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原理教学内容

计数原理教学内容
计数原理教学内容

计数原理

第三章计数原理

第一节:加法原理(一)

【教学内容】:认识加法原理

【教学目的】:初步认识加法原理,并运用加法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原理

【例题精讲】:

例1 从桂林到长沙,可乘火车也可乘汽车,还可乘飞机。如果某天中,从桂林去长沙有5趟火车,4班汽车和3班飞机,那么这一天中由桂林去长沙可以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分析一天中从桂林去长沙有乘火车、乘汽车和乘飞机三类不同形式。第一类办法乘火车有5种不同走法,第二类办法乘汽车4班中任选其一有4种走法,第三类乘飞机有3种不同走法,不管采取哪类形式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到达长沙。一天中从桂林到长沙共有5+4+3=12种不同走法,解决上述问题运用了加法原理。

解: 5+4+3=12(种)

答:一天中由桂林去长沙可以有12种不同走法。

加法原理:完成某一件事可以有几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m种不同方法;第二类方法有m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m+、、、、、、+m种不同的方法。

【巩固练习】:

1、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小明要从5本故事书、2本文艺书、7本科技书中任意选取一本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小结:加法原理是把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所以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之和。

例2:某职业中学有3个专业,农机专业3个班,家庭经营专业2个班,畜牧专业4个班,现在派一个班参加公益劳动,有几种不同的派法?

分析选派一个班参加公益劳动有三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农机专业3个班中任选一个班,有3种办法;第二类办法是从家庭经营专业2个班中选派一个班有2种办法;第三类办法是从畜牧专业4个班中任选一个班,有4种办法。根据加法原理将这三类方法数相加。

3+2+4=9(种)

答:有9种不同的派法。

【巩固练习】:

1、从武汉到南京去有2班火车、3班汽车、2班飞机、1班轮船,请问:从武汉

到南京去一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2、小明到图书馆去借书,他喜欢的书有:3种故事书、4种科技书、5种文艺

书,他只能借其中的一种,请问他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

3、甲、乙、丙三个班,甲班42人,乙班50人,丙班40人,如果从三个班中

共同选出一名同学在学校的晨会上发言,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参考答案:1、8种 2、12种 3、132种)

第二节:加法原理(二)

【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在掌握加法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找加法原理的分类标准

2、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题精讲】:

例1:旗杆上最多可以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色、蓝色、黄色的信号旗各一面,如果用信号旗表示信号最多可以表示多少种信号?

分析根据挂信号旗的面数分为两类:第一类挂一面信号旗有:红色、蓝色、黄色,共3种;第二类挂两面信号旗有红蓝、红黄、蓝红、蓝黄、黄红、黄蓝共3种,所以一共有3+3=6种不同的挂法。

3+3=6(种)

答:用这些信号旗最多可以表示6种信号。

【巩固练习】:

1、用

2、4、8这三个数字最多可以写出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数?

例2:在下图中从A点沿实线走最短路径到B点,共有多少条不同路线?

分析题目要求从A点到B点,所以只能从左和从右两个方向走才能保证线路最短。例如图中D点,不是经过左边的E点就是下边的F点。如果到 E 点有a种走法(a=6),到F点有b种走法(b=4),根据加法原理,到 D 点就有(a+b种走法(此处6+4=10)。我们可以从左下角A点开始,按加法原理,依次向上、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法数,最后得到共有35条不同的路线。

【巩固练习】:

1、中美小学四、五、六年级共订300本少儿读本,每个年级至少订99本,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订法?

2、求一个三位数,使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21。像这样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

3、在下图中从A点沿实线走最短路径到B点,共有多少条不同路线?

