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黄湾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报告

峨眉山黄湾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报告
峨眉山黄湾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报告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1.前言

1.1实习目的和任务

通过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的综合工程地质测绘的野外实习,线路踏勘和室内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掌握从事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技能和工作流程,以及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的的工作方法。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1)1:25000峨眉山市地形图实习路线填图;

(2)1:10000黄湾地区的工程地质测绘;(3)黄湾五级阶段的测绘。

1.2测区的位置及交通条件

测绘地区位于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之间,面积8平方千米,测区北距成都170km,东距乐山市35km。测区内交通便利,峨高公路、峨眉山至荷叶湾公路和机耕路,以及通往各个村组的乡村公路。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和峨眉山市交通图如下。

图1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

图2 峨眉山市交通略图

1.3工作量

本次测绘历史9天,日程安排如下表:

表1 测绘行程安排

日期路线行程

10月3日L1 清音电站---龙门硐----黄湾大桥

10月4日L2 荷叶湾----赵河坝

10月5日L3 赵河坝-----符文机砖厂

10月6日L4 阴沟-----古木槽-----五叉沟

10月7日L5 阴沟-----竹麻岩—--后田坝

10月8日L6 后田坝---黄田坝

10月9日L7 五叉沟----李洪槽---高山岗

10月10日L8 梁坎----刘坪---高山岗—山王岗

10月11日整理资料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位置

工作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包括10个行政村,人口约2万人。经济状况以旅游经济,茶叶经济为主,2006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人均GDP9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8元,粮食总产量达582.3吨。

2.1.2气象及水文

2.1.2.1 气象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黄湾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年降雨量1593.8mm,峨眉山气温与降水量如表2。

表2 峨眉山气温及降水量

项目月均气温(℃)年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mm)

地带(海拔:m)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金顶(3000)-5.9 0 6.1 12.0 8.0 -0.3 3.1 1958.8

雷洞坪(2500)-3.7 2.7 10.9 15.5 11.3 2.3 6.0

洗象池(2000)-1.0 5.1 13.6 18.2 14.0 5.0 9.0

仙锋寺(1500) 1.7 8.1 16.3 20.9 16.7 7.7 12.0

洪椿坪、万年寺

(1000)

4.4 10.8 19.0 23.6 19.4 10.4 14.0

报国寺-城区

(≤500)

7.1 13.5 21.7 26.3 22.1 13.1 17.2 1593.8

2.1.2.2 地表水系

本次测区内主要有两条较大河流龙门硐河和川主河)以及一个团结水库,测区范围内还有阴沟,五叉沟,后田坝,高山岗等沟谷小河流。西东流向的龙门硐河将测区一分为二,并

在河流两岸形成大量阶地,以黄湾阶地最为发育,使测区地形趋于中间低两边高地形地貌分布形式。

龙门硐河流经黄湾大桥侧蚀左岸的黄田坝形成铜车坝阶地,绕过罗坝之后在唐河坝凹岸附近,常年侧蚀右岸山体基岩,极大的影响了唐河坝滑坡的形成,最后在测区东北边界处于北东流向的川主河相汇于两河口。川主河右岸一碗水处有基岩裂隙水出露。团结水库位于测区南部,其水位高于龙门硐河大约30m,最终向东北部汇入龙门硐河。峨眉山黄湾地区地表水系分布如图。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区域地形地貌

测绘区所处的峨眉山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区内地形特点是西南高北东低,最高峰金顶海拔3099m,这一条件也造就了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格局。峨眉山地区按照相对高程,从西向东可分为①强烈切割的大峨山褶皱断块高中山;②中等切割的二峨山侵蚀溶蚀中山;③脚盆坝-龙门洞河以北中等切割的褶皱中山;④马林岩、红珠山低山丘陵及由西南向北东倾斜的峨眉平原。

2.2.2 区域地质构造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位于扬子地台西部边缘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区域内山势陡峻, 河谷深切,由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组成,断裂纵横交错,其构造较复杂。褶皱构造主要有峨眉山背斜、二峨山背斜、牛背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峨眉山断层、观心庵断层、大峨寺断层、回龙山断层和挖断山断层等。测区内主要有报国寺断层,善觉寺断层,镜泊山断层和凉水井断层。峨眉山断层和褶皱具体位置见图3。

图三峨眉山断层和褶皱分布图

2.2.2.1褶皱

①峨眉山背斜峨眉山背斜是峨眉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主干构造,轴向近南北。核部位于张沟、洪椿坪一线,出露新元古界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依次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两翼岩层产状正常、倾角较平缓。东翼岩层倾角较陡,在新开寺及其以东,二叠系及三叠系渐变为倒转。枢纽近水平,为一规模较大的斜歪倒转水平背斜。

②二峨山背斜位于二峨山主脉东南侧,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两翼大体对称,倾角较陡。核部为寒武系,两翼依次为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背斜在北西翼发育次级褶皱和断层。

③牛背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为峨眉山地区次级褶皱构造,风化严重;南起慧灯寺,北到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核部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两翼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背斜轴向南倾。该背斜为斜歪、倒转、倾伏。北东翼受到地层破坏受到向下的牵引力导致产状凌乱,两翼是不对称背斜。

