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作者:————————————————————————————————日期: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三郎镇中心小学“十五”语文课题

主题:制定方案、初步研究

一、实验时间:

2000年9月——2001年12月

二、实验内容:

1、确定研究课题,确定实验方案,成立实验课题组,明确分工;

2、学习有关教学科研理论、阅读教学和活动设计的有关理论;

3、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测试;

4、初步研究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5、初步研究具体活动形式的活动设计。

三、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中串讲串问、多讲少读的弊端。

2、初步探索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经验材料。

3、初步探索各种活动形式下具体活动过程的设计,形式成经验文章。

4、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学习型“教师向“思考型”教师转变。

五、实验措施:

1、边实验边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充实实验研究人员,明确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有关阅读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阅读教学中活动的设计的理论文章,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文章。

3、搞好专题研究: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每学期一至二次研究成果展示(公开课的形式);撰写一至二篇经验文章。

4、开展校内教师论文交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实验成果的影响。

5、请教研室领导指导课题组工作。

六、具体安排:

1、2000年9月——2001年2月,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研究人员,制定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2001年3月——2001年7月,继续学习有关教学理论,收集实验前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资料。初步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

3、2001年9月——2001年12月,继续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

4、2001年10月,出版第三期教师论文集暨课题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集。

5、2001年10——11月,课题阶段汇报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到我校指导课题管理工作。

6、2002年1月,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三郎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2001年2月

三郎镇小学“十五”科研课题现状及展望

一、课题建设现状

语文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数学课题:《实施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现将我校这两个课题至今的建设情况简述如下:

(一)课题提出背景

语文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对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作文,而且对培养一个人的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虽然已经基本改变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评价制度等因素的束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牵到底”、“串讲串问”等教学模式。基于这些反思,尤其是小语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更促使我们坚定了改革小语阅读教学的信心。我们试验的课题,正是从以前阅读教学中被明显忽略的学生活动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展开研究。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自主学习活动中得到真正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基本的自学能力等,为学生进入中学乃至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方面,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其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困进生”难消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常常忽视兴趣、情感的培养,忽视意志的锤炼,毋庸置疑,这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十分的不利。而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上述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基于上述观点,我们提出此课题。

(二)方案的制定

我校语数两个“十五”科研课题方案的制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

此阶段为对以前语文、教学的弊端进行反思的阶段,即总结以前教学模式的优劣,找病根,想对策。

2、提出

课题的提出缘于二个方面:一是我校广大教师对以前语数课堂教学弊端进行了深入反思,二是从总结我校较成功的教学经验中建立课题。我校两位教师在前几年就开始在阅读教学改进和数学分层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市教研室主任李银辉及方孟琪、王凯等老师建议将他们撰写的两篇论文《让学生动起来》、《怎样进行分层教学》课题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3、拟稿

在确定课题内容后,对课题基本框架的构建,即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课题几要素的设计完善:“课题提出背景”、“课题研究的主要设想”、“实验效果预测”、“实验起止时间”等

4、修改

正如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一样,课题的修改非常重要,我校语数两个实验课题方案今天看来如果还有值得肯定之处,那么也是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广泛搜集资料、不断补充修改、方案指导实践、实践丰富方案的结果。

5、完善

为了使课题方案更科学、更完整,课题组成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坚持独立学习理论与集体交流心得相结合,坚持独立实践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坚持自写自改与共写互改相结合。正是因为大家的勤思、勤学、勤议、勤实践、勤修改,两个方案才有由最初的一个总课题,到后来的一个总课题涵盖几个子课题的不断丰富与完善。

(三)队伍建设

1、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两个课题从提出到付诸实践,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亲自挂帅、亲身实践。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总负责人,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班子,语数学科分管领导直接参与主研,加强了科研领导力量。二是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学校从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的高度出发,利用各种机会,向我镇广大教师大力宣传,动员大家主动投身于教育科研之中。为课题的实验营造了极为有利的舆论氛围。为此,不少中、青年教师主动报名、积极参与科研实验。三是思想加金钱。我校作为一所农村的普通小学校,学校财力极为有限。学校领导为了确保两个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在加强对科研教师的思想引导,特别是奉献精神的教育的同时,从十分有限的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作为科研活动的专用经费。使科研成员能一直保持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科研的实验中去。

