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工作站测极化曲线

电化学工作站测极化曲线
电化学工作站测极化曲线

应用电化学实验

本课程安排4个综合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共16个学时,按照10人一组分别进行。自编实验讲义。实验仪器有:分析天平;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电化学工作站;恒温水浴;饱和甘汞电极;鲁金毛细管;H 型电解槽;Pt 电极;电解槽;赫尔槽;电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pH 计。

实验1: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内容:测定Ni 2+离子、Co 2+离子单金属电沉积、以及Ni-Co 合金共电沉积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三电极体系装置和电化学工作站的应用。

2.掌握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从极化曲线上分析电极过程特征。

2.测定金属电沉积的阴极极化曲线。

3.学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 实验原理

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方法是测定极化曲线。电极上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表示了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从极化曲线上可以求得任一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超电势),看出不同电流密度时电势变化的趋势,直观地反映了电极反应速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在某一电流密度下极化曲线的斜率i ???称为极化度(极化率),极化度的大小可以衡量极化的程度,判断电极过程的难易。极化度小,电极过程容易进行;极化度大,电极过程受到较大阻碍而难以进行。从极化曲线还可求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如交换电流密度i 0、电子传递系数α、标准速度常数、以及扩散系数;还可以测定反应级数、电化学反应活化能等。

被控制的变量电极电位是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电位可用线性方程表示:

Vt i +=??;

其中:?——扫描电位,t ——扫描时间,V ——扫描速度,i ?——扫描起点电位。

常以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开路电位作为扫描的起点电位。扫描电位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位与时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测量线路及试剂

电极),3—隔膜,4—电化学工作站,5—电脑,6—研究电极,7—盐桥,8—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采用鲁金毛细管降低溶液的欧姆降,毛细管尖端尽可能靠近待测电极表面。

2.试剂:分析纯,NiCl2、NiSO4、CoSO4、KCl 、H3BO3、十二烷基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

1.按表中组成分别配制Ni溶液、Co溶液、Ni-Co溶液各200mL,按照图2连接好测量线路。

2.接通电化学工作站电源,指示灯亮,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进入Windows 系统,点击Windows系统中的CHI660C程序。

3.设置实验技术:在Setup菜单中点击Technique命令,系统出现一系列实验技术,点击线性扫描技术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4.读取开路电位:在Control菜单中点击Open circuit potential,测量开路电位。

5.选择参数:init E(V)=开路电压,Final E(V)= -1.4(可以自由设定),Scan rate =0.01V/s、0.004 V/s、0.006V/s;Sample interval (V)=0.001,Quiet time(s)=2,Sensitivity (A/V)=1.0e-5(或者设置为自动精度,保证数据不溢出)。

6.运行实验:在Control菜单中点击Run experiment命令,分别测出Ni、Co、Ni-Co的阴极极化曲线(注:实验过程中如需要暂停实验或停止实验,在菜单中点击Pause或Stop命令;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生数据溢出的情况,一般要先Stop,再进行其他操作,不能直接关闭程序或进行其他操作)。

7.数据保存:实验完成后,在File菜单中点击Save as命令,设置路径及输入文件名,点击确定后计算机就保存了实验数据。

8. 保持其他的实验参数不变,改变电解液的温度,比如在室温、30℃、40℃下分别进行实验。

9.实验完毕,退出CHI660C应用程序。在确定所有应用程序都退出后,关闭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电源,然后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将CHI66C测量数据转变为文本文件,在origin软件上作图,得到φ-i极化曲线。

2.将不同扫描速度下的极化曲线叠加在同一个图上,进行比较,观察扫描速度对

极化曲线是否有影响。

3. 将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叠加在同一个图上,进行比较,观察扫描温度对极化曲线是否有影响。

4.将极化曲线转化为

Tafel

曲线,根据公式

Tafel

公式

i zF

RT

i zF RT lg 303.2lg 303.20ααη+-

=,分别求出不同温度下Ni 2+发生阴极还原时的交

换电流密度i 0、电子传递系数α。

电化学工作站使用说明

电化学工作站使用说明 使用步骤: 1、打开电脑,电化学工作站,(工作站一般需要稳定一段时间,在测试样品) 2、电路连接:绿色铁夹接工作电极,红色铁夹接对电极,黄色铁夹接参比电极。 3、打开软件,按工作站右边的“复位”按钮,工作站自动进行连接,如果连接对话 框消失,说明连接成功;如果长时间不消失,点击取消,重复过程,直至连接成功。 4、循环伏安测定:点击方法分类中的“线性扫描技术”,双击实验方法中的“循环 伏安法”,出现循环伏安法参数设定菜单,初始电位和开关电位设定值一 样,电流极性设为“氧化”,如果实验出现电流溢出的现象(图像未出现峰,出现水平线),将灵敏度调高,其他设置随实验方法不同而改变。例如测MnO2 是主要更改的参数设是:灵敏度(1MA,电流极性(氧化),初始电位=开关电位1(0V,开关电位2(1V,扫描速率(2,5,10,20,50mV/S , 循环次数(>=10次)。 5、打开“控制”下的“开始实验”,界面右上角出现“剩余时间” 6实验结束,“剩余时间”将消失,将实验结果另存为目标文件,此文件类型为工作站的默认类型,Excell无法打开 7、打开目标文件下的实验图形,打开数据处理下的“查看数据”,选择显示曲线 (不选第一次循环),确定。出现数据列表对话框,点击保存,保存类型为 Excel。 8、阻抗测定:(1)、开路电位测定:点击方法分类中的“恒电位技术”,双击 实验方法中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出现参数设定菜单,电流极性设为氧化,初始电位设为0,采样间隔时间设为0.5秒,等待时间1秒,测量时间>=15 秒,其它参数不变。测量结束,记下开路电位数值。(2)点击工具栏中“设置”的“交流阻抗”中的“启动”。出现交流阻抗界面,点击“测量”中的 “阻抗-频率扫描法”,出现参数设定界面:电位为开路电位值(注意:测得 的开路电位值与此处的单位不同),最大频率为100000.最小频率为0.01,电流量程为1mA/V,其它参数设置不变。(经常有最后几个点很长时间不出的现象,可以点击“停止”)

