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概述

最新微生物概述
最新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1、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的发明者,1674年观察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他称为“小动物”,并向英国皇家学会写信介绍自己的发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2、巴斯德(法国,近代微生物的奠基人,微生物学家)

(1)否定“自然发生说”……“生生说”(曲颈瓶实验):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

(2)巴氏消毒法(62度,30分钟):用于牛奶、奶酪、啤酒

(3)发明了炭疽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3、科赫:1843-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

?1876年,科赫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用针尖沾取少量的稀释菌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就会长出多种菌落。他用实验证实了“生生论”

?1882年发现并分离出了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

?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二、微生物的种类

1、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下

细胞壁组成与真细菌不同

青霉素不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

对抗生素利富平不敏感。(利富平抑制细菌RNA的合成)

2、真细菌

(1)结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不同,为肽聚糖细胞质: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还存在质

粒(小型环状DNA分子,基因工程目

的基因的运载体)

细胞膜:

拟核:分布DNA

(2)芽孢: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3)绝大多数属于分解者,也有属于生产者(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3、真菌(酵母――单细胞,出芽或孢子生殖。霉菌――青霉、根霉、曲霉。蕈(xun)――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真核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4、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几乎都是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它们是水域的主要浮游动物。粘菌――介于原生动物与真菌之间的一种真核生物)

5、病毒

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微米或纳米)、结构简单、分布广、营养方式多样、生长繁殖快

三、微生物的营养

1、五大营养物质: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2、培养基配置的基本原则:

?目的明确。

?营养要协调。

牛肉膏:蛋白胨:Nacl=1:2:1

?物化条件要适宜。如pH、渗透压等。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选择培养基功能: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常用的异养型细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的自养型细菌培养基是无机的合成培养基;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为麦芽汁培养基

?方法1:采用“投其所好”的策略。加富的物质是特殊的碳源和氮源。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分离出自生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出自养型微生物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用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用石蜡油来富集分解石油的微生物;

用较浓的糖液来富集酵母菌等;

?方法2:“取其所抗”。利用待分离的微生物对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抗性而设计的

如分离放线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数滴10%的苯酚,可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

在分离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7.5%NaCl可以抑制大多数细菌,但不抑制葡萄球菌,从而选择培养葡萄球菌;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大肠杆菌菌落出现金属光泽的紫黑色。(2)严格灭菌:条件:1.05kg/cm2 121度 15——30分钟

目的:杀死细菌芽孢

(3)培养基配置的实验:

称量按照比例,牛肉膏(天然物质,含有生长因子)用烧杯

溶解自来水(存在微量元素)

定容(分别溶解再混合加热,最后加琼脂)

加热至沸腾后,加入剪断的琼脂1%

加热至琼脂融化(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沉淀在杯底)

热水定容:(第二次定容的目的:加热过程中有部分水分散失

用热水定容的目的:防止融化的琼脂凝固)

调解PH值 7.2——7.4

高压蒸汽灭菌

冷却到50度倒平板(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火焰烧瓶口)

四、微生物实验

1、微生物接种:

防止杂菌污染:超静工作台操作、灼烧接种环、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桌少,在火焰旁接种

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用于微生物的培养,观察菌落

目的: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出现单个微生物,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划线法的注意点:1、每次划线前要灼烧

2、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划

3、首尾区不重叠

划线法路线:

培养:37度培养2——3天,倒置培养(避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培养基)

2、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

(1)接种方法:涂布法(无菌滴管吸取细菌悬浮液1-2滴,滴于培养基的表

面,用无菌玻璃铲涂匀)

用于:多种微生物混合液中,选择出需要的微生物

(2)方如浸过不同浓度的某种抗生素和无菌水的圆纸片

(3)37度培养2——3天

(4)在培养皿的底部,测量每个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宽度(越宽,抑菌作用越明显,说明抗生素浓度越高)

六、传染病

1、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病媒传播

(3)、易感人群

2、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减少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染链)疫苗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原微生物抗原的稳定性。(RNA病毒复制过程中易变异)

