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金庸老先生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中篇)共十五部武侠小说,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新高峰。作品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也被一部分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物。然而,老先生从七十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十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十五部作品耐住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文学史,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看来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无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老先生的几部作品来说吧,比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身上,而且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形象身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政治寓意。而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八部》一书中。

翻完《天龙八部》之后仔细体会一番似乎就会觉得这几乎是一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竹和段誉这哥仨的身世就可见一斑。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大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一生埋下了诸多隐患,而虚竹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一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虚竹——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儿子,和尚的儿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段誉的身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生提供了可能,大理段氏的那些事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下面咱们就通过作品中几个关节性的人物来理一理这其中的孽缘。

一、慕容博:始作俑者,罪孽之源

老先生在作品中对慕容博这一形象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关节性人物,甚至是个关键人物,众孽皆因此人而起,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后来的乔峰,更没有之后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很多麻烦事都是由他引起的。三十年前他假传情报引起了雁门关外乱石谷的一场大战,乔峰生母被杀,生父跳崖,独留刚满周岁的乔峰,这就为后来乔峰与中原武林乃至因宋辽两国矛盾而起的恩恩怨怨埋下了一个伏笔,也注定了乔峰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

慕容博之所以假传情报目的是想挑起宋辽两国的矛盾,他好从中

取利,试图复兴早已亡国几百年的大燕国,而且他还将这一看似光荣无比的使命传递到了自己的独子慕容复身上去了,这爷俩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奔波,可怎奈志大才疏,寡道失助,终究还是一片泡影,可怜的慕容公子为了这一不切实际的理想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把自己都给逼疯了。

二、康敏:一个貌美如花而又心酸可怜的蛇蝎毒妇

不得不承认在老先生的所有作品中,康敏是非常成功也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女性形象,此人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可是却有一副堪比蛇蝎的心肠,爱慕虚荣,轻佻放荡,嫉妒心、占有欲和报复心极强,爱她的男人她看不起,不爱她的她怀恨在心,自己得不到的也绝不让别人拥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果说慕容博把乔峰逼到了悬崖边上,那康敏就是在背后推了他一把的那个人,而且之所以推这致命的一把只是因为在洛阳的百花会上乔峰没有像别的男人那样为她的美貌所吸引,而且还拒绝她的勾引,在康敏看来这简直就是奇耻之大辱,这样一个大美人摆在你面前你居然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一个臭乞丐头子竟然胆敢不把老娘放在眼里,好,你等着!这样一来,在康敏偷看了丐帮前帮主汪剑通留给马大元的信之后就握住了一把复仇的利剑,可怎奈一个女人势单力薄,于是她又通过美色勾引了白世镜和全冠清,这才有了后来杏子林丐帮大会上乔峰契丹人的身份被揭露出来的一幕,从此乔峰便与中原武林由朋

友变成了死敌。

可是康敏恶毒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段心酸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关节性的人物了,大理镇南王段正淳。

三、段正淳:风流成性,难逃报应

在很多男同胞看来,镇南王段正淳无疑是《天龙八部》中最幸福的男人,每次出场屁股后面都跟着一大帮女人,一口一个“段郎”叫着,书中提到的有名有姓的就有六七位之多:秦红棉(女儿木婉清)、甘宝宝(女儿钟灵)、阮星竹(女儿阿朱、阿紫)、阿萝(女儿王语嫣)、刀白凤、康敏。用风流成性来形容段王爷一点都不为过,可是他的所做所为却也不同程度地伤害了几位女性,其中最记恨他的就是康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康敏委身下嫁马大元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借丐帮的手报复那个薄情寡义的大理“段二”,而乔峰充其量只是她复仇之路上遇到的一个不识好歹的臭男人,即使这样她也没有轻易放过乔峰,甚至想借乔峰之手报复段正淳,这才有了后来青石桥上乔峰错杀阿朱,使得塞外牧羊的许约终成空,为此悔恨终生。然而这个心肠歹毒的女人最终却被另一个女人——阿紫给折磨死了,到头来也是罪有应得。

由此可见有些野花是不能随便采的,闹不好会有毒,遇上这样的女人也算段王爷倒霉了,可是处处留情的段王爷最终也为他不负责任

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段誉是刀白凤的儿子,但却不是他段正淳的儿子,当年风流成性的段王爷四处沾花惹草,见一个爱一个,这让身为王妃的刀白凤心中很不平衡,于是,出于报复她就在天龙寺外的一棵菩提树下与一个身有残疾的乞丐模样的人“那个”了,九个多月后生下了儿子段誉——这个大理镇南王的世子。可怜的段王爷直到在曼陀山庄丧命的那一刻对此也毫不知晓,或许这也是金庸老先生对他手下留情了,否则段王爷死都闭不上眼睛。另一方面,段誉的降生同样也是老天对另一个人的眷顾,此人就是原大理国太子,四大恶人之首的“恶贯满盈”段延庆,他就是当年天龙寺外菩提树下的那个乞丐,说白了他才是段誉的生父。段延庆一心要夺回大理皇位,谁承想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自己居然还有个儿子,而且还是未来皇位的继承者,延庆太子多年的苦难也算换来回报了。凡此种种,既种孽因,终得恶果,不是不报,冥冥之中终有定数。

