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制治法治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人治制治法治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人们常说:人管人,累死人。说的是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如果采取人盯人的管理方略,就会费力而管不好。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制度管人”,也就是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置一些“高压线”,对于干部职工的奖惩一律用制度说话。这样不仅为管理者腾出更多时间思考、研究、制定企业的大政方针,协调与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同时也能使干部员工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管理者应该把“人治、制治、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人治”服从于“制治”,“制治”服从于“法治”,三者相辅相成,最终走出一条“依法治企”的高效、创新、和谐的企业管理之路,使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轨道。

一、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要体现浓浓的人情味,对“重点人和事”还是要引起特别的关注企业之所以要进行改革,就是现有的政策、措施、制度等已经跟不上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改革是为了推进企业进程,而不是有意和员工过不去。但改革必然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影响,利益受到损失,可一切都是从整体、从全局利益出发。改革是无情的,是不容置疑的。使这部分人的心理得到平衡,就

有一个有情操作的问题。要关注这部分人的思想动态,关心这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多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善于化解矛盾。拿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来说,这是激烈的竞争,必然有个别同志被淘汰。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也同样为企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能是贡献小一些罢了。这次一下子变换了角色,他们的心灵会无法承受。就要采取人盯人的重点突破策略,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寻找到新的岗位和出路,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

为降低人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一部分职工与企业有偿解除了劳动合同。几年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而这个时候企业的日子很好过,工作岗位也增多了。所以,当他们找到企业要求帮助解决一些困难时,感到他们生活得很不容易,以很诚恳的态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对于一些生活上特别困难的同志,还给与了特别的关照。这些,都体现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浓浓的人情味,也是针对这一部分群体所给与的特殊政策支持和安排。

二、健全完善制度,认真执行制度,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违规者要勇于亮起红灯

人管人,只能是针对个别特殊对象实行的特殊政策,要强化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还需要实行用制度管人。一方面,

管理者人数有限,无法做到人盯人;另一方面,即使能做到人盯人,如果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也无法达到管理的效果。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到用制度管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完善的、良好的、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管理者就失去了管理的依据。所以,一定要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制度、措施、办法,让干部员工照章办事,管理者照章说话。

认真执行制度。这一点特别重要。企业的规章制度当然很多,需要各部门认真执行。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基层的负责同志是制度的执行者,要教育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干部员工认真执行制度,对于出现的一些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予以必要的惩处,使制度的执行有力度、见行动。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企业制度的贯彻执行方面,一定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不仅关系到制度能否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到每个人,而且也关系到人心的稳定和是否能树立起企业的正气。当员工出现违规违纪现象时,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拿规章制度说话,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和个人感情,随便下一个结论,或者不做处理,不了了之。这样,就会失去制度和政策的威慑力,管理者无形中降低了自身的威信,

也为今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其次是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张某违反了经营纪律时,按照有关规定从重进行了处罚。而当李某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时,只是参照有关规定从轻发落。这样,当张某找到领导讨说法时,领导就会无话可说。这样就会造成干群之间的矛盾激化,管理者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所以,无论是谁践踏了规章制度,都应该一律按章处理。以此维护制度的尊严,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

三、不轻言法律,但关键时刻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企业的稳定,维护企业的公平和正义,

有一点办法也不去打官司,打官司是双方受损失,即使赢了也会失去很多东西。因为打官司不仅牵涉到时间和精力,还必然要花费一部分费用,赢了还好一些,一旦输了损失会更大。权衡一下利弊,如果不大官司利大于弊就尽量不打。但这并不等于什么事情都不打官司,主动放弃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公平和正义,发挥法律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针对企业债务纠纷多的实际情况,聘请一名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替企业挽回了很多经济损失,而且还避免了诸多法律纠纷,使管理和发展日益走上法制化轨道。

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安定团结的局面。家丑不可外扬。可当个别同志肆意践踏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给企业造成很坏的影响时,必须借助法律武器煞住这股歪风邪气,维

护企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一些人可能在企业内部为所欲为,但在法律面前就会乖乖。

用法律武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和信誉。因种种原因有时企业会发生债权债务纠纷,具体人员多次讨要都无功而返,这种情况下就要勇于举起法律武器。有很多销货款无法回笼,在多次催要未果情况下,主动靠法律这一强大武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效果非常明显。销货款要回来了,不仅经济上没有受损,还捍卫了企业的形象。

依法治企避免引起法律纠纷。人们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所以企业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如果稍一疏忽就会被人钻了空子,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就会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在签订合同、收购网点、平时企业管理等很多事物的处理过程中,都紧紧标注法律的准绳,做到细致、严密。有效避免了很多法律纠纷,减少了企业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支付。