2、加强研究队伍建设

我校课题组研究的科研成员经历了由少到多不断壮大的过程。从开始建立课题时的二、三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七人。科研人员由少到多,科研力量由弱到强。这样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科研带动教研有保证。

3、提高理论素养,加强课题教育

我校课题组科研成员理论素养的提高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全面性和全程性。

(1)、全面性。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加强对实验课题内容的理论学习。为了制定和完善课题方案,大家有效利用了各种教育杂志和报刊等资料,搜集和学习了《小语新大纲》、《现代课堂教学学习研究资料》、《崇州市小学“九五”科研课题研究材料》、《成都教育》、《四川教育》中的《领悟大纲精神,促进教改上台阶》、《科学指导,促进发展》、《课堂,学生主动发展的天地》等文章,通过国际互联网,搜集下载并组织学习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初探险》、《分层教学法理论依据》等文章。二是加强对课题方案本身的理论学习,即通过学习,使大家对课题实验的重要意义、课题本身的内涵、课题实施的显性的、隐性的价值等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能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去。通过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理论学习,使课题实验的探索更具目的性、指导性、实效性。

(2)、全程性。所谓全程性,即全面的理论学习贯穿了整个课题实验的始终。这样形成了理论丰富方案、方案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方案、实践丰富理论的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4、制定保障措施

任何好的设想、试验,离开有效的制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为保证我校的课题能有序、有效地稳步前进。我们制定了以下保证措施。

(1)、开展“精品教案”工程。由于科研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学校进行的“精品教案”工程,大家进行科研的时间更多,对所研内容思考更深入。

(2)、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广泛交流。

首先坚持每周一次的定期交流。为了增进科研人员间信息的交流,了解、促进科研的进程。每周三下午都要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定期交流,每次交流都有具体的讨论内容(书面的或口头的)。这样集思广益。在交流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走出迷惘和困惑,在交流中提炼探索的成果,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为了及时吸收新鲜信息,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主动邀请教研室老师与外校教师来指导、交流。至今已开展这样的活动三次。另一方面组织科研成员利用各种机会参加教育教学的观摩、学习,一年来,我们组织了课题组的教师外出学习三十多人次,使大家及时获取新信息、好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

(3)、坚持以写作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研的措施,使科研、教研、写作——“互动”。我们首先利用教育写作已在我校逢勃开展的有利条件,让科研成为写作的“源泉”,写作反过来促进教育科研。如,让课题研究组教师的实验成果——经验文章或论文,参加我校一年一次的“教育经验文章展评”等。科研带动教研,一方面通过课题组教师“展示成果”上示范课的形式,组织非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让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大胆说、评,将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迅速传递给其他教师,在全校创设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这样“逼”教师写,写必学(读)、写必教、写必研,教学研齐头并进。

(4)、重视相关资料搜集

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是课题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建立课题初至现在,一直重视对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是资料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二是资料搜集及时齐全。三是逐步完善资料管理的微机化。

二、研究活动开展现状

(一)自主探索,定期交流

“自主研究,定期交流“,即课题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自主地在所教班展开研究,定期于每周三下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一周研究情况交流。这种活动形式,既有利于教师在探索研究中,灵活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又有助于研究教师间及时互通和反馈研究信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二)展示成果,集体研究

为了解决自主式研究中,研究力量的相对薄弱问题,我们设计了”展示成果,集体研究”这一活动形式,这是对第一种活动形式的补充。是在教师“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所有课题组成员在听、评研究教师公开课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展现出的新思想、新方法,帮助研究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挖掘,对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进行肯定和完善。这两种研究形式,是个体研究与集体智慧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来,课题组共组织听课四十余节,课题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活动。如在王伟强等老师上展示课后,充分肯定了小组学习在分层教学中的地位,在王健、罗小林等老师上了展示课后,进一步认识到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确立了对小组长的培养……在宋光明、刘林、罗丽几位老师上展示课后,大家经过探讨,提炼出:“设计教师活动要想到学生活动,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加强学生间横向交流、加强信息反馈”、“学生活动形式与内容难易相结合”等观点。在王亚碧、杨国富、杨德友、罗丽群、杨军几位老师上展示课后,大家又挖掘出以下观点:“变老师活动为学生活动”、“活动应抓住契机,一要抓住机会,二要创造机会”等。

(三)阶段总结,成果交流

我校课题的阶段总结是一个学期一次。阶段总结的好处:一是提炼并展示、推广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使之能及时指导所有教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二是便于调整科研工作的进

