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社会生活

密度和社会生活
密度和社会生活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 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 课的预习任务,反 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 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欣赏图片

引入课题【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 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 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 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 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 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 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 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 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 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 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 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 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 生活走向物理。)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 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 识在生活中的应 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产 生积极学习的欲 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 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 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壶 讨论,解决问题: 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 放入热水中稍后 恢复原状的实验。

专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2020届初中物理同步讲义(1)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__________。 (2)一般________、_________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___________的水密度最大。 二、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解答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未知量时,最好列方程组求解,并注意单位的统一。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三、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史上,____________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 密度在农业上可以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一般的土壤含有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物(腐殖质),含有腐殖质越多的土壤越肥沃,如果土壤含矿物质多,因为矿物质的密度较大,所以这种土壤的密度也较大,一般含矿物质多的土壤密度为2.6×103千克/米3,如果土壤含有腐殖质多,则土壤的密度较小。 在工业生产上,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____________来判断它的优劣。 最大固体液体 4 ℃ 氩密度

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ρ。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 解读: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但质量不变,所以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减小。热空气密度变小而上升,旁边的冷空气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例题1】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 g、72 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空心球,B是实心球 B.实心球的密度是6 g/cm3 C.空心球的密度是8 g/cm3 D.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 cm3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知道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ρA=m A/V A=128 g/16 cm3=8 g/cm3,ρB=m B/V B=72 g/12 cm3=6 g/cm3,因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密度小的小球是空心的,所以A金属球是实心的、B金属球是空心的,该实心球的密度应与A的密度相同,即等于8 g/cm3,该空心球的密度应与B的密度相同,即等于6 g/cm3,故ABC错;由ρ=m/V可得,金属球B实心部分体积为:V实=m B/ρ=72 g/8 g/cm3=9 cm3,所以球B 空心部分体积为:12 cm3–9 cm3 =3 cm3,故D正确,故选D。 【例题2】入春以来气候干燥,龙东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A.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B.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D.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6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基础班)

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程导入】 为了安全和能够装载更多的人或货物,飞机必须结实又轻巧,那么飞机多用什么材料来制造? 国产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的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的铝锂合金等,其中复合材料使用量达到20%,再通过飞机内部结构的细节设计,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的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的优点是密度小,重量轻。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另外还受状态和温度的影响。 可知,当1、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根据密度公式ρ=m v m一定时,V增大,ρ减小;V减小,ρ增大。即一般物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增大。 2、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明显,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3、水的反常膨胀:4℃的水的密度最大,高于4℃时水和其他物体一样是热胀冷缩的;在0~4℃之间,水却是热缩冷胀。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4、应用:气体受热膨胀后,因密度减小而上升,由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冬天,水结冰时体积,会胀裂自来水管。可以利用“结冰法”来破裂岩石,冻豆腐中间的小孔也是“结冰法”产生的。 ※例题 【例1】在物理课上,老师拿来一个酒精灯和一个纸风车,用细线吊住纸风车放在灯焰上方,过了一会儿,风车转了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灯焰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变________,热空气在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推动风车转动。

】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载火箭箭体采用密度比较________ 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在撤离过程中要尽量弯腰降低身体高度,是因为有毒气体的温度升高,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 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 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 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 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 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 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 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 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 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和图像认识密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学会应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 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提出问题:荷兰被誉为风车王国,一年四季吹西风,风力优厚,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视频:气球热胀冷缩的实验,纸风车转动的实验 分析实验: 1.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密度;温度降低体积,密度。 2.空气受热体积,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推动风车转动起来。 3.可见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密度变化最明显,和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拓展延伸: 风能是可以供人类利用的能源之一,例如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有些风却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什么风呢?

学以致用: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二、水的反常膨胀。 引入: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即反常膨胀。比如水,是这样吗? 计算:90克水和90克冰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思考水结冰后体积有什么变化? 图像:水在℃时密度最大,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一般就是这个温度下的密度。高于4℃是热冷,0-4℃是热冷。 应用:北方冬季,因保护不当,自来水管冻裂,为什么? 冬季水中的鱼冻不死,为什么? 三、密度鉴别物质。 解说:因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以初步鉴别物质。 例题: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千克,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这个铅球是用铅做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密度鉴别物质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值,再查密度表,看属于哪种物质。这个方法可以判断物质的真伪。 小组讨论:冰和蜡、煤油和酒精用密度能鉴别吗?如何鉴别? 反思: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习题 一、选择 1.某工厂生产的酒精要求含水量不超过10%,用抽测密度的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密度在什么范围内为合格产品()A.0.8g/cm3至0.81g/cm3B.0.8g/cm3至0.82g/cm3 C.0.81g/cm3至0.82g/cm3D.0.81g/cm3至0.83g/cm3 2.如图是太阳能无人机Aquila,它使用碳纤维制造以减轻重量主要利用了碳纤维的() A.密度小B.硬度大C.易导电性D.可塑性强 3. 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B.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C.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D.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4. 关于水池中的水结冰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池底的水先结冰 B. 水池中部的水先结冰 C. 表面的水先结冰 D. 全池的水同时结冰 5. 第十八届亚运会奖牌中,有一枚质量为1 6.8g,体积约为1.6cm3,请根据表格给出的密度值,判断这枚奖牌所用的材料是() A. 金 B. 银 C. 铜 D. 铁 6. 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ρB=4:3,且两物体体积V A:V B=3:2,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

