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摘要:截至2013年9月末,中国的M2总量已经达到107.74万亿元,那么当前中国货币超发了吗?前些年对于货币超发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探讨过了,但至今为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为大家所接受。本文在总结了一些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从“货币超发”中“货币”的含义,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以及各国之间关于货币超发的可比性等几个方面的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最后得出我们应该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货币超发这个问题的结论。

关键字:货币超发 , 衡量标准 , 可比性

一、前人观点陈述

1、“货币超发”中的“货币”用什么表示?

讨论货币超发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的就是“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很多种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凡是能够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甚至是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金融工具,无论是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还是有价证券,都称之为货币”1。而对于论题中的“货币”而言,有些人,比如说黄涛,认为应该用M2来作为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的标准;而另一部分人,以沈晗耀为例,认为可以用M1来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并解释了不宜用M2作为货币超发标准的原因。

2、中国货币超发了吗?

除了货币的表示标准不统一,对于货币是否超发也是存在分歧的。以满红智为代表的人认为中国货币并没有超发;而张锐就认为中国货币超发了。

1杜金富主编:《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三版,第1页.

3、用什么来衡量货币超发?

关于货币超发的衡量,有些人认为应该用M2减去GDP来加以衡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用M2除以GDP更加准确,比如胡晓鹏;更有甚者认为不应该用M2与GDP的关系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例如李倩。

4、各国之间M2具有可比性吗?

很多人在分析货币超发这个问题时经常将中国的M2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加以对比,来说明中国货币超发的问题,比如说黄涛。对此,有些人却认为这是不妥的,中外M2的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不能作直接的对比,例如李倩。

二、货币超发中“货币”的含义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国家货币是否超发不应该用M1也不应该用M2来表示,而是应该以M0作为衡量标准的货币。理由如下:

首先,从“货币超发”这个“发”字我们可以看出,论题主要强调的是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是否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及增长所需数量,而不是货币的流通数量的是多少。根据凯恩斯的乘数效应理论可知,货币的发行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创造乘数的乘积。所以说现实中货币的供给量远远大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的数量。众所周知,在中国有权发行货币的机构是什么呢?当然是中国人民银行。而根据我国1994年货币统计口径(之后又进行了几次修改):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可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应该是基础货币,即M0,这才是货币的发行量,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货币”。而M1等于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M2等于M1加上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除了M0那部分,其它的“货币”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并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不应包括在我们的讨论之中,也就更没有拿它和其它国家比较的必要了。

三、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说,历来是一个争论不断的话题,至今仍难以有一个为众人所信服的结论产生。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认为用M2减去GDP 的标准应该是非常错误的。理由很简单,M2是一个存量概念,而GDP表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却是一个流量概念,一个存量减去一个流量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结论很简单:什么都不能说明,因此用M2减去GDP来作为衡量国家货币发行是否超发是没有道理的。另外,我认为如果改变为除法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它可以表示每增加一点GDP所需货币发行量的多少,是有着实际意义的。但是,由于用M2来表示货币超发不是较好的标准,而用M0却是更加客观准确的标准,因此,对于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我认为应该用M0除以GDP这个比值比较合适。它表示每增加一点GDP多需要的M0应该是多少。如果这个比值大于一,那么说明当前中国货币存在超发的现象,反之,如果该比值是小于一的,就说明中国当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不用为之担忧。

表1 2013年9月份及前三季度主要统计数据单位:万亿元项目绝对量同比增长(%)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M2)余额狭义货币(M1)余额流通中货币(M0)余额3.5669

17.5118

17.5975

107.74

31.23

5.65

3.4

7.8

8.4

14.2

8.9

5.7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由表可知:2013年9月末,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万亿元,同时期M0为5.65万亿元,M0/GDP=14. 61%,根据以上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问题。

四、各个国家间货币超发的可比性研究

首先,《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明确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为:

M0:现金,指本币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即M1+一定期限内的(3个月至1年)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

M3: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美国即采用的是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统计口径。而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为,

