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财政税收上缴

深圳财政税收上缴
深圳财政税收上缴

深圳财政税收上缴

篇一:广东省深圳市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经济生活 1.3财政和税收

高考政治知识点

:必修1之财政和税收一、国家财政

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

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收费、罚款等。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1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支出分为哪些部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分为哪几种情况?

(1)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支出分为: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分为:①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②财政盈余:收入>支出,;

③财政赤字:收入<支出,。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

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4、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财政收入是国家为履行其职能所占有或消费的一定的社会财富。财政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收入越多,意味着国家可以更好行使国家职能(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等)。当国民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各方面分配比例合理前提条件下,这一说法才能够成立。但是不能够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越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样,对企业的生产扩大和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二、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①有国就有税--税收为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②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理解区分)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简述增值税的含义、纳税人、作用?(1)含义: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4、简述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和作用?

(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税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

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2)纳税人:①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②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3)作用: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纳税人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1)原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的性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纳税人要做到依法纳税必须: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②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3

6、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能区分四种行为即可)

(1)偷税:纳税人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2)欠税:纳税人不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取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4)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7、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你认为国家应该怎样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一是"增收":从根本上讲,要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影响财政最主要的原因;加强税收监管,减少税收流失;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征新税种;发行国债等。

二是"节支"----实行机构改革,在国家机关等部门开展节约等活动,减少财政支出。

8、国家减免农业税包含了哪些经济道理?

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道理: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

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减免农业税正是我国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要求与具体体现。

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经济局限的道理:现代社会配置资源有市场和计划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配置资源时,存在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局限,国家就应该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的方式进行调节-----国家对农民减免农业税正是运用这些手段来缩小收入差距的表现。

体现了国家财政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巨大作用的道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的差距,保障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的和谐----对农业税的减免正是这种巨大作用的体现。

体现了全面小康的道理: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是一个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农业税的减免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作的努力。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道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一种讲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实现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发展----减免农业税正是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表现。

4

篇二:深圳在陨落

深圳正在陨落

李亚轩

深圳特区,曾经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本世纪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神话般的奇迹。

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在此设立宝安县制, 1980年8月26日,中央政府在小平主导下在深圳正式设置经济特区,成为中国面向全世界打开的第一扇改革开放的窗口。

1700多年来,深圳(原宝安县)伴随一个个走马灯式的王朝更迭似乎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设置特区之前的深圳依然是一块毗邻香港的由星星点点的渔村组成的荒漠盐碱区。改革开放36年后的今天,深圳已跻身于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之列,20XX年深圳GDP总量17500亿元、人口1077万,仅次于广州,人均GDP居一线城市之首。深圳,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地区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模板。

但是,当我们深度多维研究这个创造东方奇迹的都市时,发现辉煌背后何其脆弱苍白,与我们期予的深圳有着多么强烈而鲜明的反差。

一、虚“强”:襁褓中的巨人

1.财政襁褓中的巨人

中国现有财政体制下,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城市,与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直辖市等省域经济体一样,在财政税收政策上享有直接与中央分成而不承担向省级财政纳缴财税的权利,其财政收入除了上缴中央财政外,“剩下的都归自己”。但对地级市、副省级城市(主要省会城市)来说,除了上缴中央财政外,还要上缴省级财政。

以广州为例,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每产生100元财税收入,大概有75元贡献给中央和省内,自己只留下25元。20XX 年,当年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总收入39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9.47亿元。这一年广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还不及财政总收入的1/4。

20XX年,广州市向中央和广东省地方提供了近5300亿元的财政贡献。当年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364.76亿元,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连续25年财政收入高居中国之首地位主要是来自广州市贡献。

伴随制造业的持续下行,东莞、佛山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近乎于捉襟见肘,但对于广东省的财政贡献仅次于广州。而同年深圳向广东省的财政贡献依然为零。

如果按照深圳20XX年GDP总量(17500 亿元)计算,广州市用3年上缴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资金就可以再造一个深圳。

所以,中国扭曲财政体制下缔造了深圳这颗璀璨而炫目

的明星。

2.金融襁褓中的巨人

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居重要地位。1991年4月,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深交所和上交所一起成为中国两家独有的证

劵交易结构,享有中国无可替代的的金融垄断资源。

深圳20XX年金融业总资产达到8.6万亿元,增加值达到2542.8亿元,占GDP比重为14.5%,成为深圳GDP结构贡献度较大的产业。

所以,中国扭曲金融体制下的深圳享有垄断金融资源,成为深圳GDP贡献的核心产业或支柱产业。

3.政策襁褓中的巨人

深圳在设立特区初的前二十年需要大量“输血”,城市基础工程、城市营商环境、城市运营基础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中央和广东省其间给予深圳倾斜性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扶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进入21世纪后的深圳已是一个步入20周岁的壮年,应该是一个负责任城市,而不应该是继续躺在广东省襁褓的壮汉。然而,这十六年来,深圳没有给哺育他前20年成长和成就的广东省人民任何回报。

二、虚“大”:主导产业不断被膨胀的泡沫吞噬

深圳面临土地稀缺的困窘,国土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普通县城的规模。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上

广相比,深圳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

用地矛盾日益严峻,已经成为深圳发展的瓶颈,土地扩容似乎已成必然之选。所以,深圳近二十年来通过“填海造地”扩充大量土地面积,但是仍赶不上产业的发展速度,土地紧缺的局面并没有有效缓解。

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圳一方面凸显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有效设计对接产业规划的土地出让政策,致使深圳房价在20XX年暴涨65%,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过高的地价和房价大大挫伤深圳的竞争力,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抽血效应”。

