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 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 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 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基本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培养方

向,在充分调研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学生要求的基础上,以适应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为导向,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校按照国家战略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追踪,建立定期评估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相符程度的机制,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4. 培养规格

4.1 学制

四年

4.2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4.3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

毕业总学分要求:一般为140-180 学分(含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4.4.1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4.4.2 业务方面

①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②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管理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③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知识,同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④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各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和地域特点,在以上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补充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各校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特色。

4.4.3 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5. 师资队伍

5.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14。

对于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25 名教师;在120 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 20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8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0%。

每门实验课程必须配备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20 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一般不超过5 人。每1 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1 名实验技术人员。

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忠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善于团结合作,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学科知识,保持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以学科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教师能够基本适应本学科的外语需求。

5.3 教师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机构。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实施教师上岗培训、资格认定制度。建立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效推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6. 教学条件

6.1 教学设施要求

6.1.1 基本办学条件

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 号文件的要求执行。

6.1.2 生物学教学实验室

本专业办学点必须设有能够承担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或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专业内容实验的实验室。其空间布局和实验设备能保障各科实验有序进行。

实验室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台要根据实验内容和所用设备、试剂等采用符合相关要求的材料。

实验动物的购置和使用符合国务院1988 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针对开设的相关动物实验课程,具有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和动物福利教育的制度。

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应配备装配喷淋器和洗眼器,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具有应急处理预案。

具备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

6.1.3 生物科学教学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应统筹规划,建立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1000 万元以上。常规仪器设备应满足基础实验单人操作。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每年提供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设备费和实验消耗费。

6.1.4 实践基地

具有满足人才培养所需的、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其中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各办学点要有相对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保障野外实习的基本经费并制定野外实习的相关安全保障措施。各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科研院所、学校、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相关实习基地。

6.2 信息资源要求

6.2.1 基本信息资源

通过教学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6.2.2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选用应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充分考虑宽口径人才培养原则,使教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要求。

计划选择使用有影响、有特色的高质量中、英文教材。鉴于生物科学学科知识

更新较快,鼓励使用近五年来出版的优秀教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使用正式出版的教材,专业选修课若无正式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积极组织高水平教师编写教材。在重视纸质教材建设的同时,加强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6.2.3 图书信息资源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采购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应包括纸质、光盘、声像、数据库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期刊和图书资料。

6.3 教学经费要求

6.3.1 基本要求

教学运行费不低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能较好满足生物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的需要,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6.3.2 新专业开办的仪器设备价值

新开办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不低于1000 万元,且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5000 元。

6.3.3 仪器设备维护费用

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1%。

7. 质量保障体系

7.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专业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7.2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进行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7.3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专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附录1

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

1. 专业类知识体系

1.1 知识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教育三个部分构成。

1.1.1 通识类知识

除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讲授有关专业发展史和现状的内容。人文和社会科学、外国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和艺术等内容由各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1.1.2 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及其实验技术。

数学、物理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大学课程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物理学、化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理、化基础。

1.1.3 专业知识

生物科学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动物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生物学(植物学)或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专业知识包括: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学现象并探寻其内在规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育)

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2. 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

2.1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知识体系给出了生物科学专业的知识框架,框架内的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传授给学生。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体现,学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将知识体系内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2.1.1 理论课程要求

生物学专业的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知识点。本标准仅规定如下9 个知识领域和104 个知识单元。

生命的化学组成:

生命的基本化学分子、糖生物学、脂类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息传导、生物氧化及生物能学、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DNA 的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合成、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的生命活动:

细胞、细胞的观察和研究方法、细胞质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骨架、细胞核与染色质

(体)、核糖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细胞死亡、细胞的社会化联系。

生殖与发育:

发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卵裂、原肠作用、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胚轴形成、细胞命运的决定和胚胎诱导、器官的发生和形成、性腺发育和性别的决定。

遗传与变异:

遗传、孟德尔式遗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式遗传的拓展、非孟德尔式遗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真核生物的遗传连锁与作图、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转移与作图、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与DNA 损伤修复、重组与转座、复杂性状的遗传、群体遗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生态、传染与免疫。

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兴奋、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渗透调节、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生殖系统。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与结构、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矿质营养、水分生理、生长物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运输与分配、次生代谢途径与产物、生长与发育、环境因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逆境生理。

