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8-1],并完成下表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自主学习]

阅读第6-7内容。

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及用途

了解钛和钛合金的有关知识

[跟踪练习]

由表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填序号)

①强度更低②硬度更高③熔点更高④抗腐蚀性更好

2、被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天线的是()

A、钛—镍合金

B、硬铝

C、铝合金

D、白铜

四、达标测试

1、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2、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称的由来。铅条能像现代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下列铅的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3、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不能导电、传热B.合金属于纯净物

C.合金没有延展性D.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4、某校太阳能科技活动小组用口径为一米的铁锅,内壁贴上表面光亮的铝箔制成太阳灶把太阳灶正对着太阳,太阳灶能将照射到它表面的光和热集中到灶前某处,在该处放一把铝壶,就可给壶中的水加热。

根据上述短文,归纳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5、用金属的化学式填空:

(1)体温表中的液态金属是

(2)广泛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的金属是

(3)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金属是

(4)干电池的金属筒是

五、能力提升

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和木炭粉末。请你设计实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这两

种粉末。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课后练一练

必做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青铜

B、铁矿石

C、钢

D、铝

2、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在氧气中燃烧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合金,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制门窗的硬铝

B、制烟囱的白铁

C、制铁锅的生铁

D、制手术刀的不锈钢

6、大多数金属都具有,和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和导电、导热性能,金属性质的差异,特别是物理性质的差异,决定了金属的不同。

7、金属就在我们身边。如体温计中的液体是,防止铁制暖气片生锈而粉刷的“银粉”是,暖水瓶内胆上的金属是。

8、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或,形成的的物质叫做合金。常见的合金有、、

9、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简要写出物质性质即可)

(1)铁和铝

(2)银和汞

(3)铜和金

(4)铜和铁

(5)铜片和黄铜片

(6)锡和焊锡

选做题

10、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A B

(1)上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答一点)(2)上图B中两块金属片互相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11、黄金首饰的纯度常用“k”来表示,24K表示纯金,则标号为18K的黄金项链10克含纯金多少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知识准备

对你熟悉的金属铁、铜、铝,你知道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你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写出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化学的角度解释“真金不怕火炼”

[交流学习]

1.小组内检查化学方程式正误。

2.比较上述各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现象,按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将其排列。[精讲点拨]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铝在常温下就可以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使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其化学性质较活泼而非不活泼

2.思考与讨论

(1)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

(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精讲点拨]

我们还可以根据金属与酸是否能发生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条件,要保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3、(1)比较能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共同特点,总结什么叫置换反应。

(2)试写出一个前面曾经学习过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2)通过上述反应你认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

(3)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四、达标测试

1、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2、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出土的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小华欲测定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小华取出该合金的粉末65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4克气体,试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五、能力提升

1、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废硫酸和硫酸铜,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在废水处理池中投入过量的废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是,将滤液蒸发后得到的固体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现有反应:①Zn+CuCl2═ZnCl2+Cu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Cl2+2NaBr═2NaCl+Br2④Br2+2NaI═2NaBr+I2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反应

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

(2)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用同样的思维分析③和④,我们可知Cl2、Br2、I2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课后练一练

必做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2、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3、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4、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下列物质不合适的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水

5、镁、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如: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作镁闪光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可与人体胃液中的少量盐酸反应,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氯化亚铁而被人体吸收,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其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A的单质在B的单质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把A单质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可燃气体D,A单质跟氯化铜溶液反应能生成紫红色金属E。

(1)A的元素符号是,B单质的名称为,D单质的化学式为

(2)A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单质在氯化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选做题

7、小明选择“铝丝和盐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下表是他分别

(1)写出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②和③标明该反应快慢与有关

(3)能标明盐酸质量分数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和

(4)如果把实验①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改为4%,请你推测铝丝消失的时间(用t表示)的取值范围

(5)该实验除了用铝丝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你还能提出新的方法来衡量该反应的快慢吗?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二、知识准备

熟练书写常见金属与氧气、酸及有关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1.分别写出镁、锌、铁、铝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

2.写出铝跟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铜跟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阅读课本12-13页,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说明其主要用途。

[交流学习]

小组内检查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精讲点拨]