过高的房价限制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流入和稳定,导致深圳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炒作投机商、房地产服务商的乐园;过高地价和房价,推动现有优良的企业集群运营成本持续高企,造成城市和产业竞争力严重缺失。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明确表达了对房地产泡沫的厌恶。“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他表示,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

展不起来。”

深圳作为主导产业支柱的华为将移动终端制造基地迁往东莞松山湖后,深圳又一重磅的主导产业支柱的中兴通讯也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迁移工作从今年7月开始,10月投产。

华为和中兴通讯,都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在多年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竞争中,为中国企业在强手如林的通讯制造领域赢得了喝彩。华为和中兴相继撤离,与之配套的上万家中小企业和成熟的整个新兴产业链相应在深圳分崩离析、进而消失,这对深圳战略定位、业已形成的战略产业、高科技主导产业造成重创。

或许华为和中兴会表达总部留深而仅仅生产基地撤离的诉求,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即令如此,恰恰说明深圳已步入城市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的陷阱,不断放大的房地产泡沫是造成这一畸形状态的关键推手。

三、虚“新”:创新精神和创新企业被蚕食

深圳特区初立时期的前二十年内,一批批放弃分配的大学生、放弃晋升的公务员、放弃安置的军转士官、放弃稳定薪资的国企干部和技工怀抱着一颗创业的梦想和放飞的激情,来到了这个日新月异的崭新都市。深圳成为拼搏和创新的沃土。“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精神吸引了大批怀揣梦想的优秀人才。

于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壤上,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率”、“深圳标准”、“深圳模式”;涌现出一批批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如华为、腾讯、万科、招商、平安、大疆、顺丰、光启、美盈森、固高等等。深圳,一度成为年轻和创新城市的代名词,一度成为城市奇迹和神话的代名词,从土地到资本,从配套到市场,一应俱全。

好景不长,深圳地方政府近十多年来政策设计和治理操作越来越短视,越来越缺乏战略前瞻,集中表现在“引国挤民”和人才政策缺失两大致命问题。

“引国挤民”:深圳经济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驱动成长起来的,华为、腾讯、万科、平安、顺丰等优秀的明星企业皆属民营企业,是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物,但地方政府近十年来引进大批毫无市场竞争力、充满惰性和官僚行政色彩更加浓郁的央企落户深圳,为这个本还年轻的创新之都开始笼罩着未老先衰的暮气,甚至灾难。

因为这些垄断央企除在前海、后海、深圳中心区拿下一块块最好的土地资源进行房地产开发外,几乎没做任何有意义、进步的事情,这些央企给深圳没有带来任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反而因为这些央企在深圳搞房地产,将深圳的地价、房价搞得奇高无比,使得深圳房市迅速泡沫化。可以说,深圳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和房市高泡沫,背后少不了垄断央企

这一重要因素。

本已奇缺的土地资源被央企和“特殊照顾”的房企瓜分开发,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生存和成长空间日益萎缩。

人才政策缺失:深圳经济高速增长了三十多年一直疏于弥补高等教育这一短板,这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致命的缺陷。深圳目前仅有一个先天不足的深圳大学和引进的几个杂牌高校基地,深圳常态建设和运营所需大量人才必须通过外部引进解决,而深圳引进人才的主要管道是各大企业。深圳房价越来越企高膨胀、人才生存成本持续高涨,对外地人才和大学生的吸引力也将大大下降。这对于深圳整个人才生态是致命的摧毁。

篇三:“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钟坚:“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

钟坚

:《深圳大学学报》20XX年第3期

日期:20XX-11-3

本站发布时间:20XX-11-3 13:09:58

阅读量:543次

摘要: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深圳模式也不例外。深圳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适时

变革。深圳模式外延应加快四大转变,深圳模式内涵应加快实现四大提高。

关键词:深圳、模式、经验、变革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发展,是中国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而深圳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发展之路和发展经验,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了国内外政要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在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本文就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问题作一探讨,以求于教学术界同仁。

一、深圳模式的发展成效

1979年深圳设市。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1988年成为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20XX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20XX年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建立经济特区30来,经

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罕见奇迹,从贫穷落后的小县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1]。

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深圳速度”。1979~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8201.23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实力,年

均增长35.04 %;人均生产总值从606元增长到9.21万元,居全国第一位,年均增46.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0.59亿元增加到1709.15亿元,年均增长28.16%;工业增加值从0.23亿元增长到3429.9亿元,居第四位,年均增长31.72 %;贸易进出口总额从0.17亿美元增长到2701.55亿美元,居第二位,年均增长30.13 %;出口总额从0.09亿美元增长到1619.79亿美元,连续17年居第一位,年平均增长27.9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3亿元增长到

2598.68亿元,年平均增长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从0.17亿元增长到880.82亿元,居第三位,年均增长25.36 %。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深圳累计上缴中央财政的税收达到14402.7亿元,净贡献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20XX年来,深圳市连续四年获得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內地城市第一名。

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1979年至20XX年,深圳产业发展已从过去以贸易、房地产和“三来一补”加工产业为主发展到今天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为支柱产业,三

次产业结构由0.1:50.9:49.0发展为0.1:46.7:53.2,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效应日显。20XX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507.8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成为

深圳经济第一支柱产业,~009年,拥用有各类金融机构160多家,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48.14亿元,占GDP比重为14%,在国伦敦金融城发表全球75个金融中心调查报告,连续两年居内地之首,排名世界第九。20XX 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34.52 亿元,占GDP比重为9.41%。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印刷、媒体、文化旅游等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左右。目前四大支柱产业占本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与四大支柱产业相配套,举办“高交会”、“金博会”、“物博会”、“文博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初步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20XX 年,贸易进出口总额2701.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19.79亿美元,出口约占全国的1/7,广东的45%,连续1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1527个,世界500强企业有180多家落户深圳,累

