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热点专题九、赏传统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

热点专题十、关注健康中国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职能。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国际竞争的实质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尤其要重视以质量提升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运用了质量基础标准的引领作用,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具有能动作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引领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因此要树立质量意识,改变不良习惯。

2.实践出真知。中国海洋石油981平台投产以来,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以质量管理为主线、覆盖生产运营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体系,创造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质量领域的优秀标杆。这是重视实践作用的结果。

3.辩证否定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开展评比中国质量奖,旨在表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质量领先、技术创新、品牌优秀、效益突出的组织和对促进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树立创新意识。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5.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评选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实施,下设质量奖和提名奖,旨在表彰国内质量领先、技术创新、品牌优秀、效益突出的组织和对促进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背景材料】

2016年9月5日下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落幕。作为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介绍峰会成果。

围绕本次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与会各方用一天半时间深入交换看法,明确二十国集团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了杭州共识。获得各方一致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明确要抓住创新、新工

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要素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制定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助力全球增长开辟新路径。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方面,各方同意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强化全球金融安全网,深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气候资金领域合作,通过税收促进全球投资和增长。为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作用,二十国集团制定了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投资指导原则,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填补国际投资领域空白。

【考点链接】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市场、资金、资源、信息、人才等等都是高度全球化的。二十国集团通过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作用,二十国集团制定了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投资指导原则,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为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我国注重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并在二十国集团内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中国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繁荣也需要中国。

(4)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习近平指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包容性发展。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加强和拓展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习近平呼吁各国尊重其他国家的国情,拒绝保护主义,中国一直在为建设一个开放、融合的世界经济而努力。

(6)发展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人才不足两大发展瓶颈,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合作过程中,一直坚持平等相待的原则与和平发展的理念,希望将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分享给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

(7)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市场准人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某些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中方推动下,“包容和联动式发展”成为杭州峰会重点议题之一。峰会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和平等权。中国一贯主张,主权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此次峰会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平等的外围对话,倾听各方利益诉求。充分表现出了中国与各方共建共享,以诚相待,打造合作平台的诚意。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G20”国家一致认为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也要注重挖掘中长期潜力,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要保障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地区协同发展水平。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围绕本次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明确二十国集团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了杭州共识。这体现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4)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互联互通格局,深化我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首先要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特别是要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3、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普遍规律。在本次峰会的文艺演出中,传统戏曲与小提琴共鸣的《梁祝》和漫声讴歌的江南小曲《茉莉花》是世界最熟悉的中国音律,中国特有的婉约柔美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演绎下在湖面缓缓流淌。

(3)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文艺演出中的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熏陶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山、水、花、月的氛围下,展现出世界文明的共同优秀成果。这有助于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4)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场仅仅50多分钟的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更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5)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从向世界展示、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到再造、演绎其他民族的传世之作,充分显示着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和越来越有力的文化自信心。

4、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依然存在,让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因此,我们既要立足实际,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关系。

(2)意识的能动作用。获得各方一致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助于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助力全球增长开辟新路径。它将为世界提供更多需求,创造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信心。

(3)坚持联系的观点。二十国集团要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开展更紧密的宏观政策协调。要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多种有效政策工具,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和应对,也要更加注重挖掘中长期增长潜力。既要扩大总需求,也要改善供给质量。

(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构建互联互通格局,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把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联系起来,统筹考虑。要积极探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推进科技、人文、防务等领域交流,加强在贸易谈判、气候变化、地区合作机制等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5)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G20的框架里,中外交流是一个过程,尽管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但只要打通制约合作交流的瓶颈,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创新投融资伙伴关系,积极探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就一定能推动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当前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形势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国家、地区利益博弈问题,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贸易纷争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过去几年,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不断朝好的方向发展,但经济复苏之力并不强劲。因此,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多种有效政策工具,向国际社会传递二十国集团成员共促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背景材料】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我们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针对市场变化,应提前做好预案,合理调整生产、调度供应,尽量减小市场波动;做好反周期调节,而且调控也不是只“管涨不管跌”,不合理高涨时要管,低迷时也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2.努力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我国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经济缺乏实现自我修复和平衡的弹性。要适应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实施放松有度的货币政策。由于货币总量规模较大,继续全面放松不利于存量的调整和优化,并且大量流动性一旦进入实体经济,就存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应继续坚持定向调控,实行结构性定向放松政策。

