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论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钱虎君

种子121班高娜

学号11212126

2013年5月2日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植物生产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本文阐述了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当前我国植物生产专业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们如何做好植物生产的研究推广做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生产研究现状研究推广

引言:作为一名农学系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产的意义,现今我国植物生产的现状,未来植物生产发展的方向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本文参考各类文献,对植物生产各方面知识做了总结与阐述。希望能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就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一、植物生产概况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机能来获得产品的生命活动。根据获得产品方式,可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类,即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

而植物生产指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该过程所获得的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生产食物为主的和生产非食物的两大类。生产食物为主的植物包括粮食、糖料、油料、水果、蔬菜等。其中,除了可食用部分,不可直接食用的部分通过动物和微生物的利用、转化,部分地形成人类能直接使用的食物。这是发展腐生食物链农业的物质基础。而生产非食物的植物包括各种纤维植物,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产品为工业原材料和医药用品。

植物生产有以下6个特点:

1.对社会经济的广泛依赖性

由于人类长期而频繁的干预,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群已发生很大变化,食物链趋于简化,层次性削弱。杖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只从土地上攫取物质和能量,除了劳力以外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辅助循环,是掠夺式的生产模式。我国的传统农业,通过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料,用地养地地结合去维持土壤肥力,部分偿还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量的损耗。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物质投入农业生产系统,加快和加强了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必须服从一定的生物规律

植物生产的主体是植物。植物是活的生物有机体,就必然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植物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个体和群体、生长和发育等规律都在生物有机体上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的个体、群体和后代繁衍的数量和质量。发挥植物的增产潜力,关键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目前,我国高产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2%~3%。如果把光能利用率再提高1%,作物的产量就可以大幅提高。

3.受气候条件的控制

植物不仅服从有机界的规律,而且与周围环境构成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系统。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应具备和谐的结构和高级、经济的物质能量传输和转换体系,既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弹性波动,又有净化环境的能力,能为人类提供优质、高额而稳定的生物产品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农作物种类品种的单一化和种质资源的单纯化,对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要求越来越高,适应性和抗逆性逐渐降低,不稳定性日趋明显。

4.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性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产品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后者包括劳动没有作用于产品的时间。农业的生产时间长于劳动时间。农业劳动时间时断时续,而劳动过程间断期间生产过程照常进行。

按照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的特点,应认识到:(1)农业劳动主要是对农业生物有机体和外界环境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不能取代植物光合作用本身。(2)作物的选择、耕种的安排、施肥灌溉、直至收获,都应因地因物制宜。技术水平的高低、劳动工具的优劣,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对植物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影响极大。(3)充分利用农业劳动的间断性进行生产条件的准备、农产品的加工及交换活动。

5.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作物生产的季节性是指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都受季节时令的制约。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往往都取决于这种操作是否把握最佳时节适时进行。错过时机就会造成减产,乃至劳而无获。人们认识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根据需要可促进或延缓生长发育的过程;掌握作物不同时期对外部条件和管理技术的不同要求,也可发挥集约化劳动的作用,取得更大效益。

作物生产具有地域性。因各地区的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加上社会经济、生产条件、作物种类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构成了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因此,作物生产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潜力,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6.生产的有序性、综合性

农业是一个经济、生态、技术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其主要对象的生长发育各个环节不可中断和颠倒,有严格的顺序,这一特点要求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行整体研究,综合开发。作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是多种环境因素和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选育作物品种时要考虑满足多方面要求的综合性指标;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施用肥料上要注重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配合应用。必须指出,采取任何一项措施,都要既考虑当前的影响,又要照顾长远的利益。

植物生产学的研究对象是栽培植物,统称为作物,主要包括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一般将在大田栽培利用的植物称为农作物、大田作物或作物,而将栽培利用的园艺植物称为园艺作物。

植物生产学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栽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建立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

植物生产的实践活动,概括起来包括植物、环境、措施三大方面。可以说,植物生产学是研究植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作物是植物生产学的研究对象。每种作物都有其自身的生育规律,如作物个

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等。这些规律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

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等。作物与这些因素有各种规律性的联系,环境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后代繁衍,关系着农产品的数量和规律。研究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运用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论据。