计实际利用外资456.21亿美元。深圳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涌现出一批走向国际的知名跨国企业。截至20XX年10月,深圳共有经批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512家,投资28.28亿美元。20XX年接待过夜海外游客896.36万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7.60亿美元。深圳已成为中国旅游重要的目的地、客源地和出境游集散地。全年经过对外口岸入出境人数 1.72亿人次;入出境车辆1474.1万辆次。不断加强与香港、珠三角区和内地省市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走出一条新的自主创新之路。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拉动增长的动力源。20XX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86家,企业自主创新蔚然成风。20XX年国内专利申请量达4227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0520件,全市PCT申请达3800件,占全国申请总量47%以上,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位。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中集等一批深圳企业已跻身全国专利申请20强。20XX年,华为申请国际专利1847项,居全球第二;中兴申请国际专利502件,居全球第五。华为、中兴两家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占全国申请量6089件的三分之一。20XX 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公司”30名排行榜,深圳的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迈瑞、中集等企业荣登榜单,其中华为、腾讯、中

兴、比亚迪等居前4位。20XX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20强:深圳宇星科技居首。截至20XX年低,深圳已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数量94800件。其中自主品牌7万多件,其中拥有华为、中兴程控交换机、“中集”集装箱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0个,列全国第二,“广东省名牌产品”92个。20XX年,深圳市获“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20XX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首个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

培育成长一大批民营本土龙头企业。深圳在发展外源经济的同时,积极促进本土内源经济发展,一大批本土企业先后诞生,成为深圳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通讯领域的华为、中兴等,网络领域的腾讯;软件领域的金蝶、金证、亚都等;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兴、海王、赛百诺、海普瑞、三九集团等;新材料领域的比亚迪、长园、中金高能等;医疗器械领域的安科、迈瑞、金科威等;激光设备领域的大族激光;金融领域的招商、平安、深发展、华商、南方、博时、华夏等;电子领域的康佳、创维、赛格等;房地产领域的万科、华侨城、招商地产、金地、鹏基、中海等;商业领域的华润万佳、天虹、人人乐、新一佳、茂业百货;现代物流领域的怡亚通、越海全球,还有深航等。在深圳众多总部企业中,深圳本地企业多达224家,占总部企业总数的64%。深圳发

投资完成情况XX年度投资计划报告模板

附件1 2013年度投资完成情况及2014年度投资计划 报告模板 一、2013年投资总体完成情况 (一)201X年投资总体完成情况 201X年我公司(企业)完成投资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 占比XX.XX%;股权产权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二)投资结构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主业XXX万元,占比XX.XX%,非主业XXX万元,占比XX.XX%。按项目阶段分,新开工项目XXX万元,占比XX.XX%;续建项目XXX万元,占比XX.XX%。到位资金XXX万元,按资金来源分,自有资金XXX万元,占比XX.XX%;贷款XXX万元,占比XX.XX%,其它XXX万元,占比XX.XX%。固定资产投资中,境内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境外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 2. 股权产权投资 股权产权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主业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非主业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按资金来源分,自有资金XXX万元,占比XX.XX%,贷款XXX万元,

占比XX.XX%,其它XXX万元,占比XX.XX%。股权产权投资中,境内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境外投资XXX 万元,占比XX.XX%。 (三)主要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包括主要投资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形象进度等) (四)实际完成和年度投资计划比较分析 实际完成投资额与年度计划相比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相比年度计划有所增加(或减少),原因如下: (1)…… (2)…… …… 2.股权(产权)投资 股权(产权)投资完成额相比年度计划有所增加(或减少),原因如下: (1)…… (2)…… …… (五)投资特点分析 1.投资行业(包括专业、产品等,下同)特点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中,电力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交通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建材项目投资XXX万元,占比XX.XX%;矿产项目投资XXX万元,

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比例

各税收的中央和地方分配比例情况详解 中央独立税:消费税、关税、进口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社会保障税。 省级独立税:营业税。 县级独立税:物业税、车船使用税、遗产与赠与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 中央、省级、县级共享税具体税种和分成比例见表2。 经过以上调整,中央政府收入占税收总额的55%—60%左右,省级政府收入在22%左右,县级政府收入在20%左右。。 一、中央固定收入: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 三、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1、增值税(除进口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3、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 4、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归中央,其余部分按中央60%,地方40%分配。 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 6、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7、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中央,其余6%和其他印花税归地方 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并没有全面推行较为彻底的分税制,全国呈现多样化特征。具体划分方式有:(1)按照企业的隶属确定税收归属。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企业所得税,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是按照这种方式确定其归属的。(2)按照纳税主体的所有制形式或行业性质,划分收入归属。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营业税,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把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划作省级收入,而把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营业税作为地、市、县等层级地方政府的收入。(3)按照某种比例对某些税种进行分享。相当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把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等税基较小、税额不大的税种,在省级政府与其下的各个层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比例分享。(4)对于地方分享的增值税25%部分,部分省、市、自治区将其全部划归地、市、县级政府,部分地区则实行了某种形式的共享税划分方式。(5)部分省、市、自治区仍然沿用分成或包干的旧体制,把部分税种确定为调剂收入,根据其辖区内各个地区的贫富程度的差别,分别确定不同的分享比例或分享形式。