M0=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200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公开《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第三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此次修订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在原M0、M1、M2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扩大到M3,即增加了外汇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和各种基金存款。由此可知,中美之间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使得同一名称的货币所包涵的实质内容并不相同,这就对中美之间关于货币超发问题的比较变得难上加难,使之成为了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正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这种货币统计口径不一致,使得那些以中国货币发行量超过美国的货币发行量的这种比较变得没有意义,更加不能作为中国货币超发的依据。

另外,在谈论中国货币是否超发时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而不是盲目的与外国加以硬性的比较。中国货币发行中的M2数字比较大并不代表着中国货币超发。中外实际的国情都不同,有很多

因素是不一样的,不能简简单单的就将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与外国的货币发行量加以比较。比如:中国的金融体系运作效率就不如美国的高,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手中的货币以现金的形式存在的比重较高,更多的资金在银行账户中躺着,而没有投入到市场中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资金并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这就使得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靠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由此使得中国的M2数字较美国偏大,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货币超发。

六、结论

根据以上所述,我认为在衡量当前中国货币是否超发时,首先应该用M0来代替M1和M2作为“货币超发”中的“货币”;其次,应该运用M0除以GDP而不是减去GDP的方式来作为衡量公式,依据公式M0/GDP结果可知,当前中国并不存在货币超发问题。另外,在衡量当前中国货币是否超发时应该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考虑到中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等因素,不应该将其与外国加以盲目的比较,要注意可比性,只有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可比性的情况下才能加以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总之,我们应该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货币超发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涛.货币超发的潜在风险 [N].上海证券报,2013-5-2(4).

[2]沈晗耀.中国VS美国谁是真正的货币大国 [J].宏观经济,2013,(7):8-10.

[3]满红智.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问题探析 [J].经济纵

横,2013,(8):164.

[4]张锐.我国货币超发的动态分析与理性批判 [J].理论探讨,2013,(7):20-22.

[5]胡晓鹏.讨论“货币超发”不可“情绪化” [N].文汇报,2011-1-6(5).

[6]李倩.怎样看待部分人士热议的所谓“货币超发”问题 [N].金融时报,2010-11-15(1).

货币市场现状

货币市场现状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国货币市场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研究0315141 031514128 雷晰楚 摘要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但这只是货币市场的表面功用,将货币市场置于金融市场以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发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远不止此。货币市场既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灵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在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统一的管理上更方便灵活,又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货币市场货币问题发展趋势 货币市场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客观上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发展思路,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货币市场功能认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发展金融市场的动因不是从完善金融市场以至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而是从救急出发。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问题,尤其是长期资金问题,而由于通过资本市场所筹集的正是长期资金和永久性资金,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资本市场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而货币市场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具体来说,从时间顺序上看,我国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5

年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行股票,并于1991、1992年成立了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到现在为止,已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资本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而最早发展的货币市场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只到1986年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其他子市场的发展则更加滞后。从年交易规模看,拆借市场以万亿计、票据市场以千亿计,资本市场则以千万亿计。从发展状况来看,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发展虽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呈平稳发展并不断提高的态势,而拆借市场则三起三落,从1999年起,才规范地发展起来,票据市场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货币市场在发展上的严重滞后,客观上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瘸腿”现象,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并弱化了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货币市场的功能,重新审视它在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给货币市场一个应有的评价,充分重视货币市场的发展。 货币市场问题 货币市场主要由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组成。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交易行为相仿;拆借金用途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经纪人制度;同业拆借利率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证券回购市场存在的问题:1.证券回购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买空卖空行为,即双方交易时并没有真实的、足额的国债和金融债券。金融机构间进行这种“假回购”业务,实际上是在变相拆借资金;2.一些机构通过发售国库券代保管单等形式变相吸收企业和居民存款,然后用于充实支付周转金和投资,或通过买入返售证券形式(转拆)变相发放贷款获取利差。其实质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办银

[整理]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 2013年01月29日06:32 来源:环球网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中国占近一半。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流动性泛滥的洪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目标至2%。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 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期间,每年全球新增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