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进化、多样性、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绿色植物、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脊椎动物。

生物与环境:

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生物圈。

生物专业理论课在500-600 学时为宜,其中选修课原则上不少于150 学时。

课程的具体名称、知识单元、知识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由各高校自行确定。

2.1.2 实践课程要求

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不少于25%,实验类课程的学时不少于理论课程。

生物实验教学不少于400 学时。

构建基础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的比例占总实验教学的比例不低于50%。基础型实验单人操作率不低于80%,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的单人操作率不少于总实验的25%。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实验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基础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内容)如下。

绘图和显微成像技术:

实物绘图、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显微摄影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原理、灭菌、接种、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保藏。

微生物生理生化分析技术:

微生物代谢

细胞器分离及成分分析技术:

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等)的分离纯化、细胞主要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鉴

定。

生物样品制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的固定、涂片和临时装片、徒手切片、石蜡切片、半薄切片、超薄切片、微生物细胞及特殊结构染色、制片染色、活体染色、荧光染色。

光谱与色谱技术:

光谱技术(可见光、紫外光、荧光)、色谱技术(离子交换色谱、纸色谱、亲和层析、气相色谱或高压液相色谱)、酶动力学参数分析。

分子操作技术:

离心技术、DNA 提取、RNA 提取、蛋白质提取、PCR、核酸纯化、酶切、连接技术、核酸和蛋白质电泳、载体构建技术、大肠杆菌转化、Western blot 技术。

电生理操作技术:

神经肌肉标本制备。

离体动物器官制备技术:

离体心脏、离体小肠段。

整体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常见模式动物雌雄的鉴别、解剖观察技术,常见脊椎动物活体采血技术,常见动物的麻醉技术,麻醉动物的血压直接测定法,麻醉动物的呼吸调节。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植物组织培养。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技术:

实验设计与样本处理、生物统计。

野外工作方法:

常见动、植物鉴别方法,动植物标本制作,样方与样线调查方法。

另外,各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实习(实训)、创新训练体系,确定相关内容和要求,多途径、多形式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

获得生物科学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须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应安排在第4 学年,原则上不少于10 周(不含撰写论文和答辩时间)。

2.2 核心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上述理论教学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以及实验教学基本技术和技能融入到核心课程体系中,也可适当增加本校特色教学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再将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形成规律进行编排,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本标准确定的核心课程有6(或8)门,分别为普通生物学(或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

核心课程(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本标准不做统一规定。原则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25%。

3. 人才培养多样化建议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面对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面临许多新课题,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应对社会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和不同的创业、就业志向。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3.1 生物科学专业(理科)

属于理科专业。在系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技术、教育等工作。

3.2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

属于理科专业。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教育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3.3 生物科学专业(农林院校)

属于农林院校开设的生物专业(理学)。在较系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农学、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农林实践、研发和设计能力,能够在农学、农业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指导农、林生产等工作。

3.4 生物科学专业(工科院校)

属于工科院校开设的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在较系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研发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指导工业生产等工作。

附录22

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

1.名词释义

1.1 专任教师

是指从事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的专任全职教师。为生物科学专业承担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体育、通识教育等课程教学的教师,担任专职行政工作的教师不计算在内。

1.2 生物学综合型实验

是指实验内容至少涉及二个以上(含)生物学二级学科,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将系统、复杂的实验操作过程集于一个经过缜密设计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理论和技术解决比较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3 生物学研究型实验

是指由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文献调研,技术路线设计,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宣讲实验报告的一整套教学环节。是学生体验科学研究基本过程,认识科学研究基本规律的实验。

1.4 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

知识领域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领域。知识领域又被分割成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分为核心(必修)和非核心(选修)两种,知识单元是所有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都应该学习的基础内容。知识单元又包含多个知识点,相应的,知识点又分为核心知识点和非核心知识点。

2. 数据的计算方法

2.1 生师比计算方法

生师比=本科学生总数/教师总数。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2.2 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关系

学时和学分的对应关系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2.3 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计算方法