④桂花场向斜桂花场向斜是与牛背山伴生的向斜构造,南起纯阳殿,北达砚台山,轴向北西。向斜北西段较宽,南东段较窄。木鱼山一线核部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两翼分别为下三叠统东川组、上二叠统宣威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中二叠统茅口组。南西翼倾角较缓,北东翼较陡。枢纽分别向北西和南东倾伏,为一开阔的斜歪倾伏向斜。

2.2.2.2 断层

①峨眉山断层峨眉山断层是峨眉山地区的主要的逆断层,对峨眉山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和地貌现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南段斜切峨嵋山背斜,致使张沟一带的新元古界峨眉山花岗岩逆冲到二叠系、三叠系之上,最大地层断距达3500m;下层地层局部倒转。断层向北东方向延伸至鞠槽附近淹没于第四系之下。

②观心庵断层观心庵断层南起新开寺,往北西延至喻田子附近消失。断层走向北西-南东,长约15km。断面倾向南西。南西盘相对上升,为一逆断层。该断层被晚期北东向、

东西向断层切为数段。

③回龙山断层 回龙山断层发育在牛背山背斜南西翼近核部,走向为北西-南东,断层面倾向南西。此断层上盘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下盘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在回龙山南坡及龙门硐河谷底可清楚的看到断层面、断层破碎带、劈理、小型构造透镜体、地层不对称重复以及地层出露不全都断层证据。其性质为逆断层。

④挖断山断层 挖断山断层发育在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东。南起麻柳湾,北至石店,全长9km 。断面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在挖断山垭口,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覆盖于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上,且玄武岩下部断失近百米。至北西两河口一带,茅口组灰岩被错段,岩石碎裂,节理、劈理、构造透镜体等现象明显,为逆断层。

2.2.3 区域地层岩性

测区一共包含9套地层,分别为:第四系(Q )、凉水井组(f N 2)、名山组(m E 21-)、灌口组(g K 2)、夹关组(j K 1)、遂宁组(p sn J +3)、沙溪庙组(s J 2)、自流井组(z J 21-)、须家河组(x T 3)。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代号 厚度 岩性组合

新 生 界

第四系 Q

0~130 冲积、洪积、残积、坡积层、冰水堆积 新近系

上新统

凉水井组

f

N 2

135 半胶结的砾石层、粉砂质粘土层。产植

物化石。(河流相)

古近系

古新统

名山组

m E 21-

150

下部以砖红色中-厚层砂岩为主,夹薄层泥 岩;上部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细砂 岩。产介形类及孢粉分石。

(半咸化湖泊沉积)

中 生 界

白垩系

上统

灌口组

g K 2

423 砖红、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岩石中含大量石膏晶粒,膏盐晶洞。具水平层理、 小型斜层理和微波状层理。产介形类化石。上 部夹少量灰岩、白云

岩及薄层石膏(咸化湖泊沉积)

下统 夹关组

j K 1

453 砖红色厚-巨厚层状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及薄层泥岩,底部具底砾岩。具大型交错层理、平 行层理、槽型层理、波痕、干裂及冲刷面构造。产介形类、鱼类、

恐龙足迹化石等。(河流相)

侏罗系 上统 遂宁组

p

sn J +3

370 以鲜艳的砖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砂岩砂粉砂,岩及薄层状泥灰岩。干裂发育。产介形类化石。(河泛平原上的河漫湖沉积)

中统 沙溪庙组

s J 2

576 紫灰、灰绿、紫红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上,上部夹少量泥灰岩,底部为厚约 10m 的灰黄色厚层状砂岩。

具斜层理及楔状、平行层理等。产双壳类、介形类、植物化石。(河流相)

下统自流井组

z

J

2

1 211 黄灰、灰绿,紫红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中上部夹薄层状的泥灰

岩,底部为厚0.25米的砾岩,与下覆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湖泊相)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x

T

3699 灰黄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底部有0.5米的硅质胶结的细砾岩,夹有

黑色的煤线。

2.4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由于测区是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接壤部分,早期的印支运动和近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成该区域地形起伏大,沟谷和高山纵横。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和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形成了黄湾地区的五级阶地,阶地的宽度表现为构造的平稳期,阶坎的高度表现为构造的运动期,这些表面测区近期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历史地震资料也表明,区内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地震基本烈度VII度。中国历史地震分布如图四。

图4 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

3测区工程地质条件

3.1测区地形地貌

测区西起阴沟和龙门硐,东至马林岩和唐河坝,北至茅草山和李洪槽,南至团结水库和西南交大后门,地形西北高、南东低,最高处茅草山高程1037.3m,最低处两河口,高程459.5m,总面积8平方千米。总体上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局部为中山地貌及平原地貌,按成因、高程自西向东可划分为:

①构造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主要发育在善觉寺断层以西,包括雷口坡地层,须家河地层和自流井地层;

②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主要发育于善觉寺断层与凉水井断层之间测区的大部分区域,包括沙溪庙,夹关,遂宁和灌口地层;

