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行交通方式登记表(明细表)

学生出行交通方式登记表(明细表)
学生出行交通方式登记表(明细表)

邢台市教育系统学生出行交通方式登记表

学校名称邢台县皇台底中学(盖章)

班级名称九年级,182 班,共52人。

邢台市教育系统学生出行交通方式登记表

学校名称(盖章)班级名称九年级,182班,共52 人。

(2020年整理)交通出行方式统计.doc

表一:部分特大城市平均出行时耗(摘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表二:部分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的变化(摘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城市居民出行特 资料来源:各城市公布的总体规划和交通调查数据。

据调查统计,北京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次数占居民出行总量的68%。短距离出行中,居民大 多采用步行、自行车,共占70%以上,公共交通仅占9%,另外还有7%的居民会选择小汽车。有车家庭成员在短距离出行中,驾驶或乘坐小汽车出行占28%,乘坐公交车出行仅占6%;而家庭车辆主要使用者在短距离出行中,驾车出行比例则高达70%。 据统计,XXXX年北京全市居民出行总量是2920万人次,人均出行率为2.64人次/日,平均出行距离9.3公里,出行周转量为XXXX0万人·公里/日,公交出行的平均时耗为63分钟,小汽车出行的平均时耗为40分钟。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为:自行车占30.3%,公共交通占29.8%,小汽车占29.8%,出租车占7.6%,其它方式占2.5%。截至XXXX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87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为206万辆,小汽车日均出行3.16次/车,平均单次出行距离14公里,平均单次出行时耗40分钟,平均载客1.26人/车。预计XXXX年机动车总量将达到 380万辆。 表三:北京XXXX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 (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行为研究) 北京市XXXX年和XXXX年居民出行方式构成情况:从XXXX年和XXXX年北京市的出行调查可以发现,北京市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为自行车、步行、公交车和小汽车,这四种出行方式分担率之和分别占总出行的91.89%和90.52%。对比XXXX年和XXXX年交通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XXXX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大幅下降;公交出行比例增加,在各种机动化交通方式中位居第一;非机动化方式出行比例也由71.80%下降到58.25%。可见,北京正在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模式,但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广州为例,其公交分担率在1995年为17.49%,XXXX年为26.85%。 表四:XXXX与XXXX年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 (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特征研究) 表五: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出行方式统计

关于大学生日常出行交通工具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日常出行交通工具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 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 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 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6.10~20XX.6.12 2.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3.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 择的情况。 4.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 5.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

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1)调查表(共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1.您的性别是 □男□女 2.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 □是□不是 4.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 □差□一般□好□很好 5.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 □低于500□500~800□800~1200□1200以上 6.您每月用于出行的费用为 □低于100□100~200□200~300□300以上 7.您一次出行的交通话费一般是 □3元以下□3~5元□5~7元□7~9元□9元以上 8.您每月的出行频率为 □1~3次□4~6次□7~9次□9次以上

交通出行调查方案

杭州下沙大学生交通出行方案调查 一、调查背景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占地面积1.5万亩,目前有14所高校,在校学生20万人,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大学城。在校大学生每天都会面临到出行方案和交通工具的选择问题。截止目前,区内运作的公交线路已有13条,运营公共汽车83辆;小面的200多辆;区内出租车总数达到300辆;从下沙到杭州主城共开通公交线路13条,基本覆盖了杭州主城的繁华区块,并有500多辆大巴投入运营。吃穿住行是人生活最主要的部分,出行方式自然也就成了下沙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对杭州下沙大学生交通出行方式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可行性方案具有一定的社会实际意义。 二、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将全面了解下沙大学生的日常出行习惯和出行方式、大学生对下沙交通满意状况、工作日与节假日交通差异对大学生出行方式的影响、高教东西区大学生出行方式的差别,以及对下沙公交车、小面的、出租车现存的状况及大学生需求量等问题的分析,深入研究下沙地区交通状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法,为进一步完善下沙交通系统提供建议。此外,我们还将经过全面调查分析在下沙高教园区设立公共自行车出租点的必要性以及对已经开工建设的经过下沙的地铁的大学生期望度及其地铁的潜在乘客群。我们希望通过最后的调查分析报告帮助政府对下沙交通的决策提供参考,以便相关部门例如杭州市公交总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为下沙的20万大学生提供更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我们也将向报刊杂志投稿,通过媒体向大学生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为大学生更方便地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完善下沙高教园区的交通网络系统。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本次调查对象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4所大专院校的所有在校大学生,调查单位为14所大专院校的每位在校大学生。

大学生旅游出行问卷调查

大学生旅游出行问卷调查 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填写这份问卷,此问卷是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的,旨在了解广大大学生在校期间外出旅游的大致情况。衷心感谢您的参与和配合! 1.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 大三 2.你的性别? A.男 B. 女 3.你喜欢旅游吗?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 讨厌 4.打算有时间出去旅游吗?

