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好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好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好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一.选择题

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4cm B。5cm C。9cm D。13cm

3.已知Δ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5.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a+1,a+2,a+3(a>0) B.三条线段的比为4∶6∶10

C.3cm,8cm,10cm D.3a,5a,2a+1(a>0)

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18 B.15 C.18或15 D.无法确定

A.3 B.4 C.5 D.6

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周长为19cm,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 )cm.

A、3

B、8

C、3或8

D、以上答案均不对

9.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0-∠B,④∠A=∠B=1

2

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8cm

B.5cm,6cm,11cm

C.5cm,6cm,10cm

D.3cm,8cm,12cm

11.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2.若∠A=1200,∠B=2∠C,则∠C=___

13.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14.在等腰△ABC中,如果两边长分别为5cm、10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1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10,周长恰好是6的倍数,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__.17.在△ABC中,∠A=40°,∠B=∠C,则∠C=.

18.在△ABC中,若∠A∶∠B∶∠C=5∶2∶3,则∠A=______;∠B=______;∠C=______.19.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16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_

20.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则最小的锐角的度数是________

21.如图,AB∥CD,∠BMN与∠DNM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1)完成下面的证明:

∵ MG平分∠BMN(),∴∠GMN=∠BMN(),

同理∠GNM=∠DNM.∵ AB∥CD(),

∴∠BMN+∠DNM=________().∴∠GMN+∠GNM=________.

∵∠GMN+∠GNM+∠G=________(),∴∠G= ________.

∴ MG与NG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把上面的题设和结论,用文字语言概括为一个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1.如图,在△ABC 中:(1)画出∠C 的平分线CD ;(2)画出BC 边上的中线AE ;(3)画出△ABC 的边AC 上的高BF

四.解答题

22.在△ABC 中,已知∠A =2

1∠B =31∠C ,请你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3.三角形中,若最大角等于最小角的2倍,最大角又比另一个角大20°,求此三角形最小角的度数

24.已知,如图D 是△ABC 中BC 边延长线上一点,DF ⊥AB 交AB 于F ,交AC 于E ,∠A =46°,∠D =50°.求∠ACB 的度数.

25.已知,如图△ABC 中,∠B =65°,∠C =45°,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DAE 的度数. B A

初中数学4.1.认识三角形(二)

课题:4.1认识三角形 课时安排:4 课时课型:新授 第2 课时 批注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 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会按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 数学思考目标:鼓励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来得到结论以发展 合情推理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结论以发 展演绎推理能力。 3. 问题解决目标:经历探索说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提 高实践能力。 4.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合作交流习惯,注 重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①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应用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刻度尺,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10、5、7、 8、12、15厘米的小棒(吸管)各一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情境:出示教材议一议图片。 提问:黄色彩灯电线与红色彩灯电线 哪根长?根据是什么? 2、激活思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进一步思考:你能说明这个结论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用“两点间线段最短”来演绎推理】 二、再次设疑,拓展思维 1、提出问题:例题:有两根长度为5cm和8cm的木棒,若要再找一根 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这根木棒应该多长? 【预计学生会脱口而出的答案是:小于13cm】 2、做一做:请学生分别用

① 12cm,5cm,8cm;② 7cm,5cm,8cm; ③ 15cm,5cm,8cm;④ 1cm,5cm,8cm 来摆拼三角形,发现了什么? 3、第④组中第三根木棒1cm,小于13cm,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由此激发学生思考第三根木棒不能太短,应该有个限制。】 4、合作完成并交流: 测量出手中三张三角形纸片各边的长度,计算每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5、明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6、解决问题:第三根木棒的长度还应大于8-5=3(cm) 即 3cm<第三根木棒长度<13cm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随堂练习 四、按三角形边的关系进行分类 1、测量教材图3-9出示的各三角形的各边,比较每个三角形中三边的长度,你能根据比较结果将三角形分类吗? 2、按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三边各不相等 ②有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③三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五、小结与作业 1、三角形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 2、作业:习题4.2 教学反思: 顶角 底角 底边 腰腰