措施是人为因素,是一种调控手段,人们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因素,使作物向着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辩证关系贯穿在整个植物生产过程中。在应用中,三者关系处理好,则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成本低;反之,则产量低,品质差,成本高。

二、植物生产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作物科学以作物生产高产、稳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生产目标,在作物育种与作物栽培领域获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在本学科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家链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并同时推动了作物学科的发展进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两年来我国在作物优良品种选育、遗传育种技术和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与生理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新进展。

1.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跨越发展

(1)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成果显著:针对作物生产高产、稳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围绕着生物种业的新挑战,加速了新品

种的选育,选育出了一批不同作物的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新品种选育成果显著,获得4项国家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优良新品种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抗性持续增强:优良品种的选育正由表现性选择向基因型选择、由形态特征选择

向生理特性选择的转变,优质、高产、抗逆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优

良品种培育的发展方向,以关键性状改良为主的新品种不断涌现,

优良新品种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抗性持续增强。

(3)作物遗产育种理论和方法去的持续进展与突破: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在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作物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作物分子标记

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等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生

物育种新技术与国际前沿差距正在减小,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已经

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主要作物转基因育种,分

子标记育种理论与技术、细胞工程与诱变育种进一步发展。

2.作物栽培学科快速发展

作物丰产高效、现代生产技术的耕作栽培取得新进展。

(1)作物丰产高效的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

(2)作物一年两(多)熟协调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显著进展

(3)作物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4)作物栽培信息化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同时,作物学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和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学术建制方面,作物学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形成了作物遗传与育种学、作物种质资源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作物分子生物学和作物信息学等二级分支学科,相互交融配套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作物学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与学科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对农业及粮食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人、财、物的综合配套,加强了杰出人才的引进和交流、高层次创新人才遴选和培养,创新团队培育,并在科研条件建设、重大项目立项、重大成果跟踪、国际合作交流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重点倾斜,使我国作物学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国从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多学科,多部门,区域化等特点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重大需求,按照加强收入、完善功能、合理布局、避免重复的原则,优先加强了已有涉农领域的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野外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基础研究条件,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切实发挥科技平台功能。

三、植物生产的研究和推广方向

课上说,我们要的是“顶天立地”。所谓顶天,便是研究要高到天上去,所谓立地,则指研究所得要能推广到实际农业生产中。

我国农业推广,从古代的劝农式、教田,至清末民国时期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而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加入WTO,政治经济体制的一系列变化,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农民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简单的生产者,变为融生产者、经营着、管理者为一体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农民要求推广人员提供商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由此,我国的农业也有了其自身特色。

最后谈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高等农业院校的农业推广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

(1)在校内建立良种场,发挥试验研究,示范推广,良种繁育综合功能,经常接待农民、农民企业家、农业推广人员,使科研成

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动力

(2)在校内外建立多学科综合技术开发区,以点带面帮助地方发展农村经济

(3)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使广大师生面向农村、适应农村、服务农村。

(4)建立技术推广协作网,是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5)选派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地方技术顾问,聘用骨干教师兼任地方科级领导干部,为当地发展农业,发展经济出谋划策。

(6)建立扶贫基地,组织师生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7)通过技术转让,让新技术能被厂家规模生产

(8)开办农业推广专业,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编印农业推广教材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9)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举办各种干部培训班。

(10)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咨询活动,将科技传播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希望通过对植物生产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后,能更加熟练的应用于生产,服务社会,完成我们每一个学子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国科技技术协会,作物学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

张坤朋等,农业推广学,2012(9)