A. 是的 B.看情况 C. 没有 5.你在上大学后是否参加过旅游活动? A.有,经常去 B.有,但较少去 C. 没有 6.你在校期间一般会选择在什么时间安排旅行计划? A.五一、十一等法定假日 B.周末 C.平时有空就去 D. 想去就去 7.你喜欢的旅游行程是 A.一日 B.两到三日游 C.三日到一周游 D.一周游

8.你外出旅行的目的? A.放松心情 B.品尝美食 C.锻炼身体 D.开拓视野 E.购物 F.其它 9.你外出旅游旅游信息从哪里得来? A.旅行社 B.旅行网 C.别人介绍 D.新闻资讯 10.你比较喜欢那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 A.历史遗迹类 B.自然风光类 C.生态观光类 D.风土人情类 11.你觉得哪种旅行范围比较适合自己? A.所在城市及其周边范围 B.省内其他城市 C.省外周边城市 D.省外偏远城市地

区 12.你喜欢的旅游出行方式? A.全自助(食住行均自行安排) B.半自助(住宿交通他人包办) C. 跟旅行团 13.你在校期间通常与谁外出旅游? A.一个人 B.情侣 C.室友、朋友 D. 班级、社团组织 14.在以往的旅行活动中花费最多的是? A.门票 B.交通 C.住宿 D.饮食 E.购物 F.娱乐

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使用情况

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使用情况 调 查 报 告 目

录 调查背景 (1) 调查主题、对象、方式、时间 (2) 调查结果分析 (3) 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及启示 (4) 预算及问卷………………………………………………………4、5、6一、调查背景

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谓之“低碳出行”。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出行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低碳出行,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地球只有一个”这句话我想谁都能明白,可是随着对水资源的污染,对大气层的破坏,和没有节制的开发资源,于是让地球变暖,温度越来越高。接着不可避免的温室效应的发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低碳出行”这一新鲜的词语,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低碳出行,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勇于肩负起社会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小组就从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角度来调查大学生对低碳出行的认识,,以此为切入点普及大家对低碳出行的认识与关注。 二、调查主题 低碳出行,树立环保意识 三、调查目的 为了让在校大学生意识到什么是“低碳出行”,树立起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日常出行方式的选择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从而促使大学生有意识的选择更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让大学生有更加强烈的环保意识。

四、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方式 以抽样调查为主,网络查询为辅, 将调查问卷发给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以问卷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六、调查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1年3月——4月 地点:下沙高教园区各大高校 七、调查工作分配 1.: 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查问卷的发放及数据地采集汇总工作。 2.: 主要负责调查报告的发放及最后调查报告的撰写及经费的预算工作。 八.调查结果分析 1.此次调查结构的性别比例,男生为20%,女生为80%,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性别进行调查,其中大一的为4%,大二的为68%,大三的为12%,大四的为16%。我们在每个年级段都有调查,保证了调查的全

大学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

第五章交通出行与户外活动安全 出行及户外活动安全关乎千家万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车祸,数千人死于空难,其他意外伤害也不计其数。面对这些突发事件,人类并非完全被动。良好的预防意识,快速灵敏的反应,正确的救助技巧,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伤害。在千钧一发之际,化险为夷;在孤立无援之地,绝处逢生。因此,掌握必要的出行和户外安全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观条件,即指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提高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交通事故。大中专院校学生交通安全,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载具、道路这三个交通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问题。有时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断送当事人的美好前程,甚至宝贵的生命。所以,学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掌握相关安全常识十分必要。 1、行人交通安全 2、汽车交通安全 3、驾车交通安全 第二节校内交通安全隐患的预防与处理 随着大中专院校的不断扩招,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许多大中专院校教师拥有私家车,大学生开车上学也不算稀奇。但目前校园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却滞后于此情况的变化与发展。一般校园道路都比较狭窄,交通岔路口没有信号灯管制,也没有专职交通管理人员;校园内人员居住集中,上下课容易形成