总之,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每个领导者都要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管理经验、管理艺术,不可能千篇一律,因为企业的各方面情况也千差万别。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要管好它,都需要做到“人治、制治、法治”三者的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靠人还是靠制度

和”字当先,管理要靠人还是靠制度 所谓管理应该靠人还是制度,可能会因为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而有所侧重,但在“和”的管理理念下,靠人和靠制度是不能分开的。人治和法治不能被割裂,而应该是辩证统一、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人治需要在科学法治的前提下进行,法治也需要有效地人治来推行。 一、人治是走钢丝的艺术 从企业的角度讲,管理本无定式,也没有好坏之分,重点在于其是否适合企业自身。对待管理有一种争论,即“管理是科学的”还是“管理是艺术”,这和法治和人治之争有相似之处。制度制定应该是科学,制度不科学等于没有制度,甚至会危害更大;管理的艺术论相当于“人治”吧,以人管人是要有艺术性和技巧性的,激励员工、安抚团队、笼络人心也是需要艺术性和技巧性的。 但“人治”就像是走钢丝的艺术,特点是非常“险”,技巧没掌握好敢上吗?天气恶劣敢上吗?那么,“法治”就成了企业管理中的一条“保险绳”。 没有法治,或者制度不科学,仅仅依靠人治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行为完全建立在管理者个人好恶基础上,工作盲目、政策朝令夕改,都让员工会感到无所适从。老板依靠亲情、人情、义气管理员工,可能员工也会跟着干,但是会乱干、瞎干,心情好就干,心情不好就不干。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老板和员工平时挺好,可万一有一天心情不好怎么办?喝醉了酒不能控制自己怎么办?听天由命也许会是个好办法。 二、法治要“松紧适度” 管理本身就是一门人与人“打交道”的学问,没有“人”这个实体的存在,法治的作用也无从谈起。很多企业并不是没有法、没有制度,恰恰相反的是制度很多、规定也很多。问题是“法”没有得到执行,有法不依才是问题根源。人是“法治”的执行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人是“执法” 者,没有人的法就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共场合禁止随地吐痰”这条规定尽人皆知,但如果没有执法人员,大街上随地吐痰的人比比皆是。我们开车出门,如需停车办事,尽管街道边设有禁止停车的标志,如果没有警察,禁止停车的制度是没有人执行的。 在企业管理中,有些人是比较迷信“法治”的,称法治代表科学管理,这些人受泰勒思想影响极深,他们完全忽视了人治的重要性,以至于会把人作为机器、工具,认为只要有了科学的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管理就能获得成效。法治像一条保护带“扯”在管理者身上,太紧了就会受到束缚。

用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促发展

用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促发展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制规章,强调依法依规治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变化和企业机制的不断改革,企业管理者有限的管理能力同管理幅度不断拓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于是,制度化管理应运而生,成为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结合大厦自身情况和周边市场情况来看,为了实现大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抓好落实,努力形成工作有制度、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人的良好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真正做到一日工作制度化、各项工作程序化,不断提升大厦的凝聚力、战斗力、竟争力,不断推动大厦的发展。 一、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大厦员工工作行为能够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和基础,是抓好工作落实的有力保障。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需要对一些现有的制度规定、标准流程进行不断地补充完善,并及时制定新的制度、新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用不断完善的制度、规定,来不断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规章制度在不断修订完善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在规章制度制定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持续改善的原则;

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持续渐进式的改进,达到优化的目的,使之与大厦实际运营情况更深入的结合。 二、抓好规章制度学习宣贯,做到章法观念牢固 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宣贯,强化员工的法规意识是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减少和杜绝违规问题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那么如何进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呢? 1、要加强经常性的学习教育,使公司全体成员明白学习掌握规 章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必要性,按章办事的重要性, 增强学习了解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2、要充分利用晨会、班前会以及各种集会等时机及时学习宣讲 大厦的各项制度、规定和工作流程,并组织必要的笔试、提 问的方式检查了解学习掌握的效果,使领班以上干部熟练掌 握大厦所有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普通员工及时熟悉了解 与工作相关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3、利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机,专题组织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 使新入职的员工熟悉了解大厦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明白规章 制度也是大厦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增强学习掌握和执行的 自觉性。同时,对新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必要时要 组织专题培训,使全体员工真正了解掌握有关规章制度。三、严格用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做到按章办事 制度建设贵在落实、重在坚持,落实是制度建设的生命,是贯彻好制度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大厦结合旅业公司文件精神及大厦自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引: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全面提升规范管理化水平。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和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规范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工作必将一盘散沙。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个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规范制度体系,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烟草行业坚持把规范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和整顿规范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烟草行业持续、稳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清理修订制度,建立完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搞好各项管理、提高自我规范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企业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止的”的系统,随着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市场需求的变化, 制度要被不断地修订、更新、废止,以保持其有效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应企业规范化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1.1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的制度不严密,有漏洞,或是刚性条款少柔性条款多,或是有制度、无罚则,有制度,无考核,造成制度行同虚设;还有的单位规章制度多、杂、空,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因此,要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与当前加强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努力从存在问题中寻找、分析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因素而产生的根源,并及时完善补充相关制度,针对本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需要完善要补充修改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 1.2修订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成效 在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为维护制度的科学规范与完整统一,防止在制度建立中重复、遗漏和相互矛盾等现象的发生,更好地

