素 1.8 g 克林霉素浓

医嘱查对制度与执行流程

医嘱查对制度与执行流程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处理时间,执行者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名进行查对。 (2)主管护士和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每周定期大核对两次,并根据需要进行重整。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 (3)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员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空安瓿,须经2人核对后再弃去。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字。 (5)整理医嘱、治疗卡、服药卡后,须经2人查对。 (6)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2次。 二、医嘱执行流程: (1)医嘱处理护士接医生下达的医嘱后,认真阅读及查对。 (2)查对医嘱无质疑后确认医嘱。 (3)医嘱处理护士按医嘱执行要求的缓急分配给护士执行。 (4)医嘱执行护士接医嘱执行单后,认真查对,严格按照医嘱的内容、时间等要求准确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5)医嘱执行后,应认真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记录并及时与医生反馈。 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1、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抢救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口头医嘱只有在抢救或手术中可以执行。 2、危重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需复诵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 3、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需请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以确保用药安全。 4、抢救结束医生应及时补记所下达的口头医嘱,保留用过的空安瓶,须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

5、在接获电话医嘱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听护士需对医嘱内容或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能记录和执行。 6、对擅自执行口头医嘱行为视为违规,一经发现将给予处理 一、口头医嘱制度 1、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口头医嘱仅限于紧急抢救、手术时执行。 2、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 3、给药时,须与医生再次核对药物的名称、计量、用法,确保用药安全。 4、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以备查对。 5、将口头医嘱内容及时登记在抢救用药记录本上。 6、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医生根据抢救用药记录补开医嘱。 7、护士在医嘱单上签名。 8、对违反以上规定者,给予处理。 二、口头医嘱执行流程 (1)医生下达口头遗嘱 (2)护士复诵一遍 (3)与医生共同核对药物 (4)实施治疗护理 (5)保留空安瓿 (6)记录口头医嘱内容 (7)医生补开医嘱 (8)护士签名

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

2015年处方及病例点评总结及改进措施 2014年我院开展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每月随机抽取每位医生处方及病例进行点评,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及病例进行分析点评,并将点评的结果在第二天晨会上反馈给每位医生。作为下一步改进工作的依据。 存在的问题如下: 处方点评:1、处方前记部分书写不完善,有空项漏项现象。 2、门诊处方中超过5种药物。 3、药物剂量未写或者书写不正确。 4、字迹潦草,难以辨识。 5、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如写为:0.9%生理盐水等。 6、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未注明皮试结果。 7、处方中修改的地方医师未签名。 8、个别医师处方未签名。 9、某些药物超剂量使用。 10、部分药物仍在使用曾用名。 11、药房工作人员在处方调配及审核中签字不清。 12、有重复用药现象。 病例点评:1、病例首页填写不完善,未填项目太多。 2、病例中多处不相符。 3、电子打印病例医师未手签。 4、手术病例中缺少手术安全核查及风险评估表。 5、无医嘱检查及用药。 6、在医嘱中临时性用药及治疗方案改变时在查房记录中未体现,查房记录千篇一律,失去查房意义。 7、医患沟通过于简单,特别是其他情况即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未写清楚,病人家属未签字。 8、体温单书写不规范,病人出院后体温单继续显示。 在这一年里,通过处方及病例点评制度,我院的处方及病例书写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针对以上出现频率高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规定并严格按照进行管理,点评的效果才逐步显现出来。 2、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共同努力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 3、强化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组织医、药、护、技专业人员,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规范》,使其充分认识到处方及病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行为规范。 4、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医疗质量质控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药房主任、护理长及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处方点评小组,规范开展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建立制定点评实施细则,开展学习培训。 5、抓住重点环节,落实整改措施。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复杂性、长期性工作,重点对抗生素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及病例书写不规范等方面开展点评。 医疗组:王伟