4.实施有区别的税收政策。一方面,对税收边际成本高、税收弹性大的领域,如小微企业,应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对税收边际成本低、税收弹性小的领域,如垄断性行业,可采取适当增税方法,增加财政政策空间效果。

5.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实施供给侧改革,财政主要投入方向应从铁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行业转向军工、城乡教育卫生以及前景广阔的城乡养老服务业,这不但有助于逐步淘汰传统行业中的落后产能,也有助于刺激高新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6.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对政府来说,要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减少企业和政府对资源环境的依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市场规律办事。

7.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治本之策。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打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引导经济主体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让消费者获得更丰富的实惠。

8.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结构性的改革。当前,阻碍结构优化的制度还比较多,如户籍制度、城乡差别福利保障制度、城乡不统一的土地制度、行政区划制度等。因此,搞好供给侧改革,实现结构优化,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把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0.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要素配置存在严重扭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有效释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提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近三年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总供给水平,也提高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增加了投资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底线思维,坚决守住增长和民生两条底线。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解决当前供给侧的突出问题,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通过财权和事权的调整,合理设置地方收入税种,形成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正向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从增长依赖症中解脱出来。这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体现。

3.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要树立整体的观点。无论是什么样的供给侧政策,都应力求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预期。尤其是一些事关我国长远发展全局的改革举措,应以提高生产要素供给效率为核心目标,不能因为经济的短期波动而轻易变向。

4.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可用的供给侧政策工具很多,关键在于提高整体协同性。

5.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不合理,反映的是国内供给体系无法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反映的是我国生产供给过度依赖出口需求;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反映的是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系统优化方法。

6.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两者缺一不可。

7.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供给侧政策通常具有较长的时滞效应,短期政策在力度上宜大不宜小、宜快不宜慢、宜透明不宜遮掩。中长期政策要稳,相机渐进调整,以稳定全社会的经济预期。

8.要集中主要力量抓好主要矛盾。我国经济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要适应新常态,就必须改变以需求侧为重点的政策取向,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9.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由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政策效应存在对立的一面,各项政策要紧紧围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来制定,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10.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的高增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总量供给不足,需求侧管理功不可没。以往我们每一次经济走出低谷,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背景材料】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倒数第二个比赛日,在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为中国代表团拿到里约奥运会第26枚金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在小组赛排名第4的不利情况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屡克强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充分继承和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中国女排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世界的高度赞扬。

【考点链接】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女排是唯一以自身运动命名为精神的队伍,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传承支撑她们执着坚持,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历史沉淀支撑她们逆势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女排精神”默默的沉淀、完善,静静地等待着爆发,最后使女排重归巅峰。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弘扬女排精神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女排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要继续通过看女排比赛、讲女排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女排精神适时贯穿到生活与工作中,让这种精神融汇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努力培养更多的四有公民。

4.大众传媒的功能。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利用大众传媒向全国人民宣传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士气,万众一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发挥这种精神的激励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应该向女排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直面挫折、磨砺意志、自立自强、与人为善的优秀品德。

8.文化交流与传播。奥运会后,女排运动员与香港市民面对面互动交流,在香港再掀奥运热潮。这些活动延续了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极大激发了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为香港社会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气氛,注入了正能量,社会各界对此好评如潮。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女排精神具有历史的传承性、现实的针对性,对内能鼓舞干劲、提高凝聚力,对外能树立形象、扩大传播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10.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女排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女排精神,我们应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勇往向前,不断最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1.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因此,要树立这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2.民族精神的作用。今天的中国确实不需要用金牌向世界证明什么,但是拼搏进取,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却是当下中国社会需要传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它将汇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引擎。