度。成果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上成果展示课。二是开展经验文章论文的交流。并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修改、丰富实验方案。一年来,开展成果展示活动二次,献课四节,有四十多篇经验文章参加交流,其中有六篇文章大会交流。

三、研究成果现状

(一)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课题组教师已基本克服了原有的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对学生同要求、同进度,学生读得少、问得少,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等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课堂教学的优化表现在:一个中心、二个着力点、三个体现、四个突破。即以学生为中心,变以前的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为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着力点;体现了新大纲精神之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现代课程改革思想——课内外结合的大课堂观,体现了“二个面向”——面向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观;在备课改革方面有突破,在时空转让方面有突破,在角色转换方面有突破,在板书设计方面有突破。通过以上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从少到多、形式从单一呆板到多向互动、生动,从被动发展到较主动和谐地发展。

(二)论文多质量较高

经过第一阶段一年的实验,参研教师对自己的科研实践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先后写出了五十多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其中有23篇文章在崇州市教师论文评选中获奖。这些文章还全部参加了我校自办的第二、三届教师论文评选,并有多篇文章获奖。

(三)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1、参研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前一阶段的实验,参研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理论素养、研究水平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2、科研带动教研,全员参与,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研促进了广大教师教研热情、教研水平的提高。其他教师通过看、听、评等方式,在科研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探索。不少教师从“安于原状”到“有所触动”到“尝试改进”再到“初尝成果”。不只是年轻教师,部分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理论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四、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我校目前的科研工作,已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到有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通过前期实验的探索,课题组教师看到了研究成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打破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信心倍增,同时认识到目前的探索还远远不够,目前的科研还未真正触及阅读教学和分层教学的“灵魂”,还属“浅层次”的探索。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分二步走,第一步是坚持结合已有的“自主探索、定期交流”、“展示成果、集体研究”等有效措施,力争再经过近一年的实验探索,丰富实验方案,形成足够多高质量的经验论文彻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被动式的“粗放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出“交互式、主动式等“集约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第二步对实验经验论文进行总结,提炼出新的阅读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并再进行实践验证构建课题研究新模式(模块),形成实验成果。我们决心通过追求科研的“五个一流”来达到科研兴校之目的。即实施一流的科研管理,建设一流的科研队伍,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达到一流的教育质量,培养一流的优秀学生。把我校尽快建设成为现代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崇州一流名校。

三郎小学课题组

三郎小学教科室2001年10月26日

21世纪能力培养与评价专项研究计划22

21世纪能力培养与评价专项研究之学科任务设计与评价――以初中英语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扩大选材范围,突出首都特色,贴近生活,注重实践。2018年新中考方向:各科都将在社会实践中选材,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未来的考试中,会有更多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出现,会有更多源自现实生活的素材出现,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第八条指出:加强英语学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将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学生走进社会。鼓励学生通过模仿、体验、实践、探究等活动提高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培养和评价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能力的意识。改变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学习实践,不断拓展课堂学习空间,探索学科整合。探索、总结并提炼实施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与评价的有效办法和实践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际化背景 20 世纪90 年代起,一些国家和国际教育组织开始讨论21世纪所必需的能力。 200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主持成立“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制订《21 世纪技能框架》。并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将教育界、商业界、社区以及政府领导联合起来,帮助21 世纪技能的培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当中。 美国、英国、俄罗斯、芬兰、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近年来都对21世纪能力展开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2010年7月,国家纲要强调“坚持能力为重”战略主题,北京市纲要强调“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二)21世纪能力概念(7C)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 thinking) 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s) 创新能力(Creativity) 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 跨文化理解能力(Cross-cultural) 信息能力(Computing) 职业能力(Career) 21世纪能力培养与评价专项研究主要研究: 1.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指恰当运用各种推理和系统化思考,对论点、论据做出判断和决策,解决不同类型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2.交流能力:主要指在各种场合中,运用口头、书面和非语言交流表达观点,倾听并理解相关内容,能够针对不同目的、在不同环境中进行交流。 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阶段研究计划、总结三阶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题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为主旋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系列化的常规工作管理制度,为引领并营造学校的科研氛围而奠定基础;以深化课题研究为中心轴,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作用,为造就一支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而起到了中坚核心的作用。 二、本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组织分工,制定方案,为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并分学段开展研讨活动,力求吃透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3. 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研究教学途径。 1)、通过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阶段研讨会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持性理论,有针对性制定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 2. 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语文每单元各课时进行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求最佳教学设计。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有一支思想责任过硬、业务精良的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组教师,学历达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突出,他们多为县、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体会和经验,有的成员曾先后参加过省、市、县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交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更好地用了初中语文教材,必须在教研上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此课题正好体现了这些要求。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一、研究内容 形成校内以及家庭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模式。 以学生仪容仪表的规范、遵规守纪、心理健康教育、升旗及队列广播操、清洁常规、寝室内务整理等为载体,把学生的规范行为迁移到生活、活动的领域之中,并对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筛选,总结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模式。 二、研究目标 本阶段,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达到自觉至自动化的程度。 三、研究时间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四、研究对象 七年级:(4)班、(8)班;八年级:(1)班、(7)班;九年级:(1)、(5)班。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资料,建立学生档案,找出一般规律。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对象的学生,对他们的突出表现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寻求对策。 3、行动研究法:找出问题,收集信息,交流意见,拟定行动方案,追踪行动成效。 4、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总结、讨论,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模式。 六、主要措施 1、制定个人的研究计划。要求课题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制定出相应的个人研究计划。 2、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课题组老师需不断加强学习,采取自学为主,合作学习为辅的原则。 主要学习以下杂志和著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大教育论》、《叶圣陶教育文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与心理测量》等。 3、请有关专家或上级教育科研人员作指导。 4、做好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课题活动记录,调查结果分析等。并拟定好下 一步研究方案。 5、做好各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 6、加强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并撰写好论文等。做好个案追踪与分析,建立学生档案。 七、具体安排