家仇,国恨,无一不是刻骨铭心,不共戴天,然而对于此中恩怨的化解金庸老先生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心中有数了,小说开篇就对佛教用语“天龙八部”作了阐释,“天龙八部”原指佛教中的八个神怪,即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八部,老先生很巧妙地将这八个神怪的特点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应在了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此外,作品其他地方也多有暗示,比如段誉、虚竹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领会,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一对老冤家在少林寺摒弃前嫌一同出家为僧,天龙寺外的那棵菩提树等等。所以说,面

对如此深仇大恨,也唯有佛家大慈大悲的理念可以包容它们,化解它们,在佛家看来,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倒不如一切罪孽都归老衲,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阿弥陀佛。凡尘俗事,无需过于执着,否则就会像慕容复一般,最终把自己逼疯。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动人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寓意深刻的哲理,还能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难登大雅之堂之物吗?

中国儒道佛三家思想

一、判断题(题数:10,共 50.0 分) 1 道教的教团有士大夫的符水治病和民众的神仙道教。(5.0分)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 观世音居住在安徽九华山,她是男身女相,主要为了与众人方便说佛法。(5.0分)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 道家思想就是完全不理人世。(5.0分) 5.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 道教来源于多方,是本土性的宗教。(5.0分) 5.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5 “主静立人极”中的“极”就是最高原则、最高的道理。(5.0分) 5.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6 乾道像母亲,坤道像父亲。(5.0分) 5.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7 庄子讲的“逍遥”意思是唯一的,即摆脱不必要的包袱。(5.0分)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8 大隐隐于野,小隐隐于市。(5.0分) 5.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9 道家里的“净”就是凝聚精神的意思。(5.0分)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0 因人之情属于人性论的内容。(5.0分) 5.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二、单选题(题数:16,共 50.0 分) 1 下面哪一位主张“心就是理”:()(3.12分) 0.0分 ?A、 程颢 ?B、 陆象山 ?C、 朱熹 ?D、 程颐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 内圣外王是下面哪一项的理想人格:()(3.12分)0.0分 ?A、 法家 ?B、 佛教 ?C、 道家 ?D、 儒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 黄老之学始于下面哪一个时期:()(3.12分) 0.0分 ?A、 汉代 ?B、 宋代 ?C、 战国 ?D、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儒道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内容摘要:对于我国文化及其整个社会有着重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佛家。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其实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中国文化在悠悠五千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卓越的进步与完善,中国古典文学更是文人的智慧的体现,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着社会的常卓发展。 关键词:儒学;道学;佛学;文化;历史;影响 一、儒学 孔孟荀是主要代表人物,是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出现的。西汉董仲舒批判吸收了先秦秦汉其余诸家学说,使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形式是经学。理学家出入佛老,返归六经,创建了宋明理学,主要表现形式即为理学从梁漱溟到杜维明,他们的时代课题是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复兴儒家文化传统,希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乃至全球文明中继续发挥她应有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的儒学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仁、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论贯穿于整个思想之中,万事以人为中心强调了人的主观动能性。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体系,它的目的是使人达到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人格境界,这是通过“修齐治平”的过程实现的,最终达到“君子”、“圣人”的境界,儒家文化是包含了一套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在内的庞大的体系。 儒家的思想所传授的不外都是“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者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家经典不仅只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儒家学说不止是在中国,在东南亚世界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了周围的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大多都受到了儒家的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到了至今都还是很明显的儒学的历史发展。 二、道学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这使得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古人所谓“杂而多端”。在包罗万象的文化体系中,神仙理论(或生死观)可以说是道教的核心内容。但在道教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长生成仙或者说对解脱生死的看法是有所变化的。大体而言,可分为从汉魏时期重视肉体成仙到隋唐偏重精神解脱,再到宋元时期的性命双修理论。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了儒家社会哲学的道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金庸老先生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中篇)共十五部武侠小说,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新高峰。作品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也被一部分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物。然而,老先生从七十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十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十五部作品耐住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文学史,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看来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无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老先生的几部作品来说吧,比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身上,而且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形象身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政治寓意。而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八部》一书中。

翻完《天龙八部》之后仔细体会一番似乎就会觉得这几乎是一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竹和段誉这哥仨的身世就可见一斑。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大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一生埋下了诸多隐患,而虚竹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一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虚竹——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儿子,和尚的儿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段誉的身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生提供了可能,大理段氏的那些事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下面咱们就通过作品中几个关节性的人物来理一理这其中的孽缘。 一、慕容博:始作俑者,罪孽之源 老先生在作品中对慕容博这一形象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关节性人物,甚至是个关键人物,众孽皆因此人而起,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后来的乔峰,更没有之后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很多麻烦事都是由他引起的。三十年前他假传情报引起了雁门关外乱石谷的一场大战,乔峰生母被杀,生父跳崖,独留刚满周岁的乔峰,这就为后来乔峰与中原武林乃至因宋辽两国矛盾而起的恩恩怨怨埋下了一个伏笔,也注定了乔峰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 慕容博之所以假传情报目的是想挑起宋辽两国的矛盾,他好从中