电化学曲线极化阻抗谱

一、极化曲线 1.绘制原理 铁在酸溶液中,将不断被溶解,同时产生H2,即: Fe + 2H+ = Fe2+ + H2(a) 当电极不与外电路接通时,其净电流I总为零。在稳定状态下,铁溶解的阳极电流I(Fe)和H+还原出H2的阴极电流I(H),它们在数值上相等但符号相反,即: (1) I(Fe)的大小反映Fe在H+中的溶解速率,而维持I(Fe),I(H)相等时的电势称为Fe/H+体系的自腐蚀电势εcor。 图1 极化曲线 图1是Fe在H+中的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曲线图。 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即加更大正电势)时,反应(c)被抑制,反应(b)加快。此时,电化学过程以Fe的溶解为主要倾向。通过测定对应的极化电势和极化电流,就可得到Fe/H+体系的阳极极化曲线rba。 当对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即加更负的电势时,反应(b)被抑制,电化学过程以反应(c)为主要倾向。同理,可获得阴极极化曲线rdc。 2.图形分析

图2 铜合金在海水中典型极化曲线 (1)斜率 斜率越小,反应阻力越小,腐蚀速率越大,越易腐蚀。 斜率越大,反应阻力越大,腐蚀速率越小,越耐腐蚀。 (2)同一曲线上各各段形状变化 如图2,在section2中,电流随电位升高的升高反而减小。这是因为此次发生了钝化现象,产生了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离子的扩散,导致腐蚀电流下降。 (3)曲线随时间的变动 图3 以7天和0天两曲线为例,对于Y轴,七天后曲线下移(负移),自腐蚀电位降低,说明更容易腐蚀。对于X轴,七天后曲线正移,腐蚀电流增大,亦说明更容易腐蚀。

二、阻抗谱 1.测量原理 它是基于测量对体系施加小幅度微扰时的电化学响应,在每个测量的频率点的原始数据中,都包含了施加信号电压(或电流)对测得的信号电流(或电压)的相位移及阻抗的幅模值。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计算出电化学响应的实部和虚部。阻抗中涉及的参数有阻抗幅模(| Z |)、阻抗实部(Z,)、阻抗虚部(Z,,)、相位移(θ)、频率(ω)等变量,同时还可以计算出导纳(Y)和电容(C)的实部和虚部,因而阻抗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示。 2. Bode图 Bode图是阻抗幅模的对数log| Z |和相角θ对相同时间的横坐标频率的对数logf的图。

电化学工作站测极化曲线

应用电化学实验 本课程安排4个综合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共16个学时,按照10人一组分别进行。自编实验讲义。实验仪器有:分析天平;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电化学工作站;恒温水浴;饱和甘汞电极;鲁金毛细管;H 型电解槽;Pt 电极;电解槽;赫尔槽;电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pH 计。 实验1: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内容:测定Ni 2+离子、Co 2+离子单金属电沉积、以及Ni-Co 合金共电沉积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三电极体系装置和电化学工作站的应用。 2.掌握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极化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从极化曲线上分析电极过程特征。 2.测定金属电沉积的阴极极化曲线。 3.学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 实验原理 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方法是测定极化曲线。电极上电势随电流密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极化曲线表示了电极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从极化曲线上可以求得任一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超电势),看出不同电流密度时电势变化的趋势,直观地反映了电极反应速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在某一电流密度下极化曲线的斜率i ???称为极化度(极化率),极化度的大小可以衡量极化的程度,判断电极过程的难易。极化度小,电极过程容易进行;极化度大,电极过程受到较大阻碍而难以进行。从极化曲线还可求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如交换电流密度i 0、电子传递系数α、标准速度常数、以及扩散系数;还可以测定反应级数、电化学反应活化能等。 被控制的变量电极电位是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随时间连续线性变化的电位可用线性方程表示: Vt i +=??; 其中:?——扫描电位,t ——扫描时间,V ——扫描速度,i ?——扫描起点电位。

电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1)

电化学 1. pH = a 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a ,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 A 、NaOH B 、H 2SO 4 C 、AgNO 3 D 、Na 2SO 4 2.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 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 2(s)+H 2O(l)==Zn(OH)2(s)+Mn 2O 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s)+H 2O(1)+2e —=Mn 2O 3(s)+2OH —(aq) 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 .外电路中每通过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 3.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a 电极是负极 B. b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e OH 44↑+222O O H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4.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D ( ) 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 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 2— 。下列对该燃 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熔融电解质中,O 2— 由负极移向正极 B .电池的总反应是:2 C 4H 10 + 13O 2→ 8CO 2 + 10H 2O 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 2 + 4e — = 2O 2— 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 4H 10 + 26e — + 13O 2—== 4CO 2 + 5H 2O 6.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 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 2FeO 4 + 8H 2O 3Zn(OH)2 + 2Fe(OH)3 + 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2e — +2OH —= 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 + 5 OH — = FeO -24 + 4H 2O C .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mol K 2FeO 4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7.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 、Zn 、Cu 、Pt 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 2+<Ni 2+<Cu 2+)( ) A 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 2++2e - =Ni 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 2+和Zn 2+ 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 和Pt 放电 充电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娄浩 (班级:材料化学13-1 学号:9)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极化;极化曲线;极化腐蚀图 据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l~4%,世界钢铁年产量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报废,因此研究金属腐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论文分析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以及极化曲线的理论基础。利用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金属腐蚀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金属腐蚀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作用下发生破坏以及如何减缓或防止这种破坏的一门科学[1]。通常把金属腐蚀定义为: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所以,可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2]。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其反应的特点是金属表面的原子与非电解质中的氧化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腐蚀产物[3]。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直接进行的,因而没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电子导电的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任何以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至少包含有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并以流过金属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形成回路[4]。阳极反应是氧化过程,即金属离子从金属转移到介质中并放出电子;阴极反应为还原过程,即介质中的氧化剂组分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的过程。例如,碳钢[5]在酸中腐蚀,在阳极区Fe被氧化成Fe2+所放出的电子自阳极Fe流至钢表面的阴极区(如Fe3C)上,与H+作用而还原成氢气,即 阳极反应:Fe - 2e →Fe2+ 阴极反应:2H+ + 2e →H2 总反应:Fe + 2H+ →Fe2+ + H2 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在于,它的腐蚀历程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可

