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文献综述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文献综述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文献综述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的综述文学院08汉语言文学一班闵芙蓉 20082435

引言:从某种意义上说,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 而作为爱情的升华, 便是婚姻了。《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两本著作则是这一类的代表。《红楼梦》自18 世纪中叶成书以来, 以其巨大的思想艺术成就, 拨动了亿万读者的

心弦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由19 世纪初期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创作。在作品中, 作家以其女性独特的敏锐目光,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细致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文学宝库中驰名中外的作品。两部作品描写的是同样儿女悲欢事,同样两本世情书,引起了中外许多学者对它们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字:《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爱情女性意识

两部小说作为世界经典名著,许多学者已对他们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并阐发出各自的观点。同时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观点还存在着某些相通性。一、赵景俞、赵双之学者的观点较为相似,他们认为两部作品几乎同时产生于

东西方不同的两个国度,但都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影响而进行的创作。《红》当时的创作背景是封建专制主义,《傲》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而且都是对上层社会日常生活的描写。两部小说的取材都不是当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也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题材, 而是上流都是上层人物、封建贵族或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天天见的日常家庭生活。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世情小说。《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都是写实性的小说,《红》以当时封建社会一个官僚家庭贾府为中心, 写出了一群贵族、特别是少男少女们的生活、交往和爱情婚姻。《傲》也是以中产阶级班纳特家为中心, 写了他们家五个女儿和邻里、亲友的交往以及她们的爱情婚姻。

所以前者常被认为是社会的悲剧,后着则是性格的悲剧。

二、张兵和王晶晶两位老师是从两部作品的爱情和婚姻为着眼点而进行阐述

的。他们认为林黛玉和伊丽莎白是爱神分别播在中国和英国的两颗情种。

女子同属“痴情女” , 男儿皆为“钟情郎”。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重情郎情深愈执著。在前一部作品中的林黛玉从小在贾府和宝玉两小无猜的一起长大,感情相当微妙。两个人一直是真心相对,虽然中间穿插着各种

小插曲,虽然最后没能成为眷侣,但他们的爱情细胞还是一直存在的。而后一部作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没能是一见倾心,中间也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偏见,但最后还是将对方的爱意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两个有情人走到了一起。在结局方面,前者是一个爱情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后者则是一个爱情喜剧相爱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三、因为两部小说同时作为世情小说,并且都是以爱情故事为切入点,几位学

者都对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他们几乎都认为两部作品中都是女性主动对爱情的追逐,从某一层面上来说这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某种体现。即使当时的旧中国,封建思想还是深入人们的骨髓,这种意识还是潜在的。李佩英老师总结时还说两部作品虽然结局不一样,但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值得肯定的。

四、在艺术手法上面,几位学者普遍认为前者(《红楼梦》)的成就明显要高

于后者(《傲慢与偏见》)。特别是乐山师专的沈怡老师,她的阐述最为明确的提出前者的成就高于后者。在人物塑造方面,《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主要是通过“表现”的手法, 就是说, 人物的性格从一出场就荃本上定型了, 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 作者主要是通过各个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却避免了何单化的塑造性格不是一下子定型的, 而是通过情节的进展, 人物

的行动逐步展开的。

小结:在相同相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既有许多一致性, 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作为两本著作,相信它们会引发更多作者的思考和更深层次的挖掘。

参考文献:

1、儿女笔墨社会大观—《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研究张兵苏

州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

2、《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的比较赵景俞山西大学学报 1993年

第1期

3、《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之比较陈婧福建师

范大学 2006年4月

4、《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赵双之 1986年第3期

5、《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李佩英岳阳职业

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

6、从《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透视中西传统婚姻观的异同王晶晶湖

北大学外语学院

7、匠心独运的人物形象塑造《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李娅岳

阳职业技术学院

8、平凡中见深刻比较中见高下《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沈怡乐

山师专学报 1998年第3期

9、时代的壮丽画卷艺术的瑰丽珍品《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胡文

新陕西师大学报 1994年10月

10、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比较续篇赵

景俞

红楼梦研究综述只是分享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 一.研究热点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 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2005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883年2月12日)。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曹雪芹到过张家湾,所以墓石并不一定真正是曹雪芹之墓碑。

