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大纲

医学微生物大纲
医学微生物大纲

绪论

[要求]

1.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 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3.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其发展简史

[内容]

1.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2.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3.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自学内容)

[重点]

1. 什么是微生物?

2. 微生物分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3. 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细菌的形态结构

[要求]

1.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2. 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原则

[内容]

1. 细菌的大小形态

2. 细菌的结构

3.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1. 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有哪些?那些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

2.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有何不同?细胞壁有何功能?

3. 什么是细菌的L型?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医学意义如何?

4. 简述细菌特殊结构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功能。

5. 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是什么?

[难点]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细菌的生理

[要求]

1.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群体增殖规

2. 掌握细菌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3. 掌握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及医学上常用的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

4. 熟悉细菌的理化性状及人工培养

5. 熟悉消毒灭菌的应用及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

6. 了解细菌的分类命名

[内容]

1. 细菌的理化性状

2.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3. 细菌的新陈代谢

4. 细菌的人工培养

5.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6. 细菌的分类(自学内容)

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和医学意义?

2. 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它们在医药学上有何意义?

3. 常用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有哪些?

噬菌体

[要求]

1. 掌握噬菌体的概念

2. 掌握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

3. 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内容]

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 毒性噬菌体

3. 温和噬菌体

4. 噬菌体的应用

[重点]

1. 什么是噬菌体?

2. 毒性噬菌体的概念及其复制周期。

3. 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在细菌遗传变异中的意义。

[难点]

噬菌体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遗传与变异

[要求]

1. 掌握细菌的遗传物质

2. 掌握细菌的变异机制

3. 熟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1. 细菌基因组

2. 细菌基因突变

3.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4.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

[重点]

1. 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细菌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2.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哪些?各种方式有何特点?

[难点]

几种不同的接合方式,尤其是高频重组菌的接合和F’质粒的接合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要求]

1. 掌握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的相互关系

2. 掌握细菌的致病作用机制

3. 掌握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

4. 熟悉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感染的类型

5. 了解机体的抗菌免疫

[内容]

1.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2. 细菌的致病作用

3.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4. 感染的发生发展

5. 医院感染

[重点]

1. 什么是正常菌群?如何解释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之间的关系?

2. 构成细菌的毒力额物质基础包括哪些因素?

3. 举例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有何区别?

4. 细菌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5. 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难点]

举例简述内、外毒素的区别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要求]

1. 熟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2. 熟悉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治疗

[内容]

1.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3.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重点]

1.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有何区别?

2. 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时应注意什么?

[难点]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球菌

[要求]

1. 掌握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 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及其所致疾病的防治原则

3. 掌握链球菌的分型及其所致化脓性感染与葡萄球菌的区别

4. 熟悉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要点

5. 熟悉淋球菌的培养、标本采集与致病特点

[内容]

1. 球菌概述

2. 葡萄球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3. 链球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4. 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重点]

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

2. 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类型有哪些?

3. 淋球菌的感染方式及所致疾病如何?

4. 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与鉴别依据是什么?

[难点]

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所致疾病

肠道杆菌

[要求]

1. 掌握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特性

2. 掌握埃希菌属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质

3. 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性

4. 熟悉肠道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步骤

[内容]

1. 肠杆菌科的共性

2. 埃希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3. 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4. 沙门菌属: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5. 其它菌属:克雷伯菌属与变形杆菌属(自学内容)

[重点]

1. 比较几种重要肠道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2.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如何?引起胃肠炎的5类大肠埃希菌的致病作用有何特点?

3. 人类沙门菌感染有哪些类型?肠热症的致病机制如何?

4. 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

5. 肥达反应的结果分析及其在肠热症诊断中的意义如何?

[难点]

引起胃肠炎的5类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致病作用有何特点?

弧菌

[要求]

1. 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及其所致疾病

2. 熟悉霍乱弧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原则

[内容]

1. 弧菌属概述

2. 霍乱弧菌:形态结构、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O139、抵抗力、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

3. 副溶血弧菌:形态、培养、所致疾病(自学内容)

[重点]

1. 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如何?