董树亭,植物生产学,2003(8)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论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钱虎君 种子121班高娜 学号11212126 2013年5月2日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植物生产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本文阐述了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当前我国植物生产专业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们如何做好植物生产的研究推广做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生产研究现状研究推广 引言:作为一名农学系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产的意义,现今我国植物生产的现状,未来植物生产发展的方向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本文参考各类文献,对植物生产各方面知识做了总结与阐述。希望能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就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一、植物生产概况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机能来获得产品的生命活动。根据获得产品方式,可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类,即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 而植物生产指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该过程所获得的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生产食物为主的和生产非食物的两大类。生产食物为主的植物包括粮食、糖料、油料、水果、蔬菜等。其中,除了可食用部分,不可直接食用的部分通过动物和微生物的利用、转化,部分地形成人类能直接使用的食物。这是发展腐生食物链农业的物质基础。而生产非食物的植物包括各种纤维植物,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产品为工业原材料和医药用品。 植物生产有以下6个特点: 1.对社会经济的广泛依赖性 由于人类长期而频繁的干预,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群已发生很大变化,食物链趋于简化,层次性削弱。杖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只从土地上攫取物质和能量,除了劳力以外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辅助循环,是掠夺式的生产模式。我国的传统农业,通过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料,用地养地地结合去维持土壤肥力,部分偿还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量的损耗。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物质投入农业生产系统,加快和加强了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必须服从一定的生物规律 植物生产的主体是植物。植物是活的生物有机体,就必然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植物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个体和群体、生长和发育等规律都在生物有机体上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的个体、群体和后代繁衍的数量和质量。发挥植物的增产潜力,关键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目前,我国高产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2%~3%。如果把光能利用率再提高1%,作物的产量就可以大幅提高。 3.受气候条件的控制

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57 日期:2012-11-1 13:04:06 第一节、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植物工厂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示范效益、科普效益、观光效益特别明显,高产、高效、高质、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植物工厂”的特点,实现“水、肥、气同补”和技术集成是植物工厂的技术核心,“生产”环境设施化、形式立体化、流程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资源节能化,过程透明化,是植物工厂的创新模式,这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颠覆,它创造了农业的神奇,演绎着农业的神话,使我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正如国际粮农组织所说的那样:植物工厂是二十一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植物工厂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和问题,还需完善。 一、建设成本问题 植物工厂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到目前为止都非常高,国内无锡植物工厂面积6000㎡,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平均为833.33元/㎡,汤山植物工厂平均造价1166元/㎡,江宁台创园植物工厂投资800万元人民币,总面积为12000㎡,平均造价为667元/㎡,(是目前国内最低的),而国内的其余植物工厂的平均造价均高于此。 国外植物工厂的造价更高,日本植物工厂的造价均在2万元/㎡以上,韩国知识经济部披露:利用二极管LED人工太阳能建造植物工厂,将投资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609.88万元,建495㎡示范植物工厂,平均造价为32522.8元/㎡。 由于植物工厂成本造价太高,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过高,在日本太阳光型植物工厂一棵生菜的成本为50日元,而在完全控制性植物工厂中生产生菜成本是100日元以上,一般地讲,日本植物工厂生产100克菜的成本为100日元,市场上零售价为180-200日元,一只番茄单价在10-20元。 植物工厂生产成本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设备成本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通过绪论学习,了解什么是植物生理学以及它主要研究的内容、了解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主要特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和发展趋势;为认识和学好植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二、本章知识要点 三、单元自测题 1.与其他生物相比较,绿色植物代谢活动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答: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的代谢活动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的“自养性”,绿色植物不需要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来源,而能以太阳光能作动力,用来自空气中的C02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 因此作为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大有可为的。 2.请简述植物生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诞生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已积累并记载下了丰富的有关植物生命活动方面的知识,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在民间应用。 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30年代钱崇澍、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等先后留学回国,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开设了植物生理学课程、建立植物生理实验室,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多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现改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现在已发展到5000余人,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开展了工作,有些工作在国际植物生理学领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中国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稻及拟南芥的突变群体构建,基因表达谱和DNA芯片,转录因子,细胞分化和形态建成。②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研究:光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次生代谢,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光信号传导和生物钟,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③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研究:植物-昆虫相互作用,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共生固氮,植物和昆虫抗逆及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现代农业,空间生物学。④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优质高抗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生物反应器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植物生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国植物生理学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爱祖国、爱科学的优良传统,将分子、生化、生物物理、遗传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研究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以期在掌握植物生理过程的分子机理,促进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 现在普遍认为植物生理学起源于16世纪荷兰人J.B van Helmont所做的实验来研究植物营养本质。随后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8-19世纪,光合作用的概念具有雏形,其发现彻底动摇了植物营养的腐殖质理论。植物生理学开始孕育。 二: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在植物矿物质研究,渗透现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生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列的成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植物生理学讲义》和《植物生理学》的出版。植物生理学正式从植物学和农业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单独的科学。 三: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生理学也取得了很多成就电子显微技术,X 衍射技术,超离心技术,色层分析技术,膜片钳技术等成为研究的有力工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揭示和遗传密码子的发现,催生了分子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的帮助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开始向微观方面发展。 植物生理学现在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普遍认为来自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都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的方式来解释。但是分子生物学只能解释一部分的问题,却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生理学内容的扩展以及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如计算机科学在植物生理学中营养和数学模拟研究某些生理问题,逆境生理方面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等。这种交叉渗透大大扩展了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机理研究的深入和调控探讨的兴起。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植物生理学已经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去研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许多重要功能蛋白如RUBP羧化酶、光敏色素蛋白及钙调素等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在不断的深入。 三:现代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到两极分化与趋同的时代。在微观和宏观上不断深入并且相互融合。植物生理学也将符合这一趋势,不断重视从分子到到群体的不同层次的研究。 四:植物生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也从农业林业扩大到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医药,轻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并且在食品行业会有更大的应用。 随着植物生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肯定是越来越广的。 参考文献 1:魏小红,龙瑞军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影响甘肃科技纵横 2:王晶赵文东甄纪东植物生理学作用于发展农机化研究 3:余小平植物生理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陕西师范大学积继续教育学报(西安)