3、病原菌:重要属性:致病性

定居的位置有高度的专一性

感染人体的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和人体的免疫力

4、病毒:细胞内寄生

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性

注意不同种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发酵工程:人类最早进行的生物工程。

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生产出人类所需产品的技术。

最新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1、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的发明者,1674年观察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他称为“小动物”,并向英国皇家学会写信介绍自己的发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2、巴斯德(法国,近代微生物的奠基人,微生物学家) (1)否定“自然发生说”……“生生说”(曲颈瓶实验):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 (2)巴氏消毒法(62度,30分钟):用于牛奶、奶酪、啤酒 (3)发明了炭疽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3、科赫:1843-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 ?1876年,科赫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用针尖沾取少量的稀释菌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就会长出多种菌落。他用实验证实了“生生论” ?1882年发现并分离出了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 ?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二、微生物的种类 1、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下 细胞壁组成与真细菌不同 青霉素不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 对抗生素利富平不敏感。(利富平抑制细菌RNA的合成) 2、真细菌 (1)结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不同,为肽聚糖细胞质: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还存在质 粒(小型环状DNA分子,基因工程目 的基因的运载体) 细胞膜: 拟核:分布DNA (2)芽孢: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3)绝大多数属于分解者,也有属于生产者(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3、真菌(酵母――单细胞,出芽或孢子生殖。霉菌――青霉、根霉、曲霉。蕈(xun)――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真核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第一章微生物的概述

第一章微生物的概述 一.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必须借助显微镜。 二.微生物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可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有的仅为一种核酸或仅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它们必须寄生于活的易感细胞中生长繁殖。此类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阮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由单细胞组成,细胞核分化程度低,无核膜,核仁,染色体为裸露的DNA分子,胞浆中缺乏完整的细胞器。此类微生物包括古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除古菌外,其他原 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它们细胞水平的结构和组成相近,故被列入广义的细菌范畴。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此类微生物有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核生物 三.17世纪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巴斯德微生物之父巴氏消毒法Florey分离青霉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理与代谢 一.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固体物质是由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等主要化学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氮是组成有机物的四大元素,占90%-97%.极微的硼,锌,钼,钴,碘,镍,钒等微量元素。 二.原核原核微生物;肽聚糖,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 三.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1.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最适ph为7.2-7.6 3.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7度。 4.需氧气和二氧化碳,有的需要氮。 五.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六.细菌的生长曲线 1.迟缓期 2.对数期意义1此时期菌种比较健壮,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年龄,生产 上用于接种的最佳菌龄。2发酵工业上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的菌体密度。3是生理代谢及遗传研究的最 佳时期。4观察研究细菌的性状,均应选用该期的细菌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3.稳定期意义1发酵生产产物形成的重要时期,产物积累达到最高,生产上应尽量通过补充营养物质,调节温度和ph等措施, 延长稳定期,以提高产量。2.活细胞数目稳定,用于计数细菌的最大生长量。 4.衰亡期 七.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必需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实验室分离培养这类微生物主要用动物接种,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法。 八.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和侵袭物质,细菌素,色素,抗生素以及维生素 1.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2.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布与控制 一.人类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上呼吸道,口腔,泌尿生殖道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 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成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二.正常菌群的作用;1.生物屏障与拮抗作用。2免疫作用。3营养作用。4.抗衰老作用。5.抗肿瘤作用。 三.但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这种在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菌群,称条件致病菌。 四.引起机会性感染的条件;1寄居部位改变。2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 五.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内感染,系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 六.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芽孢和部分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消毒。用于消灭化学药品为消毒剂。 七.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与繁殖体,病原菌与非病原菌的方法称为灭菌。 八.无菌操作;在特定条件下,防止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外科手术和制备无菌制剂时,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九.巴氏消毒法;1 63度,加热30分钟。2高温瞬时法,即72度加热15-30秒。