③侵蚀阶地堆积地貌,发育于龙门洞河两岸,以黄湾阶地的II、IV级阶地最为发育,I 级阶地为堆积阶地,II-V级阶地为基座阶地。

④山前堆积地貌,分布于凉水井断层移动区域,主要为冲洪积混合堆积而成,地形平缓,

是峨眉山市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场地。

3.2测区地层岩性

须家河组(x T 3):灰黄色,灰白色的中薄层状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有薄层状的炭质页岩,局部还有灰黑色的煤线。弱风化,断口呈现出灰黄色,锤击声响亮,强度大于60MP ,工程性质较好,发育两组解理。峨眉山市主要小煤矿就出现在须家河组。 自流井组(z J 21-):黄灰、绿灰、紫红色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泥岩,并夹有薄层状的灰白色的泥灰岩,底部出露0.2米的铁质胶结的砾岩,粒径3~5cm ,成次磨圆到次棱角状。

沙溪庙组(s J 2):灰绿、青灰色、紫红色的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发育三组解理,产状分别为斜解理345°∠51°,横解理265°∠54°,竖解理151∠89°。岩体被解理面切割成块体,工程性质较差,由于泥岩厚度为10cm~20cm ,裂隙张开,成蜂窝状,在岩层中往往起到控制作用。

遂宁组(p sn J +3):砖红色的厚层状的泥岩,夹有灰白色的泥质灰岩条带,岩石较为破碎,泥裂发育,风化强度高,由于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常被用作制砖制瓦。 夹关组(j K 1):砖红色的巨厚层状砂岩,夹有薄层状的粉砂岩和泥岩,底部可见0.2m 层间砾岩,硅质胶结。极细粒结构,岩性较弱,硬度中等。由于夹关组的砂岩厚2~5m,硬度中等,可以用作雕塑,乐山大佛就是在夹关组的巨厚层砂岩中雕塑而成。

灌口组(g K 2):砖红色、紫红色的中厚层状的粉砂岩和泥岩,砂岩中含有大量的石膏晶粒,高盐晶洞,具有水平层理,风化强度高。

第四系(Q ):冲积,洪积等堆积而成的未胶结固结的堆积体,往往具有二元结构,工程性质差。

3.3地质构造

受区域构造影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测区处于峨眉山大背斜东翼,发育有马林岩向斜、善觉寺断层、报国寺断层、镜泊山断层、凉水井断层等。

3.3.1褶皱

测区处于峨眉山大背斜东翼,地层在茅口组到雷口坡组生倒转,须家河组到名山组地层正常。

马林岩向斜位于测区东部龙门硐河右岸,向斜所在地层有名山组、灌口组。其北西翼倾角在43°到67°之间,南东翼倾角为37°,轴面产状为331°∠87°,枢纽走向北东。其两翼为灌口组地层,主要为砖红、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核部为名山组地层,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表面为风化严重的泡砂岩。其中核部名山组地层左半部分被第四系阶地覆盖。褶皱两翼岩层倒转,北西翼岩层层序正常,南东翼反向,枢纽起伏,填图范围内向斜较完整。向斜南东翼地层出现老盖新现象,且有地层(中新统、渐新统、始新统地层)缺失,原因为此处存在凉水井断层。

3.3.2断层

①凉水井断层位于整个测区东南部,在凉水井-符文机砖厂-省中医药学校一线上,全长约7km。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北段斜切象鼻山,上盘为灌口组的砖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地层,下盘为凉水井组的半胶结砾石层、粉质粘土层地层。此处地层出现老盖新现象,北西侧的上盘地层上升导致凉水井组和名山组地层接受剖蚀,最终北东侧出露在地表的为灌口组岩层。南东侧的下盘地层下降,最终出露在地表的为凉水井地层。凉水井断层为逆断层。受构造运动影响,断层有中新统、渐新统、始新统地层缺失。

②报国寺断层主要位于五叉沟-黄田坝-报国寺一线,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西南,北段斜切五叉沟。上盘为沙溪庙组的紫灰、灰绿、紫红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回旋层地层,下盘为遂宁-蓬莱镇组的以砖红色和紫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地层。西侧的上盘上升,东侧下盘下降,最终导致沙溪庙组与遂宁组的分界线西北部份被报国寺断层错段,分界线错段处地层出现重复现象。

③善觉寺断层主要位于善觉寺-肖山-阴沟一线。断层的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西南,北段斜切阴沟。上盘为雷口坡组的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含有石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地层,下盘为须家河组的灰黄色的中薄层状的粉砂岩,砂岩,夹有泥岩和炭质页岩,出露煤线。善觉寺断层为逆断层,在断层附近出现了长约100米的断层破碎带。

3.4水文地质条件

3.4.1地下水类型

峨眉山地区的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较差,地下水相对贫乏。地下径流均为潜水,且多以下降泉形式进行排泄。按照地下水的埋藏类型、相应的含水层及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条件。主要分为三类。

①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组、须家河组中,但低山表层的裂隙的连通性不好,补给-径流条件一般,排泄的地下水有限;而高山区基岩的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水力梯度大,有利于地下水的径流,但是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泉点的形式出露。

