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刷题高二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

高中必刷题高二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

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B .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C .CO 2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O 2是弱电解质

D .在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

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 .H 2SiO 3、H 2S 、CO 2

B .Cu(OH)2、CH 3COOH 、

C 2H 5OH C .H 2SO 3、Ba(OH)2、BaSO 4

D .H 2O 、NH 3?H 2O 、H 3PO 4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500mL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100mL0.1mol/L 的硫酸溶液;

③500mL0.1mol/L 的醋酸溶液; ④1L0.1mol/L 的酒精溶液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4.向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该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已知0.1mol/L 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 CH 3COO -+H +,要使溶液中c (H +)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升高温度

B .加少量烧碱溶液

C .加CH 3COONa 固体

D .加水.

6.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324NH H O

NH OH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水后,溶液中()OH n -增大

B .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OH c -增大

C .加入少量浓NaOH 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D .加入少量4NH Cl 固体,溶液中()4NH c +减小

7.在25C ?时,32NH H O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b K ,用蒸馏水稀释11mol L -?氨水至10.01mol L -?,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 .()OH c -

B .()()32OH NH H O c c -?

C .()

()324c NH H O c NH +

? D .b K

8.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324NH H O

NH 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OH c -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不考虑气体逸出):

①4NH Cl 固体 ②硫酸 ③NaOH 固体 ④水 ⑤加热 ⑥加入少量4MgSO 固体 A .①②③⑤ B .③

C .③④⑥

D .③⑤ 9.已知25 ℃时,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K a =c(H +)c(CH 3COO -)/c(CH 3COOH)=

1.75×10-5,其中K a 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有关K a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时,K a 的值增大

B .升高温度,K a 的值增大

C .向醋酸溶液中加水,K a 的值增大

D .向醋酸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K a 的值增大

10.由表格中电离常数可以判断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 )

A .NaClO+NaHCO 3═HClO+Na 2CO 3

B .NaClO+CO 2+H 2O═HClO+NaHCO 3

C .2NaClO+CO 2+H 2O═2HClO+Na 2CO 3

D .2HClO+Na 2CO 3═2NaClO+CO 2+H 2O

11.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关系:HX >HY >HZ

B .反应 HZ+Y -=HY+Z -能够发生

C .由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判断,HZ 属于强酸,HX 和HY 属于弱酸

D .相同温度下,0.1mol/LHX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1mol/LHX 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 1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MOH 是弱碱的有( )

①0.1mol/L MOH 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常温下,0.1mol/L MOH 溶液中c(OH -)<0.1mol/L

③0.1mol/L MOH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0.1mol/L NaOH 溶液弱

④等体积的0.1mol/L MOH 溶液与0.1mol/L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下表是几种弱酸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 .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 .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

()3c CH COO c H -+增大

D .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 溶液,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0.1mol·L -1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3c(H )c(CH COOH)

减小 B .向0.1mol·L -1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32c(OH )c(NH H O )减小

C .向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则溶液中3+-3c(CH COOH)

c(H )c(CH COO )? 增大

D .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 2,随着CO 2的通入,-32c(OH )c(NH H O)

? 不断增大

15.25℃时,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Ⅰ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

B .a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b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 .b 点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a 点溶液

D .将a 、b 两点所示溶液加热至30℃,

()()--3c Cl c CH COO 的值变小

二、填空题

16.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 2S 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a1=________。

(2) CH 3COOH 、H 2C 2O 4、H 2S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3) H 2C 2O 4与少量的K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NaHS 溶液与NaHC 2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17.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25℃时,有关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等浓度的F -、23CO -

、CH 3COO -、HS -结合H +的能力最强的为_______。

(2)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填序号)。

a. HS -、23SO -

b.HF 、CH 3COO -

c. HS -、3HCO -

d.3HSO -、3HCO - (3)Na 2CO 3溶液通入过量H 2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HS -3HSO -

(4)已知pH=-lgc(H +),体积为10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 ,稀释过程中pH 变化如图所示,则HX 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填“>”“<”或“=”)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任意写一种方法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 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故A正确;

B. 强弱电解质和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有关,与是否易溶于水无关。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乙酸易溶于水,它是弱酸,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

