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肿瘤的流行规律、拟订肿瘤的防治对策及检验肿瘤防治对策效果。

肺癌危险因素

1. 吸烟;

2. 职业因素:接触砷的无机化合物、石棉、二氯甲醚、铬及其他化合物,镍冶炼、芥子体、氯乙烯、煤油、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硫酸烟雾等;

3. 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

4. 空气污染: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以及柏油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

5. 饮食营养失衡:(体重下降)在致癌的环境因素中,饮食和营养是重要构成部分,营养状况能够通过改变表遗传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7. 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庭遗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基因

基因组中存在的一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

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逆转录病毒的转导;病毒插入,进入或靠近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而增强后者的表达;点突变,在ras癌基因中特别重要;染色体移位,不同染色体的一部分合并,造成基因重排,表达增加,如CML患者9号和22号染色体移位;基因扩增。抑癌基因

是一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突变或缺失而功能失活后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

Knudson氏的两次打击论:

二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缺失;

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

基因5,端CpG岛胞嘧啶(C-5)高度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

P53基因的功能

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调亡;参与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三细胞信号传导

G protein

G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和七个跨膜结构域,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的作用。

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cAMP、cGMP、Ca2+、IP3和DAG等。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表面一类具有细胞外受体结构域、可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跨膜受体蛋白,在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MAP kinase cascade

MAP激酶级联式反应,是多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信号分子与RTK作用后信号传导的下游通路,级联式反应中的最后一个

蛋白激酶MAPK进入细胞核,将特异的转录因子磷酸化,并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最终可启动DNA的合成,导致细胞分裂。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局部粘附性激酶,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局部粘附区域内浓度集中,特别是在细胞接触位点的质膜内表面,在由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骨架重组反应中,起着效应分子的作用。

Receptor-lik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PTPs)

受体样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一类横跨质膜,行使着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粘附作用的分子。简述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征

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通过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部来完成细胞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相应反应的过程。

在信号传导过程中,通过加上或移去磷酸基团从而改变下游一系列蛋白质的活性是信号传导过程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以GTP结合蛋白作为“开关”的某种细胞活动与另外一些同样需要GTP结合蛋白参与调控的细胞活动过程相偶联。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一个沿着信号传导途径的信号通道,通常由一系列性质独特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通过改变其构象才成为有活性或者无活性的形式。通道中的每一个组份被其上游的组份所调控;反过来,该组份又被其下游的组份实施着调控。主要有两种信号传导过程,一种是配体与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GTP结合蛋白而传导细胞信号;另一种则是配体与受体结合后直接激活与受体相关的酶活性而传导细胞信号。

简述磷脂酰肌醇(PI)衍生的几种主要的第二信使及其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

(1) 甘油二酯(DAG):甘油二酯激活的效应器分子式蛋白激酶(PKC),PKC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将许多不同的蛋白底物磷酸化。PKC在细胞生长与分化、细胞代谢和转录激活等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肌醇1,4,5-三磷酸(IP3):IP3是水溶性小分子,能够迅速扩散进胞浆,与光面内质网表面IP3特异受体结合。IP3受体不仅仅是受体,还是四聚体的Ca2+通道,IP3与受体结合后通道打开,Ca2+扩散至胞浆,与各种靶分子结合,触发特异性反应的发生。

四细胞周期

末端分化细胞

细胞具有末端分化结构,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等,它们失去了分裂能力,一旦分化形成即维持其分化状态直至死亡。

静息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不分裂,但适宜的刺激物可诱导其开始DNA的合成并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例如肝细胞,部分肝切除手术可诱导其增殖。

死亡受体

传递细胞凋亡信号的受体,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与其配体结合而接受死亡信号,并激活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TUNEL

即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标记技术。凋亡细胞会激活一系列的DNA内切酶,切断基因组DNA,产生一系列3′-OH末端,在TdT作用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生物素所形成的衍生物标记到DNA的3′末端,从而进行凋亡细胞的检测。

什么是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

Cdk在细胞周期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各种Cdk在细胞周期的各个特定时间被激活,通过磷酸化底物,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这就是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如在关键的G1期的启动中,Cdk起着核心的作用,当细胞受到生长因子的刺激,从G0期进入早G1期,并在Cdk-Cyclin复合物的作用下,通过R点,生成有活性的E2F,E2F作为转录激活因子促进DNA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进入S期。

细胞凋亡和坏死有哪些主要区别?

在(上)35页表格

举例说明细胞凋亡主要有哪些诱发因素?

在(上)35页表格

五肿瘤免疫调节

免疫编辑

免疫编辑是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免疫系统的编辑作用,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消除、静态平衡和逃逸。免疫消除和免疫监视理论相似,即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消除不断出现的、新生的转化恶性细胞,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但某些肿瘤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经选择得以幸存,并进入一种静止、休眠状态,即所谓静态平衡。在免疫系统发生波动和弱化时,潜伏的肿瘤细胞便得以逃逸控制而进入肿瘤生长的快车道,病情而随之恶化。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发挥着“哨兵”的功能,能够识别和消除不断出现的、新生的转化恶性细胞,抑制肿瘤形成,保证组织的稳态,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免疫调节性细胞的种类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1) 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 Treg):Treg细胞是机体维持外周免疫耐受的最为重要的细胞亚群,这一只占CD4+T 细胞5-10%的特定亚群的缺失,将导致致命性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根据其来源主要分为自然Treg(nature Treg, nTreg)和诱导性Treg细胞(induced Treg, iTreg)。业已证实,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Treg细胞,可以显著抑制针对肿瘤细胞的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占CD4亚群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0%,但可以保持这一水平至肿瘤的晚期阶段。另外,在胃肠道、卵巢肿瘤发生的最初阶段,Treg的比例就显著增高。目前已采用诸如靶向抗体、抑制iTreg的诱导分子、抑制Treg功能等多种策略抑制Treg在肿瘤组织的免疫调节功能,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出现往往与某些肿瘤加速进展关联,包括能直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血管新生和免疫抑制。我们将能够杀死微生物和攻击肿瘤细胞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的巨噬细胞,称为经典的巨噬细胞,M1细胞;能抑制免疫反应,诱导Th2反应,启动血管新生和组织重建修复的巨噬细胞称为M2细胞,即TAM。决定巨噬细胞极化的因素主要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蛋白。

3) 髓性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MDSC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组织中,浸润的MDSC主要是通过产生NO和高水平的精氨酸酶抑制T细胞的功能。同时,高水平的精氨酸酶和NO可直接诱导T细胞的凋亡。

4) CD8调节性T细胞:目前认为,CD8+T细胞亚群含有Treg细胞,这些细胞可识别不同的抗原,功能上与CD4+Treg 相似。

5) NKT调节性细胞:虽然NK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来研究表明,NK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六、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