金庸小说的回目赏析

早些年,每年都要要把金庸的书读上几套,很多都是读了很多遍的,书中很多回目都是很美的诗词,又和书中故事紧密关联,看了回目就能想起那一章的大概内容。当时只是消遣,看过就忘了,结果回头放在一起看,才更觉神奇。 其中《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三部书的回目,印象比较深刻。 记忆中,《倚天屠龙记》“举火燎天何煌煌”、“新妇素手裂红裳”、“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都是很有意思的回目。尤其是“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印象太深刻了。张无忌携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女出海寻访谢逊,四女各怀心事,而又毫不表露,毫不妥协。张无忌心中暗觉“赵女灿若玫瑰,周女秀似芝兰”,但意下始终彷徨难决,在梦中想到甚至四女全收,结果不期横生变故,小昭不得已要远归波斯,临别前诀别张无忌,“公子,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奈何难逃命运捉弄,“到头来这一生,总逃不过那一日”,因此“东西永隔如参商”,心字成灰!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此篇回目不仅点题,而且文字本身也甚美,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后来专门检索了才发现,《倚天屠龙记》共有四十回,每一个回目是一句七言诗,句句韵脚相同,四十句连起来,便成了如下一首句句押韵的古诗: "天涯思君不可望,武当山顶松柏长.宝刀百炼生玄光,字作丧乱意彷徨.