C. CO2溶于水和水结合成碳酸,碳酸发生部分电离,碳酸是弱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水溶液中存在水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A。

2.D

【详解】

A.CO2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C2H5OH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Ba(OH)2、BaSO4都是强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H2O部分电离,NH3?H2O是弱碱,H3PO4是中强酸,均属于弱电解质,D符合题意。答案为D。

3.C

【详解】

①50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c(Na+)= c(OH-)=0.1mol/L;

②100mL0.1mol/L的硫酸溶液,c(H+)=0.2mol/L, c(SO42-)=0.1mol/L;

③500mL0.1mol/L的醋酸溶液,c(H+)= c(CH3COO-)<0.1mol/L;

④1L0.1mol/L的酒精溶液,离子浓度接触0。

比较以上结果,可得出溶液中离子总浓度的大小关系为②>①>③>④,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C。

4.C

【详解】

CO,发生的化学反应依次为①

根据题意知,随着不断通入2

()2322Ca OH CO CaCO H O +↓+;②()32232CaCO CO H O Ca HCO ++。

当2CO 不足量或恰好1:1反应时,发生反应①,碳酸钙是沉淀,水是弱电解质,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当继续通入2CO 时发生反应②,生成的碳酸氢钙是强电解质,易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当溶液达到饱和时,离子浓度最大,导电能力最强,继续通入2CO 对导电能力几乎无影响;C 正确,故答案为:C 。

5.A

【详解】

A .醋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A 选;

B .加少量烧碱溶液,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B 不选;

C .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则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C 不选;

D .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D 不选;

答案为A 。

6.A

【详解】

A.向氨水中加入水,促进一水合氨电离,所以溶液中()OH n -增大,A 正确;

B.向氨水中加入少量浓盐酸,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导致溶液中()OH c -减小,

B 错误; C.向氨水中加入少量浓NaOH 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 错误;

D.向氨水中加入少量4NH Cl 固体,溶液中()4NH c +增大,D 错误;

故答案为:A 。

7.B

【详解】

A .加水稀释促进32NH ?H O 电离,则溶液中()-OH

n 增大,但()-

OH n 增大的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的程度,所以()OH c -减小,A 错误;

B .加水稀释促进32NH ?H O 电离,则溶液中OH -、4NH +的物质的量增大,32NH ?H O 的

物质的量减小,所以()()()

()--3232OH OH NH H O NH H O c n c n =??的值始终增大,B 正确;

C .加水稀释促进32NH H O ?电离,则溶液中()OH

n -增大,()4n NH +

增大,()32NH H O n ?减小,所以()

()()()323244NH H O NH H O NH NH c n c n +

+

??=的值始终减小,C 错误;

D .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b K 不变,D 错误;

故答案为:B 。

8.B

【详解】

①若在氨水中加入4NH Cl 固体,()4NH c +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OH c -减小,①不合题意;②硫酸中的H +与OH -反应,使()OH c -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

不合题意;③当在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后,()OH c -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

符合题意;④若在氨水中加入水,稀释溶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OH c -减小,④

不合题意;⑤电离属于吸热过程,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OH c -增大,

⑤不合题意;⑥加入4MgSO 固体,发生反应:()22Mg 2OH Mg OH +-+===↓,溶液中()OH c -减小,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⑥不合题意;故只有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

9.B

【分析】

醋酸溶液中存在CH 3COOH H ++CH 3COO -, K a =c(H +)c(CH 3COO -)/c(CH 3COOH),根据K a 的表达式和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详解】

A. 向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时,c(H +)增大,CH 3COOH

H ++CH 3COO -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不变,K a 不变,故A 错误;

B. 醋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K a 的值增大,故B 正确;

C. 向醋酸溶液中加水,促进醋酸的电离,但温度不变,K a 不变,故C 错误;

D. 向醋酸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c(H +)减小,CH 3COOH

H ++CH 3COO -平衡正向移动,

但温度不变,K a 不变,故D 错误;

故选B 。

10.B

【分析】

由表格中K 可知,K 越大,酸性越大,且可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酸性为H 2CO 3>HClO>HCO 3-;

A 、因酸性HClO> HCO 3-,不能发生,故A 不选;