企业的人治与法治

企业的人治与法治 读中外企业家传记时总觉得,中国一些企业家太重要也太辛劳了,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一人成败决定企业存亡,繁重的工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甚至累死在岗位上。再看外国企业家,潇洒得很,掌管GE的韦尔奇居然还有时间搞了三次耗时费力的婚变。企业家劳累与潇洒的背后是企业人治与法治的差别。 人治的企业 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或者说是由一个人的能力专制的企业。这种企业也会有制度,但制度体现了专制者的意志,是制约别人而不制约他的。这正是哈耶克所说的“专制之下无法治”。这种企业也许有董事会之类的机构,但形同虚设,决策由一个人作出,几乎大小事都由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甚至会成为企业的神,他的“语录”作为最高指示,他的思想观念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成了人的化身。 法治企业是按一套规定的制度运行的企业。这种企业也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企业家,而且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的作用与权力是制度赋予的,而且要受制度的制约。在制度面前,他和其他人是一律平等的。在这种企业中,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职责都由制度安排所决定。重大决策的出台和发挥作用有制度所规定的程序,日常工作与协调按制度运行。在企业实行法治时,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权责利,企业家不用事事亲为。 这两种企业发展的结果是不同的,人治企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个人。一个能人会使这种企业兴旺,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就没有企业的成功。但由于没有人能制约这个人,所以,他的失误也会致使这个企业失败。在人治企业中,人在企业在,人亡企业亡,几乎成为一个规律。历史上典型的人治企业的例子莫过于福特汽车公司了。福特公司由亨利·福特一手创建,应该承认,福特的确是一个汽车天才,懂技术、懂经营、有思想、有胆识。他提出汽车进入家庭的观念,发明了高效实用的T型汽车,并发明自动生产线,实行效率工资,使汽车价格由最初的4700美元下降到1914年的360美元。汽车成为普通交通工具。他不仅造就了一个福特公司,而且造就了一个至今仍然兴旺的汽车行业。在福特公司,福特绝对是独裁者,一切由他说了算。当通用公司等企业致力于汽车的舒适化、多样化、个性化时,福特坚持生产单一的T型汽车,拒绝任何人的意见,甚至在别人研制出新型车时,他亲手毁掉了这辆样车。由于福特的顽固,福特走了下坡路。 法治的企业可以靠一套制度来纠正个人的错误,即使最高领导人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也有一套纠错机制。这样,个人可以退出或死亡,但企业可以依靠制度而长青。任何人都是企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零件坏了可以换,但整部机器仍在正常运行。康柏公司正是靠制度获得了新生。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康柏公司在CEO罗德·凯宁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他们高质量的手提电脑与高速、大容量的微电脑曾风靡一时。公司成立5年后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但当80年代末,电脑开始普及之后,凯宁顽固地坚持高质量、高价格,反对低价、大批量普及的潮流。这时,董事会决策制度发挥作用,撤掉了顽固不化的凯宁,康柏又走向新生。 对比这两种企业可以看出法治对企业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多伟大也不能不犯错误,人治企业无法消除个人错误引起的恶果,而法治企业有消除这种错误的机制。 强调法治并不是否认天才企业家的作用,而是强调,个人要依靠制度起作用,并受制度制约。企业由人治走向法治是一个过程。在企业的起步阶段,人的作用更重要,一个成功的企业开始时更多靠的是