植物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物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年级: 2010 学号: 2202040319 姓名: 朱家钰 专业: 音乐学 二零一二年七月

摘要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兴专业,综合了传统的农学、园艺和植保三大内容,在科研和应用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在科研上,它属于应用基础学科,可以为国家生态建设、粮食生产安全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在应用上,它主要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及植物遗传改良、农业信息技术及植物生产管理、生态环境及植物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和植物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同时,综合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设施和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的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及新农村发展中,将呈现广阔的发展远景。 关键词:植物科学;现阶段发展;重要性;发展前景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植物科学 随着农业技术高新化、领域扩大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信息化,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由此而生。 2.植物科学的意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经济和管理科学、植物生产学、植物育种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植物生产、植物育种和植物保护工作需要的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组织管理种植业生产、进行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经营管理农业企业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植物科学的研究方向 1.植物生理学研究农作物植物激素代谢及其调控、植物激素作用机制、植物激素测定技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与运转及其机制,新型肥料和营养剂的研制;逆境对植物伤害的机制以及农业防灾与减灾。2.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植物初生及次生物质代谢规律及其应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性质、结构及功能;基因工程技术及应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3.环境植物学研究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主要农作物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污染土壤及水体植物修复技术及应用、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对环境污染水平的指示。4.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与发育规律;利用现代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和创造植物新种质;有应用价值的目标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克隆。5.资源植物学及植物细胞工程研究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引种驯化、天然产物开发利用。研究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创造新种质的途径及植物器官分化的细胞与分子机理,植物体细胞形态发生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植物细胞工程产业化。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资料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Reproductive physiology in plant [学习要求] 掌握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掌握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光周期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和花形态发生中的同源异形基因和ABC模型;了解花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生理条件,了解植物的性别表现。了解花粉的寿命和贮存,柱头的生活能力,以及外界条件对授粉的影响;掌握植物柱头的生理特性、授粉受精的过程、授粉受精所需的条件及生理生化变化;掌握被子植物中存在的两种自交不亲和性及其特点,了解克服不亲和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有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花作用的部位、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春化处理、调种引种和控制花期等),光周期现象类型、光周期的感受部位、诱导的机理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种、育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花器官形成的ABC模型和性别表现,受精引起的代谢变化及自交不亲和性。难点为春化作用的机理、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及其调控和自交不亲和性的机制。 [知识要点] 10.1 幼年期Juvanility 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要经过胚胎形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结实、衰老和死亡等阶段。通常将植物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营养生长时期称为幼年期,处在幼年期的植物不能诱导开花。在果树上又叫童期。幼年期时间长短因植物种类而异,大部分木本植物的幼年期为几年甚至三四十年,草本植物比较短只需要几天或几星期,有的植物根本没有幼年期,因为种子已经具备花原基(如花生)。长日照处理、嫁接、外施赤霉素等措施能缩短幼年期,使植株提早成熟。 10.2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已经完成幼年期的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诱导开花。低温和光周期是植物成花诱导的两个主要环境因子。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一般一年生冬性植物和大多数二年植物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春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综述 院系:理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1005 班 学号:100130148 姓名:谢胜波