B 、因酸性为H 2CO 3>HClO> HCO 3-,则NaClO+CO 2+H 2O═HClO+NaHCO 3可发生,故B 选;

C 、因酸性HClO> HCO 3-,则不能生成HClO 、Na 2CO 3,故C 不选;

D 、酸性为H 2CO 3>HClO ,不能发生,故D 不选。

【点睛】

化学反应的原理具有多样性,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将K 与酸的酸性联系分析,然后结合“以强制弱”规律判断;但不能形成弱不能制强的思维,如H 2S +CuSO 4=CuS ↓+H 2SO 4的反应原理即为利用沉淀的生成;再如HClO +H 2SO 3=H 2SO 4+HCl 的反应原理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考点,然后依据考点解答。

11.B

【详解】

A .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关系:HX <HY <HZ ,A 判断错误;

B .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原理,反应HZ+Y -=HY+Z -能够发生,B 判断正确;

C .由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判断,HX 、HY 、HZ 都属于弱酸,C 判断错误;

D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酸的浓度无关,D 判断错误。

答案为B 。

12.B

【详解】

①10.1mol L MOH -?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MOH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但不能说明MOH 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说明MOH 是弱电解质,①错误;

②常温下,10.1mol L MOH -?溶液中()1OH

0.1mol L c --

则MOH 为弱碱,②正确;

③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时,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10.1mol L MOH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10.1mol L NaOH -?溶液弱,说明MOH 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MOH 部分电离,则MOH 为弱碱,③正确;

④等体积的10.1mol L MOH -?溶液与10.1mol L -?盐酸混合,无论MOH 是强碱还是弱碱,都恰好完全反应,④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能说明MOH 是弱碱;

故答案为:B 。

13.C

【详解】

A .由表格数据可知,K a1(H 2CO 3)>K a1(H 2S),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A 正确;

B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B 正确;

C .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c(H +)=c(CH 3COO -)+c(OH -),稀释过程中,c(H +)和c(CH 3COO -)减小,c(OH -)增大,则()

()()()

()3c CH COO c H c OH c H c H -+-++-=的值会减小,C 错误;

D .电离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 溶液,电离平衡常数不变,D 正确。

答案为C 。

14.B

【详解】

A.加水稀释促进CH 3COOH 的电离,n (H +

)增大,n (CH 3COOH )减小,则溶液中 +3c(H )c(CH COOH)增大,故A 错误;

B.向0.1mol·L -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c(NH 4+)增大,抑制NH 3?H 2O 的电离,c(OH -)

减小,c(NH 3?H 2O)增大,故?-32c(OH )c(NH H O )

减小,故B 正确; C.已知Ka=(CH 3COO -)?c(H +)/c(CH 3COOH),温度不变,Ka 不变,又知3+-3c(CH COOH)

c(H )c(CH COO )?=1/Ka ,

故3+-3c(CH COOH)

c(H )c(CH COO )?不变,故C 错误;

D.已知K b =c(NH 4+)?c(OH -)/c(NH 3?H 2O),温度一定时,K b 为常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随

着CO 2的通入,c (NH 4+)逐渐增大,则-32c(OH )c(NH H O)

?不断减小,故D 错误; 故选B 。

15.B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稀释相同倍数,强酸变化大,根据图像pH 的改变值:曲线Ⅰ>曲线Ⅱ,则曲线Ⅰ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曲线Ⅱ代表醋酸溶液的稀释过程,故A 正确;

B .由图像可知,a 点溶液的pH 大于b 点溶液的pH ,则a 点溶液中离子总物质的量浓度小于b 点溶液,a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b 点溶液的导电性弱,故B 错误;

C .起始时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 都等于3,由于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起始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并且起始时两溶液的体积相同,故醋酸溶液中CH 3COOH 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稀释过程中酸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b 点溶液中和NaOH 的能力强于a 点溶液,故C 正确;

D .将a 点溶液加热,()Cl c -不变,将b 点溶液加热,促进醋酸的电离,()3

c CH COO -

增大,则()()3c Cl c CH COO --的值变小,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

16.()()()

+-

2H ?HS H S c c c H 2C 2O 4>CH 3COOH >H 2S H 2C 2O 4+KOH=KHC 2O 4+H 2O HS -+24HC O -=H 2S↑+224C O -

【分析】

(1)H 2S 为弱电解质,一级电离方程式为H 2S ?HS -+H +;