认识三角形教材分析

《认识三角形》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75、76页的例1、例2及其“试一试”、“练一练”练习题。 二、教材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教材在小学阶段的位置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学习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本课教学内容处在第二学段。在此之前,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还学习了角的认识和分类及垂线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是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部分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它为后面要学习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其它多边形的特征、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即: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积累认识图形的一些活动经验。此内容的编排位置特点,注重知识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呈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在不同版本的对比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与相同内容的人教版教材的比较后发现,它们有以下共同点: 1.情境图都是生活中的现实情景,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2.教学内容体现了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学生体验由具体情景中抽象出图形特征的过程,从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基本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例题中安排的“画、量”等活动都体现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从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 1.教材重点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垂线等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想像等具体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学会画三角形的高。因此在教学例1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找和说生活中常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重点题型练习

认识三角形专项复习 一、图形的分类 1、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三角形具有()性,四边形具有()性。 3、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以分为()图形和()图形。 4、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四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3、()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大的角是80°,那么这个三角形可能是()。 A. 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5、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6、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钝角 B、锐角 C、直角 7、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78°,这个三角形可能是()三角形。

∠1= ∠1= 8、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7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三、三角形内角和 1、把两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2、用两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拼成的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五边形可以分成()个三角形,所以内角和是();八边形的内角和是()。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等于第三个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5、列式计算。 6、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一个底角是36°,它的顶角是();如果一个顶角是36°,它的底角是()。 7、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8、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锐角之和是7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9、如果其中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10、这是三块被打碎的玻璃,你知道它们原来是什么三角形么? ()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最新版(培优)

第16讲认识三角形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 . 4.掌握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会用方程的思想解与三角形基本要素相关的问题. 6.会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13,则以a,b,c 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个数是(). A.1B.2C.3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 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5818 2 =20,则三边 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优质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优质教案《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3 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三角板,直尺一张白纸教师准备: 课件三角板大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 (见下页)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与时量(一)导入,初步回忆三角形( 3分钟)程序与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设计意图教学方法教具媒体与板书图片导入,在书本图片中找出三角形。 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那么请从这幅图片中找找三角形找出图片中的三角形让学生脑海中重现三角形的形象多媒体演示法课件展示: 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三角形吗?红领巾、三角板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出 1 / 4

课题谈话法板书: 认识三角形二、探究三角形特征(10分钟)描绘三角形自画三角形 1 翻到数学书第 52 页,观察最上面的四幅图。 请同学们用一支铅笔沿着你看到的三角形的边缘勾画出来吧。 2 比着图大家会画三角形了,如果给你们一张白纸,你能在上面画一个你心目中的三角形吗? 1 找出三角形,并描绘出来 2. 画出形状各异的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画法,找出形状各异的三角形,稍后加以对比自主操作法学习法板书: (三角形) 1 在展示台上展示不同的三角形,和自己画的比较 2 知道他们都有角、顶点和边。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呢? 3 小结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角1、虽然他们的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2、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呢? 3 经过观察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学生回答: 1、有角、顶点边。 2、抽学生到黑板上标出边 ----顶点----角,三角形有 3 条边,3 个顶点,3个呢,。