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不是氢气

2、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及硝酸与金属不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是产生水等

3、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时需注意前金换后金,金属的化合物必须可溶于水形成溶液

4、对于钾、钙、钠等金属的活动性较强,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用其直接置换比其不活泼的金属

四、达标测试

1.下列各组金属中,活动性由弱到强的是()

A.Cu、Fe、Zn B.Al、Mg、Zn C.Zn、Fe、Hg D.Mg、Zn、Al

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甲>铜>乙B.铜>甲>乙C.乙>铜>甲D.甲>乙>铜

3、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gSO4+Mn

C、Fe+ MnSO4═FeSO4+Mn

D、Mn+ CuSO4═MnSO4+Cu

4、某金属单质R,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可能

是()

A.铁 B.镁 C.银 D.铜

5、请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1)银和稀硫酸

(2)铁和硫酸锌溶液

(3)铜和硝酸银溶液

(4)镁和氯化银

(5)铝和硫酸亚铁溶液

(6)锌和硝酸汞溶液

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丹麦沦陷,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章获得者玻尔巧妙地用“王水”(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 把金质奖章溶解:Au + HNO3 + 3HCl ==AuCl3 +NO↑+2H2O,并保存在一个容器中。战后玻尔向该容器中投入金属铜就使黄金从溶液中析出,并重新铸造成与原来十分相仿的诺贝尔奖章。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这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五、能力提升

1、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错.

误.的是( )

A.滤纸上可能含有铜B.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亚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

2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课后练一练

必做题

1、学习化学,应善于总结,请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容、规律、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填写下面的空白内容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试举出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试举出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或跟氢气(5)铁与含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价的铁的化合物

2、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Te、Cu D.Pt、Pb、Na

3.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C.Z>y >X D.Z>X>y,

4、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有一个铁桶,现有四种溶液,能用该桶盛放的是()

A.盐酸B.稀硫酸C.硫酸铜溶液D.白酒

5、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的药品是()

A.稀盐酸B.稀硫酸C.硫酸锌溶液D.硝酸汞溶液

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信州(今江西省)铅山县有一苦泉,将苦泉水熬煎,得到一种兰色晶体。此晶体常用作游泳池或者浴池消毒剂。试回答:(1)此晶体的化学式为,(2)熬煎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就会在表面析出一层红色固体物质,其原因是。

7、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Cu(Zn)

(2)ZnSO4(CuSO4)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石,记住可用来炼铁的矿石。

★2、了解炼铁的基本原理。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知识准备

1、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

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2、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矿物中,我们怎样可得到铁单质?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5—1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居前五位的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

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常见的铁、铜、铝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交流学习】

1、根据课本第16页上面提炼金属的矿石图,比较哪种铁矿石最适宜炼铁。(提示:可

考虑铁元素的含量高低及在冶炼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大小)

【交流讨论】

1、实验开始时,先,再

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结束时,要先,再,原因是

3、最后导气管中的气体为何要接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4、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一氧化碳具有性,做剂

5、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原料是、、、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炼铁中焦炭如何转化为一氧化碳

7、工业炼铁中是否得到纯净的铁?

【自主学习】

请完成下列计算

(1)100吨含杂质3%的磁铁矿石中有多少四氧化三铁?

(2)200吨含三氧化二铁97%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

(3)含铁95%的生铁1000吨中纯铁的质量是多少?

(4)某炼铁厂利用含三氧化三铁80%的赤铁矿石100吨可得到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精讲点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因此,如果物质中含有杂质,要把杂质的质量除去,代入纯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互相检查做题情况,找出出错的地方。

【合作学习】

各组内互相交流出错较多的地方,互相纠正并讲解,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有老师统一讲解。

四、达标测试

1.炼铁选用的铁矿石不仅要选含铁量高的,还要选择“有害元素”少的。常见的铁矿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褐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3H2O)、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你认为最适合炼铁的两种矿石是和,理由是(至少写出两条)

2.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时,可观察到直玻璃管中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试管内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酒精灯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做该实验之前应先,然后。目的是为了防止。

在该实验中最后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的作用是,目的是。

3.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为原料炼铁,主要反应的化学反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