人流高峰。这些状况使大中专院校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1、行人注意力不集中 2、在道路上进行各类活动 第三节乘坐车辆、船舶、航空器安全注意事项 一、乘车 (一)乘车安全常识和安全基本技能 学会正确乘坐交通工具,遵守乘车规则,不仅是安全的需要,也是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 1.不在禁止停车的地方候车及拦车 2.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坐公共交通车辆,不向车外抛撒物品。 3.乘坐公共汽车时,在站台或指定地点候车;待车停稳后,排队上车,按顺序就座;没有座位时,应该抓好车内扶手并站稳。乘坐小型客车时,要主动系好安全带。 4.在乘坐机动车时,不要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 5.不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不在车内睡觉,以免发生事故时无法采取急救措施。 6.开关车门时,不要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乘坐家用轿车或打车时,不从机动车道一侧上下车。 7.不在道路中间上下车;下车时,应注意后面驶来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下车后,不要从车头前面贸然横穿马路。 8.遇火灾事故时,乘车人应迅速撤离着火车辆,不要围观。

高铁建成后大学生交通出行方式影响研究——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为例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20, 10(1), 13-21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a4377035.html,/journal/sd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a4377035.html,/10.12677/sd.2020.10100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raffic Trip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A Case of Chenggong University Town of Kunming Jinping Lin, Yujie Han, Yingning Pan School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arth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Nov. 14th, 2019; accepted: Nov. 27th, 2019; published: Dec. 4th, 201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has developed rapidly, especially the official opening of Kunm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 It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transportation mod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Chenggong University City.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disposable funds and time, college students can frequent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tourism activit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college students group in Chenggong University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sort out and study the trans-portation modes selected by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high-speed rail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short and medium-distance travel, and also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long-distance travel; the six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safety, convenience, ra-pidity, comfort, punctuality, and personal habits. College students tend to choose high-speed rail travel;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high-speed rail, the college students’ group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fferent travels. Keywords High-Speed Rail Travel, Travel Mode, Influence Study, College Students, Chenggong University Town 高铁建成后大学生交通出行方式影响研究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为例 林锦屏,韩雨婕,潘英凝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 告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 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 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 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本论文试着就至今30多年来中国交通工具的 变化作简要概述,并对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作简要探究分析。 关键词:改革开放交通工具变迁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然而中国也还没有高速公路。因南方水

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从上述情况不难知道,当时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道路建设状况较差、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在我国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种步行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以及当时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等等因素,使得人们普遍选择步行出门。小时候妈妈常说,她以前常常要担着菜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附近的市场上卖掉,即使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我仍能看到一些担着菜或其他商品从家里步行到圩市上卖的老奶奶。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用一句玩笑话: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在大人的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的稳定。 一、改革之初交通工具变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乘着改革开放的第一股春风,中国道路建设蓄力起步,

工作报告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 一.调查背景: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 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xx.6.10~xx.6.12 2.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3.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 4.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 5.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

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1)调查表(共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1.您的性别是 □男□女 2.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 □是□不是 4.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 □差□一般□好□很好 5.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 □低于500□500~800□800~1200□1200以上 6.您每月用于出行的费用为 □低于100□100~200□200~300□300以上 7.您一次出行的交通话费一般是 □3元以下□3~5元□5~7元□7~9元□9元以上 8.您每月的出行频率为 □1~3次□4~6次□7~9次□9次以上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3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 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13.6.10~2013.6.12 2.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3.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

4.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 5.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1)调查表(共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1.您的性别是 □男□女 2.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 □是□不是 4.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 □差□一般□好□很好 5.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

XX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记表【模板】

上海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记表(2011学年)(填表前请先看本表反面填表说明,本表涂改无效)