电化学工作站说明书

电化学工作站说明书 频段:在电化学阻抗谱中,以对数方式描述频率变化可使阻抗谱显得紧凑而不失特征。在对数坐标系中,人们更习惯于以10为底。鉴于此,在RST电化学工作站中,将频率变化10倍的频率范围称为一个频段。例如:将1Hz~10Hz的频率范围称为频段6;将10Hz~100Hz的频率范围称为频段7,等等。在每个频段中,可包含1~24个频点,依操作者设置而定。一般地,需要着重关注的频段可多设置一些频点;运行时间太长的频段可少设置一些频点。 频点:电化学阻抗是频率的函数(例如: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中频率是自变量;在阻抗复平面和导纳复平面中频率是参变量)。为了较全面地表述电化学体系的阻抗特征,我们需要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对其进行测量,一般需要几十个频率。在RST 电化学工作站中,将这种离散的测量频率称为频点。经过测量,每一个频点将获得一组测量值。 周波:在RST电化学工作站中,将正弦波持续一个完整周期(相位变化量=2p)所形成的波形成为周波。在交流信号的稳态测量中,测量时间越长,信噪比越高。因此,将某个频点的周波数设得多一些,该频点的测量数据就会更精确一些,当然,相应的测量时间将变得长一些。 起始频率、终止频率: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过程中,我们将第一个测量频率称为起始频率;将最后一个测量频率称为终止频率。小技巧:由于频率较高的频点所需的测量时间较短,因此,如将起始频率设成高频,将终止频率设成低频,则在测量过程中可较早地看到阻抗谱的全貌。 运行时间:运行时间与起始频率、终止频率、频点数量、每个频点的周波数等参数的设置息息相关。在RST5000F系列电化学工作站的软件中,当改变上述参数时,运行时间将立即计算得到,便于操作者权衡。 偏置电位 在RST电化学工作站中,对电解池中的工作电极所加的直流电位(相对于参比电极)称为偏置电位。 在电子学中,为了便于信号分析,常把交直流混合信号看成是由一个交流信号和一个直流信号叠加组成的。从时间波形上看,直流信号可使交流波形向上或向下偏移,从而称其为偏置信号。如以电位(电压)形式表述,则称为偏置电位(电压)。 大多数电化学阻抗的测量是在开路电位条件下进行的。此时,外电路电流为零,工作电极上没有超电势。当给工作电极加的交流信号足够小时,如2mV~10mV,通常认为这种平衡状态不会遭到破坏。请注意,此时加到工作电极上的偏置电位应是其开路电位。由于电化学系统的开路电位很难用理论公式精确计算,需要实测得到。因此,在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测量之前,我们要先测得电极系统处于稳态时的开路电位,并将该值填入偏置电位输入框中。 如果需要在极化条件下测量电化学阻抗谱,则:偏置电位 = 开路电位+超电势。

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

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 一、采购范围 1系统参数 计算机接口:Ethernet 10BaseT or IEEE488 (GPIB) ★恒电位/恒电流仪通道数量:每个主机有8个全浮置独立通道,8个通道可同步进行实验,可以是相同的实验,也可以是不同的实验。仪器支持USB和局域网网络接口,可以由1台计算机控制,也可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控制各个通道。 2 对电极 每个通道最大电压/电流:+10V / -3V, ±4A 3 电压测量 最大电压:+10V / -3V 精确性:范围的±0.1% 电压分辨率:3μV 模数转换: 16 bit 10,000 samples / sec 输入阻抗:>10Gohm 4 电流测量 每通道最大电流:+/-4A 准确性:范围的±0.1% 电流分辨率:1.5nA 模数转换率:16 bit 10,000 samples / sec 5 测试 切换测试类型所需时间:100us 最小采样速率:1 sample / 100 seconds 最大采样速率:10,000 samples / second 6安全性:符合BS EN 61010标准 7电磁兼容性:符合BS EN 61326标准 8 软件功能 (1)具有电池和燃料电池所需的典型功能包括循环伏安,恒电压/恒电流充放电,GSM脉冲测试,欧姆降分析和阻抗测试,资料可图形显示或表格显示,也可输出到其它程序作详细的分析 (2)电化学应用软件包括腐蚀测试和通用电化学测试,包括恒电位、恒电流、循环伏安线性极化电阻分析和阻抗分析,资料可图形显示或表格显示,也可应用广泛的数据拟和法则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Tafel和等效电路拟合。 9 阻抗/增益-相位分析单元 ★频率范围:10 uHz to 32MHz, 最大分辨率: 10 uHz; 误差: ±100ppm,稳定性24小时±1℃:±10ppm

