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位于自治区中南部,北纬40°41’~41°13’,东经112°48’~113°41’,东接兴和县,南邻丰镇市,西靠卓资县、凉城县,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相连,属乌兰察布市辖旗,东西最长71.5公里,南北最长59.5公里,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其中,全旗总户数78680户,总人口234253人,有蒙、汉、回等8个民族,蒙古族占2%。其中农村人口16万人,镇人口3.2万人。是国家扶贫重点旗县。

旗人民政府驻土贵乌拉镇,邮编:012200。代码:150927。区号:0474。拼音:Chaha'eryouyiqian Qi。

【行政区划】察哈尔右翼前旗辖4个镇、3个乡:土贵乌拉镇、平地泉镇、玫瑰营镇、巴音塔拉镇、乌拉哈乡、黄茂营乡、三岔口乡。设136个村(居)委会,796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察哈尔右翼前旗前身为察哈尔正黄旗,建于清天聪年间。清太宗将归附的蒙古部落,仿效满州的“八旗制”,编为察哈尔八旗。康熙十四年(1617年),又编为察哈尔左、右翼各四旗,自此察哈尔各旗改设总管制,不立扎萨克,这就是察哈尔正黄旗的由来。192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将绥、察改省,察哈尔右翼四旗划入绥远省、属于绥东四旗。

解放后,1949年,建立了新的正黄旗,旗人民政府设在八木印上。1954年3月,结束绥东旗县并存,取消林县和绥东四旗建制,改划为三旗,以原正黄旗为基础,适当调整,改为察哈尔右翼前旗。1957

年县撤消,改为市,原属县的大部分地区划入察哈尔右翼前旗。

【地形地貌】全旗地貌类型多样,基本由低山台地、平原、丘陵、水面四种地貌组成,全旗平均海拔1600米。全旗四周为低山、丘陵、台地、沟谷镶嵌分布,起伏较大,中部为幅员辽阔的冲积平原—黄旗海盆地(面积290平方公里)。整个地形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状,碧波荡漾的黄旗海镶嵌其间。低山台地:主要分布于旗境四周,占总面积58.9%。主要高山有岱青山、大脑包山、磨子山、灰腾梁、琵琶梁等。山地海拔高度一般在1400~1700米,相对高度为135~435米。山顶浑圆、山坡较陡、冲沟较发育、切割强烈,组成岩性以变质岩、片麻岩、岩及花岗岩为主,呈构造剥蚀地形。

【气候资源】察右前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促,秋季冷凉多雨,冬季漫长寒冷,风力较大,

光能资源年日照时数为3000多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9%。植物生长季4~10月的日照时数达1900小时;5~9月日照时数为1400小时,生长季日照长,有效利用率高,对长日照植物可促进早熟,有补偿生长期短的效果,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40千卡/厘米2,生长季4~10月,5~9月总辐射量分别约为99千卡/厘米2,75千卡/厘米2。光合有效辐射总量,约占太阳总辐射量中直接辐射的43%,散射辐射的57%。植物生长季4~10月、5~9月各自有效热能,分别是323百万大卡/亩,244百万大卡/亩,假如水热条件能够满足,增产的潜力是巨大的。

热量资源全旗年平均气温2~5℃,土贵乌拉镇4.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13.5~15.O℃,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17~20℃。极端最低温度零下34.4℃(1968年12月31日),极端最高温度37.2℃(1961年6月7日),气温年较差33.7℃,日较差冬、夏最小,春秋最大,级端年较差71.6℃。6~8月气温变化最小,相对温差在5%以,3月、11月气温变化最烈,相对温差均超过5%以上,大陆性气候明显。

热量资源的四季特点是:冬季严寒慢长,时间长达5个半月,其寒期2个月;夏

季温凉短促、入春气温回升快,秋温下降迅速。由于变化剧烈,农事适宜播种和收获期过分集中,但秋季气温日较差大,正值大秋作物乳熟、黄熟之时,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对于农业生产是一大有利因素。

全旗无霜期99~113天,终霜在5月22日,初霜在9月13日,无霜期最短79天,最长143天,由于无霜期短,缩短了生长期,限制了热量资源的充分利用。

各级界限温度的活动积温和初终期平均值分别为:≥0℃积温2300~2900℃,初日4月1日到终日10月31日,农作期7个月;≥5℃积温2200~2800℃,初日4月15日到终日10月13日,喜凉作物的生长期可以长达6个月;≥10℃积温1800~2400℃。初日5月8日~终日9月23日,可提供喜温作物生长期5个月。本旗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5℃、IO℃界限积温多年平均值,只有50~