6.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女排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有表现,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女排精神是鼓舞我们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重要的力量之源。弘扬和传承女排精神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要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正是因为女排精神的“魂”一直都在,所以我们能看到中国女排的一次次奋起、一次次荣耀回归、一次次让国人心潮澎湃。这是一支真正的英雄之师、胜利之师。

3.坚持联系的观点。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强调个性品质的当今社会,需要弘扬中国女排精神。以女排精神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榜样,对重塑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有着积极、重要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4.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人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万丈高楼的一块砖,只有在集体的环境中,一滴水、一块砖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女排的集体主义精神对我们学习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我”与“我们”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的事例。这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重视量的积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世界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条成功的道路上都布满了荆棘坎坷。女排心中既装有对胜利的无限渴望,又保持对困难的理性正视,遇到失败不气馁,得到胜绩更沉着,一步一步向前走,不断战胜对手,超越自己。

7.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女排姑娘顽强拼搏、苦战沙场、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真实写照,是竞技场上永不衰退的斗志,是多年科学训练的结果。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8.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作为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有志青年,在当前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女排精神”,对重塑青年人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9.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我们应该向女排姑娘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10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带动我国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

1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敢于怀疑

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通过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排球的有益经验和先进理念,通过科学和刻苦的训练,促进我国排球水平不断提高。

12.反对个人主义,坚持无私奉献。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横行,一些人为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弘扬女排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都应勇敢的奉献,真诚的付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进行现代化建设。

1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4.矛盾是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几十年来,中国女排走过风雨征程,有怀抱大满贯的狂欢,也有败走亚运会的懊丧。此间,升腾和陨落轮回,山峰和峡谷共存,荣耀和屈辱同在,赞美和吐槽并行,鲜花和荆棘互映,风光和冷落相伴。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背景材料】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长征的伟大历史,总结了长征的深远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至2015年底,全国红色旅游累计游客超过50亿人次,年出行人数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5年的10.27亿人次,红色旅游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这些重要时间节点,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之中,让人们在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提到提高。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要以红军长征胜利为契机,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把革命老区建成红色旅游的胜地和绿色产业的家园。为此,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我国红色旅游迅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追忆革命岁月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力地带动了革命老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老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于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红军长征时物资极其匮乏,环境极度恶劣。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阶段的新“长征”,新长征的各方面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长征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从红军长征的胜利到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依靠了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在长征途中,红军把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与打土豪、分田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为沿途人民群众谋解放、谋权益、谋实惠。

4.加强党的建设。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在长征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党中央的决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为长征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这昭示我们,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纪念红军长征系列纪念活动,不但可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红军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人们的内心,增强了人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长征留给后人最弥足珍贵的莫过于长征精神。而这一精神的物质载体就是长征线路。长征精神依附于长征线路而存在。长征路上,每一步、每一里都承载着自己的故事,都构筑着长征精神。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弘扬长征精神,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5.文化塑造人生。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映红军长征胜利的影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必须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红色旅游与一般意义的山水、风景、古迹、人文游有质的区别,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和文化要求。只有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的发展,才能确保红色旅游传递崇高信仰的本质,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发挥红色旅游的传统教育作用。

8.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

9.弘扬民族精神。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途中,弘扬长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长征精神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用长征精神来引领社会风气,用与时俱进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长征线路上绝大部分遗迹、遗址都得到了保护,有的还建成纪念馆,沿途红军所居住过的古城、古镇、古村、寺庙等古建筑,有的至今还基本保存完好。但这种保护都是孤立的、割裂的。因此,要坚持联系的观点,避免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树立整体的观念。单就红一方面军而言,长征历时一年零九天,总行程二万五千里,翻越十八座大山,渡过二十四条河流,发生大小战斗三百多次。如果失去长征线路这一整体,长征便不能称之为“长征”,长征精神也将失去立足的根本。