三季度处方医嘱专项点评通报

三季度处方、医嘱点评分析通报 对本季度不合理处方医嘱专项点评进行汇总分析,通报并反馈给各科与药房,请各科与药房督促医师、药师学习,并进行用药的持续性改进,以减少用药方面的安全隐患。 1.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汇总本季度每个月随机抽取不同类别药品的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共计106183条。 1.2 方法:随机抽查的处方,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卫办医管函〔2012〕1179号),结合药品的说明书、教科书、文献资料及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及按照2004年9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依据,记录每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出现问题的原因,明确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对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 2.1.1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见表1),本季度抽样率48.2%,合理用药合格率8 3.6%。其中: 合格率低于80%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单病种用药、单品种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生物制品、抗过敏与调节免疫用药、激素及内分泌调节药。 合格率介于80%~90%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消化系统用药、中成药用药、神经系统用药、非手术抗菌药、血液系统用药、解热镇痛用药、专科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营养用药、门诊抗感染用药。 合格率90%以上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抗肿瘤用药、手术期抗菌药、泌尿系统用药、麻醉与诊断用药专项点特殊药品使用。 表1 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 类别总条数抽样数抽样率% 不合格数构成比合格率% 激素及内分泌调节药专项点评11533 4290 37.2 1168 6.70 72.8% 抗过敏与调节免疫用药专项点评6564 5281 80.5 1354 7.77 74.4% 生物制品专项点评841 841 100.0 202 1.16 76.0% 呼吸系统用药专项点评8964 4386 48.9 975 5.60 77.8% 单品种用药专项点评5537 3257 58.8 721 4.14 77.9% 单病种用药专项点评16505 7312 44.3 1533 8.80 79.0% 门诊抗感染用药专项点评22889 14424 63.0 2654 15.23 81.6% 营养用药专项点评23244 4000 17.2 712 4.09 82.2% 心血管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2695 5757 45.3 997 5.72 82.7% 专科用药专项点评9015 5770 64.0 989 5.68 82.9% 解热镇痛用药专项点评15155 10099 66.6 1476 8.47 85.4% 血液系统用药专项点评5785 1986 34.3 285 1.64 85.6% 非手术抗菌药专项点评4701 2947 62.7 384 2.20 87.0% 神经系统用药专项点评3866 1858 48.1 228 1.31 87.7% 中成药用药专项点评46266 21622 46.7 2574 14.77 88.1% 消化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5705 5680 36.2 606 3.48 89.3% 特殊药品使用专项点评2010 759 37.8 69 0.40 90.9% 麻醉与诊断用药专项点1916 533 27.8 48 0.28 91.0% 泌尿系统用药专项点评3915 2453 62.7 215 1.23 91.2% 手术期抗菌药专项点评2610 2559 98.0 205 1.18 92.0% 抗肿瘤用药专项点评369 369 100.0 27 0.15 92.7% 不合理处方医嘱用药点评汇总220085 106183 48.2 17422 100.00 83.6% 2.1.2不规范医嘱频次前二十总排名(见表2)表明:中成药6种、抗感染用药3种、抗过敏3种、消化用药2种、降压药2种、其他4种。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版次最新修订日期年月日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调配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全体审方人员。 4.程序: 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4.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4.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4.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4.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4.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4.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对用药错

版次最新修订日期年月日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版次最新修订日期年月日1.目的:建立医嘱审核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医嘱审核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 4.1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4.2输液标签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编号由打印日期和序号组成。 4.3打印输液标签,应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运作或者采用同时打印备份输液标签方式。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1年备查。 4.4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列事项: 4.4.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

医嘱查对制度

医嘱查对制度 一、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下一班查上一班,每天总对,包括电脑医嘱、各类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就级别、过敏、隔离等)。各科设有医嘱查对登记本,每次查对后应在医嘱查对记录上及时记录日期、时间、姓名和查对结果。 二、医嘱递交后,由副班护士转抄,别一护士查对签名后交治疗护士和责任护士执行。 三、副班护士在转抄医嘱时,要认真审查医嘱,发现有疑问和错误医嘱时要及时与开医嘱医生商量、纠正,避免执行错误医嘱。如果发生争议,必须报告主任和护士长,主任和护士长认定后执行。 四、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有查对人签名。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前,必须经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五、执行医嘱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六、麻醉药品等特殊用药,开医嘱医生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医生,否则不准执行,麻醉药使用后要保留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七、药物准备后,应有第二人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清点和使用药品时,要检查药品标签、批号和失效期,检查瓶盖及药瓶有无松动与裂痕,安瓿有无裂痕,药物有无变色与沉淀,任何一项不合标准,均不得使用。 八、输血前要经两人查对(查对输血成分、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溶血现象、血袋有无泄漏、输血量、供血者与受血者的姓名与血型、交差配血结果等),并在医嘱单、输血单上两人签名,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血液输完后保留血袋(病房保存2小时后交输血科再保存24小时备查)。 九、过敏药物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史,并查对皮试结果。无误后,方可执行。