皓臂似玉梅化妆,浮槎北冥海茫茫. 谁送冰舸来仙乡,穷发十载泛归航. 七侠聚会乐未央,百岁寿宴摧肝肠.有女长舌利如枪,针其膏兮药其肓. 不悔仲子逾我墙,当道时见中山狼.奇谋秘计梦一场,剥极而复参九阳. 青翼出没一笑扬,倚天长剑飞寒芒.祸起萧墙破金汤,与子共穴相扶将. 排难解纷当六强,群雄归心约三章.灵芙醉客绿柳庄,太极初传柔克刚. 举火燎天何煌煌,俊貌玉面甘毁伤.百尺高塔任回翔,恩断义绝紫衫王. 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刀剑齐失人云亡,冤蒙不百愁欲狂. 萧长琴短衣留黄,新妇素手裂红裳.屠狮有会孰为殃,夭矫三松郁青苍. 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秘芨兵书此中藏,不识张郎是张郎." 天龙八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回目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有“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虽万千人吾往矣”“塞上牛羊空许约”,仔细看了下,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一、儒家的人生态度:“入世”、“有为”、“现实”的人生态度 (一)“入世”:所谓“入世”,就是表示儒家既不关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寻,它也不关注向上的、向天国的追踪。在方向上,既不向外,也不向上,它就是进入现实社会。儒家创始人孔子有这两句名言: 一是“未知生,焉知死?”,就是重视生命,不关注死亡以后的状态。 二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现在这么郁闷烦恼,自己的事情还没治理好,搞这么多鬼事干吗? 所以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这就是说到儒家的“入世”的情怀。 (二)“有为”:儒家强调“有为”,就是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重视为社会和他人贡献。儒家对人生最大的启示就是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宣传他的思想。时人评价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不能干你还硬要干,就不是违反客观规律吗?这是对孔子的最大误解。我们说,儒家精神的精彩就在于这番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你的良知判断并确定一个一生将为此奋斗的境界,哪怕是在实现这个境界过程中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在所不惜,不放弃这种努力,不放弃这种追求。它展示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理想暂时不能实现,但不停止努力,一旦时机成熟,这种理想就能实现。 有两句话最能代表着儒家这种有为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是人的一个积极有为的一种行为方式。 那么我要问,为什么中国圣贤要让真正的君子这样呢?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因为“天行健”,即自然的运行是刚健有为,因此人应该效法天道而自强不息。所谓天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风雨博施,阴阳大化”,都是在这样运动着,生生不息啊。中国哲学强调“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重要的特性在于生生不息,人就应该向天道学习,君子要自强不息。大地的品性是承载万物,君子要向大地学习,要宽容,要厚德载物。我们经常谈到,一个人有多少成就,就看你的肩能担当起多少的责任,心胸能容纳多少事情。德越厚,你担当的东西就越多。叫厚德载物,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3)“现实”:重现实,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层次的提升,而不去玄思、探索一种神秘境界,这是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儒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注重对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家庭观念,以及对社会的改造。这些现实的命题决定了其学说的“现实”性特征。 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入世”、“有为”和“现实”。 (二)“无为”。道家的超世又和无为相联系。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他对知识、理性的东西,持超越的态度。哲学上讲超越的概念,说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依顺事物的本性,依顺人的本性真情,依据本性和规律去办事。这就叫无为。因此,道家讲的无为,前面必须要有两个字加以规定,这就是“自然”。所以我们在谈道家无为思想时,一般就说“自然无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过《老子》中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者,小鱼也。从字面上看,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不要一下锅就动铲子翻搅,否则肉就要碎烂。引申开来是说,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是不要扰民,不要烦杂,不要朝令夕改。换句话说,就是要顺应事物的本性而为。这就是道家的无为。它有一个超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里面。(三)“超现实”。道家的思维,说白了就是常人这样看,它就是不这样看。哲学上叫超越常识的经验,这是道家的一个思想观点,应该说它的思想就是对社会的批判。所以说,当我们读《老子》《庄子》就觉得有醍醐灌顶之感,非常的清凉,因为它追求的那是一种超越,追求的那是一种内心的浪漫,追求的那是一种空灵,追求的那是一种逍遥和自由。所以,我们说道家的人生态度是“超现实”的。佛家:“出世”、“空无”、“非现实”的人生态度(一)“出世”。所谓佛家的出世思想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超脱人世凡尘,不入六道轮回,超凡入圣。具体来说,佛法又称出世间法,以出离世间,免除生死轮回为目的。即所谓涅磐。人生是苦是全部佛教的出发点,也是佛教对人生的一种根本态度。人生是苦,不是说人生之中有痛苦,而是说苦是人生的根本体验和感受,有受皆苦,在现实生活之中,根本没有快乐可言。佛教的这种人生观决定了它的出世倾向。 佛教的出世态度不仅否定人生价值,也对人生世界和现实社会进行彻底的否定。出离轮回的佛国净土很难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影像,佛教众生平等、自由自在的理想也根本无法在人间得以实现,因而只能通过离世出世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追求,对现实社会只能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佛教贬低人性、指出人的种种弱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魏中龑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本文仅从文化意蕴来进行一些分析。金庸武侠文坛的地位是因其作品的实际价值而确定的,他的作品既超越了前辈、也超越了同辈武侠作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实际突破了“武侠”的园囿,儒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道家的游心于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都在其中有深刻的体现。本文旨在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进行透视,从而探究金庸的武侠人物所包涵的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并且,本文还将就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存在形态稍作分析。 关键词:金庸,隐士,郭靖,传统文化,西方文学 引言: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1]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本文便是从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金庸小说蕴涵的文化内涵做简要分析。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某种特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演绎着特定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样式里,就浸透着以儒、道、佛为代表和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武侠小说到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其间虽有武侠与义侠、庙堂与江湖、历史与玄幻、神魔与侠客等方面的差异与演变,但其精神内蕴,始终都脱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思想。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里程碑,它浓厚迷人的文化意味,是完全可以当作文化小说来阅读的。不论是引人人胜的棋理、酒道、花艺、画趣、书法、琴技,还是奥妙无尽的易理禅宗,甚至是妙趣横生的野史传奇,无不令人在茶余酒后消闲解闷之中受益良多。那充满睿智的幽默更是令人绝倒,显示了金庸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高超技法。 具体来看,金庸时常会将小说中的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艺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为传世神功,形成了“雅化”的武功。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在山谷中习得的逍遥派神功凌波微步,便是由伏羲八卦演化而来,只是段誉每每将其当做逃命的本领,却令人忍俊不禁。又如《飞狐外传》中毒手药王,就曾凭用毒之道,与天下第一高手苗人凤相斗相惜,之后其幼徒程灵素也很好的发扬了其师的毒技与仁心。而最最能体现武功描写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则当数朱子柳与霍都的那场打斗,一阳指与书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龄碑》,笔势圆劲流丽,出招外柔内刚。每次看到此处都会想即使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写不出朱夫子此时的心境。遥想当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削平群雄,定社稷之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战,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气节。他以此帖开笔,意仿贤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挥洒出一战定鼎的决心。其后笔锋更胜,草书之轻狂,篆鼓之古朴,铁钩银划,杀得霍都狼狈不堪,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后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笔,于霍都扇上题下“尔乃蛮夷”四个大字,更是酣畅淋漓,让人胸怀为之一舒!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作为“射雕三部曲”第二部的《神雕侠侣》,它的叙事风格,人物特点加之整体故事走向与其他两部却是大有不同:《神雕侠侣》一改《射雕英雄传》中气势恢宏的宏大场景描述,于更加 细腻、精巧处落笔。开篇第一回,《射雕英雄传》用刚毅的文笔 描述了风雪之惊变,而《神雕侠侣》则选用越女采莲这种活泼, 轻快的场景为引,道出了本书的第一段情缘——武三通与义女 何綄君之间的乱礼之情。 《神雕侠侣》中男女主人公的各番性情更是和其他两部相差甚远。杨过出身可谓极不光彩。比之郭靖,少了位忠贞报国的父亲;比之张无忌,少了些名士之后的名声。这般出身,再加日后因 出身和儿时经历引出的各般故事,杨过与郭、张二人的性格差别 岂止很大:无论是天资鲁钝的郭靖,还是聪明过人的张无忌,最 后二人或为襄阳守将,或为抗元领袖、明教教主,两者均算得 上是有名有功之人。然而杨过,一切侠义之事随性而为,无论是 对山西一窟鬼中煞神鬼欺压妻妾的呵责,还是割断数百蒙军左 耳以作寿礼之事,相比那些规规矩矩的大侠、好汉,这个“神雕侠”总是义气之中带着几分孩子气。而其对丐帮帮主之位的坦然 拒绝和对“西狂”之号的欣然接受,也断是只有这位大孩子可 以做得出。再说书中那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龙女。大凡金庸笔下的好女儿均是生的人间少有,地上难寻,然 而这个小龙女,且不说她“惊为天人”“美若天仙”的样貌如何,只这名姓——“龙女”,亦真亦幻,似有还无,已见她不同旁人