2.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致病机制如何?

[难点]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厌氧性细菌

[要求]

1. 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 熟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

3.了解厌氧菌的种类

[内容]

1. 厌氧芽胞梭菌属:主要介绍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

2. 无芽孢厌氧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重点]

1.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

2. 什么是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的疾病特点?

3. 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如何?肉毒中毒的感染特点?

4.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其感染特征有哪些?

[难点]

三类常见厌氧芽胞梭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分枝杆菌属

[要求]

1. 了解分枝杆菌属细菌的共同特性及种类

2.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

3.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内容]

1. 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免疫性与超敏反应、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有意义;浓缩集菌提高检出率;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防治:BCG、抗结核药物

2. 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3. 其他分支杆菌的致病特点

[重点]

1.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富含脂质与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物质之间的关系。

2.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与疾病特点。

3. 结核菌素试验是什么?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如何?

[难点]

1. 结核分枝杆菌免疫性与超敏反应的关系

2.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与疾病特点

放线菌与诺卡菌

[要求]

1. 了解放线菌的特点

2. 掌握衣氏放线菌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特点

3. 熟悉对人致病的诺卡菌属的致病特点

[内容]

1.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概述

2. 放线菌属: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硫磺样颗粒的意义、致病性特点

3. 诺卡菌属: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的致病特点

[重点]

1. 什么是硫磺样颗粒?它在放线菌病的诊断中有何意义?

2. 放线菌属及诺卡菌属的致病特点如何?

支原体

[要求]

1. 了解支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2. 熟悉支原体的概念、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

3. 熟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内容]

1. 支原体概述: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免疫性

2. 肺炎支原体

3.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

[重点]

1. 什么是支原体?支原体在生物学特性上有哪些特点?

2.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特点

3. 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有哪些?它们的致病性如何?

立克次体

[要求]

1. 掌握立克次体的概念及特点

2. 熟悉立克次体的形态、培养和传播媒介等特点

3. 熟悉与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及其所致疾病特点

[内容]

1. 立克次体概述

2. 普氏立克次体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流行环节及致病性;外斐反应的意义;防治原则

3. 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重点]

1. 立克次体的概念及共同特征?

2. 立克次体的致病机制如何?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及其致病性?

3. 外斐反应在立克次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如何?

4. 立克次体的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衣原体

[要求]

1. 掌握衣原体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2. 掌握衣原体的独特生长发育周期及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3. 熟悉衣原体的形态、培养、繁殖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内容]

1. 衣原体概述

2. 沙眼衣原体:三个生物型的传播方式及所致疾病

3. 肺炎衣原体:致病性与免疫性

[重点]

1. 衣原体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2. 衣原体独特的发育周期是什么?

3. 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有哪些?能引起哪些疾病?如何传播?怎样防治?

螺旋体

[要求]

1. 掌握螺旋体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2. 掌握钩端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3. 熟悉主要致病性螺旋体及其所致疾病

4. 熟悉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与所致疾病

[内容]

1. 螺旋体的概述

2. 钩端螺旋体属:主要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3. 密螺旋体属:梅毒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4. 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的流行环节及致病性

[重点]

1. 常见的致病性螺旋体有哪些?其流行环节及所致疾病如何?

2. 钩端螺旋体怎样传染给人引起钩体病的?感染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钩体病的预防及治疗?

3. 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如何?

病毒的基本性状

[要求]

1. 掌握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2. 掌握病毒的复制周期

3. 熟悉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4. 了解病毒遗传与变异,病毒的的分类

[内容]

1.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3. 病毒的增殖

4.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自学内容)

5.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6. 病毒的分类(自学内容)

[重点]

1. 病毒体的结构及化学组成?各部分结构有哪些主要功能?

2. 以双链DNA病毒为例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

3. 何为缺陷病毒与顿挫感染?干扰现象有何意义?