阶段性研究计划

《什么样的课堂最有魅力》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计划(2014.3.1— 11.1)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教师观念、学生学习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受硬件条件、教师理念、学生层次、社会观念等多因素影响,学校大班额、“填鸭式”“满堂灌”现象还是广泛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老师和学生都感到“累”,体验不到教与学的快乐。如果能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一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体验快乐,必然会为现今的教学解决一点现实问题,相信会对魅力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精练的资源、最短的时间、形成最浓的兴趣,形成主动的动手习惯和高效的思维能力,让每个老师和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最后形成实际上的最有魅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要落实课堂教学实践,形成有魅力的高效课堂。 第一,对什么样的课堂最有魅力的材料进行研究,使之具有新颖性、探究性等特征。

第二,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技巧以及策略进行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 第三,对中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进行理性研究分析。 三、主要工作: (一)抓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蛮干。根据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任务,课题组成员着力开展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知识及其实践意义的理论学习,各位成员做了相关记录和研讨。 1、组织学习使教师不仅知道了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教师应当掌握哪些教育教学必备的教育理论,而且也知道了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在自信心方面的一些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已具备了标准中的哪些能力,还有哪些是自己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适时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训练。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增强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增强了教师提高自信心教育教学效果的内驱力。 2、组织教师学习提高学生自信心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经验文章。用别人的亲身经验之说,激发课题组教师对提高自信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认识。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写下心得体会。

(完整版)《利用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第一阶段计划

《利用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第一阶段计划 一、选题的意义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就更不要说合作与探究了,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所缺少的往往就是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微课资源的共享,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能让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愿意自主学习。 其次应用微课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新知,还是延伸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乐于自主学习。相比较于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微课”的可移动性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点——喜欢自主学习。 二、选题的价值 1、本课题力图通过学习、实验、反思等方法,探究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 2、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由于是在小学一线的实践层面的研究,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能够设计出应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将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2、通过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微课对教学的辅助效果,并愿意积极参与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3、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应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把教材静态呈现变为学生灵动的学习过程。 (二)研究内容: 1、对学生语数学科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2、对如何利用微课进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阶段研究计划