②岩溶水: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及雷口坡组中,岩溶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地下水水力梯度大,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水位,排泄条件较好,主要以泉的形式出露,并向地表水排泄。

③孔隙水:主要存在于新近系--第四系堆积层中,虽然有大量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发育等有利条件,但是堆积物多黏土-粉质粘土-粉土充填,孔隙性不好,下渗量有限,补给条件与径流条件相差大;一二级阶地的孔隙性较好,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受地表水控制。

3.4.2水文地质结构特征

测区主要发育三类地下水,分别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组、须家河组),岩溶水(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及雷口坡组),孔隙水(主要存在于新近系--第四系堆积层)。测区主要出露的泉点如下:

l,水质清澈,略显碱性,水一碗水:基岩裂隙水,水是无色无味无嗅,水流量5min

流量变化不大,为四季泉,水无污染,无沉积物,主要为生活饮用水。

新屋基:孔隙水,水是无色无嗅有泥土的味道,水质清澈,无污染,水中生活有螃蟹,海苔等生物,水流量较小,主要为生活饮用水。

龙门硐泉:岩溶水,水是无色无味无嗅,出露于雷口坡组的灰岩,岩溶侵蚀而形成地下

溶洞,汇聚而成的岩溶水,由于地壳的抬升和河流的下切,形成悬挂的瀑布,水流量较大,水源充足,水质较好,交通方便,往往是矿泉水的取水点。

3.5新构造运动特征

测绘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在黄湾地区的5次大规模的抬升。由第三纪末期由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产生新构造运动,使峨眉山区强烈抬升,导致河流下切侧蚀与冲积作用,形成沿龙门硐河两岸纵横发育有五个等级的阶地。其上覆盖有第四纪堆积物,因为地势平缓,成为人类活动聚集区。阶地具体地质情况见下表。

表3 黄湾阶地观察记录表

阶地等级I II III IV V

阶地名称罗坝阶地张坝阶地姚坝阶地梁坎阶地刘坪阶地

阶地绝对高程(m)461—463 465—472 480-490 490—500 530—540

阶地相对高程(m) 3 8 20 35 75

界面最大宽度(m)40 600 80 300 70

阶面完成程度发育不完整发育完整发育不完整发育完整发育不完整分布特点比较连续连续间断连续间断

堆积物厚度(m) 2 1 4--6 7-8 5

堆积物特征二元结构不明显,

以磨圆较好、大小

不一的砾石为主,

没有成层的细粒

物质层。分选性较差,分

化程度弱,砾石

呈次磨圆,次棱

角状。二元结构

明显,下层为砾

石层,上部为泥

岩。

强-中风化,

砾石粒径

30~40cm,分

选性中等,

次棱角,次

磨圆状。

分选性差,强

风化,磨圆度

较好,粒径

20~30cm。二元

结构不明显。

分选性差,强

风化,二元结

构不明显。

阶地类型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基座阶地基座阶地基座阶地

农作物及利用情况草本植物茂盛,地

势比较平坦,但居

民少,受开发较

少无农作物

地势平坦,居民

分布较密,还

分布有大片农

作用地,种植

有水稻、油菜、

萝卜、橘子等作

物。

农作物茂

盛,主要作

为水田

农作物较茂

盛,主要作为

水田、旱地

农作物较茂

盛,主要作为

旱地,且有大

量果树。

基座岩性泥岩为主、夹少量

砂岩泥岩、砂岩以砂岩、泥

岩为主,夹

少量粉砂岩

主要为泥岩,

夹有砂岩、粉

砂岩

主要为砂岩

图5 黄湾地区五级阶地信手剖面图

五个等级的阶地的阶坎从老(Ⅴ)到新(Ⅰ)依次为:40m、15m、12m、5m、3m。通过对Ⅰ--Ⅴ级阶地阶坎高度分析:自新构造运动以来,峨眉山黄湾地区地层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抬升运动,阶坎的高度由大变小,说明地壳抬升的高度变小,构造运动强度变弱,该区域稳定性向趋于稳定方向发展,所以这些阶地在未来不会有大规模的起伏变动,而修建于这些阶地上的人类活动区是安全的。

由于测区处于新构造活动区,地温梯度相对较高,开采深度浅,可以获取符合商用要求的温泉,其开发成本大大降低,故在测区内分布有数家温泉度假山庄。测区内水资源丰富,出露有数孔泉眼,有大量温泉分布于测区内。

3.6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

3.7物理地质现象

测绘区西部和北部主要为中低山,坡角中等偏大,在30°到40°之间,基岩风化严重,由于有善觉寺、报国寺、镜泊山、凉水井等断层发育,加上公路和其他人类工程的开挖易发生滑坡与崩塌。峨山镇到荷叶湾公路拓宽工程,开挖坡脚,发生了许多小型滑坡和崩塌。

测区内主要有唐河坝滑坡群。分布于测绘区名山组地层,位于唐河坝东北侧和东南侧,都是基岩滑坡。唐河坝滑坡长约300m,宽约220m,为一顺层滑坡,滑坡前缘出现地层反翘,滑坡上部为第四系堆积物,基岩为名山组泥岩夹砂岩,岩层产状为260°∠25°。