60%的保证率,热量资源不足而无霜期短,最适宜种植耐寒作物以及喜温作物的早、中熟品种,对喜温作物的晚熟品种热量则不能保证,但是如果水分条件得到充分利用和满足,提高光能利用率,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有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

降水和蒸发雨量少而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340~450毫米,最多年份达560.7毫米,最少年份仅236.1毫米,相差一倍多。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可达246.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6.1%;冬季最少。

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连旱日数长,自然灾害频繁。全旗年降水变率达19.5%,旱灾频率高,有的年份连续无降水可长达3个月以上。根据资料分析,全旗从1960~1983年的24年中,干旱欠收年10年,占42%;正常平收年6年,占25%,大涝平收年4年,占17%;涝丰年4年,占17%,历年干旱出现的频率为每2.5年出现一次,实际上全旗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而干旱又以春旱机率最多,占59%,平均每5年3遇,因此,干旱是造成农牧业生产低而不稳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冰雹、暴雨、霜冻与气象灾害亦常造成农业减产。

雨水集中、水热同季,有利于植物生长,全年植物生长季4~10月、5~9月降水量分别为355.3毫米和318.6毫米,占全年总量的95%和85.3%。

全旗蒸发强烈,湿润度低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年湿润度(K)值为0.3~0.6,6~8月份为O.63,相对湿度年值54%,年蒸发量

1957.7毫米,是降水量的5.3倍,春季降水偏少而大风盛行,蒸发强烈,气候十分干燥对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不利。植物生长季的湿润度分别为O.43和O.49属半干旱季。全年湿润状况为:冬春干旱、夏季半湿润,秋季半干旱状态。

风能资源全旗年平均风速3.4米/秒,年风车运转3717小时,风能密度120千瓦/米2,实际总功率以每平米大小风力机计算为444千瓦,平均风动力1.2千瓦/日米2,按最理想高能利用率0.4计算,年平均风动力可达0.5千瓦/日米2。

全旗历年平均大风日数24天,最多达44天,在乌拉哈伏砂带以及其它易起风地方,风砂常常埋没幼苗或使籽粒裸缮而影响农作物产量。

【水资源】地表水本旗境有14条较大的河流分属两大水原,其中11条河流属黄旗海陆水系。即霸王河、泉河、磨子山河、家沟河、清水河、乌拉哈河、呼和乌索河、纳令沟河、隆圣庄河、大坝沟河,平地泉河;3条河属永定河外陆水系,即西河、黄茂营河、毛虎沟河。

全旗地表水资源较少,且由于地形四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年径流深地域差异较大。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0.03亿米3,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0923万米3,其中本旗自产6859万米3,境外流入4064万米3,P=75%时,年径流量为5571万米3,其中本旗自产3498万米3,境外流入2073万米3,可开采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9851.4万米3。

地下水资源本旗地下水类型主要潜水、承压水等。地下水埋深,

水质,水量等要素,随地形降低而呈有规律性变化:即埋藏深度变浅,水量逐渐增大,水质逐渐变劣,矿化度增高。在四周山区,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取水灌溉困难,本旗最大的开采区域为黄旗海盆地和马蓬滩盆地。

全旗境潜水,承压水总静储量为123675.2万米3,降雨入渗量约17181.6万米3/年,由区外流入202.66万米3/年,流向区外2.613万米3/年,各种自然形式排泄地下水572.97万米3/年,由灌溉和泉等回归地下水总量为1489.41万米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多年平均为10712.4万米3,最大允许开采量约为14248.59万米3/年。本旗地下水质较好,适宜于人畜饮用及农田灌溉。

【土壤资源】全旗低山台地区土壤类型以薄体暗栗钙土、粗骨栗钙土、砾质暗栗钙土等为主,干旱、瘠薄。草场为山地干草原,覆盖度15~30%,多数地区地下水源贫乏,水土流失较严重。

倾斜平原:位于本旗中部,部分在平地泉至巴音塔拉乡一带,占总面积26.9%。地势平坦开阔,微倾向黄旗海,海拔1280~1350米,主要上更新纪冲洪积物组成。草原为底湿草甸草原,土壤类型有暗栗钙土、草甸栗钙土、沼泽土和盐土等。随地势降低,水源逐渐丰富,地下水储藏变浅,耕地集中,海形平坦,土质较肥沃,有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