《上海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记表(2011学年)》填表说明 1.上海大学学生只须填写本表,不用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本表供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须上交原件。所有栏目必须如实 完整填写,涂改无效。 3.学生必须如实申报家庭状况,如发现弄虚作假,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父母若有工作单位的须由单位提供年收入证明,并留下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无工作单位 的由居委会(村委会)核查收入情况。 5.家庭为城镇户口的学生须由居委会及街道一级相关部门在本表上签章证明;家庭为农村户口 的学生须由村委会及乡(镇)一级政府相关机构在本表上签章证明。须留下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6.“家庭类型”可复选,并在“家庭经济情况说明”一栏详加说明。 a)“健全”指正常家庭,无其他特殊情况。 b)“孤儿”指18周岁以下(或18周岁以上尚未大学毕业),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由街道(或乡(镇))盖章证明。 c)“烈士子女”指父亲或母亲一方为烈士,须提供相应证明。 d)“单亲”指父亲或母亲一方去世。“离异”须说明对方所支付抚养费情况。 e)“残疾”包括学生本人及家庭成员残疾。须提供残疾证,并说明是否丧失劳动能力及其 程度。 f)“重病”包括学生本人及家庭成员患有重病。须由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病史材料,并说明 病情、是否丧失劳动能力及其程度。 g)“受救助家庭”指受到民政部门或其他机构提供的低、协保、失业、就业、医疗、助学、 其他一次性补助等救助的家庭。须填写所受救助金额。 h)“大额医疗费支出”指家庭成员因患重病所导致的一年内大额医疗费用的自费支出,须 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史材料及已支付的医疗费收据。 i)“遭受严重经济损失”指家庭成员因遭遇重大的安全事故、严重的自然灾害等情况,使 家庭经济受到严重损失,造成日常生活发生困难。须由相关部门出具证明。 7.家庭成员情况 a)“健康状况”指正常、残疾、重病。 b)“就业状况”指就业、务农、个体户、临时工、退休、协保、失业、其他等,并填写相 应人员年收入。 8.“家庭总人口”指家庭成员总和。家庭成员是指家庭中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人 员。主要包括下列人员:①配偶和未成年子女;②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③与父母户口所在地相同的未婚子女;④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⑤民政部门根据有关原则、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9.家庭年收入计算方法 a)城镇居民按“可支配年收入”计算。指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 保障费后的收入。家庭总收入包括四方面收入:一是就业单位得到的所有工薪收入;二 是个体经营净收入;三是利息、股息、炒股收入、房租等财产性收入;四是离退休金、赡养赠送收入、保险赔偿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b)农村居民按“农民年纯收入”计算。指农村居民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包括现 金和实物收入),扣除家庭经营费用、缴纳税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上交承包费用 后的余额。 c)“年民政救助金”指低、协保收入、失业金、就业补贴、医疗补助、助学金、其他一次 性补助等。 d)“全家年总收入”是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含劳动收入所得及民 政救助金。

交通出行方式统计之欧阳家百创编

表一:部分特年夜城市平均出行时耗 (摘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特年夜城市居民出行特征阐发) 表二:部分城市居民出行方法构成的变更(摘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特年夜城市居民出行特征阐发)

资料来源:各城市公布的总体规划和交通调查数据。 据调查统计,北京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次数占居民出行总量的68%。短距离出行中,居民年夜多采取步行、自行车,共占70%以上,公共交通仅占9%,另外还有7%的居民会选择小汽车。有车家庭成员在短距离出行中,驾驶或乘坐小汽车出行占28%,乘坐公交车出行仅占6%;而家庭车辆主要使用者在短距离出行中,驾车出行比例则高达70%。 据统计,北京全市居民出行总量是2920万人次,人均出行率为2.64人次/日,平均出行距离9.3公里,出行周转量为0万人·公里/日,公交出行的平均时耗为63分钟,小汽车出行的平均时耗为40分钟。各种交通方法的分担率为:自行车占30.3%,公共交通占29.8%,小汽车占29.8%,出租车占7.6%,其它方法占2.5%。截至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87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为206万辆,小汽车日均出行3.16次/车,平均单次出行距离14公里,平均单次出行时耗40分钟,平均载客1.26人/车。预计机动车总量将达到380万辆。 表三:北京城市居民出行方法构成 (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行为研究) 北京市2000年和居民出行方法构成情况:从2000年和北京市的出行调查可以发明,北京市出行的主要交通方法为自行车、步行、

公交车和小汽车,这四种出行方法分担率之和辨别占总出行的91.89%和90.52%。比较2000年和交通结构的变更情况可以发明,自行车出行比例年夜幅下降;公交出行比例增加,在各种机动化交通方法中位居第一;非机动化方法出行比例也由71.80%下降到58.25%。可见,北京正在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模式,但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广州为例,其公交分担率在1995年为17.49%,为26.85%。 表四:2000与北京市居民出行方法构成 (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特征研究) 表五:国内部分年夜中城市出行方法统计 而在一般的现代化年夜城市,公交出行比例较高,一般在20%左右,如杭州市占到25.2%,武汉市占到21.7%,北京市则达到了27%。(佛山顺德区居民出行特征阐发及交通对策研究) 图一:成都会客运交通出行方法散布 表六:长春市居民出行全方法出行构成单位:% (居民出行方法特征阐发与公交优先政策研究)