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和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包括多个步骤,可被形象的称为多阶梯瀑布过程。各种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是相似的,它们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早期原发癌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离并侵入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癌继续扩散。

概括的说,主要是两大步,首先,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并从瘤母体分离,然后侵犯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肿瘤细胞移动进入基质,同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其次,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肿瘤细胞随循环系统到达继发脏器,牢固的粘附在脉管的内皮层,并通过分泌多种蛋白溶解酶,降解脉管的基底膜,促进肿瘤细胞逸出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反应性的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多种信号因子,单独或联合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

七、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

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相互作用形成的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殊环境,这一环境具有肿瘤组织血供不足、间质压力高、营养相对缺乏等特点。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不同病人具有不同的微环境;同一病人的肿瘤发展不同阶段微环境不同;同一病人、同一发展阶段不同部位的肿瘤微环境不同。

肿瘤相关的基质细胞

1)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多、分布较广的表型改变了的成纤维细胞。TAFs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个途径:肿瘤周围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细胞;骨髓来源的间充值干细胞;经过“上皮-间质转化”的上皮肿瘤细胞;经过“内皮间质转化”的血管内皮细胞。TAFs能够诱发肿瘤形成,在肿瘤形成的阶段起了重要作用。TAFs 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进而提高肿瘤的恶性程度。

2) 肿瘤相关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血管形成必须依赖于内皮细胞的激活,迁移并最终形成血管腔。处于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呈不够成熟及快速分裂状态,并且表达肿瘤内皮标志物以及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整合素、CD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3) 肿瘤相关免疫细胞:肿瘤微环境在促进肿瘤恶变的同时也改变着募集而来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这些细胞通过释放趋化因子、血管生长因子、基质降解酶等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同时,肿瘤微环境也能调控周围各种免疫细胞的代谢机能,为加速肿瘤组织的生长与转移服务。

名词解释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

是恶性肿瘤中能够自我更新及分化形成肿瘤中多种癌细胞类型的原始癌细胞。CSC源自组织中成体干细胞或祖细胞的恶性转化,其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恶性肿瘤的起始细胞,具有高度致瘤性。CSC还具有高转移性和耐药性,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

问答题

简述肿瘤干细胞的鉴定

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致瘤试验(Tumorigenic assay):这项试验的依据是假定,癌细胞群中只有CSC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而绝大多数分化的癌细胞致瘤能力有限,因而将少量癌细胞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后,只有CSC能够形成肿瘤,而分化的癌细胞不能致瘤。通常的评估标准是干细胞植入2000个或以下细胞能形成肿瘤,而非干细胞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需增加100倍或以上细胞数量才具有致瘤能力。

(2) 球体形成试验(Sphere assay):成体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以在含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团,称为球体。CSC也具有球体形成能力,如脑胶质细胞瘤、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CSC均能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细胞球体。

(3) 标记滞留试验(Label-retention assay):干细胞分裂后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不再分裂、停留在干细胞阶段,而令一个子代细胞则进入活跃增殖期并发生分化,此类活跃增殖细胞又称为短暂放大细胞或祖细胞,干细胞的这种分裂方式称为不对称分裂。根据这一特性,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核苷酸前体如溴脱氧尿嘧啶(BrdU),使其掺入到分裂细胞的DNA中,然后去除标记物继续培养一段时间,用抗BrdU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干细胞表现为高荧光强度,因而又称标记滞留细胞。

(4) 集落形成试验(Colony-forming assay):CSC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而在琼脂糖凝胶或Matrigel生物胶上培养时具有显著的集落形成率,而分化的癌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通常不能形成集落。

(5) 侵袭试验(Invasion assay):通常采用体外Matrigel生物胶侵袭试验进行鉴定,其原理是将生物胶涂铺在8μm孔径Transwell网上模拟基底膜,然后将待测细胞置于上层小室内,下层孔内放置10%血清的培养基及细胞因子,具有转移潜能的细胞在血清或细胞因子的刺激下穿越生物胶,此类细胞可以计数定量分析。

(6) 耐药试验(Drug resistant assay):CSC具有耐药性,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些肿瘤的CSC表达ABC膜转运蛋白,尤其是采用SP分选技术获得的CSC,通常都进行耐药测试。可采用MTT比色法、核素标记的核苷酸掺入法、集落培养法等。

名词解释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反应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肿瘤胚胎性抗原、异位激素、酶和同工酶、血浆蛋白、肿瘤抗原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等。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细胞和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测、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问答题

1. 简述肿瘤分子诊断中的新技术?

1)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CGH是Kalioniemi等于1992年首次报道,主要用于肿瘤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CGH是在荧光原位杂交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实质是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本基因组DNA和正常对照基因组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与正常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抑制杂交,通过检测基因组各个位点两种标记荧光素的强度,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即可探明待测样本基因组DNA 拷贝数的变化。通过CGH,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了解肿瘤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包括缺失、扩增、复制等,并在染色体上定位这些改变,充分了解肿瘤细胞遗传学异常与其分化、生长、转移和复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和基因克隆提供线索,该方法已成为研究肿瘤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2) mRNA差异展示技术:是1992年由Liang等首先报道的。其原理主要依据RNA末端为polyA结构,而与polyA相邻的碱基组合只有12种。于此对应合成12种引物,即在oligodT后面加上两个相邻碱基,形成与polyA的3’端结合的锚引物,每种可以锚定mRNA总数的1/12。每种引物可以覆盖1/12的mRNA群体,用每种引物进行逆转录,将获得1/12的cDNA亚群体。然后用一个5’端的任意引物对每个cDNA亚群体进行PCR扩增,来自不同mRNA的扩增产物大小是不同的,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可将500bp以内的分子明显分辨出来。在PCR反应时加入荧光素、地高辛等标记,电泳后进行显色反应,就能发现有差异的DNA片段,即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从电泳胶上切下这些片段,扩增后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即可获得该片段的基因类型或发现新的全长基因。

3)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AGE):SAGE是由Velcu-lescu等1995年首先报道,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分析基因表达信息的技术。它通过快速和详尽分析成千上万个表达序列标签来寻找出表达丰度不同的基因序列,从而较完整的获得基因组表达信息。SAGE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点:(1) 从转录本的3’端特定位置分离出的该转录本特异的标签包含有足够的能代表该转录本所需之信息,能够唯一确认一种转录物;(2)分离自不同转录本的标签可以被串联成一定长度后克隆进载体、并以连续的形式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对数以千记的转录本进行分析;(3) 同一标签的重复次数代表该转录本的表达水平。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肿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极大的推动了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发展,促进了肿瘤分子诊断预测水平的提高。