[难点]

1. 病毒蛋白的功能如何?

2. 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在生物合成阶段有何特点?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要求]

1. 掌握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

2. 熟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3. 了解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内容]

1.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2.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3. 病毒感染的治疗

[重点]

1. 病毒感染的检查程序

2. 病毒感染的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病毒性感染

[要求]

1. 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病毒的感染类型

2. 掌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3. 熟悉病毒在体内播散方式

[内容]

1. 病毒的致病作用

2. 抗病毒免疫

[重点]

1. 病毒垂直传播在人类疾病中的意义如何?

2. 病毒通过哪些方式直接造成宿主细胞的不同损伤?

3. 持续性病毒感染有哪些类型?举例简述各类的特点如何?

4. 什么是干扰素?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及特点如何?

5.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如何?

6. 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有何特点?

[难点]

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同类型的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特点

呼吸道病毒

[要求]

1. 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

2. 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和变异、致病性和免疫性

3. 熟悉流感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4. 熟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措施(自学内容)

[内容]

1. 呼吸道病毒概述

2. 正粘病毒科的流感病毒

3. 副粘病毒科的麻疹病毒及腮腺炎病毒(自学内容)

4. 其他呼吸道病毒(自学内容)

[重点]

1.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如何?

2. 流感病毒分型和亚型的依据是什么?何为抗原漂移及抗原转变?

3. 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4.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哪些?

[难点]

流感病毒的分型与变异

逆转录病毒

[要求]

1. 了解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及特性

2. 掌握HIV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变异与受体、抵抗力

3. 熟悉HIV的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复制特点

4. 掌握HIV的传播途径、所致免疫损害、临床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内容]

1. 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和特性

2. HI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 人类嗜T细胞病毒(自学内容)

[重点]

1. 什么是AIDS?

2. HIV的结构如何?传播方式有哪些?

3. HIV病毒的致病机制及临床分期,慢发病毒感染的特点?

4. HIV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是什么?

[难点]

HIV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肝炎病毒

[要求]

1. 掌握常见人类肝炎病毒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其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2. 熟悉HAV的形态结构、抵抗力、致病性及免疫性

3. 掌握HBV的形态结构、基因结构及功能、抗原组成、抵抗力及致病性

4. 掌握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5. 掌握HAV和HBV的防治原则

[内容]

1. 肝炎病毒的概述

2. 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3. 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4. 其他肝炎病毒(自学内容)

[重点]

1. 常见人类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2. Dane颗粒结构组成是什么?HBV的基因结构及功能

3. HBV的抗原组成有哪些?HBV两对半检测的意义是什么?

4. HAV及HBV的特异性防治原则是什么?

[难点]

HBV的抗原-康体系统及其医学意义

真菌学总论

[要求]

1. 掌握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真菌的培养特性

2. 熟悉真菌的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

3. 了解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内容]

1.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2.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4.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重点]

1. 多细胞真菌由哪些结构构成?菌丝及孢子在真菌鉴别中有何意义?

2. 真菌的培养特性及菌落特点。

真菌性感染

[要求]

1. 熟悉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它们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了解它们的防治原则

2. 了解角层癣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曲霉及毛霉的生物学性状,熟悉它们致病性

[内容]

1. 浅部感染真菌

2.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3. 地方性真菌

4. 机会致病性真菌

[重点]

1. 皮肤癣菌有哪些?它们在侵犯部位上有何不同?

2. 地方流行性真菌有哪些?它们有何形态学特点及疾病特点?