三角形认识培优

1、下列条件:①∠A+∠B=∠C,②∠A:∠B:∠C=2:3:4,③∠A=90°-∠B,④∠A=∠B= 1 2 ∠C;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个 A、1 B、2 C、3 D、4 2、如图,在△ABC中,CD⊥BC于点C,点D在AB的延长线上,则CD是△ABC的() A、BC边上的高 B、AB边上的高 C、AC边上的高 D、以上都不对 3、已知不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9cm,如果第三边长是整数,那 么第三边长为()cm A、8 B、10 C、8或10 D、8或9或10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三角形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5、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 且S△BEF=4cm2,则△AEC的面积是()cm2 A、 B、 C、4 D、5 6、以下列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3,6,9 B、3,5,9, C、2,6,4 D、4,6,9 7、在△ABC中,∠A:∠B:∠C=12:7:5,则△ABC是()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8、如图,将纸片△ABC沿着DE折叠压平,则() A、∠A =∠1+∠2; B、∠A =1 2 (∠1+∠2);C、∠A = 1 3 (∠1+∠2);D、∠A = 1 4 (∠1+∠2) 9、如图,△ABC中,∠A,∠B,∠C的外角分别记为α,β和γ,若α:β:γ=3:4:5,则∠A:∠B:∠C=() A、3:2:1; B、1:2:3; C、3:4:5; D、5:4:3 10、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领补角的平分线, 若∠ABP=20°,∠ACP=50°,则∠A+∠P=() A、 70° B、80° C、90° D、100° 11、如图,若直线l1∥l2,∠A=125°,∠B=85°,则∠1+∠2=() A、30° B、35° C、36° D、40° 12、如图,△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相较于点D,连接A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CE=70° B、∠ACE= 90° C、∠ACE=35° D、∠ACE=55° 13、如图,已知△ABC中,∠A =∠ACB,CP平分∠ACB,BD、CD分别为△ABC的外角 平分线,给出以下结论:①CP⊥CD;②∠D=90°- 1 2 ∠A;③PD∥AC,其中正确结论的 个数是()个 A、0 B、1 C、2 D、3 14、如图,∠ABC=31°,又∠BAC的平分线AE与∠FCB的平分线CE 相交于E点,则∠AEC的度数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课堂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2.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填“能”或“不能”): (1)3㎝,4㎝,5㎝( ) (2)8㎝,7㎝,15㎝ ( )(3)13㎝,12㎝,20㎝( ) (4)5㎝,5㎝,11㎝ ( )(5)6cm, 8cm, 10cm ( )(6)7cm, 7cm, 14cm ( ) 3.在△ABC 中,∠A =10°,∠B =30°,则∠C =_________.4.在△ABC 中,∠A =90°,∠B =∠C ,则∠B =_________. 5.(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 ,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cm.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 ,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cm. 6.如果∠B +∠C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 7.在△ABC 中,AB =6 cm ,AC =8 cm 那么BC 长的取值范围是 .8.ABC ?中,AD 是ABC ?的中线,且cm BC 10=,则 BD= cm. 9.在ABC ?中,?=∠80A ,AD 为A ∠的平分线,则BAD ∠= 10.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三角形. 11.判断具备下面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1)如果4:3:1::=∠∠∠C B A ,那么ABC ?是 三角形;(2)如果B A ∠=∠, ?=∠30C ,那么ABC ?是 三角形;(3)如果C B A ∠=∠=∠5 1 ,那么ABC ?是 三角形. 二、选择(每题3分,共27 分)1.在△ABC 中,∠A 是锐角,那么△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2.△ABC 中,若∠A ∶∠B ∶∠C =1∶2∶3,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3.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描述三角形的三种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B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C 、由三条直线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D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AB C 中,已知a =8, b =5,则c 为( ) A 、c =3 B 、c =13 C 、c 可以是任意正整数 D 、c 可以是大于3小于13的任意数值 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内 B 、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C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外 D 、三角形至少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7.在一个三角形,若?=∠=∠40B A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8.三角形的高线是 ( ) A 、线段 B 、垂线 C 、射线 D 、直线 9.在Rt △中,两个锐角关系是(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以上都不对 三、解答题 1.如图,在△ABC 中,∠BAC=60°,∠B=45°,A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 的度数. (7分) 2.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6分) 提高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5<L <13 B 、4<L <9 C 、18<L <26 D 、14<L <22 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a ,7,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如果这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的周长是 . 3.如图,△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BOC=120°,则∠A=________° 如图,在△ABC 中,∠A=50°,∠B 与∠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则∠BEC= 度. 如图,小林已经画出了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角平分线,他说:“我不用再将第三个角平分,就能画出第三条角平分线.”他说的有道理吗? .他会怎样作? ,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 A B C O

认识三角形能力培优训练

认识三角形 专题一与三角形有关的规律探究题 1.观察图中的一组图形,根据它的变化规律填空,第一个图中有个三角形,第二个 图中有个三角形,第三个图中有个三角形,如此下去,第五个图形时,有个三角形;第十个图形时,有个三角形. 2.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C=1,且AC在直线l上,将△ABC绕 点A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①,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3;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3;……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至得到点P2012为止,则AP2012等于() A.2011+6713B.2012+6713C.2013+6713D.2014+6713 专题二火柴棒搭建三角形问题 3. 如图,12根火柴棒组成的图形,图中有六个三角形,你能拿掉其中的3根,使图中只有 3个三角形吗请出画示意图. B C ③ ①② 12 l 3…

4. 我们知道,三根火柴能搭1个三角形,5根火柴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吗可以搭几种三角形 12根火柴呢 专题题三利用角平分线探究规律 5. 如图,△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⑴若∠ABC=60°,∠ACB=40°,求∠A和∠D的度数. ⑵由第(1)小题的计算,发现∠A和∠D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不是一定有这种关系请给出 说明.