4.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红军长征的胜利,决定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关键性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6.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炼、规范长征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发挥长征精神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8.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9.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有些大型实景演出和旅游参与性活动过于平俗,甚至低俗,有借红色旅游之名敛财之嫌,有损红色旅游的严肃性,影响人们瞻仰革命伟人旧址的情绪,而且也对当地群众的价值观造成困惑,有悖于红色旅游初衷。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0.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发掘和传播长征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央电视台的制作人员,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实地考察,制作了播出大型纪录片《长征》。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背景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会指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全会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3.推动收入分配公平。全会指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5.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要通过宏观调控克服这些缺陷。全会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从严治党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所要求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从严治党,集中整治党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从严治党,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不管多么位高权重,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中央坚决查处了薄熙来、刘志军、许宗衡等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表明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建立监督和制约机制。全会明确提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权力过分集中、权力随意滥用,就容易产生特权和腐败。因此,必须将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发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5.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全会提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这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铁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多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严治党要加强监督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10.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从执政和监督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让作风建设之路越走越畅。这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这符合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12.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都需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并以依法执政为保障来加以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13.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对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要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热”起来,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严治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4.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全会指出,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这两个文件是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制度利器。

5.要树立全局观念。全会提出,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抓好制度执行。

6.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我们全面从严治党里面的关键少数,我们一把手主要负责的同志,又是我们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只要我们把这些关键少数给抓住了,我们就自然能发挥上行下效,示范效应,来让我们整个政党更加先进,更加优秀。

7.准备走曲折的道路。近4年从严治党的实践试出了人心向背,增强了党的纯洁性、战斗力,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依然任重道远。

8.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全会一致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

9.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0.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严治党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这体现了我们党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1.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全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

1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从严治党要注意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人手,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1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5.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利于广大共产党员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6.实现人生价值。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犬国向人才强国迈进。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背景材料】

2016年10月17日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相继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了第二步第二阶段,即空间实验室阶段。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分别是: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独家授权并监制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纪念”等三类航天题材系列贵金属收藏品,限量销售。该系列贵金属藏品是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2.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增强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太空育种、高级材料制造运用于人们生活,将会使人们的消费品更加丰富多彩。太空技术运用于生活将会引发出新的消费现象,促进与太空相关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4.财政的作用。近年来,国家通过财政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不断加大在航天领域的财政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实践证明,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看,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迄今为止,空间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航天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自主创新的结果。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成功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是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的体现。

8.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由于太空事业的头等战略和军事意义,中国的太空事业就是在美国和其它太空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发展起来的,在充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国内各行业在本领域进行了充分的合作,从而使航天事业成为全国大协作的结晶。

9.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日益雄厚的综合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飞天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抓好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辉煌,促进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2.政府职能。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职能。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源自党中央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深情关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表达了党中央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

4.党“三个代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神州十一号的发射成功,航天员进驻天宫,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6.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更是飞速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整体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力量,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7.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完全出于和平目的,是对人类科学与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使之造福于人民,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顺利推进,为促进人类的科技事业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贡献。

9.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发展载人工程实施以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开放的原则,我国积极与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神舟十一号号的成功发射和中国一系列太空研究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为中国经济催生众多新兴产业,同时充分显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能力和决心,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推进了科技实力的不断跃升,把中国载人航天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而中国航天的每一次梦圆,又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3.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近年来,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航天文化宣传及科普方面却发展得十分缓慢,公众航天知识和素养缺失。因此,应举办航天文化的宣传和科普活动,营造一定的文化环境,激起全民的高度关注。

5.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2016年是中国航天60周年,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为此,国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航天徽宝》的项目正顺应了历史的发展,选用稀有玉料,再现玉雕绝学,既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又深刻的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6.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事业催生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所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航天领域的科学和文化事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四、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胜利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标,为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2.坚持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我国科技工作者把神舟十一号按照地面指挥意图准确升入太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表现。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从发射地球卫星到载人航天、从载人航天到太空漫步,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同时,一系列有关太空的正确认识指导我们正确开展实践,促成了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无论是载人航天工程,还是探月工程,都是高度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树立全局的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飞天的是神舟,助推神舟的是整个神州的力量。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把齿轮啮合般的协作精神加注到了托举神舟的火箭之中。