3. 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4. 新型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II--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II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医学微生物学II(Medical Microbiology II) 课程号(代码):501107020 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 [授课对象] 基础、临床、口腔、预防、医学技术、法医、护理学等专业 学时:32学时学分:2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医学培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与学。重点与难点内容以下划线标示,供学生学习参考。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三、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的系统性和教学上的循序渐进,全课程分为绪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4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科发展史及展望。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均由总论与各论组成,总论介绍该类微生物共同特点,主要有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各论主要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医学上非常重要的微生物,从总论列举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学习。 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 内容:微生物的概念、种类与分布;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学科概况;微生物学发展史及展望。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学时分配:3学时 内容:细菌的定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基本形态,各自的形态特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细胞壁的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各自的细胞壁特点及比较;细胞壁的功能及意义;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的定义及医学意义;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细胞质的组成及各自特点;细菌核质特征;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及芽胞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医学意义;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及染色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学时分配:2.5学时 内容: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物理性状;细菌的营养物质;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的营养类型;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细菌个体及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的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方法介绍,培养基的定义、分类及各自用途,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物理消毒灭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免疫就是机体识别与清除抗原性异物得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得识别与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得识别与清除得过程。由体内得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非特异性免疫得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与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得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得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得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得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得过程:①募集与迁移②吞噬与杀菌③降解与消化 2、NK细胞得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与胞内寄生菌得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得特征:①就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得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得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得来源与发育成熟得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得T、B细胞与其她免疫细胞存在得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她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骨髓得功能: 1、骨髓就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得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 2、骨髓就是B细胞分化成熟得场所 3、骨髓就是抗体产生得主要场所 (二)胸腺 1、胸腺得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得上皮细胞与少量得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得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得标志),发育成熟得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就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胸腺得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得胸腺细胞就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3、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与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得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 4、胸腺得功能:最主要得功能就是T细胞发育得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与细胞碎片形成,就是胸腺正常发育得标志。 胸腺微环境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胸腺激素与细胞因子等组成,胸腺上皮细胞就是胸腺微环境得最重要组分。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次实验课内容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 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 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六、实验中万一有菌液打翻、有菌材料污染桌面或衣物、割破手指等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备、挂图、仪器。注意节约使用消耗材料及药品试剂,注意用电安全及节约水电。 八、实验结束,要清理桌面,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值日同学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齐,离开实验室前要关好门窗、水、电,并将手洗干净。 九、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

医学微生物基本知识

医学微生物基本知识 [单项选择题] 1、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2、细菌L型()。 气体环境 A.CO 2 B.厌氧环境 C.碱性环境 D.高渗增菌液增菌 E.生长因子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菌毛 B.鞭毛 C.芽胞 D.荚膜 E.核质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4、无菌室空气的消毒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食物的消毒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输液导管的消毒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7、生理盐水的灭菌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8、玻璃器皿的灭菌可采用()。 A.煮沸法 B.干烤 C.加压蒸汽灭菌法 D.紫外线 E.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9、细菌黏附有关的结构()。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0、细菌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殊存活形式()。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11、增强细菌抗吞噬作用的结构()。 A.芽胞 B.普通菌毛 C.磷壁酸 D.鞭毛 E.荚膜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12、血清除菌()。 A.巴氏消毒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紫外线消毒法 D.煮沸法 E.过滤除菌法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1.巴氏消毒法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2.滤过除菌法主要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和空气等的除菌。 [单项选择题] 13、牛乳除菌()。 A.巴氏消毒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重点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汤飞凡 6.诺贝尔奖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两类细菌细胞壁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为原核生物所特有。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为磷壁酸(膜磷壁酸和壁磷壁酸) 磷壁酸的功能:①维持菌体内离子平衡,稳定细胞壁 ②抗原性强,是阳性菌表面特有抗原 ③与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 4、G-菌特有组分??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在G-菌的细胞膜与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空隙称为周浆间隙