课时笔记 【知识要点】 1. 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表示法 三角形用“△”表示,如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 3.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 ∠A,∠B,∠C是在三角形的内部,由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线段AB,AC和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可用小写字分别表示为c,b,a. 4.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类 5.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6. 三角形中的线段 (1)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该顶点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温馨提示】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依据;利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 系,可以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 三角形的每一条中线能够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3. 三角形的角平线是一条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方法技巧】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第四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明确给出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过程中,已对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及三角形概念、表示法、内角和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基于学生在上一节中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并对三角形的角关系也能很好理解.教学中注重三角形三边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能应用于实践的思想,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会按边对三角形分类并掌握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现实情境引入、认识等腰三角形及按边对三角形分类、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基础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我检测。 第一环节现实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活动一 (1)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椭圆框内: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 )在上面的三角形中各自的边长有什么关系?有等腰三角形吗? 活动目的: 本活动在于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分类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将所给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类比想到第二问,体会如何按边来分类,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 教案

1认识三角形 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能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三角形以及这些基本元素. 2.认识等腰三角形,会按边对三角形分类,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 4.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在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激情,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重点】 1.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2.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并掌握其性质,会作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 3.三角形高线的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 【难点】 1.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的应用. 2.画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两边上的高和掌握三角形高的应用. 第课时

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能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三角形以及这些基本元素. 2.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3.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知角中,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 【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难点】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81~83. 导入一: 多媒体展示: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教案

第四章三角形 4.1.1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 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 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 生:见过。 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 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二)得出三角形定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动画画三角形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怎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屏幕显示三角形: 图1 师:哪一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 图2 师:这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吗? 生:是。 师: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同学,你要对刚才的发言做修正吗? 生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

初一认识三角形同步讲义

第09讲认识三角形 变量相关的定义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2、自变量和因变量。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取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 量也有唯一一个数值与其对应,通常把前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后一个变量叫做因变量。 (2)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两者都是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两者因研究的侧重点或先后顺序不同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当路程一定时,时间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时速 度为自变量,时间为因变量。而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时间为自变量,路程为因变量。 区别: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为变化。 3、常量: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 生活中还有哪些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呢,简单举例

知识要 点 一 记作△ ABC ,三个字母之间并无顺序关系。△ABC 的三边,有时也用,,a b c 来表示。如图,顶点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BC 、AC 、AB ,分别用,,a b c 来表示。 典例分析 例1、如图,图中以AB 为边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3 B .4 C .5 D .6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B .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 C .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直角 D .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例3、已知:如图,△ABC 中,∠ABC =∠C =∠BDC ,∠A =∠ABD ,则∠A =______ 例4、△ABC 中,若∠A +∠C =2∠B ,则∠B =______. 例5、△ABC 中,若∠A ∶∠B ∶∠C =1∶2∶3,则它们的相应邻补角的比为____ __

人教版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第五章三角形 第1节认识三角形(2)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用撕拼的方法得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在第二章已探索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生学习总体水平一般,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基本养成课上积极参与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的第二课时。本节教材通过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利用前面学过的平行线的结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将直观操作与说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猜一猜“被遮住的两个角是什么角”的小游戏引出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并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结论。本课是八年级下第六章第5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能根据三角形的一个角猜想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并归纳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情况,会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类,并初步体验反证法的思想。 (3)会用符号表示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 (4)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和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难点 重点:直观操作与说理结合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难点:1、添加辅助线推理三角形内角和。 2、应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四、学法指导实践、观察、发现、类比、归纳 五、教具三角尺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 1、你还记得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你还记得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吗? 学生不难回答这两个问题,在小学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具体度数后计算它们的和;或用撕下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结论。那么你能不能撕下三个角再拼一拼,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拼出∠A+∠B+∠C=180°。分组活动,交流结果,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说课稿教案