医学微生物基本知识

医学微生物基本知识 [单项选择题] 1、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2、细菌L型()。 气体环境 A.CO 2 B.厌氧环境 C.碱性环境 D.高渗增菌液增菌 E.生长因子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菌毛 B.鞭毛 C.芽胞 D.荚膜 E.核质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4、无菌室空气的消毒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食物的消毒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输液导管的消毒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7、生理盐水的灭菌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8、玻璃器皿的灭菌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9、细菌黏附有关的结构()。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0、细菌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殊存活形式()。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11、增强细菌抗吞噬作用的结构()。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12、血清除菌()。 A.巴氏消毒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紫外线消毒法 D.煮沸法 E.过滤除菌法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1.巴氏消毒法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2.滤过除菌法主要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和空气等的除菌。 [单项选择题] 13、牛乳除菌()。 A.巴氏消毒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微生物学概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货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他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23】由于划分微生物的标准仅仅是按照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所以微生物的成员就十分的庞大。按照粗分起来算,可以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又称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21】现表解如下: 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小(个体微小)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单细胞 简(结构简单)简单多细胞 微生物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 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低(进化地位低)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 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 病毒) 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 人类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出现。可是,对于数量无比庞大,分布极其广泛并且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却长期缺乏认识。【17】例如,你是否会想到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在其呱呱坠地的瞬间,就有多种微生物从其四周趁机赶上,争先恐后的前来“圈地”,“瓜分”和“占领”这么一个“无菌动物”的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风水宝地”,并且从此发展成为两者须臾不可分离的人体正常的菌群或终生伴生微生物?又如,你是否想到过,在我们每天的食物和饮料中,竟有这么多的微生物及其产物在默默地为我们提供可口的滋味,丰富的营养和健康的保障?原来,我们面前琳琅满目的食品——酸奶,酒类,馒头,面包,蛋糕,干酪,酱油,味精食醋,泡菜,腐乳和各种食用菌等都是由微生物加工而成的或者本身就有的微生物!再如,你是否想到过,在我们每天大有两万次呼吸活动中,有多少种微生物在进进出出,它们和人体会发生些什么关系?此外,在我们偶遇病原菌侵袭而不幸感染上传染病时,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概述

课堂报告名称: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课堂报告依据的知识背景 食品微生物学是基础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应用微生物学的范畴,今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食品微生物学的领域。要了解微生物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然后我们才能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微生物种类资源丰富,目前利用率不高,开发微生物不像稀有动物,微生物繁殖快,属于可再生资源。适应能力强,用途广。 二、撰写课堂报告的目的 本次报告主要通过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讲述,使大家对微生物有基本的了解,另外,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不同微生物再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 三、撰写课堂报告的思路 根据本次课堂报告目的,从微生物的三大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分别对其形态、结构以及功能进行阐述 四、课堂报告的正文 (一)原核微生物 1.单个细菌形态 a)球菌: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当几个球菌连在一起是

接触面扁平。 单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 双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子细胞成双排列。 链球菌: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而第二次细胞分裂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子细胞呈链状排列。 四联球菌:细胞按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裂,子细胞呈田字形排列。 八叠球菌:细胞按三个互相垂直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t 特征性叠在一起呈立方体排列。 葡萄球菌:细胞分裂无定向,子细胞呈葡萄状排列。 b)杆菌:杆状或类似杆状的细菌。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 c)螺旋菌:细胞呈弯曲状的细菌。 弧菌,细胞短,不满一圈仅有一次弯曲,呈弧状,如脱硫弧菌。 螺旋菌,细胞为2次以上弯曲、呈螺旋形,较坚韧,如小

“微生物学”教案

绪论 本节由学生自学,不讲授。布置思考题: 1. 2.微生物有哪些共性,其共性的基础是什么? 从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举例阐述微生物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细菌是微生物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开始。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的代表,侧重讲述原核生物的亚细胞结构、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6学时(细菌细胞构造和功能4学时、放线菌和特殊细菌形态构造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详细讲授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和脂多糖三种功能性大分子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引入古细菌概念,详细比较细菌细胞壁与古生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介绍四种缺壁细菌的细胞特征和生理特殊性。 讲授革兰氏阴性菌网外膜的结构特点。通过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解释这两类细菌对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敏感性的不同,侧重阐述细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础研究对应用微生物的意义。介绍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等亚细胞构造及功能,讲授芽孢的结构、生理特点以及在工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第二节放线菌