之处。同样是聪颖伶俐,黄蓉比她少了几分沉稳,赵敏比她多 了几分狡黠,而这二者对人情世故的凝练洞察也自不可与这位不 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同日而语;同样是娇弱细腻,穆念慈更 多的是自怨自艾,小昭更多的是楚楚可怜,小龙女的独立、个 性和她对自己爱情的肯定与自信想来应是招此二人嫉羡的。 然而,这三部曲最大的不同却不仅如此:如果说《射雕英雄传》 着重点在一个“道”字上,《倚天屠龙记》重在一个“义”字, 那么纵观《神雕侠侣》,无处不提,无所不在的却是一个“情”字。李莫愁嗜血成魔,武三通疯张癫狂,一灯断发为僧,瑛姑独 守“黑龙”……任一般情节均相关这“情”字,真是始于斯,止 于斯。 一、悲情 赤炼仙子李莫愁,这个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嗜血魔头在“情”字面前不过是个悲哀的女子而已。她与陆展元之间的感情 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或许,从开始陆展元就只当她是“愁妹”,不过这个未经世事又自信异常的少女会错了意;又或许,当真两 人曾经海誓山盟而陆展元做了负心之人,害得痴情人错用了情。 然而不论当初是怎番情形,李莫愁却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客观而言,李莫愁在江湖上,甚至是和那大家闺秀相比也算得上 是难能一见的美人儿。然而,这个美女却用自己完整的青春爱 了一个永不会相爱的人,又用整个生命去恨一件本该被她遗忘哪 怕只是淡忘也好的事情。从此,她也便不再是她,“女魔头” “杀人狂魔”……这些原本看似不会属于这个女子的形容却最

金庸武侠小说论文

浅析金庸武侠里的小妖女黄蓉 摘要:金庸小说多妖女,殷素素是“妖女”。任盈盈是“魔教妖女”,何铁手、蓝凤凰之流自然更是妖女,连蒙古郡主赵敏,也被人叫做“小妖女”。当然,黄蓉一露面便让郭靖的师父骂称“小妖女”。对于黄蓉,我对其的评价是:“心思机敏,机智无双,娇俏可爱,古灵精怪,聪明绝顶,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她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生,是我在金庸的小说中最喜欢的女主角,至于为什么叫她“小妖女”,我想也是有原因的。金庸小说多妖女,无非是因为金庸小说多美女。美得惊人而又“来路不正”的女子,活色生香,不肯像淑女那样守本分,太令正人君子抵抗不了,卫道之士就不能不骂以“妖女”了。从这个角度看,黄蓉当然是“小妖女”。 关键词:黄蓉,妖女,郭靖,精灵古怪 许多人不喜欢黄蓉,特别是《神雕侠侣》中的中年黄蓉,嫌她聪明得过分厉害,有点近乎阴沉。我却十分欣赏黄蓉,认为是金庸写得最好的女角。特别欣赏他处理黄蓉从《射雕英雄传》的青春少女到《神雕侠侣》的中年妇人的个性发展。其他女角大多是形象化的人物,但黄蓉却是活生生的、有优点、有缺点。会长大。会变。会衰老的真人,音容体态历历在目,思想个性贯彻分明,熟读这两套小说,觉得了解黄蓉的一生,这是在金庸成功的角色中也不可多得的。 写黄蓉的笔触之准确,不像创造一个角色,倒像描述一个作者很熟悉很喜爱的人。其实,黄蓉没有什么“厉害”;除了特别聪明美丽之外,她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女子。少女时爱玩,遇到了喜欢的少年郎,

但愿与他日夜相从、一生厮守,一心要嫁给他做妻子。结婚之后,又一心助他事业成功,为他养儿育女。她可没有什么胸怀大志,不过事事以丈夫为重。为儿女操心。 即使论聪明才智,黄蓉的聪明才智也只限于心思敏捷。记性特别好而已。诗词歌赋。对联谜语她过目不忘,武功算术一点即通,但她没有超凡的智慧,一灯大师的禅机她便茫然不知所对。她不够耐性。缺乏恒心,也不见得特别有同情心,南琴的凄凉、穆念慈为情所困,她只觉好奇好玩。(金庸说,聪明的人未免缺少同情心。)直至与郭靖无奈分离,才开始了解愁滋味,是失意苦难强迫黄蓉长大的。 但黄蓉就是娱乐性强。特别喜欢她在岳王庙拆穿欧阳锋和杨康在桃花岛杀江南六怪那段情节,由她在柯镇恶手掌心写:“告我父何人杀我”开始,到逼欧阳锋让终于明白了内情的柯镇恶走,分析推理,步步洞悉先机,紧张刺激,像看最曲折奇情的侦探小说。但这段己开始见黄蓉以机智面对凶险。不复只轻松斗智,渐渐踏入后来《神雕侠侣》的“智者虑”的苦涩境地。 精灵娇美的黄蓉,为什么乐意嫁与既笨拙而又不见得长得多俊的郭靖?一个解释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解释,等于说情之为物没有什么可解释的。有一个新派解释是,黄蓉就是看中了郭靖笨,容易控制,不怕他闹花样,这又未免太理性了。 黄蓉初识郭靖,不过盈盈十五,刁蛮任性,父亲又大有来头,她才不怕被什么人欺负。而且她不但任性,更是痴情,真的是一往情深。发现郭靖原来已是“金刀附马”时,她对父亲说,他另娶别人,我也