4) 基因芯片技术:是1995年斯坦福大学的Schena等首先报道的一种能对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同步分析的新方法。这一技术将大量探针有序固定在固相支持物的表面,与待测样品中的靶基因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系统分析,迅速得出待测样本表达信息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快速、平行、高效、高通量的分析生物信息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基因模式,为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疾病特别是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改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对全面、精确、深入的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蛋白质芯片技术:该技术是将纯化的多肽、蛋白或其他分子作为探针高密度的排列固定于固相支持介质表面而构成微阵列,根据探针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不同,选择性的从待测生物样品中捕获蛋白。经原位清洗除去未与探针结合的分子,再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芯片上结合的蛋白。蛋白芯片高通量、平行分析、简便迅速的优点使其在肿瘤分子预测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6)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常规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的探针,通过荧光信号积累对PCR的全程进行检测,实现其定量功能。该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目前主要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或微转移灶中微量肿瘤DNA或RNA的检测、SNP 的检测、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研究等。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筛选肿瘤标志物

以蛋白质芯片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将纯化的多肽、蛋白或其他分子作为探针高密度的排列固定于固相支持介质表面而构成微阵列,根据探针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不同,选择性的从待测生物样品中捕获蛋白。经原位清洗除去未与探针结合的分子,再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芯片上结合的蛋白。利用该技术快速、简便、高通量平行分析的特点,对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具有诊断或预测价值的生物标记,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名词解释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是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相关技术,如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以及DNA序列测定等,直接检测机体遗传物质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的异常,从而对疾病做出判断。

基因治疗指的是依靠导入人体或外源的遗传物质来治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或依靠外源遗传物质杀灭病变的细胞;或抑制外源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等。

Ex vivo:指将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入自体或异体细胞,经体外细胞扩增后,回输患者体内,让外源基因表达以改善症状。

In vivo:不需要细胞抑制,直接将外源遗传物质注射入机体内,如DNA可通过载体与导入系统注入体内,在体内转录、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是指利用病毒能够感染细胞的特性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基因治疗载体,由于对野生型病毒的生物学认识尚不足,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种病毒(如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疱疹病毒和痘苗病毒等)被成功改造为基因转移载体。非病毒载体是指除病毒载体外被用于基因治疗的转移载体,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裸DNA/质粒DNA,脂质体载体及阳离子多聚物载体等。

问答题

基因治疗面临的关键是什么?目前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发展?

基因治疗关键中的首要问题,是能使治疗基因在特定的靶细胞高效表达。首先,尝试建立靶向性的基因导入系统,应用靶细胞表明的受体和它相应的配体,与多聚阳离子连接,通过后者与基因的质粒DNA形成复合物,携带基因到达靶细胞。其次,尝试靶向转录。真核生物有着复杂的机理来调控特定细胞群体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利用这些调控元件来使目的基因相对特异的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目前已经有多种肿瘤选择性的启动子用于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所用的基因转移系统各有何优缺点?你认为那种基因转移系统的发展前景好?

病毒载体系统基因转导效率高,表达持久,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可在整合过程中诱发突变,且导入的治疗基因长度有限。非病毒载体系统较为安全,转基因大小无限制,但其转导效率偏低。

十一

名词解释

EMT:上皮细胞间质转型。指肿瘤侵袭阶段,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具有活动能力、能够在细胞基质间自由移动的间质细胞的现象,可促使肿瘤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为重要特征。EMT是一系列特定的细胞外刺激下发生的蛋白质变性和转录改变的集合过程,从而使细胞发生长期的、可逆性改变。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指把动物或人的肿瘤移植到同系、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经传代后,它的组织学类型明确,移植成活率、生长速度、自发消退率、宿主荷瘤寿命、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稳定,并能在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主要分为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两大类。

问答题

简述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

肿瘤动物模型及应用24页

十二

名词解释

Targeted Vectors (Carriers):靶向载体。是可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的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载体制剂。一般具备以下特点:颗粒小,能在循环中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靶部位;载体能够较好地负载药物,载药量足够高,以满足在靶区的治疗浓度;经过外包装的药物在靶位点释放,仍应具有足够的生物学活性;有足够的循环半衰期以确保到达靶部位;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好,其降解产物能被机体清除或对机体无害;抗原性小,热源性小,不易形成血栓。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通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肿瘤组织由于快速生长的需求,血管生成很快,导致新生血管外膜细胞缺乏、基底膜变形,因而纳米级的嵌段共聚物胶束能穿透肿瘤的毛细血管壁的“缝隙”进入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的淋巴系统回流不完善,造成粒子在肿瘤部位蓄积,这就是所谓的EPR效应,在实体瘤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

问答题

简述抗癌药物(基因)靶向给药的主要策略

1) 利用或逃避网状内皮系统摄取的被动靶向肿瘤:具有疏水性表面的颗粒易优先被肝脏摄取,其次是脾和肺。而亲水性的纳米粒不易被肝脾摄取,是一种长循环的给药系统。通过接枝或嵌段共聚物的亲水区和疏水区形成的核-壳型胶束纳米粒,直径在100nm或更小,并具有亲水的表面,可避开肝脾的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而在血液中长期循环,最终被动靶向肿瘤部位。

2) 通过EPR效应靶向肿瘤,属于被动靶向的一种,在当前的靶向制剂研究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3) 肿瘤特异性靶向:为主动靶向,主要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异的分子标记和肿瘤组织部位的微环境,来实现药物特异性传递的。目前主要有以下途径: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肿瘤表面抗原,受体介导的靶向,利用肿瘤特异性分子或微环境激活原药,通过肿瘤血管系统靶向肿瘤。

4) 其他靶向策略: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磁性制剂的肿瘤靶向、栓塞靶向制剂及热敏介导的靶向等。

十三

NAChR的结构、分型、与肿瘤的研究现状

NAChR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配体门控的阳离子通道蛋白,由五个亚单位组成的同源或异源的五聚体。新近的研究表明,除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NAChR和其生理激动剂Ach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广泛表达于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包括癌症细胞。神经NAChR一般由α7、α8、α9亚单位组成同五聚体,或α2-α6、α10与β2-β4组成异五聚体;肌肉NAChR由α1与β1、γ、δ、ε组成异五聚体。