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超级电容器

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超级电容器 郑州世瑞思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RST5200E电化学工作站提供了许多适合于超级电容器研究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如:“恒流限压快速循环充放电”、“微分电容-频率”、“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等,可对超级电容器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前,人们大多用“电池循环充放电仪”对超级电容器进行充放电研究。随着超级电容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特别是对快速充放电要求的提高,使得用电池测试仪器研究超级电容器显得力不从心。对超级电容器实施快速循环充放电,需要设立一个限压换流模块,属于反馈控制。就是当采集单元检测到超级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超越限定值后,立即通知驱动单元改变电流方向。 限压换流的过程必须快速,否则就控制不住了。在 RST5200E 电化学工作站中,限压换流功能由硬件实现,从而确保该反馈控制过程小于1mS。下表列出了一些电化学测试仪器的指标: 下面对RST5200E 电化学工作站中的“恒流限压快速循环充放电”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超级电容器的连接 工作电极引线夹(绿蓝)接超级电容器正极。 参比电极引线夹(白黄)接超级电容器负极;辅助电极引线夹(红)接超级电容器负极。 运行中,请勿断开超级电容器。 2 .软件功能 2.1 界面布局 左上部为文本框,用于显示运行参数和测量数据。 左下部为操作面板,用于接受操作者的选择。 右边为图形框,用于显示被选中的循环,这些循环属于该曲线的一部分。

2.2 定位显示 本方法将测量获得的曲线以充放电循环作为单元显示于图形框中。通过操作面板,可调 整显示参数:起始循环、循环数量。 2.3 数据计算 软件自动对显示于图形框中的循环进行统计计算,其结果显示于文本框中,有:充电电量、放电电量、充电能量、放电能量、电容量、等效串联电阻等。 2.4 删除多余的循环 在菜单<数据处理>中,设有三个子菜单。 2.4.1 <删除最初一个循环>:通常,由于电容器测试前的初始储能状态不确定,使得第一个循环的充放电不完整,通过该菜单可以删除这个循环。再次操作该菜单,可再删除一个循环。 2.4.2 <删除最后一个循环>:如果手动停止实验,最后一个循环的充放电可能不完整,通过 该菜单可以删除这个循环。再次操作该菜单,可再删除一个循环。 2.4.3 <删除未显示的循环>:如果只对显示于图形框中的那些循环感兴趣,可用该菜单删除显示区域之外的循环。 3. 设定参数 3.1 充电电流 充电过程中的恒定电流。其最大值Im可由下式估算:Im =(充电限制电压- 放电限制电压)/ 等效串联电阻。如果所设的充电电流超过 Im,则电压曲线立即越过充电限制电压线,无法对超级电容器实施充电。充电电流一般应设在Im / 2以下。 3.2 放电电流 放电过程中的恒定电流。其最大值Im可由下式估算:Im =(充电限制电压 - 放电限制电压)/ 等效串联电阻。如果所设的放电电流超过 Im,则电压曲线立即越过放电限制电压线,无法对超级电容器实施放电。放电电流一般应设在Im / 2以下。 3.3 充电限制电压 应低于超级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例如:3V。 3.4 放电限制电压 应低于充电限制电压,例如:0V。 3.5采样周期 采样周期应根据不同的测量目的来设定,一般以每个充放电循环 100 至 1000 个样点为为宜。例如:(A)测量电压阶跃值,可将采样周期设为0.01S、0.001S,以

RSTF电化学工作站技术指标

RST5080F电化学工作站 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一、技术指标: 1 仪器架构: 恒电位仪、恒电流仪、交流阻抗谱仪,F型 2 接地模式:可根据体系要求设置成实地模式或浮地模式 3 槽压: ±15V 4 电位扫描范围: ±12.8V 5 CV最小电位增量: 0.0125mV 6 电位控制精度:<±0.5mV 7 电位控制噪声: <0.01mV 8 电位上升时间: <0.25uS 9 电位测量零位: 自动校正 10 电位更新及阻抗采集速率: 10MHz 11 电位测量低通滤波器: 自动或手动设置 12 电位测量精度:满量程的0.1% 13 扫描速度: 0.000001V/S~20000V/S 14 参比电极输入阻抗//电容: >1013Ω// <10pF 15 最大恒电流输出:±0.5A 16 输入偏置电流: <0.1pA 17 电流测量分辨率: 电流量程的0.00076%,最小0.2fA 18 电流测量零位: 自动校正 19 电流测量量程: 1pA~0.5A(共25档) 20 前置放大倍数: 5×10×100 21 电流测量最高灵敏度: 1×10-12A/V 22 电流测量精度:满量程的0.1% 23 电流测量低通滤波器: 自动或手动设置 24 方波伏安法频率 1Hz~100kHz 25 交流伏安法频率 0.1Hz~10kHz 26 SHACV频率 0.1Hz~5KHz 27 交流阻抗谱频率: 0.00001Hz~1MHz(11个频段) 28 正弦波幅度: 0.01mV~2.3V 29 CA和CC脉冲宽度: 0.1mS~1200S 30 DPV脉冲宽度: 0.05mS~64S 31 IR降补偿:自动或手动设置(10Ω~1MΩ) 32 多阶跃循环次数: 1000次 33 限压反馈恒流换向时间: 0.1mS 34 电池全容量充电工步:激活、恒流、恒压、涓流