大学生出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日常出行交通工具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并且,寒暑期出行回家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的话题。并且因此,我们想就大学生选择何种出行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状况。 二.调查准备过程 首先,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调查时间20110~20112 调查对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 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共100份。 B.指定对象问询 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贴近生活,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实施调查范围过小,能够调查的人群也十分有限,以及调查方法不够准确全面,结果必然不够准确。况且,在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当地大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调查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调查能代表我们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关于出行交通工具选择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1)调查表(共100份)

调查表格式如下 您的性别是 □男□女 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您是所在院校本地(省市)学生吗 □是□不是 您觉得我们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如何 □差□一般□好□很好 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 □低于500 □500~800 □800~1200 □1200以上

1大学生出行特点

大学生出行特点 以图书馆为目的地的出行具有明显的特点,大学生是一个在生活行为上有明显特点的群体,这些特点决定着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与其他群体的不同,也决定着出行特点以及对道路系统要求的特殊性。 图书馆作为各大高校的象征性学习场所,为满足大学生课外学习,自习,查找资料,提供了各种必要场所,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频率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他们以大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天生活的基准,按照上课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课外学习以及作息时间,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场所,图书馆是被使用最多的一个场所,并在大学的教学设施,食堂,宿舍与图书馆之间做定性移动。通过调查,在大多数时间内大学生群体多在相同的地点进行相同的活动,这种规律性使图书馆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此时,校园交通系统,尤其是步行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流量以及学生的出行的实际需求。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以图书馆为目的地的校园道路系统。 1.从不同的时间来分析,通过对图书馆使用的频率调查,我们发现在通往图书馆的几 个时间段来说,其中道路使用频率最多的时候是在上下课时段以及晚饭后的时 间,以及图书馆闭馆之前的半个小时的道路人流量最大,其中就五教门口的道路 调研来看,其中抽取1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早上去得人数占总人数的23%,中 午去的占33%,晚上去的占总人数的37%其他时间去的占7%。由此可见其道路 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时段是在晚饭过后的一个小时左右。而已图书馆为出发点去食 堂宿舍等地对道路的使用率无疑是中晚饭时段左右,以及图书馆闭关前半小时 道路使用率达到一个顶点。详情如下图所示 2.以图书馆为目的地的不同的路径来分析,大学生们希望以最少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宿舍-----图书馆,食堂----图书馆,教室-----图书馆,其他地点-----图书馆,我们将 去图书馆的路径分为四大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4%的同学是从宿舍到图书馆, 27%是从教室到图书馆,16%是从食堂到图书馆,2%的是从其他地点到图书馆。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去图书馆的步行道路选择的多样性,不同的出发点 对路径的要求不同,大部分同学认为在校园内可以接受的连续的步行时间为 15~20分钟,我校的图书馆虽位于学校的西南角,但是满足了人们对于道路多样 性的要求,同时与校园其他交往空间有良好的联系,满足人们对于连续步行时间 的要求,同时图书馆周围视野开阔,有良好的绿化,满足人们对于景观性的要求。 3.从不同的交通方式的选择来分析,大学生们的交通方式有两种,步行,自行车。98% 的学生选择步行方式。图书馆位于我校的的西南角,由于我校地势起伏变化较多, 有的地方高程相差很大,这其中就必然包括了一些许多带有链接性质的空间,比 如说地下通道,廊道,阶梯等等,而这些链接空间并不完善,没有完整的无障碍 通道,不利于自行车通行,所以导致学生们不能选择最为便捷的交通路径。 对于以上几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对于通往图书馆的道路设计中要综合大学生出行行为特点的不同,满足大学生各个方面对于道路系统的需求。