一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10年,中国的M2余额才刚与欧元区旗鼓相当;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找到准确的通胀之锚至关重要,涉及民生与经济 中国经济不断壮大,中国央行声名鹊起,货币政策广受关注。 今年初,国际刊物《央行杂志》(Central Banking Journal)颁发年度央行奖,中国央行第一次获此殊荣。该刊认为,中国央行在独立性受限和中国金融体系不发达的环境下,在中国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一轮改革中,顶住压力控制货币超发,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改革,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专业度。 老实说,中国央行拿到这个奖项并不容易,因为每一家候选机构的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美联储果断采用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帮助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均出人意料地推动预期管理,日本央行大胆的量化宽松政策把日本拉出了通货紧缩的泥潭。该刊的顾问委员会包括很多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和多国央行行长。毫无疑问,这个年度奖项是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肯定。 与这份肯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行了20多年的中国货币“超发之谜”: 到了2013年底,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为110.6万亿元;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即M2与GDP之比为1.95。美国2013年的M2约为65万亿元人民币,M2与GDP的比率是0.65,是中国的三分之一。M2 与GDP 之比是度量一个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通行指标,无论从货币发行总量还是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来看,中国显然存在货币超发之嫌。 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目标、锚(即货币是否超发的政策基准)和传导机制。要破解中国货币超发之谜,我们至少需要知道以往货币政策的框架和运行效果。无论从国家到机构,对自身历史的准确认知和总结是进步的前提。 在过去20多年中,对中国货币政策基本共识的缺乏让人吃惊。如果学界习惯以“谜”来形容中国的货币政策而无解,如果放任社会对政府通胀控制能力的怀疑和担忧而不加以管理,新的框架和传导机制又如何建立?央行赖以安身立命的独立性又从何谈起? 如果中国货币当局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无力感”,再权威的年度大奖也会因此而失色。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2012-01-17 17:46:06| 分类:百家争鸣!|举报|字号订阅 rmb外汇占款问题。 1、外汇占款是可以调控进出口政策控制的。 2、近几年每年新增外汇占款不过2万亿,相对10万亿左右的新增M2,影响有限。如果政府想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平减指数,应该是能做到的。 我想是货币供应量只是盯住CPI,只要CPI不涨,货币量就无所谓,政府愿意发的越多越好。CPI 结构只反映人最基本需求,其价格又被行政手段控制,不能正确反应市场供求情况。所以货币大发,不属CPI的资产价格疯长,中国经济体量够大,引发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国际资源价格上涨,过很久再传递到CPI,才引发货币调控。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不解决货币发行机制这个最紧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我们自己的货币发行 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我相信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提前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实,那当然再好不过,可惜,货币政策并非总如那么如教科书中的图形那样有效。当学者们所建议的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他们总是提出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加大力度,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实在没有办法交代了,学者们又会说这是由于市场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暂且把我与经济学家们的分歧搁置起来。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的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让你听不懂,那只能说明他自己对讲课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我觉得祖父说得对,我听那些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教授们上课时,觉得金融学无比清晰,甚至是无比快乐的。他们讲着新奇好玩的故事,渐渐引导着学生进入新的思维方式,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据此,我揣测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可能自己并不真的明白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只是凭着书本造就的感觉在预测未来。但货币政策既不是占星术,也不是某些学者的读后感,应该是围绕着本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操作。 若把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分分类,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基础完