(完整版)电化学曲线极化曲线阻抗谱分析

电化学曲线极化曲线阻抗谱分析 一、极化曲线 1.绘制原理 铁在酸溶液中,将不断被溶解,同时产生H2,即:Fe + 2H+ = Fe2+ + H2 (a) 当电极不与外电路接通时,其净电流I总为零。在稳定状态下,铁溶解的阳极电流I(Fe)和H+还原出H2的阴极电流I(H),它们在数值上相等但符号相反,即:(1) I(Fe)的大小反映Fe在H+中的溶解速率,而维持I(Fe),I(H)相等时的电势称为Fe/H+体系的自腐蚀电势εcor。 图1是Fe在H+中的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曲线图。图2 铜合金在海水中典型极化曲线 当对电极进行阳极极化(即加更大正电势)时,反应(c)被抑制,反应(b)加快。此时,电化学过程以Fe的溶解为主要倾向。通过测定对应的极化电势和极化电流,就可得到Fe/H+体系的阳极极化曲线rba。 当对电极进行阴极极化,即加更负的电势时,反应(b)被抑制,电化学过程以反应(c)为主要倾向。同理,可获得阴极极化曲线rdc。 2.图形分析 (1)斜率 斜率越小,反应阻力越小,腐蚀速率越大,越易腐蚀。斜率越大,反应阻力越大,腐蚀速率越小,越耐腐蚀。 (2)同一曲线上各各段形状变化 如图2,在section2中,电流随电位升高的升高反而减小。这是因为此次发生了钝化现象,产生了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离子的扩散,导致腐蚀电流下降。 (3)曲线随时间的变动 以7天和0天两曲线为例,对于Y轴,七天后曲线下移(负移),自腐蚀电位降低,说明更容易腐蚀。对于X轴,七天后曲线正移,腐蚀电流增大,亦说明更容易腐蚀。 二、阻抗谱 1.测量原理 它是基于测量对体系施加小幅度微扰时的电化学响应,在每个测量的频率点的原始数据中,都包含了施加信号电压(或电流)对测得的信号电流(或电压)的相位移及阻抗的幅模值。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计算出电化学响应的实部和虚部。阻抗中涉及的参数有阻抗幅模(| Z |)、阻抗实部(Z,)、阻抗虚部(Z,,)、相位移(θ)、频率(ω)等变量,同时还可以计算出导纳(Y)和电容(C)的实部和虚部,因而阻抗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示。

电化学工作站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操作流程 使用流程 1、打开仪器后部的开关。 2、将所需要检测的体系(一般为某物质的溶液)放置在烧杯或其他适合的容器中,将所需要采用的电极放置在溶液内。 3、电极一般采用三电极系统,分别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起接线如下:绿色夹头接工作电极,红色夹头接对电极,白色夹头接参比电极;在使用两电极系统的情况下接线方式如下:绿色夹头接工作电极,红色和白色夹头接另一电极。 4、双击电脑上的CHI660B软件打开软件界面。 5、点击软件中的Setup(设置)的菜单上找到System(系统)的命令,选择正确的借口,在此为com 5口。 6、点击软件中的Setup(设置)的菜单上找到Hardware Test (硬件测试)选项,进行系统测试,大约一分钟后屏幕上会显示硬件测试的结果。 7、测试完成后,可以选择所需要的电化学技术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点击保存按钮保存。

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介绍 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是中国上海辰华仪器公式生产的综合电化学分析系统。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集成了几乎所有常用的电化学测量技术,包括恒电位,恒电流,电位扫描,电流扫描,电位阶跃,电流阶跃,脉冲,方波,交流伏安,流体力学调制伏安,库仑法,电位法以及交流阻抗等实验技术,可进行电化学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测试。 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使用注意事项 1、检测过程中不应出现电流Overflow的现象,当软件显示电流过大的时候应及时停止实验,关闭仪器,检测电极系统之间是否有短路现象。 2、严禁将溶液等放置在仪器上方以防将溶液溅入仪器内部导致主板损毁。 3、仪器应避免强烈振动或撞击。

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超级电容器 郑州世瑞思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RST5200E电化学工作站提供了许多适合于超级电容器研究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如:“恒流限压快速循环充放电”、“微分电容-频率”、“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等,可对超级电容器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前,人们大多用“电池循环充放电仪”对超级电容器进行充放电研究。随着超级电容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特别是对快速充放电要求的提高,使得用电池测试仪器研究超级电容器显得力不从心。对超级电容器实施快速循环充放电,需要设立一个限压换流模块,属于反馈控制。就是当采集单元检测到超级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超越限定值后,立即通知驱动单元改变电流方向。 限压换流的过程必须快速,否则就控制不住了。在 RST5200E 电化学工作站中,限压换流功能由硬件实现,从而确保该反馈控制过程小于1mS。下表列出了一些电化学测试仪器的指标: 下面对RST5200E 电化学工作站中的“恒流限压快速循环充放电”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超级电容器的连接 工作电极引线夹(绿蓝)接超级电容器正极。 参比电极引线夹(白黄)接超级电容器负极;辅助电极引线夹(红)接超级电容器负极。

运行中,请勿断开超级电容器。 2 .软件功能 2.1 界面布局 左上部为文本框,用于显示运行参数和测量数据。 左下部为操作面板,用于接受操作者的选择。 右边为图形框,用于显示被选中的循环,这些循环属于该曲线的一部分。 2.2 定位显示 本方法将测量获得的曲线以充放电循环作为单元显示于图形框中。通过操作面板,可调 整显示参数:起始循环、循环数量。 2.3 数据计算 软件自动对显示于图形框中的循环进行统计计算,其结果显示于文本框中,有:充电电量、放电电量、充电能量、放电能量、电容量、等效串联电阻等。 2.4 删除多余的循环 在菜单<数据处理>中,设有三个子菜单。 2.4.1 <删除最初一个循环>:通常,由于电容器测试前的初始储能状态不确定,使得第一个循环的充放电不完整,通过该菜单可以删除这个循环。再次操作该菜单,可再删除一个循环。 2.4.2 <删除最后一个循环>:如果手动停止实验,最后一个循环的充放电可能不完整,通过 该菜单可以删除这个循环。再次操作该菜单,可再删除一个循环。 2.4.3 <删除未显示的循环>:如果只对显示于图形框中的那些循环感兴趣,可用该菜单删除显示区域之外的循环。 3. 设定参数 3.1 充电电流