___________,铁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价变为_________价。

五、能力提升

冶炼2240吨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1)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若有,说明依据并列式;若没有,可不必回答此问。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课后练一练

必做题

1、下列金属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

A.铁B.铝C.镁D.银

2、冶铁的原料中,除铁矿石、焦炭、空气,还应添加的是()

A.一氧化碳B.石灰石C。锰D.碳化铁

3、人类每年向地壳和海洋中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 )

A.铜B.铝C.铁D.银

4、下列反应中,一氧化碳不是还原剂的是()

A.CO2+C 2CO B.CO+CuO CO2+Cu石灰石

C.3CO+Fe2O33CO2+2Fe D.4CO+Fe3O44CO2+3Fe

5、某赤铁矿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则该矿石样品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A.95% B.85% C.90% D80%

6、铁在地壳中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的第位,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所以铁在地壳中以形式存在。常见的含铁的矿物有:磁铁矿(主要成分为)、赤铁矿:(主要成分为)。工业炼铁时,把、

、一起加入高炉,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把铁从里还原出来

7、铁匠师傅常采用将红热的铁器浸入水中急速冷却的方法增加铁器的硬度,此法称为

“淬火”。红热的铁与水可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基本反应类型是。

8、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石、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在上面方框中写出有关反应的生成物的化学式

(2)写出第(2)、(3)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做题

8、将一氧化碳通入盛有12克氧化铁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克,计算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以及减速钢铁锈蚀的办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对环境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对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知识准备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说说铁是怎样的一种金属?

2.你知道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农民伯伯要把一些铁制的农具拿到屋里吗?

3.你的自行车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平常你是怎样防护的?

4.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铁制品的保护措施?

5.根据课本第19页完成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并实施】:各小组内设计实验思路,然后进行实验(约一周前进行)

【观察现象并记录】:每天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阅读第19—21页内容,结合你们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实质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比铁活泼,为什么生活中铁易生锈而铝却不生锈?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完成课本第20—21页“讨论”

【精讲点拨】无论是哪种方法防锈,其原理主要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在其表面加保护层;改变金属的结构等几个方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0—21页,回答下列问题。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哪些?

2、你知道哪些废旧金属可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达标测试:

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单质

5.在切过咸菜的菜刀的同一面上选相近的三处进行下列实验:(1)一处用湿棉球湿润;(2)另一处用干布擦干;(3)第三处用干布擦干后,涂上一层食用油。放置一昼夜,观察菜刀三处表面哪一处最容易生锈,由此你得到何种启发

6、常温下,铁生锈的条件是铁接触空气中的和而发生的复杂的

化学反应。

7、多数食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生产上多在食品

中放入一小包氧化钙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空泡沫塑料袋中),用铁粉代替氧化钙粉末的优点是:。

8、将下列五种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在横线上,每一项只能用一次。

A.缓慢氧化

B.疏松多孔

C. 受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D. 使铁器与空气隔绝

E.没有水分存在铁不易生锈

①钢铁锈蚀条件②钢铁锈蚀的过程属于③铁锈状态

④使铁保持干燥⑤铁器表面喷漆

五、能力提升

9、如图所示,在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钉

用带U型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内水面处于同一高度

一周后观察铁钉和U型管内水面变化()

A.铁钉未锈蚀,水面一样高 B.铁钉锈蚀,水面左低右高

C.铁钉锈蚀,水面左高右低D.铁钉锈蚀,U型管内水从右边全部逸出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课后练一练

必做题

1、下列做法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A.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B.在金属机械上涂油

C.在金属表面刷油漆

D.保留铁制品上的铁锈

2、下列建议或方法,对保护金属资源没有作用的是()

A.积极进行寻找金属代用品的开发研究

B.多开采金属矿产

C.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D.防止金属锈蚀

3、铜片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铜绿,下面物质与该变化无关的是()A.CO2 B.O2 C.H2O D.N2

4、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双吸剂”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蚀。下列物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物又容易吸水,因而可用作“双吸剂”的是()

A.熟石灰 B.炭粉 C.铁粉 D.生石灰5、①汽车②机器齿轮③门把手④锯条⑤铁洗脸盆⑥铁柜⑦铁轴⑧剪刀

等常见铁制品,为防止它们生锈,通常适合采取下面哪一种方法(填序号)