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概况 谢胜波 摘要: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不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全世界同样享有盛誉。此外,牡丹的根皮还是我国传统中药——“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而且牡丹花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开发美容保健品有很大发展潜力。中国不仅是牡丹的原产地和多样性中心,也是栽培牡丹的发源地,是品种起源、演化和发展的中心。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因此,开展野生牡丹系统和进化的研究以及栽培牡丹起源的研究对阐明牡丹的起源以及培育和改良栽培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牡丹花;综合利用;品质特征;开发前景 一前言 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木本植物,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历来为世人所珍爱.广泛分布于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安徽铜陵、陕西汉中、河北柏山、四川、甘肃、浙江等地.据统计,我国牡丹的种植面积已达2万hm2[1]。目前,牡丹花除作为重要的观赏花卉之外,主要利用其根皮(即丹皮)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但由于受到花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导致花开时经贸、旅游活动繁荣,花落时惨淡经营的不良局面,且受制于深加工技术落后,每年有大量的牡丹花白白地浪费掉。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对牡丹花的成分和应用性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以期对牡丹花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作为生产丹皮的副产品———牡丹花、牡丹籽的保健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二研究概况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 丹皮含有牡丹皮原苷( 酶解后生成丹皮酚和丹皮酚苷) 、芍药苷、芍药酚、挥发油、甾醇生物碱以及植物甾醇等。吴少华等[2]从丹皮中分离出白桦脂酸、白桦脂醇、齐墩果酸、芍药苷元、丹皮酚、6-2-羟基香豆素、没食子酸等9个化合物。丹皮酚是牡丹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化学名为2,2-羟基-2,4,2-甲氧基苯乙酮

国内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设备发展概况(精)

(国外都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第十八刊 国外农业信息 !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1年12月8日 国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 设备发展概况 一、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的概念 植物工厂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有时也把其称为可控环境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广义植物工厂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饲养,狭义植物工厂是指设施栽培。本研究项目涉及的植物工厂是狭义植物工厂,即利用设施栽培,它可以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并能使作物在相反季节生长,在有限的空间中相对较少的时间里生产出高品质的作物。

植物工厂机械,是指适合植物工厂耕作、栽培、收获等农艺特点,并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植物工厂起步比较早,作物栽培己具备了成熟成套的技术,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设备也齐全,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为适应植物工厂的发展,荷兰、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等国家加强了植物工厂作业机具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目前其温室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播种、间苗、灌溉、中耕和除草等作业均已实现机械化。其开发的耕耘机可以在温室中进行耕整地、移栽、开沟、起垄、中耕、锄草、施肥、培土、喷药及短途运输等多种作业,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二、发达国家植物工厂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地理情况的限制,这些国家的植物工厂发展都比较早,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都已达到了机械化水平,有些甚至都达到了智能化。 1.荷兰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农业主要包括:农田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10%;畜牧业,占60%,园艺和林业,占30%;还有辅助工业如种子、化肥、动物饲料等。荷兰植物工厂,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长足发展,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生产上,在温室产品的专业经营方面也显露出独特的魅力。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荷兰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在措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加温系统的改进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物价值、药物特征、药用植物的发展等 内容: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 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 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作者:朱云华 在园林绿化实践中,为了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需要乔、灌、草多层植物的合理搭配。据研究报道,在片林的生态效益上乔、灌、草三层结构的片林其生态效益比乔、灌、草两层的片林及乔、灌单层的片林结构要好,在片林群落的局部地段移去生长不良或过密的乔、灌木按一定比例栽入耐荫灌木和耐荫地被植物可组成稳定性好、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多层混交群落以美化环境,更好地提高城市生态效益。此外,园林地被植物的另一重要作用是覆盖地面,通过覆盖地面来减少或清除杂草, 为人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由植物组成的,具有吸引力的植物组合体。在种植设计中以灌木作为边缘植物,用地被植物衬托,可形成一个有层次变化的令人愉快的群落,某些多年生观花观叶地被植物,以其鲜艳的花朵、果实, 奇特的叶型点缀在疏林草地上,可明显提高绿化效果,丰富园林景观。 1 国内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园林地被植物与草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人们开始认识到地面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把发展草坪与地被植物作为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实现黄土不见天的有力措施之一。各大城市为了摸清当地的地被植物资源,研究和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和应用的地被植物优良种和品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1988年以来国内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和利用 1982 年曾对秦岭南坡活地塘等地区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 2 ] , 对23 科51种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种的生活型、花期、花色、植株高度、幅度、分枝情况和园林应用作了研究和评价。1988年对重庆市的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应用研究,结果认为:重庆市的园林地被植物资源丰富,常见的地被植物计有86 科278属429 种。其中禾草占2119 % , 菊科占10 % ,蕨类占1412 %。可作休息草坪和运动场草坪的暖季型草种是结缕草( Zoysia j aponica Steud. ) 、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Hance) 、假俭草[ Eremochl oa ophiuroides ( Munro ) Hack. ] 。坡坎绿地可使用的地被植物是麦冬( O phiopogon japonicus (L . f.) Ker-Gawl. ) 、萱草[ Hemerocallis f ulva (L .)L . ] 、苔草( Carex sp. ) 、狼尾草( Penniset um alopecuroides) 、芒( Miscanthus sinensis An2 derss. ) 、野菊( Dendranthem a indicum) 、过路黄( L ysim achia christinae Hance) 、地肤[ Kochia scoparia (L . ) Schrad. ]等。墙垣绿化的地被植物是: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 ri2 cuspid ata (Sieb. et Zucc. ) Planch. ] 、葡萄( V i2 tis vinif era L .) 、洋常春藤( Hedera helix L .) 、金银花( L onicera japonica Thunb. ) 等。可用于河岸绿化的植物是芦苇(Phragmites com m unis Trin. ) 、甜根子草( S ac charum spontaneum L.) 、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L .) Pers. ]等耐水淹、保土固沙力强的植物。在有粉尘和酸碱污染的工厂车间,可用蜈蚣草( Pter is vittata L .) 、凤尾蕨[ P. creti2 ca L . var. nervosa ( Thunb. ) Ch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植物生理学