电化学工作站实验讲义

实验6 K 3Fe(CN)6溶液循环伏安曲线测定与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仔细阅读理解本讲义和相关资料,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 2. 通过对[Fe(CN)6]3-/[Fe(CN)6]4-体系的循环伏安测量,了解如何根据峰电流、峰电势 及峰电势差和扫描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判断电极反应可逆性,以及求算有关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 二、 实验原理 1. 循环伏安法简介 循环伏安法(Cyclic V oltammetry ,简称CV )往往是首选的电化学分析测试技术,非常重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相关体系的测试表征。 CV 测试比较简便,所获信息量大。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或恒电势仪),使电极电势(φ或E)在一定范围内以恒定的变化速率扫描。电势扫描讯号如图1a 所示的对称三角波。电极电势从起始电势i ?变化至某一电势r ?,再按相同速率从r ?变化至i ?,如此循环变化,同时记录相应的响应电流。有时也采用单向一次扫描讯号(从i ?到r ?)而得到单程扫描曲线称为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can V oltammetry ,简称LSV )。 图1循环伏安法输入信号(a),所测定的循环伏安曲线(b) 若电极反应为O + e - → R ,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 、且O 和R 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0 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i ?处开始作正向电势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1b 所示。开始时电极上只有不大的非法拉第电流(双电层充电电流)通过。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0 平?附近时,O 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 的浓度必然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当O 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其向表面的物质传递达到一个最大速度,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即在图中出现峰值电流I pc ,然后由于电极表面O 的扩散速度赶不上电荷转移速度使电流逐渐下降。当电势达到r ?后,又改为反向扫描。首先是O 的浓度极化进一步发展和还原电流进一步下降。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 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 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 的方向发展。于是R 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不断增大直到达到峰值氧化电流I pa ,随后又由于R 的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如图1b 所示的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

镍在不同电解质中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镍在不同电解质中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微型绿色实验) 实验背景 钢铁,尤其是特种钢及有色金属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和国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故世界各国都对本国的钢铁生产给予极大的重视并尽可能扩大钢铁的产量。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钢铁因腐蚀造成的损失也是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各国每年仅因腐蚀而损耗的钢铁可达到当年钢铁生产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与此同时,有色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也是腐蚀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金属腐蚀与防护理论及相关防腐技术的研究是与材料、环保、能源乃至其他部门密切相关的,它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研究金属腐蚀的方法因腐蚀机理的不同而不同。在电化学领域,阳极极化曲线是研究金属电化学腐蚀及电化学防腐的基本工具之一,通过对阳极极化曲线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金属在所给介质中溶解腐蚀和钝化情况的资料,从而为金属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将利用CHI电化学分析仪,通过对镍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研究镍在不同电解质中的腐蚀及钝化行为,考察不同添加剂对镍腐蚀行为的影响,最后要求按照规范化的科研论文的格式将研究内容写成论文。 实验提示 1、关键词(key worlds) 查阅《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可用的关键词为: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电极,电化学测量,镍 如果你想查阅美国化学文摘(C.A),可以使用的主题词有:Corrosion,Electrode,Nickel 2、主要参考文献 (1)《腐蚀与防护手册》,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所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575~582页,1990年8月,北京 (2)《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左景伊,左禹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638~661页,1995年10月,北京 (3)《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 (4)(英)U.R.艾万思著,华保定译,《金属的腐蚀与氧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P179~205,1976年6月,北京。 (5)魏宝明主编,《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114~137,北京。 3、相关原理 典型的金属阳极极化曲线如图5-75-1。图中,A 点电势为初始扫描电势,它可以是电极的开路电势, 也可以由实验者自己设定。图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可 分为四个部分: (1)AB段为阳极的活性溶解区:随着电极电势 的升高,阳极电流逐渐增大,表示金属的活性腐蚀 增强,此时金属晶格上的金属原子溶解进入溶液中 形成水合离子(或络离子)B点对应的电流j B称为 最大腐蚀电流。

电化学原理之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动力学研究 摘要:电极过程的进行速度在金属保护、腐蚀分析等电化学实践领域有重要应用,加深对它的理解很有必要。电极反应速度由控制步骤,即速度最慢的单元步骤决定。本文讨论了电化学反应和液相传质这两个单元步骤的动力学规律,以及当整个电极反应由电化学极化控制、浓差极化或者是两类极化共存时的极化规律。 关键词:控制步骤;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过电位;极化电流 引言 电极过程是由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单元步骤串联组成的复杂过程,一般有液相传质、前置转化、电化学反应、随后转化和反应后的液相传质五个步骤。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特性,步骤的反应速度取决于其活化能,当某一步骤的速度远远小于其他步骤,则整个电极反应速度等于这个最慢步骤,一般称之为控制步骤。文献指出,只要整个反应中有一个步骤的活化能比其余高出8~10KJ/mol以上,则能成为控制步骤;而当两个单元步骤的活化能相差不到4KJ/mol时,它们的反应速度相差不到5倍,则可能同时成为控制步骤,称为混合控制。混合控制的规律比较复杂,但仍会有一个控制步骤起较主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控制步骤的规律对于了解整个电极反应的速度规律,以及控制电极反应的速度和反应进行的方向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电化学反应步骤和液相传质步骤的动力学规律,并讨论当其成为控制步骤时的极化规律。 电化学反应步骤指反应物质在电极/溶液界面得失电子,从而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的过程。这一单元步骤包括了化学反应和电荷传递两步,是整个电极过程的核心步骤。当电化学反应步骤成为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时,电极反应的速度就取决于电化学反应步骤。电极过程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电子参与反应,电极电位的改变将对反应速度将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讨论电化学反应步骤时先从电极电位的影响谈起。 由于液相中的反应粒子需要通过传质过程输送至电极表面,反应产物也需要