由于滑坡发生在1992年,现在的地表已经被茂盛植物覆盖,在滑坡前缘中部有一新的顺层小型滑坡,滑坡的长度约为40m,宽度约30m,厚度约为1.5m,滑坡的滑床光滑,产状为。由于是顺层滑坡加上砂泥岩互层,而且基岩中的结构面很发育,在暴雨的情况下,雨水沿着结构面进入岩体,使基岩中的泥岩层更加软化,摩擦系数降低,加上滑坡前沿常年受龙门硐河切割侵蚀,最终导致滑坡沿着软化的泥岩层滑动。

4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

4.1工程地质分区

4.1.1分区原则和依据

工程地质分区是在综合测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行的科学归纳。工程地质分区侧重考虑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貌条件、地质构造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等因素,将工程地质进行分区。

①工程地质区:一级岩土体结构+岩土体建造+地形地貌

②工程地质亚区:岩土体结构亚类+岩土体亚类+地形地貌亚类

③工程地质段

峨眉山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中差异最大的: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特性→岩土体结构。

4.1.2工程地质分区

I层状结构碳酸盐岩中山区

II层状结构碎屑岩低山丘陵区

III松散堆积平原区

4.2工程地质评价

I区。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为雷口坡组地层,底部为白云岩,中部为泥岩,夹泥灰岩,下部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总体上较坚硬,岩溶地貌发育,山体陡峻,在龙门硐泉处,沟谷变窄,形成陡崖;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发育有善觉寺断层,北部斜切阴沟,构造破碎而形成阴沟沟谷;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为岩溶水,由于泉出露高于地表水而形成悬挂瀑布。

工程地质问题:地形陡峻,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溶蚀易产生岩溶塌陷,由于

II区。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

II1区。工程地质条件:发育地层为…,以硬质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

工程地质问题:砂岩发育部位地形较陡,易发生崩塌;在薄层泥岩出露地表且倾向有利的情况下,易发生滑坡;地基的不均匀性;砂岩为含水层,水库易发生渗漏。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3) 1地质景观的简介 (3)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3)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3)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3)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4)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4)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4) 3地质景观赏析 (4) 结论 (4)

引言 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 1地质景观的简介 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 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 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 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 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 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带。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千万年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有地层产出的空间形式和内容形成的景观为地层景观。 在峨眉山实习路线二中的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就是一个地层景观。在D0202

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 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3) 1.1 峨眉山简介 (3) 1.2 峨眉山地质 (5) 1.3 峨眉山地貌 (14) 1.4 峨眉山气候 (15) 1.5 峨眉山水文 (17) 1.6 峨眉山动物资源概况 (18)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 (18) 2.1 实习目的 (18) 2.2 实习要求 (19) 第三章实习路线、时间、地点、组织单位 (19) 3.1实习路线 (19) 3.2实习时间 (19) 3.3实习地点 (19) 3.4组织单位 (19) 第四章实习内容 (20) 4.1 峨眉山植物 (20) 4.2峨眉山土壤 (23)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1.1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地理坐标为103°20′E,29°30′N,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古时称作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峨眉山,距成都16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山、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英语E-mei, Mount 亦作Mount Emei。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岩浆岩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岩浆岩 【资源勘查工程第四小组】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报告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 第二章…………峨眉山玄武岩(重点报告) 第三章…………峨眉山地区花岗岩 第四章…………峨眉山地区辉绿岩 第五章…………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 第六章…………实习心得 第七章…………参考资料

前言 8月16日到8月27日,资源勘查工程2011级奔赴峨眉山地区进行第一次地质实习。在完成了基本任务之后,就开始了各种为第二份专题报告做准备的工作。其中第四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奔赴黄茅岗观察峨眉山地区火成岩,观察到了峨眉山典型的岩浆岩,也采集了相关的标本。虽然我们在黄茅岗待的时间并不长,水平也很有限,但对于岩浆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收获是很大的。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 峨眉山地区岩石类型多,特征典型。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有峨眉山花岗岩及侵入其中的浅成岩——辉绿岩脉、闪长石、细晶岩脉等,喷出岩有峨眉山玄武岩。距今八亿多年前由岩浆作用所形成的花岗岩是峨眉山所出露的最古老岩石,被命名为峨眉山花岗岩;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广,类型多样,特征清楚,最早被研究,可与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媲美,堪称一绝。 二叠纪是全球大火成岩省的高峰期之一,峨眉山玄武岩是全球二叠纪三个大陆溢流火山岩省之一,近年来发现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具有原始岩浆特点的苦橄岩,为峨眉山玄武岩石地幔柱成因提供了有力证据。还有地质学家研究其对当时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岩浆喷溢引起了巨大的环境灾难,从而毁灭了全球超过90%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陆地物种,以上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目前对大规模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址实习报告<一> 实习简介 实习时间:2008年5月8日~5月10日。 实习地点: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 实习人员: 实习分工: 实习目的:了解黄湾至龙门洞沿线的地质情况。 <二> 地形地貌 <三> 地质岩性 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9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维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维海陆过渡相;侏罗纪—下第三系维湖泊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沉积,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以下为观测点的地层年代表,如下图所示: 峨眉山区地域地层简表 二叠系 分布于挖断山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上统 为一套陆相火上岩沉积物和陆相河湖沉积物宣威组。 ) 厚144~290米。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1)茅口组(P 1m 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其中在NO-2,NO-3,NO-4,NO-5观测点 都能观察到并且发育完全。 )厚7~39米。灰黄色玄武岩、灰黑色灰岩、褐灰色薄层(2)宣威组(P 2X 状细粒紫红色砂岩、杂色粘土状泥岩、杂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包含观测点有:NO~1----NO~8。 三叠系 分布于龙门洞地区,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完全。下统分为两组,飞仙观组和嘉陵江组。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 即岩屑砂岩,粉砂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玛瑙砾岩,灰白色薄层灰岩, 泥质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褐色页岩等。中统也只有一组为雷口坡组。 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夹煤灰岩。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 上统只有一组,即须家河组。其岩性主要为黑色页岩和煤线。 )厚183~244米。紫红色薄层细粒岩屑砂岩,硬度不 (1)飞仙观组(T 1f 高。夹煤砂岩,具有大型斜层理,泥裂等。这些岩层表面风化严重。 )厚181~274米。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灰白色薄层 (2)嘉陵江组(T 1j 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特别是风化后成刀砍状白云岩。还有泥 质白云岩和水云母粘土岩等。整个地层属于海滨相沉积。 (3)雷口坡组(T )厚348~485米。形成峡谷地貌。含粘土矿物,泥质 21