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D.两物体肯定是实心的 二、填空 7. 国家大剧院外部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该建筑的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不至过重但又坚固,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钛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硬度(选填“大”或“小”).透过环绕剧院的人工湖,看起来它又像只完整的“蛋”,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选填“反射”或“折射”)。 8.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 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 由。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0.93×103kg/m3) 民谚俗语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例如,“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密度与社会生活》【精品】教案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图1:戒指图2:矿石图3:盐水选种 引导: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二、推进新课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探究点一密度与温度 播放视频:龙卷风 启发: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学生议论纷纷。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分析: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演示实验: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学生分析。 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思考并讨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120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2.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测得直径为1 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 已知:m=7.9 kg,ρ铁=7.9×103kg/m3,r=0.5 mm=0.5×10-3m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 ℃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鸡蛋我主沉浮 材料:生鸡蛋一个,大玻璃杯两个,食盐若干,小勺一个,玻璃棒或筷子一根步骤:1.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2.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3.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此次试验也可反过来做) 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导入课题。也可播放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故事导入 聪明的阿基米德怎样鉴别皇冠的真伪 2 000多年前,当希腊希洛王取得王位后,决定在一座教堂里向永垂不朽的神献

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主备人:史俊强 ★学习目标: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自主完成一 1、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 2、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 3、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自主完成二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一、密度与温度 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风的形成原因是: 1、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2、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3.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4、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5、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设问: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1.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二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2(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2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时的密度最大。4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教给学生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归纳出结论, 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等。五、教学过程 学生设计教师活故事引入200多年前,当希腊希洛王取得王位后,决定在 座教堂里向永垂不朽的神献上金制的皇冠。于是,他称给工所需要的金子并付给酬金。工匠按规定的期限做好了金冠。 后,有人告密,说工匠盗窃了做皇冠的一部分金子,而掺进 同等数量的铜。希洛王为有人欺骗他而大为恼火,可是又找到揭破这个盗窃案的方法。后来,希洛王在召见阿基米德时 交给了他一项重大任务鉴别工匠制造的皇冠是否为纯金制成 阿基米德接受任务后忧心忡忡,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聆听有一天,阿基米德在身体泡入盛满水的澡盆中洗澡时,发现考从澡盆中溢了出来,而自己的身体却在水中轻了许多。他突受到启发:盆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就是自己的身体浸入情景里的那一部分体积吗?用这个方法测量出皇冠的体积不就可鉴别皇冠的真伪了吗?阿基米德由此揭开了金冠之谜,断定冠是掺了假的。因为金子密度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较小,掺进了别的金属后,体积增大,排出的水就多了。阿激题米德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了国王提出的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趣一、密度与温 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演示实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把两只气球放手答放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0冰块分总结:气体里的气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 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 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 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 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 功能。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 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 定的生活问题。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 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 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 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 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 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 过程与 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非常小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一、密度与温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 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 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 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观察现象。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教材中,通过“想想做做”第一个问题,套有气球的锥形瓶在热水中气球的变化情况引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再通过纸风筝在酒精灯上方能够转动进一步得到生活中风形成的原因,从两个角度说明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因此推而广之得出生活中物质的一条重要性质:热胀冷缩,其中气体受温度影响最大。 接着教材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水结冰现象推导出水结冰不满足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相反,体现了物质的热缩冷胀特性,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随着水温度的升高,体积逐渐减小,但是体积不是一直无限制减小,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和其他物质一样满足热胀冷缩性质。因此接着课本上插图,冬天冰冻的湖面下面水温的分布特点及鱼所在的位置,分布特点为从水面到湖底深处,水温越来越高,因此鱼在湖底下方生活。 第二部分,教材通过分析一个实心球是否是纯铅制造的问题,给出了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并呼应了章首语提出的问题,教材还进一步介绍了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广泛应用,例如生活中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油比水轻,鉴别牛奶、盐水选种都是密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本节教材设计从影响密度的因素开始分析到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4 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X 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 .铅的密度为11.3X 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 .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 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实验: 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2.6g/cm3 ~2.8g/cm3之间,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如果一 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2.7g/cm3,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 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 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观察现象。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 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 理。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 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 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设 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C,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C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 活吗? 300 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 4 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 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 体的0C至底层水体的4C。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 块。 水在0 —4C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C以上是热胀冷缩。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 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C,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 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 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工具 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景); 龙卷风的发生片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和龙卷风发生的片断,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风车工作场景和龙卷风的危害。风车为什么能转动?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教师点拨】①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②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 ④鉴别物质的种类以及其纯度或浓度,也经常利用密度的知识。 【教师总结】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1)风的形成 【学生观察】挂图龙卷风。 【学生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点拨】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因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风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之一。 (2)水的反常膨胀 (3)水结冰体积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