电化学工作站可以测什么

电化学工作站(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是电化学测量系统的简称,是电化学研究和教学常用的测量设备。 RST电化学工作站(RST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集成了线扫伏安、脉冲伏安、阶跃、溶出、脉冲电镀、交流阻抗谱、限压反馈循环充放电、零阻电流检测等电化学控制与测量技术。软件运行于WindowsXP、Windows7等主流操作系统,中文界面,具有快捷的菜单和强大的图形操作功能,融合了自动测峰、阻抗谱拟合、塔菲尔拟合、超级电容拟合、标准加入法、标准曲线法等专业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教学、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合成、痕量元素检测、电镀工艺开发、电池材料研究、环境保护监测、纳米材料研制、电解、冶金、制药、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腐蚀研究测量、超级电容器特性测试分析、电池化成及特性测试分析等。 仪器亮点: (a)RST5000F电化学工作站,具有65种电化学方法。提供五十余种经典电化学分析方法及十多种材料、能源、腐蚀等方面的新型电化学方法。 (b)输出电流大:+/-0.5A、2A适于大面积电极。 (c)电位扫描范围大:+/-12.8V有利于研究纳米材料、电解电镀、超级电容、锂离子电池、阳极钝化防腐、涂覆防腐、有机物等高电压体系。 (d)阻抗谱性能好,频率达1MHz,最主要的是阻抗精度高。 (e)增强了塔菲尔、电偶腐蚀、环形扫描、各种极化方法的适用性和易操作性,如电位示波等。 (f)在储能研究方面,“恒流限压快速循环充放电方法”快速换向时间<0.1ms,充放电次数达到100万次;仪器有断电自动保存数据的功能,有8种显示模式,为电池超级电容器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信息。 (g)应许多院校老师的要求,增加了“宏方法”,提供用户自编脚本的电化学方法组合运行。该模式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增强了数据的定时特征和规范性。允许用户模拟在真实环境下,长时间(如几天到几周)连续多方法交替测试,可获得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塔菲尔图、循环伏安等定期批量数据。

CHI760D电化学工作站操作技巧介绍材料

CHI760D电化学工作站操作手册 一、仪器介绍 CHI760D系列电化学分析仪/工作站为通用电化学测量系统.CHI600B系列仪器集成了几乎所有常用的电化学测量技术,包括恒电位,恒电流,电位扫描,电流扫描,电位阶跃,电流阶跃,脉冲,方波,交流伏安法,流体力学调伏安法,库仑法,电位法,以及交流阻抗等.可以进行各种电化学常数的测量。 二、仪器组成 1. 整机由电化学工作站、微机、三电极系统组成 (1) 电化学工作站 (2) 三电极系统 (3) 电源线 红夹线:接辅助电极;绿夹线:接工作电极;白夹线:接参比电极;黑夹线:为地线 三、操作程序 1. 使用前先将电源线和电极连接:红夹线接辅助电极;绿夹线接工作电极;白夹线接参比电极。 2. 电源线和电极连接好后,将三电极系统插入电解池 3. 打开工作站开关 4. 双击桌面CHI快捷方式图标,打开CHI工作站控制界面 4.1 快捷菜单常用符号及意义 :新建;:打开文件;:选择实验技术;:参数设置;:运行; :暂停;:停止;:反向扫描;:放大;:手动设置结果;:定义峰;:图形设置;:颜色设置;:字体设置;:细化曲线;4.2 菜单栏及意义

4.2.1 File 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用此命令打开数据文件。数据会显示在屏幕上。多文件界面允许打开多个文件。 读文件时,将鼠标器指向文件名,然后双击该文件名就行。也可单击文件名,然后按OK键。 Save As 存储文件 用此命令储存数据。数据是以二进制格式储存的。二进制格式最节省磁盘空间,而且实验参数和控制参数都一起存入文件中。如果要运行与以前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可读入以前的文件,然后运行实验。存数据时,只要输入文件名,然后按OK键。文件类型"。BIN"会被自动加上。如果该文件名已经存在,会有警告