GDP及税收收入的关系浅

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浅析,严彦等: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08:29:25 内容提要: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等的不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定量关系上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税收的角度揭示GDP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宏观层面上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一些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一、GDP与税收的关系 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自然性增长因素”、“管理性增长因素”、“政策性增长因素”。三个因素中“自然性增长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其隐含的效益对税收的支撑是基本的,经济增长因素在税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由于两者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税收与GDP的核算范畴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实际上这是从三个经济活动过程或环节核算经济活动总量:生产法是从生产环节计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总量,分配法是从生产成果的分配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而支出法是从财富最终使用环节计算经济活动总量。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从三个环节核算出来的经济活动总量应该是一致的,但税收却不是只在一个环节征收,复合税制下各个税种分布于上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经济活动过程均有相应的税种。 1.生产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目前在生产环节设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生产环节的流转税对三大产业是区别对待的。农业不征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只对烟叶课税;工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征收增值税,部分产品还征收消费税;其余征收营业税,部分服务项目征收消费税。由于各行业征收的税种不同,因此产业结构会影响税收收入。 2.分配环节的税收与GDP的关系 用分配法计算GDP意味着从生产成果的初次分配角度汇集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即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理论上讲,从初次分配环节计算的GDP与从生产环节计算的GDP相等,但是政府在初次分配环节设置了所得税,即对营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要课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在GDP生产环节征收流转税后,又对企业和个人所得进行再次征税。因此,在流转税和所得税叠加的税制结构下,只要经济发展的效益提高,税收增长就应该快于GDP增长,反之亦然。 3.使用环节的税收和GDP的关系 从最终使用看,投资和进出口对税收增长产生很大影响。固定资本相对应的

情况报告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a8540211.html,)/报告范文/情况报告 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 情况汇报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 20XX年7月20日 一、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在负增长区间运行,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和国有控股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亿元,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33.33%,同比下降3.3%。综观今年以来我市投资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二)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呈现负增长,1—6 月第二产业实现投资24.8亿元,同比负增长20.3%,减速比去年同期扩大11.1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1—6月完成投资26.7亿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等

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3倍。第三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新建项目大幅缩减。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及项目个数大幅下滑,1—6月全市限额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127个,同比下降34.2%;计划总投资33.7亿元,同比下降43.2%,而去年同期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97.4%。且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平均单体计划总投资为265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7%。 二、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今年,我市安排重点工程26项,总投资116.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21亿元。1-6月共完成投资9.5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9.34%,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3项计划投产项目进展顺利,1-6月完成投资1.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6.25%;18项续建项目基本与时间进度同步,1-6月完成投资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9.16%;5项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但完成投资不甚理想,1-6月完成投资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总体来说,续建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新开工项目尚未实现开工目标(具体详见附表)。 三、当前投资增长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二)房地产发展进入回缩期。1—6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亿元,同比负增长47.4%,与上年同期16%的降幅还要扩大31.4个百分点。(若加上安置房,则整个房地产业投资6.97亿元,同比下降46.2%)。受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下滑,直接影响全市投资增长8.6个百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报告

项目进展情况总结报告 一、固定资产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6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9亿的17.6%。 (一)市政基础设施 1、凤凰大道改造升级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目前,已按市委、县委、县政府要求,完成绿化、亮化方案和前期准备工作,此项目现已提前开工建设,但需政府常务会议审批。目前完成投资1100万元,计划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2、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747万元,年内完成投资2000万元,计划一季度完成投资750万元;二季度完成投资320;三季度投资450万元;四季度完成投资477万元。目前,完成供水管网改扩建13条,总长度15818.9米,累计完成投资1900万元,预计9月竣工。 3、县城燃气管网建设。该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000万元,主要是做好中心气站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600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80%。 4、文笔公园一期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4000万元。规划总面积168.67公顷。目前,招商工作已完成,BT开发合同已签订,土地置换资金2760万元已就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入口建筑物设计等工作,7月底可开工建设。 5、通源大街北段建设工程:对通源大街北段(3公里的延长线)进行绿化、亮化建设,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1年师宗县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其中廉租住房8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800万元,政府统建的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地点已确定,正开展土地征收工作;编制初设、申报计划、可研、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融资工作正有序进行,近期各项目正陆续开工建设。 (三)房地产建设项目 今年我县房地产建设项目7个,拟建6个,续建1个,分别是:汇达花园(交通小区)、金穗园(粮贸公司)、宏强宛小区、龙凤庄园、二期水务花园、漾月社区小区,续建项目(润森花园),计划完成投资6.51亿元。 目前,各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审查中,累计完成投资8100万元。汇达花园、水务花园、宏强宛小区、龙凤庄园二期、漾月社区正在进行图纸设计,金穗园(粮贸公司)正在进行房屋拆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征地难。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严格控制土地审批的调控政策,对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很大影响。 2、拆迁安置难。今年许多重点项目建设都涉及到大量拆迁工作,由于县城土地面积的减少、历史沉积的多种因素、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拆迁氛围差、市民不合作的影响,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和矛盾较为突出。 3、建设资金紧张。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足额匹配建设资金,加之一些政策性项目资金未下达,致使工程建设进度和前期工程进度受到一定影响。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检查督促。今年1至6月,我局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平稳,但完成投资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差距还较大,要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作还十分艰巨。我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

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 报 导读:本文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 2007年7月20日 一、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在负增长区间运行,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和国有控股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亿元,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33.33%,同比下降3.3%。综观今年以来我市投资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降幅逐月减少。虽然,今年来全社会投资总体继续下降,但每月完成投资绝对额较为均衡,1-2月、3月、4月、5月、6月分别完成投资10.62亿元、7.68亿元、10.30亿元、9.70亿元和13.36亿元,且降幅逐月减小,2-6月累计降幅分别为14.1%、9.2%、3.0%、4.4%和3.3%,呈现了扭跌转增的态势,特别是限额以上项目投资增长从3月底的累计负增长6.9%到6月底的累计增长8.0%。 (二)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呈现负增长,