6.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2003年神舟五号开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之旅,到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从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脚印,到今天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跨越,标记在了浩浩太空上。

7.要重视量的积累。中国航天6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个甲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已经建成了配套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从成果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来说,我们已经进入到航天大国的行列,到2025年的时候,能够实现航天强国目标。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的工作与国家和民众的期盼,也有一定的距离。要全面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9.要善于抓重点。航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应该显著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现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主要是国家行为。未来,要加大航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力度,使每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航天,感受到航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10.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没有“不可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已经完成第二步,只要我们科学谋划,埋头苦干,就一定能达到既定的第三步目标。

11.辩证的否定、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1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载人航天精神作为正确的价值观,对我国航空航天工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起,共同推动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13.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中国航天人不记个人名利得失,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科研攻关,他们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埋头苦干,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围绕“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坦诚交流。大会围绕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创新、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国际合作等前沿热点共举办了16场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秘书处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乌镇报告》,凝聚各方共识,成为大会标志性成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在闭幕式致辞中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创新是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推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互联网是无国界、无边界的,世界各国在网络空间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无疑,打造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的创新风口,中国有很多经验可以一起分享,也有很多难题需要共同探讨。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履行好社会责任,做有担当、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应该成为企业积极践行的目标之一。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回馈社会、造福人类,是互联网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应有的担当。

2.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国家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让这种合作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向世界,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4.各国之间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互联网为各国搭建了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了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国际十大热点时事

2017年国际十大热点时事 1.“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联合国决议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方案,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共鸣。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会议上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这一理念又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和联大第一委员会的多项决议,中国理念成为国际共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2.“美国优先”政策驱动美国“退群”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决定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全球安全的努力来说,美国此举“极其令人失望”。特朗普年初上台以来,还先后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订进程等国际组织和条约,修建美墨隔离墙,并推出重谈北美自贸协定等多项带有“美国优先”保护主义倾向的举措。美国“退群”行为损害国际多边合作体制,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挑战。6月1日,民众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外集会,抗议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 3.卡塔尔断交风波加深中东裂痕 6月5日,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和“破坏地区安全”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实施制裁。随后,又有多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卡塔尔未顺从沙特等国要求同伊朗划清界限,反而于8月宣布同伊朗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卡塔尔断交风波给海湾国家之间造成严重分裂,与叙利亚问题、也门内战、巴以冲突一道,折射出中东地区美俄激烈博弈,沙特和伊朗等地区国家之间多强缠斗的复杂局面。6月14日,一名男子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德港口走过。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6月5日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此后,四国宣布无限期关闭对卡塔尔的港口运输。 4.外交战凸显美俄关系融冰难 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国会参众两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的对俄罗斯制裁法案,追加对俄经济制裁,俄采取反制措施。双方爆发互逐外交人员、要求对方关闭外交机构、限制媒体活动的“外交战”和“媒体战”。2017年,受“通俄门”等因素影响,美俄关系没有因特朗普当选回暖。两国围绕乌克兰、叙利亚等国际热点问题展开激烈博弈。美俄战略冲突有增无减,两国关系坚冰难融。这是7月31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 5.朝鲜核导试验半岛局势趋紧 9月3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进行第六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9月11日一致通过第2375号决议,决定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同时呼吁以外交和政治方式和平解决问题。今年以来,朝鲜多次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利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活动。韩美以“应对朝鲜威胁”为由多次进行联合军演,美国还重新将朝鲜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并实施单方面制裁。双方的强硬立场和举措加剧半岛和地区紧张,引发地区国家及国际社会担忧。9月4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审议朝鲜核试验问题紧急会议。 6.民粹主义冲击欧洲政治版图 9月24日,德国举行联邦议院选举。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胜,但得票率大幅下滑。德国选择党异军突起为议会第三大党,成为二战后首次进入联邦议院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难民危机和经济疲软背景下,社会分化加剧,政治极化现象日益明显,民众对主要传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有了“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才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才有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也带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1)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 (2)结合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观点的科学性。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成效怎样最终要用实践检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成效最终要看是否符合群众利益;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要符合客观。改革指标要量化,要符合实际。 材料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相忍为国、让利于民,计利当计天下利,以政府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抓好“放管服”改革实施,严格责任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热点背景】 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九)重新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十)优化水利部职责。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十一)优化审计署职责。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十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