企业管理三境界:人治法治生态化

企业管理三境界:人治、法治、生态化 企业管理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治化管理阶段,该阶段以事为中心,突出结果管理,过程控制较为粗放,注重全局管理,细节管理不到位,在该阶段,优秀的人造就优秀的企业,人员不称职则对企业的破坏性是很大的。企业对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要求较高。该阶段整体表现出对人的依赖性过大,管理粗放的特征。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该阶段。 第二个阶段:法治化管理阶段,该阶段以制度和平台建设为中心。通过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的持续完善和细化,树立企业做事的规矩,确立企业运营的规则,优化业务运营的流程,注重企业内部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在该阶段相信优秀的企业规则的持久度和稳定性要高于个人,同时相信只有好的过程才能造就好的结果。注重过程的控制,强调细节的管理。该阶段以管理科学作为基础,突出制度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目前国内少数优秀企业和欧美大多数企业均处于这一阶段。 第三个阶段:生态化管理阶段,该阶段以人为本,注重建立企业内部净化机制,不断优化企业的各个组织系统。提倡自主管理和全员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首先是自我管理和自我经营,对自己高度负责,提升自身修养,加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客户、下属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激发个人的激情和潜能,公司全员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与人为善、取善予人”的良好氛围。生态化管理以管理哲学作为基础,企业文化的运营与创新作为根本,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作为前提,将组织的生态化作为目标,将企业建设成为像人一样的灵活、敏捷、高效、智能的生命体。这是未来优秀企业的一个理想境界,每个企业都应该为步入该阶段而努力。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不仅做的优秀,而且活得持久。 在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后一阶段是以前一阶段作为基础的,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只有立足公司的现实情况,不骄不躁,分阶段逐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以管理水平的提升带动企业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由“人治阶段”上升到“法治阶段”,最终步入生态化阶段的理想境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公司管理质量提升方案(通用5篇)

公司管理质量提升方案 公司管理质量提升方案(通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司管理质量提升方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司管理质量提升方案1 一、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转型发展,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集团的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相比,与应对复杂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相比,与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整体实力的要求相比,与公司自身储备的发展潜力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增长的必然要求;和世界一流企业战略构想的行动宣言。 二、指导思想和活动主题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集团管理提升活动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五统六为”为抓手,着力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强企业管理,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统”: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研发,统一制造,统一销售。 “六为”: 一是以战略研究为引领,促进全面管理提升,加强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对标研究,积极引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端制造能力;

二是以组织制度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加强全员核算,细化成本核算,实施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增长。 四是以主业上市为契机,提升现代企业经营运作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跨越式发展; 五是以市场化机制为导向,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力度,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智力基础; 六是以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为灵魂,营造和谐氛围,构建长效机制,提升战斗力,增强凝聚力。 (二)活动主题。 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 (三)工作原则。 一是立足自我与学习借鉴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融合提炼,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提升方法。 二是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以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扎实开展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同时要将管理提升活动覆盖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与环节,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从严治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与作风,严格管理,扎实执行,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工作流程,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不断扩大管理提升活动的实效。 四是加强管理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提供保障和制度基础,促进企业持续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益。 三、主要目标 力争用近两年时间,通过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使公司管理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基础管理明显加强,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管理创新机制明显完善,综合绩效

一个企业的治理是人治、法治和文治的结合

一个企业的治理是人治、法治和文治的结合 其实,企业管理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相同的,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模式又是不相同的。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管理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人治、文治、法治。无论是人治、法治,还是文治,都有优点和不足。 选用何种管理模式,完全取决于企业发展的阶段。 从人治到法治,再从法治到文治,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企业从诞生、成长到成熟所经历的三种管理模式。 第一阶段:人治 人治的管理模式强调使用强人治理,看重的是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管理能力,多具有英雄主义色彩。 管理者在整个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威力犹如古言所描述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人治管理模式一般是在企业的初期阶段实行的。此时的企业员工少,部门少,没有健全的制度与流程,执行主要依靠管理者的推动。 在人治模式下,维持企业运转的人缘、情面,管理凭经验、人际关系,控制靠随机和自觉,管理靠威信等。 人治管理看似灵活,但是也有一些弊端: 因为没有统一的流程,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很容易造成前后标准不一致,执行者没有规章可循,形成管理者一人说了算的“一言堂”现象。 在人治环境中,三鹿从1956年只有32头奶牛和170只奶羊的合作社,发展到品牌价值曾达1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先后用了半个世纪。然而,三鹿迅速走向破产,却只用了短短几个月,这就是人治的“负力量”。 在人治模式下,一个企业的成功,主要靠管理者的个人的魅力、能力;但是,如果管理者稍有不慎,企业便会迅速走向崩溃。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和无为而治是相辅相成的,是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下面的文章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重境界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制度建设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指制度建设。具体说,就是指法律法规、制度规则、流程程序。“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企”的理论,都是说制度建设是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有一则小故事,一位喜欢中国功夫的外国友人来中国旅游,回去时带了一根少林棍作为纪念。出关时被海关人员拦住,说棍棒是危 险物品,按规定不能带上飞机。外国友人说喜欢中国功夫,想作为 留念。说完就在现场表演了一套棍术,海关人员于是放行了。后来,这位外国友人却说中国人干事情没规矩。这个故事说明过去中国人 治社会的弊病,可谓切中要害。 制度是区别法治与人治的分水岭。以企业管理为例,有制度并按照制度操作,企业就会迈上照章办事的轨道,企业运营就会协调运转;没有制度,凡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员工干起事来就可能手足 无措。企业管理实践中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财务 管理等,只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照章办事,做事就会轻车熟路,法治会逐渐取代人治。 第二重境界管理的成功秘诀是持之以恒 国内一些企业掀起学习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TPS)”模式热, 却学不像,学得走了样。许多企业学习别人,可能形式、样子都学 到了,但精神没学到。丰田生产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有一点是最 重要的,就是“大野耐一精神”。大野耐一精神,说到底就两个字:坚持。大野耐一凭着自己的执着,用长达十年时间才使TPS生产方 式在丰田获得成功。可以说,大野耐一精神的实质,就是持之以恒 精神。