1—6月第二产业实现投资24.8亿元,同比负增长20.3%,减速比去年同期扩大11.1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1—6月完成投资26.7亿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等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3倍。第三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有所动摇。投资按主体情况看,1—6月,在限额以上投资中(包括房地产),国有控股投资达20亿元,同比增长144.5%,比去年同期增加206.8个百分点;非国有控股投资27.5亿元,同比负增长32.6%,比去年同期减少68.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为20亿元,同比负增长50.7%,比去年同期减少94.4个百分点,以民间投资为主的投资格局有所改变。 (四)新建项目大幅缩减。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及项目个数大幅下滑,1—6月全市限额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127个,同比下降34.2%;计划总投资33.7亿元,同比下降43.2%,而去年同期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97.4%。且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平均单体计划总投资为265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7%。 (五)区域差异继续凸现。从省级开发区看,余姚经济开发区因续建项目较多,其投资完成情况较好,1—6月份共完成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72.7%。而余姚工业园区因部分重大项目缺乏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项目难以落地、开工,投资完成情况不甚理想,1—6月份仅完成投资1.4亿元,同比下降54%。且一些主要的乡镇、街

我国价格与税收之间的关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如何看待税收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减轻公众高税负感,关键在更多反哺百姓 根据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85216.4亿元,同比增长24.7%。 如何看待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税负水平究竟如何?如何看待税收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国位居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第二位?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问题一:如何看待税收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持续出现? 记者: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理论上讲,经济税源的规模就是GDP的规模,税收收入应与GDP保持基本同步。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现象持续出现,应该如何看待? 高培勇: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我觉得应该从两部分考虑,一方面,税收收入的增长应该与经济增长直接挂钩。从历史经验上来说,税收收入的增长应该略高于经济增长。在1994年以前的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是慢于经济增长。故而,在一定意义上讲,1994年以后,税收收入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率增长带有补偿性质。 另一方面,我国税收制度虽然逐步建立,但税制结构有很大的不均衡之处,有些经济领域税负比较高,有些则较低,甚至有些领域税负为零。换言之,我国现行的非均衡的税收制度布局,使得经济结构与税制结构之间并不呈现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 问题二:我国的税负水平究竟如何? 记者:现在国际国内有很多声音,认为我国的税负重,我国的税负水平究竟如何? 高培勇:这个问题要从宏观税负谈起,宏观税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税负水平的标准,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然而,这说的只是总量,没有涉及结构,更没涉及我国现实的特殊国情。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入学时 间指导老师试点 学校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1宏观税负理论 2、税收弹性理论 3、平衡预算原理 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 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 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 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学号讲师

【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来看,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 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 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 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 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 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 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 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 1、宏观税负理论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 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即T/GDP, 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阿瑟? 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税率为0 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果税率由100% 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 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 C 点右方区域被视为“禁区”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 得多。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 A 点,超过 A 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税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 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 点最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 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会向右移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 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 点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 2、税收弹性理论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 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 △ T/T)/( △ 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

境外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格

附件13 境外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格式文本 境外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 项目代码:(如有)

境外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填报指南 根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属于核准、备案管理范围的项目,投资主体应当在项目完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络系统提交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投资主体报告境外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时,可参照境外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申报文件格式文本形成申报文件,将境外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作为申报文件的附件一并提交。 投资主体通过网络系统提交境外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表附件的,应提交有关文件的原件扫描件;通过纸质材料申报的,应提交有关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或本人签名)。项目实际情况特殊,难以提供有关附件的,投资主体应提供替代性材料,或者作出合理、充分的说明。除“附件清单”明确要求的附件之外,投资主体自主认为需要提交的材料,可以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一、关于有关情况说明 填报“投资主体”“投资地点”“项目主要内容和规模”“中方投资额”等内容时,项目实际实施情况与经核准或备案的内容不一致的,投资主体应在“有关情况说明”中作出说明。 二、关于项目完成情况概述 结合项目特点,阐述项目完成情况,如建设工程竣工、投资标的股权或资产交割、中方投资额支出完毕等基本情况。 三、关于已经实现或预计取得的成效

结合项目特点,可从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角度,阐述项目已经实现或预计取得的成效。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所作的创新等也可简要介绍。 四、关于投资主体注册登记证明文件或身份证明文件 1、投资主体是境内企业的,应提供营业执照或类似文件。投资主体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企业组织的,应提供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类似文件。投资主体是境内自然人的,应提供居民身份证。 2、本项附件应提供原件扫描件或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或本人签名)。 五、关于项目核准文件或备案通知书 本项附件应提供原件扫描件或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或本人签名)。 六、关于证实项目完成的有关文件 1、结合项目特点,提供可以证实项目已经完成的有关文件。比如:项目内容是新建境外企业的,应提供境外企业注册登记证明文件或类似文件;项目内容是新建境外固定资产的,应提供工程竣工验收文件或类似文件;项目是收购境外企业股权的,应提供股权完成交割的有关文件。 2、本项附件应提供原件扫描件或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或本人签名)。