丘陵:分布在黄旗南部乌拉哈乡、郝家村乡部分地区的为黄土丘陵,海拔1300~1500米,相对高度为35~85米,由上更新纪黄土及黄土状物组成。地势起伏不平,

沟谷发育,多呈南北向,为垄状丘陵,自然植被稀疏,风蚀沙化严重。

本旗主要有栗钙、黑钙土、草甸土、盐土及沼泽土5个土类、9个亚类18个土属115个土种。

本旗土壤障碍因素主要有旱薄地、盐渍化和风蚀沙化,各类土壤面积占全旗总面积38.17%,其中耕地占总耕地的44.97%。旱薄地分布较广占总面积的26.2%,其中耕地占总耕地38.57%;风蚀沙化土壤主要分布在乌拉哈、郝家村乡一带,占总面积的3.15%,其中耕地占总耕地的2.68%;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于黄旗海周围的地形低洼地带,占总面积的8.82%,其中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72%。

【生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野生药材有黄芪、黄芩、知母、蔡艽、蒲公英、柴胡、甘草、麻黄、百合、防风等百余种;野生编织资源有芨芨草、芦苇、柽柳、蒲草。山榆、。柠条、林榆、虎榛子等;野生果树有山樱桃、山杏、山葡萄等;野生食用菌有蘑菇及少量的发菜。蜜源植物除荞麦、。油菜、向日葵外,野生蜜源有草木樨、苜蓿、百里香、马蔺、野茴香等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有狐狸、獾、黄鼠狼、黄羊、野鸡、野兔、蛇、鹌鹑等。

【农牧业资源】农业用地至2005年全旗拥有耕地73390公顷,播种面积44668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9550公顷,林草地面积140万亩。草原面积12.09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11.29万公顷。

森林资源本旗森林分布不均匀,山区有林面积多于中部平原地区,而东部山区林地多于西部。全旗仅有玫瑰营、高宏店、弓沟、黄

茂营、4个乡有林地超过万亩。而黄家村、礼拜寺、老圈沟、煤窑乡均在千亩左右,最少的大土城乡仅几百亩。

本旗树种较单纯,以小叶为主,针叶树有华北落叶松、油松;阔叶树有树、白榆、柳、苹果、文冠果、家杏等、多数是人工林,天然林面积占4%,只是些灌木。

林种构成以用材林为主,占有林地52%,蓄积量88360米3;防护林占有林地的44.07%,蓄积量97571米3,此外,有少量经济林和薪炭林。

全旗地域辽阔,据调查有近100多万亩宜林地,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森林覆被率低,而且分布不均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草场资源全旗天然草场占总面积的43.7%,其中可利用草场占草场总面积84%。按草场分类系统可分为2类:

山地干草原草场:分布于全旗东西部山区,海拔1600—1700米的山地上,该类草场的土壤多属暗栗钙土和粗骨栗钙土、暗黑黄土、土壤水分含量低、土层薄,组成植物优势种以克氏针茅、百里香、冷蒿、糙隐子草等为主,植被垂直变化不明显,9~16种植物/米2,草群盖度25~30%。

丘陵干草原草场:分布于大土城、三成局、黄家村、弓沟:乌拉哈、水淖、老圈沟等乡的丘陵地区,属典型的草原地带,该类草场所处地形多为起伏的缓坡丘陵、侵蚀明显,土层薄、地表径流严重,岩石裸露、均以旱生禾草和小半灌木蒿类属优势,植被组成成分差异不

明显。9~13种植物/米2,盖度24~30%。

低湿草甸草场:分布在中部倾斜平原及黄旗海周围,海拔1272~1325米,土壤为壤质栗钙土、草甸土、盐化洪淤土。优势种植物为芦苇、枳芨、碱茅、披碱草等,7~10种植物/米2,盖度30~97.3Z%。

山地干草原和丘陵干草原草场是构成我旗草场的主体,为主要放牧场,这两类草场面积大、草群低矮,牧草品质优良,干物质多、营养成份含量较高,但草场生产力较低。低湿草甸草场植被,土壤,水分条件好,是本旗优良的放牧场和天然打草场。本旗牧草资源种类较多,有饲用植物262种,隶属55科,其中家畜喜食、饲用价值较高的有120余种。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社会经济概况