NAChR相关组分的改变与肿瘤形成或进展密切相关。研究证实:烟草主要成分尼古丁(nicotine,NAChR激动剂)是致癌和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慢性接触尼古丁可上调NAChR的表达。尼古丁与α4β2NAChR的亲和力远远高于α7NAChR,α4β2NAChR的高亲和力导致其较长时间的失敏。吸烟者α4β2NAChR的生物学功能受损,α7NAChR的生物学功能增强。但α7NAChR是最强大的刺激癌细胞生长的调节因素,α4β2NAChR不仅本身具有抑制癌症生长的作用,还能够刺激GABA的释放,后者是肺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结肠腺癌的肿瘤抑制因子。研究发现,小细胞肺癌患者其癌组织可检测到高水平的α7NAChR表达,而α4β2NAChR难以检测。另外,也发现α7NAChR能够刺激胃肠肿瘤及间皮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这些发现无一例外的显示NAChR相关信号的改变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的结构、分型、与肿瘤的研究现状

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 VGCC)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根据其药理学和生物学特性将其分成不同的亚型:L、N、P/Q、R、T型。其中L、N、P/Q、R型属于高电压激活的钙通道,而T型是低电压激活的钙通道。研究证实:构成VGCC的亚单位主要是α1、β、α2δ、γ亚单位。其中α1亚单位参与通道的孔道形成,决定了钙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和功能,因而决定了不同的钙通道亚型。分子克隆已确定10种α1亚单位,按其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

将VGCC分为三类:Cav1(Cav1.1-1.4)、Cav2(Cav2.1-2.3)和Cav3(Cav3.1-3.3)。L型VGCC由Cav1组成;P/Q型由Cav2.1组成;N型由Cav2.2组成;R型由Cav2.3组成;T型则由Cav3组成。另外,β、α2δ、γ亚单位是调节钙通道功能的辅助单位。

近年研究发现:VGCC不仅在神经系统广泛存在,而且在其他非兴奋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肝肿瘤细胞中,钙稳态遭到破坏,其胞质Ca2+浓度明显增加。P/Q型VGCC在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在具有LEMS症状的SCLC 患者可检测到针对P/Q、N、L型VGCC的抗体。人的畸胎瘤细胞系NT2-N表达N、L、P/Q、R型VGCC,并且能记录到钙电流。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神经降压素可刺激细胞钙库释放钙及胞外钙内流。利用Q-PCR和confocal研究发现:结肠癌细胞表达L型VGCC亚型Cav1.2,Cav1.2不仅表达量在结肠向癌细胞转化过程中逐渐增加,而且其细胞定位也发生改变,由细胞顶膜向核周转移。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c a. 《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2.最常用的灭菌法: a a. 高温 b. 紫外线 c. 电离辐射 d. 煮沸灭菌法 e. 70%乙醇浸泡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 b a. 高压蒸气法 b. 甲醛蒸气蒸法1h c. 煮沸1h d. 火烧法 e. 紫外线 4. 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肌肉颤动,其常见部位是: c a. 颈部肌肉 b. 腹部肌肉 c. 颜面部肌肉 d. 躯干肌肉 e. 四肢肌肉 5. 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c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6.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b a. 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 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 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 呼吸变得时浅时深7. 造成休克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b. 急性心肌梗塞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脑疝 e. 急性肝功能衰竭 8. 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次数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为: d a. 1:1 b. 1:2 c. 2:1 d. 5:1 e. 6:1 9. 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 c a. 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b. 防治术后感染 c. 使病人尽可能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d. 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发生 e.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10.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哪项是错误得: c a. 外感六淫之邪 b. 感受特殊之毒 c. 气血雍滞,经络阻塞 d.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e. 房室损伤,外来伤害 11.急性感染是在: d a. 3d以内 b. 1周以内 c. 10d以内 d. 2周以内 e. 3周以内 12.急性皮肤病有明显的糜烂、渗出时,外用药应选用何种剂型:b a. 洗剂 b. 溶液 c. 软膏 d. 酊剂 e. 粉剂

肿瘤科理论试题

1、乳房肿瘤最常见的是(A) A、乳癌 B、乳房纤维腺瘤 C、乳管外乳头状瘤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乳房内瘤 2、对HbsAg阳性人群进行原发性肝癌普查,首选的方法是(A) A、AFP+B型超声波 B、肝功能+B型超声波 C、AFP+CT D、肝功能+CT E、B型超声波+CT 3、通过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估计其接 受营养支持的时间至少应为(C) A、3天 B、 1周 C、2周 D、3周 E、4周 4、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是(A ) A、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B、外上、外下、内上、内下中央各区 C、中央、内下、内上、外上、外下 D、外上、外下、内上、外上、外下 E、内下、内上、外下、外上、中央各区 5、对于门诊病人,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程度最简单而主要的指标是(B) A、突眼程度 B、脉率和脉压 C、体重减轻程度 D、食欲亢进程度 E、甲状腺肿大程度 6、下列关于良性肿瘤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边界清楚 B、生长缓慢 C、活动度好 D、疼痛明显 E、形状规则