日常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日常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影 响因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日常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旅行与生活方式的特征 Braun Kohlová, Markéta 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社会科学院及查尔斯大学环境中心 摘要 生活方式,指出对一种特定类型的邻居及他的无碍交通的偏好是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在离散选择模型估量下提交的论文中包括超越出行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潜变量获取了个人喜好的邻里类型以及到市中心和便利设施(传统城市与郊区)的差异。实验结果确定包括记录的通道潜变量和偏爱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增加了其解释力。城市生活方式和运输步行选择以及郊区生活方式和车的选择之间被证明的关联意味着针对行为矫正的政策可能被大比例的对郊区和以汽车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有强烈偏好的家庭限制住。 引言 交通运输方式是现代城市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部门为GDP作的贡献大约是10%,它的服务是经济行为和闲暇行为的先决条件。同时,交通运输系统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废气、噪声、震动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市中。交通事故和堵塞是交通运输系统其它可见的负面表现。都意味着社会和经济问题。 当流动人口——总出行次数增加,所有提到的伤害增长,同时远距离旅行增加。捷克共和国也没有例外——道路旅客运输增长超过5%每年。每千米汽车乘客数量增长时常超过70%在1990到2003年之间。过去的几年增长率已经放缓但是汽车使用被预测将会继续增长因为公民经济状况的改善。我们体验到了客

运模式划分的变化。所谓的“可持续运输模式”包括公交、自行车、步行的份额在减少,小汽车的份额在增加。 在我提交的在离散选择模型下的论文中包括超越出行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潜变量获取了个人喜好的住宅以及到市中心和便利设施(传统城市与郊区)的差异被视为决定替换公共事业设备和出行方式选择。潜变量和它的指示物是基于一个住宅选择以及它的可达性、出行时间、出行花费的后续效应的定性调查结果。 下面的文本结构如下:下一部分制定潜在态度特征对出行方式影响的行为假设。第二部分介绍数据。第三部分制定出行方式选择的统计模型。第四部分介绍潜变量的结构和假设检验。第五部分介绍模型的估算和讨论的结构,而第六部分总结主要发现,并概述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背景和制定假设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指出对特殊生活方式的偏好如何影响出行行为特别是出行模式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离散选择模式一直试图运用心理因素(例如1999年Ben-Akiva等, 2006年Walker 和Li)。在这一努力中一个指导思想是,纳入心理或心理因素产生了更多选择过程中的代表性的现实行为,因此,有更好的解释权。这项研究之前,定性调查《可达性在住宅搬迁决定中的意义》(Braun Kohlová, 2008)表明经常在市区出行的出行模式选择出了“约束变量”被个人或家庭生活方式包括住房和邻居所影响。在这项定性调查中,两个基本亚人群被证明。第一组的个别人指出了他们新居住地的良好交通的高度重视,这意味着大部分连接着市中心和其他经常造访的目的地的公共交通的良好质量、短暂的出行时间、一些模式的变化。对于第二组的个人来说交通不要紧因为他们

大学生旅游偏好问卷调查

大学生旅游行为偏好调研分析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一首《我想去桂林》唱出了旅游所必备的三要素:旅游动机、时间、金钱。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年轻、精力充沛、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加上大学期间闲暇时间较多,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外出旅游来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在旅游中,食住行游购娱是我们整个旅游过程中所围绕的六主题。因而本文将结合这些要素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做一个关于大学生旅游行为偏好的调研。 一、市场调研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针对怀化学院的学生旅游状况,并结合怀化地区的旅游资源,分析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偏好并设计一份“大学生旅游行为偏好调查”问卷。 二、旅游市场调研的具体内容: 1.怀化市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吸引力。度假村的数量,规模,分布,景区级别。 怀化生态环境良好,山川秀美,名胜古迹众多,民俗风情迷人,是湖南省的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怀化目前已开发或初步开发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点)有44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8个,2A级景区6个等等。怀化历史文化遗存也很丰富,江南第一古