绪论 ?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问答题: 1、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2、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得到那些启示? 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4、植物生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体系,若所得的结果不是您原来所设想的,您将如何对待?(00中科院水生所) 5、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请具体谈一谈生命活动应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03河北农大) 6、简述植物代谢生理的研究特点与进展,试举例加以说明。(02北林大) 第一章水分代谢 ?名词解释 自由水和束缚水伤流和吐水根压和蒸腾拉力质外体途径和细胞途径蒸腾比率与蒸腾系数渗透作用水通道蛋白水分临界期内聚力学说等渗溶液蒸腾系数 ?问答题: 1、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2、光是怎样引起植物的气孔开放的? 3、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4、什么是水孔蛋白?简述其调控及其生理意义。 5、如把某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植物细胞的水势、渗透势和压力势是如何变化的? 6、简述影响植物根系吸水的外界因素。 7、为什么在植物移栽时要剪掉一部分叶,根部还要带土? 8、为什么质壁分离法测得的是植物细胞的渗透势而小液流法测得的是组织的水势?这两种方法哪种更能反映植物本身客观水分状况? 9、甲、乙两细胞,甲放在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得其渗透势为-0.8RT;乙放在0.3 4mol.L-1的NaCl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得其渗透势为-0.7RT,假定i蔗糖=1,i NaCl=1.8,问甲乙两细胞水的压力势大?取出两细胞后紧密接触,水分如何流动?如破坏细胞膜,水分又如何流动? 10、将正常供水盆栽苗木的部分根系暴露在空气中,苗木地上部分水分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如切除这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的根系,则苗木的生长又得到恢复,如何解释?(南林大) 11、简述蒸腾作用的利与弊。(北林大) 12、根系对水分及盐分的吸收是相互依赖的还是相互独立的?简述其理由。(中科院植物所) 13、在科学家探索新的星球时,总是首先确认该星球是否存在水分,为什么?(南大)14、请分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矿质元素吸收过程三者间的相互协调制约关系。(北农大)15、试述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并分析根系吸水对吸收矿物质营养的影响。(北农大)