专业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只统计单价在800 元及以上的仪器设备。

专业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药学是以现代化学、生命科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发、生产、使用和管理药物的一门学科。药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和发现新药;阐明药物作用机理;研制新型制剂和技术;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物;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等。药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临床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主干学科。 药学事业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一方面,药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药品与人民生命健康休戚相关,随着药品使用规模的增长、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对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范围不断扩大,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疾病治疗延误、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以及药源性疾病等问题日渐严重,药学服务愈来愈受到重视。体现在药学教育领域,逐步实现以“药品为本”向以“患者为本”的重心转移。 在我国,受国家药品战略安全、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用药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药学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人才,尤其是药学服务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我国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1007 药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药学(100701)、药物制剂(100702)、临床药学(100703TK)、药事管理(100704T)、药物分析(100705T)、药物化学(100706T)、海洋药学(100707T)等专业。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培养目标 药学类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 各专业培养目标 3.2.1 药学专业 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合成和评价、药物制剂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

2018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建筑类学科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研究城乡人居环境的营造、协调、经营和优化的学科。建筑类学科及其专业教学以工程科学为基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特点,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并具有突出的规划或设计创意特征。 建筑类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在20世纪前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学曾经是统领性的代表学科。它以城镇物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型艺术和景致审美为基本的评判基准。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学科的分化与重组,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与建筑学一起成为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主干学科。我国的建筑学本科专业教育开始于1927年的中央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1952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立造园组,1956年北京林学院正式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国家特设专业。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曾长期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学科发展受到一定制约。2012 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科各自相对独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规的经验定性主导的规划和设计研究及其实践模式,而是力求与新兴的数字技术、工程技术创新和交叉学科结合,同时,融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地域文化,从而将学科推进到国家战略和人居环境学科集群的高度。 与建筑类学科密切相关的城乡建设和建筑业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常常占有支柱性的重要地位。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和城镇化进程,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涵盖了自然地景、城乡土地、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场所营造的广袤对象。通过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的建筑设计及其环境营造、城乡规划、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建筑类学科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人居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建筑类学科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丰富的工程实践将会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建筑类主干学科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建筑类学科群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设计学类、美术学类、历史学类、生态学类、土木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测绘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管理学类、地理科学类、林学类、生物科学类等。 建筑类专业教学主要培养面向社会有较强执业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教学有别于诸多文理学科较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运用,而多采用“案例式研究学习”和“案例式模拟实践”等重实践应用与技能培养的方式。建筑类专业教学通常以执业实践中代表性的具体个案条件作为教学模拟课题设置的依据,通过小组师生间单独或小组的评改、研讨等组织形式,综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翻译

第二单元环境工程 这本书主要关于什么? 这本书的目标是使工程和科学的学生了解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被关注,我们怎么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关于环境破坏基础原因的信息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和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目前运用在水,空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状况 ●我们目前在很多关于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自然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很多环境问题能运用目前的技术消除或减少,但因为社会缺少意愿这么做或在很多例子中因为缺乏资源去这样做,这些环境问题没有被处理 一些重要的定义: 在这本书中,它们第一次被使用,定义被以大写或印刷成黑体字的形式展示 环境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物质生命的栖息地,在这儿我们能看到,听到,触摸,闻到,和品尝到 系统依据韦氏字典,被定义为“一组或一系列能形成一个整体或者有机整体的相互关联的事物”,例如,太阳系统,灌溉系统,供应系统,世界和宇宙。 污染被定义为“在大气,水或土地中的物质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性的不合意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害地影响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活动”。 当改进环境质量的目标被用来改进人类福利,“环境”一词扩展成包括所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一扩展在许多真实情况下是不可行的以及在一本被设计为一学期课程的教科书中也是不实际的。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考察因此限于我们对“环境”的定义。 系统的相互作用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与水,空气或土地系统有关联。许多这些问题都只适用于这些系统中的一个,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分类也更有用于及易于理解一个系统内的相关问题。而且,这样做是明智的,这是因为由于管理上的和行政上的原因,这些有关空气污染,水供应,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的子域通常由政府机构分别处理。 很遗憾的是,很多重要的环境问题不仅仅限制于空气,水或土地系统,还包括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举个例子,酸雨问题起源于从发电站烟囱,冶炼厂和汽车尾气中向大气排放的含硫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接着这些气体由气流运输到广阔的区域,降雨“将它们洗去”,产生了有害于水生生命,森林和农作物的酸雨。两个有关于系统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的全球问题,及通常具有地域性质的酸雨问题。 环境问题 许多对我们生活标准的主要改进能被归因于科学和技术的运用。这里举一些例子,你能想出其它例子吗? ●生产更多及更好质量的食物 ●创造能避免极端环境的保护所和生存空间 ●快速和可靠的运输方法的建立 ●各种交流系统的发明 ●代替人类和动物体力的机器的发明 ●安全水的供应和废物处理 ●对很多传染疾病的消除