(2)多元弱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3)H 2C 2O 4与少量的KOH 溶液反应生成水和KHC 2O 4;

(4)24HC O -

的酸性强于H 2S 。

【详解】

(1)H 2S 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其电离分步进行,一级电离方程式为H 2S ?HS -+H +,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a1=()()()+-

2H ?HS H S c c c 。

(2)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的程度决定,故多元弱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越大,

酸性越强,则CH 3COOH 、

H 2C 2O 4、H 2S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 2C 2O 4>CH 3COOH >H 2S 。 (3)H 2C 2O 4与少量的KOH 溶液反应生成水和KHC 2O 4,化学方程式为

H 2C 2O 4+KOH=KHC 2O 4+H 2O 。

(4)24HC O -的酸性强于H 2S ,则NaHS 溶液与NaHC 2O 4溶液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和草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S -+24HC O -=H 2S↑+224C O -。

17.23CO - b H 2S+23CO -=3HCO -

+HS - > 常温下测定0.1mol/L 的CH 3COOH 溶液的pH ,若pH >1,说明醋酸是弱酸,即醋酸是弱电解质

【分析】

(1)电离平衡常数越小,表明对应酸的酸性越弱,该酸越难电离出H +,其酸根离子结合H +能力越强。

(2)、(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判断;

(4)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详解】

(1)电离平衡常数越小,表明对应酸的酸性越弱,该酸越难电离出H +,其酸根离子结合H +能力越强。由表格数据知,各酸根离子对应酸的电离常数大小关系为HF >CH 3COOH >H 2S >3HCO -,所以结合H +的能力最强的为23CO -。

(2)a 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可知酸性:HS -<3HSO -,由弱酸不能制取较强酸,HS -与23SO -不发生反应,故在溶液中HS -和23SO -

可以大量共存,a 不符合题意;

b 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可知酸性:HF >CH 3COOH ,由较强酸能制取较弱酸,可推知反应HF+ CH 3COO -=CH 3COOH+F -可发生,所以在溶液中HF 和CH 3COO -不能大量共存,b 符合题意;

c 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可知酸性:H 2CO 3>H 2S >3HCO ->HS -,由弱酸不能制取较强酸,HS -

和3HCO -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c 不符合题意;

d 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可知酸性:H 2SO 3>H 2CO 3>3HSO -,3HSO -和3HCO -之间不发生反应,

所以在溶液中3HSO -和3HCO -可以大量共存,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

(3)根据电离常数大小关系可知酸性强弱:H 2CO 3>H 2S >3HCO ->HS -,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

原理,Na 2CO 3与过量H 2S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2S+23CO -=3HCO -

+HS -。

(4)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因此,当起始pH 相同且稀释相同倍数时,酸越弱,pH 变化程度越小。由图像可知,pH 均为2的CH 3COOH 和HX 溶液均稀释100倍后,CH 3COOH 溶液的pH 变化小于HX 溶液,表明HX 的酸性比醋酸强,所以HX 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常温下,测定0.1mol/L 的CH 3COOH 溶液的pH ,若pH >1,说明醋酸是弱酸,即醋酸是弱电解质。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1)

