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批成本计算法

分批成本计算法
分批成本计算法

第21章分批成本計算法

題1

下列是工作編號QQ23在某期間的資料:

期初在製品餘額$32,720

期內加入的直接材料$80,000

直接人工$14,000

直接人工小時600小時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123,000

預算總直接人工小時41,000小時

製造費用按直接人工小時吸收。

作業要求:

(a) 假設所需的加成是40%,試計算工作編號QQ23的定價。(5分)

(b) 甚麼是分批成本計算系統?(2分)

答案

(a)

$ 期初在製品32,720 0.5 直接材料80,000 0.5 直接人工14,000 0.5 製造費用(算式)1,800 2 總製造成本128,520

加加成($128,520 ? 40%) 51,408 1 定價0.5

算式:

製造費用吸收率

= $123,000 41,000

= 每直接人工小時$3 (1分)吸收的製造費用= 600 ? $3 = $1,800 (1分)

(b) 分批成本計算系統是一套專門計算與某批工作有關的成本的系統。這套系統的三類主要製造成

本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2分)

題2

冬季有限公司按年計算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採用機器小時為吸收基礎。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該公司的預算製造費用總額為$345,000,預算總機器時數為25,000小時。該公司在年內的實際製造費用總額為$356,000,實際總機器時數為26,000小時。

作業要求:

(a) 計算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預定製造費用吸收率。(2分)

(b) 計算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多吸收或少吸收的製造費用。(3分)

答案

(a)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預算總機器時數

= $345,000 25,000

= 每機器小時$13.8 (2分)

(b) 實際吸收的製造費用

= 實際機器時數?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 26,000 ? $13.8

= $358,800(1分)

多吸收的製造費用計算如下:

$ 實際吸收的製造費用358,800 0.5 減招致的製造費用(356,000) 0.5 多吸收的製造費用2,800 1

題3

秋季有限公司生產三種產品:甲、乙和丙。各種產品在本年度的資料如下:

產品甲產品乙產品丙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80 $120 $50

直接人工(每小時$28)$336 $840 $700

每單位的機器時數5小時10小時12小時

預算產量10,000件40,000件24,000件

該年度的預算製造費用總額為$988,000。產品的定價按產品成本加上20%的加成計算。

作業要求:

(a) 分別按下列基礎計算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i) 直接材料成本(以百分比計算)(3分)

(ii) 直接人工小時(3分) (iii) 機器小時(3分) (iv) 產量(件數)(3分)

(b) 分辨實際成本法與正常成本計算法。(4分)

(c) 試解釋為甚麼採用正常成本計算法,可能會出現少吸收製造費用的問題。(2分) (計算至兩個小數位)

答案

(a) (i) 直接材料成本:

$

產品甲(10,000 ? $80) 800,000 0.5

產品乙(40,000 ? $120) 4,800,000 0.5

產品丙(24,000 ? $50) 1,200,000 0.5

6,800,000 0.5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預算直接材料成本總額)? 100%

= ($988,000 $6,800,000) ? 100%

= 直接材料成本的14.53% (1分)

(ii) 直接人工小時:

直接人工小時

產品甲[10,000 ? ($336 $28)] 120,000 0.5

產品乙[40,000 ? ($840 $28)] 1,200,000 0.5

產品丙[24,000 ? ($700 $28)] 600,000 0.5

1,920,000 0.5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預算總直接人工小時

= $988,000 1,920,000

= 每直接人工小時$0.51 (1分)

(iii) 機器小時:

機器小時

產品甲(10,000 ? 5) 50,000 0.5

產品乙(40,000 ? 10) 400,000 0.5

產品丙(24,000 ? 12) 288,000 0.5

738,000 0.5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預算總機器小時

= $988,000 738,000

= 每機器小時$1.34(1分)

(iv) 產量(件數):

件數

產品甲10,000 0.5

產品乙40,000 0.5

產品丙24,000 0.5

74,000 0.5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預算總產量(件數)

= $988,000 74,000

= 每件產品$13.35(1分)

(b) 根據實際成本法,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都是以實際招致的成本作為計算的基礎。根據這個方法,

分派間接成本(製造費用)的方法是把實際間接費用吸收率乘以吸收基礎的實際數量。(2分)

根據正常成本計算法,只有直接成本會按實際招致的成本計算。分派間接成本的方法是把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乘以吸收基礎的實際數量。(2分)

(c) 這是因為期內實際招致的製造費用可能多於預算製造費用。另一方面,吸收基礎(例如直接人

工小時或機器小時)的實際數量可能比預算水平低。當上述任何一種情況發生時,期內吸收的製造費用便會少於該期間實際招致的製造費用。(2分)

題4

拉利製造有限公司設有兩個生產部門和三個服務部門。下列是這五個部門在截至2012年3月31日止一個月的資料:

生產部門服務部門

1 2 甲乙丙

$ $ $ $ $

間接費用的分配和分攤432,575 676,390 341,220 165,165 75,504

員工人數600 720 50 60 110

佔用的樓面面積(平方米)3,200 16,000 3,000 800 1,200

機器小時11,000 110,000

該公司按直接法再分攤服務部門的間接費用。各部門的分攤基礎如下:

服務部門甲佔用的樓面面積

服務部門乙機器小時

服務部門丙員工人數

作業要求:

(a) 按直接法將服務部門的間接費用再分攤到生產部門。(7分)

(b) 試分辨費用吸收和費用分攤。(2分) (計算至整數元)

答案

(a) 將服務部門的間接費用再分攤:

生產部門服務部門

1 2 甲乙丙

$ $ $ $ $ 間接費用的分配和分攤432,575 676,390 341,220 165,165 75,504

服務部門甲(算式1)56,870 284,350 (341,220) —— 2 服務部門乙(算式2)15,015 150,150 —(165,165) — 2 服務部門丙(算式3)34,320 41,184 ——(75,504) 2

538,780 1,152,074 ——— 1

算式:

(算式1)將服務部門甲的間接費用再分攤:

生產部門1:$341,220 ? (3,200 19,200) = $56,870 (1分)

生產部門2:$341,220 ? (16,000 19,200) = $284,350 (1分)

(算式2)將服務部門乙的間接費用再分攤:

生產部門1:$165,165 ? (11,000 121,000) = $15,015 (1分)

生產部門2:$165,165 ? (110,000 121,000) = $150,150 (1分)

(算式3)將服務部門丙的間接費用再分攤:

生產部門1:$75,504 ? (600 1,320) = $34,320 (1分)

生產部門2:$75,504 ? (720 1,320) = $41,184 (1分) (b) 費用吸收是計算每個成本對象(即工作)的間接費用的過程。(1分)

費用分攤是把費用攤派到不同部門(或成本中心)的過程。(1分)

題5

春季有限公司是辦公室設備生產商,該公司生產兩種產品:甲和乙。下列是這兩種產品在本年度的資料:

產品甲產品乙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10 $15

直接人工(每小時$5)$20 $30

每單位的機器小時5小時8小時

預算產量300,000件400,000件

本年度的預算間接製造成本總額為$18,000,000。

作業要求:

(a) 分別按下列基礎計算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i) 直接材料成本(以倍數計)(2.5分)

(ii) 直接人工小時(2.5分) (iii) 機器小時(2.5分) (b) 根據題(a) 的答案,分別為每種產品計算三個不同的定價。該公司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產品

的加成為30%。(12分) (計算至兩個小數位)

答案

(a)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i) 按直接材料成本:

$

產品甲(300,000 ? $10) 3,000,000 0.5

產品乙(400,000 ? $15) 6,000,000 0.5

9,000,000 0.5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18,000,000 $9,000,000 = 直接材料成本的2倍(1分)

(ii) 按直接人工小時:

直接人工小時

產品甲[300,000 ? ($20 $5)] 1,200,000 0.5

產品乙[400,000 ? ($30 $5)] 2,400,000 0.5

3,600,000 0.5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18,000,000 3,600,000 = 每直接人工小時$5 (1分)

(iii) 按機器小時:

機器小時

產品甲(300,000 ? 5) 1,500,000 0.5

產品乙(400,000 ? 8) 3,200,000 0.5

4,700,000 0.5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18,000,000 4,700,000 = 每機器小時$3.83 (1分)

(b) 產品甲的售價:

按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人工小時按機器小時每單位:$ $ $

直接材料10 10 10 0.75 直接人工20 20 20 0.75 間接製造成本20 20 19.15 1.5 產品成本50 50 49.15

加成(30%) 15 15 14.75 1.5 售價 1.5

產品乙的售價:

按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人工小時按機器小時每單位:$ $ $

直接材料15 15 15 0.75 直接人工30 30 30 0.75 間接製造成本30 30 30.64 1.5 產品成本75 75 75.64

加成(30%) 22.5 22.5 22.69 1.5 售價 1.5

題6

某公司設有兩個生產部門:機器生產部門和裝配部門。此外,企業設有一個專為兩個生產部門提供支援服務的維修部門。按佔用的樓面面積計算,機器生產部門是該公司最大的部門,佔用了總樓面面積的三分之二。餘下的樓面面積則由裝配部門和維修部門平均分配。

兩個生產成本中心會按預定的吸收率分派生產間接成本,有關的吸收基礎如下:

機器生產部門機器小時

裝配部門直接人工小時

各部門在2013年6月的預算成本資料如下:

作業水平生產間接成本

機器生產部門(機器小時)30,000小時$346,000

裝配部門(直接人工小時)50,000小時$521,000

維修部門$400,000

各部門在2013年6月的實際成本資料如下:

作業水平生產間接成本

機器生產部門(機器小時)25,000小時$300,000

裝配部門(直接人工小時)52,000小時$510,000

維修部門$400,000

企業按佔用的樓面面積將服務部門的生產間接成本再分攤到生產部門,並使用直接法進行計算。

作業要求:

分別為兩個生產部門計算下列各項:

(a)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7分)

(b) 吸收的生產間接成本(2分)

(c) 多吸收或少吸收的生產間接成本(5分)

答案

(a)將維修部門的生產間接成本再分攤:

機器生產部門裝配部門維修部門

$ $ $ 預算生產間接成本346,000 521,000 400,000 1 再分攤(算式)320,000 80,000 (400,000) 3

666,000 601,000 — 1

算式:

佔用的樓面面積:機器生產部門= 2/3 = 4/6

裝配部門= 1/3 ? 1/2 = 1/6

再分攤比率= 4(機器生產部門):1(裝配部門)

機器生產部門所佔的比重= $400,000 ? 4/5 = $320,000(1.5分)

裝配部門所佔的比重= $400,000 ? 1/5 = $80,000 (1.5分)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機器生產部門= 預算生產間接成本總額預算總機器小時

= $666,000 30,000

= 每機器小時$22.2 (1分)

裝配部門= 預算生產間接成本總額預算總直接人工小時

= $601,000 50,000

= 每直接人工小時$12.02(1分)

(b) 吸收的間接費用:

機器生產部門

= 實際機器小時?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 25,000 ? $22.2

= $555,000 (1分)

裝配部門

= 實際直接人工小時?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 52,000 ? $12.02

= $625,040(1分)

(c) 將維修部門的實際生產間接成本再分攤:

機器生產部門裝配部門維修部門

$ $ $ 實際生產間接成本300,000 510,000 400,000 1 再分攤(4 : 1) 320,000 80,000 (400,000) 1

620,000 590,000 1

多吸收或少吸收的生產間接成本:

機器生產部門= 吸收的生產間接成本-實際生產間接成本

= $555,000 - $620,000

= $65,000(少吸收)(1分)

裝配部門= $625,040 - $590,000

= $35,040(多吸收)(1分)

題7

嘉美臣有限公司是汽車零部件生產商,該企業設有兩個生產部門:M和N。部門M的間接費用吸收基礎為直接人工小時;部門N的間接費用吸收基礎為機器小時。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期初預算如下:

部門M 部門N

直接人工$6,000,000 $1,800,000

製造費用$7,155,000 $11,225,000

直接人工小時75,000小時28,000小時

機器小時30,000小時150,000小時

下列資料摘錄自工作編號S15在2013年9月的分批成本記錄:

部門M 部門N

耗用的直接材料$10,000 $50,000

直接人工小時50小時30小時

機器小時10小時120小時

在財政年度終結日,公司確定了部門M和部門N在該年度的實際製造費用分別是$7,500,000和$10,000,000。

作業要求:

(a) 分別為兩個生產部門計算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2分)

(b) 計算在2013年9月分派到工作編號S15的製造費用總額。(2.5分)

(c) 某批工作在部門M耗用了48個直接人工小時和15個機器小時,在部門N耗用了5個直接人工

小時和25個機器小時。試計算該批工作吸收的製造費用總額。(2.5分) (計算至兩個小數位)

答案

(a) 預定間接費用吸收率:

部門M =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預算總直接人工小時

= $7,155,000 75,000

= 每直接人工小時$95.4 (1分)

部門N = 預算製造費用總額預算總機器小時

= $11,225,000 150,000

= 每機器小時$74.83 (1分)

(b) 分派到工作編號S15的製造費用:

$

部門M (50 ? $95.4) 4,770 1 部門N (120 ? $74.83) 8,979.6 1

13,749.6 0.5

(c) 該批工作吸收的製造費用:

$

部門M (48 ? $95.4) 4,579.2 1 部門N (25 ? $74.83) 1,870.75 1

6,449.95 0.5

題8

森馬公司在九龍城經營訂製廚房業務。下列資料摘錄自該企業在2013年6月的帳冊。

工作編號100 工作編號101

餘額,2013年6月1日:

直接人工小時100小時80小時

材料成本$53,360 $32,000

該企業在2013年6月進行的各批工作的成本如下:

工作

編號100 編號101 編號111 編號121 編號200 編號201 直接人工小時150 120 70 120 150 80 使用的材料:

廚具$54,000 $98,400 $128,000 $102,400 $72,000 $47,200 其他材料$36,000 $16,000 $24,000 $20,000 $10,000 $30,000

其他資料:

(i) 下列分批工作在2013年6月完工:工作編號100、101、111和200。

(ii) 廚具和其他材料的定價是按成本加上40%的加成。

(iii) 直接人工的成本為每小時$80,間接費用吸收率為每直接人工小時$100。

(iv) 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的加成分別為50%和35%。

作業要求:

(a) 計算各批工作的總製造成本。(13分)

(b) 計算各批已完工的工作的利潤。(4分)

(c) 計算2013年6月30日的在製品價值。(1分)

(a) 總製造成本:

工作

編號100 編號101 編號111 編號121 編號200 編號201 直接人工小時(算式1)250 200 70 120 150 80 2

$ $ $ $ $ $ 直接材料:

餘額,2013年6月1日53,360 32,000 ————0.5 廚具54,000 98,400 128,000 102,400 72,000 47,200 1.5 其他材料36,000 16,000 24,000 20,000 10,000 30,000 1.5