————————————————————————————————作者:————————————————————————————————日期: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三郎镇中心小学“十五”语文课题 主题:制定方案、初步研究 一、实验时间: 2000年9月——2001年12月 二、实验内容: 1、确定研究课题,确定实验方案,成立实验课题组,明确分工; 2、学习有关教学科研理论、阅读教学和活动设计的有关理论; 3、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进行测试; 4、初步研究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5、初步研究具体活动形式的活动设计。 三、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中串讲串问、多讲少读的弊端。 2、初步探索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经验材料。 3、初步探索各种活动形式下具体活动过程的设计,形式成经验文章。 4、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学习型“教师向“思考型”教师转变。 五、实验措施: 1、边实验边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充实实验研究人员,明确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有关阅读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阅读教学中活动的设计的理论文章,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文章。 3、搞好专题研究: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每学期一至二次研究成果展示(公开课的形式);撰写一至二篇经验文章。 4、开展校内教师论文交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实验成果的影响。 5、请教研室领导指导课题组工作。 六、具体安排: 1、2000年9月——2001年2月,修改课题实验方案,调整研究人员,制定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2001年3月——2001年7月,继续学习有关教学理论,收集实验前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兴趣等资料。初步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 3、2001年9月——2001年12月,继续按照分工,展开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活动设计形式,并形成文章。 4、2001年10月,出版第三期教师论文集暨课题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集。 5、2001年10——11月,课题阶段汇报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到我校指导课题管理工作。 6、2002年1月,组织对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课题第一阶段实施计划及小结

课题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010年9月,我申报的小课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进入了第一阶段,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课题,最终达到顺利解题,先制定一份第一阶段的实施计划。 2010年9月,对课题的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任务。 10月,制定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用英语口语交流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我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并形成调查报告。 11月—12月,学习相关理论,首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标准中关于英语口交际的部分,联系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写出读书心得。在图书馆里、网络上查找和本课题有关的书籍,认真研读,做笔记,写心得。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为下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根据这份详实的计划,会顺利完成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到2010年12月,我研究的小课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第一阶段已结束了,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展顺利。现对这阶段做简单的总结: 在第一阶段我对课题方案认真地学习,为了提高科研素质,我加强了理论学习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在这一点上显然较为薄弱。因此,我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我充分利用在学校和在家的空闲时间,先后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现代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理论学习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增长了课题研究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在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过程中我做好学习笔记,针对书中和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知识还撰写了学习心得。通过不断地反思,促进了我的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我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二阶段,我要继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己的研究。做好总结,为自己顺利解题积累材料。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计划3篇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计划3 篇篇一: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计划高中化学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延长县中学化学课题组王亮亮第一阶段主要从2014 年5 月------------------------------------ 2014 年8 月这三个月的时 间。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设立课题内容,研究课题设计,制订研究方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大部分教师把热情和精力投向新授课,不注重讲评课的优化。有些化学教师可能在上新授课时能够精心备课,写教案,而上讲评课时可能就没有精心备课、写教案,容易上成“对答案课”——以宣读答案替代分析讲评,学生成了机械记录答案记背答案的机器。例如:讲评化学试卷时,有的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地说答案,再进行分析,学生在下面对答案,更正错误,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总是不太好。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学生在试卷讲评中只看答案,不分析错误的原因。更有甚者,如选择题只将其选择的序号A、B、C改过来,就“万 事大吉”了,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下次考试仍犯同样的错误,甚至讲了的问题过两三天又不知道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是被动的毫无乐趣的接受教师的照本宣科。有的化学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充分运用数据资料:平均分、优分率、差分率、最高分、最低分、上次检测成绩、同科年级均分等数据、还有进步学生及退步学生名单和优分学生名单一一公布,表面上看,学生知己知彼,教师呢该表扬的该批评的该启发的都讲了。