7、女性,30岁。月经前胀痛及出现肿块,月经后自行消退,应考虑为(C) A、乳腺癌 B、乳腺肉瘤 C、囊性增生病 D、纤维腺瘤 E、乳管内乳头状瘤 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失音、发绀应考虑(B ) A、喉头水肿 B、血管压迫气管 C、两侧喉返神经损伤 D、两侧喉返神经损伤与两侧喉上神经损伤 E、两侧喉上神经损伤 9、哪项体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最有价值(E) A、肝脏大小 B、肝脏质地 C、肝脏压痛程度 D、肝 脏表面是否有结节 E、肝脏表面血管杂音 10、当肝脏占位,无法鉴别良、恶性时,最好的方法是(D) A、肝脏血管造影 B、肝动脉碘油造影结合CT检 C、CT检查 D、肝穿刺+病理活检 E、腹腔镜检查+病理活检 11、肝硬化患者出现血性腹水,应首先考虑(C) A、自发性腹膜炎 B、结核性腹膜炎 C、原发性肝癌 D、肝脏破裂 E、门静脉血栓形成 12、关于原发性的全身表现错误的是(D) A、进行性消瘦 B、高血脂 C、发热 D、高血糖 E、红细胞增多症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肿瘤的流行规律、拟订肿瘤的防治对策及检验肿瘤防治对策效果。 肺癌危险因素 1. 吸烟; 2. 职业因素:接触砷的无机化合物、石棉、二氯甲醚、铬及其他化合物,镍冶炼、芥子体、氯乙烯、煤油、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硫酸烟雾等; 3. 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 4. 空气污染: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以及柏油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 5. 饮食营养失衡:(体重下降)在致癌的环境因素中,饮食和营养是重要构成部分,营养状况能够通过改变表遗传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7. 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庭遗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基因 基因组中存在的一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 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逆转录病毒的转导;病毒插入,进入或靠近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而增强后者的表达;点突变,在ras癌基因中特别重要;染色体移位,不同染色体的一部分合并,造成基因重排,表达增加,如CML患者9号和22号染色体移位;基因扩增。抑癌基因 是一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突变或缺失而功能失活后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 Knudson氏的两次打击论: 二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缺失; 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 基因5,端CpG岛胞嘧啶(C-5)高度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 P53基因的功能 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调亡;参与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三细胞信号传导 G protein G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和七个跨膜结构域,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的作用。 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cAMP、cGMP、Ca2+、IP3和DAG等。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表面一类具有细胞外受体结构域、可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跨膜受体蛋白,在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MAP kinase cascade MAP激酶级联式反应,是多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信号分子与RTK作用后信号传导的下游通路,级联式反应中的最后一个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肉瘤:恶性肿瘤来自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癌: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或癌组织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和合成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宿主对肿瘤进行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生化分子,它提示了肿瘤在宿主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癌基因的活化程度。 化疗:广义的化疗是指应用化学药物杀灭体内外病原体或新生物,抑制其生长繁殖的化学治疗过程;狭义的化疗则是指应用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大咯血:24h内咯血500ml以上,或出血至呼吸道,对生命造成威胁时叫大咯血。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前疾病:是指一些可能转变为癌症的疾病或情况。(而癌前病变是指各种组织的上皮出现不典型增生或称异型增生,是可能癌变的病理情况。前者是一个临床概念,后者是一个病理概念) 多发性骨髓瘤(MM):亦称浆细胞骨髓瘤,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属浆细胞肿瘤的一种。 二.知识点 1.浸润是肿瘤播散的主要方式,是恶性肿瘤细胞转移的基础和前奏。 2.在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内外之因联合作用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痰湿或邪毒蕴积,发生局部气滞血瘀、痰凝湿聚、邪毒内蕴等一系列病机变化。 3.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人口老龄化、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等。 4.病理学检查是肿瘤最可靠、最具有价值的诊断方式。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5.中西医结合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最具有优势与特色的疗法之一。 6.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①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②临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③药物临床应用尚欠合理④不良反应的防治重视不够⑤中西医结合切入点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7.化疗药物可有效治疗肿瘤,但同时也成为医源性因素可引起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 8.单纯疱疹病毒-2(HSV-2)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宫颈癌 EB病毒——鼻咽癌HBV,HCV——肝癌 9.TNM分期: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T),淋巴结(N)受累情况,肿瘤转移情

(完整版)肿瘤学各大学考试试题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2年肿瘤学(博士) 1、试述放射生物学的“4R”及临床意义。 深入研究了细胞周期,即增殖期(G1-S-G2-M)和静止期(G0)的关系,为此提出了4个R:即是修复(Repair),再氧化(Reoxygenation),再分布(Redistribution),再增殖(Regeneration)作为指导放射生物中克服乏氧等问题的研究要点,放射生物学推进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研究中去。 2、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3、化学治疗根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原则。 4、癌变的二阶段学说。 5、P53的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关系。 6、细胞凋亡的特征及生理意义。 以上6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以下共有18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内容涉及几乎各部位的肿瘤的临床表现(或)和治疗原则,推测是每一博导出2-3题的总和。仅记数题如下: 1、放射治疗的远期并发症是什么?如何预防? 2、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 3、大剂量MTX治疗及用CF解救的方法及原理。 4、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鼻窥镜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 6、简述作用于抗癌新靶点的药物并举例说明 7、试述90年代后使用于临床的对恶性肿瘤有效的新药物,并举例说明 8、试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取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的方法。 9、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3年肿瘤学(博士) 20题选6 1、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 2、基因突变的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 3、P53基因生物学特性与意义 4、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 5、调亡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6、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 7、基因突变形式几检测方法 8、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发生机制9、基因治疗策略 10、腹部肿块的类型并举例 11、说明胸部肺癌转移的各站淋巴结 12、食道癌的X线表现 13、四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处理 14、简述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及代表药物 15、拓扑异构酶I和II的作用及区别,抑制剂的代表药物 16、简述肿瘤外科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2007年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肿瘤学>复试 一、名词解释 1、肿瘤标志物 2、多药耐药性 3、广泛切除术 4、姑息性放疗 5、、、(记不清了)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试卷(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 1、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2、肉瘤:恶性肿瘤来自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癌: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3、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或癌组织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和合成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宿主对肿瘤进行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生化分子,它提示了肿瘤在宿主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癌基因的活化程度。 4、Honer综合征: 5、Krukenberg瘤: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后,可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上。有时在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Krukenberg瘤。 二、填空题:30*0.5分=15分 1.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 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2.内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 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3.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4.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 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切除术后残胃。

5.在肿瘤临床病理分期中,T代表大小及范围,N代表局部淋巴结, M代表肿瘤转移情况。 6.乳腺癌的扩散与转移途径是: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7.恶性淋巴瘤病理分类复杂,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分为:霍奇金淋 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8.肝癌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继发感染。 三、判断题:10题×1分/题=10分 1、直肠癌早期症状为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改变。(是) 2、根据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癌痛病人应坚持按时给药的原则。(是) 3、某些肿瘤,即使出现远处转移灶仍不能归为晚期。() 4、吗啡类止痛药在使用时具有封顶反应。() 5、按病理分型可将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非) 6、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依次是骨、肺、肝、软组织、脑。(非) 7、凡AFP升高即可诊断为肝癌。(非) 8、细菌感染与肿瘤发生无密切关系。() 9、在目前肿瘤的治疗中,首选放射治疗。() 10、癌基因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其表达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1.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索各种不同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可以用四个词概括:Distribution、Etiology、Prevention、Evaluation。 2.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1).危险因素: 吸烟、新鲜蔬菜摄入少、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指数、心理因素、厨房油烟、大气污染、遗传易感性。 (2).保护因素: 新鲜蔬菜水果、醋、葱蒜、辛辣食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茶、常吃奶及奶制品和蛋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3.肝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一).危险因素: (1).生物学因素: 病毒(病毒性肝炎)、细菌(黄曲霉毒素)、寄生虫(肝吸虫); (2).化学因素: 饮水污染、吸烟、饮酒、有机溶剂、药物(癫痫药物、降压药、避孕药、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 (3).营养因素:油炸食品、非新鲜水果、腌制食品、高脂高盐食品; (4).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精神压力

(5).遗传因素. (二).保护因素: 饮绿茶、新鲜蔬菜、无油烟、接种乙肝疫苗。 4.癌基因及激活机制: (一).癌基因: 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激活机制:(1)基因点突变(主要活化方式):单个碱基替换 (2)DNA扩增:原癌基因数量增加或表达活性增强; (3)染色体易位重排:原癌基因可能移至强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被激活 (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导致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大量表达。 (5)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基因过量表达(二).抑癌基因: 即肿瘤抑制基因,是指一大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在特定条件下失去正常功能而导致肿瘤发生。 失活机制: (1).基因突变: 重要方式。点突变、无义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纯合性丢失: 等位基因丢失,导致编码的功能蛋白不能表达;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 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 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