侧重讲述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及繁殖方式,比较细菌放线菌细胞结构、形态和培养特征的异同。强调放线菌资源的应用价值,引入稀有放线菌概念并介绍资源研究近年创新性的方法和研究趋势。 第二节蓝细菌(由学生自学) 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这些特殊细菌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简述。侧重比较这三种特殊细菌的形态差异以及鉴别依据。 思考与作业: 1.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并说明这两类细菌对青霉素和阳离子去污剂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2.生命是缺壁细菌,简述形成原因及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微型藻类和原生动物。本章以真菌作为真核微生物的代表,通过丝状真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真菌的教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真核生物的结构,真核生物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以亚细胞结构和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的关系作为本章的重点。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3学时(真菌概述和酵母1.5学时、丝状真菌和大型真菌 1.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 简单讲述比较真核微生物的类群及其生物学特征。略述真菌细胞壁、膜、等细胞构造。侧重介绍真菌细胞壁“9+2”结构、真菌细胞质中不同于其它真核

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概述

一、微生物:肉眼不能见到,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容易变异。 1.非细胞型: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和产生能量的酶系统,需在活细胞内增殖。如流感病毒 2.原核细胞:细菌等 3.真核细胞:真菌, 细胞结构完整。如新生隐球菌、假丝酵母菌 细菌概述 一、细菌形态结构与生理 (一)大小和形态:以微米为测量单位,二分裂繁殖。分为三类: 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2.杆菌:呈杆状或近似杆状,球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棒杆菌 3.螺旋菌:菌体弯曲,可呈弧状或逗头状,弧菌、螺菌 (二)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 (1)细胞壁:包绕在细胞膜外,维持细菌固有形态、抗低渗的外环境。经革兰染色将细菌分为G+和G-。基本成分为肽聚糖,(见表11-1 G+和G-细胞壁比较) G+菌:肽聚糖层数多,青霉素可抑制其合成,磷壁酸为G+菌表面抗原。 G-菌:肽聚糖量少,外有保护性外膜,外膜中的脂多糖为内毒素 (2)细胞膜:为弹性的生物膜,参与胞内外物质转运、生物合成、细菌呼吸、与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有关。 (3)细胞质:含有一些重要的结构: 1)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场所,为某些抗菌素的结合部位,可干扰其合成蛋白 2)质粒:染色体外的遣传物质,为双股DNA可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决定细菌耐药性 F质粒:决定细菌致育性 Col质粒毒力质粒 3)胞质颗粒:多种颗粒,多数为贮藏营养,常见的为异染颗粒,在白喉杆菌中其可助于细菌的鉴定。 4.核质: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2.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某些细菌分泌,位于细胞壁外,需特殊染色,具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可用于细菌鉴别和分型。 (2)鞭毛:某些菌体上附有,为细菌的运动器官,需特殊染色。可分为单菌毛、双菌毛、丛菌毛和周菌毛,有鉴别某些细菌的意义;有些菌的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的概念 微生物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体形微小,具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一大类微小生物。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现在已经知道的微生物有十万种左右;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最多,据统计,一克土壤中含有几千万到几百亿的微生物。 2、个体小、胃口大:每毫克大肠杆菌细胞的表面积比每毫克人细胞的表面积大30万被左右;积极活动 的大肠杆菌,每小时能消耗它体重2000倍的乳糖; 3、繁殖速、转化快:细菌一般每20~30分钟既可分裂一次;生产味精的谷氨酸短杆菌,在52小时内细 胞数目增加了32亿倍;乳酸菌每小时可产生为其体重1000~10000倍的乳酸;一种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是大豆的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000倍; 4、适应强、变异易:一九四三年分离到的青霉素产生菌,在每毫升发酵液中只能分泌20单位左右的青 霉素,通过60多年来的不断育种,加上其他条件的改进,目前每毫升已经超过10万单位。 (三)微生物的分类: 1、按微生物的作用分:有用的(污水外理)、无害的(肠道菌丛)、有害的(引起腐烂)、危 险的(致病菌)。 2、按革兰氏染色反应分: 3、按温度分:嗜冷菌、嗜温菌(金葡球菌)、嗜热菌(芽孢杆菌) 4、按PH分:嗜酸菌(乳酸杆菌)、嗜中性菌(芽孢杆菌)、嗜硷菌(弧菌) 5、按食物来源分:自养型和异养型 6、按对氧气的需求分类:需氧菌和厌氧菌 7、按形态人结构分:主要分细菌、真菌、病毒。人们研究得最多、也较深入的主要有细菌、放线 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古菌、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现择要介绍: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病毒及其产物 各类微生物简介 (一)细菌: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2、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 央部位颜色一致等。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可作为鉴定细菌种的依据。 (二)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1、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 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2、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链霉菌属是 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形态如下图所示。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一、微生物学概述 1 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下、形体微小、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的类群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细胞型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胞、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 3.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size is small): ≥ 0.2 μm 原核、真核生物,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 0.2 μm 非细胞生物,电镜下可见(病毒,亚病毒) 结构简单(structure is simple) 单细胞:酵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原生动物、藻类、放线菌 多细胞:霉菌 非细胞: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进化低(evolution is low) 4.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1.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各类微小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枝原体、衣原体、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的形态、生理、生物化学、分类和生态的科学。 2.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根据特点和研究水平分为5个时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史前期: 1676年以前未发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的漫长时期 特点:微生物的应用和防治方面,如谷酒、果酒酿造和面包烘制,中国、埃及走在前列 初创期 1676年-1861年近200年历史 始于1676年荷兰的列文虎克(leewenhock)用自制的显微镜看到称之为“微动体”的细菌,止于法国的巴斯德(pastur)通过曲颈瓶实验推翻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生物由无机物自发产生),创立种胚学说(germ theory) 代表人物:荷兰的列文虎克 特点(荷兰的列文虎克的主要成就):显微镜的发明,419架,最大放大倍数为266倍 首次发现细菌 发表了论文约400篇 奠基期-1897年 始于1861 年法国的巴斯德(pastur)通过曲颈瓶实验推翻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生物由无机物自发产生),创立种胚学说(germ theory),止于1897年德国人 E.Buchner发现“酒化酶” 代表人物:法国的巴斯德(pastur,被称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德国的柯赫(Koch,被称为细菌学的奠基人)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85880教学提纲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 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4.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 试验,称为细菌生化反应。 5.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黏液性物质结构。由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组成的大多数为多 糖,不易着色,具抗原性 6.鞭毛: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细长波状弯曲丝状物,是细菌的运 动器官,具特殊抗原性称H抗原 7.菌毛:菌体表面比鞭毛细、短、直的丝状物,成份蛋白质,具抗原性,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或质 粒上 8.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中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型小体,是细菌的休 眠形式,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见于革兰阳性菌。 9.热原质:又称为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 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10.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 11.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12.灭菌: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 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3.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4.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5.无菌: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 操作技术。 16.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17.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18.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 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19.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称为前噬菌体。 20.溶原性细菌:前噬菌体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菌的分裂而传给下一代,不引起 细菌裂解,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21.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一个质粒即一个复制子。