察哈尔右翼前旗牲畜存栏头数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1.1 地理环境 1.1.1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西起97o12′E,东至126o04′E,横跨经度28o52′,直线距离2400km;南起37o24′N,北至53o23′N,纵占纬度15o59′,直线距离1700km;全区总面积1.18×106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21km(图1.1)。东部距海较近,西部则深居内陆。从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加,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由冷到热的纬度地带性与由湿到干的经度地带性的纵横交织,相互作用,结合地貌条件,形成了内蒙古三大景观类型——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和荒漠景观。三大景观类型中,以草原占优势,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兴安岭林区,是内蒙古最冷最湿的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基地。西部荒漠地带辽阔,戈壁和沙漠分布很广,气候异常干旱。 图1.1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图 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因此具有温带高原半干旱、干旱气候的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温骤升,秋温剧降。冬春多大风,降水稀少;夏秋多雨;年、日温差大等。 内蒙古地区大小河流很多,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等,其余多

为流量不大的山川沟溪和季节性河流。黄河由宁夏的惠农进大内蒙古境内,经拉僧庙、磴口、包头、托克托至准格尔旗榆树湾出境,在内蒙古境内河流呈“几”字型。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古利牙山山麓,河流自东而西横贯呼伦贝尔高原中部,且全部在内蒙古境内,至嵯岗西边折向东北流去,至大司洛夫卡河口这一段称为额尔古纳河。嫩河系松花江的北源,南北纵贯呼伦贝尔市,及兴安盟东部边缘,是内蒙古东部的最大河流。西辽河在通辽市,其上游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三大水系。内蒙古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是一些主要牧区的天然供水源。内蒙古比较大的湖泊有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一部分),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的达来诺尔,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诲,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黄旗海,位于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简称阿盟)额济纳旗的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以及阿拉善左旗以北的吉兰泰盐池等。西部沙漠区申还有许多淡水湖泊,可供人畜饮水。内蒙古东部河网密集,西部河流稀疏,分布极不均匀。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现有耕地约1.2亿亩,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天然草场有13.2亿亩。牲畜种类较多,良种资源丰富,牲畜数量居全国之首位,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墓地。林地面积为2.64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9%,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6.68×1010m3,为全国总水量的2%。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许多鸟兽、名贵特产驰名国内外。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煤、铁、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天然碱等。 1.1.2 山脉走向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km,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1500m。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阿拉善、巴彦淖尔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大兴安岭山脉 又称内兴安岭、西兴安岭。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为中国的著名山地。东北起自黑龙江南岸和额尔古纳河,南止于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长达1400km,宽约200km,海拔1000~1600m,最高可达2000m。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以及内、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线,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稳定生态平衡,保证山地两侧农牧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山岭东部陡峻险要,阶梯地形显著,西部和缓,逐渐没入内蒙古高原。山体比较浑圆,山脊不够明显,山顶缓平。山地中有面积较大的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山间冲积一洪积平原、河谷平原等。山地降水较多,蒸发量小,常年保持湿润,利于森林的发育。有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带和白桦为主的阔叶林带,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大兴安岭以兴安盟境内洮儿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770km,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是以兴安落叶松占优势的针叶林地区,山地东西两侧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发源地。南段又称苏克斜鲁山,长约600km,是一个中等山地,由森林草原植被占据。西南部山体高而窄。在大板、林东、鲁北、乌兰哈达一线以东的低山带,坡缓谷宽,宽阔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交错,水草丰美,是优良草牧场。 伊勒呼里山 伊勒呼里为满语,意为松子。大兴安岭支脉。横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县。西与大兴安岭主脉相连,东南与小兴安岭相接,整个山脉呈弧形,由东西走向转为东南

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一、基本情况 赤峰市处于东北与华北地区的结合部,距北京、沈阳均不到500公里,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60万人。全市三面环山,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横贯东西,境内山、坡、平、谷俱全。全市气候特征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750-2000毫米,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6倍,十年九旱,多风沙。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易于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特点使赤峰成为松辽平原的水源供给地和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建国60年来,我市各族群众同荒山、沙地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生态建设的显著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不断加快治沙步伐,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全市林业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年来,我们在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历届市委、政府和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使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使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47.5亿元,年均5.9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500.78万亩,年均18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97.38万亩,飞播造林95.9万亩,退耕还林307万亩,农田林网46.5万亩,封山(沙)育林554万亩,无论是在投资规模上,还是在建设任务上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在防沙治沙工程布局上,全市基本形成了按山系、流域规模治理,做到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飞播、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和增加了植被。目前,全市已治理万亩以上流域22条,形成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示范区20处,治理区草原植被达到80%以上。据2008年底统计,我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4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07%,活立木蓄积达到5723万立方米,保持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川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光荣称号,曾被国家林业局领导誉为“在祖国万里风沙线上,为我国林业建设树起的一面红旗”。赤峰市敖汉旗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封育禁牧、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配套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土壤肥力,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频数。全市特别是北部旗县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农田、草牧场沙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据国家1994年第一次和2004年第三次沙漠化普查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10年减少了112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12.3万亩,从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沙地治理呈现出“总体控制,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治区级保护区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4个。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今年开始,我市准备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二)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特色养殖、森林沙漠旅游、森林食品采集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为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黄羊洼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黄羊洼镇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月一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 1、在上级和镇党委领导下,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根据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管理全镇的农业、工业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及镇区、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等行政工作 3、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部门主要职责 1、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分;根据乡村社会的需要,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