【人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课标要求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熟练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要点精讲 1、强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水、酸、碱和盐;于非电解质的有:非金属的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的盐) 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如:弱酸、弱碱和少量盐)。 注:弱电解质特征:存在电离平衡,平衡时离子和电解质分子共存,而且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 (3)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及非电解的判断 2、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种可逆过程) (2)电离平衡的特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同样具有“逆、等、动、定、变”的特征。 ①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②等: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③动: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 ④定: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保持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存在,也有电解质分子存在。且分子多,离子少。 ⑤变:指电离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3)电离常数 ①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来表示。 ② ③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或弱碱相对较强。 ④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由于电离过程热效应较小,温度改变对电离常数影响不大,其数量级一般不变,所以室温范围内可忽略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b.电离常数与弱酸、弱碱的浓度无关,同一温度下,不论弱酸、弱碱的浓度如何变化,电离常数是不会改变的。即: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温度有关。 (3)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水溶液中只存在水合阴、阳离子,不存在电离平衡。在书写有关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时,应用“”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水溶液中既有水合阴、阳离子又有水合分子,存在电离平衡,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该用“”。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性因素。 ②外因 a.温度:因电离过程吸热较少,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温度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b.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因为溶液浓度越大,离子相互碰撞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就越小。因此,稀释溶液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c.外加物质:若加入的物质电离出一种与原电解质所含离子相同的离子,则会抑制原电解质的电离,使电离平衡向生成分子的方向移动;若加入的物质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则会促进原电解质的电离,使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本节知识树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类似于化学平衡,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来理解电离平衡的实质和影响因素,并注意电离常数的定义。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标要求 1、熟练掌握水的电离平衡,外加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2、熟练掌握溶液的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一 课 时 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化学 学科教师: 授课内容 T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C ——离子共存 C ——离子反应过量问题 星 级 ★★★★★ ★★★★ ★★★★★ 教学目的与目标 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规律以及离子共存的规律。 3.能正确书写与量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 掌握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和离子的鉴别。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属于离子反应。 (2)实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离子反应。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总之,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 知识点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1)定义:离子反应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体现了某一类反应的实质。 (2)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特征:①方程式中出现离子符号;②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限时小测 T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2、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 A."写、拆、删、查"四步法(举例说明:BaCl2和CuSO4反应) ①先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将方程式两边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强电解质(三类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改写成离子,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则保留化学式。微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若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则改写为离子,若以浊液的形式存在,则应保留化学式;H2SO3、H3PO4通常也保留化学式。注意不是所有的强电解质都要“拆”写成离子的形式。HSO4-要“拆”写为H+和SO4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一律不能拆写。如:HCO3-、H2PO4-、HPO42-、HS-等。 ③删除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化简各物质的系数成最简整数比。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是否守恒,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B.离子反应实质法 ①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写出其电离方程式;难溶于水、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写化学式。 ②判断反应物存在形式的微粒哪些能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综合上述两步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注意要点 (1)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要臆造。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拆开写。如NaHSO3应拆分为Na+和HSO-3。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易忽视符号“===”与“”、“↑”与“↓”的正确使用。 (4)注意几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产物为CaSO4而不是CaSO3;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稀碘化氢溶液中,产物中的Fe元素应为Fe2+而不是Fe3+。 (5)注意“量”的条件,如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6)注意反应环境,不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取NH3的反应。 (7)注意操作顺序,操作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如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

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总结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小结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SO42- + Ba2+ == BaSO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 + N a2CO3 = CaCO3↓ + 2NaCl CO32- + Ca2+== CaCO3↓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O32- + 2H+== CO2↑+ H2O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 + C 2Cu + CO2↑ 5、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4Na+O2=2Na2O 2Na+O2 Na2O2 Cl2 +2Na 2NaCl 6、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2Na + 2H2O == 2Na+ + 2OH-+ H2↑ 7、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2Na2O+O2 2Na2O2 Na2O+H2O=2NaOH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8、过氧化钠的主要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9、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Cl2 +H2 2HCl (或光照) 3Cl2 +2P 2PCl3 Cl2 +PCl3 PCl5 3Cl2 +2Fe 2FeCl3 Cl2 +2Na 2NaCl Cl2+Cu CuCl2 Cl2 +2FeCl2 =2FeCl3 Cl2 + 2Fe2+ == 2Fe3+ + 2Cl- 2Cl2+2NaBr=2NaCl+Br2 Cl2 + 2KI =2KCl + I2 Cl2 + 2I- == 2Cl - + I2 Cl2+H2O=HCl +HClO Cl2 + H2O == Cl- + H+ + HClO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 SO2 + 2H2O == 2Cl- + SO42- + 4H+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 + 2OH- == Cl- + ClO- + H2O 10、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2Fe + 3Cl2 2FeCl3 3Fe + 2O2 Fe3O4 Fe + S FeS 3Fe+4H2O(g) 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2H+ = Fe2+ +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Fe + Cu2+ = Fe2+ + Cu 4Fe(OH)2 + O2 + 2H2O == 4 Fe(OH)3 2Fe(OH)3 Fe2O3+3H2O 2FeCl2 + Cl2=2FeCl3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