微生物学大纲概要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编号:M1011 学分:4 总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年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 要求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本课程将分别叙述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理化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通过理论课的讲授以及实验课学习,使医学本科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不仅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奠定基础,同时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综合能力,使其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中要坚持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点与致病机制、主要病原体特殊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病原微生物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同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方向和新成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要以微生物研究的方法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操作或演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方向,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资料总结方面的训练,以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三、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案例教学,或以讲授为主、或携领式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带理论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内 容 学时 理论课绪 言 1 细菌的形态与结 构 2 细菌的生 理 1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 全 1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论部分 1.绪论(掌握) 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 4.噬菌体(了解) 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 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 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 8.病毒概述(掌握) 9.真菌概述(掌握) 10.其他微生物(了解) 11.免疫学基础 (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 一、绪论(掌握) 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 ②微生物的种类 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 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立克次体 B.放线菌 C.细菌 D.真菌 E.衣原体 『正确答案』D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 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微生物学概论pdf

微生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博士) 微生物功能蛋白 植物病理学专业(农学硕士、博士) 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 分子植物病理学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极其活跃、生命力强 大的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微生物学的 发展,促进了生命的自我复制、生命进化,生命分子 构成等重大理论研究。生命科学的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都是以微生物为研究材料的。由于微生物学的许多重 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 转录酶等,才导致了DNA 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 现,使整个生命科学翻开了新的一页。微生物学在生 命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着先锋和奠基的 双重作用。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微生物方向的专业必 修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 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 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 样性,以及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 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命活动规 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 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的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课堂讲 授方式授课,辅以辅导答疑和考试。同时 开设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 实 验 技 术 。 做 到 课 堂 讲 授 与 实 验 操作 并 重,以保证教学质量。
总学时:88; 授课:58; 实验:30 教 材: 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第六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 考 书: 周德庆《微生物学》(第二版)
1