电化学 第3章 电化学极化讲解

第3章 电化学极化 (电荷转移步骤动力学) 绪论中曾提到:一个电极反应是由若干个基本步骤形成的,一个反应至少有三个基本步骤:0 0R R ze O O s s →→+→- 1) 反应粒子自溶液深处向电极表面的扩散——液相传质步骤。 2) 反应粒子在界面得失电子的过程——电化学步骤。 3) 产物生成新相,或向溶液深处扩散。 当有外电流通过电极时,?将偏离平衡值,我们就说此时发生了极化。如果传质过 程是最慢步骤,则?的偏离是由浓度极化引起的(此时0 i s i C C ≠,e ?的计算严格说是用s i C 。无浓度极化时0 i s i C C =,?的改变是由s i C 的变化引起) 。这时电化学步骤是快步骤,平衡状态基本没有破坏。因此反映这一步骤平衡特征的Nernst 方程仍能使用,但须用?代 e ?,s i C 代0i C ,这属于下一章的研究内容。如果传质等步骤是快步骤,而电化学步骤成 为控制步骤,则这时?偏离e ?是由电化学极化引起的,也就是本章研究的内容。 实际上该过程常常是比较慢的,反应中电荷在界面有积累(数量渐增),?随之变化。 由此引起的?偏离就是电化学极化,这时Nernst 方程显然不适用了,这时?的改变将直接以所谓“动力学方式”来影响反应速度。 3.1 电极电位与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 电化学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一个电极上既有氧化过程,又有还原过程)。若一个电极上有净的氧化反应发生,而另一个电极上有净的还原反应发生,则在这两个电极所构成的电化学装置中将有电流通过,而这个电流刚好表征了反应速度的大小, )(nFv i v i =∝[故电化学中总是用i 表示v ,又i 为电信号,易测量,稳态下串联各步速度同,故浓差控制也用i 表示v 。i 的单位为A/cm 2,zF 的单位为C/mol ,V 的单位为 mol/(cm 2.s )]。既然电极上有净的反应发生(反应不可逆了),说明电极发生了极化,?偏离了平衡值,偏离的程度用η表示,极化的大小与反应速度的大小有关,这里就来研究i ~?二者间的关系。 一个反应进行速度的大小,从本质上说,取决于反应粒子变成产物粒子所需越过的活化能垒的高度:能垒低,反应易进行,速度就快,反之则慢。 而电极电位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就是通过影响反应活化能来实现的,即i ~G ~??,而i ~G ~??三者关系如何? 3.1.1 电极电位与反应活化能 1.电化学步骤的反应活化能 以Ag e Ag =+- + 的反应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1。

电化学工作站功能

RST电化学工作站(RST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集成了线扫伏安、脉冲伏安、阶跃、溶出、脉冲电镀、交流阻抗谱、限压反馈循环充放电、零阻电流检测等电化学控制与测量技术。软件运行于WindowsXP、Windows7等主流操作系统,中文界面,具有快捷的菜单和强大的图形操作功能,融合了自动测峰、阻抗谱拟合、塔菲尔拟合、超级电容拟合、标准加入法、标准曲线法等专业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教学、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合成、痕量元素检测、电镀工艺开发、电池材料研究、环境保护监测、纳米材料研制、电解、冶金、制药、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腐蚀研究测量、超级电容器特性测试分析、电池化成及特性测试分析等。 仪器亮点: (a)RST5000F电化学工作站,具有65种电化学方法。提供五十余种经典电化学分析方法及十多种材料、能源、腐蚀等方面的新型电化学方法。 (b)输出电流大:+/-0.5A、2A适于大面积电极。 (c)电位扫描范围大:+/-12.8V,有利于研究纳米材料、电解电镀、超级电容、锂离子电池、阳极钝化防腐、涂覆防腐、有机物等高电压体系。 (d)阻抗谱性能好,频率达1MHz,最主要的是阻抗精度高。 (e)增强了塔菲尔、电偶腐蚀、环形扫描、各种极化方法的适用性和易操作性,如电位示波等。 (f)在储能研究方面,“恒流限压快速循环充放电方法”快速换向时间<0.1ms,充放电次数达到100万次;仪器有断电自动保存数据的功能,有8种显示模式,为电池超级电容器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信息。

(g)应许多院校老师的要求,增加了“宏方法”,提供用户自编脚本的电化学方法组合运行。该模式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增强了数据的定时特征和规范性。允许用户模拟在真实环境下,长时间(如几天到几周)连续多方法交替测试,可获得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塔菲尔图、循环伏安等定期批量数据。 RST系列电化学工作站总共有64种测试方法和用户可自编脚本的“宏方法”组成

电化学步骤动力学与电化学极化

§4 电化学步骤动力学与电化学极化§4.1 电极电势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 §4.1 电极电势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电极反应的特点 ——反应速度与电极电势有关。 §4.2 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参数…电极电势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影响电极反应速度。 (1)热力学方式 §4.3 电极反应平衡与电化学极化 §4.4 浓差极化对电化学极化的影响 §4.5 界面电势分布对电化学极化的影响 …当电化学步骤的平衡状态基本上未被破坏时,可通过改变电势来改变c i s ,从而间接地影响反应粒子i 的扩散 (RDS)速度。 …此时,无需知道电化学步骤的速度及其动力学参数,只要确知其近似地处于平衡状态,则仍可用Nernst公式来 计算c。 s i §4.1.1 电极电势对电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2)动力学方式 …电化学步骤活化能较高 →电化学步骤成为RDS或RDS之一 例1:Ag/AgNO3电极体系 →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Ag +(溶液) +e Ag+i e(金属晶格) …此时,改变电势可直接改变电化学步骤和整个电极反 例2:Pt/Fe3+, Fe2+电极体系应的速度。 …本节主要讨论电化学极化,为了使问题简化,在下面的讨论中假设浓度极化可忽略,电化学步骤是唯一的Fe ++e (Pt) Fe +i e (Fe +外层电子轨道) 3 3 3 RDS。 Ag+?e (晶格) 氧化 还原 Ag+ (溶液) Ag+?e (晶格) 氧化 还原 Ag+ (溶液) 曲线1b:Ag+ 自溶液中逸出 时的势能曲线 曲线1:电势 为?时Ag+的 势能曲线 曲线4:电势 改变Δ?引起 的Ag+势能变 化曲线 曲线1a:Ag+ 自晶格逸出时 的势能曲线 曲线3:电势 改变Δ?后,紧 密层中的电势 变化曲线 ′=?(1?α) Δ? W W F 曲线2 =曲线1+曲线4 1 1 电势改变Δ?后Ag+势能曲线=W?βFΔ? 1 W′+FΔ?= 1 αFΔ? W+αFΔ? 1 FΔ?W2′=W2 +αFΔ? α+β=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