微生物学总结14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一、课标掌握内容: 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p1) 非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最小的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专性活细胞寄生,以自我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如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原始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细胞器不完善,仅含有核糖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细胞壁,对抗生素敏感。包括细菌、支原 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6大类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仁、核膜;细胞器完整;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如真菌2、郭霍法则(p4) 主要内容 ①特殊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存在,在健康人中不存在; ②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获得纯种; ③该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引起同样的疾病; ④从人工感染实验动物体内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该病原菌纯培养 特殊情况: ①有些带菌者并不表现症状; ②临床症状相同的可能不是一种病原感染; ③有些病原体至今不能体外培养,有些尚未发现易感动物; 补充手段: ①血清学技术查抗原抗体; ②分子生物学技术查DNA物质。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课标掌握内容: 1.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意义(p17-22) 荚膜(Capsule):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粘性物质,具有抗吞噬、抗干燥、粘附、抗有害物质损伤等功能,是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之一,也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于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也称为内芽胞(endospore)。芽胞对理化因素有强大抵抗力,是细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维持生存的休眠状态;同时是否杀死芽胞也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而芽孢的有无、芽孢的形态及位置也常常作为细菌鉴别的指标。 鞭毛(flagellum,复flagella):某些细菌细胞表面附着生长的一至数百条细长弯曲的丝状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的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可用作细菌鉴定指标 菌毛(pilus or fimbriae):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丝状物,在电镜下方可看到。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大类。其中,普通菌毛主要行使粘附功能,帮助细菌牢固粘附于敏感细胞表面,与病原菌致病性密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授课教师刘一倩 高秀芝 2006年3月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1目的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几种常见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油镜的工作原理 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粗调螺旋、微调螺旋、光圈等部件;光学系统由接目镜、接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组成(图1-1)。 (1)镜座 镜座是显微镜底座,用以支撑 全镜,呈长方形。其上装有电源开关、照明 光源、保险丝、光源滑动变阻器等。 (2)镜筒 镜筒上连接目镜、下连接转换 器,光线从筒中通过。 安装目镜的镜筒分为 可调式的单筒和固定式的双筒两种。从镜筒 上缘到物镜转换器螺旋口之间的距离称为筒 长。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 , 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镜臂 连接镜筒和镜座。有的镜臂是 固定的,有的可向后方倾斜,其作用是支撑 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焦装置等。 (4)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可安装3~5 个物镜,一般是3个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油镜)。转动转换器时,可以按需要调换各种 物镜,将之推到使用位置上。 图1-1 光学显微镜构造示意图 (5)载物台 载物台呈长方形,中央有一 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 进器。 (6)推进器 推进器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 齿轴和齿条构成,转动其上螺旋,可使标本片 向前、后、左、右移动。研究型显微镜的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精密的平面坐标系。如需要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物像时,可在第一次检查时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下次按数值移动推进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1.物镜转换器; 2.物镜; 3.游标卡尺; 4.载物台; 5.聚光器; 6.虹彩光圈; 7.光源; 8.镜座; 9.电源开关;10.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微调螺旋;13.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 (7)粗调螺旋 粗调螺旋用于粗放调节物镜和标本的距离。老式单目镜显微镜的粗调螺旋向前扭动,镜头下降接近标本。新式双目镜显微镜(如Motic 显微镜)镜检时,双手向后扭动使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远离物镜。使用显微镜观查标本时,主要使用粗调螺旋调节。 (8)微调螺旋 用粗调螺旋只能粗放地调节焦距,难于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因而需要用微调螺旋做进一步调节。其每转一周,镜筒移动0.1 mm 。新式研究型显微镜粗、微螺旋为共轴式。原则上,微调螺旋每次旋转不超过一周。 (9)光圈 在聚光器下方,可任意开闭,用来调节射入聚光器光线强弱。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 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叫细菌L 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概述