计算机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

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学科,统称为计算学科,它是从电子科学与工程和数学发展来的。计算学科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模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其科学部分的核心在于通过抽象建立模型实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其工程部分的核心在于根据规律,低成本地构建从基本计算系统到大规模复杂计算应用系统的各类系统;其技术部分的核心在于研究和发明用计算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其应用部分的核心在于构建、维护和使用计算系统实现特定问题的水解。其根本问题是“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实现自动计算”,学科呈现抽象、理论、设计三个学科形态,除了基本的知识体系,更有学科方法学的丰富内容。 计算学科已经成为基础技术学科。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继理论和实验后,计算成为第三大科学研究范型,从而使计算思维成为现代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离开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人们将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人各行各业。这些使计算学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是很好的例子。 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重任,本专业类的大规模、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同时,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所提供的相关教育认识和内容,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由于不同类型人才将面向不同问题空间,对他们的培养强调不同学科形态的内容,需用不同的教育策略,计算学科“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体现。总体上,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类专业更加强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计算机类(0809)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 基本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 软件工程(080902) 网络工程(080903)

(完整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三版钟理课文翻译3.16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钟理翻译 第三部分水及废水处理 第十六单元废水的生物处理法(1) 微生物降解和去除工业废水以及城市废水中的不希望存在的成分的应用,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般废水处理活动的常用过程,而且已经使用了许多年。随着我们认识到化学品对于环境的污染,许多关于有毒化学物的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便出现了。在这些处理技术之中,生物降解是最有效的。通过废水的生物处理法,跟其他化学和热处理过程联合使用,使得其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得以提高。 活化的生物过滤池 生物过滤池为第一阶段,随后活性污泥池为第二阶段,之后是沉淀池。污泥会循环到生物膜阶段和活性污泥池。这种方式结合了生物膜和悬浮生长的特性。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悬浮生长的生物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有机和工业废水的最广泛的生物处理过程。然而,它只能处理含有小于1%悬浮固体的有机 废水流,但不能承受浓缩的有机物的冲击式负荷。因此,加入这个工序的废水流通常是必须经过包含沉淀池(初沉池)和调节池的预处理过程。初沉池用来处理沙砾、油和脂肪以及总固体物,而调节池则对废水流率的变化进行缓冲同时使活性污泥系统的有机负荷更加均匀。 活性污泥过程用来处理城市和工业废水,因为它们是丰富多样的、灵活的,以及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达到一个我们所希望的水质出水。这样来命名这个过程,是因为有氧的稳定化处理的废水中,能产生能大量的起作用的微生物。基础工序有很多的版本,但它们基本上是相同的。

术语“活性污泥”是被应用于工序和在处理单元中生物固体两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或活性污泥,包含各种各样异养的微生物,例如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更大的微生物。特殊微生物种的主导优势取决于被处理的废物及操作过程中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生物处理法。这部分是基于生物质循环这一结果,生物质循环是整个工艺的一部分,它可以使微生物在相对较短的驯化时间内适应废水组分的变化,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控制驯化菌的数量。 活性污泥系统包括调节池、沉淀池、曝气池,澄清池、和污泥回流过程。污水在调节池均质化,以减少来水的变化,来水的变化也许导致微生物过程的混乱和降低处理的效率。可沉淀的固体在沉淀池中被除去。 接着,污水进入曝气池,使好氧菌维持在悬浮状态,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水池内的物质被称为混合液。氧气由机械或扩散曝气提供,以增加保持在悬浮状态的微生物数量。混合液从曝气池连续被排入到澄清池,在这里分离被处理的污水中的生物质。生物质的一部分循环到曝气池,以保持曝气池中驯化微生物的最佳浓度。分离剩下的生物质被排放掉,或者说,废弃掉。生物质也许进一步在污泥干燥层脱水,或污泥过滤处置。澄清后的废水被排放掉。 可循环的生物质被称为活性污泥。使用“活性”这个术语,是因为生物质含有活着的驯化微生物,当回流到曝气池的时候,这些微生物以更高的速度代谢转化和吸收有机物。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来自澄清池的污泥中,食物与微生物的比率较低。 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经常需要补充营养来源,以提供足够的氮和磷。在大多数情况下,氨作为氮源加入,而磷酸作为磷源加入。在曝气池中,必须要保持一个适当的pH范围(6至8)和一个足够的溶解氧浓度(最小值为1至2mg/L),来维持一个健康的活性系统。 曝气池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是重要的操作参数。HRT被定义为曝气池体积与进水流率的比值,而SRT是系统中总污泥量除以污泥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c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机械类(0802)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 机械电子工程(080204) 工业设计(08020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06) 车辆工程(080207) 汽车服务工程(080208) 机械工艺技术(080209) 微机电系统工程(080210) 3培养目标 3.1专业类培养目标 机械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眼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 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 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 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基本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培养方