峨眉山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峨眉山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井田内地层(见表1)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B)龙谭组(Pl)、下三22叠统飞仙关组(Tf)、永宁镇组(Tyn)及第四系Q。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11 如下: 1、第四系(Q) 厚0,41m,以残积物、坡积物,崩积物滑坡堆积体为主。坡积物、残积物主要分布在同向坡及单斜谷中,崩积物分布于陡崖脚下,另外在井田内分布有大小6个滑坡区。冲积物主要分布在北盘江、发耳河两岸。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yn) 1 本区出露三段,四段被剥蚀,总厚平均405m。 3 第三段(Tyn):灰色薄至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区内可见残厚约100m1 左右。 2第二段(Tyn):以黄灰、灰绿争钙质泥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及细砂 1 岩,顶部25m左右为薄层泥灰岩,厚154-185m,平均厚160m。 1第一段(Tyn):以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下部夹钙质泥岩薄层。1 厚144-150m,平均厚145m。 永宁镇组产:Tirolites SPinosus(刺提罗菊石)Pteria cf.murchisoni(莫氏翼蛤相似种)、Entoliun discites microtis(小耳海扇)等化石。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f) 1

总厚约629m。分上、下两段,其上段分三个亚段。 2-3上段三亚段(Tf):黄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底部20m左右为紫1 红色钙质泥岩,厚约161m。 发耳矿井地层简表表1 厚 地 度 (m 层 ) 0- 第四系(Q) 41 0- 90下第三系(E) 二上 桥1 统 三叠系(T) 组6 ( (6 T) 3

峨眉山黄湾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报告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综合工程地质测绘报告1.前言 1.1实习目的和任务 通过峨眉山市黄湾地区的综合工程地质测绘的野外实习,线路踏勘和室内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掌握从事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技能和工作流程,以及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的的工作方法。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1)1:25000峨眉山市地形图实习路线填图; (2)1:10000黄湾地区的工程地质测绘;(3)黄湾五级阶段的测绘。 1.2测区的位置及交通条件 测绘地区位于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之间,面积8平方千米,测区北距成都170km,东距乐山市35km。测区内交通便利,峨高公路、峨眉山至荷叶湾公路和机耕路,以及通往各个村组的乡村公路。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和峨眉山市交通图如下。 图1 峨眉山市黄湾地区交通位置图 图2 峨眉山市交通略图

1.3工作量 本次测绘历史9天,日程安排如下表: 表1 测绘行程安排 日期路线行程 10月3日L1 清音电站---龙门硐----黄湾大桥 10月4日L2 荷叶湾----赵河坝 10月5日L3 赵河坝-----符文机砖厂 10月6日L4 阴沟-----古木槽-----五叉沟 10月7日L5 阴沟-----竹麻岩—--后田坝 10月8日L6 后田坝---黄田坝 10月9日L7 五叉沟----李洪槽---高山岗 10月10日L8 梁坎----刘坪---高山岗—山王岗 10月11日整理资料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位置 工作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黄湾乡和川主乡,包括10个行政村,人口约2万人。经济状况以旅游经济,茶叶经济为主,2006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人均GDP9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8元,粮食总产量达582.3吨。 2.1.2气象及水文 2.1.2.1 气象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黄湾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年降雨量1593.8mm,峨眉山气温与降水量如表2。 表2 峨眉山气温及降水量 项目月均气温(℃)年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mm) 地带(海拔:m)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金顶(3000)-5.9 0 6.1 12.0 8.0 -0.3 3.1 1958.8 雷洞坪(2500)-3.7 2.7 10.9 15.5 11.3 2.3 6.0 洗象池(2000)-1.0 5.1 13.6 18.2 14.0 5.0 9.0 仙锋寺(1500) 1.7 8.1 16.3 20.9 16.7 7.7 12.0 洪椿坪、万年寺 (1000) 4.4 10.8 19.0 23.6 19.4 10.4 14.0 报国寺-城区 (≤500) 7.1 13.5 21.7 26.3 22.1 13.1 17.2 1593.8 2.1.2.2 地表水系 本次测区内主要有两条较大河流龙门硐河和川主河)以及一个团结水库,测区范围内还有阴沟,五叉沟,后田坝,高山岗等沟谷小河流。西东流向的龙门硐河将测区一分为二,并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318011143 姓名芮小亮 指导教师沈立成吕瑜良刘苏 成绩 2015 年5 月20 日 一、实习目的: 1、野外综合实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对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综合的观察、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峨眉山气候、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地理课堂教学积累素材; 2、立足所学地理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时间和地点 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实习时间:2015年4月21日—2015年4月30日; 3、实习区域:

(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途径綦江、赶水、桐梓、遵义、贵阳、安顺、六盘水、宣威、曲靖等) (2)云南省昆明市区 (3)云南省西山龙门景区 (4)云南省路南石林自然遗产、地质公园 (5)云南省九乡溶洞地质公园 (6)云南省民族村 (7)云南省滇池 (8)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9)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风景区+峨眉山博物馆) (10)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 三、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过程概述 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

四、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峨眉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面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相对高差2600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1]。地势陡峭,风景秀丽,号称“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峨眉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1.2气象气候概述 峨眉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东南面来的潮湿、温暖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在峨眉平原拔地而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温差大,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誉。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山顶和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 1.3植被概述 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绿岛”中,珍藏着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分布着高等植物280科,3700余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 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 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 玄武岩化学成分表 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 玄武岩结晶程度和晶粒的大小,主 要取决于岩浆冷却速度。缓慢冷却(如 每天降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 大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 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 体或非晶质玻璃。因此,在地表条件下, 玄武岩通常呈细粒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 构,少数为中粒结构。常含橄榄石、辉 石和斜长石斑晶,构成斑状结构。斑晶 在流动的岩浆中可以聚集,称聚斑结构。 这些斑晶在玄武岩浆通过地壳上升的过 程中形成(历时几个月至几小时),也 可在喷发前巨大的岩浆储源中形成。基 质结构变化大,随岩流的厚薄、降温的 快慢和挥发组分的多寡,在全晶质至玻玄武岩柱状节理海崖 璃质之间存在各种过渡类型,但主要是 间粒结构、填间结构、间隐结构,较少次辉绿结构和辉绿结构。 玄武岩构造与其固结环境有关。陆上形成的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而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可能出现在各种玄武岩中。 在爆发性火山活动中,炽热的玄武质熔岩喷出火口,随其着地前固结程度的差异,形成不同形状的火山弹:纺锤形火山弹、麻花形火山弹、不规则状火山弹,以及牛粪状、饼状、草帽状或蛇形和扁平状溅落熔岩团。 峨眉山玄武岩-形成 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峨眉山玄武石形成也是由火山喷发而来,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镜泊湖北有瀑布状、波浪状的;莺歌岭一带有圆馒头状、宝塔状的;渤海镇和沙兰乡之间,是巨蟒状和熔岩隧道等。这里地质、地貌构造新颍、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峨眉山实习报告

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野 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80421班 姓名:昝春平 学号:2008042147 专业:地理专业 2011年4月

目录导言 一、地形 二、气候 三、植被 四、土壤 五、地质 六、小结

导言 观察和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自然地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主要是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实习。重点是峨眉山的生物土壤的实习。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接龙门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峨眉山瓦山块断块的一部分。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实习目的: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 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 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年4月8日——2011年4月17日 三、实习地点:峨眉山 四、实习线路:曲靖—昆明—峨眉山—成都—曲靖 五、实习组织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指导教师:夏吉昆、张晶香、张玲、张梅芬、童彦 七、实习区概况: 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目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地质景观的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峨眉山地质景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地质景观赏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 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3. 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想方法4. 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5. 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五、正文: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欧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中国名山中实属罕见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现代地

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发育着峨眉大断层、观心坡断层、挖断山断层和报国寺断层第二部分峨眉山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o26ˊN 103o26ˊE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一.地质部分本科实习报告牟珊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峨眉山简介: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43’42”~29°16’峨眉山,处于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北纬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有着无数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国”著称的中国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处于北纬30

川大水利工程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学生姓名陶剑 学号 2014141482182 年级 2014级 小组成员卢愈容、杨林、邓多、石益指导教师何鹏 教务处制表 二0一六年6月8日