一、微生物:肉眼不能见到,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容易变异。 1.非细胞型: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和产生能量的酶系统,需在活细胞内增殖。如流感病毒 2.原核细胞:细菌等 3.真核细胞:真菌, 细胞结构完整。如新生隐球菌、假丝酵母菌 细菌概述 一、细菌形态结构与生理 (一)大小和形态:以微米为测量单位,二分裂繁殖。分为三类: 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2.杆菌:呈杆状或近似杆状,球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棒杆菌 3.螺旋菌:菌体弯曲,可呈弧状或逗头状,弧菌、螺菌 (二)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 (1)细胞壁:包绕在细胞膜外,维持细菌固有形态、抗低渗的外环境。经革兰染色将细菌分为G+和G-。基本成分为肽聚糖,(见表11-1 G+和G-细胞壁比较) G+菌:肽聚糖层数多,青霉素可抑制其合成,磷壁酸为G+菌表面抗原。 G-菌:肽聚糖量少,外有保护性外膜,外膜中的脂多糖为内毒素 (2)细胞膜:为弹性的生物膜,参与胞内外物质转运、生物合成、细菌呼吸、与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有关。 (3)细胞质:含有一些重要的结构: 1)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场所,为某些抗菌素的结合部位,可干扰其合成蛋白 2)质粒:染色体外的遣传物质,为双股DNA可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决定细菌耐药性 F质粒:决定细菌致育性 Col质粒毒力质粒 3)胞质颗粒:多种颗粒,多数为贮藏营养,常见的为异染颗粒,在白喉杆菌中其可助于细菌的鉴定。 4.核质: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2.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某些细菌分泌,位于细胞壁外,需特殊染色,具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可用于细菌鉴别和分型。 (2)鞭毛:某些菌体上附有,为细菌的运动器官,需特殊染色。可分为单菌毛、双菌毛、丛菌毛和周菌毛,有鉴别某些细菌的意义;有些菌的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横向联系总结

1.菌体中带寡聚糖(LOS)致病的细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 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2.诱发细菌L型形成的因素——溶菌酶、葡萄球菌溶素、补体、 抗体、胆汁、破环细胞壁肽聚糖的抗生素 3.荚膜为多肽组分的细菌——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 4.能引起血凝现象的病原体——大肠埃希菌(I菌毛,P菌毛)、 流感病毒(HA) 5.菌毛由染色体编码者——霍乱弧菌,EPEC,淋病奈瑟菌 6.菌毛由质粒编码者——ETEC、性菌毛(F质粒) 7.特殊pH环境生长的的微生物——真菌(4~6)、解脲脲原体 (5.5~6.5)、结核杆菌(6.5~6.8)、布鲁氏菌(6.6-6.8)、百日咳杆菌(6.8-7.0)、幽门螺杆菌(6~8)、支原体(7.6~ 8.0)、霍乱弧菌(8.4~9.2) 8.初次分离需要5-10% CO2 的细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 菌、布鲁氏菌、 9.培养需要CO2的细菌:幽门螺杆菌(需CO2方能生长),军团菌 (2.5-5 %CO 2促进生长)、空肠弯曲菌(10%CO 2 ),炭疽芽孢杆 菌(5% CO 2 下培养形成荚膜) 10.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菌——布氏杆菌 1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炭疽芽孢杆菌(巴斯德)

1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13.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被完全测序的微生物——流感嗜血杆 菌 14.普通高压蒸汽灭菌法不能灭活的物质——热原质(250度干烤)、 朊病毒(134度>2h) 15.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菌膜生长的细菌——结核分枝杆菌、枯草芽 孢杆菌 16.以R型菌落(粗糙型)毒力更强的细菌——炭疽芽孢杆菌、结 核分枝杆菌 17.引起心内膜炎的微生物——甲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柯萨 奇病毒、肠球菌 18.以人为唯一宿主的微生物——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霍 乱弧菌、梅毒螺旋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天花病毒、软疣病毒 19.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 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真菌 20.仅在感染局部繁殖,侵袭力较弱的细菌——志贺氏菌、破伤风 杆菌 21.产生尿素酶的微生物——解脲脲原体、变形杆菌、幽门螺杆菌、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一)油镜的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