北极村

A:北京—>张家口—>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锡林郭勒草原)—>宝格达林场—>五岔沟—>阿尔山—>新巴尔虎左旗(呼伦贝尔草原)—>新巴尔虎右旗—>满州里—>额尔古纳—>室韦—>根河—>漠河—>北极村(前往路线) B:北极村—>塔河—>黑河—>五大莲池—>齐齐哈尔—>扎龙—>哈尔滨—>沈阳—>锦州—>秦皇岛—>北京(返程路线) 漠河北极村自驾游全攻略 感谢马踏飞燕的投递时间:2011-09-30 来源: 漠河,又称墨河,据说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位于我国最北端,北纬五十三度半的高纬度地带,隶属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东临塔河,西南接内蒙古额尔古纳左、右两旗,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赤塔州隔江相望。漠河有“白夜”和“北极光”两大天然奇景。每年夏季,漠河的白天便越来越长,晚上也相应地越来越短,尤其是夏至前后半个月,每晚只有子夜时分一两个钟头,天色稍微昏暗一些,随后又是朝霞似锦,旭日高悬,黑夜变成了“白夜”。 北极村是全国最北的旅游景区,它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坐落在黑龙江上游南岸,七星山脚下,与俄罗斯的依格那思依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0′42.48″,北纬53°29′52.58″它雄居祖国的鸡冠之巅,素有“中国北极”“不夜城”之称。这里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深秋,霜染群山,树叶五彩缤纷,一片殷红,一片淡黄,一片翠绿,座座大山像天公用彩笔绘画一般。 参考路书: 清庄收费站——八达岭高速——康庄收费站——宣大高速过张家口路标直行174公里处右转上石张高速,出张北收费站上207国道——锡林郭勒收费站 1、北京——张家口——锡林浩特(640公里) 清庄收费站——八达岭高速——康庄收费站——宣大高速过张家口路标直行174公里处右转上石张高速,出张北收费站上207国道——锡林郭勒收费站。 2、锡林浩特——东乌旗——阿尔山(708公里) 出锡盟经东乌旗到宝拉格林场(这里的武警森林防火检查站需要办理防火证30元)。穿越宝拉格和白狼的盘山公路经五岔沟到达阿尔山。 3、阿尔山——海拉尔——额尔古纳(454公里) 阿尔山市经七星湖西边新修的一级公路过海拉尔到达额尔古纳市。

河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河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河南省古代辖区位于黄河之南,故名"河南"。2000多年前,河南是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黄河流经河南境内700多公里。 海拔 河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灵宝市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高度为2413.8米,海拔最低处为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地形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面积占55.7%。境内有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3%。 能源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2004年全年原煤产量14445.4万吨,比上年增长15.4%;发电量1185.6亿千瓦小时,增长15.5%;粗钢产量974.7万吨,增长19.1%;钢材产量966.0万吨,增长17.9%;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37.5万吨,增长19.5%;水泥5393.6万吨,增长12.8%。分行业看,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5%,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37.7%,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30.0%和18.4%,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0%。 气候 河南省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南部属北亚热带,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2.6-16.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094-518毫米。全年无霜期332-265天。 生物 河南的生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197科、3830余种,动物418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 矿产 截至2004年年末,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7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钼、兰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的