目录 目录 (2) 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1.1工程任务 (3) 1.2 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 工程部位地质条件 (4) 2.1 地层岩性 (5) 2.2 地质构造 (7) 3拟建水库库区段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8) 3.1主要结构面成因类型............................................. (8) 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9) 3.3岩体结构类型........................................................................... (11) 4.龙门洞口拟修建小型水库坝、库区河谷类型判断 (11) 4.1主要结构面与河谷延展方向间的关系...................................................... (11) 4.2河谷类型判断................................................... (12) 5.拟修建小型水库坝坝型选择论证 (12) 5.1 坝址区工程性 (12) 5.2 坝型的选择 (13) 5.2.1 重力坝 (13) 5.2.2 拱坝 (14) 5.2.3 土石坝 (14) 6.工程措施 (15) 6.1针对渗漏问题..................................................................... (15) 6.2针对坝基(肩)稳定性问题............................................. (16) 7.结论及建议 (16)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峨眉山地理概况

目录 第一篇峨眉山地质、地貌实习 (2) 第二篇植物地理野外实习 (19) 第三篇土壤地理学实习 (26) 第四篇水文地理学实习 (35) 第一篇 峨眉山地质、地貌实习 一、学习要求及目的 1、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整理,以及简易 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 的思想方法。 4、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 5、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二、实习地点及内容 本次实习地区为峨眉山区,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1、岩石: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碳酸岩盐(灰岩、白云岩)磷块岩。 2、地层: 观察和了解峨眉山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第三系、第四系等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各系各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初步建立本区出露地层的层序概念;观察、层面构造,推测其形成及沉积环境。

3、构造: 观察认识峨眉山区地貌特征,了解峨眉山区地貌的成因类型;认识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形成地貌的控制作用;认识所出现的各种地貌形态(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 三、峨眉山地质地貌情况简介 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地层 峨眉山区除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灰系地层缺失外,其余地层出露比较完全。前震旦系及第四系地层都很发育。 新生代以来,峨眉山体快速升起,致使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呈零星和椐状分布于山麓平原地区,本区地层发育情况见下表: 峨眉山地层划分简表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doc

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填图 实习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日期: 学院: 目录 一.前沿 (2) 交通位置图 (2) 地质发展简史 (2) 教学实情况 (5) 二.地层 (6) 地层概述 (6) 岩石地层 (6) 三.岩石 (7) 岩石概述 (7) 岩石类型及分述 (7)

四.构造 (8) 构造概述 (8) 褶皱 (8) 断层 (9) 五.经济、环境、旅游概况 (10) 峨眉山经济概况 (10) 环境旅游概况 (11) 六.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简述 (13) 七.结束语 (13) 八.参考文献 (14) 一.前沿 交通位置图 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东经。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地质发展简史 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 在早震旦系时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

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 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到奥陶系后期,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峨眉山区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系的历史记录,二叠系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系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系时期,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延至晚二叠系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二叠系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系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

峨眉山通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峨眉山玄武岩形成与二叠纪,节理主要有羽状、柱状、剪型。其腐岩主要是风化软岩。石灰岩主要是形成于浅海。断层是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填方土坡的加固方式主要是采用挡土坡及土工格栅。 土木082班卢雁平 200811003274 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户外考察实习结束了,现我将就我途中的所见所感做个总结回顾,内容如下: 一、峨眉山玄武岩的观察与认识 (1)、峨眉山玄武岩主要形成于二叠纪(P),属于基性喷出岩。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按结构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和杏仁状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是杏仁状的,其形成主要是由于火山喷发时含有大量气体,岩浆冷凝迅速,气体未散出,形成空腔,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岩层内矿物析出填满空腔,从而形成杏仁。其成分主要是石英、绿泥石等矿物质。如图(1-1): (1-1) 杏仁状玄武岩 (2)、节理 我们主要观察到有羽状、柱状、X型剪节理。其中柱状节理比较多,如图(2-1): (2-1)柱状节理 从图中可清晰看出其柱体的跨度较大,是比较规则的六面体,比较长,直径约为10cm,分布均匀,倾斜大约60度,主要是岩浆喷发后的表层,受力均匀,迅速冷却发生收缩作用的结果。这类岩石质地不算坚硬,不能用手捏碎但可以用硬物敲碎。

还有是羽状节理,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即全风化玄武岩中,质地很松软,用手即可捏碎,颜色呈浅褐色,不光滑,密度较小。 (3)、剪节理 ○1【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破裂面,它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可见因剪切留下的痕迹,若被后期矿脉物质充填,其矿脉产状稳定,脉宽均匀;(3)发育在砾岩或含各种结核层中的剪节理,一般切穿砾石和结核;(4)节理面上常发育羽状微裂,羽状微裂面与节理面呈10°—15°交角,其相交锐角指示剪切运动方向;(5)剪节理常发育两组,相互交切形成X型共轭节理。】如图(3-1): □A 矿脉 X型节理 (3-1)图所示矿脉主要由于矿物质析出填充了剪切所留下的缝隙,主要是石英等物质。 (4)玄武岩的球状风化主要是受到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耦合作用。呈球状一层一层的剥蚀如图(3-1): 图(4-1)玄武岩的球状风化 ○2【(5)玄武岩腐岩: 腐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经等容风化形成的一种风化软岩,一般具有下列特征:(a)除碳酸盐岩腐岩外,腐岩多呈土黄色,保留有原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b)矿物成分上,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及氧化物,但必须含有源矿物被溶蚀后残留的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