143,360 146,400 152,000 122,400 82,000 77,200 直接人工(算式2)20,000 16,000 5,600 9,600 12,000 6,400 3 製造費用(算式3)25,000 20,000 7,000 12,000 15,000 8,000 3

188,360 182,400 164,600 144,000 109,000 91,600 1.5

算式:

(算式1)直接人工小時,工作編號100 = 100小時+ 150小時= 250小時(1分)直接人工小時,工作編號101 = 80小時+ 120小時= 200小時(1分)

(算式2)直接人工,工作編號100 = 250 ? $80 = $20,000 (0.5分)直接人工,工作編號101 = 200 ? $80 = $16,000 (0.5分)

直接人工,工作編號111 = 70 ? $80 = $5,600 (0.5分)

直接人工,工作編號121 = 120 ? $80 = $9,600 (0.5分)

直接人工,工作編號200 = 150 ? $80 = $12,000 (0.5分)

直接人工,工作編號201 = 80 ? $80 = $6,400 (0.5分)

(算式3)製造費用,工作編號100 = 250 ? $100 = $25,000 (0.5分) 製造費用,工作編號101 = 200 ? $100 = $20,000 (0.5分)

製造費用,工作編號111 = 70 ? $100 = $7,000 (0.5分)

製造費用,工作編號121 = 120 ? $100 = $12,000 (0.5分)

製造費用,工作編號200 = 150 ? $100 = $15,000 (0.5分)

製造費用,工作編號201 = 80 ? $100 = $8,000 (0.5分)

(b) 賺取的利潤:

工作編號100:($143,360 ? 40%) + ($20,000 ? 50%) + ($25,000 ? 35%) = $76,094 (1分)工作編號101:($146,400 ? 40%) + ($16,000 ? 50%) + ($20,000 ? 35%) = $73,560 (1分) 工作編號111:($152,000 ? 40%) + ($5,600 ? 50%) + ($7,000 ? 35%) = $66,050 (1分) 工作編號200:($82,000 ? 40%) + ($12,000 ? 50%) + ($15,000 ? 35%) = $44,050 (1分)

(c) 在製品價值:

$

工作編號121 144,000 0.25 工作編號201 91,600 0.25

235,600 0.5

艾伯有限公司是短袖運動衫生產商。該公司設有三個生產部門:縫紉、整燙和後整理,以及兩個服務部門:倉儲和飯堂。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預算製造費用如下:

總計縫紉整燙後整理倉儲飯堂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分配的間接費用1,750 500 600 300 200 150

行政人員薪金2,500

機器維修費900

廠房租金3,500

機器折舊3,500

其他資料:

總計縫紉整燙後整理倉儲飯堂

機器成本($000) 20,000 15,000 5,000

佔用的廠房面積(平方米)28,000 8,000 6,000 3,000 5,000 6,000

機器小時45,000 35,000 10,000

員工人數800 350 300 100 20 30

每個服務部門為其他部門提供服務的估計比重如下:

縫紉整燙後整理倉儲飯堂

倉儲40% 30% 20% —10%

飯堂50% 30% 10% 10% —

作業要求:

按下列方法計算分配和分攤到各個生產部門的製造費用總額:

(a) 直接法(8分)

(b) 重覆分配法(8分)

(c) 代數法(7分) (計算至整數元)

答案

算式:

間接費用分攤:

基礎總計縫紉整燙後整理倉儲飯堂

$ $ $ $ $ $

間接費用的分配1,750,000 500,000 600,000 300,000 200,000 150,000 1.25 間接費用的分攤:

行政人員薪金 1 2,500,000 1,093,750 937,500 312,500 62,500 93,750 1.25 機器維修費 2 900,000 700,000 200,000 ———0.5 廠房租金 3 3,500,000 1,000,000 750,000 375,000 625,000 750,000 1.25 機器折舊 4 3,500,000 2,625,000 875,000 ———0.5 總計12,150,000 5,918,750 3,362,500 987,500 887,500 993,750 1.25

分攤基礎:

1:員工人數

2:機器小時

3:佔用的廠房面積

4:機器成本

分攤行政人員薪金:

縫紉部門所佔的比重= $2,500,000 ? (350 800) = $1,093,750 (0.25分)整燙部門所佔的比重= $2,500,000 ? (300 800) = $937,500 (0.25分) 後整理部門所佔的比重= $2,500,000 ? (100 800) = $312,500 (0.25分) 倉儲部門所佔的比重= $2,500,000 ? (20 800) = $62,500 (0.25分) 飯堂部門所佔的比重= $2,500,000 ? (30 800) = $93,750 (0.25分)

分攤機器維修費:

縫紉部門所佔的比重= $900,000 ? (35,000 45,000) = $700,000 (0.25分)整燙部門所佔的比重= $900,000 ? (10,000 45,000) = $200,000 (0.25分)

分攤廠房租金:

縫紉部門所佔的比重= $3,500,000 ? (8,000 28,000) = $1,000,000 (0.25分)整燙部門所佔的比重= $3,500,000 ? (6,000 28,000) = $750,000 (0.25分) 後整理部門所佔的比重= $3,500,000 ? (3,000 28,000) = $375,000 (0.25分) 倉儲部門所佔的比重= $3,500,000 ? (5,000 28,000) = $625,000 (0.25分) 飯堂部門所佔的比重= $3,500,000 ? (6,000 28,000) = $750,000 (0.25分)

分攤機器折舊:

縫紉部門所佔的比重= $3,500,000 ? (15,000,000 20,000,000) = $2,625,000 (0.25分)整燙部門所佔的比重= $3,500,000 ? (5,000,000 20,000,000) = $875,000 (0.25分)

(a) 直接法:

縫紉整燙後整理倉儲飯堂

$ $ $ $ $ 間接費用的分配和分攤5,918,750 3,362,500 987,500 887,500 993,750 6 將間接費用再分攤:

倉儲394,445 295,833 197,222 (887,500) —0.75 飯堂552,083 331,250 110,417 —(993,750) 0.75 總計0.5

(b) 重覆分配法:

縫紉整燙後整理倉儲飯堂

$ $ $ $ $ 間接費用的分配和分攤5,918,750 3,362,500 987,500 887,500 993,750

將間接費用再分攤:

倉儲355,000 266,250 177,500 (887,500) 88,750 1

6,273,750 3,628,750 1,165,000 —1,082,500 飯堂541,250 324,750 108,250 108,250 (1,082,500) 1

6,815,000 3,953,500 1,273,250 108,250 —倉儲43,300 32,475 21,650 (108,250) 10,825 1

6,858,300 3,985,975 1,294,900 —10,825 飯堂5,413 3,248 1,082 1,082 (10,825) 1

6,863,713 3,989,223 1,295,982 1,082 —倉儲433 325 216 (1,082) 108 1

6,864,146 3,989,548 1,296,198 —108 飯堂54 32 11 11 (108) 1

6,864,200 3,989,580 1,296,209 11 —倉儲 5 3 2 (11) 1 1

6,864,205 3,989,583 1,296,211 — 1 飯堂 1 ———(1) 0.25 總計0.75

(c) 代數法:

設W為倉儲部門的間接費用總額(分配飯堂部門的間接費用後)。

設C為飯堂部門的間接費用總額(分配倉儲部門的間接費用後)。

聯立方程式設定如下:

W = $887,500 + 0.1C (1)

C = $993,750 + 0.1W (2)

把方程式(2)代入方程式(1):

W = $887,500 + 0.1($993,750 + 0.1W)