【2018-2019】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哪些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等6个专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岗位如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软件测试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代表区域承包、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工程经理、测试工程师、生产经理、业务经理、区域销售经理等。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 1.2本标准构成 本标准由专业标准和附录构成。 1.3名词释义 1.3.1.培养目标:指毕业4-5年后必须达到的要求。 1.3.2.毕业要求:毕业时须达到的要求。 1.3.3.专任全职教师: 指从事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专任全职教师。为本专业承担数学、物理学、语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为学校其他专业开设公共课的教师和担任专职行政工作(如辅导员、党政工作)的教师不计算在内。 1.3.4 综合性实验: 指实验内容跨两个以上一级学科,或者至少涉及二个以上二级学科,能够将多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复合在一个实验中,形成比较系统、复杂的实验操作过程。 1.3.5 研究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体现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与规律的实验。 2.标准 2.1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具备健全的法制意识和药品质量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愿为制药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依法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和承受能力; (4)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水平,适应现代制药工业发展需要。 2.2培养目标 2.2.1 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药学、制药工程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制造工艺、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工程技术类型人才。 2.2.2 建立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测和修订制度 以毕业生、制药企业等用人单位和校外专家为参与主体,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吻合度的评测机制,每1~2年评测1次,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本文是关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当前有不少环保企业人才缺乏,而且求贤若渴。但它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与学校提供的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学校不能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不久前,有一家环境工程公司因承担了环保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任务,而企业的技术人员数量满足不了工程量的需要,于是该企业急需能独挡一面的技术人员去承担一定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包括选择处理方案、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总平面设计、施工监理及运行调试等一体化工程。由于在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缺乏,满足不了企业的这种要求,结果这家公司只有另寻他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能“独挡一面”、技术过硬、能迅速承担工程任务的环保企业非常普遍,甚至在这个行业内不乏“挖墙脚”的现象,一些企业通过出高价来“抢夺”人才。这说明社会并不是不需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只是企业的用人要求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状况有一定的差距。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去向无外乎有三种:吃“财政饭”的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吃效益饭”的、需要解决污染问题的工矿企业以及真正吃“环保饭”的环保公司。从当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真正能进入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毕的竟是少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影响,这些单位在人事编制和指标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所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主要面向: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工矿企业、设计单位或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项目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等基础性、技术性工作。 从形势上看,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到环保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这些单位普遍都需要能在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能迅速派上用场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第二,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往往都不愿意到环保公司,尤其不愿意到小型的、私营的环境工程公司,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太高,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企业、军事、社区和远程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臵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本专业典型岗位分析

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人21世纪,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之一,发展信息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世界各国对此都十分关注,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中也将信息技术列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之一。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领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承担着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伴随着电子、通信、信息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的,以数学、物理和信息论为基础,以电子、光子、信息及与之相关的元器件、电子系统、信息网络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完备,专业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发展极为迅速,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主干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光学工程,相关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电气类、仪器类等专业。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具有理工融合特点的专业,主要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光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及系统实现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主要涵盖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在场中的运