乌拉特前旗自然概况

乌拉特前旗自然概况 乌拉特前旗位于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东南部,黄岸,河套平原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1′~109°54′,北纬40°28′~41°16′。东与市毗邻,西与五原县相连,北与乌拉特中旗接壤,南至黄河与鄂尔多斯杭锦后旗和达拉特旗隔河相望。面积为7476平方公里,至2005年乌拉特前旗共有100918户,总人口334004人,非农业人口94877人,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壮、锡、伯、苗、土彝、维吾尔等16个民族。 旗人民政府驻乌拉山镇,邮编:014400。代码:150823。区号:0478。拼音:Wulateqian Qi。 【行政区划】乌拉特前旗辖8个镇、1个木、5个农场:乌拉山镇、白彦花镇、新安镇、大佘太镇、西小召镇、小佘太镇、先锋镇、明安镇、额尔登布拉格木;巴彦淖尔市国营中滩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新安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西山咀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独仑农场、巴彦淖尔市国营乌梁素海渔场。设173个行政村,741个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乌拉特前旗地形属高原的一部分,东北部为丘陵山区、西部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西部为河套平原,南部为三湖河平原)平原区海拔1 007米。境主要山峰有:乌拉山、白云查汗山和查斯太山。三山所夹形成了山间盆地明安川和小佘太川。 【气候资源】属中温带气候,具有季风大陆性气候特征。气候的特点是:风大雨少,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无霜期短,日照时问长,昼夜温差大,年季温差变化大。

光能资源本旗光能资源较丰富。太阳总辐射153.05大卡/厘米2,高于同纬度的和呼和浩特市。生理有效辐射74.98大卡/厘米2,年日照时数3202.5小时,在作物生长期,生理有效辐射48.11大卡/厘米2,日照时数为1806.6小时。 热量资源本旗平均气温 3.5—7.2℃,最热量7月中旬,平均23.4℃,最冷时1月,平均零下12—18℃。极端气温在零上38.8℃,零下36.5℃。无霜期平均积温3573.4℃,最大年3776.3℃,最小年3320.7℃。 降水与蒸发(1)本旗年降水200—250毫米左右,其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年际变化很大,西山咀最大年降水359.9毫米,最小年74.9毫米。 (2)蒸发量年平均2365.3毫米,最大值2755.2毫米,最小值2069.3毫米.湿润系数年均O.18。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类型地区。 气象灾害本旗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 (1)干旱;(2)风灾,八级大风年均12.3次;(3)霜冻;(4)干热风; (5)冰雹; (6)春雨;(7)暴雨和冷雨; (8)洪涝。 【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乌拉特前旗境水道均属黄河水系。黄河由西向东流经旗南部。季节性河流有乌松秃力河、海河、昆独仑河、摩楞河,山洪沟104条,黄河灌渠有总干渠、长济渠、塔布渠、三湖河、华惠渠、义和渠、通济渠、总排干沟、通长干沟、长塔干沟、塔南干沟、三湖一分、二分、三分、四分干沟、新安分干沟、通北分干沟,河流总长度为1 817.9公里,河网密度0.24公里/平方公里。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代码:150400。区号:0476。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58年设赤峰市。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卫生计生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卫生计生系统 2018年部门预算 二〇一八年四月四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卫生局和计生局自2015年末由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合并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能有: 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关于卫生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负责疾病控制预防控制工作,干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

共问题; 3.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全旗基层卫生、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5.制定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6.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 7.负责全旗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行业准入监督管理工作; 8.负责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实施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规定的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目录; 9.负责研究制定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 10.负责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规划,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综合扩信息建设工作; 11.负责监测全旗人口发展动态,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工作; 12.负责实施计划生育的生殖健康,家庭健康促进计划,提高人口素质工作等等,并承办旗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预算包括局本级预算和局属事业单位预算。 (一)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部门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

河南省水系概况图文版

河南境内的河流 (河南水系) 河南省地跨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流域面积分别为8.61万、2.77万、3.60万、1.53万km2。全省100km2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其中,河流流域面积超过10000km2的9条,为黄河、洛河、沁河、淮河、沙河、洪河、卫河、白河、丹江;5 000~10 000km2的8条,为伊河、金堤河、史河、汝河、北汝河、颍河、贾鲁河、唐河;1000~5000km2的43条;100~1000km2的433条。按流域范围划分:100km2以上的河流,黄河流域93条;淮河流域271条;海河流域54条,长江流域75条。因受地形影响,大部分河流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山区,流经河南省的形式可分为4类:即穿越省境的过境河流;发源地在河南的出境河流;发源地在外省而在河南汇流及干流入境的河流;以及全部在省内的境内河流。