儒道佛生命本体论的比较

儒道佛生命本体论的比较 作者: 孟淑媛 新儒学的代表人物牟宗三曾说,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的主要课题是人,是生命的学问。作为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资源,儒家、道家、佛家都在不同的层次上重视生命价值和终极关怀,追求生命的超越意境。只有从本体论着手分析,才能透视儒释道生命哲学境界和旨趣的差异及其根源。 一、儒道佛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纬度 儒释道生命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面对社会混乱无道的世势,面对生老病死等人生根本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纬度有根本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宇宙本体论、生命本体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价值论以及在生命境界上迥然异趣。 1、儒家天人关系的轴心——社会纬度 儒家自孔子开始开启了经世致用的世俗哲学。孔子的视野中,最大的天和道就是仁礼之天道,孔子的学说和人生都是围绕恢复周礼展开的。孔子认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并提出“顺正命、防遭命”和“尽人事、知天命”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的倾向。另外,孔子本身是不相信鬼神的,但却非常重视祭祀——礼文化的“神道设教”功能。所以,孔子在鬼神之事、死后有知无知等问题虚与委蛇,不给正面的回答甚至表现的常常矛盾。荀子道破了孔子迂回的奥妙:“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1](第233页)汉人刘向在《说苑?辨物》中也认为,孔子不信鬼神,只是强调神道设教。[2] 后期儒家在天人关系上,分为两条路线:一是鼓吹天命、天道,为王道服务。董仲舒、韩愈借天人感应、天能赏攻罚罪理论,把天命等同于君命、王道,用以神道设教;二是,认为天道无为、人道有为,“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天论、王充的天道自然论、柳宗元的天人不预,认为天命、天道其实就是自然规律、客观规律,可以利用。对于命运,儒家的态度因此有些矛盾,在政治领域,强调巡天道、顺天命;对于个体来说,强调人对自己人生、命运的主宰,孟子说“求诚在我”,程颐说“唯义无命”、“求在我者”,陆九渊甚至提出“吾心即是宇宙”,朱熹说“人事尽处便是命”,仅把命的地盘留给无可奈何的偶然性上。荀子力主“知之不若行之”,王充著《论衡》揭扬朱“疾虚妄”和“见用实事”,韩愈批佛,理学崇理,核心都是反复强调道德践履的道德经验主义,有着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所以,从天人关系来说,儒家最高的道就着眼于人、社会本身:儒家高度肯定人的力量、智慧、权力和价值,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力图建立以人

2016-8-7:浅论苏轼文化精神对眉山的影响(蒋兴满)

浅论苏轼文化精神对眉山的影响 蒋兴满 (四川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四川康定 626000) 【摘要】“爱国爱民、实事求是、正直明辨、乐观豁达”的苏轼文化精神,对眉山的民风民俗、建筑规划、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等城市精神都影响深远。如何促进东坡文化的现代化,古为今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苏轼文化;眉山;城市精神;古为今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2015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苏东坡与眉山文化的关系对当今社会的影响(DXS14009)”的成果 苏轼(1037—1101)才华横溢,作品颇丰。今存诗歌2700多首,词350首,及文章4200余篇。[1]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亦饶有建树。其在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为后人所称道,形成了独特的东坡文化精神,对眉山城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苏轼文化成就略述 苏轼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以文、诗和词为代表的文学成就,以书法、绘画和音乐为代表的艺术成就和融合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成就等方面。 (一)苏轼的文化成就 1.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宋代释德洪《跋东坡池录》:“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为文要“有益于济世之用”。[2]苏轼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苏轼的诗:“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词的代表。清代陈廷焯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白雨斋词话》卷七)他扩大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打破了“艳科”的藩篱。 2.苏轼的艺术成就 苏轼的书法和米芾、蔡襄、黄庭坚并称“宋四家”。苏轼酷爱书法,其弟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苏轼书法成就极高。黄庭坚《山谷论书》:“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苏轼在黄州时所作《寒食帖》亦为现今中国三大书法名帖之一。苏东坡的墨竹和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也是文人画的开创者。[3]苏辙《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云:“予兄子瞻少而知画,不学而得用笔之理。”可见苏轼对画功底深厚。同时,苏轼还发展了绘画的写意功能,强调精神意蕴而不是形象本身。苏轼精通音律,他的词可诵可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苏轼在被贬荒疆之时还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整理,并把音律应用到了诗词赋文之中。 苏轼的文学艺术风格论与创作论都贯穿着一种“通”的精神。[4]这使得苏轼通晓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集中体现在文学和艺术上。 (二)苏轼的思想成就 1.“达者兼济天下”——苏轼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坚守 苏轼自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饱读经史。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说:“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苏轼自小就有奋历当世的精神。科考入仕,苏轼成就极高,仕途上的荣光,必将转化为他经世济时、献身政治的决心。[5]苏轼《答虔倅俞括奉议书》说:“有意于济世之实用,而不志于耳目之观美”,这反映出苏轼不期望虚名和志在济世利民的情怀。儒家思想赋予给苏轼的品质,也使苏轼遭遇多次贬官,但他被贬谪到岭南依然不改其志。苏轼《与李公择》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可见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坚守。儒家的淑世精神是苏轼人生道路上行进的一条基线,虽有起伏偏斜,却始终贯穿。[6] 2.“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对道家思想的回归和升华 苏轼早年师从道士张易简,接触道家思想。在历经宦海浮沉后,便逐渐结缘于老庄思想。苏轼对道家思想回归和升华体现在他面对世事的态度和将道家思想融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钱钟书说:“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