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干预分析

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干预分析 目的对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探讨针对性干预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升主治医师合理用药的认知和能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可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静配中心静脉用药审核出的医嘱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理用药的具体类型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此时间段内共出现283例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其中不恰当的溶剂选择58例(20.49%),不合理用药剂量53例(18.73%),不合理药物用法35例(12.37%),不合理药物应用频次50例(17.68%),错误或不当的药物浓度配置45例(15.90%),配伍禁忌42例(14.84%),其他8例(2.83%)。结论加强干预静脉用药医嘱不合理处方,有利于显著降低医药事故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和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targeted intervention,an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gnition and ability of the physician to rational use of drug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atient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5~2017 year in June,static distribution center intravenous medication review a doctor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types and cause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were analyzed.Results Within this time period there were 283 cases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mainly divided into six aspects,the inappropriate choice of solvent in 58 cases(20.49%),irrational dosage in 53 cases(18.73%),rational drug usage in 35 cases(12.37%),50 case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frequency(17.68%),45 cases of configuration error or improper drug concentration(15.90%),compatibility was contraindicated in 42 cases (14.84%),and in other 8 cases (2.83%).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intervention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was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and ensure the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drugs. Key words:Irrational doctor advice;Intravenous medication;Intervention analysis 因醫嘱不合理导致错误用药的情况在临床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发生率较高,其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增加医患间的矛盾和纠纷,对医院信誉产生直接性影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要负责准确科学调配静脉注射药物,其与静脉输注质量密切相关。其主要依据用药医嘱或医师开具的处方调配静脉用药,为保证用药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由药师严格审核医嘱或医师处方[1]。调配时必须由具备专业能力的调配人员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以实现药物充分混合调配。但在实际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中,不合理医嘱导致的调配失误的情况经常出现,因此,相关部门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的管理给予了重点关注和强调。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静配中心静脉用药审核出的医嘱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进行以下分析和报道。

临床不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

相州中心卫生院临床用药情况与处方点评 分析总结 2011年临床药学室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及处方600张,对我院住院医嘱、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5、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如诊断“高血压”开具“氨曲南”等。对于住院病人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情,在开具针对该病情的药物时,应在诊断一栏内填入相应的疾病名称,并非一

律书写入院诊断。即要做到诊断与用药相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6、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同时也存在使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不清字句。 二、不合理用药 1、重复用药:处方中喘定与氨茶碱两种同类药同用,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两种ACEI药同用等,治疗极不规范。 2、配伍禁忌用药:如Vc与Vk1、Vc与胰岛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与VitB6注,6氨基酸与止血敏注,脂肪乳与氯化钾注射液等两药同瓶静滴,或产生沉淀,或降效或失效或增加毒性与不良反应,以上两药联用属配伍禁忌用药。 3、药理拮抗用药,如抗胆碱药阿托品、654-2与拟胆碱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联用,ACEI与NSADS药联用,抗生素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相互产生药理拮抗作用,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4、超剂量、超浓度静脉给药,如一9岁上感患者医嘱予以0.9%氯化钠200ml阿奇霉素1.0静滴,一天一次。处方中阿奇霉素日剂量严重超标用量达1g,超正常日剂量0.25g(儿童10mg/kgd)的3倍。该患者剂量存在明显偏大, 5、中西药混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如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瓶静滴时鉴于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做皮试,同时坚决

医嘱查对制度1

医嘱查对制度 1. 医生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输入电脑医嘱系统或转抄在执行单上。 2. 每天查对医嘱2次,由1人口诵医嘱内容,1~2人核对,并有记录,核对者签名。 3. 执行医嘱应严格“三查七对”(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品、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向开具医嘱的医生问清后方可执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4. 下一班护士负责查对上一班新入院、转入、转床、术后病人医嘱的处理情况。 5. 转抄或重整医嘱时,须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 护士执行临时医嘱时,应由执行者在医嘱单上认真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7. 在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如遇特殊抢救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口诵医嘱2次,并保留安瓿至抢救结束,做好记录。抢救结束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字。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 转抄或护士录入医嘱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给病人注射、输液等操作前均须经两人核对后执行。 2. 计算机处理医嘱实行“四查九对”制度。 (1)“四查”:一查医嘱转抄;二查分类执行单;三查当天全部医嘱;四查晚夜班全部医嘱。(2)“九对”:除按照“七对”的内容查对外,八对:对医嘱相对应的计价属性和计价项目进行查对;九对:护士长每周组织两次大查对,查对内容包括各类执行单、医嘱记录单、计算机医嘱三项,同时检查医嘱执行是否及时准确,皮试结果有无标记,医嘱记录单、体温单,行是否对正,页是否完整、正确。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领取和使用药品前,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名称、有效期及批号,有无变质、过期等,如安瓿、输液瓶等有裂缝或瓶口松动,则不得使用。 4. 多种药液同时应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5. 易过敏的药物,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按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 6. 毒、麻、限制类药品使用时,必须两人核对,用后保留安瓿24小时,以备查对,并做好记录。 7. 口服摆药后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才可发放,并协助病人服药到口。 8. 严格按医嘱时间给药。 9. 执行服药、注射、输液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询,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签名。 输血查对制度 1. 采集血交叉标本时必须仔细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标本标签。 2. 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查血袋标签是否完整清晰、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等异常;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及有效期)。 3. 输注前,必须再次查对输血医嘱及执行单,严格经过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并核对血液后,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进行输血。 4. 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反应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并应保留血袋余血及输血器。 5. 输血完毕后,再次执行“十对”,并将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 6. 血袋低温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查送检。 7. 凡两位以上病人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分处采取。