论中国货币市场

期末考查论文题目:论中国货币市场 学生姓名:黄鲜娣 学号:1104022321 专业班级: B11会计学3班 任课教师:庞耿业 学院:财经学院 2013年6月

论中国货币市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下,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成员不断扩大。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交易规模偏低。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本文对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出发, 论证了我国货币市场向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不完善改革政策效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也发生了各方各面的变化。 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易工具通常是期限为1年或者1年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货币市场由短期国库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证券市等子市场构成。 一、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成员不断扩大。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交易规模偏低。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水平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显示,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发达的货币市场,依赖市场机制的货币政策就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而有效的货币市场,是中国进一步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的货币市场由多个子市场所构成,其中包括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 (一、)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拆借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无担保的信用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交易。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存款机构必须交纳法定准备金;由于临时性大额支付会出现准备金不足,从而形成了金融机构短期拆借资金的需求。由于这种交易不需要抵押,交易双方通常通过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进行资金划拨,因此,在短期融资方式中,拆借具有效率最高的特点。据资料表明,中国的拆借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市场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其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拆借主要不是准备金管理的工具,而是经常作为调剂金融机构间中长期资金余缺的手段。自此,拆借成为当时突破贷款规模管理的主要形式,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了大量资金,构成当时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金融整顿的重点。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问题如下: 第一,谁(机构)来决定货币的本年度新货币发行量,根据是什么。 第二,新货币印刷出来之后如何分配流通呢? 第三,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我放火烧了一屋子的钞票(两个可能,这些钱是我的,这些钱不是我的),谁在我的行为中受益,谁是受害者。国家会重印这些钞票吗? 货币由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央行无商业职能,管调控货币M0、M1、M2。 在现代经济里,各个国家只有一个银行可以印钱,那就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中央银行把印出来的钱贷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或者个人收取利息。中央银行再从商业银行回笼货币,烧掉一部分现钞,又印一些新钞,维持心目中理想的现钞总数,即M0的数量。大部分贷款是用票据或者电子形势大额走账的,并没有对应的现钞,总数会大大高于M0的数量,就是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例如,支票、活期存款算M1。M2包括M1,还多出了机构存款这样的大头。 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的国际兑换币值,由该国的实际经济容量以及中央银行操纵M0、M1、M2决定。中央银行对挣钱没兴趣,因为钱就是它印的,对它没有意义,它的任务是让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就是调控通货膨胀、货币币值之类的。一国经济增长了,中央银行就可以把M0、M1、M2的数值放大一些,老百姓外国人却仍然觉得你的货币与原来价值一样。这种无代价多印多贷出来的,就是政府搞经济的直接成果,相当于“铸币税”,政府可以拿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中国政府最近真的是发了,中央银行印钱贷钱增长比GDP增长要快得多,却仍然没有通货膨胀,人民币还要升值。蒋介石没有多少本钱发动内战,就通过央行疯狂印M0、搞M1之类的捞钱打仗,于是恶性通货膨胀。 为了防止中央银行乱印钱,一般要求印钱的时候政府有对应的金银、合格票据、外汇、有价证券等等,作发行准备。不过这个很复杂,实际运行是个动态平衡,汇率、通货膨胀的变化怎幺调控太专业了。经常有国家调不过来,就经济危机了,其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该国的中央银行失败了,某些数据变得很坏,却没有办法阻止。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不理这一套,全国就一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印钱也是它,贷款给个人或者单位也是它。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它一家包搞,反正是计划经济,印出钞票来不是为挣钱,而是为了算账方便,不搞那么复杂。改革了,这样搞不行了。1984年,弄出“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理论上把人民银行的商业职能接过来了,人民银行专心干中央银行的事。理论上四大行应该是独立奔着利润去的,实际上仍然听命于中国政府,职能不清,乱得很,搞出坏账一堆。最近才包装得比较现代了,可以上市了,每年多少利润都可以象模象样的算出来。所以我们知道,四大行会陆续上市,但是人民银行却不会上市(也没法包装),因为它是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 那为什么香港有好几家发钞行呢? 好像过去渣打和中国银行都能发行港币,是因为它没有中央银行吗?

货币严重超发

货币严重超发,国家“偷”了百姓的钱 中国的人民币发行量有多少?如果不是业内人士,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大都回答不出具体的数额。日前,21世纪网的一篇报道引述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M2(广义货币,即一个经济体内的流通中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政府债券的总和)余额已达到97.42万亿元。单纯地看这个数据,可能还是没有什么感觉,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近百万亿元的 M2余额,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一,并且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很显然,这是一个让人不安的纪录。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货币发行国都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以抢救其本国陷入困境中的经济。但是,由于这种以“加印货币”为特征的量化宽松会直接导致流动性泛滥,容易催生通货膨胀,因此各国对此的使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但尽管如此,由于美国等西方的国家的货币已经实现全球通兑,因此它们推行的量化宽松势必会影响到全球,其流动性泛滥的后果会波及其他国家,因此这种量化宽松政策被视为不负责任的自私行为而受到各国批评。以中国来说,对于近几年出现的通货膨胀,主流舆论认为主要是由全球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这种说法也曾经得到认可。其实仔细一想,在中国仍然对外汇进出实行管制的当下环境,外汇对中国国内经济运行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导致国内出现通胀的真正原因,只能是国内货币的严重超发。而且,由于我国的货币不像美元那样在全球流通,因此超发所产生的影响基本上都只能在国内循环。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广义货币,应该与其经济总量大致平衡。我国2012年底的GDP总量是51.91万亿元,拿这个数据与同时期广义货币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广义货币与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1.88倍,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每1.88元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只有1元,其中的0.88元基本上是泡沫。当然,在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起源及分类 古代货币的发展 古代信用的发展 古代信用的发展 中国货币史上的六大演变特征 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关系: 可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功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两种形态: 实物货币:货币发展形式中最原始的形式。例如,羊、斧头、贝壳等。 金属货币:典型的足值货币。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大量小、耐久