学论文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金庸武侠小说地研究论文 题学目谈谈金庸笔下地“武功”院: 园艺园林 专业班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V1)班 学号: 20180206310038 姓名: 王绥明 完成时间:2018年11月 谈谈金庸笔下地“武功”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广泛地影响?近些年对金庸小说地研究逐渐增多,但对 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地研究还比较欠缺?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和对 宏大民族观地展现,都与小说里地各种“武功”有着密切地联系?所以,要研究金庸地武侠小 说,就必须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中地“武功”?以武功为视角,可以分析出其小说中更为丰富地 思想内容,既可以提升对金庸小说艺术价值地认识,又对于我们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探求中国 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学,具有重要地当代意义.b5E2RGbCAP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武功传统文化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地“盟主”?他地武侠小说地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有中国人,有唐人地地方,就有金庸地武侠小说?可见金庸地武侠小说地魅力,只能用魔力与神力来形容,金庸武侠小说地成就已远远地超出了武侠小说地疆域,是一种民族文化与艺术地奇观? plEanqFDPw 之所以金庸被称为“武林盟主”,原因有很多,而在其小说中武功和技击描 写地过人之处,正是其中一点?武功地描写是武侠小说地一大重要支柱?虽有“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之说,但“无武”地武侠小说毕竟是难以成立地?武功是“中国功夫”,是一种独特地民族文化地形式?武功技击地紧张热闹刺激痛快,无疑是武侠小说吸引人地一大因素? DXDiTa9E3d 但在一般地作者与读者心目中,武功这玩意儿只是一种“佐料”而已.没有人会认真地写出花样来,更没有人写出独特地深度、写出艺术、写出艺术、写出

儒道佛三教的关系

儒、道、佛三教的关系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回答问题:其一,是循着老师上课所陈述的思路,尽可能全面地展开三教关系在历史不同时期发展上的不同特点。 另一,则是作为本文最后的结论,将从儒佛道三教的文化特质,来透视其在不同时期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其内在原因为何? 儒佛道三教之所以从开始时的彼此攻讦,几欲置对方于死地,到最后三教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浑然整体,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是因为它们其实都在一个文化整体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儒家思想益于维持社会的人伦秩序(忠君孝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家思想益于张扬个人的精神自由(自在无为、逍遥无待、神游于天地之间),而佛家思想则能为每个人对自己生死问题的终极关怀提供一种答案(因果轮回、生死解脱、破除烦恼)。而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实三者功用不同,确实缺一不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儒、道两家在社会秩序与个体自由

的矛盾与对立出现激化时,其文化冲突会表现得尤为强烈,并出现走向极端的倾向,这可以理解何以会由汉代的独尊儒术严守人伦纲常而走向魏晋南北朝的自由舒展、飘逸放达。至于佛家,则因其直接切入个体生命所不能回避与关注的终极问题,所以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最高哲学表达,又当归属于佛家,谈到佛道两教之争,只能说是宗教资源的争夺。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家思想都具有协助君王统治、实施社会教化、维持社会安定的文化功能,这又影响了作为集权专制者的封建帝王不同的宗教政策,这种宗教政策随帝王个人喜好之不同而使三教命运起伏波折。 一、佛教初传时的三教关系 三教关系,应以三教皆具而形成关系为标志,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三教关系,理应从佛教初传开始算起。 佛教:佛教的传入,现在学界已大体确定为东汉初年(汉明帝永平年中)。在汉代佛教刚传入时,大家都看作是黄老道术的一种,这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道家思想密切相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理解佛教,便把它当作是黄老道术的一种。具体表现,则是把佛陀看作神仙,可以飞行变化,

浅谈金庸小说的深层次影响

xxxxxx届现当代文学论文 学科专业: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 学生学号: xxxxxxx 中国﹒xxxx﹒xxxx xxxxx年xxx月

浅谈金庸小说的深层次影响 摘要 在现在,提到金庸的作品,只要你是中国人,不分等级、不分社会地位、不论性别,都会对他作品里的一些人物有意或无意之间都有一些印象,憨厚的郭靖,多情的韦小宝,讲义气的乔峰。在六七十年代,电视、网络还不发达,人们了解金庸作品只能通过纸质(报刊、书籍、杂志)媒介来了解,在当时,已经很多青年人多少都受到金庸作品里的一些审美标准的影响,而当八十年代后,电视的发展,金庸的作品更是影响了大江南北,不仅是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影响了人们,还有他作品里的理念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宇宙哲学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金庸,小说,影响,价值观,哲学思想