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85880教学提纲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 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4.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 试验,称为细菌生化反应。 5.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黏液性物质结构。由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组成的大多数为多 糖,不易着色,具抗原性 6.鞭毛: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细长波状弯曲丝状物,是细菌的运 动器官,具特殊抗原性称H抗原 7.菌毛:菌体表面比鞭毛细、短、直的丝状物,成份蛋白质,具抗原性,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或质 粒上 8.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中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型小体,是细菌的休 眠形式,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见于革兰阳性菌。 9.热原质:又称为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 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10.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 11.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12.灭菌: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 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3.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4.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5.无菌: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 操作技术。 16.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17.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18.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 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19.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称为前噬菌体。 20.溶原性细菌:前噬菌体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菌的分裂而传给下一代,不引起 细菌裂解,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21.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一个质粒即一个复制子。

医学微生物知识点表格梳理总结

医学微生物知识点表格总结整理

表二

所致疾病1. 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①皮肤 及软组织感染疖、痈、蜂窝织炎 ② 内脏器官感染胸膜炎、中耳 炎、脑膜炎③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 毒血症 1. 化脓性感染 1.大叶性肺炎 2.毒素性疾病 ①猩红热 ②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 3. 毒素性疾病 ① 食物中毒 ②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③ 毒性休克综合征 2.支气管炎 3.超敏反应性疾病 ①风湿热 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性人体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 病后还会再次感染 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链球菌 的免疫力 感染后,机体可建立牢固 的型特异性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1.标本 1.标本 2.直接涂片镜检 2.直接涂片镜检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和鉴定 3.分离培养与鉴定 3.分离培养 4.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 4.PYR 实验 4. 鉴别实验 鉴别 1 肺炎链球 菌和 2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①菊 糖发酵实验 1 阳2阴②胆 汁溶菌实验 1 产2不 ③O ptochin test ④动物毒 力实验⑤荚膜肿胀实验 5. 血清学试验(1)抗链球菌溶血 素O实验()ASOtest 简称抗O 实验)用于风湿热的判断,风湿 热患者血清中抗O 抗体增高 (2)Dick 实验:判断猩红热 表三 热 力 灭 菌 法 干热灭 菌法 焚烧 用火焚烧、彻底灭菌、破坏性大、仅适用于 废弃物品、动物尸体。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 属器械、玻璃试管口和瓶口 干烤干烤箱内进行,160—170 度。2 小时,可 杀死芽胞在内所有微生物。 红外线1—10um 波长的热效应最强。用于医疗器 械快餐碗筷消毒 湿热灭 巴氏消毒法 温度:61.1 —62.8 度,30min 71.7 度,15—30s 目的:用于消灭 液体中的微生物用途:用于乳制品和酒类 煮沸法 1. 煮沸到100 度,5min 可杀死细菌繁殖 体。1—2h 可以杀死芽胞 2. 加2%NaHCO3 提升沸点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重点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 微生物的分类: 3.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汤飞凡 6?诺贝尔奖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N-乙酰葡糖胺和N- 两类细菌细胞壁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为原核生物所特有。聚糖骨架由乙酰胞壁 酸交替排列,经旳,4糖苷键联结而成。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为磷壁酸(膜磷壁酸和壁磷壁酸)磷壁酸的功能:①维持菌体内离子平衡,稳定细胞壁 ②抗原性强,是阳性菌表面特有抗原 ③与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 4、G-菌特有组分……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T【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 毒素。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 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0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在G-菌的细胞膜与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空隙称为周浆间隙 5.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 肽聚糖组成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 ?80nm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6、细胞壁的功能:①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③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④有多种抗原 决定簇,决定了菌体的抗原性 7、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 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不易成为细菌L型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易成为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形态:①高度多样性,大小不一,有球形、杆状和丝状等 ②无论其为G +菌或G一菌,形成细菌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③具有可滤过性,能通过滤菌器 培养特性:①营养要求基本与原菌相似,但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②生长繁殖较原菌缓慢,一般培养2~7天形成荷包蛋样细小菌落 诱发:细菌L 型在体内或体外、人工诱导或自然因素下均可形成(溶霉菌能裂解3-1,4糖苷键,青霉素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联结),去除诱发因素后,有些L型可恢复为原菌 临床特征: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对细胞壁的抗生素有抵抗力 8、细胞质: ①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特点:?