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及治理

[322]刘长青.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及治理 郑鸣.厦门大学,2014. 摘要: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既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界的重要课题,也是现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面临着货币发行过度,经济增速减缓,通货膨胀起伏的复杂形势。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货币化率过高可能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都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掌握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研究如何系统地解决货币超发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理论上,货币超发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继而刺激经济增长;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货币超发并未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没能促进经济高速增长,货币------------------------------------------------------------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中国货币概况(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概况 我国货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绚丽多彩。人民币在我国货币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自发行以来,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内容摘要:随着加入WTO金融服务承诺的逐步兑现,作为金融自由化中心环节的利率市场化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融入国际经济参与竞争,提高金融效率的必然选择。由于利率市场化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推进利率市场必须找准突破口,才能使全面放开利率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货币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货币市场概况,接着在回顾世界其它国家实践利率市场化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会造成一定的波动,分析了在货币市场进行利率市场化的优势,最后就如何完善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主题词: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建议Themoneymarketisthebreachof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 Withthefulfillinggraduallyoffinancialservicepromiseofaccessi ontotheWTO,,thepolicyisstrong,,thenonthebasisofreviewingmark et-orientedhistoryofinterestrateofothernationalpracticesofth eworld, Keywords: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Moneymarket,Proposal s 利率是货币的资金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利率基本上是“焊牢”的,这种一层不变的利率体系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

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106552.html,/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2681 6.shtml 美国货币供应量M2=8万亿美元, 中国货币供应量 M2=60万亿元人民币。8万亿美元按现在汇率大约是55万亿人民币.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中国GDP仅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1/3 中国人均GDP仅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1/13 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美国工人的4% 中国房价....这话题大家说得太多太烂,我不说了.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规模占全球1/4. 比较之下,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会在货币发行量和房价涨幅上面,位居全球前列. 难道是因为,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 货币发行量太少, 应该增发四倍, 房价再涨四倍? 美元购买力现在全球最强, 房价比中国便宜一半, 汽车比中国便宜, 汽油比中国便宜(中国六角,美国四角), 电子产品比中国便宜, 机票特别是国际机票比中国便宜得多,

沃尔玛同一种商品,美国卖得比中国便宜, 大宗农产品比中国便宜,(因为美国是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省运费) 除了人力资本相关的(因为美国工资高20倍),全部比中国便宜。 大家看一看上面那些项目,是不是已经占了中国城市中产阶级主要的开支了,房子,汽车,加油,逛沃尔玛(家乐福等),买电子产品,旅游(机票)等. 货币不一定引起通涨的。超出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印出后,基本上有两条路可去,