历年各税收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

历年各税种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近10年来,各城市来自房地产(含出让土地)的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城市的比重都超过40%,甚至更高。如此高的占比是极不正常的,极不利于长远发展的。 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这些年来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的调整密切相关,主要是共享税的调整。这些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几项重要共享税做的调整如下:增值税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原为50:50,2001年调整为75:25;印花税原为50:50,1997年调整为80:20,2001年再次调整为94:6,2002年又一次调整为97:3;企业所得税原为40:60,后来调整为50:50,2003年调整为60:40;个人所得税在1995~2001年为地方税,2002年调整为共享税,比例为50:50,2003年再次调整为60:40。 与此同时,地方有些其他税收还在减少。以工商业税收为例。对“三资”企业(港澳台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所得税,从获利年度起“两年免税三年减半”,使得税收甚少;企业增值税3/4上缴中央,1/4由省市分成,城市拿不到1/10;营业税和附加费归地方,但是地方政府为招商采取退税优惠政策,通常退税50%,许多城市退税高达80%以上。特别是沿海“三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出口退税额度更大。

(一)。所得税(60%归中央,40%归地方) 所得税是从当地企业所得收入中征收的税收,中央地方分成40:60。这是从地方征收的税收为何60%归中央? 因为各国对进口商品都征收进口关税,我国平均关税率10%,10%的税率与一般生产企业利润率相当,由于国内省与省之间产品流通是不征关税的并且国内市场大,企业产品大多销到外省,为了保偿消费省的利益,国家把企业所税60%归中央。(小国家小地区30%归中央可以了,象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应该70%归中央,而不是现在的60%) (二)。增值税,消费税都是流转税,在生产环节征税,但其税收成本是由全国的消费者成担。 1。消费税(100%归中央) 进口消费税=(进口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国内消费税=[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全部归中央。 2。增值税(75%归中央,25%归地方) 我国对进口商品都征收17%的增值税,进口增值税全部归中央。 进口消费税=(进口价格+关税+消费税)×17% 例子:进口价值100元的红酒,如果关税为10%,消费税为20%。 进口关税=100元X10%=10元

对税收关系和预算概念的新认识(一)

对税收关系和预算概念的新认识(一) 我国的征税宣传往往带有片面性,只讲“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政府的税收用来干什么,纳税人不清楚。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向个人征税,我国老百姓普遍缺乏纳税意识;纳税毕竟意味着个人利益的减少;加上在政治宣传中,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苛捐杂税”是一个被批判的宣称内容,这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与税收格格不入的对立情绪。因此,如果只讲公民的纳税义务,不讲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在理论上把税收看作是国家单方面为了自身需要而对纳税人无偿征收,就会强化人们对税收的厌恶心理(张馨,1997)。如果我们接受“税收体现了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平等的交换关系”这种理论认识,在征税宣传上就要改变做法。要使纳税人明白,政府向人民提供国防、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共管理等服务,所需经费要通过税收取得;正如人们在市场上必须付款才能获得生活用品和服务那样,公民要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就必须纳税,否则政府就没有能力提供公共产品,因此,公民纳税是天经地义的。当公民在思想上认为纳税是一种利益平等的交换,而不是自己单方面的付出,纳税的自觉性就会提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征税活动中,只强调政府的征税权利和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忽视纳税人享受政府公共产品的权利和决定、监督政府财政活动的权利。在这种意念下,政府人员会认为,税款收上来之后,怎样使用财政资金,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与纳税人无关。其结果会是,政府“衙门作风”严重,公共产品质量低劣,财政监督不受重视,政

府部门乱花纳税人的钱而心安理得。如果我们接受“税收体现了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平等的交换关系”这种理论认识,就会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规范性建设。当对政府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人们就有理由质问:“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是怎样干活的?”当财政支出不当时,人们也有理由质问:“政府怎能乱花纳税人的钱?”在这种新的理论认识下,加强立法机构对财政预算的审批和监督,通过法律制度来加强财政管理,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税收体现了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平等的交换关系”这种理论认识,可以得出“政府为纳税人服务”的观点。可是,有人却认为这种观点是反对劳苦大众的资产阶级歪理,因为如果政府为纳税人服务,就会对多纳税的富人多服务,对少纳税的中等收入者少服务,那些达不到纳税条件的穷人则不是政府的服务对象;因此,应该说“政府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纳税人服务(喻权域,1999)。这种看法成立吗? 我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税收主要由资本家缴纳,资产阶级政府为纳税人服务,主要是为资本家服务;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税收主要由劳动者缴纳,人民政府为纳税人服务与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在当前体制改革的时期,“税收体现了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平等的交换关系”这种新认识,会对财政体制改革和税收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不过,为了避免误解,对这种说法,还需要作以下的解释: 第一,政府与纳税人存在平等交换的关系,不等于政府只为纳税人服务,不为非纳税人服务。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包括了纳税人和非纳税人

项目完成情况

2013年大荔县奚若中学工程项目完成情况2013年全年完成投资情况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统计: 一、由政府委托县教育局完成的前期费用大致可分为征地、拆迁 费用、规划、勘探费用、设计费用、监理费用、教育局办公开办费组成前期费用。 二、由教育局委托润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入现场完成的现 场“四通一平”临时设施费用及发标、招标费用。 三、中标单位,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大荔县奚 若中学项目部完成的实际工程量,可分为三部分: (1)、由润泽公司自行完成的基础土方工程,桩基工程 (2)、中太单位(项目部)完成的中标项目工程量 A、项目工程完成工作量 B、设计变更工程量 C、工程变更工程量 (3)、润泽投资公司代建费用(预算完成量+变更)×12%四、以上各项内容应细致、认真、实事求是的进行工程量的统计, (1)、对于土方工程量,应以验槽记录确定的开挖尺寸,进行预算编制; (2)、前期的“四通一平”应以现场测量的数据及配电安装的发票确认,清表,外运的建筑垃圾应根据外运距离 确认以后,进行预算编制; (3)、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投资方、监理方、建设方)确认后进行预算编制;