肿瘤学试题库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环磷酰胺是烷化剂类药物,5-氟脲嘧啶是抗代谢类药物。 2、腹水患者应监测腹围,准确记录出入量。 3、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 4、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有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肾癌肾动脉栓塞化疗。 5、三阶梯癌痛治疗原则是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 6、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即刻反应、早期反应、迟发反应、远期反应等。 7、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 8、按医瞩准备药物,熟悉常用抗癌药物作用,给药方法和毒性反应。了解患 者的治疗方案。 9、使用化疗药物,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现配现用,不得放置。掌握药 物的剂量,用法及给药速度,给药顺序及间隔时间。 10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便秘,鼓励多饮水,每日 1000~1500 ml 。 11、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 呼、血压、神志等变化。 12、在化疗中,注意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现出血、呕吐、皮疹、 便秘、腹泻、便血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3、处理化疗后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时必须戴手套。 14、患者胸腔注药后,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观察注药后反应。 15、淋巴瘤患者抵抗力低下易造成口腔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 16、应用紫杉醇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是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 17、抗癌药物的常用给药方法有全身给药和局部用药。 18、化疗期间嘱病人多饮水,每天液体总量不少于 3000ml 。 19、顺铂腹腔化疗后应记录 24小时尿量,每日尿量不能少于 2500ml 。 20、腹腔化疗药液使用前须加温到 37℃~ 38℃左右,防止冷刺激引起寒战等 不良反应。 21、化疗药液外漏应即刻停药,并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 22、使用抗代谢或抗癌抗生素药物易引起口腔炎,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23、使用阿霉素类药物的患者,要注意心脏反应,定时检查心电图。

肿瘤学复习重点

1 肿瘤的定义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丢失、失活等),导致基因表达失常,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2 肿瘤的扩散方式 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 1 化学致癌物有哪几类? 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其他 2 肿瘤发生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 启始阶段促使阶段演化阶段 启始阶段特点:作用快、过程短、不可逆,细胞DNA产生永久性改变。 促使阶段特点:作用慢,所需时间长,且可逆性。 演化阶段特点:生长快、侵袭性强、易转移及生化和免疫等方面的改变。 3 什么是癌基因?抑癌基因? 癌基因是基因组中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能诱导细胞转化,并使其获得更多新生物学特征的基因。 抑癌基因是存在于细胞基因组内的一类能够抑制细胞生长的核苷酸序列。抑癌基因也是细胞正常的基因。 1 肺癌的病理分型 解剖学分类: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弥漫性肺癌 组织学分型:非小细胞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类癌唾液腺型癌)小细胞肺癌 2 肺癌常见症状及体征 常见症状:咳嗽(最常见)咳血(首发症状之一) 胸痛胸闷、气急 发热消瘦、食欲不振、乏力 体征:局限性喘鸣音Honers综合征 肩臂疼痛膈神经麻痹 吞咽困难心包受侵 胸膜转移肺癌转移 肺外体征 3 肺癌治疗原则 非小细胞肺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小细胞癌采取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1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方式是什么 一级预防措施:“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措施:“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措施:“康复”预防 2肿瘤早期预警信号? 肿块增大,不痛不痒鼻涕带血,鼻塞耳鸣 慢性溃疡,久治不愈便带粘血,变细变形 吞咽不畅,胸口闷胀乳房肿块,乳头溢血 心口嘈杂,上腹饱胀白带增多,阴道流血 肝区疼痛,反复发作无痛血尿,间歇出现 咳嗽痰血,胸痛发热贫血发生,淋巴肿大 1肝癌的大体病理分型? 大体形态分型: 块状型:≥5cm,>10cm称巨块型,74% 结节型:单结节、多结节和融合结节,<5cm,22.2%,常伴肝硬化 弥漫型:癌结节较小,弥漫分布,1.2% 小肝癌:<3cm单个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之和<3cm 2肝癌的组织学分型 肝细胞型(90%)由肝细胞发展而来 胆管细胞型(10%)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 混合型(罕见)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结构,呈过渡形态 3肝癌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伴癌综合症转移灶症状 4临床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标记物是什么? 甲胎蛋白(AFP) 5简述肝癌的治疗原则 1小肝癌和Ⅰ期患者应首选手术切除,不能切除的小肝癌应作局部消溜处理,然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争取根治,预防复发和转移。 2对大于5cm的大肝癌或Ⅱ期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尽量手术或二期切除,然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复发与转移。 3晚期患者中医治疗为主,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或带瘤生存。 6肝癌非手术治疗首选什么方法?为什么? 介入治疗 理论依据: ①正常肝脏的血供20%——30%来自肝动脉,70%——80%来自门静脉,肝脏为双重血供。 ②肝癌的血供95%来源于肝动脉,门脉血供仅占极小部分,肝癌生长活跃需要大量血和氧,肝动脉栓塞可使肝癌血供减少90%左右造成肿瘤缺血缺氧坏死,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1乳腺癌临床表现 主症: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变形乳晕糜烂 皮肤异常恶液质 兼症:胸水腹水呛咳痰血关节疼痛出血不止 头痛、偏瘫

肿瘤学考博试题汇总

肿瘤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硕士肿瘤学: 一、选择题(略,2*20分) 二、问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 说明良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在临床表现与X 线、钡餐检查的鉴别要点 2. 防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4. 恶性肿瘤血道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有哪几个? 5. 人类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6. 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7. 癌基因与肿瘤发生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9年博士肿瘤学 有30分的题是一样的,另外70分根据报考导师不同作答不同题 这30分题是: 1.肿瘤扩散方式、各种扩散方式概念、特点、过程 2.肿瘤靶向治疗定义、药物机制、谈谈个人对其认识 3.肿瘤转移过程、可能分子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1年博士肿瘤学 一、简答6选4 1.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2.细胞周期及其主要的检测点(check point) 3. 4. 二、简述 2选1 1. 靶向治疗与普通化疗有什么区别? 2. 三、论述题 2选1 1. 肿瘤抗原是什么?请设计一个实验,发现新的肿瘤抗原,并在临床予以验证。 2. 肿瘤的细胞分型与分子分型有什么不同?分子分型在临床的应用。 前面三大题是公选题(60分)。 后面的题是每个老师不同。(40分) 四、名词解释 1. 调节性T细胞 2.树突状细胞 五、简述题 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为哪五种?哪一种更接近乳腺癌干细胞?