4、如图,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线段爬到D点,要求任何点和线段都不重复经过。问:这只虫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A B

C D

参考答案: 1、10种 2、28个 3、126条 4、9种

第三节乘法原理(一)

【教学内容】:认识乘法原理

【教学目的】:初步认识乘法原理,并运用乘法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原理

【例题精讲】:

例1:从张村到王村有两条道路,从王村到李村有3条道路。从张村经王

张村王村李村

分析从张村经王村到李村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从张村到王村,有2种走法;第二步从王村到李村有3种走法,所以从张村经王村到李村共有2×3=6种走法,解决此题运用了乘法原理。

2×3=6(种)

答:共有6种不同的走法。

乘法原理:为了完成一件事,需要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种不同方法……,做第n步有m种不同方法。完成这件事共有共有N=m×m×……×m种不同的方法。

【巩固练习】:

1、马戏团的小丑有红、黄、蓝三顶帽子和黑、白两双鞋,他每次出场演出都要戴一顶帽子、穿一双鞋。问:小丑的帽子和鞋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2、书架上有15本杂志书,有12本连环画,每次只能从书架上各挑选一本书,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发?

3、如图从甲村去乙村有3条道路,从乙村到丙村有2条道路,从丙村到丁村有4条道路。小红要从甲村经乙村、丙村去丁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甲村乙村丙村丁村

例2:用数字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分析组成一个三位数要分成三步进行: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除0以外有5种选择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因为数字不可以重复除去百位上所用一个数字后还剩5中选择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除去百位、十位所用两个数字还剩4种不同选择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5×5×4=100(个)。

解5×5×4=100(个)。

答:可以组成100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小结:从乘法原理可以看出,将完成一件任务分成几个步骤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这几步是完成这件任务缺一不可的。

【巩固练习】:

1、用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由数字1、2、

3、

4、

5、6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各位上的数字可

以重复)?

3、由数字1、2、3、

4、

5、6共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各位上的数字可以重复)?

第四节乘法原理(二)

【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在掌握乘法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确定乘法原理分步步骤

2、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题精讲】:

例1:从南京到上海的某次快车中途停靠6个大站,铁路局要为这次快车准备几种不同的车票?这些车票中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分析只要确定起点站和终点站,就能确定车票,所以是分步考虑,采用乘法原理:起点有8种可能,终点有7种可能,所以需要8×7=56(种)车票;而每2个车站的票价相同,如“南京——上海”与“上海——南京”虽然车票不同,但票价相同,所以只用56÷2=28(种)票价。

8×7=56(种)

56÷2=28(种)

答:这次快车准备56种不同的车票,这些车票中有28种不同的票价?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案

第一章计数原理 第1节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续知识的基础,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涉及的分步、分类的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有效武器,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很容易的接受两个原理的内容,并应用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类比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的求知欲强,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明显增强,对能够引起认知冲突,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特别感兴趣。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欠缺,有待加强. 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 ②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总结出两个计数原理,并通过实际事例学生感悟两个原理的应用并最终学会应用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共究”更深刻的理解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原理,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掌握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①启发探究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对于分类计数原理设计如下情境(看多媒体): 该情境是原教材上情境经过加工设计的,比原教材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入思维情境接着是对情境的处理:在情境处理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归纳出一般原理,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我处理情境的办法是: 第一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尝试分析,然后由学生代表分析解答,教师及时给出评价,并由老师给出解题过程,在这里由老师按分类计数原理给出解题过程,为学生顺利总结概括出原理做好铺垫. 第二步对原问题加以引申:若当天有4次航班,则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总方法数是各类方法数之和. 第三步提出问题:你能否尽可能简练的总结出问题1中的计数规律? 接着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问题1中计数规律,这样由学生总结归纳,并通过讨论准确叙述出分类计数原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意识,激发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就完成了情感目标.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_心得体会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一) 下午在安庆一中高二(6)班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课堂学生的反应和专家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1、学生能机积极配合,情绪高涨。据了解,高二(6)班学生基础较好,整体素质较高。由于是新老师,学生不了解我的教学风格,开头几分钟,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课堂氛围不断进入高潮。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只要我稍加点拨,都能立即化解。特别是最后一道天津高考题,具有挑战性,需要较高的逆向思维水平,但一名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它的结构特点,作出了完整的回答,使学生和听课老师眼睛一亮。加上我及时总结的“数感、式感和图感”又让学生耳目一新,增添了课堂色彩。 2、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孙主任点评中的“课堂教学要有高贵和丰满的学科气质”,我认为对数学课堂来说,就是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有“数学味”。课堂中,提到的数学的两重性“直觉与逻辑”,牛顿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反例C62就不是偶数等等,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真诚、深刻、丰富”是课堂永恒的追求。 3、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可能没有很好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项式定理的探求过程,而简单的应用则次之。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引导发现定理上花的时间较多,证明过程多媒体详细展示,但最后没有点到“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一个疏忽。同时对将(p-q)7展开这种问题没有书写示范,以致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或弄错,板演的学生就有好几处错误,我也没有详细板书订正。我想,好在还有第二节课的加强,先让学生对此内容有点兴趣,再去强化运算的正确性也不迟。 4、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位专家评课中提到数学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

