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核心概念内涵研究

生物学核心概念内涵研究

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物学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生物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建立起反映生物学观念的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系,应当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观察教师的教学后,发现在大量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集中于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教育价值有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得不去覆盖教材中所有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的操练,但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仍非常浅薄,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仍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鉴于此,生物学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那么生物学核心概念有什么特点?怎么来认识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这些问题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1.1 从生物学科知识结构角度看生物学核心概念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这一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至关重要。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应该呈现图1的形式:

图1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从图1中不难看出,要理解生物学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首先要知道什么事“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来的结论。广义的生物学概念包括一些原理、规律、理论等知识,它区别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术语同等对待。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生物学概念”,是为了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区分为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2种知识。

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概念呢?

生物学概念与生物学事件、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现象一样,同为生物学知识。但从教学角度看,分属“为什么”(概念性知识)和“是什么”(事实性知识)两个层别。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事实性知识,主要靠记忆;掌握概念性知识需要思维的训练。教材的主干知识都是概念性知识。而事实性知识,多数是零散的、枝节性的,教材中列举的事实都是用来支撑概 生物学科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重点高中生物重要核心概念80个

重点高中生物重要核心概念80个

————————————————————————————————作者:————————————————————————————————日期:

高中生物重要的80个核心概念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19.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0.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1.DNA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22.遗传信息: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十个一级主题和50个核心概念精要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中10个一级主题下的50个重要概念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概念。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2.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试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3.科学探究即需要观察和实验,有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4.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3.相比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4.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5.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细胞由多细胞组成 6.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 三.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3.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4.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五.生物圈中的人 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除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4.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

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

[1]The Shine-Dalgarno sequence(AGGAGG), proposed by Australian scientists John Shine and Lynn Dalgarno,[1] is a ribosomal binding site located upstream of the start codon AUG. It is a consensus sequence that helps recruit the ribosome to the mRNA to initiate protein synthesis by aligning it with the start codon. The complementary sequence (CCUCCU), is called the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and is located at the 3' end of the 16S rRNA in the ribosome.Mutations in the Shine-Dalgarno sequence can reduce translation. This reduction is due to a reduced mRNA-ribosome pairing efficiency, as evidenced by the fact that complementary mutations in the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can restore translation.When the Shine-Dalgarno sequence and the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pair,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s IF2-GTP, IF1, IF3, as well as the initiator tRNA fMet-tRNA(fMET) are recruited to the ribosome.Shine-Dalgarno sequence vs. ribosomal S1 protein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however, Shine-Dalgarno sequence presence is not obligatory for ribosome to locate initiator codon, since deletion of anti-Shine-Dalgarno sequence from 16S rRNA doesn't lead to translation initiation at non-authentic sites. Moreover, numerous prokaryotic mRNAs don't possess Shine-Dalgarno sequences at all. What principally attracts ribosome to mRNA initiation region is apparently ribosomal protein S1, which binds to AU-rich sequences found in many prokaryotic mRNAs 15-30 nucleotides upstream of start-codon.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S1 is only present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being absent from Gram-positive species.SD序列(16S互补区)是位于原核生物mRNA 起始密码子(AUG)上游5~10个核苷酸处,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 其与核糖体小亚基中的16S rRNA的3’末端互补配对,促进mRNA 的翻译。 [2]ORF: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is a portion of a gene’s sequence that contains a sequence of bases, uninterrupted by stop sequenc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encode a protein. When a new gene is identified and its DNA sequence deciphered,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its corresponding protein sequence is. This is because, in the absence of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张少斌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并对不同的概念采取怎样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研究背景 生物学概念是支撑生物学科科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学好重要概念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建立自我生我学体系的根本。介于此原因初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而高中目前还没相应的提法,这是本课题组最初确定这个课题为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说明概念教学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很重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在课本的章末自我检测中都要求学生在理解本章概念的基础上画概念图,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 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呢?经多年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概念记忆不牢,理解不清,概念的应用能力差,生物基础不差,生物学科素养低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3.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教学必备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概念图汇编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教学必备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酶,ATP,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化能合成作用 次要: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钾溶液,酶的特性,细胞代谢,活化能,酶活性,高能磷酸键,同位素标记法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1.1 酶的作用和本质

5.1.2 酶的特性 第2节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TP 5.2 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3.1 有氧呼吸

5.3.2 无氧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知识点专练(17)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形成的配子种