我们往往追求一蹴而就、一举成功,行为越来越短期化,其实这违背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古圣先贤说,“凡事我但尽心, 成功不必在我”,就是着眼长远,说明好多事情都需要几代人甚至 几十代人长期的奋斗才能见效。 第三重境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的基本方法是“无为而治”,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管理”。“无为 而治”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管理”当然也不是不管,而是有所管有所不管。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道就是客观规律,是说管理要效法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 的必然性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 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从现代管理角度讲,就是说在制度 建设的基础上,各个层级按照自己的授权体系,持之以恒地去工作,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垂拱而治。 制度建设是规则魅力,持之以恒是执行精神,无为而治是领导艺术。当然,三者并不是严格区分,不同层级可能交叉体现着这三种 管理艺术。比如无为而治风格,并不是只有高层领导运用,各个层 级的管理者在不同领域都可以有所管有所不管,都有其重点管理领域。基层对其岗位的具体操作工作分配精力最多,对企业战略考虑 最少;而高层管理者可能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规划企业战略发展事宜,具体执行工作则是基层的事情了。基层有了制度作为操作依据,中层依靠持之以恒精神推动实施,高层领导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 境界了。三重境界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就会打造一支具备超级执 行力的、无往而不胜的团队。

让企业法治促进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

让企业法治促进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 企業要求生存、谋发展,就要立足企业管理机制、经营状况和整体素质实际,以“依法合规”为落脚点、以“建章立制”为着力点、以“严格管理”为关键点,开辟法治建设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工作,将依法治企有效融于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的法治模式体制机制。 标签:推动;企业法治;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法治建设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参与竞争和日常运行的需要。依法治企的作用不再仅仅是治理企业、强化内部纪律约束,更是为了企业经营、运转的有效和高效。 一、企业法治工作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逐渐意识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防范法律风险,于是,将法律顾问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 法律顾问制度在完善企业管理方式、防范风险和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法律顾问常采用聘用律师事务所相关专业人员,但因与企业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具有决策权力,也无决策责任。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或办理相关事项均为被动受委托方式,基本不主动介入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工作,故其法律专业作用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因此,法律顾问存在在纠纷发生后介入现象,因在决策阶段未从法律方面审核、把关,法律风险预警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部分企业虽然聘请了法律顾问,但实际工作仍按原机制运行,法律审核存在后补手续现象,这种“摆设”式的法律审核严重影响到法律顾问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积极探索依法治企道路 企业法律风险不仅包括因内部环境恶化引起的倒闭、歇业、破产等,因外部环境恶化引起的法律制裁、赔款、注销吊销等,还包括因企业市场化发展带来的企业间自由市场交易引起的投资损失、违约损失、经营损失等产生的纠纷诉讼。企业的市场化发展需求,必然带来市场经济的法律风险,企业只有坚持依法治企,积极防范法律风险,才能在竞争中提高效率,增强活力。 (一)根植法治文化,培养依法治企习惯 法治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因为法律不仅仅是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也是市场条件下的自我保护。根植法治文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在制度建设方面,一些企业存在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对制度的清理和修订,建立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完善制度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2、强化制度执行力,推进规范化管理。 制度建设只有与制度执行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应该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制度执行的重视和遵守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推进的规范化管理氛围。 3、加强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要注重制度创新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制度创新能够真正为企业发展带来实际效益。 总之,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推进规范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企业的持续、稳健、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有些制度存在漏洞或刚性条款过多,缺乏柔性条款。有些制度存在,但没有罚则或考核,导致制度变得虚设。此外,一些单位的规章制度过多、杂乱无章,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因此,应该定期清理制度,剔除与加强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及时完善补充相关制度。针对本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需要完善的要补充修改完善,已过时效的或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