(1)在其表面刷一层油漆

(2)在其表面涂上机油

(3)在其表面镀上其它金属

(4)在其表面烧制搪瓷

(5)使其表面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选做题

6、冬日里的一天,某班教室的暖气片和暖气管的接口处突然爆裂,里面喷出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伴有一些红褐色的固体。水暖师傅、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了紧急抢修。事后,同学们出于好奇收集了红褐色固体进行探究。

【初步分析】红褐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铁锈,铁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是。

由此联想到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收集资料】①氢氧化铁(红褐色)加热可得铁的氧化物+水(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②暖气片是由生铁铸成的;③当地暖气用水为硬度较大的自来水;④铁与铜都属于金属,有部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以形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提出猜想】请根据上述任意一条资料分析,红褐色物质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写一种物质即可),你猜想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红褐色固体已干燥并研成粉末)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23课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 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自学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 的规律,阐明 的发展过程,向 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 (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 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 (1)三大人种:、、 (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 (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 (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三、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氏族社会的产生 (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和社会的进步。

《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智取生辰纲》学案 【知识链接】 1.施耐庵与《水浒》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传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钱塘人,又一说扬州。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书。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军,因目睹朝政腐败,遂作《水浒传》以抒胸中之愤。 《水浒传》明代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发展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起义失败的结局。《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在结构上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结合。每一位好汉走上梁山的道路都是独立的,但这种局部的独立反抗又成为整体的一部分。其次是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再次,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切合其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2.杨志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继业)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

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到了东京被高俅排挤,不被任用,又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梁中书看中了他的武艺,派他护送生辰纲去东京,不料生辰纲又被晁盖等所劫。无奈之下杨志和偶遇的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归途中病故。 【导学过程】 一、教师导引 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 交一碗酒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 有哇/咳咳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 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嗨呀依儿呀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 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理解诗人情感的张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重点·难点】 1.借助想象,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意境。 2.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字词梳理,给下列字注音: 润()晕()揉()翼()戚()枉() 勃()谐()逸()挽()曳() 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研读·赏析】 研讨赏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巩固·拓展】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愿望?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说说穆旦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推荐阅读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收获·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初中化学备课 年度: 学校: 姓名:

重点: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 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二、自主学习;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 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 (2)绝对禁止。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4)用完酒精灯,必须,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其中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实验1-9】点燃酒精灯,按照课本第21页实验1-9进行实验。 二、讨论交流: 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实验探究:按照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 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2.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给固体加热可以用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评价 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 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 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 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 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观察思考】 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归纳总结】 1.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2.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2-23页洗涤仪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52-15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 讨论交流:在称量药品时不慎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会造成怎样 的结果? 课堂小结: 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 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 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课型: 学习 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 仪器:酒精灯 方法: 方法: 洗涤干净的标准 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课题:宇宙和微观世界 序号:1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宇宙由__________组成,太阳周围有__________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__________轨道上公转。天文学上发现的__________现象表明宇宙无限大,一束光穿过银河系要________________时间。 2、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__。 3、固体分子排列__________,作用力,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气体分子间距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

4、状态改变,物体体积改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似,中心是__________,周围有__________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构成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6、1nm=__________m,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纳米尺度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二、课堂导学: 1、小明在学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后,猜想:分子是一个挨一个还是彼此有距离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就设计了如下实验:先用一只小量筒分别量出50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倒入另一只大量筒中测出总体积为94ml。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帮他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3)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有什么改进?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根本原因是当温度改变时,_________________。不同物质热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8-1],并完成下表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导学案(完整资料).doc