刹—龙兴讲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会同高椅古村落,通道转兵纪念地,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等等不胜枚举。当地的地方戏曲侗戏,傩戏,沅陵的传统龙舟赛,赶尸,辰州符,悬棺葬等民俗也是独具地域特色。 2.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怀化旅行社数量、怀化酒店数量、怀化农家乐发展情况,例如各农家乐的设计接待能力,实际接待能力,服务设施,服务功能,怀化人口流动率。 怀化有40多家旅行社,知名的旅行社有怀化和平之旅,怀化亲和力旅行社,怀化中青旅等。怀化70多家酒店,怀化君源华天大酒店是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随着城里人对大自然的向往,怀化农家乐发展近年很火热。然而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而且模范度高,没有特色。 3.怀化学院大学生旅游消费状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旅游规模、旅游动机调查、旅游地倾向选择。 怀化学院的大学生多数家境普通,因而花钱多都属于谨慎者和保守者。然而由于大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大,而且很多大学生都会在外找兼职。因而较乐意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外出游玩。大学有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因而外出旅游机会较多。学生出游多属于集体出游,以宿舍或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出游目的以外出散心,观光,欣赏风景为主。 三、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 此次调研的资料来源分为两类: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日常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日常出行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旅行与生活方式的特征 Braun Kohlová, Markéta 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社会科学院及查尔斯大学环境中心 摘要 生活方式,指出对一种特定类型的邻居及他的无碍交通的偏好是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在离散选择模型估量下提交的论文中包括超越出行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潜变量获取了个人喜好的邻里类型以及到市中心和便利设施(传统城市与郊区)的差异。实验结果确定包括记录的通道潜变量和偏爱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增加了其解释力。城市生活方式和运输步行选择以及郊区生活方式和车的选择之间被证明的关联意味着针对行为矫正的政策可能被大比例的对郊区和以汽车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有强烈偏好的家庭限制住。 引言 交通运输方式是现代城市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部门为GDP作的贡献大约是10%,它的服务是经济行为和闲暇行为的先决条件。同时,交通运输系统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废气、噪声、震动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市中。交通事故和堵塞是交通运输系统其它可见的负面表现。都意味着社会和经济问题。 当流动人口——总出行次数增加,所有提到的伤害增长,同时远距离旅行增加。捷克共和国也没有例外——道路旅客运输增长超过5%每年。每千米汽车乘客数量增长时常超过70%在1990到2003年之间。过去的几年增长率已经放缓但是汽车使用被预测将会继续增长因为公民经济状况的改善。我们体验到了客运模式划分的变化。所谓的“可持续运输模式”包括公交、自行车、步行的份额在减少,小汽车的份额在增加。 在我提交的在离散选择模型下的论文中包括超越出行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潜变量获取了个人喜好的住宅以及到市中心和便利设施(传统城市与郊区)的差异被视为决定替换公共事业设备和出行方式选择。潜变量和它的指示物是基于一个住宅选择以及它的可达性、出行时间、出行花费的后续效应的定性调查结果。下面的文本结构如下:下一部分制定潜在态度特征对出行方式影响的行为假设。第二部分介绍数据。第三部分制定出行方式选择的统计模型。第四部分介绍潜变量的结构和假设检验。第五部分介绍模型的估算和讨论的结构,而第六部分总结主要发现,并概述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背景和制定假设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指出对特殊生活方式的偏好如何影响出行行为特别是出行模式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离散选择模式一直试图运用心理因素(例如1999年Ben-Akiva等, 2006年Walker 和Li)。在这一努力中一个指导思想是,纳入心理或心理因素产生了更多选择过程中的代表性的现实行为,因此,有更好的解释权。这项研究之前,定性调查《可达性在住宅搬迁决定中的意义》(Braun Kohlová, 2008)表明经常在市区出行的出行模式选择出了“约束变量”被个人或家庭生活

大学生毕业旅行调查报告

大学生毕业旅行调 查报告

大学生‘毕业旅行’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以毕业生为例 娄美康① 随着当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行消费占个人支出比重越来越大,旅行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步提升,在她们承担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释放压力的冲动--旅行。而在旅行客源市场中,大学生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她们是处于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特殊人群,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实现梦想的动力,这些都成为促成大学生毕业旅行的因素。因此,大学生市场不容小视。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竞争异常激烈。可是观察旅行社推出的旅行产品便可发现,关于毕业旅行的产品很少。难道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看重?另一方面,大学生很少经过旅行社这条途径去完成毕业旅行。这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为了了解这两个问题,我有必要对当今大学生关于‘毕业旅行’的想法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毕业旅行的大致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毕业旅行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经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行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①学号:班级:13旅游管理转1班

我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做一份调查问卷,向有关大学生收集了信息。经过一些题目了解当今大学生对毕业旅行及旅行社的看法。 一、大学生毕业旅行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对旅行的看法 从调查结果看出,有接近6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行,另外20%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非常喜欢旅行的学生中:女生占66%,而男生只有33%。而且家庭的收入条件较好的学生多是非常喜欢旅行的,能够看出引发这一选择的原因可能是经济条件的差异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