= $887,500 + $99,375 + 0.01W

0.99W = $986,875

W = $996,843 …… (3) (2分)

然後,把方程式(3)代入方程式(2):

C = $993,750 + 0.1 ($996,843)

= $1,093,434(2分)

將間接費用再分攤:

縫紉整燙後整理倉儲飯堂

$ $ $ $ $ 間接費用的分配和分攤5,918,750 3,362,500 987,500 887,500 993,750

將間接費用再分攤:

倉儲398,738 299,053 199,368 (996,843) 99,684 1 飯堂546,718 328,030 109,343 109,343 (1,093,434) 1 總計6,864,206 3,989,583 1,296,211 —— 1

題10

拉利有限公司是體育用品生產商。該公司設有三個生產部門:裁剪、漂染和裝配,以及兩個服務部門:倉儲和維修。在2014年1月1日,該公司的會計師編製了成本預算,以便把企業在截至2014年

12月31日止年度的製造費用分配和分攤到該五個部門。

本年度的預算製造費用分配如下:

生產部門服務部門

裁剪漂染裝配倉儲維修

$ $ $ $ $

製造費用的分配1,195,200 576,000 331,200 496,800 532,800

各個部門在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預算如下:

生產部門服務部門

裁剪漂染裝配倉儲維修

佔用的面積(平方米)1,210 1,210 2,420 605 605

機器成本($) 4,235,000 —605,000 907,500 302,500

工人數目12 24 18 12 6

直接人工小時24,321 49,005 36,300 ——

機器小時96,800 —12,100 ——

以下的預算製造費用項目須進行分攤:

$

租金和差餉605,000

電費169,400

員工福利145,200

機器折舊1,210,000

服務部門的預算製造費用須按下列比重進行再分攤:

裁剪漂染裝配倉儲維修

倉儲30% 20% 30% —20%

維修50% 30% 10% 10% —

該年度的實際成本資料如下:

直接人工小時機器小時製造費用總額

裁剪24,660 91,960 $2,881,250

漂染47,550 —$1,073,250

裝配39,180 11,500 $1,194,370

作業要求:

(a) 列表展示在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各生產部門承擔的製造費用。你須採用代數法,清

楚展示分攤和再分攤製造費用的過程。(計算至整數元)(14分)

(b) 為各個生產部門計算合適的製造費用吸收率。(計算至兩個小數位)(6分)

(c) 為各個生產部門計算多吸收或少吸收的製造費用。(3分)

答案

(a) 將製造費用分攤:

基礎總計裁剪漂染裝配倉儲維修

$ $ $ $ $ $ 製造費用的分配3,132,000 1,195,200 576,000 331,200 496,800 532,800 1.25 將製造費用分攤:

租金和差餉 1 605,000 121,000 121,000 242,000 60,500 60,500 1.25 電費 1 169,400 33,880 33,880 67,760 16,940 16,940 1.25 員工福利 2 145,200 24,200 48,400 36,300 24,200 12,100 1.25 機器折舊 3 1,210,000 847,000 —121,000 181,500 60,500 1 總計 1

分攤基礎:

1:佔用的面積(平方米)

2:工人數目

3:機器成本

分攤租金和差餉:

裁剪部門所佔的比重= $605,000 ? (1,210 6,050) = $121,000 (0.25分)漂染部門所佔的比重= $605,000 ? (1,210 6,050) = $121,000 (0.25分) 裝配部門所佔的比重= $605,000 ? (2,420 6,050) = $242,000 (0.25分) 倉儲部門所佔的比重= $605,000 ? (605 6,050) = $60,500 (0.25分) 維修部門所佔的比重= $605,000 ? (605 6,050) = $60,500 (0.25分)

分攤電費:

裁剪部門所佔的比重= $169,400 ? (1,210 6,050) = $33,880 (0.25分)漂染部門所佔的比重= $169,400 ? (1,210 6,050) = $33,880 (0.25分) 裝配部門所佔的比重= $169,400 ? (2,420 6,050) = $67,760 (0.25分) 倉儲部門所佔的比重= $169,400 ? (605 6,050) = $16,940 (0.25分) 維修部門所佔的比重= $169,400 ? (605 6,050) = $16,940 (0.25分)

分攤員工福利:

裁剪部門所佔的比重= $145,200 ? (12 72) = $24,200 (0.25分)漂染部門所佔的比重= $145,200 ? (24 72) = $48,400 (0.25分) 裝配部門所佔的比重= $145,200 ? (18 72) = $36,300 (0.25分) 倉儲部門所佔的比重= $145,200 ? (12 72) = $24,200 (0.25分) 維修部門所佔的比重= $145,200 ? (6 72) = $12,100 (0.25分)

分攤機器折舊:

裁剪部門所佔的比重= $1,210,000 ? (4,235,000 6,050,000) = $847,000 (0.25分)裝配部門所佔的比重= $1,210,000 ? (605,000 6,050,000) = $121,000 (0.25分) 倉儲部門所佔的比重= $1,210,000 ? (907,500 6,050,000) = $181,500 (0.25分) 維修部門所佔的比重= $1,210,000 ? (302,500 6,050,000) = $60,500 (0.25分)

採用代數法再分攤製造費用:

設S為倉儲部門的製造費用總額(分配維修部門的製造費用後)。

設M為維修部門的製造費用總額(分配倉儲部門的製造費用後)。

聯立方程式設定如下:

S = $779,940 + 0.1M (1)

M = $682,840 + 0.2S (2)

把方程式(2)代入方程式(1):

S = $779,940 + 0.1($682,840 + 0.2S)

= $779,940 + $68,284 + 0.02S

0.98S = $848,224

S = $865,535 …… (3) (2分)

然後,把方程式(3)代入方程式(2):

M = $682,840 + 0.2($865,535)

= $855,947 (2分)

將製造費用再分攤:

裁剪漂染裝配倉儲維修

$ $ $ $ $ 製造費用的分配和分攤2,221,280 779,280 798,260 779,940 682,840

將製造費用再分攤:

倉儲259,661 173,107 259,660 (865,535) 173,107 1 維修427,973 256,784 85,595 85,595 (855,947) 1 總計 1

(b) 合適的製造費用吸收基礎:

裁剪部門:機器小時(1分) 漂染部門:直接人工小時(1分) 裝配部門:直接人工小時(1分)

製造費用吸收率:

裁剪部門= $2,908,914 96,800 = 每機器小時$30.05(1分)漂染部門= $1,209,171 49,005 = 每直接人工小時$24.67(1分)裝配部門= $1,143,515 36,300 = 每直接人工小時$31.50 (1分)

(c) 多吸收或少吸收的製造費用:

裁剪部門

= (91,960 ? $30.05) - $2,881,250

= $117,852(少吸收)(1分)

漂染部門

= (47,550 ? $24.67) - $1,073,250

= $99,809(多吸收)(1分)

裝配部門

= (39,180 ? $31.5) - $1,194,370

= $39,800(多吸收)(1分)