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李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的逐步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强调活动的内化,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概念学习的教学理论。 (2)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 (3)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社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的第一节《基本计数原理》。内容主要为两个计数原理。两个计数原理是处理计数问题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在面对一个复杂的计数问题时,通过分类或分步将它分解为若干个简单计数问题,在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将它们整合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答案,可以达到以简驭繁、化难为易的效果。 教材开篇在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典型实例的基础上,用明确的语言指出了两个计数原理与加法、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不通过一个一个地数而确定这个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学习计数原理的必要性。由于两个计数原理的这种基础地位,并且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是训练学生推理技能的好素材。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区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知识内容上,已在初中学习过列举法、树状图,并会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问题。在能力层次上,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活跃,富有挑战性。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以下两个困难,一个是对两个计数原理的特征理解不能深刻,因而导致不知如何判断什么是一件事;另一个是分不清两个计数原理,在解决问题时不知怎么完成这件事。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这节课的内容安排在计数原理之后进行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作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由于二项式系数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由二项式定理可导出一些组合数的恒等式,这对深化组合数的认识有好处.再者,二项式定理也为学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作准备,它是带领我们进入微分学领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运用二项式定理还可以解决如整除、近似计算、不等式证明等数学问题.总之,二项式定理是综合性较强、具有联系不同内容作用的知识。 教学目标(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中乘法公式的推广,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2)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3)培养自主探究意思、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 教学重点:用计数原理分析()n b a+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 教学难点: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 数学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人格完善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是“问题”,问题通常有两种来源:一是教师抛出“问题”;二是学生提出“问题”。但目前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问题是教师抛给学生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如何提问”有待教师的发掘。本节课再现了二项式定理发现的历史

背景,让学生体验问题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管理与调控,这种管理与调控是建立在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认识之上的,也就是要解决何时搭建“脚手架”、搭建什么样的“脚手架”。“脚手架”搭建过早、过细,学生的思维被牵着走,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一路顺风顺水,不仅无法体验思维过程中的各种尝试,也缺少思维挫败的经历,及至面临挫败时缺少主动求新、求变的意识。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规律是无法观察出来的,学生思维定势是“先具体再抽象,先特殊再一般”,究竟是否让学生经历“观察的挫败”是教学设计中争议的又一焦点。一些教师害怕在此耽误时间,来不及处理后面的教学内容而主张放弃,但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人格的完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经历“观察的挫败”是手段,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碰壁”之后主动求变、求新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促使其求变。至此,关于争议二的问题也彻底解决了。二项式定理的证明过程与发现过程的一致性,为学生看书自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这一证明过程更适合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总结、证明。这种安排不仅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每节数学课上都有练习,二项式定理的正用、逆用、回归本质求系数等使学生在变化的数学情景下得到了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

计数原理说课稿 (定)