高中化学选修四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强、弱电解质 1.概念 [注意]①六大强酸:HCl、H SO4、HNO3、HBr、HI、HClO4。②四大强碱:NaOH、 2 KOH、Ca(OH)2、Ba(OH)2。③大多数盐包括难溶性盐,如BaSO4。 2.电离方程式书写 (1)弱电解质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通常只写第一步电离),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2-3。 ②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Fe(OH)3电离方程式为Fe(OH)3Fe3++3OH-。 (2)酸式盐 ①强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如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 ②弱酸的酸式盐中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如 NaHCO3===Na++HCO-3、HCO-3H++CO2-3。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建立 2.电离平衡的特征

(三)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1.影响电离平衡的内因 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电离平衡的主要因素。 2.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以弱电解质HB的电离为例:HB H++B-。 (1)温度: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B的电离程度增大,c(H+)、c(B-)均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n(H+)、n(B-)增大,但c(H+)、c(B-)均减小。 (3)相同离子: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与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四)溶液的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自由移动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则导电能力越强。将冰醋酸、稀醋酸加水稀释,其导电能力随加水的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说明]①OA段导电能力随加水量的增多导电能力增强,原因是冰醋酸发生了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②AB段导电能力减弱的原因,随水的加入,溶液的体积增大,离子浓度变小,导电能力减弱。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 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 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 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 ○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 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 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 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 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习题一】 (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OH B. C. D.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物质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OH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的水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选; C.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是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6春?牡丹江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CaCO3难溶于水,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下电离出阴阳离; B.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二氧化碳水溶液导电,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高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大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大全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 + CO2 ==== Na2CO3+ H2O 2、在标准状况下 2.24LCO2通入1mol/L 100mLNaOH溶液中:CO2+NaOH NaHCO3 3、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NaOH +SO2==NaHSO3 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 2CO2══Ca(HCO3)2 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 (NH4)2 CO3+ H2O 6、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a2CO3+ SO2Na2SO3+ CO2↑ 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 +H2O══2 NaHCO3 8、在醋酸铅[Pb(Ac)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Pb(Ac)2+H2S=PbS↓+2HAc 9、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C6H5ONa→C6H5OH+ NaHCO3 10、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2FeCl32Fe Cl2+ I2+2 H Cl 11、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2(SO4)3+ H2S==2 FeSO4+ S↓+ H2SO4 12、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2NaClO +2SO2+ 2H2O══Na2 SO4+ 2HCl+H2SO4 13、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 14、氟气通入水中:2F2+2H2O 4HF+O2↑ 15、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 NaOH══NaClO+NaCl+ H2O 16、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Br2+ 3Cl2══2FeCl3+2 Br2 17、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Cl2反应:6FeBr2+ 6C124FeCl3+2FeBr3+ 3Br2 18、足量氯气通入碘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I22FeCl3+2I2 19、在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FeI2 +Br2FeBr2+ I2 20、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溴水:6FeCl2 + 3Br2══4FeCl3+2 FeBr3 21、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 +H2↑ 22、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2Al+ 2NaOH +6H2O 2 Na [Al(OH)4]+3H2↑ 23、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 Fe 3 FeCl2 24、FeCl3溶液与Cu反应:2FeCl3+ Cu CuCl2+2FeCl2 25、硫氢化钠溶液与碘反应:NaHS+I2S↓+ HI+NaI 26、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7、铜与浓硝酸:Cu+4HNO3(浓)Cu(NO3)2+ 2NO2↑+ 2H2O