能独立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质粒不是细菌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 菌仍能正常存活?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③胞质颗粒:贮藏有营养物质。异染颗粒(主要成分为RNA和多偏磷酸盐,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 较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9、核质:或拟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无核膜,单一密闭环状DNA,不形成核小体 10、细菌的特殊结构 ⑴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厚度仝0.2微米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厚度<0、2微米的为微荚膜。 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用负染法染色观察 ■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④抗原特异性高:荚膜肿胀试验。 ⑵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鞭毛的功能:① 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②与致病性有关;③有很强的抗原性(H抗原)。 ⑶菌毛: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①普通菌毛:数量多,每菌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粘附有关,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②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 菌。 数量少,每菌只有1~4根,中空呈管状。性菌毛由一种称致育因子(F)的质粒编码,又称F菌毛。带有性菌 毛的细菌为F+菌(雄),无性菌毛者称为F-菌(雌)。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前务必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理论依据等,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以保证实验在预期内完成。 二、实验操作严格按要求进行,严防污染和感染。 三、对示教实验联系理论认真观察。对光镜下标本不得擅自挪动视野,其他示教标本看后必放回原处。对录像教学应作重点、简要的笔记。 四、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若与理论不符,要加以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 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说明问题简单扼要。 实验室规则 1. 非实验必需品禁止带入实验室。 2. 穿白大衣,按规定就坐。 3.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不得高声谈笑、乱动物品或随便走动。 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或用嘴湿润铅笔和标签等,也不要用手搔抓抚摸机体。 5. 实验时若不慎发生皮肤创伤,或病原菌污染衣物、卓(地)面等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6. 实验所用的玻片、试管、吸管等,用后应随即投放盛有消毒剂的指定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池中冲洗。 7. 每次实验完毕,按实验要求应及时清理实验物品,清扫卫生;离开实验室时,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对白大衣经常清洗消毒。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 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 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 (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 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 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革兰染色 目的: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操作。 材料:干净玻片,接种环,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酒精灯,一套革兰染液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8个)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部分) 授课学期: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学会制作棉塞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配制的一般原则 2.高压蒸汽灭菌原理强调温度而非压力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氯化钠,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马铃薯,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 用具:试管,三角瓶,铁架台,烧杯,量杯,玻璃棒,锅,天平,药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纱布,线绳,高压灭菌锅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称量→溶解→定容→调PH→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 注意强调1.琼脂等药品添加注意事项(牛肉膏,高氏一号,PDA) 2.分装时的注意事项并示范 3.灭菌加水→装料→加盖→排气→升压→保压→降压 →无菌检查 五、实验演示 1.培养基分装方法 2.棉塞的制作 3.试管斜面的搁置 六、作业与思考 实验报告 分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500ml 40斜面余三角瓶 高氏一号培养基 1500ml 30斜面余三角瓶 PDA培养基 2000ml 60斜面余三角瓶 淀粉水解培养基 1000ml 8斜面余三角瓶 同时灭无菌水待用“多多益善”

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及常见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方法。 2.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荧光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油镜的使用原理 图1-2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高而透镜很小,自标本片透过的光线,因玻片和空气的折光率不同(玻璃n=1.52,空气n=1.0),部分光线经载玻片进入空气后发生折射,不能进入接物镜,致使射入光线较少,物象不清晰。在油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光率相近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亮度增强,物象清晰(见图1-2)。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1.示教片:各种球菌、杆菌、弧菌、荚膜、鞭毛、芽胞的示教片。 2.器材及其他: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香柏油、脱油剂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 1.细菌的基本形态(各种球菌、杆菌、弧菌等) 观察要点:注意细菌的染色性、相对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 2.特殊结构的观察(荚膜、芽胞、鞭毛) 观察要点:注意这些特殊结构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菌体中的位置,均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二)、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