(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二)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三)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五)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八)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九)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十)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 (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十大举措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该加强的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 (二)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三)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四)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 (五)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

2017年一月国内时政热点总结

2017年一月国内时政热点总结 1. 习近平近日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强化忧患意识,提高政治警觉,增强工作预见性,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2. 《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日前发布,这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为新形势下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 3.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对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规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4. 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介绍,1月12日凌晨,赴南海执行跨海区训练和试验的辽宁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继续开展后续任务。 5. 2016年中央企业总体运营超出预期,实现恢复性增长。中央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23.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32 6.7亿元,同比增长0.5%,扣除政策性降价减利因素外同比增长16.5%,盈利企业达到96家;上交税费总额2.1万亿元。 6. 全国永久基本农田省市县三级划定方案论证审核工作如期完成,全国共分解下达15.4785亿亩保护任务。全国城市周边范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370万亩,其中,新划入2720万亩,平均保护比例由45%上升到60%。划定后的

永久基本农田与森林、河流、湖泊、山体等共同形成了城市生态屏障,成为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 7.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定期从对口支援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800名左右教师进藏支教,“十三五”期间共计援助西藏20所中小学;由北京大学等27所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6所高校。 8. 2016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974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9622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5211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968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963件,同比分别上升36%、130%、68%、91%、16%。全国共排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64.7万个,已完成清理整顿61.8万个;排查出“十小”企业2641家,完成取缔2465家,取缔完成数量占比93.3%。 9. 《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印发,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自然资源方面要以建立产权制度为基础,实现资源有偿获得和使用;经济资源方面要突出国有资本的内在要求,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社会事业资源方面要引入市场化手段和方法,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到2020年,公共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形成合理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以目录管理、统一平台、规范交易、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 10. 截至2016年底,全国80%以上的法院检察院都已经完成入额遴选,产生入额法官10.44万名、检察官7.26万名。法官检察官员额精简了,但办案的人却增加了,85%以上的人员配置到办案岗位,一线办案人员增加20%左右。

2017政治:最近重点时事政治热点

逐渐逼近,时政也逐渐提上考研复习的日程,想知道近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时政热点吗?想知道这些时政热点究竟该怎么复习吗?老师根据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进行了总结和评析,考研政治要想拿下时政,这篇文章你不容错过! 一、时政考查内容 时政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内容,大纲规定时政内容为本年(1月-12月)的重大时政信息。但是根据每年试卷命题时间等综合因素考虑,基本上时政内容为1月-11月15日之间发生重大事件。考研政治毕竟是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因而时政内容肯定是国内的重大事件以及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 二、时政考查方式 时政大纲规定考查分数为6分,即2道单选(15、16),2道多选(32、33)。但是每年时政考查的分数远远不止这些。时政常常与其它四门科目紧密结合,联合出题。那么我们在关注时政内容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了解,需要匹配到各个科目的知识点当中,融会贯通。 三、时政获取途径 每天各种媒体、报纸上面都有各种新闻,而我们的考研政治相关的时政新闻大家只需要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和主流报纸即可。例如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等。当然更方便的途径是直接从老师获取。 四、近期重点时政热点评析 周年事件、领导人的系列重要讲话、当年召开的重大会议当属时政热点的重要内容,不仅容易考查时政,更容易与科目相结合,联合考查。 1.习近平关于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 时政事件: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就此发表重要讲话。 结合科目:史纲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链接: (1)党成立的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党成立的地点:上海 (3)党成立的意义: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前途;第四,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4)党的三大历史贡献:第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复习方式:习近平“七一”讲话与史纲第四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复习。 2.长征胜利80周年 历史事件: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建设有着意义重大,至今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 结合科目:史纲、思修 考查方式: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链接:

2017年时事热点集锦

2017时事热点简答题 专题一精准扶贫 1、我们为什么要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改善社会民生; ⑤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 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⑦有利于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2、怎样做到精准扶贫? ①摸清贫困人口状况; ②对扶贫工作分类帮助; ③充分征求被帮扶群众的意见; ④针对每一个帮扶对象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 ⑤及时跟踪指导; 3、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时刻想着还有难处的群众,满腔热情的做好民主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①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众是政府的职责; ②体现了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4、为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脱贫”,避免返贫现象发生,请分别向十堰市委市政府和扶贫对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市委市政府的建议: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加强调查研究,实现精准扶贫; ③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它们的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否生的 能力; 对扶贫对象的建议: ①克服依赖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②加强学习,掌握技能,成为新型的劳动者; ③乐于劳动,勤于劳动。 5、简要谈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⑤有利于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 6、请从经济、政治、生态三个角度,谈谈我国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方面: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矜持改革开放;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热点专题九、赏传统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 热点专题十、关注健康中国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2020时政热点词汇 政治热点汇总(上)

1.“一府两院” “一府”是指人民政府,“两院”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2. 一带一路 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定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4.“一岗双责” 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 一案双查 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调查发案单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6.“一国两制” 答: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7. 单一窗口 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 8.“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 两学一做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0. 两免一补 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1.“两个倍增” 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12.“两个同步” 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13.“两个责任” 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14.“两面人” 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15.“两个能力不够” 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 16.“两个差距还很大” 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17.“两免一补”

2018年时政热点汇总

2018年时政热点汇总 十九大报告自测 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2017.10.1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新时代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02.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牢记使命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0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__谋幸福__ ,为中华民族_谋复兴___。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0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五位一体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四个全面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07.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_杭州___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_厦门___会晤、亚信峰会。 08.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__不敢腐__的目标初步实现,_不能腐___的笼子越扎越牢,_不想腐___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0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__历史方位__。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美好生活__需要和__不平衡不充分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2.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13.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14.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15.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_两步走___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中国共产党领导___。 18.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__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__的发展理念。 19.__全面依法治国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0._文化自信___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1.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互利共赢___的开放战略。 22.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决胜期____。 23.从__十九大__到__二十大__,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24.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___2020年___到__2035 年____,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5.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__2035年___到__本世纪中叶___,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6.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__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__,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7.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__发展___作为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 28.我国经济已由__高速增长____阶段转向__高质量发展____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31.___创新___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3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__三十___年。 33.确保到__二〇二〇年____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35.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__“一带一路”___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 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___人民当家作主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8.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_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___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39.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__人民政协____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40.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中央全面__依法治国____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43.建设___教育强国___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4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___维护国家安全___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5.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__和谐共生___的现代化。 50.力争到二〇三五年___基本实现_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__全面建成__世界一流军队。

2017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2017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时事热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 “一带一路”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1、推进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 (一)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包括蒙古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克罗地亚、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东帝汶、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 (二)中国政府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三)中国政府与匈牙利政府签署关于共同编制中匈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与老挝、柬埔寨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双边合作规划。(四)中国政府部门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包括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国际道路运输联盟、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国际发展法律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海事组织。 (五)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希腊经济发展部签署《中希重点领域2017-2019年合作计划》。(六)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捷克工业和贸易部签署关于共同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规划及项目实施的谅解备忘录。(七)中国财政部与相关国家财政部共同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八)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等文件。(九)“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定期举办,并成立论坛咨询委员会、论坛联络办公室等。(十)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正式开通“一带一路”官方网站,发布海上丝路贸易指数。 2、深化项目合作,促进设施联通 (一)中国政府与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白俄罗斯政府签署国际运输及战略对接协定。(二)中国政府与泰国政府签署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协定。(三)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署水资源领域谅解备忘录。(四)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巴基斯坦规划发展和改革部签署关于中巴经济走廊项下开展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和新建哈维连陆港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铁路局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铁道部签署关于实施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和哈维连陆港项目建设的框架协议。(五)中国商务部与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签署关于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六)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阿富汗通信和信息技术部签署《信息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七)中国交通运输部与柬埔寨、巴基斯坦、缅甸等国有关部门签署“一带一路”交通运输领域合作文件。(八)中国水利部与波兰环境部签署水资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九)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瑞士环境、交通、能源和电信部瑞士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一:时政热点的考查 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学科,因此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上很多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笔者认为这种重时政热点的误区必须纠正。高考政治会考查时政热点这毋庸置疑,但是考查的形式是用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相应的时政热点。因此,考试考的不是时政热点是什么,而是已我们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为什么,怎么样。对事实的合理的评论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根据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有以下问题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1.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⑴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的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的立法工作,结合人大