小说《简爱》研究的文献综述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 适用年级:2012级学年学期:2012-2013 -1 考生学号:M12130500011 考生姓名:高翔考生专业:设计学 ----------------------------------------------------------------------------------------------------------- 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 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 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 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文献综述 一、前言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成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他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思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种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想。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笔者想通过对浪漫主义的分析与探讨,分析《简·爱》中的一些浪漫主义的因素。作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简·爱》和浪漫主义在同一个大环境中,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借鉴。《简·爱》中的很多场景描述,都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不仅仅是从文学手法上,甚至是在描述的场景的色调,背景,冷暖度,角度以及人物表情上等等视觉因素上,都深受当时浪漫主义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一)国内 国内对《简·爱》研究,以文学作品中文学分析研究居多。现在社会越来越在偏向视觉效果,对多种文学作品的视觉效果分析,能更好的使一个文学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解一个作品的时代,一个作品所属的时代风格,才能让读者以作者的视点去看一个作品,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作品。 国内对《简·爱》相关研究的文献有:潘红的《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袁敏的《<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美学追求之比较》,李佳玉的《从<呼啸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达西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达西 摘要 在男女主角的情感纠缠与婚姻结合中,作家简·奥斯汀擅长于描写她对于人物的理解和塑造,并在随着情节的发展着力塑造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完美结合成为引领读者探究达西行为改变以及他真性情的一条主线。 Pride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自尊和尊严。Pride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的过度自负。达西的pride符合了后者的解释。他有资本去傲慢,但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自己的傲慢太多,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自己的责任。达西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是他自我成就过程的最好例证。作者设计了多变的情节来描绘达西的性格和个性。 傲慢是达西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他的傲慢导致了偏见、误解和争论的产生;他的转变又带来了真诚、尊重和幸福。达西对伊丽莎白一系列太多改变就是奥斯汀人物塑造的过程。达西的转变以及他周围事物的变化都暗含了达西的性格特征。 达西选择了拜托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并且提升自我。他很勇敢,也很坚决。即使小说已出版近200年,作者仍旧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达西的错误和他成功的婚姻中,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吸取教训,并认真思考这部经典小说中的启示意义。尽管中国早已不在封建官僚的控制之下,人们仍然醉心于钱和权,甚至年轻的一代人也已深受父母和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间也产生并存在着城市偏见。读者应该向小说人物学习,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献计献策。 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参考奥斯汀时代的财产和婚姻的社会背景,本文主要分析了

作者人物塑造的过程。本文非常注重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思考人类美好的品德,对当今社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形象塑造,改变,傲慢,现实 Characterization of Mr. Darc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bstract Jane Austen is good at writing about her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on of characters with development of courtship and marriage and she creates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s of plot. The ideal match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s thread which leads us to Darcy’s changes of behaviors and his true characters. Pride can stands for self-respect and dignity. Pride also can be understood as one’s excessive self-opinion. Darcy’s pride fits the latter explanation. He has the right to be proud but later, he realizes his defects and makes an effort to overcome his pride, learn respect and take his responsibility. The changes of his opinions and behaviors have proved the process of his self-achievement. The author designs unpredictable plot to portrait Darcy’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Pride is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characters of Mr. Darcy. His pride result in prejudice, misunderstanding and argument; alteration of his pride brings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文献综述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的综述文学院08汉语言文学一班闵芙蓉 20082435 引言:从某种意义上说,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 而作为爱情的升华, 便是婚姻了。《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两本著作则是这一类的代表。《红楼梦》自18 世纪中叶成书以来, 以其巨大的思想艺术成就, 拨动了亿万读者的 心弦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由19 世纪初期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创作。在作品中, 作家以其女性独特的敏锐目光,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细致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文学宝库中驰名中外的作品。两部作品描写的是同样儿女悲欢事,同样两本世情书,引起了中外许多学者对它们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字:《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爱情女性意识 两部小说作为世界经典名著,许多学者已对他们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并阐发出各自的观点。同时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观点还存在着某些相通性。一、赵景俞、赵双之学者的观点较为相似,他们认为两部作品几乎同时产生于 东西方不同的两个国度,但都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影响而进行的创作。《红》当时的创作背景是封建专制主义,《傲》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而且都是对上层社会日常生活的描写。两部小说的取材都不是当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也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题材, 而是上流都是上层人物、封建贵族或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天天见的日常家庭生活。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世情小说。《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都是写实性的小说,《红》以当时封建社会一个官僚家庭贾府为中心, 写出了一群贵族、特别是少男少女们的生活、交往和爱情婚姻。《傲》也是以中产阶级班纳特家为中心, 写了他们家五个女儿和邻里、亲友的交往以及她们的爱情婚姻。 所以前者常被认为是社会的悲剧,后着则是性格的悲剧。 二、张兵和王晶晶两位老师是从两部作品的爱情和婚姻为着眼点而进行阐述 的。他们认为林黛玉和伊丽莎白是爱神分别播在中国和英国的两颗情种。 女子同属“痴情女” , 男儿皆为“钟情郎”。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重情郎情深愈执著。在前一部作品中的林黛玉从小在贾府和宝玉两小无猜的一起长大,感情相当微妙。两个人一直是真心相对,虽然中间穿插着各种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求婚被拒后给伊丽莎白的信的作用(英文)