动与相互作用规律,包括新型光电磁材料与元器件、微波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电子设备与系统等。研究信息获取、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主要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 处理、传输和应用的理论与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系统、网络与应用,包括信号探测与处理、信息编码与调制、信息网络与传输、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及新型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光学工程领域主要涵盖光电子技术与光子学、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研究光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仪器与设备,包括光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存储及显示技术,以及光通信、光电检测、光能应用、光加工、新型光电子技术等。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电子信息类(0807)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基本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080701)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02) 通信工程(08070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080705) 信息工程(080706) (2)特设专业

2018农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农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与学位授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和质量保障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监管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专业准人、专业建设和专业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1.2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1.2.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该类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后5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能力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2.2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对本类专业本科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的具体描述。 1.2.3评估 评估是识别、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与数据的过程,是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的一个或多个进程。 评估应运用直接、间接、定性和定量等手段,以确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 适当的抽样分析可作为评估过程的一部分。 1.2.4 评价 评价是解释评估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证据的一个或多个进程。 评价决定学生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 评价结果用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2.5 学时和学分 学时是指学习时间以课时为单位的计算单位,不少于45分钟计1学时。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32学时计1学分;工程实践1周计1学分。 1.2.6 学制和学位 学制是国家对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学位是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农业工程类(0823)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农业工程(08230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2302) 农业电气化(082303)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082304)

一适用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适用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按一级学科培养并授学位) 二、学分要求 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课程不少于17学分,自学课程的学分不计算在内),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18学分(其中必修环节不少于2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12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680012) 2学分(考试) 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60640012) 2学分(考试) 2、学科专业课程(≥18学分) (1)必修环节(2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6999003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要求: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采用IC卡记录方式考核。 (2)基础理论课程(≥4学分) ●数值分析A (60420044) 4学分(考试) ●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3)本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12学分) 注意:专业课程的选择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还应满足:A组课程不少于6学分;外系所开课程不少于2学分。 A组 ●运筹学(70250124) 4学分(考试) ●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80050092) 2学分(考试) ●环境流体力学(70040123) 3学分(考试) ●气溶胶力学(70050012) 2学分(考试)

●水处理过程化学(70050062) 2学分(考试)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70050032) 2学分(考试) ●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70050082) 2学分(考试) ●现代环境生物学(70050072) 2学分(考试) ●高等水处理工程(70050042) 2学分(考试) ●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 (70050262) 2学分(考试) 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原理(70050022) 2学分(考试)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70050102) 2学分(考试) ●环境规划(80050082) 2学分(考试) ●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 (70050172) 2学分(考试) 程 ●环境经济(70050162) 2学分(考试) ●高等环境化学(70050182) 2学分(考试) B组 ●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70050092) 2学分(考试) ●能源与环境(80050012) 2学分(考试) ●环境核辐射及其示踪技术(70050252) 2学分(考试) ●环境风险分析(70050112) 2学分(考试) ●污染控制实验技术(80050022) 2学分(考试) ●环境保护投融资(80050152) 2学分(考试) ●环境系开设的其他研究生课程 ●化学系、生物系等相关专业硕士课程 ●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课程 3、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自学课程的学分不计算在内。 4、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四、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的准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工作计划与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

最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重点翻译

第二单元 What is this book about?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The objective of this book is to introduce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tudent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environment problems;their cause,why they are of concern,and how we can control them. The book includes: 这本书的目的是使理工科的学生了解跨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受到关注,以及我们怎样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Description of what is meant by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Information on the basic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关于引起环境干扰基础原因的基本信息 Basic scientific knowledg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o be able to quantify them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并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Current state of the technology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air and pollution problems 目前适用于水,空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现状 Considerable gaps in our current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many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e 我们目前的科学知识在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和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 相当大的缺陷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could be eliminated or re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technology,but which are not dealt with because of society’s lack of will to do so,or in many instance because of a lack of resources to do so. 许多环境问题可以应用现有技术消除或减少,但没有得到处理是因为社会缺乏这样做的意愿,或者像许多例子那样因为缺乏资源。 Interaction of Systems互动系统 A number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water, air, or land systems.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到水,空气,或土壤。 Many of these problems will apply only within one of these systems, justifying the breakdown into these categories.许多这些问题只适用于在其中一个系统,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Such a classification is also useful for easier comprehension of related problems within one system.这种分类也有助于更容易理解一个系统里的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