第一条是消费品和投资品,即引起通涨 第二条是购买资产,即引起资产泡沫,(这里资产泡沫的意思是房地产价格相对收入中位线高昂, 和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高昂) 第一条对最下层的人们生活影响较大 第二条对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影响较大 这两条对最上层的人们都有利,包括领导干部,私营企业主,黑领,外来投资者。 我的意思是房地产泡沫吸收了多印的钱,本来是15%的通涨率体现不出来。只要房地产泡沫不断吸引多印的钱,通涨就基本上起不来,直到房地产泡沫破裂。而房地产泡沫破裂,相当于把钱从资产泡沫中赶出来,进入到消费品市场,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对当前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之我见 摘要:截至2013年9月末,中国的M2总量已经达到107.74万亿元,那么当前中国货币超发了吗?前些年对于货币超发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探讨过了,但至今为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为大家所接受。本文在总结了一些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从“货币超发”中“货币”的含义,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以及各国之间关于货币超发的可比性等几个方面的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最后得出我们应该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货币超发这个问题的结论。 关键字:货币超发 , 衡量标准 , 可比性 一、前人观点陈述 1、“货币超发”中的“货币”用什么表示? 讨论货币超发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的就是“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很多种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凡是能够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甚至是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金融工具,无论是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还是有价证券,都称之为货币”1。而对于论题中的“货币”而言,有些人,比如说黄涛,认为应该用M2来作为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的标准;而另一部分人,以沈晗耀为例,认为可以用M1来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并解释了不宜用M2作为货币超发标准的原因。 2、中国货币超发了吗? 除了货币的表示标准不统一,对于货币是否超发也是存在分歧的。以满红智为代表的人认为中国货币并没有超发;而张锐就认为中国货币超发了。 1杜金富主编:《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三版,第1页.

3、用什么来衡量货币超发? 关于货币超发的衡量,有些人认为应该用M2减去GDP来加以衡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用M2除以GDP更加准确,比如胡晓鹏;更有甚者认为不应该用M2与GDP的关系作为衡量货币超发的标准,例如李倩。 4、各国之间M2具有可比性吗? 很多人在分析货币超发这个问题时经常将中国的M2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加以对比,来说明中国货币超发的问题,比如说黄涛。对此,有些人却认为这是不妥的,中外M2的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不能作直接的对比,例如李倩。 二、货币超发中“货币”的含义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国家货币是否超发不应该用M1也不应该用M2来表示,而是应该以M0作为衡量标准的货币。理由如下: 首先,从“货币超发”这个“发”字我们可以看出,论题主要强调的是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是否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及增长所需数量,而不是货币的流通数量的是多少。根据凯恩斯的乘数效应理论可知,货币的发行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创造乘数的乘积。所以说现实中货币的供给量远远大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的数量。众所周知,在中国有权发行货币的机构是什么呢?当然是中国人民银行。而根据我国1994年货币统计口径(之后又进行了几次修改):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可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应该是基础货币,即M0,这才是货币的发行量,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货币”。而M1等于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M2等于M1加上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除了M0那部分,其它的“货币”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并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不应包括在我们的讨论之中,也就更没有拿它和其它国家比较的必要了。

最新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 一半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 2013年01月29日06:32 来源:环球网 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中国占近一半。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流动性泛滥的洪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目标至2%。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 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

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期间,每年全球新增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一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10年,中国的M2余额才刚与欧元区旗鼓相当;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

xx货币发展简史 10级经济学 (2)xxxx10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 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

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中国货币市场仍存在问题,发展缓慢。 关键词:货币市场;现状;问题 伴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短期信贷市场以外,还有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等。但从总体上来说,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特别是比起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操作所要求的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纪律来看,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仍缓慢。 一、货币市场现状分析 (一)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拆借市场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短期信用融资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由于我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机构必须对中央银行交纳准备金,由于临时性大额支付会使存款机构出现暂时的准备金不足,从而形成拆借资金的需求。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现实行的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时贷时存、相互融通”的信贷管理办法。 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数额较小,而商业银行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支付系统的原因,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均由其总行在所在地人民银行集中交纳,而商业银行分支行又需要保留部分超额准备金以保证在当地的大额支付,这是超额储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超额准备水平较高,为了减少商业银行的财务负担,人民银行对超额准备金付息,目前超额准备金的利率为2.07%,这构成了拆借利率的下限。因为超额准备金利率较高,因此商业银行缺乏减少超额准备金的动机,从而使同业拆借,特别是隔夜拆借的需求下降。因此拆借市场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准备金制度并提高中央行支付系统的效率。 (二)回购市场 近年来,随着风险管理的加强,金融机构普遍需要更为安全的短期融资方式和工具。依托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回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规范管理,1995年8月9日,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重申进一步规范证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严禁回购交易中的买空卖空行为和非金融机构参与回购市场,证券交易所开办回购交易必须经人民银行批准,回购证券限于国债和金融债券,并且还确立了参与者登证和交易情况申报制度。 目前,参加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业务的市场成员已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及授权