公民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要求。考查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⑵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考查认识论部分中国法治认识的发展。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新常态。 ⑴经济生活角度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⑵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 ⑶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系统优化,质量变,发展原理

3.雾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⑴经济生活角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 ⑵政治生活角度 政府职能,公民政治参与 4."一带一路",亚投行 ⑴经济生活角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⑵政治生活角度 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⑶文化生活角度

文化传播、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 ⑷哲学生活角度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二:出题方式的设计 高考政治的考近几年来的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考查也更多的侧重学生能力,越来越强调考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出题方式和题型的练习一定要以本省的历年真题和一模二模题作为蓝本,在千锤百炼中培养出对于特定考题形式的定向的条件反射性思维。 综合全国各个省份考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议考生一定要强化注重: 1.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函数图表的分析,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计算建议考生务必练习掌握。

2017时政热点汇总

2017时政热点汇总:十八大以来50个常见时政名词及解释 最近,各单位都在组织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现场,一些常用名词解释往往是领导提问的重点。众目睽睽之下,如果答不出来,还是有点尴尬的。据了解,有的干部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今天,刊发50个常用名词及解释,目的是帮助大家成为问不倒的“理论达人”。 1“五位一体”总布局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五大发展理念 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五大思维”能力 答: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6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一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7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 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8一带一路 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9互联网+ 答: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答: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两学一做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携手G20+合作又共赢

携手G20 合作又共赢 【热点扫描】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随着中国迎来G20时间,数十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即将聚首西子湖畔,共绘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新图景。邀请历史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将“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别具深意的安排,突显中国主张,诠释着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世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 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是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重要力量。从华盛顿到杭州,国际金融危机绵延8载、余波未平,主要经济体政策明显分化、保护主义抬头、多边合作受阻等挑战层出不穷,阻碍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从历史驶向未来,G20巨轮如何汲取合作共赢的精神动力,怎样以包容联动式发展破解增长瓶颈、完善全球治理,考验着各成员的决心与行动,更让国际社会对杭州峰会充满期待。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召开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讲有利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是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表现。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二十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合作共赢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是时代的主题。二十国集团第十一次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展开讨论与合作,符合时代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

2017国家电网一月时政热点(一)

2017国家电网一月时政热点(一) 一、国内部分: 1、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习近平近日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3年来,上海市、商务部等不负重托和厚望,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初衷。望在深入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把握基本定位,强化使命担当,继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研究明确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月1日发布2016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指数回落主要受年底企业生产活动有所回落影响,但需求端基本保持平稳,经济整体趋稳向好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4、2017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调查登记工作拉开大幕,这是继1996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我国又一次为摸清全国“三农”家底的大普查。 5、2017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1月2日鸣枪,迎来15岁生日,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了男子和女子项目的前三名。据赛事组委会介绍,本届厦门马拉松赛首次升级为“全马”赛事,采用“预报名、后抽签”的方式,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跑者最终获得参赛资格。赛事特邀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6个国家的优秀运动员,共计27人。 6、我国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近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1600亿元,主要生产存储器芯片,总占地面积达1968亩。 7、习近平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8、习近平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进标本兼治,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时政热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那么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有哪些?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希望对同学们高考有所帮助! 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义伟大旗帜,弘扬主旋律。 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四、哲学生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矛盾决定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