计数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从简单数数,到解决复杂的计数问题,《计数原理》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认识。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内容,计划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计数原理是人们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是解决生活中计数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学习计数原理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数数提升到方法提炼,也是进一步学好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的基础。其中分类与分步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瞧,主角们登场了。幼师专业高二的女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缺乏理论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她们学习态度端正,性格活泼开朗,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但数学基础较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教学大纲》和幼儿教师基本能力标准,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掌握运用原理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计数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专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确定两个计数原理理解及简单应用为本课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分类与分步问题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我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前将学生分为六人一个小组,对各小组实行积分管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我在班级QQ群中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新课,玩QQ秀服饰搭配游戏,并在QQ群中分享你对分类与分步问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索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师生互动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5分钟)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课题: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教材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第十章排列、组合的第一节课,是排列、组合的基础,学生对这两个原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学好本章的一个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理解两个原理,弄清它们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两个计数原理,并能够将两个技术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准确的判断,进而拿出完善的处理方案,提高实际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内容及两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 对较为复杂事件的分类和分步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 作图工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一 问题1从芜湖到合肥,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假若一天中,火车有4班, 汽车有20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从甲地到乙地有3类方法,

第一类方法, 乘火车,有4种方法; 第二类方法, 乘汽车,有20种方法; 第三类方法, 乘轮船, 有3种方法; 所以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20+3=27种方法。 问题 2 在全班同学中选出一名同学做班长,有多少种选择? 新知探究一 分类计数原理:如果计数的对象可以分成若干类,使得每两类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分别对每一类里的元素计数,然后把各类的元素数目相加,便得出所要计数的对象的总数。 说明: (1)各类办法之间相互独立,都能独立的完成这件事,要计算方法种数,只需将各类方法数相加,因此分类计数原理又称加法原理。 (2)首先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在分类标准下进行分类,然后对每类方法计数。 例1 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 大学有5个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B 大学有4个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解:根据分类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5+4=9种。 问题引入二 问题3 如图,假设由芜湖去巢湖的道路有3条,由巢湖去合肥的道路有2条。从芜湖经巢湖去合肥,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芜湖经巢湖去合肥有2步, 第一步, 由芜湖去巢湖有3种方法, 第二步, 由巢湖去合肥有2种方法, 所以芜湖经巢湖去合肥共有3×2=6种不同的方法。 问题 4 在全班每个组中都选出一名同学做组长,有多少种选择? 新知探究二 分步计数原理:如果计数的对象可以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 并且对于前面几芜湖北 南 北

计数原理教案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一、教学理念 (1)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中心,突出的学生主体地位,一切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2)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搭建思维平台,缩小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目标之间的差异. (3)根据斯托利亚尔所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准备,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差,且对文字叙述的数学问题的转译能力差,不善于揣摩数学中的文字;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归纳、类比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明确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能运用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身边数学,理解应用两个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比较、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正确的认识和解释社会上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如彩票,摸奖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布计数原理的区别 【难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布计数原理的区分及简单应用 【突破】:通过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两个原理,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中,要弄清完成的“一件事”及完成“这件事”是“分类”还是“分步”,要弄清“谁选择谁”。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把10个乒乓球进行0—9标号,挑选两名学生合作一个抽奖箱,并准备奖品若干。 3、制作辅助课件。 4、团体分组,4人一小组。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一,引入课题】 彩票游戏:(播放音乐,幻灯片展示摇奖画面)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反思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侧重点做了界定:“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 本节课讲的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人类在大量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们不仅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而且其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很容易的接受两个原理的内容,并应用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类比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的求知欲强,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明显增强,对能够引起认知冲突,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特别感兴趣。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欠缺,有待加强。 三、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 ②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总结出两个计数原理,并通过实际事例学生感悟两个原理的应用并最终学会应用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共究”更深刻的理解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原理,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掌握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①启发探究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两个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 N=m1+m2+……+mn.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 N=m1×m2×…×mn. 3.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

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教材分析

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地位与作用 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计数原理是学习统计与概率以及相关分支的基础。计数原理的思想方法独特灵活,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排列与组合的意义;(3)排列数公式与组合数公式;(4)二项式定理。 2.难点:(1)如何利用原理和有关公式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标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通过实例,总结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通过实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二项式定理 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四、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 这部分的内容与《大纲》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处理方式上,相对于排列、组合来说,《标准》更强调基本的计数原理,而把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证明作为计数原理的应用实例。就计数原理本身而言,《标准》强调对计数思想的理解, 两个版本相比,A版更加注重体现课标的精神,比如:从内容编排上看,非常强调基本计数原理的思想及其应用,第一节安排了有梯度的9个例题,计划用4课时,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来熟悉原理及其基本应用,而同样内容B版为3个例题,2课时;注重学生对新概念、新公式的探究。 避免抽象的讨论计数原理,而且强调计数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用时比《大纲》少了4课时。 六、教材分析 (一)计数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1)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n =+种不同的方法.