医院医嘱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1执行医嘱时,认真履行医嘱审查义务,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应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向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不合理的医嘱不执行。 1.2医嘱执行后,应将当班医嘱与治疗牌(转抄的输液执行单、肌肉、皮下、雾化、口服卡等)全部查对一次,无误后方可执行。 1.3抢救或手术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待医生手术或抢救结束后,当即据实补记医嘱,护士查对无误后方可弃去空安瓿。 1.4医嘱查对: 当班查对,夜班查对,护士长一周一次大查对并记录。 1.5查对医嘱必须认真,将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并立即予以纠正,反馈给护士长。 1.6护士对查出的问题不能隐瞒不报。护士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补救,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7当天查对医嘱时未查对的病例,第二天要补查。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2.1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一注意。 ①三查: 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 ②十对:

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③一注意: 注意用药后反应。 2.2认真检查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药品不得使用(如药片变色、溶剂变色、开口、裂缝等)。 2.3用药前注意询问三史(过敏史、家族史、用药史),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有使用记录,用后留安瓿。 3.无菌操作前查对 3.1核对无菌物品日期及质量。 3.2无菌包有无破损。 4.输血查对制度 4.1采血样时,应该核对标签号、姓名与配血单是否相符,无误后将血标本与配血单送血库。 4.2xx医嘱给病人进行输血。 4.3取血时做到三查八对。三查: 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良好。八对: 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的种类、剂量。供血者血样一定要保留到病人输血完毕后24小时。 4.4输血前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必须由两名护士核对三查八对的内容,无误签字后方可输入。一人工作时要重复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静配中心操作规程

审核处方操作规程 1.目得:建立医嘱审核得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调配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全体审方人员。 4.程序: 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得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得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4、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得相符性。 4、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得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4、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得适宜性,分析药物得相容性与稳定性。 4、5确认选用溶媒得适宜性。 4、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得适宜性。 4、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与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4、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得任何疑点或未确定得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得,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因病情需要

得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得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标签打印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 1.目得:建立医嘱审核得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医嘱审核质量。 2.范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责任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体人员。 4.程序: 4、1经药师适宜性审核得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与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得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4、2输液标签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编号,编号由打印日期与序号组成。 4、3打印输液标签,应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运作或者采用同时打印备份输液标签方式。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1年备查。 4、4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相关得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得下列事项: 4、4、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得输液标签,应当有明显标识; 4、4、2药师在摆药准备或者调配时需特别注意得事项及提示性注解,如用药浓度换算、非整瓶(支)使用药品得实际用量等; 4、4、3需要双份标签得药师应及时打印附属标签。

处方医嘱点评

各科室: 下面把近期进行的处方医嘱点评结果公布如下,请各科室注意改进。 一、处方点评主要问题点及对策。 (1)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或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合(已通知系统工程师删除无ICD-10编码的诊断,各科室注意维护自己科室的常用诊断); (2)多张处方出现了成人卡开具儿童用药或儿童卡开具成人用药的情况(严格执行一人一卡,确实不能执行的也要注意修改年龄); (3)一次性耗材出现在处方上(药房发药时注意检查处方规范性,发现不合格处方可以拒绝调配必要时可以与开方医生联系,以利其改正); (4)处方超过7日用量,未注明理由。 二、医嘱点评主要问题点及对策。 儿科: (1)(27485)辅助检查报告单粘贴不规范,手写化验单与打印化验单混贴,显得很乱(分开粘贴); (2)(27488)进出NICU患儿护理级别更改过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3)(27475)抗生素应用指征不明确,医嘱更改病程中未体现; (4)(27432)注射液如未标明浓度,单位不要用ml,而要用g或mg; (5)(27489)布洛芬混悬液未明确用法用量。 产科:(总体感觉医嘱不规范,较乱,以下是选取的一部分典型病历) (1)(27282)特殊长嘱不规范如自数胎动。、胎心监护QD; (2)(27268)克林霉素用法用量不规范; (3)(27238)彩色胶片出现在临时医嘱上; (4)(27267)八珍益母无用法用量; (5)(27281)导尿出现在临嘱上。 外科: (27251、27230)抗菌药物应用需要进一步规范,一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超24小时,需要有应用指征(病历病程中体现炎症表现、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果)。 医务科 2016年11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