(4)、前期费用、监理费用由教育局提供; (5)、招标费用应以实际发票,合同数据确认,由润泽提供。 五、实际完成总量: (一+二+三)=总完成工作量 希望有关单位按照上述内容提供各项费用及预算编制,确保2013年完成投资计划的准确性。 陕西润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部 2013年11月26日 发送:大荔县教育局奚若中学项目办公室 陕西鸿民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奚若中学项目办公室 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荔县奚若中学项目部 陕西润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

税种中央地方分成比例

一、中央全额: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二、地方全额: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 三、中央地方共享征收: 1、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 3、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方按60%与40%比例共享。 4、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中央外,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 5、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中央。 6、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归地方。 7、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4%归中央,其余6%和其他印花税收入归地方 国税局系统: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铁路、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 地税局系统:营业税、城建税(国税局征的除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 地方财政部门:地方附加、耕地占用税 海关系统:关税、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注:①部分企业(如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海洋石油企业的资源税归中央,其余的部分归地方 ②印花税,股票交易部分94%归中央,其余的6%归地方,其它的印花税归地方 ③个人所得税,个人存款利息部分归中央(不过好像还不征现在)其余的地方、中央4、6开,中央六 ④企业所得税,部分企业的归中央,其余的也是4、6开,六归中央 ⑤增值税(不含海关代征的部分),75%中央,25%地方

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

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 根据督查要求,现将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落实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不动摇,提振精神,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第一,重头指标提速提位。按新口径初步统计,今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3.2%;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增长42.1%;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5.4%;财政收入11934万元,增长69.7%;进出口额3659万美元,增长58.2%;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增长52.2%。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1-6月份,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年任务的46.5%、59.9%、41.4%、47%(财政收入年任务调整为2.54亿元)、57.2%和50%。从全市来看,财政收入、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在全市位次靠前,特别是进出口的总量超过**县和**县,与**县相当;财政收入在第二季度完成了8060万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08.1%和90%。 1

第二,重大项目抓紧抓实。一是“861”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入围省“861”项目24个、总投资184.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0%和186.8%。其中,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5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2亿元,1-6月份已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项目13个、总投资66.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3亿元,**精铸等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储备项目6个、总投资66亿元。 二是“8511”项目扎实推进。在市“8511”行动计划中,入围100个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80.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元。目前,3个项目已投产运营,1个项目即将投产,1个项目(**)正在建设,2个项目(**、**)即将建设,1个项目(**工业园)正在规划。入围100个储备项目3个、总投资31.5亿元,2个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1个(**)项目正在推进、用地正在拆迁。 三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在建项目上,投资38亿元的**蓄能新材料工业园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四个产品(四氧化三钴技改、超细纳米钨钴复合粉体、磷酸铁锂和精细铜粉)正在推进;投资10亿元的**新型建材、投资1亿元的**陶瓷器项目,计划7月份投产;投资7.2亿元的**二期、投资10亿元的温泉开发项目正在建设。签约项目上,投资5.4亿元的**医药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精铸件、投资1.5亿元的**、投资2亿元的**陶瓷项目,近期即将开工;投资4.6亿元的**精密铸件、投资0.5亿元的汽车电线束生产项目,首期租赁厂房生产;投资5亿元的**药品制剂生产、药品原料合成项目,正在制定项目规划方案;投资6亿元**空调压缩机配 2

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

(双月刊)2011年第2期(总第66期)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 ◆刘新利 内容提要:本文就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中的税收与分析、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内容体系、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的再延伸三个方面,论证了经济要素贯穿税收管理的全过程是税收管理 的主战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是税收与外部环境要素协调的桥梁。 关键词:税收;经济;内容体系;延伸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80(2011)02-0001-08 税收经济关系是税收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多项重大税务工作都基于税收经济关系展开;同时税收经济关系又是将税收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有效关联,推动和谐税收建设的桥梁。深入研究税收经济关联关系的内容体系,对于充分发挥税收经济关系对提高税收管理整体效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中的税收与分析 首先来观察什么是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①中的税收。在性质上,税收是国家为提供公共产品而依法筹集的资金,有三个定性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或确定性。而在数量上,税收有六个数量特征和六种资金形态,其六个数量特征分别是:总量与增长、结构与周期、税负与弹性,其六种资金形态分别是:应征税收②、影子税收、减免税收、流失税收、缓欠税收、退库税收。关于税收的一切方面都会反映在税收定义和特征中,并由税收定义和特征来体现。以此推出,税收分析应是对税收收入六特征和六形态及其成因的分析。 这里自然引出,“什么是税收的成因”。从最常用的税收公式出发,导出税收成因,过程如下:实征税收=代理税基*实际税负 =代理税基*法定税负*征收率 代理税基ij*调整系数ij*法定税率ij*征收率i =∑ i 式中③,“代理税基”是一个基于税法定义,通过税收经济分析找到的与税基内涵最为接近的成熟经济指标,可以不严格对应税法规定的法定税基口径,代表纯经济因素影响;“法定税率”显然是纯政策因素④;式中的“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有双重性质。从代表经济的角度看,“调作者简介:刘新利,男,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①税收经济关系表现的是二者内在关系的定性方面,使用一定的税收经济指标来表达它们的关联关系;而对关系的分析则更强调应用特定计量方法对关系所作的定量分析,是将表现关系的指标数值分析计算出来。本文着重定性分析,不严格区别“关系”、“分析”和“关系分析”的精准含义。 ②“应征税收”有大小两个口径,小口径指纳税人自主向税务部门申报的应征税收(申报);大口径指经过科学估算的应征税收(真实)。 ③该式可更清晰地写成:实征税收=∑代理税基ij[经济]*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法定税率ij[政策]*征收率i[征管]。 ④在税收政策因素中,税率是对应税目的法定税制要素,是唯一的;而税负是与税种或总体对应的计算指标,其分母为代理税基,可能有多个口径的税负,如主营业务收入税负、营业收入税负、增加值税负、资产税负等。