2. 肿瘤的免疫治疗分类,请举例说明。 3. 化疗耐药的形成机制,针对此如何制定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医学院2005年博士肿瘤学 一.简答题 二. 1.影像学在肿瘤中的作用 三. 2.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原则 四. 3.我国临床实验分几期,各期目的 五. 4.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六. 5.微创外科中的无瘤原则 七. 6.原癌基因的活化机理,并举例说明 八.7.什么是细胞调亡?肿瘤调亡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九.8.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十.二、问答题 十一. 1.凋亡的形态学及生化特点 十二. 2.肿瘤外科生物学概念、临床意义 十三. 3.肿瘤综合治疗分几部分 复旦大学医学院2006年博士肿瘤学 6道选5道 1.DNA 的2种修复机制 2.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中西医结合模拟试题

中西医结合模拟试题

————————————————————————————————作者:————————————————————————————————日期:

A1型题 1.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A.《三因极-病证方论》 B.《伤寒杂病论》 C.《杂病源流犀烛》 D.《诸病源候论》 E.《诊籍》 答案:1.D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是 A.四诊 B.八纲 C.辨证 D.A和C E.A和B和C 答案:2.E 3.以下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A.审察内外 B.整体观念 C.四诊合参 D.辨证求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3.E 4.以下不是望神重点的是

A.神志 B.面色 C.目光 D.形态 E.应答反应 答案:4.E 5.下列不属“假神”的表现的是 A.语声低微断续 B.突然颧红如妆 C.目光突然转亮 D.突然能食 E.神志突然转清 答案:5.A 6.“假神”的病机是 A.阴阳俱虚 B.气血两亏 C.阴阳离绝 D.阴虚阳亢 E.气滞血瘀 答案:6.C 7.病人言语失伦,瞳神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属 A.无神 B.失神

C.精神异常 D.神气不足 E.假神 答案:7.B 8.下列不是“得神”的表现的是 A.神志清楚,语言清晰 B.目光明亮,精彩内含 C.面色荣润,表情自然 D.形赢色暗,两目有神 E.反应灵敏,动作灵活 答案:8.D 9.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整个面部称为“明堂”的部分是 A.鼻 B.眉间 C.额 D.颊侧 E.耳门 答案:9.A 10.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整个面部称为“蔽”的部分是 A.鼻 B.眉间 C.额 D.颊侧

肿瘤分子生物学资料

非病毒性生物载体(化学和物理方法) 由于病毒载体是一类外源性的核酸结构材料, 且病毒本身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故不少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一些人体本身的生物结构材料来作为人类基因治疗的载体, 如人体细胞某些核酸结构材料.非病毒载体广义上讲就是除了病毒载体外的所有基因治疗 载体。本质:模仿病毒 非病毒载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解决对靶细胞转染的定向性、转染效率低、表达时间短、全身应用及保存不稳定性等问题。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基因治疗将不断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1) 裸DNA(naked DNA)(基因枪,水压法) 将目的基因连接在表达质粒或噬菌体中直接注射而不依赖其它物质介导,是最简单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将质粒直接导入动物组织,诱导动物的免疫系统对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即基因疫苗。Nakamura等将荧光素酶基因的裸DNA直接接种到小鼠胃浆膜下,发现该基因能在胃部明显高表达,一次接种后的高表达时间可持续12h之久,其他临近器官则无明显基因表达。肌内注射后可直接诱导相应的免疫反应,也可检测到DNA明显表达。电穿孔(electroporation)技术和微粒子轰击法(microparticle bombardment,即基因 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裸DNA的转染效率,而且可使DNA直接到达细胞核,避免了各种酶对DNA的降解。Dietrich等采用该方法将白介素12/自介素2基因质粒转染皮下负荷Lewis肺癌的裸鼠,证明能明显减慢肿瘤生长、减少肿瘤转移、延长宿主生存期。 2) 脂质体和脂质复合物(Liposome and lipoplexes) 脂质体能够介导极性大分子穿透细胞膜,携带DNA进入细胞。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它一般都带有一个疏水基团,保证脂质体分散在水介质中时形成脂双层结构,有效保护分子中的疏水部分,将氨基暴露在水介质中,后者通过静电引力与DNA结合并将DNA大分子压缩成可运输的小单元,成三明治状,形成脂质体复合物。增加分子中N+数目以及N+与疏水链的距离即有利于基因转移。阳离子脂质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颗粒大小从50 am到1 pm不等;体外细胞试验中大颗粒的转染效率优于小颗粒。物理因素如Zeta 电位、粒子大小、DNA/J]旨质体比例和介质离子强度等都影响脂质复合物的稳定性、复合物的形成和转染效率。脂质体DNA复合物局部注射,报告基因仅表达在注射点周围;肝门静脉、动脉血管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肝脏[5]。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也可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如气管内给药可使肺泡上皮细胞中的p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给予P53凋亡诱导基因可使早期肺肿瘤缩小。使用精蛋白或组蛋白来源的肽压缩DNA后,则DNA被包裹在脂质囊内部,如脂质/鱼精蛋白/DNA复合物,后者是研究的最热门的系统之一。该复合物粒子大小介于100 am 到250 am之间,比传统脂质复合物小3—4倍,介导基因转移的效果优于传统脂质复合物。氯喹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传染,因其可提高内吞体的pH而有效抑制内吞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作用,促进复合物从内吞体中释放。联用电穿孔技术或者结合灭活病毒或其肽片段作为膜激动剂能提高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的能力。静脉注射脂质体/DNA复合物,对肿瘤部位超声处理可增加肿瘤组织对脂质体/DNA复合物的摄取和表达。 3) 阳离子多聚物(Polyplex) 阳离子聚合物表面的正电荷可与带负电的基因形成带正电荷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借静电作用吸附于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内吞而将基因导入细胞,并获得表达。目前研究较多的阳离子聚合物主要有多肽类: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多聚胺类:聚乙烯亚胺、聚丙烯亚

肿瘤学试题库大肠癌

大肠癌 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B(3. 2.1) 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 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 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 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 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C(5.2.1)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 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 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 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 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E(5.1.1) A.钡剂灌肠X线检查 B.CEA测定 C.纤维结肠镜检查 D.腹部B超 E.直肠指诊 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3.2.1) 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 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 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 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 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D( 6.3.2)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 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 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 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 C. 常伴有明显贫血 D.腹部可扪及肿块 E. 常便血 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3.3.2)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5分) 萎缩性胃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哮喘: 脑栓塞 二、单选题(共30分,每题1分) 1、癫痫的治疗原则是:() A、一用药,可频繁更换使用。 B、开始即可多种抗痫药联用。 C、按发作类型选用抗痫药。 D、抗痫药可随意更改。 2、脑栓塞在病因上的特点为() A、脑栓塞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 B、脑栓塞者有家族史。