浅谈企业管理(三)人治、法治、无为之治

浅谈企业管理(三) --- 论人治、法治、无为之治对于企业管理的看法多种多样,按照管理的方式,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其分解为三种基本方式:人治、法治、无为之治。在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或许无法将这三种基本方式分得很清,基本上都是进行搭配使用。而如果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则必须将它们拆分出来才能讲得透彻,用得恰当。 首先,我们先将三种管理思想进行描述: “人治”思想来源于儒家管理文化,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 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 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关系。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法固然不可缺,但执政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行不正,虽令不 从”。主张管理者以身作则,施德行仁,并尚贤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礼治,以达“文武 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境界。主张把人治与礼治、德政结合起来。 “法治”思想来源于法家管理文化,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两者互为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理”、“依法办事”的管理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制度至上”、“制度主治”、“制约权力”、 “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 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制度的形式化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无为之治”思想来源于道家管理文化, “无为”其实也是“无违”的意思。指的是 是不违背事物自然规律。如果将“无为”误解为翘起双脚什么都不做,就错得离谱了。 谓“无为之治",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

运用法治思维完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助力企业管理提升

运用法治思维完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助 力企业管理提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管理弊端和机制缺失,提出了运用法制思维依法治企的具体体现就是依制治企,构建了标准化体系和制度体系相融合的企业制度文化体系模型,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升管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依法治企、法治思维、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愈发成熟,很大程度上促进现代企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伦理化运行,法治经济成为了时代的必然选择。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弊端也逐步显露,特别是一些老国有企业观念守旧、人治思维依旧存在,经验主义、形式主义问题较为突出,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惯性思维成为制约企业改革转型的重要障碍。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依法治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发展进入市场的保护伞,也是市场化经济的客观要求。推进依法治企就是要将法治思维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就是依法治企的内化具体实现。本文重点研究标准化体系和制度管理体系相融合,从程序管理和实体制度两个维度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的体制机制牵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和管理提升。 二、推进依法治企的深刻内涵 依法治国对依法治企的涵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最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法治建设宏图缓缓挚绘。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首要的就是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在企业中的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企指明了的方向和路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一系列政策的驱使,法治建设在国有企业中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思维在企业中的形成。在依法治理、依法管理的理念影响下,传统国有企业逐步开始以法治眼光审视企业存在的转型发展问题、以法治思维研究企业转型发展路径、依法治理性选择企业转型发展方向、以法治办法破解企业转型发展新难题、以法治手段规避企业转型发展管理风险。 三、建立健全依法治企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转型。深化国有企业三项改革,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向现代企业迈进,逐步转变为新发展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 现代企业下的制度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包含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改革前提下,管理制度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运用,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础,按照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这也是法治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实现。 法治思维在依法治企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运用从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维度开展,类推法律模式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也从程序和规定两个维度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实践中即为标准化体系和制度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好标准化体系和制度管理体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物的准绳,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认识、分析、处理问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四、企业制度文化体系模型

谈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治与法治

谈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治与法治 ( 任何企业都会面对人治和法治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主要依赖于人治,老板的一句话就是“圣旨”,严格遵照执行,凡事都需要请示与汇报。待企业规模壮大起来后,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将内部各项制度的建立提到日程上来。希望通过“法治”实现企业规范化、规模化管理,这些制度是企业中的“宪法”,将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来,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这样,企业运营中的正常事务就可以按照规矩和流程办理,不需要都请示领导定夺,将领导者从繁琐的事务中拯救出来,思考更高层面的问题.现实中的成功企业,其管理风格往往千差万别,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些议题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的,例如企业愿景、战略规划、产品定位、人治与法治等等,这里我们专门来谈谈后者。 我们先来看看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人治涉及到的对象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各级管理者,这些人首先是能人,在技术、管理、思想等方面有过人之处。当他拥有很高威望时,可以达到一呼百应的程度,企业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需要这样的能人,人治也是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效益的。但是,严格来说,人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或者说这是一种不理性的管理,且风险很大.当老板无暇顾及时、当各级管理者离职或怠工时,企业管理工作就会陷于被动,甚至瘫痪,这样的管理给老板提出了“三不”要求:不能生病、不能有自己的事情、不能死亡,