类有4种,即ABc、aBc、Abc、abc;F2的基因型种类有9种,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答案】A 2.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解析】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aabb产生的配子是ab,又因为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由此可见亲本基因型应为AABb。 【答案】A 3.(xx届·三明模拟)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YyIi)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 A.3∶1 B.13∶3 C.1∶1 D.15∶1 【解析】据题信息可知,黄色茧和白色茧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Y_I_、yyI_、yyii为白色,只有Y_ii基因型的个体为黄色,杂合白色茧(YyIi)的蚕相互交配,后代有9种基因型,Y_ii为黄色占3/16,其余个体为白色占13/16,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13∶3。 【答案】B 4.(xx届·南昌八一中学月考)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临潼田家炳中学姜会民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学科素养主要是指由学科的核心概念内化而成的“科学观念”,将指导我们在今后的生活生产中做出科学决策和判断。生物核心概念是指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构建核心概念,有多种教学策略,需要我们不断探究,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实施的核心任务。《课标》要求“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理解、掌握、并应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界定“生物学核心概念”?怎样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核心概念?是每个生物教师必需探讨、并明确的。关于核心概念有多种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得提出,组成科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该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它们被称为核心概念。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认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所以核心概念既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重点概念,也不是我们认为的生物学观念。核心概念的核心指的是核心(重点)问题,即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概念不是只指基本概念而是指概念性知识,即与某一生命活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基本意义和应用等相关概念性知识点有机建构的整体认知或概念模型。如光合作用作为代谢的核心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名词概念,而是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影响因素、意义应用等有机构成的一个概念系统,外化的核心概念可以用概念图来表示。课程学习中学生获得的是多个核心概念,从而形成了生物学观念。今后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研究中始终指导我们的可能就是由核心概念形成的科学观念。生物高考也主要考察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的当下,怎样突破核心概念教学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着力点,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构建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同行都在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课题。查阅并学习有关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理论及资料,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究。现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同行之间交流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核心概念的效率。 一.现代学习理论关于概念学习的两个主要的学习观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下)

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泌及加工修饰 不论是原核还是真核生物,在细胞浆内合成的蛋白质需定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有些蛋白质合成后要分泌到细胞外,这些蛋白质叫做分必蛋白。在细菌细胞内起作用的蛋白质一般靠扩散作用而分布到它们的目的地。如内膜含有参与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转运的蛋白质;外膜含有促进离子和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在内膜与外膜之间的间隙称为周质,其中含有各种水解酶以及营养物质结合蛋白。 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更为复杂,而且有多种不同的细胞器,它们又具有各不相同的膜结构,因此合成好的蛋白质还要面临跨越不同的膜而到达细胞器械,有些蛋白质在翻译完成后还要经过多种共价修饰,这个过程叫做翻译后处理。 (一)细菌中蛋白质的越膜 细胞的内膜蛋白,外膜蛋白和周质蛋白是怎样越过内膜而到其目的地的呢?绝大多数越膜蛋白的N端都具有大约15-30个以疏水氨基酸为主的N端信号序列或称信号肽。信号肽的疏水段能形成一段α螺旋结构。在信号序列之后的一段氨基酸残基也能形成一段α螺旋,两段α螺旋以反平行方式组成一个发夹结构,很容易进入内膜的脂双层结构,一旦分泌蛋白质的N端锚在膜内,后续合成的其它肽段部分将顺利通过膜。疏水性信号肽对于新生肽链跨膜及把它固定的膜上起一个拐掍作用。之后位于内膜外表面的信号肽酶将信号肽序列切除。当蛋白质全部翻译出来后,羧端穿过内膜,在周质中折叠成蛋白质的最终构象(图1)。

图1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泌过程 (二)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分泌 真核生物不但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而且还有许多膜性结构的细胞器,在细胞须内合成的蛋白质怎样的到达细胞的不同部位呢?了解比较清楚的是分泌性蛋白质的转运。 像原核细胞一要,真核细胞合成的蛋白质N端也有信号肽也能形成两个α螺旋的发夹结构,这个结构可插入到内质网的膜中,将正在合成中的多肽链带和内质网内腔。80年代中期在胞浆中发现一种由小分子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物,它能特异地与信号肽识别而命名为信号肽识别颗粒。它的作用是识别信号肽与核糖体结合并暂时阻断多肽链的合成。内质网外膜上的SRP受体,当ARP与受体结合后,信号肽就可插入内质网进入内腔,被内质网内膜壁上的信号肽酶水解除去SRP与受体结合后,信号肽就可插入内质网进入内腔,被内质网内腔壁上的信号肽酶水解除去SRP与受体解离并进入新的循环,而信号肽后序肽段也进入内质网内腔,并开始继续合成多肽链(图2)。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一、采用分析法全面把握概念 分析法是概念教学中的常规方法,在新授课时尤为适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把握概念。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为:“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所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对该概念进行分析,此概念包含以下信息:(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是进行减数分裂的主体,指明了什么样的生物可进行减数分裂。(2)“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是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3)“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如此一来,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便可以从主体、时间、结果三个方面去把握,既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为后面讲授减数分裂的场所、过程及特点作好了铺垫。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让概念“动”起来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常常感到很枯燥,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不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生硬的表述生动起来。例如:在讲授《基因的表达》时,转录和翻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原因是仅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与插图,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相关的动画,生动连贯地展示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

内DNA分子先解旋,然后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mRNA分子,此过程为转录。随后,mRNA从DNA分子上脱离下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合成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这样,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脑海中,转录和翻译再也不是几句生硬的表述,而是清晰生动的画面,学生记忆将更加深刻,理解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三、采用比较法辨清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单个概念能基本掌握,但遇到多个相似概念时往往容易混淆,显得比较迷茫。教师要及时对他们施以援手,采用比较法帮助他们辨清概念就是不错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弄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例如:不少学生容易混淆种群密度与丰富度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而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请学生回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区别进而得出种群密度和丰富度的区别: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种群中有多少个个体;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群落中有多少种生物。 四、利用概念图做总结,强化概念之间的联系 概念图是以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构建起的知识网络。学会建构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普遍联系、体系严整的知识网,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新课程标准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