The function of the letter that Mr. Darcy wrote to Elizabeth after his failure of proposal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pistolary story, Letter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writing of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Among so many letters in the novel, the letter that Mr. Darcy wrote to Elizabeth after his proposal was rejected was a turning point of the plot of the whole story, showing the reader the re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haracter, promoting the sudden change of the romance between Mr. Darcy and Elizabeth Bennet, exciting the reader further more in the course of reading. [Key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letter, turning point 1.Introduction Jane Austen was a famous English novelist whose works focused on women’s marriage and life. Her sensitivity to human emotion, her keen observation to life and her vivid language contribute to her success of writing. Pride and prejudice, one of her masterpieces, is a love story of a country gentleman’s daughter, Elizabeth Bennet, mirroring the reserved life of the Englishme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etter is the only way of communication apart from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re are more than thirty letters in the novel [1], which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ortrait of the characters, the development of plo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the point of view [2].The letter that Mr. Darcy wrote to Elizabeth after his failure of proposal is view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letters in the novel. There is still little study about this letter, so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function of this letter in terms of portraying the characters and forwarding the plot to confirm the previous study by analyzing the letter in depth. 2.Introduction the letter The letter was given to Elizabeth by Mr. Darcy the following day of the failure his proposal.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letter, Mr. Darcy asked for Elizabeth’s pardon for

《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随着外语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做了大体回顾,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研究可能的领域与途径。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语用学修辞学文化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海外的《红楼梦》译本有摘译、节译、全译三种形式。虽然《红楼梦》已有多种语言的全译本,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翻译研究来看,却只涉及到三种语言的版本。英译本的研究最多,占所有研究的90%以上,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版本的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总计不过十余篇。主要有成蕾的《“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红楼梦〉两个法译本中建筑专名的语义层级分析及其翻译策略选择》(《译林(学术版)》2011年第3期);郭玉梅的《〈红楼梦〉法译本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5月)、《从〈红楼梦〉法译本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法语学习》2011年第3 期);森中美树的《简述日译〈红楼梦〉之难点――以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为例》(《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辑);苏德昌的《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第3期);史华慈与姚军玲的《〈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等。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总体概述 在进行《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内容前,有必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概述,为下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输入“红楼梦”及“译”两个关键字,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题名”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1 ■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红楼梦》翻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更多的相关博士论文及专著的出版,《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范围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红楼梦》翻译研究状况 1.语用学视觉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李蓓在《〈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4辑)中认为汉语版《红楼梦》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性质、构成、词汇、词汇系统及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方面的研究。而目前的翻译研究来看还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到词汇、委婉语、习语、典故等方面。《红楼梦》中词汇的翻译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词汇的翻译研究主要涉及某一类词的翻译。 (1)人名的翻译。王静在《〈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中分析了杨、霍两英译本《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提出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利用音译法和意译法、运用双关语法和借用法语、拉丁语等方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赵丽娟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语文建设》2013年第6期)中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2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3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 4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 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6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7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 8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 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0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1 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 12 《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13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 14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15 S 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17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51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52 53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 54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 55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56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57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58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59 O 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60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 61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62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6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6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65 O 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66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 楼 梦 研 究 综 述 会计学院 审计14-1班 万雨巍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年第4辑《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

英语文献综述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On 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written by Zhu Mengxian Abstract: Jane Austen's masterpiece Pride and Prejudice fully embodies her view of marriage. In the following, a brief review is given about her views on marriage by analysing several related articles. Key words: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views of marriage Introduction: Jane Austen humorously described different kinds of marriage relation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Until today, this novel is still very popular among many readers and arouses people's observation and unlimited thinking of marriage. Review: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Jane holds the view that love and marriage are associated with but not totally lie on th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the marriage which is based on the love is a true happy marriage. There are many articles to support this view. For example, one of researchers thought marriage and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are interconnected, but marriage could not only depend on the property and the social status based on researching the four young couples' marriages in this novel 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marriage foundation, Simply one just like Charlotte — Collins and Lydia — Wickham is called unhappy marriage. The other one like Elizabeth —Darcy and Jane —Bingley is the opposite. “ She believed that marriage just for money was wrong, but marriage of no money was stupid.”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apers have reported that Jan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deal marriage and regards the feeling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ideal marriage. Austen fully expresses her views on love and marriage only by appreciating the marriage founded on the basis of mutual admiration,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respect. In Tang Chunhua’s paper, she considered that “ She believed that a husband not only need have certain number of family property but also must respect wome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must be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m.” It happens that there is a similar case, Yu Hongen pointed out that Jane stresses that character is important than appearance in a marriage. “Austen believes that the person’s charact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ppearance in the matter of a happy marriage.”“They have common in character and mutual appreciation, it is the most solid foundation that they can go into the marriage hall and toward a rational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it emphasizes the independence and dignity of women on the marital problems. Conclusion: During her time, Jane's view was so advanced that it was not accepted widely. Until today, it still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and love are also suitable for our real social. We youth should make right marriage and love views to orient our lives.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In a word, we can find her idea about marriage from the analysis, marriage, property and social status interconnected, but not absolutely. References [1] 王歆.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M】.2005.5