酒店成本计算公式

酒店客房成本计算常用公式 客房用品储备额 额房用品储备额=∑(某种用品日均消耗量×单价×储备日数) 一次性用品日均消耗量=客房间数×平均出租率×单间配备量 多次性使用日均消耗量=(客房间数×平均出租率×单间配备量)/单件用品平均使用日数〕〕 储备日数=在途日数+验收日数+整理准备日数+供应间隔日数+保险日数某种用品供应间隔日数=最合理的加工生产批量/该种用品日均消耗量 13. 客房出租率 客房出租率=计算期客房实际出租间天数/(可出租客房数量×计算期天数)×100% 14. 客房每天平均成本 客房每天平均成本=(旅店每月总成本/全部可供出租房间总面积(平方米)×30)×客房面积(平方米) 15. 客房出租价格 客房出租价格=客房成本/(1-毛利率) 16. 客房周转率 客房周转率(客房出租率)=计算期内客房出租间次/(全部可供出租间数×计算期天数)×100% =计算期内客房营业收入/(全部可供出租客房收入×计算期天数)×100% 17. 床位周转率 床位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内接待旅客人次/实有床位数 床位周转率(天数)=(实有床位数×计算期天数)/计算期内接待旅客人次

18. 旅游饭店房价的计算 平均房价=客房营业收入/客房计划出租间天数 客房计划出租间天数=可供出租的客房数×客房出租率×365天 19. 客房经营利润 客房经营利润=客房租金收入-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某类客房可出租数量×计算期天数×出租率×间天可变费用)-客房不变费用总额 20. 客房变动费用总额 客房变动费用总额=客房数×报告期天数×出租率×间天变动费用 间天变动费用=报告期客房变动费用总额/(客房数×报告期天数×出租率) 21. 客房出租成本 每间客房每天平均出租成本=〔平均成本×(1-客房闲置率×变动成本率)〕/客房出租率 客房闲置率=1-客房出租率 22. 客房租金收入率 客房租金收入率=(报告期客房租金实际收入总额/报告期应收客房租金总额)×100% =报告期客房租金实际收入总额/∑(某类客房数量×某类客房日租金×报告期天数) 23. 客房成本主要构成部分:折旧+,耗用,+能源,+工资. 一般客房物耗率在3.6%—5%之间,此为按营业额4.5%测算)物耗费用主要包括一次性用品、布草洗涤费、日常部分布草周转损耗添置(不含一次性整体更新费用)、客房及地毯等清洁用品费、日常小五金费用

金融各类计算公式汇总

金融各类计算公式汇总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 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 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 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 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 末余额×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8.呆账贷款抵补率=贷款呆账准备÷呆账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50%) 9.单户贷款比例

企业融资渠道及其资本成本计算方式分析

企业融资渠道及其资本 成本计算方式分析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企业融资渠道及其资本成本计算方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资本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企业的融资渠道也逐渐多了起来,但是不同的融资渠道其资本成本计算方式也不一样,资金获取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在融资时需将税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形成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最佳资本结构。本文分析了各类融资来源和特征,进一步指出各类融资成本的计算方式,为企业融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融资渠道;成本计算 一、融资的方式和特征 (一)财税融资 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是政府财税的融资来源。财政补贴分为有偿补贴和无偿补贴两种,有偿补贴又包括低息贷款和参政资金参股,无偿补贴包括财政补助、科技补助以及政府奖励等,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提高了利润空间,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权益。而有偿的财政补贴中包含部分无偿补贴,可以将低息贷款理解成部分贷款利息的无偿补贴,通过财政参股便是政府将部分收益转给了政府,这也是一种无偿补贴。 (二)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包括银行借贷、明见借贷、发行债券、贸易融资以及对供应商的预付款、对客户的预收款和内部各种集资款等。债务的融资来源较为广泛,融资渠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债券市场、民间借贷、融资租赁、供应商、客户以及内部员工等多种渠道,间接融资主要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渠道。 其中,从客户和经营商处获取的资金在经营融资范畴之内。 商业信用融资、贸易融资以及通过物流银行的融资都属于经营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出现延期交货而产生预收货款,进而形成借贷关系进行融资,是企业短期融资的一种;贸易融资指的是企业运用一定的贸易手段和金融方式使现金流量增加的融资方式;物流银行融资是通过质押贷款,实现供应链上的融资。 (三)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主要来源于对内融资和对外融资。对内融资是指理论累积和计提折旧;对外融资是指吸引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发行的股票融资,股票又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股权融资的优点在于不必还本付息,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发行费用较高。 二、各类融资成本的计算方式 (一)一般公式的计算

成本核算计算公式

成本核算计算公式 厨房的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餐厅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点之一。怎么样控制成本就要成本核算开始,下面中国吃网餐饮网为您介绍成本核算的各个公式。 毛利率是:毛利率属于成本核算的内容,单就菜品来说,了解毛利率就需要知道菜品的成本、净料率、毛利、售价等相关内容,而且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只要你记住公式,计算起来就会很简单。 菜品的成本指的是什么:菜品的成本一般由制作菜品的原料、调料和燃料三部分组成,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燃料成本一般不计算在菜品成本中,故只用原料和调料成本来表示。所以菜品成本(元)=原料(元)+调料(元)。比如一份青椒炒肉丝,猪里脊肉需4元,青椒需1.2元,所有调味品共计0.8元,那么这一份菜的成本就是4+1.2+0.8=6(元)。 净料率指的是什么:菜品制作时,原材料要经过清洗、宰杀、泡发等加工处理工序。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原材料,我们称作毛料;而经过加工处理后,直接可以制作菜品的原材料,我们称作净料。净料率又叫出成率、出料率,它是净料重量与毛料重量的比率,从中看出1千克毛料经过加工可以得到的净料多少。 净料率的算法是:净料率=净料重量/毛料重量×100%(公式一) 比如买了1只活鸡,重2千克,经宰杀、去毛、除内脏、洗涤等处理后,得生光鸡1.4千克,那么生光鸡的净料率是多少呢?可以直接带入计算公式,就能算出净料率=1.4/2×100%=70%。净料重量=毛料重量×净料率(公式二) 净料单价=毛料单价/净料率(公式三) 净料率有哪些用处:更多计算公式就在中国吃网餐饮网。如果已经知道了净料率和采购的毛料重要,通过上面的公式,我们是可以反推出净料重量的;如果知道了毛料的单价,通过净料率还可以知道净料的单价。 比如制作烤鸭,鲜活北京填鸭重3千克,净料率为73%,想知道净鸭多重?那么可以由公式1演变出:毛料重量×净料率=净料重量(公式2),即净鸭的重量=3×73%=2.19千克。 比如清蒸鲈鱼这道菜品,鲈鱼单价37元/千克,净料率为83%,想知道净鲈鱼每千克的价格?可以由公式2演变出:毛料单价/净料率=净料单价(公式3),即每千克净鲈鱼单价=37/83%=44.6(元)。 毛利率怎么计算:想计算毛利率首先要知道毛利。毛利理论上包括生产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之和。但在厨房实际应用中,常用菜品售价减去菜品成本后的差额来表示。用毛利来计算价格非常的方便。 常用下面的公式表示:菜品价格=成本+毛利(公式四)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考点1】作业成本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要求】重要考点。 理解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如何克服其缺点;理解2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理解作业和作业动因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 (1)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 按照这种做法,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即使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平均成本也会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 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量可以使部分固定成本被存货吸收,减少当期销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 变动成本法是针对这个缺点提出来的。 (2)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制造费用通常按直接人工等产量基础分配。实际上,有许多制造费用项目不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因果关系。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后一个缺点提出来的。 2.作业成本法 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计算成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动因) (一)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