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9-06-11T10:23:51.16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4期作者:张传顺[导读] 园林地被植物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应。本文对园林地被植物的作用、分类以及在园林中的配置方法,作者根据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园林地被植物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应。本文对园林地被植物的作用、分类以及在园林中的 配置方法,作者根据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配置方法;灌木;乔木 1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为了追求国外的绿地效果,部分城市绿化片面要求绿地达到常绿、整齐细腻、无杂草、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却没有从中国国情、生态园林角度、气候特点等方面多加考虑,大面积单一应用冷季型草坪草,使冷季型草坪迅速成为地面绿化植物中的主导,逐渐取代曾经使用的地被植物。园林地被植物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问题,只能小面积示范或种植于苗圃或植物园中,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特性、效益与价值。因此,在园林地被植物应用上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地被植物种类减少由于各地品种倾向于相互引种,而且引种速度快,导致乡土地被植物逐渐减少,区域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因绿地中选择的地被植物有限,导致绿地设计手法雷同,忽视了多种地被植物的配置应用,千篇一律的绿地模式使城市绿化缺乏特色。 1.2地被植物品种化较少目前,应用的地被植物只有少数几类有品种化。因此,应该加强对地被植物品种化的开发,使花色、株高等观赏特性更加丰富。 1.3设计较简单地被植物设计简单,倾向单种地被大面积片植,景观效果呆板不自然,地被植物搭配不合理。应侧重更能体现自然风情的花境,这将使地被植物大面积应用,给地被植物的发展带来机遇。 1.4施工养护不合理绿地建设追求迅速成景,地被植物往往栽植过密,影响其生长。另外,因不了解多数地被植物喜阴的特性,导致地被植物在施工完成后被晒死的现象很普遍[2-3]。 1.5多种地被植物的开发研究滞后观赏性草坪草的开发、引种、经营发展迅速,而其他地被植物的应用相对滞后。对于大量野生分布的地被植物,没有经认真搜集、整理、开发而加以利用,只停留在研究水平,地被植物的推广应用及生产延伸工作不到位。2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 2.1按观赏特性可分为:(1)常绿地被植物,四季常青,可达终年覆盖地面的效果。如铺地柏、常春藤等。(2)观叶地被植物,有特殊的叶色与叶姿,单独或群体均可观。如紫叶酢浆草、菲白竹等。(3)观花地被植物,如地被菊、诸葛菜等。 2.2按植物种类可分为:(1)草本地被植物,其种类、数量众多,自然分布范围广。可以在城市绿地大量使用,避免草坪的单调性。根据草本植物的生活型特点,还可细分为:1、2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多浆类地被植物3类。(2)藤本地被植物,这类植物单株覆盖面积大、附着力强,能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且无需专门管理,是公路、河岸的良好护坡地被植物。(3)蕨类地被植物,园林绿化中优良的耐阴地被植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矮竹类地被植物,其茎干低矮,常应用在假山园、岩石园。(5)矮灌木地被植物,其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异,季相变化丰富,既有常绿种类,又有观花、观叶种类,是园林植物植物造景的主要种类之一。3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1原则: 1)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为依据,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对地被植物的要求也不同。如入口区绿地主要是美化环境,可将低矮整齐的小灌木和时令花草等地被植物进行配置,以鲜艳的色彩或图案吸引游人;山林绿地主要是覆盖表土,美化环境,可选用耐阴类地被进行布置;路边绿地则根据园路环境的各异,选择开花地被类,使游人能不断欣赏到因时令变化而变换的各色园景。2)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与周围环境及其他植物协调的衔接起来,以体现不同的园林风格和特色。3)要以建设生态型园林为目标地被植物的布置要符合总体布局的要求,在配置时还应注意将景观与生态综合考虑,建设生态园林。 3.2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法不同地被植物进行配置造景时,要注意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突出主体。地被植物适宜展现群体美的景观效果,从而起到衬托主景的作用,必须考虑其与主景的协调。对于不同植被群落,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也存在很大差异,上层乔灌木的种类,疏密程度以及群落层次的多少不同将造成林下地被植物的配置不同。1)高度搭配适当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人工植物群落中的下层,主要起衬托作用,突出乔灌木的优良景观效果,与上层错落有致的组合,使群落层次分明。如果种植地开阔,上层乔灌木较稀疏,分枝点较高,林下可选用一些较高的地被植物。如潼南十大功劳、水仙花、臭牡丹、水鬼蕉、萱草类等。如果种植地面积小,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低,可应用一些株形低矮、匍匐生长得植物种类,如多花筋骨草、景天类、过路黄类、蛇含委陵菜等。2)色彩搭配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