傲慢与偏见赏析中文 - PPT

《傲慢与偏见》赏析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 故事围绕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 小乡绅贝内特有五个千金,贝内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邻居宾利是个有钱的单身汉,在一次舞会上,他对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他英俊富有,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活泼可爱的她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达西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无法忍受她的母亲和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担心简只是看上了宾利的财富,劝说宾利放弃简。宾利不辞而别,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附近小镇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姆,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建议达西给他一笔财产,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伊丽莎白遇到达西,达西无法抑制对她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加之伊丽莎白之前便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留下一封信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伊丽莎白读信后因错怪达西感到十分后悔。第二年,伊丽莎白来到达西的庄园,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伊丽莎白偶遇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对他的偏见消除了。小妹莉迪亚随负累累赌债的威克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想办法替她解决了难题。从此,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一心想让自己女儿安妮嫁给达西的伯德夫人匆匆赶来,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小说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达西的性格总的说来三个层面,即外在的傲慢与内在的爱心以及知错就改。在这三方面重重交织下构成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但他智力超人,为人直率,但是同样也有着容易草率地下结论的毛病。他的贵族出身和巨额财产又

红楼梦开题报告doc

红楼梦开题报告 篇一:《红楼梦》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

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简·奥斯汀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 XX04010320 指导教师: XX年 3 月 1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 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 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外语系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 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

考 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 括5-8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得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 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 文》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篇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简·奥斯汀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 XX04010320 指导教师: XX年 3 月 1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转自:小草范文网: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范文)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 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关于《《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红楼梦》主线问题,学术界意见纷纭复杂,莫衷一是。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是认识《红楼梦》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键。因此本文将50年代以来,有关《红楼梦》主线的各种见解加以梳理,以供红学研究者参考。 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现分述如下。 一

“单线”。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说”。此说提出最早。下举三家·①李希凡、蓝翎在《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新建设》1955年4月号)中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恋爱故事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②舒芜同志在《“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中认为:“无论如何,宝、黛、钗之间的故事,才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或者说,是贯串和联络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这是不可否认的。”③邓遂夫在《<红楼梦>主线管窥》(《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1辑)中指出:“这部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达,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具体活动的具有连续性的、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事件’,也不仅仅是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还应包括与此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宝玉、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相互交错地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悲剧。”除以上三家外,诸如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组写的《<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等文章也都持此观点。 二、“宝黛爱情悲剧说”。持此观点的文章最多。下举5家:①

傲慢与偏见文献综述教程文件

1 Introduction The main story of the novel happens between Elizabeth Bennet and Darcy. Although, it seems that, they haven’t attracted anyone’s eyes. We all know that at the first ball, when Lizzy asked Mr Darcy to have a dance. He refused. He didn’t think that anyone at the village can deserve him. After this, Lizzy promised not to pay attention to him any more because of his pride. At last, when everything comes to light Lizzy regretted. She found that she had misunderstood Darcy. And Darcy had although changed. He made an offer of marriage to her again and was accepted. No pride and no prejudice are between them. The novel also reflected the author oneself's marriage view: It is wrong to marry for the property, money and position. S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deal marriage, and regard men and women's emotion as the foundation stone which concludes the ideal marriage . Just because Pride and Prejudice, I have a profound thinking about marriage. The writer uses intelligent words to depict a few different marriages in the book, each of which reflects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 marriage in that time. We can comprehend the essence of Jane and Bingley’s marriage, Elizabeth and Darcy’s marriage , Lydia and Wickham’s marriage and Charlotte and Collins’s marriage through Elizabeth’s views. Through the wise heroine, we see marriage description. To marry for wealth and beauty is wrong. This kind of marriage cannot retain long-term happiness, and truly happy marriage is based on love and sense. 2 The analysis o f Elizabeth’s character Elizabeth Bennet is a person worthy of our imitation. She is a model because she is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characters, except Darcy, and because she does not adhere rigidly to the standards set forth by society, she is self-reliant and independent. Elizabeth rejects Mr. Collin's proposal because she does not think that marriage was boring, nor does she believe in marriage of convenience. When Mr. Collins says arrogantly to Elizabeth, she politely refused him. Unlike Charlotte Lucas, Elizabeth would never violate her principle and her integrity and throw away her talents b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