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 执行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任何一项产品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二)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含义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例如,产量增加时,直接材料成本就增加,产量是直接材料成本的驱动因素,即直接材料的成本动因。再例如,检验成本随着检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检验次数就是检验成本的驱动因素,即检验成本的成本动因。 【说明】传统成本法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采用单一标准(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进行分配。没有详细思考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2.成本动因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两类。 (1)资源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例如,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业)需要有检验人员、专用的设备,并耗用一定的能源(电力)等。检验作业作为成本对象(亦称成本库),耗用的各项资源构成了检验作业的成本。其中,检验人员的工资、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成本,一般可以直接归属于检验作业;而能源成本往往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根据设备额定功率(或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每小时平均耗电数量)和设备开动时间来分配。这里,“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就是能源成本的动因。设备开动导致能源成本发生,设备的功率乘以开动时间的数值(即动因数量)越大,耗用的能源越多。按“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这一动因作为能源成本的分配基础,可以将检验专用设备耗用的能源成本分配到检验作业当中。 (2)作业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例如,每批产品完工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果对任何产品的每一批次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成本相同,则检验的“次数”就是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它是引起产品检验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检验作业总成本(包括检验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成本等)除以检验的次数,即为每次检验所发生的成本。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令狐采学 一、资本充足率= (C - a - b - d×50% - e)×100%/A - b×50% - e×10% 其中: 二、C=资本净额=业务状况表中“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数+“贷款呆帐准备”期末数-“呆帐贷款”期末数-“1422入股联社资金”借方余额。 A=加权风险资产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应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规定的风险资产分类及权重计算汇总 a=应提未提呆账准备金 b=长期反映在呆滞贷款科目,但实际已无法收回的贷款,该部分的贷款的原风险权重为50% d=长期未处置的抵债资产额,该部分资产预计损失率50% e=风险程度不明确的投资资产,该部分资产的原风险权重为10% 三、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新资本净额=(资本净额-呆帐准备金不足部分-长期未处置的抵债资产-风险不明确的投资资产) 新加权风险资产=加权风险资产-长期未处置抵债资产×50%-风险不明确的投资资产×10%

新资本净额/新加权风险资产×100=资本充足率 或?新资本净额=(资本净额-呆帐准备金不足部分-长期未处置的抵债资产×50%-呆滞贷款×40%) 新加权风险资产=加权风险资产-长期未处置抵债资产×50%-呆滞贷款×40% 新资本净额/新加权风险资产×100=资本充足率。 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更多说明: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也称资本充实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低于4%。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包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也称资本充实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低于4%。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包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五年

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及例题

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及例题 个别资本成本的计量 (一)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长期借款资本成本 (1)特点:借款利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筹资费很小时可以略去不计。 (2)计算 i K =)()(f -1L T -1i L ?=f -1T -1i )( 式中:i K 代表长期借款成本;L 代表银行借款筹资总额;i 代表银行借款利率:T 代表所得税税率;f 代表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例1】某企业取得长期借款100万元,年利率8%,期限为5年,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筹措借款的费用率为0.2%,企业所得税率为25%,计算其资金成本: K=)()(f -1L T -1i L ?=f -1T -1i )(=0.2% -125%-1%8)(=5.61% 2、债券成本(Bond ) (1)特点:债券利息应计人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债券筹资费用一般较高,不可省略。 (2)债券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b K =)()(f -1B T -1i B 0 ? 式中:b K 代表债券成本;B 代表债券面值;i 代表债券票面利率:T 代表所得税税率;B 0代表债券筹资额,按发行价格确定;f 代表债券筹资费率。 【例2】某企业发行面值1000元的债券1000张,票面利率8%,期限为5年,每年付息一次,发行费用率为2%,企业所得税率为25%,债券按面值发行,计算其资金成本: b K =) ()(f -1B T -1i B 0?=)()(2%-1100025%-1%81000?=6.12% 3.优先股成本 企业发行优先股,既要支付筹资费用,又要定期支付股息,且股利在税后支付,其资金使用成本计算公式为: P K =) (f -1P D 0

不同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率的计算

不同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率的计算 (1)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借款主要成本是利息支出,借款手续费可忽略不计。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借款利率?(1-所得税率) 即: Kl=Rl (1-T ) 说明:i )当企业没有利润时,得不到减税的好处,资金成本率等于借款利率; ii )若借款手续费较大时计算公式为: 例、某公司向银行取得200万元、5年期借款,年利率10%,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借款手续费率0.3%,所得税率33%。 若不考虑借款手续费,则: 资金成本率=10% ?(1-33%)=6.7% 若考虑借款手续费,则: (2)长期债券 资金成本既包括利息支出,又包括债券发行费用。计算公式为: 说明:i )债券总面值按债券面值计算; ii )债券筹资总额按发行价计算。 例、某企业委托某金融机构代为发行面值为 200万元的3年期长期债券,发行总额250万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发行费用占发行总额的4%,公司所得税率33%。则: 借款筹资费率)借款总额(所得税率)借款年利息(资金成本率--=11%72.6%3.01200%331%10200=--??=)万()(万资金成本率筹资费率)债券筹资总额( 所得税率)(年利率债券总面值资金成本率-??=1-1%58.5%4125033%-1%10200=-???=)(万)(万资金成本率

权益资金成本计算的特点: (1)投资报酬税后支付; (2)投资报酬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3)优先股 优先股股利相对固定。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计算公式为: (4)普通股 普通股投资报酬通常不固定。资金使用成本是股东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 资金成本率计算公式为: (5)留存利润 从表面看,留存收益属于公司股东,使用这部分资金好象不需要任何代价,但实际上股东愿意将其留在企业而不投资别处,是要求与普通股同样的报酬,因此,一般可将留存利润视同为普通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并参照普通股的方法计算它的资金成本,只是不考虑筹资费用。计算公式为: 5、综合(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 企业资金来源一般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因此要全面衡量一个企业的总筹资成本,要计算综合成本。计算公式为: 筹资费率)(优先股筹资额年股利额资金成本率-?=1股利增长率筹资费率)(普通股筹资额第一年股利额资金成本率+-?=1股利增长率 留存收益总额第一年股利额资金成本率+=∑∑?=各种渠道筹资额各种渠道筹资额各种渠道资金成本率 综合资金成本率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1.成本计算对象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成本层次分析 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② 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 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 3.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表现为价值在企业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因此,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在作业成本法中,也使用期间费用的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因此,传统成本法下,成本信息只能反映经营结果如何,而无法反映经营失败的原因,以及怎样做出改变在今后的竞争中反败为胜。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通过开展作业分析,可以寻求降低成本的可靠依据和企业优化作业组合的途径,采用日趋合理的产品生产程序,降低总资源耗费。 4.理论基础上的不同。

商业银行各类计算公式

商业银行各类计算公式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 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如何计算资金成本