C、脑栓塞者有高血压病史。 D、脑栓塞者有糖尿病史。 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具有诊断意义的辅助检查为() A、脑电图。 B、脑干诱发电位。 C、腰椎穿刺术。 D、头颅正侧位片。 4、胃溃疡较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 A、进食后疼痛。 B、饥饿时疼痛。 C、持续性疼痛。 D、灼痛。 5、胃食管返流性病() A、做胃镜可以确诊。 B、主要症状为烧心。 C、与HP感染有关。 D、反流物胃酸。 6、脑出血者的治疗原则那项是错误的() A、溶栓治疗。 B、管理血压。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加强护理。

7、中风中脏腑和中经络的区别点是:() A、半身不遂。 B、偏身麻木。 C、口眼歪邪。 D、有无意识障碍。 8、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型的治疗原则那项是正确的() A、益气活血,育阴熄风。 B、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C、益气活血,通窍熄风。 D、健脾化痰,熄风通络。 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 A、溃疡活动期。 B、溃疡愈合期。 C、溃疡好转期。 D、溃疡疤痕期。 10、心胸阵阵隐痛,动则益甚,神疲懒言,舌淡胖,脉细缓,其治法为() A、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B、祛痰活血,宣痹通阳。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11、气滞心胸型心绞痛胸痛的特点()。

【最新医学】规培资料大全-肿瘤科试题-26

放射肿瘤科练习 姓名:邱振康得分:0.00 总分:100 及格分:60 考试时间:201 一 . 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 1 .某患者在应用异烟肼、链霉素治疗中出现耳鸣、重听,痰菌阳性,你认为治疗 方案应改为 A .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B . 异烟肼、利福平、卡那霉素 C . 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 D . 卷曲霉素、氨硫脲 E . 卷曲霉素、异烟肼 2 .胰腺疾病与胆道疾病互相关系的解剖基础是 A . 胆总管与胰管有共同通道及出口 B . 胆总管与胰腺紧贴.并位于其后方 C . 胰腺炎胰腺肿大时常能压迫胆总管 D . 均属肝门部器官 E . 均受肝内胆汁分泌压的影响 3 .男性,46岁,胃痛十余年。近半年症状加重持续上腹痛,尚能进食,上腹部 偏右可扪及5cm×6cm肿块,移动浊音阳性,肛诊检查,直肠前壁触及质坚硬节, 临床诊断胃癌,下列哪种治疗是合理的 A . 胃癌根治术 B . 胃大部切除术 C . 姑息性胃癌切除术 D . 胃、空肠吻合术 E . 不宜手术 4 . DOTS是下列哪一项的英文缩写 A . 全球肺结核防治规则 B . 肺结核治疗原则 C . 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 D . 卡介苗接种 E . 结核菌素试验 5 .下列原发性腹膜炎的特点,应除外 A . 是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中罕见的一类 B .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 C . 脓液培养,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D . 与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有关 E . 细菌性血运感染所致 6 .对亚临床肝性脑病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A . 视觉诱发电位 B . 躯体诱发电位 C . 脑电图 D . 简易智力测验 E . 血氨 7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后,可能出现的表现不包括 A . 血尿素氮增高 B . 脾脏缩小 C . 腹水减少 D . 意识障碍 E . 少尿 8 .女,36岁,半年来反复出现脓血便,抗生素系统治疗无效。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不平、质脆,血管纹理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结肠癌 B . 溃疡性结肠炎 C . 细菌性痢疾 D . 克罗恩病 E . 肠结核 9 .女性,51岁,间断上腹疼痛2年,疼痛发作与情绪、饮食有关。查体:上腹部轻压痛。胃镜:胃窦皱襞平坦,黏膜粗糙无光泽,黏膜下血管透见。此病例考虑诊断为 A . 消化性溃疡 B . 急性胃炎 C . 慢性浅表性胃炎 D . 胃癌 E . 慢性萎缩性胃炎 10 .一个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下列哪种药物所致 A . 异烟肼 B . 利福平 C . 乙胺丁醇 D . 链霉素 E . 吡嗪酰胺 11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 真菌 B . 寿毒 C . 非典型病原体 D .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 12 .中心型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肿瘤的发生机制 (4) 第三节癌基因及其致癌的分子机制 (5) 第四节抑癌基因及其抑癌的分子机制 (9) 第五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11) 第六节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13) 第一节概述 一、肿瘤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不过有极少数良性肿瘤因其靠近生命中枢或能合成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能杀伤宿主。例如,脑膜上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过压迫使得生命中枢萎缩破坏,最终导致宿主死亡;胰岛细胞良性肿瘤可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体内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和死亡。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临床诊断的癌症患者多处于中晚期。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习惯,以及环境污染增加等因素,在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或维持在高水平,在我国的情况亦大致如此。目前除几种较少见的癌症如妇科的宫颈癌、绒癌等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外,多数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还处于令人忧心的高位态势下。有研究者预测,在21世纪癌症仍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故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恶性肿瘤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均可发生。根据组织学来源,癌症的起源可分为三种:癌(carcinoma)起源于上皮细胞,大部分成人癌症属此类;淋巴瘤起源于脾和淋巴结等的淋巴细胞;肉瘤(sarcoma)起源于间叶组织如结缔组织、骨和肌肉等。以上在各种实质性组织、脏器中发生的癌症属实体肿瘤(solid tumor)。白血病起源于骨髓造血细胞,恶性细胞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属液体肿瘤(liquid tumor)。 肿瘤分子生物学,就是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肿瘤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1、癌症是体细胞遗传病 就本质而论,癌症是一种遗传学疾病或体细胞遗传学疾病,可简称为遗传病。在癌细胞中发生的遗传学变异有:基因内的碱基替代、缺失、插入和基因扩增等,以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如非整倍体、易位等;表遗传学改变有:DNA甲基化型式改变、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改型等。这些改变引起了肿瘤抑制基因灭活和原癌基因的活化,它们所产生的恶性表型通过有丝分裂能在细胞世代间传递。上述过程均发生在体细胞,这是占全部癌症中绝大多数的、散发性癌症的发生模式。遗传性癌综合征不同于其他一些遗传病,它遗传的仅是癌易感性,还需要体细胞的多次击中才能产生恶性表型。 基因组内存在两类癌相关基因:一类基因直接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运动与黏着,以及细胞基质的改型等,并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结果得以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自稳性。当这些基因缺陷造成上述过程失衡,随着细胞各种恶性特征的积累,最终癌症发生。这些基因包括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中把关基因(gatekeeper gene);另一类基因并不直接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而是影响第一类癌相关基因的突变速率的管护基因(caretaker gene),这包括各类DNA修复基因,还包括代谢酶多态性在内的一组修饰基因(modifier gene)。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