第1课时Unit 1 Section A 1a-2c 【Le arning objectives】 1 Knowing:flashcard,aloud,pronunciation,skill,voice 2 Habit-forming: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3 Communicating:Talk about how to study freely 【Important leaning points】 运用by doing 谈论学习方式 【Learning process】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Task1:Talk about how to study for the test 1、完成下列短语 和朋友一起学习制作抽认 卡 看课本制作词汇 表 听磁带向老师寻求帮 助 2、理解下列对话,并利用上面词组练习: A: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B: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A:How does Bob study for a test? B:I study by marking flashcards. 3 、听录音,完成1 b Task2: Talk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1、小组练习,利用下列句型谈论怎样学习英语. A: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B:I learn by ...... A:Do you learn by.........? B:Yes,I do. /No, I don't. 2、理解2a、2b中的句子,找出下列短语: 看英文光碟和朋友连交 际 大声读练习发 音 小组学习说的技 能 做.........太难 3、听录音,完成2a、2b 4、根据听力内容,练习上面对话。 5、读听力材料,理解以下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 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 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 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 ,而是彼此之间。但压缩和 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 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 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标准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 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 抒发了;《乡愁》咏叹 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 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导学案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学习内容】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A 1a-2d ( Period 1 )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textbook; conversation; aloud; pronunciation; sentence; patient; study with a group; have conversations with; read aloud; give a report等。 2.学习并掌握含有特殊疑问词“how”的问句以及by+动词ing的用法。 3.通过交流和表达,进一步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与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含有特殊疑问词“how”的问句以及by+动词ing的用法。 【自主学习案】Task 1. 翻译下列短语。 1.study for a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tudy with a group____________________ 3.make word card___________________ 4. read textbook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ive a repor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word by word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声朗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练习发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2. I study for a test b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learn English b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案】e g. A: How do you study for s test? / learn English? B:I study for a test / learn English by... ①—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②We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③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by的意思是“通过……的方式”时,后接;当表示“乘坐”时, 后跟;它还可以表示 , 用于被动语态,引导出动作的发出者。 ( ) 1. He goes to school bike. A. by B. on C. in D. At ( ) 2. — H ow do you study English so well? —By lots of books. A. read B. look C. watching D. reading ( ) 4.—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_______working with my classmates.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 、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 ,其生活地点是 。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 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 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 ,分为 氏族和 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 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 制和 制 ,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 、印尼爪哇人 B 、南方古猿 C 、尼安德特人 D 、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 、原始人群 B 、氏族社会 C 、 奴隶社会 D 、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 、使用天然工具 B 、能直立行走 C 、会制造工具 D 、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棕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发展展 产品剩余 私有制产生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 册 word文档,精心编排整理,均可修改 你的满意,我的安心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 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 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 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导学案集

(共4套)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导学案集 Unit 11Sad movies make me cry.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Target Navigation【目标导航】 Key words and phrases: drive,drive sb. crazy/mad,the more…the more…,lately,be friends with(sb.),leave out,friendship Key sentences: (1)Sad movies make me cry. (2)I'd rather go to Blue Ocean because I like to listen to quiet music while I'm eating. (3)Waiting for Amy drove Tina crazy. (4)The more I got to know Julie,the more I've realized that we have a lot in common. (5)It makes Alice unhappy because she thinks Julie is now better friends with me than with her. Skills:初步学会谈论事情如何影响你,并表达个人主观感受。 Emotion:通过互相谈论“周围的环境或事情如何影响你”,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内心需求和烦恼,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The guidance of learning methods【学法指导】 通过听、说等一些活动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和能力,再通过独学和小组合作,学会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善于抓住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Learn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学习重难点】 学会运用make sb. do sth./make sb.+adj.的结构表达“某事使某人怎么样”。 Teaching Steps【教学过程】 Autonomous Learning Scheme【自主学习方案】 ?预习指导与检测 (一)预习指导 1.预习Page 81、82的生词,根据音标会读知意。 2.朗读Page 81、82的句子,能英汉互译。 (二)预习检测 Ⅰ.完成下列短语。 1.使某人发疯/发狂________________ 2.不完全是________________ 3.与……玩的开心________________ 4.(性格、爱好等)有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 5.越……越……________________ 6.忽略,不包括,不提及________________ 7.是某人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 8.听轻音乐________________ 9.一起度过更多时光________________ (Keys:1.drive sb. mad/crazy;2.yes and no;3.have fun with…;4.have…in common;5.the more…the more…;6.leave out;7.be friends with sb.;8.listen to soft music;9.spend more time together) Ⅱ.完成书中第81页1a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