黄河流经三门峡 一、黄河流域河流 黄河干流在灵宝市进入河南省境,流经三门峡、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7个市中的24个县(市、区)。黄河干流孟津以西是一段狭谷,水流湍急,孟津以东进入平原,水流骤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年淤高,两岸设堤,堤距5~20km,主流摆动不定,为游荡性河流。花园口以下,河床高出大堤背河地面4~8m,形成悬河,涨洪时期,威胁着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防汛的心腹之患。干流流经兰考县三义寨后,转为东北行,基本上成为河南、 山东的省界,至台前县张庄附近出省,横贯全省长达711km。黄河在省境内的主

要支流有伊河、洛河、沁河、弘农涧、漭河、金堤河、天然文岩渠等。伊、洛、沁河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洪水的主要发源地。 (一)洛河水系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流经河南省的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于巩义市神北村汇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9056km2,省内河长366km。省内面积17400km2。主要支流伊河发源于栾川县熊耳山,流经嵩县、伊川、洛阳于偃师县杨村汇入洛河,河长268km,流域面积6120km2。伊、洛河夹河滩地低洼,易发洪涝灾害。 洛阳洛河 (二)沁河水系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由济源市辛庄乡火滩村进入河南省境,经沁阳、博爱、温县至武陟县方陵汇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3532km2,省内面积3023km2,省内河长135km。沁河在济源五龙口以下进入冲积平原,河床淤积,高出堤外地面2~4m,形成悬河。主要支流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丹珠岭,流经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 乌环表[2018]31号 乌拉特前旗胜烽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评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经审查,批复如下: 该项目拟建于额尔登布拉格苏木白音温都尔嘎查,项目中心坐标为东经109.01°,北纬40.78°。本项目以金圣达矿业周边铁矿采选企业生产废石为原料经破碎、筛分等工段,年加工碎石50 万吨。 根据《报告表》结论,项目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从环保角度分析,我局原则同意按照《报告表》中所列的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时应将表土层集中堆放并进行临时防护。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施工屏障,粉状物料进行苫盖;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面(点)和道路洒水抑尘,运输车辆进行苫盖。施工场地建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要求。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固废运送到指定地点,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 2、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生产设施置于全封闭的车间内,粉尘由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粉尘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要求;厂界无组织粉尘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的标准限值要求。 3、采取有效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4、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收集后抑尘。 5、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6、项目的建设、运行不得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其他环境敏感目标产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四道湾子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道湾子镇人民政府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 一、社会管理职能。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是政府的首要职能,包括: 1.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 2.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分; 二、发展经济职能。 1.组织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地域产业特色; 2.组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硬件环境、社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通过推动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指导农村生产,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 4.加强信息服务,密切本地农产品的市场衔接,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三、公共服务职能。 普及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等,组织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 四、基层建设职能。 1.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包括乡镇党委、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推荐与选配,农村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

额尔古纳市自然概况

额尔古纳右旗自然概况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为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市,市境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南及南部与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西部及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最窄地段)约50公里,边境线长671.6公里,全市总面积28000平方公里。。距海拉尔124公里。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85363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其中汉族65094人,蒙古族7151人,回族6651人,满族3048人,朝鲜族126人,达斡尔族612人,鄂伦春族54人,鄂温克族109人,壮族6人,苗族31人,锡伯族10人,藏族3人,土家族20人,水族5人,彝族3人,俄罗斯族2436人,维吾尔族1人,黎族2人,土族1人。全市人口出生率‰。 市政府驻地新城街道办事处(拉布大林)邮编:022250 代码:150784 区号:0470 拼音:E'erguna Shi 【行政区划】额尔古纳市辖1个街道、2个镇、1个乡、2个民族乡:新城街道办事处、莫尔道嘎镇、黑山头镇、三河回族乡、上库力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境内有:拉布大林农牧场、三河马场、上库力农场、苏沁牧场、恩和牧场、室韦牧场。 【历史沿革】1934年设额尔古纳右旗。因额尔古纳河而得名。额尔古纳,系蒙古语,意为呈递、奉献。蒙古语称西为右。1993年设