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计数原理》 授课班级:机电1103班 46人 授课时间:2012年12月3日 一、设计理念: 1.1 职高数学教学的困难: 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能力等都大不相同,如何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1.2有效教学的界定: 不同的教学观产生不同的有效教学观,从操作的层面把有效教学界定为: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获得成功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及其交互作用,就是说,有效的教学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达成教学目标的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其中“大众数学”、“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打造高效课堂,实施职高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基本理念。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两个计数原理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源于生活,融于专业,体现了数学的应用魅力。计数原理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数数提升到方法提炼,它是加法和乘法运算的推广,也是概率统计初步的基础,学生对这两个原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成为学好本章的一个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掌握计数原理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提炼数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会用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通过认识计数原理与生活和专业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 关键点:正确辨别并准确进行分类分步。 五、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已有生活经验使用计数原理,但缺少思维上升。将通过再现生活场景,帮助自我建构。 2.心理特点:他们热爱专业,但缺少数学自信。让他们在体验生活应用和专业实践的成功乐趣,从而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3.能力水平: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弱。将通过体验性,过程性来实现。

计数原理(公开课)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熊向前208班 【教材分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第1.1节的内容,教学需要安排4个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两个计数原理不仅是继续学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理论依据,更是处理计数问题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在本章中是奠基性的知识.两个计数原理的灵魂是划归与转化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和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的具体化身.从数学本质的角度看,以退为进,以简驭繁,是理解和掌握两个计数原理的关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 【学情分析】在高中数学《必修2》中学习“古典概型”时,已学会了用列举法解决最简单的计数问题;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会使用“分类”和“分步”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两个计数原理的认知基础.两个计数原理虽简单朴素,易学好懂,但如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抽象概括出两个计数原理,并领悟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本课必须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抓住以下两个要点尤为重要:一是要通过典型丰富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完成归纳提炼的过程,加强学生应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是有效提升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契机;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两个计数原理的核心要素,即弄清“完成一件事”的含义和区分“分步”与“分类”的特征——这是如何选择两个计数原理的关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诱导,探索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引入体会数学来源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通过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研究的成功与快乐,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出两个计数原理,并能初步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分类”和“分步”. 【教学方法】本节课是概念原理课的教学典范.采用问题式教学为主,辅以启发式、探究式、自助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粉笔、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日”字加一笔能够组成多少个常见的汉字?(田、申、甲、由、电、旧、旦、白、目共9个.)我们将这种方法数的计算问题都称之为计数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计数问题,如:(1)座子上有多少本书?(2)教室里面坐了多少个人?(3)从甲、乙、丙中选一个人当班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江苏省苏州中学刘华(215007) 在新课标教材中,“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1章“计数原理”的起始课,在原《大纲》版教材中,这个章节的标题是“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人教版教材是一致的,但新课标的理念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这使我在着手教学设计之时就面临挑战. 1. 如何处理教材 1.1目标定位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素材——原理、范例、练习(习题),如何将素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乃至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确立教学的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侧重点做了界定:“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1]”这说明,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而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则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应用实例.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章的目标定位,我认为,“计数原理”这一章研究的对象是计数问题,研究的方法是“问题解决”,研究的过程是“建构方法”,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将面对实际计数问题(可能是已加工过的)并加以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目标是建构方法——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建构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并弄清它们的区别. 2.能初步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 1.2重难点分析 对学生而言,“计数”是其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简单的计数问题,其解决方法就是“数”数,但复杂的问题呢?因此,要使学生意识到,只会机械地“数”是不够的,必须从简单的、已能解决的计数问题中,抽象出能够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并明确界定适用该方法的问题的“类”.由此可知,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 1.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对实际问题进行方法建构的过程,从而掌握解决实际计数问题 2.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具体问题解决中,区别使用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布乘法计数原理(1)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第1.1节的内容,教学需要安排2个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两个计数原理在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更是后续学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理论依据. 学情分析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数的方法,数出相应的数;在初中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和高中学习“古典概型”时,学生已学会了用列举法和树状图法解决最简单的计数问题,这是学生学习两个计数原理的认知基础.在本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两个计数原理,并体会抽象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类比思想在计数原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本课的难点.区分清楚“分步”与“分类”问题,是选择两个计数原理解决计数问题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知识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引入体会抽象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的