如何计算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主要分为个别资金成本、主权资金成本和综合资金成本。 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1)借款成本——借款筹资的资金成本主要表现在利息方面。 计算公式:K=I×(1-T);式中:K—借款成本率,I—借款年利率,T—所得税率 例:某企业从银行取得一笔三年期的借款,年利率为1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企业所得税率为33%,则借款的成本率为:K=15%×(1-33%)=10.05% (2)债券资金成本——债券资金成本不仅考虑债券利息,还要考虑发行债券的筹资费率。计算公式:;公式中:K—债券资金成本率;L—债券各年利息额;T—所得税率;Q—债券发行总额;f—债券筹资费率。 例:某企业发行5年七债券,面值总额为5000万元,平价发行,已知债券票面利率为10%,发行费率为3%,所得税率33%,问该债券的资金成本率为多少? 债券各年利息额=5000×10%=500(万元) 则,该债券的资金成本率为: 主权资金成本的计算: (1)普通股资金成本计算,假定股利每年均按固定数额支付,计算公式: ;--------(1)式中:K—普通股资金成本率;D—普通股股利;Q—普通股股本总额;f—筹资费率。如果股利股息逐年提高,则:;G—增加股息率 (2)优先股的资金成本计算,优先股每年的股利是一定的,所以,计算公式同上(1)。例:某企业发行总面额为400万元的优先股,其年股利率为14%,筹资费率为3%,则,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为: 综合资金成本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率亦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它是以各种资金来源占企业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金成本和主权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结果, 计算公式:;式中:K—综合资金成本率;Wi—某项来源的资金额占全部资金额的比重;Ki —某项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 例:某企业共有资金额10000万元,其中,通过银行长期借款1000万元,借款年利率10%;发行长期债券5000万元,债券年利率12%,筹资费用率为2%;发行普通股票4000万元,第一年股利率为10%,以后逐年递增3%,其筹资费率为3%,已知企业所得税率为33%,则该企业综合资金成本计算如下: 长期借款资金成本率:K=I×(1-T)=10%×(1-33%)=6.7% 长期债卷资金成本率: 普通股的资金成本率: 三种资金在全部资金中的权重:长期借款10%;长期债卷50%;普通股40% 所以,综合资金成本率: 资本成本的计算 (1)企业发行长期债券,面值800万元,发行价格为700万元,筹资费率2%,债券年利率为10%,所得税率为25%。计算该债券的资本成本。 (2)企业向银行借款200万元。筹资费率1%,补偿性余额为10%,借款年利率为8%,所得税率为25%。计算该借款的资本成本。 (3)公司发行优先股150万元,年股利率为12.5%,预计筹资费用为5万元。计算该优先股的资本成本。

有关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部分指标计算公式及说明 1.经营利润=净利润+应收利息净下降额+当年提取呆账准备-当年新增贷款额×1%+计入成本的往年财务损失金额 2.资产利润率=经营利润÷资产总额平均余额×100% 资产总额平均余额=(1月底资产总额+2月底+…+12月底资产总额)÷12 资产总额=业务状况表中01资产类轧差后借方余额+资产负债共同类轧差后借方余额-央行专项扶持资金 3.资产利润率增长=当年资产利润率-上年资产利润率 4.人均经营利润=经营利润÷…(上年末员工总数+本年末员工总数)÷2? 员工总数以人事报表“期末在岗人数”为准。 5.人均经营利润增长=当年人均经营利润-上年人均经营利润 6.资产费用率=费用额÷资产总额平均余额×100% 费用额=5311手续费支出+5321营业费用+5341其它营业支出科目下“其它营业支出”项。 7.资产费用率下降=上年资产费用率-当年资产费用率 8.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营业收入净额×100%营业收入(损益表001行)-利息支出(028行)-金融机构往来支出(036行)-手续费支出(046行)-投资损失(100行)-汇兑损失(101行)-其他营业支出(102行)+投资收益(110行) 9.资本充足率指标计算公式:见“1104”报表的规定。

10.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年末余额÷应提取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额×100% 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年末余额以“1104”报表为准。 应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按五级分类计算)=年末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 11.拨备覆盖率=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 拨备余额同“1104”报表口径。 不良贷款余额(按五级分类计算)=年末次级类贷款余额+可疑类贷款余额+损失类贷款余额。 12.非生息资产占比=年度非生息资产÷资产总额×100% 非生息资产=1011现金+1012业务周转金+1290待处理抵债资产-1292待处理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1321应收利息+1391其他应收款+1511固定资产-1521累计折旧+1541在建工程+1531固定资产清理(借方)+1611无形资产+1621递延资产+1623广告费结转+1631待处理财产损溢(借方) 13.百元贷款收息率=(5011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贷款(不含贴现)月平均余额×100% 贷款月平均余额=(1月份贷款余额+2月份+…+12月份贷款余额)÷12 14.百元贷款收息率增长=本年收息率-上年收息率 15.卡业务存款计划完成比例=实际卡业务存款增量÷年度计划×100% 卡业务存款余额包括金燕卡存款余额和特约商户存款余额,下同

人力成本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成本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HR一定不要错过啦! 员工流失率就是辞职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例。 员工流失率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两种:公式一流失的员工人数/年度内的平均员工人数(年度内的平均员工人数=年初员工人数+年末员工人数/2) 公式二流失的员工人数/(1月份员工人数+2月份员工人数+……+12月份员工人数)/1 公式一是比较容易操作并常用的计算公式,流失人数是一个考核周期内流失人数的总计,分母中平均人数是两个时点指标的平均数,只代表了年初与年末的情况,采用这个公式计算流失率,结果容易失真,而公式二则可避免这一问题。 ①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主要包括招募人员的直接劳务费用、直接业务费用,如招聘洽谈会议费、差旅费、代理费、广告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还有间接费用,包括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使用费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招募成本=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预付费用 ②选拔成本 选拔成本包括各个环节如初试、面试、心理测试、评论、体检等过程发生的一切与决定录用或不录用有关的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选拔面谈的时间费用=(每人面谈前的准备时间+每人面谈所需时间)×选拔者工资率×候选人数 汇总申请资料费用=(印发每份申请表资料费+每人资料汇总费)×候选人数 考试费用=(平均每人的材料费+平均每人的评分成本)×参加考试人数×考试次数 测试评审费用=测试所需时间×(人事部门人员的工资率+各部门代表的工资率)×次数 (本企业)体检费=[(检查所需时间×检查者工资率)+检查所需器材、药剂费]×检查人数

③录用成本 录用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和旅途补助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是直接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录用成本=录用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旅途补助费 ④安置成本 安置成本是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确定工作岗位上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录用部门为安置人员损失的时间费用;录用部门安排人员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安置成本=各种安置行政管理费用+必要装备费+安置人员时间损失成本 (2)培训和学习成本 ①上岗前教育成本 上岗前教育成本包括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工资、教育与受教育者离岗的人工损失费用、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和教育设备折旧费用等。计算公式如下: 上岗前教育成本=(负责指导工作者平均工资率×培训引起的生产率降低率+新职工的工资率×职工人数)×受训天数+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教育设备折旧费用 ②岗位培训成本 岗位培训成本是企业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而对其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上岗培训主要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完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岗位培训直接成本=∑指导小组时工资×指导小时I×每月指导次数I+∑(被指导者小时工资K×指导小时K×月被指导次数K) 岗位培训间接成本=培训人员离岗损失费用+被培训人员不熟练造成损失+培训材料费+各种管理费 岗位再培训成本计算与岗位培训成本计算类似,只是再培训成本比岗位培训成本损失费用要小些,时间可能短一些。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公式(整理版)

资本成本的计算 借款的资本成本 (筹资费很小时可以略去不计) 筹资费率)(借款成本所得税税率)(年利率借款成本-1-1???= K =)()(f -1L T -1i L ??=f -1)T -1(i =)T -1(i 债券的资本成本 筹资费率)(发行价所得税税率)(票面利率债券面值-1-1???= K =) ()(f -1P T -1i B ? 优先股资本成本 筹资费率)(发行价优先股每年股利-1?= K =) (f -1P D 普通股资本成本 股利固定增长率筹资费率) (股价第一年的股利 +?= -1K = g f 1P D 1+-)( 留存收益资本成本 计算留存收益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股利增长模型法 股利固定增长率股价 第一年的股利 += K =g P D 1+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无风险利率)(平均收益率贝塔系数无风险利率-?+=K =)R R R m f f β-?+( (3)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债券成本+=K =C P B R K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债券的资金成本总资金债券资金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总资金留存收益普通股的资金成本 总资金 普通股资金 借款的资金成本总资金借款资金?+?+?+?= ωK = ∑=n 1 i j j K W