老板首先是人,可这样的要求本身就是不人道的,这是人治带来的弊端。 我在这里不是抨击人治现象,而是分析它。假如人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就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见,人治是一把双刃剑,而法治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下面我们以员工忠诚度为例来做个分析。在很多企业中,会把“核心员工保留率”作为衡量团队管理者成效的一个指标。说到这儿,我们要先来分析核心员工为什么要离职,可能是有了更好的机会(更高的待遇、更适合自己的岗位等等),也可能是看不到前途。如果年复一年仅仅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的重复自己,在企业中既没有补血的过程,也没有创新指导,更看不到未来的成长路线,那么员工的内心(尤其是年轻人)就会同时产生职业倦怠感和内心恐惧感。这时,仅靠“能人”的伶牙俐齿和人格魅力去说服对方,即使“忽悠"成功,也是一时的,不能代表一世,因为治标不治本,核心问题并未解决。 换一种思路来设想:首先,很多年轻人刚进入一家企业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发展,即便有也是肤浅的,例如招聘时就有人提出“我希望自己能带一个团队”,当被问到“你为此做好了哪些准备"时,就答不上来了。但是当新员工进入企业马上就能看到企业为自己的岗位设置的成长路线图,清楚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以及配备的学习和积累途径时,他的动力很容易被焕发出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随着成效逐渐显现,他的信心会更强,动力会更足.同时,他还能了解到: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标准可以加薪,可以晋升;达到什么标

企业从人治到法治的变革-精选文档

企业从人治到法治的变革 企业初创时期,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往往掌握在初创人或者关键技术人才手中。企业的管理往往以" 人治"为主,所谓人治,主要是指企业决策的制定以及发展方向的选择等一系列企业管理问题都取决于少数核心人员的意志。" 人治" 阶段就是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崇尚的文化,行为方式的展现,因此,在企业初创期,负责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公司事事亲为,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一个决定可能就会决定公司的命运。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业务量逐渐增多,业务范围逐步扩大,领导者无暇顾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状况和战略目标制定细致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强化组织管理制度化、业务流程化、管理规范化的运营理念,即逐步的达到"法治"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从人治到法治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国内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滞后,大部分企业仍滞留于人治的阶段。我国企业从人治到法治的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必须对人治以及法治的理念深刻解读以及理解后,结合本行业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实施切实可行的优化战略,以减少企业管理中因人治而引发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企业规范化的法治管理。

目前,我国众多企业中仍沿用着传统的人治管理方式,企业中没有确定的规章制度可循,决策由领导一人而定,具有很大的 随意性,员工的任用也无制度可循,缺乏公正、透明、规范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评测标准,造成企业员工质疑组织的公平性。 最终导致许多怀才不遇的员工辞职、跳槽。企业内的资源也不能实现优化配置,各职员职能划分不清、效率低下。企业法治管理实施的基础是完善、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而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内外兼修" 。制度不仅要符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而且要适应外部环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二是"动态调整" 。制定的制度应该具有在复杂状态下灵活应变的能力。制定过程是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另外,也通过鼓励员工不断管理创新使流程和制度不断趋于优化。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实施人治的企业需要通过改制将企业推上法治的进程,以多年积累下来的企业工作方式、氛围、组织文化以及业务范围等因素为基础,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实施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对各岗位的职责重新进行划定,对工作流程进行进步的优化设计,以期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在流程重组以及制度重建的过程中,企业应遵循"计划-执行- 检查- 修正-完善"的"PDCA"良性循环。步入法制阶段后,公司各部门依据管理制度标准纷纷拟定适合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企业需要 制度、流程管理,就是通过这些制度、流程约束员工的行为,来提升企业的效率,使企业逐渐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营,不因个别人的意志去随意变更,回归到人治当中。 一个企业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确实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往往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愿忍受这变革中的一些痛苦就毅然将苦心打造的这些标准、制度、流程扔弃一边。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诉说制度、标准、流程在员工中难以执行和实施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从自身方面去寻找一下原因和答案,员工的不执行源于管理者的不执行。 法治的企业可以靠一套制度来纠正个人的错误,即使最高领导人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也有一套纠错机制。这样,个人可以退出或死亡,但企业可以依靠制度而长青。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业者们往往会神化自己,或被别人神化,成为至高无上的独裁者,也许喜欢独裁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引: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全面提升规范管理化水平。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和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较为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规范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工作必将一盘散沙。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个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规范制度体系,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烟草行业坚持把规范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和整顿规范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烟草行业持续、稳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力和导向作用,使制度更具可操作和实效性。修订完善制度要坚持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的原则,在工作过程需要通过完善制度来规范工作;坚持从完善内控机制着力,注重用制度来配套,用有效监督来保障,对内部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围绕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修订完善,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坚持用完善制度来巩固工作成效,靠制度促进工作的管理机制,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3按质量管理要求构建制度体系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贯标,规范企业的作业程序,明确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和权限,预防并控制不规范的行为发生,降低企业质量管理成本;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企业定期组织质量检查、质量审核活动,及时发现和找出经营管理活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进行有效纠正,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照质量管理体系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制度建设计划,明确制度目录、责任部门和工作时限,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在遵循规范、统一的原则下制订更加细致和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相关部