额尔古纳市。 2000年,额尔古纳市辖5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8782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拉布大林镇37005 莫尔道嘎镇24761 三河镇7772 黑山头镇2286 室韦镇1367 上库力乡7391 苏沁回民乡4542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2705 【地形地貌】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高原东缘,地处大兴安岭北段的西坡。区内地形东高西低,中部南高北低,由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地过渡到呼伦贝尔高原。最高峰位于阿拉齐山,海拔1421米,最低点恩和哈达河口,海拔312米,平均海拔650米。这一地势特征使区内河流顺应其地形趋势,由东部和中部向北、西、南三面分流。额尔古纳市的现代地形地貌,主要是在华力西运动期形成的,燕山运动中又得到了加强,晚近期的新构造运动也有一定表现。山地和平原两种地貌单元,主要呈相互穿插状交替出现,山地是区内地貌主体,沟谷和河谷、平原呈枝状、网状散布其间。冲积平原,(洪积)倾斜平原和侵蚀台地仅占全市地貌的%,大多呈零星小块分布在市境南端,或散布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市地处高纬度的大兴安岭背风坡。 【气候资源】属大陆性寒温带和中温带气候。本市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温度低,湿度大,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而温和,秋季温寒剧变。东西狭长,横跨两个气候带,寒温带和中温带就相会于这里。四季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少降水;春季温度回升

河南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河南地理特征 赵英哲自然地理 从气候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河南的地形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

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 种。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区。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4 地区的部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两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太行山和伏牛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着棕壤。豫西低山与丘陵地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宜土壤。

五原县自然概况

五原县自然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中部,处于内蒙古河套平原腹地,县域南临黄河(属黄河最北端),北有阴山横亘,东与乌拉特前旗毗邻;西与临河区接壤;南至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河相望;北靠阴山以乌加河为界与乌拉特中旗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5′70″-108°37′50″,北纬40°46"30′-41°16″45′。县境东西最长82公里,均长62.3公里,南北最宽55.5公里,均宽40公里。占河套灌区总面积的1/4。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至2005年底总人口271942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3.3%。汉族人口占96.46%,蒙古族人口占2.04%,其他民族人口占1.50%;全县平均每平方公里109人。城镇人口30.51%,年龄及文化结构基本稳定,15周岁以下儿童占22.60%,65周岁以上老人占5.43%,中青年人口占71.97%;每十万人受教育人口:中专及以上文化1668人、高中和中专文化10015人、初中文化35263人、小学文化32236人。 县人民政府驻隆兴昌镇,邮编:015100。代码:150822。区号:0478。拼音:Wuyuan Xian。 【行政区划】五原县辖7个镇:隆兴昌镇、塔尔湖镇、新公中镇、天吉太镇、胜丰镇、巴音套海镇、银定图镇;国营建丰农场。 【历史沿革】1912年设县。因汉代五原郡得名。五原郡因地有原五所,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横槽原而得名。 五原历史悠久,史籍记载始于战国。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五原郡。隋置丰州五原郡。明时入于蒙古。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年)设大辞典五原厅。1912年改五原县。现在的五原县1958年4月由原五原县和原达拉特后旗合并而成。 2000年,五原县辖4个镇、1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690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隆兴昌镇 73445 塔尔湖镇 13484 巴彦套海镇 13676 复兴镇 12668 胜丰乡 11934 和胜乡 10970 向阳乡 12313 城南乡 8294 荣丰乡 8681 沙河乡10483 美林乡 9854 永利乡 10802 什巴圪图乡 9914 银定图乡9118 海子堰乡 10151 景阳林乡 5014 民族乡 8803 乃日拉图乡9511 丰裕乡 10021 锦旗乡 6465 巴盟建丰农场虚拟乡 2756 内蒙五原劳教所虚拟乡 725。 地势地形:本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并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内陆断陷盆地,整个辖区属河套平原,为第四纪松散的地层所覆盖,沉积了较厚的湖相地层。上部是冲积、风积层,主要岩性为细砂、粉砂和砂粘土互层。砂层层理清晰,厚度10-70米。中部为河湖交替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砂与粘土互层。下部为巨厚的新老第四纪湖相沉积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砂粘土。土质膏腴肥美,适于农作物及各种植被的生长。虽然有的土地呈盐碱化,但并不影响耐碱作物,如葵花、枸杞等作物的生长。 五原境内因黄河冲积层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许多风蚀洼地和黄河改道时冲刷的天然壕沟。这些洼地与壕沟长年积水,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称泊尔洞)。全县有面积三亩以上的海子171个,总面积5.4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海子5个,总面积1.06万亩;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玛尼罕乡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三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优化环境。(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6)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部门主要职责 1、人大: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人大工作的政策法规,对本乡人大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 2、党委: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经济和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3、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正常事务 4、财政:综合管理财政收支,实行财政监督,参与全乡国民经济实现调控的职能部门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