可仔细想想学生做了什么?整堂课教师一人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更不要说参与。另外,教师公布退步学生名单,这会极大地挫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讲评课在中学教学中,是一种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课型,公开课研究课类型繁多,而讲评课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讲评课与新授课、复习课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类型。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和检测,在学期中和学期末也要进行测验和考试,来巩固检验所学知识,然而这些测试如不科学有效讲评,就会失去检测和考试的意义,减弱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信度。所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解决高中化学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升化学学习效率,形成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研究内容,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案。(1) 当前高中化学试卷讲评课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我校化学试卷讲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学生对化学试卷讲评课失去兴趣,甚至是讨厌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原因。(2) 改变出现当前高中化学试卷讲评课不良现象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班集体对学生课堂学习良好行为的促进作用,加强学生个别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的团结协作意识。 篇二:个人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1 个人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2013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总结三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计划 根据当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学生对语文失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语文学习成为了偏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愈发感到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屡屡出现,教师的力不从心,学生的心不在“焉”,最终导致了语文处在了现今的尴尬境地。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课题组成员推出了《联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问题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力图从转变教学方法,寻求合适学法上,为教师的教学找到更高效的契合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找到更灵活,更易操作的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切入,最终形成人人学语文,人人爱学语文的良好局面。 一、更新观念,改变方法。 我们之前的教学基本上属于知识的传授阶段,特别是只重视于“授之以鱼”,虽曾想过“授之以渔”更加重要,但具体实践却少之又少,以致于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背书,教师教学就只是在“满堂灌”“填鸭式”。长此以往,语文教学与学习就造成了如今人人不重视,甚至人人喜欢不上的尴尬局面。如何扭转?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要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越来越强调重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学好语文、掌握好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尤为重要。有了这份意识,有了这一观念的认识,再改变方法,运用教师和学生适合的联想法去进行语文教学与学习,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习好相关的理念知识,掌握好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收集好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来自各方的意见,制定好课题开展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学生要求做的事情布置下去,把教师要准备的任务安排好来。借鉴好前人的课题研究经验,收集好课题研究所需的工具及手段,协调好各成员之间,各参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一切为了课题的完美开局作好充分准备。 三、工作重点: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联想法,以及通过联想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初步改变语文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四、具体工作安排表: 1、收集好资料,做好课题立项工作; 2、制定好课题的实施方案; 3、完成好课题的开题报告; 4、进行好师生协调工作,开好课题开展初期会议; 5、让学生做好各项需要配合的工作,为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6、上好第一阶段的演示课,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 7、协调好各方安排,为第二阶段能更好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实施阶段计划 课题已经步入了正轨,各项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学生也收到了联想法所带来的初步效果,教师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把联想法渗透在其中。联想的前景也现出了它的前景与曙光。但“路漫漫其修远

课题阶段研究计划、总结三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题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为主旋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系列化的常规工作管理制度,为引领并营造学校的科研氛围而奠定基础;以深化课题研究为中心轴,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作用,为造就一支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而起到了中坚核心的作用。 二、本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组织分工,制定方案,为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并分学段开展研讨活动,力求吃透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3. 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研究教学途径。 1)、通过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阶段研讨会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持性理论,有针对性制定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 2. 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语文每单元各课时进行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求最佳教学设计。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有一支思想责任过硬、业务精良的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组教师,学历达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突出,他们多为县、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体会和经验,有的成员曾先后参加过省、市、县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交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更好地用了初中语文教材,必须在教研上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此课题正好体现了这些要求。

课题第一阶段个人计划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个人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进行课题第一阶段的申报,针对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特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研讨下,发展一年级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创造力。结合教改的新思路,扩大好作文的范围,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工作要点 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及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1、着力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

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内容要让学生想表达,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让学生渐渐喜欢习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等方式,实行自批互批,家长批,社会批,面批,重批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2)在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功夫。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但一旦习惯养成就会接响一生。为了儿童一生的发展着想,在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着重培养下列习惯: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重谈、跳读、精读、猜读的习惯;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作素材笔记的习惯;做资料卡式剪报等词句段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限时作文、快速作文的习惯;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保存作文本重读整理的习惯;主动应用语言实践的习惯。 2、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语言。 (1)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要研究一些新训练:如口语交际的训练、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序列作文的训练、实践应用的训练等。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 (2)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但是必须要求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通顺。具体通顺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用儿童语言表达儿童生活和情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计划 (2014.10-2014.1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贯彻执行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促进师生发展服务的方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小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并作出分析。 2.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 背景。 3.研究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以及数学教师对生活化课堂 的了解。 4、研究如何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阶段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2.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四.研究要求: 1.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理论交流学习和研讨课活动。 2.注意收集活动资料,及时记录学生的个案分析表。 3.认真完成与课题相关的教案、论文和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五、实施策略 1、坚持学习,更新观念