(完整word版)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新课标化学必修1(人教版) §2.2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的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演示初中已做过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 定义:略。 【讲解新课】 (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展示)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动画。(根据条件也可用简笔画展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结论】在水溶液中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1】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④H2O ⑤盐酸⑥小苏打⑦Fe ⑧C a(O H)2⑨蔗糖⑩CaCO3 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精讲】电解质属于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混合物,应是纯净物。所以,⑤⑦不属于电解质。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另外④⑨它们在熔融状态及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所以也不是电解质。⑩虽然难溶于水,但总会溶极少量,用灵敏电量计会测出,并且其熔融状态也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答案:②③④⑥⑧⑩ (请一位同学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提问】那么什么叫电离方程式呢? (师生共同总结,体会并得出其概念) 【板书】二、电离方程式 【练习2】请同学们写出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巡视、检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正) 【合作探究】 【练习3】请同学们写出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的电离方程式。 检查同学们完成情况。 【提问】根据上述电离方程式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自己得出结论。 【提问】当你得出酸的定义后,你还会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碱和盐的定义。) 【板书】三、酸、碱、盐的定义 【练习4】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时都能导电 D.液体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B.将硫酸钡溶于水,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C.氢硫酸溶液中,c(H+)=2c(S2-) D.醋酸在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3.重金属粒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 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钡离子,如将甲、乙两种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 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Cu2+和SO42- B.Cu2+和Cl- C.K+和SO42- D.Ag+和NO3-【小结】指导学生自主总结。 【布置作业】教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略。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大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NaOH + CO2 ==== Na2CO3+ H2O 离子方程式:CO2+ 2OH- CO32-+ H2O 2、在标准状况下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NaOH NaHCO3 离子方程式:CO2+ OH- HCO3- 3、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NaOH +SO2==NaHSO3 离子方程式:OH- +SO2 HSO3- 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 2CO2══Ca(HCO3)2 离子方程式:CO2+ OH- HCO3- 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NH3?H2O+CO2== (NH4)2 CO3+ H2O 离子方程式:2NH3?H2O+CO2== 2NH4++2H2O 6、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a2CO3+ SO2 Na2SO3+ CO2↑ 离子方程式:CO32-+ SO2 SO32-+ CO2↑ 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 +H2O══2 NaHCO3 离子方程式:CO32-+ CO2 +H2O══HCO3- 8、在醋酸铅[Pb(Ac)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Pb(Ac)2+H2S=PbS↓+2HAc 离子方程式:Pb(Ac)2+H2S=PbS↓+2HAc 9、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O2+H2O+C6H5ONa→C6H5OH+ NaHCO3 离子方程式:CO2+H2O+C6H5O-→C6H5OH+ HCO3- 10、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 2FeCl3+2 HI 2Fe Cl2+ I2+2 H Cl 离子方程式:2Fe3++2 H++2I- 2Fe 2++ I2+2 H+ 11、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2(SO4)3+ H2S==2 FeSO4+ S↓+ H2SO4离子方程式:2Fe3++ H2S== 2Fe 2++ S↓+2 H+ 12、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2NaClO +2SO2+ 2H2O══Na2SO4+ 2HCl+H2SO4离子方程式:2ClO- +2SO2+ 2H2O══SO42-+ 2Cl-+2 H++SO42-13、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 离子方程式:Cl2+H2O H++Cl-+HClO 14、氟气通入水中:2F2+2H2O 4HF+O2↑ 离子方程式:2F2+2H2O 4HF+O2↑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典型练习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c(Na+)+c(H+)=c(CH3COO-)+c(OH-) C.pH<7,且c(CH3COO-)>c(H+)>c(Na+)>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2. 在25℃,将a mol/L的氨水与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显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该混合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是? 3.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 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 B、25℃时,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pH=8的稀氨水,溶液中c(NH4+)/c(NH3?H2O)的值逐渐减小 C、在25℃时,保持温度不变,在水中加人适量NH4Cl固体,体系可从A点变化到C点 D、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可同时大量存在Na+、Fe3+、Cl-、S042- 4. 设水的电离平衡线如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 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增加到____,造成水的离子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 (2)将pH=8的Ba(OH) 2 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混合溶液pH=7,则 Ba(OH) 2 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 (3)100℃时,已知某强酸溶液的pH酸与某强碱溶液的pH碱存在如下关系:pH酸+ pH碱=13,若要 使该强酸与该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该强酸溶液的体积与强碱溶液的体积之比为__ 5. 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 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高于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0mol/L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该溶液恰好呈中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汇总练习题