一、金庸小说里的哲学思想 在金庸小说里,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中国的古典哲学,而且在他作品里的古典哲学还有一定的新的解释。比如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仁义礼智信、社会和谐的思想,而“仁”的思想在儒家思想里又是最重要的。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任务形象无疑是体现了这种儒的思想,在郭靖的身上显示出“为国为名,侠之大者”的风范。①在襄阳的时候,为了抵抗外敌,可以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命,对自己的国家忠,对自己的人民忠,上面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的主张。可是在金庸作品里,还有新的见解,比如写慕容复时,就体现出了慕容复的悲剧,对爱情的背叛,对朋友的不义,对待下人不仁,这样的人在儒家正统思想里是坚决批判的。在最后,慕容复确实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可是金庸把他写成了一个悲剧,让人对人性有反思,想想,其实慕容复很可怜的一个人,人们有意或无意就会原谅他了。 释教的思想在金庸小说15部小说都有体现。佛家的观点主要讨论是人在肉体上的解脱,在精神上归宿的问题,宣言的是人老病死都是苦,我们要承受人间一切苦痛,最后才能登上极乐。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天龙八部》里,所描写的人物几乎全是悲剧,乔峰原本是丐帮帮主,可是契丹人的身份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与阿朱相爱,但命运又促使自己又亲手杀死阿朱。虚竹原本是少林的一名普通弟子,可一次次的偶然因素让自己远离了佛家,坐上了灵柩宫宫主。到最后,又是在偶然中知道方丈就是自己生生父亲,而且刚知道父母就双亡了。段誉先是陷入乱伦的恐惧之中,后又有邪恶身世引发的负罪感使自己痛苦不堪,而他们到最后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知道了人生很多事是该经历的,所以最后都有了心灵的归属。很多人会问,难道乔峰死了也是归宿,我想说在那种环境下,乔峰不死,不管是哲学上还有艺术上都说不过去。乔帮主用自己的死亡诠释了佛家的伟大,宣扬了佛法的普度众生。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在《笑傲江湖》里,令狐性灵冲逍遥自在,不为虚所迷,不为权势所左右,不拘泥于俗理,如行如流水遨游江湖。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思想,在于探索宇宙原始,追求万物本源时,并不忘怀现实人生。②在《倚天屠龙记》里,武当就是道的化身, ①《笑书神侠——孔庆东点评金庸》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②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金庸武侠小说之赏析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刻画最为显著的还是里面的三位主人公——顶天立地的萧峰,痴情善

浅谈武侠小说的审美文化内涵

浅谈武侠小说的审美文化内涵 本学期,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部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次出版。此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批评者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赞成者则认为,武侠小说蕴涵着许多中国文化的精粹,著名导演李安根据王度庐武侠小说《卧虎藏龙》改编的电影以其特有的中国审美文化意蕴震惊世界,获得奥斯卡大奖,更不要说审美文化内涵丰富的金庸小说了,所以把武侠小说的精彩篇章收入课本是非常必要的。反观现实,“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在看武侠小说”,青少年更是沉迷于武伙小说之中。因此,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对中学教材入选武侠小说一事进行争论,而是要对“校园武侠热”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欣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对武侠小说的审美文化内涵进行简要论述,以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侠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方面,与儒道佛文化相比,侠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并不占据主流文化的位置,但它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根据记载,侠最早出现于东周末年,他们是由周朝太平时期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能文能武的“士”演变而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的动荡,“士”出现了文武分途,取之文者成为了恢复夏商周礼仪的儒士,取之武者则成为了守信诺讲义气的侠士。之后汉代独尊儒术,魏晋崇尚老庄,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与儒道相合,盛唐时期儒道佛三教并立且成为后世文化主流,至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已趋成熟。侠文化虽然在中国文化中没有获得过正统地位,但它因其所体现的平民伦理道德而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一直丰富完善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根据考证,侠之字音转于陕西的方言“人廷”,意指轻财重交的民间武士;侠之字形则取白“铗”,此字是剑的别称。从侠的最初音形里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武侠的原始风貌,即所谓的以武行侠,其终极目的是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折射出我们民族性格中的正义感精神。两千多年来,侠一直是自由和兼爱的象征,战国末期的韩非子谈到侠有三大品格——弃官宠交、肆意陈欲和以武犯禁,这三个方面归纳起来的总旨就是追求自由和反抗不自由;“兼爱”一说出自墨学,它提倡人们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如果说前者是侠者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散发出自由的光芒,那么后者则是侠者为他人作出贡献而形成了平等和义气。唐人李德裕《豪侠论》中的“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可以说是对历史上侠客的侠义品性最通俗简易的解释,它意味着侠之所以为侠不在于侠的武功修炼到一个如何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在于侠服务于一个世所公认的正义目标,从而圆满地体现了平民大众的理想期盼。侠义也便成了后世尤其是民间大众的共同信念——侠在义的伦理原则上出自角色本能去履行拯世济难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侠文化价值核心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伦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在中国特定的伦理型社会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民间百姓及小团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官府正统势力的“不义”的抗击,其中融注了平民大众互助团结的深挚情意,这也正是墨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影响所在。于是侠义观念便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被称为民间美德的伦理原则,它是平民大众现实生活需要与理想化期

小说鉴赏论文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 史意识。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 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 前言 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 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 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第三类则是着意虚化历史背景的,如我个人喜欢的《笑傲江湖》,以及《侠客行》等作品。即使这类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 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已经补苴罅漏,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革除暴政与反抗侵略 “侠义小说”源于反抗暴政。这是金庸小说第一期创作的基本色调。将明清易代的历史演为传奇,本是清末民初武侠小说取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金庸小说历史叙事的逻辑开始。 明清易代的外侮内乱,曾是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挥斥不去的历史情结。海宁查家更是身历国难,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载记和口头传说,特别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感最为强烈的一代人中,故金庸更容易切入这个主题。《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