边际贡献总额·Q P V S M C ?-=-=)(b 息税前净利润·a -M EBIT = 净利润·I EBIT -=净利润 普通股每股收益·股数 N I EBIT EPS -= 杠杆原理的计算 杠杆:一个因素发生较小变动,导致其它因素发生较大变动。 经营杠杆系数·a -=M M DOL 财务杠杆系数·T D I EBIT EBIT DFL -- -= 1 复合杠杆系数·DFL DOL DTL ?= DOL. EBIT Q S ?→?a / DFL. EPS EBIT I ?→? DTL. EPS Q S I ?→?,a / 项目投资的计算 建设期资本化利息原始总投资投资总额+= 建设期资本化利息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原值+= 该年回收额 该年利息费用该年摊销额该年折旧该年净利润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直线法计提折旧】 折旧年限 净残值 建设期资本化利息固定资产投资额折旧年限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折旧--+==

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与例题

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及例题 个别资本成本的计量 (一)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长期借款资本成本 (1)特点:借款利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筹资费很小时可以略去不计。 (2)计算 i K =)()(f -1L T -1i L ?=f -1T -1i )( 式中:i K 代表长期借款成本;L 代表银行借款筹资总额;i 代表银行借款利率:T 代表所得税税率;f 代表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例1】某企业取得长期借款100万元,年利率8%,期限为5年,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筹措借款的费用率为0.2%,企业所得税率为25%,计算其资金成本: K=)()(f -1L T -1i L ?=f -1T -1i )(=0.2% -125%-1%8)(=5.61% 2、债券成本(Bond ) (1)特点:债券利息应计人税前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债券筹资费用一般较高,不可省略。 (2)债券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b K =) ()(f -1B T -1i B 0? 式中:b K 代表债券成本;B 代表债券面值;i 代表债券票面利率:T 代表所得税税率;B 0代表债券筹资额,按发行价格确定;f 代表债券筹资费率。 【例2】某企业发行面值1000元的债券1000张,票面利率8%,期限为5年,每年付息一次,发行费用率为2%,企业所得税率为25%,债券按面值发行,计算其资金成本: b K =)()(f -1B T -1i B 0 ?=)()(2%-1100025%-1%81000?=6.12% 3.优先股成本

企业发行优先股,既要支付筹资费用,又要定期支付股息,且股利在税后支付,其资金使用成本计算公式为: P K =)(f -1P D 0 式中:P K 代表优先股成本;D 代表优先股每年股利:P 0代表发行优先股总额;f 代表优先股筹资费率。 【例3】某企业发行优先股每股发行价为8元,每股每年支付股利1元,发行费用率为2%,计算其资金成本: P K =) (f -1P D 0=)(2%-181=12.76% 4. 普通股成本 如果公司股利不断增长,假设年增长率为g ,则普通股成本为: K s =) (f 1V D 01-+g 式中:K s 代表普通股成本;D 1代表第一年股利;V 0代表普通股金额,按发行价计算;f 代表普通股筹资费率 【例4】某企业发行普通股每股发行价为8元,第一年支付股利1元,发行费用率为2%,预计股利增长率为5%,计算其资金成本: K s =%5%2181+-) (=17.76% 5.留存收益成本 留存收益包含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是所有者追加的投入,与普通股计算原理相同,只是没有筹资费用。 计算留存收益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股利增长模型法:假定收益以固定的年增长率递增,其计算公式为: K e =0 1V D +g ,式中:K e 代表留存收益成本 【例5】某企业普通股每股股价为8元,预计明年发放股利1元,预计股利增长率为5%,计算留存收益成本。 K e =8 1+5%=17.5%

资本充足率计算题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基础。银行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资本供给渠道的可能性及其成本,解决资本的供给问题。 2.1学习要求 (1)熟练掌握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 (2)掌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度的测量 (3)熟练掌握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方法 (4)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 2.2 内容简述 2.2.1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除了包括股本、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在内的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债务资本,如资本票据、债券等。商业银行的资本具有双重特点,根据《巴塞尔协议》,常将所有者权益称为一级资本和核心资本,而将长期债务称为二级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股本包括已经发行并全额缴付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的优先股;公开储备指以公开的形式,通过保留盈余和其他盈余,例如股票发行溢价、保留利润(凭国家自行处理,包括在整个过程中用当年保持利润向储备分配或储备提取)、普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增值而创造和增加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储备。 附属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附属债务。1)非公开储备。该储备不公开在资产负债表上标明,但却反映在损益表内,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2)资产重估储备。包括物业重估储备和证券重估储备。3)普通准备金。指用于防备目前尚不能确定的损失的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4)混合资本工具。指既有股本性质又有债务性质的混合工具。5)长期附属债务。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初次所定期限最少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资本工具和不许购回的优先股。另外,《巴塞尔协议》还规定,在核定银行资本实力时应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从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之和中扣除对不合并报表的附属银行和财务附属公司的投资,扣除对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资本部分的投资。 2.2.2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资本充足性是银行安全经营的要求。存款人、社会公众、银行自身均对此有要求。银行持有充分的资本是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是在安全经营基础上追求更多利润的保障。银行资本充足性测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常用的方法有最为直观的比率分析法以及综合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法。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度包括数量充足与结构合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数量充足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指各种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以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资本结构还受银行经营情况变动的影响。贷款需求和存款供给是否充足会大大影响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率

资本成本率=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或=用资费用/筹资数额(1-筹资费用率)债务成本 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息(1-企业所得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长期借款年利率(1-企业所得税率)/(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除去手续费公式: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率(1-企业所得税率)附加补偿性余额公式为: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息(1+企业所得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补偿性余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债券成本=债券年利息(1-企业所得税率)/债券筹资额(1-债券筹资费用 率) 优先股成本=优先股年股利/优先股筹资额(1-优先股筹资费用率) 普通股成本=普通股年股利/普通股筹资额(1-普通股筹资费用率)+普通股股利年增长率 留用利润成本=普通股年股利/普通股筹资额+普通股股利年增长率 综合资本成本=Σ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第j种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即权数 二、重点计算公式: 1.复利终值的计算(已知现值P求终值F): 2.复利现值的计算(已知终值F 计算复利现值P): P= F×(P/F,I,n) 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已知年金 A,求年金终值F)公式: F=A ( F / A,i ,n) 2.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已知年金 A ,求年金现值 P)公式: P = A (P / A,i,n) 3.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已知即付年金A ,求年金终值F ): 4.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已知即付年金A,求年金现值P): 5、银行借款资金成本计算:K=借款额×利率×(1-所得税率)/借款额-筹资费用×100% 6、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 当条件为发行价时,普通股资本成本 当条件为股市的股价时,普通股成本 7、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因为:息税前利润(简称EBIT)的计算公式为: 即:息税前利润(简称EBIT) =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息费用 8、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计算公式: (1)计算项目的计算期=建设期+生产经营期 (2)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残值)÷设备使用年限(3)所得税=净利润*税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额)税率(4)税后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额-所得税(5)计算初始现金流量 = 固定资产投资+垫支流动资金(6)计算营业现金净流量=该年税后利润+该年折旧额(7)计算终结现金净流量 = 固定资产残值收入+ 回收垫支流动资金量 9、折现评价指标: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又称为动态评价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它们的计算公式是: (1)净现值(NPV):净现值(NPV)=∑(项目投产后各年的现金净流量×复利现值系数)-初始投资额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