数学思想、类比思想在计数原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出两个计数原理,并能初步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通过实例抽象概括出两个计数原理,并体会抽象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类比思想在计数原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概念原理课的教学典范.采用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粉笔、课本、导学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日常生产、生活中计数问题大量存在.例如:手机可以设置6位开机密码,一共可以设置多少个密码?QQ号码已经从最初的5位数上升了到现在的11位数,增加了多少用户呢?学校要举行篮球比赛,在确定赛制后,体育组老师要算一算共要举行多少场比赛……,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计数原理”. 二、合作探究 [探究1]有一个女孩小丽准备去逛街,当她决定自己要穿什么衣服时,发现衣柜中有连衣裙红、黄各一件,休闲装红、绿、蓝各一套,那么她共有多少种选择? 【设置意图】探究1以一个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出计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数原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2]小华因身形瘦弱准备增肥,他为自己制定了2个方案:一是只吃水果,有苹果、葡萄、榴莲、龙眼4种选择;二只是吃肉,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数学教学反思 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学过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定理的证明是计数原理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计数原理分析二项式的展开过程,发现二项式展开成单项式之和时各项系数的规律。在教学中,设置了对多项式乘法的再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特征,为后面二项展开式的推导作铺垫。再以为对象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用计数原理进行再思考,分析各项以及项的个数,这也为推导的展开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 教材的探求过程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极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归纳推理不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结果,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发现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运用通项意识凡涉及到展开式的项及其系数等问题,常是先写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再据题意进行求解。

本节课的亮点:引入作了项数问题,明确每一项的很好的铺垫,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原理来解决特征,为后续学习作准备。二项式系数的对称美,“特殊出发、发现规律、猜想结论、逻辑证明”的科学方法,二项式指数推广到负整数指数,有没有三项式定理,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思考。 不足之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我认为,像这样面对新学生的展示课,难以操作。因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师生共同释疑、纠错。否则,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在课堂上先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即使可以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也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语文与数学有不同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讨论、思考值得深入研究。 总之,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计数原理教材分析

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教材分析 计数原理是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原理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本章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计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排列与组合,属于现在发展很快且在计算机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它不仅有着许多直接应用,是学习概率理论的准备知识,而且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作为初中一种多项式乘法公式推广二项式定理,不仅使前面组合等知识的学习得到强化,而且与后面概率中的二项分布有着密切联系 一、内容分析 1.本章从学习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开始,应该说,这两个基本原理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并不限于用来推导排列数、组合数公式,实际上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学习的始终:当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分类进行分解时,用的是加法原理;当将它通过分步进行分解时,用的是乘法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排列与组合,运用归纳法导出排列数公式与组合数公式,并提出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以简化组合数的计算和为推导二项式定理作好铺垫随后研究的二项式定理,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将前面的组合的学习深化一步,而且为学习后面的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作了准备 2.排列、组合是两类特殊而重要的计数原理,而解决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工具就是两个计数原理.教材从简化运算的角度提出排列和组合的学习任务,通过具体的实例得出排列和组合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二项式定理的学习过程是应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典型过程,教材主要是运用组合数两个性质推导出二项式定理,同时通过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的学习,深化对组合数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备课必备系列(计数原理)专题三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教材中,“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选修第章“计数原理”的起始课,在原《大纲》版教材中,这个章节的标题是“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人教版教材是一致的,但新课标的理念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这使我在着手教学设计之时就面临挑战. . 如何处理教材 目标定位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素材——原理、范例、练习(习题),如何将素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乃至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确立教学的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侧重点做了界定:“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这说明,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而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则是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应用实例.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章的目标定位,我认为,“计数原理”这一章研究的对象是计数问题,研究的方法是“问题解决”,研究的过程是“建构方法”,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将面对实际计数问题(可能是已加工过的)并加以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目标是建构方法——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建构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并弄清它们的区别. 2.能初步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 题. 重难点分析 对学生而言,“计数”是其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简单的计数问题,其解决方法就是“数”数,但复杂的问题呢?因此,要使学生意识到,只会机械地“数”是不够的,必须从简单的、已能解决的计数问题中,抽象出能够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并明确界定适用该方法的问题的“类”.由此可知,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 1.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对实际问题进行方法建构的过程,从而掌握解决实际计数问题