生物学核心概念内涵研究

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物学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生物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建立起反映生物学观念的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系,应当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观察教师的教学后,发现在大量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集中于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教育价值有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得不去覆盖教材中所有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的操练,但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仍非常浅薄,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仍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鉴于此,生物学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那么生物学核心概念有什么特点?怎么来认识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这些问题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1.1 从生物学科知识结构角度看生物学核心概念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这一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至关重要。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应该呈现图1的形式: 图1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从图1中不难看出,要理解生物学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首先要知道什么事“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来的结论。广义的生物学概念包括一些原理、规律、理论等知识,它区别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术语同等对待。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生物学概念”,是为了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区分为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2种知识。 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概念呢? 生物学概念与生物学事件、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现象一样,同为生物学知识。但从教学角度看,分属“为什么”(概念性知识)和“是什么”(事实性知识)两个层别。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事实性知识,主要靠记忆;掌握概念性知识需要思维的训练。教材的主干知识都是概念性知识。而事实性知识,多数是零散的、枝节性的,教材中列举的事实都是用来支撑概 生物学科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最新初中生物课标50个重要概念分类(修改1版)教学文案

科学探究(5个)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5、科学探究需要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生物技术(3个) 1、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 2、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3、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个) 1、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3、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4、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生物与环境(5个)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过程自我探究资料 2011版本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的修订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的一些主要描述。本次教学建议,主要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

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标准也给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的概念,如“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生物学概念,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同时使用了这两种方式:一个是用术语的方式,一个是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既要揭示其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标给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生物学概念,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就是用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光合作用的概念内涵。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刚才提到了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用概念内涵的方式来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中,涉及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在探究光合作用产物中,涉及到的有机物是淀粉,在后续学习中,我们会对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学习,而有机物的内涵它包含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来建立有机物的概念,我想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和老师进行交流。我们来看这样一个评价的试题: 例: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左下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原有淀粉运走耗尽。(将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 (3)下图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B。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中叶片中未遮光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概念图作为一种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关于概念图的概述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概念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认知教学技术,其构图方式和作用与托尼·巴赞(Tony Buzan)1971年发明的思维导图类似,有人也把概念图称为思维导图。概念图作为开发学生思维的认知工具,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当新旧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由于概念图能清晰地呈现概念的整合过程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概念图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建立知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笔者认为,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前景广阔,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二、构建概念图的步骤 概念图的制作步骤可概括为: 第一步,确定主题列出概念,围绕主题找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列举出来,但每个概念只出现一次。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也可以把概念写在卡片上,便于移动,在绘制概念图的时候根据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放在适当位置。 第二步,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前端,将其余的概念一层一层地排放在列表上。 第三步,继续往下写,以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语在连线上注明。概念间的连线可以是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但向上或向两侧时需加箭头(没有箭头时默认为由上往下)。连接词语应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 第四步,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交叉连线的连结,并标明连接线。 第五步,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或图示写在概念旁。 三、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 概念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是否应用概念图来组织教学,如果遇上概念多或陈述性知识较多的章节可采用概念图来组织教学。 2.概念图除了上述一般层级概念图外还可以绘制成链状概念图和环状概念图。 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概念或陈述性知识较多的章节,如果只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得不到发挥。若应用概念图组织教学,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重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且充分向学生展示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习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持久。从更深远意义上讲,学生如果制作出一个缜密的、直观的概念图,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如果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思维难度,也可采用不提示相关概念,只提示围绕某一主线,让学生自己建构概念图,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初中生物50个核心概念汇总

初中生物50个核心概念汇总 主题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8.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9.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10.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11.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1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14.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5.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实验)。18.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19.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20.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22.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主其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经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2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正在被逐步应用到教学中。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优势,并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图实施的环节。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运用 the effective use of concept map in biology teaching of high senior school luo xiao-min (no. 1 middle high school of lixin county anhui, lixin236700 ) abstract:concept map is being gradually applied to teaching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ol. in this paper, it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y , to explor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use of concept maps in high senior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nd to introduce the implementation plans of the concept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keywords:concept map; biology teaching in high senior school;the effective use 高中生物学知识的一大特点就是概念繁杂、知识点分散、系统性不强。学生较难对零散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概念图作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汇总 1.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P4】 2.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P5】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P5】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P8】 6.生命体: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生长和增殖的细胞。【P12】 7.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初中教材) 8.微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初中教材) 9.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P21】 10.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P21】 11.多肽:由多个氨基酸(≥3)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P22】

12.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26】 12.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P30】 13.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P30】 14.碳水化合物: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为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P30】 15.多聚体: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P33】 16.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P35】 17.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P35】 18.染色排除法:科研上,利用诸如台盼蓝等染色剂能将死细胞染上颜色,而活的细胞不着色的现象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方法。【P43】 19.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的方法。【P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