(1)以自学为主,向专家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同事学。45岁以下教师要精读一本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专著,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 (2)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完善研究资料,切实做好课题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3))抓好课题的实施。要定期对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资料,丰富研究成果。 2、抓好校本教研,强化学年组建设,力图突出数学学科特色 各学年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要结合专题研究,重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上,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使所有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从而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实施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活动,注重做好过程资料的整理和汇编。各学年组进行“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全组教师共同提高。 3、课题成果管理 (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目标,抓住新课程实施,提炼成功的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主动参加课题课研讨、观摩活动。 (2)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通过组织现场会或研讨课等形式,对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成果加以宣传,打造学科特色。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20篇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20篇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20篇 个人本事提升计划(一): 201x年已经悄然远去,201x年缓缓到来。在过去的一年,时而奋进向上,偶尔陷入迷茫,有时自信满满,有时却身陷怀疑,很想淡然应对,更多的时候是束手无策,梳理凌乱的思绪与情感,准备什么时候再度奋发或者什么时候继续沉沦,不明白自我将来是什么样貌,目前能做的就是整装待发迎接新的一年。 为了不断地提高自我,作为单位出纳兼统计,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在不断改善日常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适应当前日常工作的需要,用心更新自我的知识层次,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日常工作上

1、严格执行现金、银行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核对现金、银行帐,做到账账相符。 2、根据考勤及时编制工资表,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每个月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发放日常工作。 3、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凭证上务必有经手人及相关领导的签字才能给予支付),对不符手续的凭证不付款。 4、完成201x年度职工公积金申报及缴纳日常工作。 5、根据办公室带给依据,及时缴纳201x年度养老、失业保险等费用。 6、以各项目部报表为依据,按照要求及时报送省、市、区三级统计报表。

7、根据经营科带给保证金缴纳申请书,协助办理保证金的收、付、退日常工作。 8、完成领导零时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 二、学习上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坚持干与学相结合,以贴合当前岗位要求为基本目标,到达业务潜力全面提升。 2、结合日常工作实际,用心为晋升高级职称做准备。 三、生活上

1、加强身体锻炼,因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日常工作。 2、尊师守纪、严格把控时间观念,做到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 3、团结互助,相互协作。 4、持续良好的心态、懂得知足者常乐。 5、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不断的进行总结从而充实自我 四、学习要求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试卷讲评课的研究 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延长县中学化学课题组王亮亮 第一阶段主要从2014年5月----2014年8月这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设立课题内容,研究课题设计,制订研究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大 部分教师把热情和精力投向新授课,不注重讲评课的优化。有些化学教 师可能在上新授课时能够精心备课,写教案,而上讲评课时可能就没有 精心备课、写教案,容易上成“对答案课”——以宣读答案替代分析讲评,学生成了机械记录答案记背答案的机器。例如:讲评化学试卷时, 有的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地说答案,再进行分析,学生在下面对答案,更正错误,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效果总是不太好。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学生在试卷讲评中只看答案,不分析错误的原因。更有甚者,如选择题只将其选择的序号A、B、C改过来,就“万 事大吉”了,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次考试仍犯同样的错误,甚至讲了的问题过两三天又不知道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成 为学习的主体,只是被动的毫无乐趣的接受教师的照本宣科。有的化学 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充分运用数据资料:平均分、优分率、差分率、最 高分、最低分、上次检测成绩、同科年级均分等数据、还有进步学生及 退步学生名单和优分学生名单一一公布,表面上看,学生知己知彼,教 师呢该表扬的该批评的该启发的都讲了。可仔细想想学生做了什么?整 堂课教师一人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更不要说参与。另外,教师公布退步学生名单,这会极大地挫伤这些学 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讲评课在中学教学中,是一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初期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课题名称: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2年4月至7月 一、指导思想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思路 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与指导,严格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的意识,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学校课题及各段的子课题计划进行研究,多一种意识,多一种实践,多一份总结,注意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1、导学案相关理论学习。 2、导学案结构的合理性研究。

3、初步设计导学案。 四、工作重点 1、定期培训实验教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定学年实验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不断总结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五、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导学案理论学习。 2、研讨导学案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体验学习---学习检测---学后反馈。 3、组织成员写导学案,选择优秀者试用导学案教学。 六、本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2.4----2012.5.15)准备阶段 1、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与分工;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课题组纂写一篇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1):负责组织分工以及纂写调研报告 责任人:田智、聂金成 (2):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 组长:田承柱 成员:田智、田承柱、彭治顺、吴丽燕、戴超、聂金成、田胜坤、田时勋、张平男、梁翠香、彭晓蓉、彭梅英、周菊莲