2006年中学数学(初中组)说课教案 认识三角形 单位:濮阳市实验中学 姓名:李艳星 2006年8月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 说课程序: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元素: 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 表示方法: △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B C 活动二: (量一量 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 、 b 、 c 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知识点一: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两条线段的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量得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 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CD =m :n 例:已知线段AB=2.5m,线段CD=400cm ,求线段AB 与CD 的比。 2.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 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 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还要注意顺序。) 例:b,a,d,c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2cm,b=3cm,c=6cm,求线段d 的长度。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反比性质: c d a b d c b a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4.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 (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 单位:万源市第三中学 姓名:刘代江

说课内容: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 说课程序: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

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元素: 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 表示方法: △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B C 活动二: (量一量 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 、 b 、 c 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a b c a b c a b c

新北师大版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一、 知识点: 1、如图1,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其中以AB 为一边的三角形有 ,以C ∠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 。 2、如图2,在ABC ?中,已知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根据已知条件填空: (1) AE 是ABC ?的中线 (已知) ∴BE= =2 1 BC=2 =2 (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 ) (2)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已知) ∴BAD ∠= =2 1 ; BAD ∠=2 =2 (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 ) (3) AF 是ABC ?的高线(已知) ∴=∠A F B =?90 ( 三角形高中线的定义 ) 3 如图4中已知 ∠A =30° , ∠B = 20°求:∠AC B 解: ∵ ∠A +∠B +∠ACB =180°( ) ∴ ∠BPC =180°-∠A -∠B ( ) ∴∠BPC =180°-30°-20°=130° 4.如图4 , DCB ∠是ABC ?的外角(已知) ∴B C D ∠=∠ +∠ .( ) 二 练习 5、如图,BC AD ⊥于D ,AC BE ⊥于E ,AB CF ⊥于F ,AC GA ⊥于A , 则ABC ? 中,AC 边上的高为( ) A 、AD B 、GA C 、BE D 、CF 图1 图 2

6、如图,AC ⊥BC ,CD ⊥AB ,DE ⊥BC ,分别交BC 、AB 、BC 于C 、D 、E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C 是ΔABC 的高 B .DE 是ΔAB C 的高 C .DE 是ΔABE 的高 D .AD 是ΔACD 的高 7、如图所示,?=∠?=∠?=∠25,35,70ACD ABE A ,则=∠BDC , BEC ∠= 。 第9题 8.如图所示,则∠A+∠B+∠C+∠D+∠E+∠F= ° 9如图C B ∠=∠,则A D C ∠和AEB ∠的大小关系是 ( ) A 、AE B AD C ∠>∠ B 、AEB ADC ∠=∠ C 、AEB ADC ∠<∠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10. 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式是 ( ) A.1234∠+∠=∠+∠ B.1243∠+∠=∠-∠ C. 1423∠+∠=∠+∠ D.1423∠+∠=∠-∠ 11、ABC ?中,AD 是ABC ?的中线,且cm BD 10=, 求:BC 12、在ABC ?中,?=∠80BAD ,AD 为A ∠的平分线, 求A ∠ B C A E D 1 2 3 4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教学目的 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并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特别注意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角平分线?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已知A、B分别是直线l上和直线l外一点,分别过点A、点B画直线l的垂线. l A 3.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点D是BC边的中点,即AD是△ABC的中线. 问:三角形有几条中线?若已知AD是三角形的中线,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和这个内角顶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2,那么CE是△ABC的角平分线. 问: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什么不同? 3.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与顶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 如图BFAC,垂足为F,则BF是△ABC的高,三角形有3条高. 例1.如图△ABC,边BC上的高画得对吗?为什么?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概念,BC边上的高应是BC边所对的顶点 A向BC作垂线,顶点A与垂足间的线段,所以(1),(2),(4)都错了,只有(3)是对的. 4.做一做:让学生拿出昨天做的三个锐角三角形. (1)分别画出中线、角平分线、高. (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这些线段吗?试一试. (只要求折出一条中线、一条高,一条角平分线) (3)把锐角三角形换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5.议一议: (1)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 [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