绪论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病毒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营养、代谢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生态、应用 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微生物进化、分类鉴定
4 8 6 8 2 4 4 4 2 8 4 2
王振中 卓侃 王新荣 阮小蕾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 科学。它的基本内容是:(1)微生物细胞的 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能量、物质、 信息的运转;(2)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 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 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3)生态学规律, 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4)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潜力巨大的科学。
到目前为止,绿色的地球是唯一为人类 所认知的一块生命的栖息地。 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相依相存 的是一个缤纷多彩的生命世界。 在这个目前对人类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 世界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动物、植物,还有一 个神秘的群体。它们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 不见或看不清楚,它们的名字叫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 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 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 物。
2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1、微生物概述 (1)定义: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群形体微小的生物。它的大小通常以微米来表示。 (2)范围: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支原体、病毒等。(3)特点: ①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物质有强烈的转化作用; ②种类繁多; ③易引起变异; ④数量大、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 (4)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2、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可分为八大类: 真菌:蘑菇、霉菌、酵母菌、念珠菌 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放线菌: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 衣原体:沙眼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螺旋体:梅毒 病毒:甲、乙肝病毒,麻疹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

(1)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可分为: ①原核类:仅有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②真核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器完整。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 ③非细胞类:体积微小,能通过除尘过滤器。如病毒和朊病毒。(2)按其致病性可分为: ①病原性微生物:有致病性; ②非病原性微生物:无致病性; 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温度:在各种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中,温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每种微生物都一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这种温度下,增代时间最短。一般来讲,高温能杀死微生物,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2)PH值:酸碱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3)氧气:真空环境可抑制需氧菌的生长; (4)光线; (5)盐类; (6)水分活性。 5、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微生物 (1)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感染 (2)大肠杆菌:胆道和尿道感染 (3)绿脓杆菌:化脓性感染、中耳炎、肺炎 (4)枯草杆菌:结膜炎 (5)酵母菌:使糖分解,药液产生有机酸 (6)霉菌:是制剂霉坏,酸败变质 6、洁净车间内微生物在哪里? (1)空气 (2)水 (3)人员 (4)器具 灰尘-----“微生物的飞行器” 微生物不是凭空存在的,99%的微生物都附在颗粒上。控制空气中的微粒数,就是控制了微生物数量。 灰尘、微粒具有沉降和粘附的趋势,所以同一区域内,地面是微

医学微生物大纲

绪论 [要求] 1.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 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3.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其发展简史 [内容] 1.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2.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3.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自学内容) [重点] 1. 什么是微生物? 2. 微生物分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3. 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细菌的形态结构 [要求] 1.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2. 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原则 [内容] 1. 细菌的大小形态 2. 细菌的结构 3.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1. 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有哪些?那些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 2.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有何不同?细胞壁有何功能? 3. 什么是细菌的L型?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医学意义如何? 4. 简述细菌特殊结构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功能。 5. 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是什么? [难点]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细菌的生理 [要求] 1.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群体增殖规 2. 掌握细菌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3. 掌握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及医学上常用的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 4. 熟悉细菌的理化性状及人工培养 5. 熟悉消毒灭菌的应用及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 6. 了解细菌的分类命名 [内容] 1. 细菌的理化性状 2.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3. 细菌的新陈代谢 4. 细菌的人工培养 5.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6. 细菌的分类(自学内容)

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和医学意义? 2. 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它们在医药学上有何意义? 3. 常用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有哪些? 噬菌体 [要求] 1. 掌握噬菌体的概念 2. 掌握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 3. 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内容] 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 毒性噬菌体 3. 温和噬菌体 4. 噬菌体的应用 [重点] 1. 什么是噬菌体? 2. 毒性噬菌体的概念及其复制周期。 3. 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在细菌遗传变异中的意义。 [难点] 噬菌体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遗传与变异 [要求]