全国高中数学 优秀教案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2)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类在大量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基本规律,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它们不仅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而且其基本思想方法也贯穿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的始终,在本章中是奠基性的知识。 返璞归真的看两个原理,它们实际上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推广,它们是解决计数问题的理论基础。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解决问题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类别”,然后分类解决,各个击破;运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将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分解为若干“步骤”,先对每个步骤进行细致分析,再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解问题、简化问题。由于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的研究都是作为两个计数原理的典型应用而设置的,因此,理解和掌握两个计数原理,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能归纳总结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 2.掌握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说明两个计数原理的不同之处,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实际应用和理论相结合的统一美,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3.经历由实际问题推导出两个原理,再回归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体会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体验到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归纳地得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应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地理解“完成一件事情”的含义;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正确地区分“分类”或“分步”。 二、学生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在学习必修2 “古典概型”时突出了树形图、列举法在计数中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使用“分类”和“分步”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 2.能力基础:高二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3.可能障碍:一是应用原理的意识淡薄,二是不能根据问题的特征,正确地选择原理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法分析 对于两个计数原理,不仅仅在于规律本身,更在于学生从已有的方法中发现原理、归纳原理,进一步深刻认识原理,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提升思维的品质。因此我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例,归纳共同特征,进一步抽象概括出两个原理的本质特征,最后通过应用示例,小组讨论,加深对原理的区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 (二)学法指导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数能力(树形图、列举法等),能解决一些基本的计数问题,包括本节课所涉及的一些实际问题,只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是要由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知识,必须借助于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而当归纳总结得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之后,运用类比

【公开课教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自选课题: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以下简称“两个计数原理”)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第1.1节的内容,教学需要安排4个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计数就是数数.原理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归纳、概括而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两个计数原理不仅是继续学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理论依据,更是处理计数问题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在本章中是奠基性的知识. 从认知基础的角度看,两个计数原理实际上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拓展应用,是体现加法与乘法运算相互转化的典型例证. 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解决问题是将一个复杂的计数问题分解为若干“类别”,再分类解决;运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问题则是将一个复杂的计数问题分解为若干“步骤”,先对每个步骤分类处理,再分步完成.综合运用两个计数原理就是将综合问题分解为多个单一问题,再对每个单一问题各个击破.也就是说,两个计数原理的灵魂是划归与转化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和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的具体化身. 从数学本质的角度看,以退为进,以简驭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理解和掌握两个计数原理的关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是知识转

化为能力的催化剂. 因此,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依托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总结得出两个计数原理,并能初步领会应用原理简捷地解决计数问题的要领.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归纳出两个计数原理,并能初步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学情分析 计数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在不同的学段都有相应的接触,特别是在高中数学《必修2》中学习“古典概型”时,学生又学会了用列举法解决最简单的计数问题;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会使用“分类”和“分步”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两个计数原理的认知基础. 两个计数原理虽简单朴素,易学好懂,但如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抽象概括出两个计数原理,并领悟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认知的飞跃,则是本课必须要突破的难点所在.为此,抓住以下两个要点尤为重要: 一是要通过典型丰富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完成归纳提炼的过程,加强学生应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是有效提升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契机; 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两个计数原理的核心要素,即弄清“完成一件事”的含义和区分“分步”与“分类”的特征——这是如何选择两个计数原理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