第五节 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一)

第五节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一) 国际税收法律关系(LegalRelationofInternationalTaxLaw)是国际税法在调整涉外税收征纳关系和国际税收分配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国际税收法律关系是国际税法学的基本范畴,可以为国际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以它为参照系可以把国际税法的众多基本范畴联系起来,从而能够为国际税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整合的功能与效果。 一、国际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国际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1] 国际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国际税法主体,是参与国际税收法律关系,在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有学者将国际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纳税主体和特殊主体,分别指国家、居民和国际组织。2]我们认为,国际组织或者属于纳税主体或者属于征税主体,将其单列为一类主体似乎不妥。 国际税法的主体,从其在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国际征税主体、国际纳税主体和国际税收分配主体;从主体的表现形式来看,有国家、国际组织、法人和自然人。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研究国际税法的学者都将国际税法的主体分为国家和跨国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种。我们认为,这种分法有失偏颇。基于获得跨国收入的跨国纳税人不足以涵盖在“国家涉外税收征纳关系”中的所有纳税主体,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是其主要部分;当然,在主要涉及所得税的国际协调问题等方面,使用“跨国纳税人”的称谓仍然是可以的。 国家在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中同时作为征税主体和税收分配主体,这与国家在国内税收法律关系中仅作为征税主体的身份的单一性是不同的,此其一。其二,国家在国际税法和国内税法中分别作为不同主体身份的依据也是不同的。在国内税法中,国家作为唯一的实质意义上的征税主体是国家主权的对内最高权的具体体现之一;而在国际税法中,特别是国家作为国际税收分配主体时,则是国家主权的对外独立权的具体表现。其三,对单个国家而言,国家在国内税法中征税主体的地位是唯一的,在数量上是一元的;而在国际税法中,国家在数量上是多元的,必须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否则就无法构成国际税收法律关系。 自然人和法人在国际税法和国内税法中都是纳税主体,而且在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其他分支中也可以作为主体。一般来说,则不能作为国际公法的主体,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际法学界也出现了主张个人和法人是国际法主体的观点。3]此外,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也是国际税法中的纳税主体。有的学者就认为,国际税法是调整国家间、国际组织、法人和自然人之间关于国际税收关系的国际、国内税法规范的总和。 (二)国际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国际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关于国际税收法律关系内容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它已经不象国内税收法律关系那样,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从总体上讲是不对等的和非互惠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之上的,国家与涉外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也已经不完全取决于一个征税主体的单方意志了。4]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比较科学。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中,二者权利义务是对等的。一般来讲,国家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征税权、税收调整权、税务管理权以及根据国际税收协定所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包括限额征税义务、税收减免义务、税务合作义务以及根据国际税收协议所规定的其他义务。 在国家与涉外纳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中,二者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是不对等的。一般来讲,国家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征税权、税收调整权、税务管理权和税收处罚权等,国家所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限额征税义务、税收减免义务、税收服务义务等,涉外纳税人所承担的义务

项目情况报告范文

项目情况报告范文 根据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对**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年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办[20**]25号)文件规定,*县**镇20**年**项目于20**年2月正式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农发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项目区广大干群共同努力,已基本完成了上级批准的项目建设任务。通过项目的建设,项目区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抗灾能力大大增强,项目区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南部,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千年生态水乡古镇,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区选择在**镇**村,该村为“千村百镇”、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农业部联系村,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0.51万人,总治理面积0.6万亩。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形为微丘地区,土壤为水稻土、黄棕壤土,肥力中等。 二、项目投资计划、完成及建设任务计划、完成情况 (一)投资计划投资和投资完成情况 **县**镇20**年**项目计划投资498万元,实际完成430.93 万元,占计划86.5%。其中:财政资金计划投资373万元,实际完成324.62万元,占计划87.0%(中央财政计划投资250万元,实际完成204.62万元,占计划81.9%;省级财政计划投资98万元,实际完成

95万元,占计划96.9%;市级财政计划投资15万元,实际完成15万元,占计划100%;县级财政计划投资10万元,实际完成10万元,占计划100%),群众自筹资金125万元(其中群众投工投劳75万,现金筹集50万元),实际完成106.31万元,占计划85.1%。 分项投资为:水利措施计划投资243.2万元,实际完成233.52 万元,占计划96.0%;农业措施计划投资198.7万元,实际完成174.41万元,占计划87.8%;林业措施计划投资33.1万元,暂未实施;科技 推广措施计划投资10万元,实际完成10万元,占计划100%;其他工作及措施计划投资13万元,实际完成13万元,占计划100%。 (二)项目建设任务和完成情况 *县**镇20**年土地治理项目批复的计划建设内容目前已完成91%。 水利措施:计划新建排灌站2座,目前主要机电设备货物已到位,机房正在建设,完成计划工程量85%;计划开挖疏浚渠道12.43km,完成12.43km,占计划100%;计划渠道衬砌工程10.99km,完成10.99km,占计划100%;渠系建筑物614座,完成556座,占计划91%;小型蓄水工程2座,完成2座,占计划100%;工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计划10万元,完成10万元,占计划100%。 农业措施:计划改良土壤0.6万亩,完成0.6万亩,占计划100%;计划新建机耕路18.98km,现砂石路基已全部填筑碾压完毕,正在铺筑碎石路面,完成计划工程量90%;计划农业机械购置补贴8.6万元,暂未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