微生物、洁净区作业

微生物、洁净区作业知识 主要内容:微生物概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制药与微生物。 1、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简单的说,微生物就是微小的生物。是一群个体 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一:体积小,面积大; 第二:吸收多,转化快; 第三: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简单分类:细菌、真菌、病毒。 注意: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为药品中的限制菌; 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为药品中的控制菌,一旦药品中有以上控制菌被检出,该批药品不能做 灭菌处理而是将被销毁。 2、GMP与微生物 推行GMP目的:消灭污染、混药、差错; 污染的定义:当一个产品存在有不需要的物质时,它即受到污染; 污染的形式:尘粒污染、微生物污染。 3、尘粒污染 尘粒污染:是指产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那些尘粒而变得不纯净。尘埃、 污物、棉绒、纤维以及我们的头发、皮屑都是尘粒污染的潜在原因。 临床资料表明:如药品被7-2μm的尘粒污染了,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 可以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命。4、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指因微生物产生、附着而给特定的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5、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 空气、水、表面、人。 a、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空气 空气:空气并不是产生污染的介质,但它是污染的危险携带者。充满微 生物的尘埃和水滴就是通过空气作为侵袭我们产品的媒介而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的。 当我们谈话、咳嗽和打喷嚏时,被污了的水滴正是不断地从我们的呼吸 道中放入我们的工作场所。尘埃微粒正是通过空气流不间断地在我们整个药厂范围循环运行着。 请记住:空气中存在的尘埃微粒是含有微生物(细菌等)的。因此,空气 是侵袭我们产品的污染物的主要媒介。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保持空气洁净是极为重要的。 b、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 水:从理论上来讲,微生物在纯水中是不能生长的。但是,所有的各类 水,不管怎样仔细地蒸溜或过滤,总会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和盐类。正是这些可溶性的物质可被微生物利用作为它们生长的养料源泉。 在生产过程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药厂的 卫生规程不仅必须仔细地控制用于生产过程的水,而且要控制好如何正确地用水来清洗我们的设备。 b、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表面 表面包括:天花板、墙壁、地面、设备、容器、工具或桌子; 由于空气中的湿度,所有表面都包上一层含水的薄膜。这层薄膜由于静 电吸引而饱含尘埃微粒,有很多时候,表面还覆盖一层油状物质,此层油膜易受到尘粒污染; 表面因尘埃微粒和微生物由空气传播的回降而受到污染; 请记住:一个表面看起来很干净,而实际上已经被千百万个微生物所污 染,除非已经做了正确的消毒灭菌。 d、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人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DOC)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谢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 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 根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 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 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 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细菌的生长繁殖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6章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概述 临床微生物检验即诊断微生物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内,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进一步合理用药和防止感染继续扩散的学科。 临床细菌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并进行准确鉴定,同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药物,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医院内感染的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一)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 1.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2.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用药的信息。 3.为医院感染提供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动态信息。 4.改进或更新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方法。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1.快速、准确地提出检验报告。 2.检验人员必须有较丰富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有菌观点和无菌操作的习惯。 3.临床微生物检验必须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参加和接受质量控制考核。 4.重视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 (三)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1.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 要对两种细菌进行鉴定,须选择一项两种菌呈现截然不同结果的试验,即一种菌呈现阳性(阳性反应的菌株阳性率须大于90%),另一种菌为阴性(阴性反应的菌株阳性率应小于10%),这项试验才有鉴定价值。否则,就没有鉴定价值。 2.选择简易、快速、方便的试验 (1)鉴定一种细菌可能有多种特异的方法,只选择其中一或两种达到目的即可,多选无意义。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只选较简单的凝固酶试验就足够了。 (2)选择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 (3)选用复合培养基,一次操作可同时看几个生化反应,如克氏双糖铁(KIA),动力靛基质脲酶(MIU)等。 3.综合考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所有阳性结果数/所有感染病人数,试验敏感性越高,假阴性结果就越少。特异性=阴性结果总数/未感染病人数,特异性越高,假阳性结果越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相互联系的,试验的敏感性增加,会使特异性下降,反之亦然。 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检查和鉴定,须通过采集患者的标本,经系列实验,才能获得明确的病原学诊断。标本质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不当的标本可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在标本采集、送检、保存等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