下列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如不是离子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1、氯化钠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 2、钠与水反应 3、钠与硫酸铜溶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 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 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 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 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 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 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 25、碳酸镁溶于强酸 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 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 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 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 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 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 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 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 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 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 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 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知识点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人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课标要求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熟练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要点精讲 1、强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水、酸、碱和盐;于非电解质的有:非金属的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的盐) 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如:弱酸、弱碱和少量盐)。 注:弱电解质特征:存在电离平衡,平衡时离子和电解质分子共存,而且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 (3)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及非电解的判断 2、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种可逆过程) (2)电离平衡的特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同样具有“逆、等、动、定、变”的特征。 ①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②等: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③动: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 ④定: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保持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存在,也有电解质分子存在。且分子多,离子少。 ⑤变:指电离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 电解质分子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 3 、CO 2 、C 6H 12O 6 、CH 2 =CH 2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 、NH 3 ·H 2 O 、Cu(OH)2 、 混和物 纯净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品资源】临川一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满分课堂--离子反应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物质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 思路解析:物质导电的实质就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即一要有带电粒子,二要带电粒子可自由移动,固态氯化钾中虽有带电粒子,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 答案:D 2.在下列100 mL液体中,分别加入0.05 mol NaOH晶体,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自来水 B.0.5 mol·L-1盐酸 C.0.5 mol·L-1 H2SO4 D.0.5 mol·L-1 NaNO3 思路解析:A项中自来水导电能力很差,加入强碱后导电能力大增;B和C项原来导电能力就很强,再加入强碱,生成的盐的导电能力与酸的导电能力相同,变化不大;D项中两种均易导电的物质混合后,导电能力翻了一番。 答案:AD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 B.HCl气体 C.BaSO4 D.NaOH溶液 思路解析: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在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导电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酸电离的离子。 答案:BC 4.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电解所得到的物质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思路解析:A项将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绝对化,有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硫酸钡在熔化条件下能导电,也是电解质;B项也是将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绝对化,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如氯化氢也是电解质;C项则将电解与电解质概念混淆了。 答案:D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铁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 知识要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 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 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 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 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 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 为例): (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 (2)测0.01mol/LHAc 溶液的pH>2; (3)测NaAc 溶液的pH 值; (4)测pH= a 的HAc 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

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练习题答案解析

离子反应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镁固体之所以不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镁固体中不含阴、阳离子; B、在电流作用下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C、氯化钾固体不能导电而其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钾与水发生反应产生了钾离子和氯离子; D、氯化钾固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构成氯化钾固体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而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自由移动的钾 离子和氯离子,所以其水溶液能导电。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Ca2+ + 2H20 B、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2Na+ + H2O + CO2↑>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 + OH- +Ba2+ +SO42-=H2O+ BaSO4↓D、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H)2 + 2H+=Cu2+ +2H2O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SO42-+Ba2+= BaSO4↓ C、向稀硫酸溶液中加铁:2Fe + 6 H+ =2Fe3+ +3H2↑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 + Cl- = AgCl↓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 H+ =2Fe3+ +3H2↑ B、^ C、碳酸镁与H2SO4反应MgCO3 + 2H+ = Mg2+ + H2O + CO2↑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O2+ 2OH- = HCO3- E、澄清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H+ + OH-=H2O 5、在水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SO42- 、Cl- B、Ba2+、SO42- 、OH- C、Ca2+、CO32-、Cl- D、OH- 、H+、Cl- 6、在强酸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K+、Cl-、NO3- B、Ag+、Na+、NO3-、Cl- C、Zn2+、Al3+、SO42-、Cl- D、Ba2+、NH4+、Cl-、HCO3- 7、室温下,强酸性和强碱性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Cu2+、Cl-、NO3- B、K+、Na+、SO32-、S2- C、K+、Na+、SO42-、AlO2- D、Ba2+、Fe2+、NO3-、Br- 8、向L的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有() A、Na+ 、CO32- B、Na+、HCO3- C、HCO3-、CO32- D、Na+、OH-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在PH>7的溶液中,Na+、S2-、K+、AlO2- B、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 SO32-、S2-、K+ 、NH4+ C、常温下,在PH<7的溶液中, Fe3+、Cu2+、Cl-、NO3- D、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 Fe2+、HCO3-、Na+、SO42- 【 10、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能在原溶液中较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Cu2+、Na+、Mg2+、NO3- B、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NO3- C、所含溶质为NaOH的溶液中:K+、SO42-、NO3-、OH- D、在碱性溶液中:K+、HCO3-、Br-、Ba2+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 B、盐酸 C、BaSO4 D、NaOH溶液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