小企业靠人治大企业靠法治-企业制度,企业管制,企业发展.doc

小企业靠人治,大企业靠法治-企业制度,企 业管理,企业发展 小企业靠人治,大企业靠法治2010/11/25/8:31中国总裁培训网石立平中国企业老板总是搞不清一个问题,一家企业到底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有人说法治好,有人说人治好。老板学习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讲法治,可是回到企业基本上都是人治。老板该用哪一种呢?他们到底是要学习别人的法治还是使用自己的人治呢? 针对以上问题有三点值得大家思考:第一,为什么中国企业不能向外国企业一样进行有效地法治?第二,为什么中国企业一定要向外国企业一样学习法治?第三,一家企业的成败到底是理论重要还是效果重要?如果一个企业老板盲目地学习模仿别人的企业管理模式,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成长环境,那么你的企业管理会进入误区。 为什么小企业要人法,大企业要法治呢?因为企业完善、监督、执行管理制度是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的。而小企业的部门工作不

饱和,管理是出不了效益的,所以老板是无法支撑人力成本开支。企业管理人员太多不但老板不赚钱,反而会让企业负债。因为小企业的员工多数是一人身兼数职,所以管理制基本上人说了算,法治管理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例如,国外的员工下班了可以不过问公司的事,中国企业行吗?很多老板的私事都成为了员工的工作。晚上下班了,也许老板有事还会把你叫回公司加班。员工不去行吗?老板不叫行吗?不行,因为企业太小,事情太多,又太急,老板忙不过,他不叫你叫谁?这就是中国国情。国外的员工下班了可以关机,中国的员工你关机试试看,也许第二天就叫你打包走人了。所以中国企业不要盲目地学习国外的企业管理模式,因为你是在中国,不是在外国做事。 为何小企业需要人治?因为多数的小企业老板发不起高工资,所以他们招聘的人才,多数是通过自己的人情关系吸引进来的员工。人家都是冲着感情关系,不计报酬地帮助老板工作,如果老板处处管制,不信任员工,那么还会有谁愿意跟你干。因此,小企业的成功基本上都是靠老板的人格魅力在领导人、影响人,而不是靠制度在管理人。虽然这种管理方法不科学,但是高效。而作为一个初创型的企业来说,效果比道理更重要,所以小老板千万别迷信什么太高深的企业管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浅淡依法治国与企业管理-精选文档

浅淡依法治国与企业管理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从根本法的高度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实行法治,从本质上讲是实行法律、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统治。中国自古就有“依法治国”一说,就是把“法”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君必有明法正义”,“治国无其法则乱”,要做到“法必明,令必行”。法治的意义重大,对当下的中国则更显重大。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是人权的屏障,法治是政治权力稳定交替的基础,法治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法治是国家的法治,政府的法治,更是企业的法治。作为依法治国的延伸,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依法治企、依规管理,这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落实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的发展需要法律保障,企业的壮大需要法律指引,企业的权益需要法律维护,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也需要依法进行。细数依法治企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依法治企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其二,企业的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其三,依法治企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决策;其四,依法治企有利于建立企业正常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五,依

法治企有利于反腐倡廉。企业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就是法治化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管理。依法治国落实到企业来说,就是要依法治企,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不能与国家法律相违背,也不能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相对抗,摒弃人治,倡导法治,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企业通过公正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为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机制本身就是一种法治精神的体现,法治是企业管理的价值观,是企业管理规范化的理念。企业必须从宪法与法律的延伸、制度与机制的对接、法律约束与执行的核查等方面进行依法治企,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落实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企。可以说,企业的法治管理核心就是规章制度的建设与管理,要求企业严格遵循法治价值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省、市以及行业的各类法律法规,并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秦皇岛港铁路运输分公司作为秦皇岛港XX公司的重要生产单位,是连接国有铁路与港口各码头、库场的纽带,在工种的配置方面需机车、调度、信号、挂钩、养路、道口等多工种协调配合作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工作环境非常复杂,这种工作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有健全严格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持续推进企业管理不断深入的必然选择,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准则和依据。2003年,在网络化进程的推动下,企业确立了“规章制度电子化、规范化、便捷化”的工作目标,与集团规章制度文库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