中国货币超发分析I

中国货币超发探讨Ⅰ 老谢方丈 何为货币超发? 首先,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供给货币我们一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来作为代表。而增长的价值拿到国家层面上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GDP。 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据统计,2010年底,我国39.80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109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72.58万亿元,为845倍。 货币超发分析和预测 1、 M2 外储 GDP 1、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大,也很难具体到数字。不过可以通过一个类比,来确定一个相对具体的货币超发范围。我们先来看近10年中一个GDP规模和M2的量和走势。 2001年(经济稳定期)GDP规模10.97万亿元,增速8.2%;M2余额15.83万亿元,增速17.7%。 2004年(经济向好期)GDP规模15.98万亿元,增速10.5%;M2余额25.32万亿元,增速14.5%。 2007年(经济过热期)GDP规模26.58万亿元,增速14.3%;M2余额40.34万亿元,增速16.7%。 2008年(金融危机期)GDP规模31.40万亿元,增速10.6%;M2余额

47.51万亿元,增速17.8%。 2009年(经济探底期)GDP规模34.05万亿元,增速7.8%;M2余额61.02万亿元,增速28.4%。 2010年(经济回稳期)GDP规模39.8万亿元,增速10.9%;M2余额72.58万亿元,增速18.9%。 (M2:包括新增信贷和外汇占款) 2、M2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接下来我以M2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做一个对比,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可以找到三个交汇点,2003年年中,2008年末,2010年末;2003年是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的基点。2008年年末恰好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探底的时间点。2010年年末则是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起始点。 近10年的货币发行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波动,与此相对应的是GDP增长率一路拉涨,理论上来讲,由于当年发行的基础货币对后年的经济活动影响有一个累加效应。我这里暂且宽泛的设定以2003年年中为基准值(GDP增长率10.2%,M2增速19.5%,和值 29.7)。 【为什么取值2003年?2003年CPI指数为1.2%!因为当一个国家地区货币超发,往往是伴随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与此同时,国际上通行的认为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超过3%就可以认定为通胀,高于5%为严重通胀,而低于1%为轻微通缩。也就是说CPI正常值应该在1%~3%之间波动,通胀风险小,也就是说无货币超发风险】 就此,我取27~30来作为衡量货币是否增发的基准值。接下来我就来累加M2和GDP增长率; 2001年M2增长17.7,GDP增长8.2%,和值25.9;2002年M2增长16.8,GDP增长9%,和值25.8; 2003年M2增长19.5,GDP增长10.2%,和值29.7;2004年M2增长14.5,GDP增长10.5%,和值25;

中国货币的发现与演变

中国货币的发现与演变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货币,社会的发展也与货币息息相关,我国自古代时就使用了货币并一直延续至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初发明了货币,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发展成今天的人民币。 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创造出来的;二是自然产生说,代表人物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到“维币之行,以通农商”,意思是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为适应商品的需要而自然产生出来的。 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它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在人类历史上,商品货币主要有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种形态。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最原始的形式,与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作为原始货币,它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商品相互交换。从形式上看,实物货币是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并且是具有普遍接受性的实物。但实物货币本身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体积笨重不便携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退出了舞台。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凡是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都可以称为金属货币,铜铁金银都充当过金属货币的材料。金属货币具备耐久性,轻便性,可分性或可加工性,价值统一或均质性,以及供给的稳定性等优势和特性,能有效地发挥货币的职能。 中国古代货币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但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的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就是最早的金属货币。 早期仿形货币,是中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阶段之后产生的,随着地域经济的不同,不同部落使用的早期货币都不一样,现今出土的有争议的青铜器:如斧,网状器,它们与实用器形似而体积小,有的呈小批量出土,而且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中出现。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零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但秦铸行不久,由于暴政与巨额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唐初,仍用隋代旧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自始结束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而进入宝文制货币。唐代时货币起源的认识仍出于《管子》的“先生制币”说(亦称“货币国定税”)此说在《管子》一书中多处言及,有代表性的是《国蓄》,曰“王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玉起于亦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人百里,水邑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涂之远,真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币,以刀币为下币。三币,中屋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这一观点以后影响至今,已成定论,成与货币起源说上的主流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