课题组阶段工作计划及总结要点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研究》课题组 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课题现状 新时期,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要求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 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利用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模式,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主持人召开了全体实验人员座谈会,与实验教师一起学习了有关该实验的理论文章,并进行了有关课题实验操作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了各自的工作目标与行动策略,进行了初期的行动研究。 二、本阶段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2、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 3、发动课题组成员积累教学案例,进行合作研究,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搞好实验,必须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本阶段,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有关有效教学的文章,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章,通过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实验教师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实验工作,促进实验的健康发展。 2、加强实验课研究的力度,上足上好实验课。 要求实验教师树立“节节都是实验课”的思想,上好每一节常态课。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学校实验管理条例中的规定,让每位实验教师上好重点实验课,每节实验课均提前一周进行研究,上课时课题主持人与教科室领导将深入课堂进行跟踪指导,课后再与教师一起平等对话交流,分析这节课的成败得失,总

课题阶段研究计划,情况总结

安中韩黎明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题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为主旋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系列化的常规工作管理制度,为引领并营造学校的科研氛围而奠定基础;以深化课题研究为中心轴,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作用,为造就一支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而起到了中坚核心的作用。 二、本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组织分工,制定方案,为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并分学段开展研讨活动,力求吃透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3. 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研究教学途径。 1)、通过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阶段研讨会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持性理论,有针对性制定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 2. 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语文每单元各课时进行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求最佳教学设计。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有一支思想责任过硬、业务精良的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组教师,学历达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突出,他们多为县、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体会和经验,有的成员曾先后参加过省、市、县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交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更好地用了初中语文教材,必须在教研上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此课题正好体现了这些要求。

课题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研究组各成员: 课题《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研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洛阳市五十八中学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圆满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现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将重点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形成教学模式,展示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验收。我们决定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教师中推广,希望他们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进行,使本课题研究不断发扬光大。现将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2月)的研究计划制定如下: 一、第三阶段研究任务: 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开展实验前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纵向对比,以及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横向对比;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集等课题结题的工作。 二、第一阶段工作时间: (2013年1月——2013年2月)。 三、人员分工: 1.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集等课题结题的工作:牵头人员黄青立,2013年2月中旬以前完成。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相关结论,总结出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的教学模式:牵头人员,李军侠,2013年2月中旬以前完成。 3.开展实验前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纵向对比,以及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横向对比:牵头人员,司媛媛,2013年2月中旬以前完成。 4. 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要求: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材料的科学性、系统性:陆晓红、董素利、梁利华,2013年2月中旬以前完成。 5.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活动要积极反思,以案例评析的形式总结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作探索性思考,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反思:责任人员为研究组全体成员,2013年2月底以前完成。 四、措施: 在规定完成研究任务时间到期后2日内,由组长或副组长进行检查,对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同志提出批评,并责成其在一周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CPK(过程能力分析报告方法)

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当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计量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直接按普通的计数数据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处理会有很大的风险。一般解决方案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设法将非正态数据转换成正态数据,然后就可按正态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类是根据以非参数统计方法为基础,推导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遵循这两大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成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在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1:Box-Cox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2:Johnson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3:非参数计算法

06.过程能力分析办法

6. 过程能力分析办法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生产过程能力的分析。 3职责 质量管理部负责数据收集,并负责过程能力分析。 4 工作程序 4.1 基本内容 4.1.1 过程能力:是指过程要素已标准化即在受控下实现过程目标的能力。受控状态是指对象、方法、手段、场所、时间都已确认。 4.1.2 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能力与过程目标要求相比较的定量描述的数值,即指过程结果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 4.1.3 计数值: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0或者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称之为计数值。(如:疵点数、砂眼数、气泡数、缺陷数等等)。 4.1.4 计量值: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经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如:长度、直径、重量等等) 4.2 过程能力分析。 4.2.1按《控制计划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要求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4.2.2 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 4.2.2.1初始过程能力分析 a) 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相关单位应制定一个初始过程能力分析计划,包括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的生产条件、人力条件、测量系统分析时间进度及生产控制中被标识的所有特殊特性。 b) 在提交生产件批准之前,相关单位必须完成初始过程能力的分析。 如果初始过程能力分析不足时,相关单位必须分析原因,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制定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且重新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直至初始过程 6-3-1 能力达到要求。 若在提交生产件批准之时,初始过程能力不能达到要求时,应获得顾客认可。 4.2.2.2当质量特性属于计数值的情况下时,如使用客户未提出所要求的方法进行分析时,则使用PPM值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a) PPM值的分析计算公式(百万分之不良品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