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形式分式方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故事形式分式方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故事形式分式方程应用题教学设计

《15.3.2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进行方法总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经历探索分式方程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实际生活中分式方程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将复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并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活动设计

(1)活动一:试一试

例1:自从上次龟兔赛跑乌龟大胜兔子以后,它就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又是广告,又是演讲,活动不断.可偏偏有一只蚂蚁不服气,于是它给乌龟下了一封挑战书.

乌龟先生:

我与你进行比赛,兔子先生做裁判,从小柳树下跑到大柳树下,比赛枪声

响后,先到者是冠军。

蚂蚁

乌龟接到挑战书后,十分重视,为了再次赢得比赛,乌龟开始加大训练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乌龟平均提速V米/分,用相同的时间,乌龟提速前可走S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走5米,问:乌龟提速前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活动二:想一想

例2:经过这次比赛,乌龟和蚂蚁成了好朋友。它们共同承包了一项筑路工程,乌龟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这时增加了蚂蚁,乌龟与蚂蚁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问:乌龟和蚂蚁谁施工的速度快?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大家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课堂上也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能主动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巩固解分式方程.

(3)活动三:做一做

1、后来,乌龟和蚂蚁进了同一家工厂打工,工作是加工同一种零件,已知乌龟每小时比蚂蚁多做6个,乌龟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蚂蚁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乌龟与蚂蚁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

2、周日休息时,乌龟与蚂蚁相约去距工厂10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乌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分钟后,蚂蚁乘牛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牛车的速度是骑车速度的2倍,求乌龟骑车的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活动四:考一考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设计题目,再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总结提高: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

六、作业:

(1)必做题:书154页3,4题;

(2)选做题:结合“乌龟和蚂蚁”的故事,编写一道应用题,并用分式方程来解决它;

分式方程应用题

学习目标: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列出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2.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学习重点:如何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列出分式方程. 学习难点:如何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列出分式方程. 课前准备:自学课本P116—117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例如: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全长1462 km,是我国最繁忙的干线之一.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 km/h,快速列车的速度是货运列车的2倍,那么: (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______小时; (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_____小时; (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12h,你能列出一个方程吗? 例1:为迎接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计划由某校八年级(1)班的3个小组制作240面彩旗,后因1个小组另有任务,其余2个小组的每名学生要比原计划多做4面彩旗才能完成任务.如果这3个小组的人数相等,那么每个小组有学生多少名? 例2:甲、乙两公司为“见义勇为基金会”各捐款30000元.已知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20元,且甲公司的人数比乙公司的人数多20%.问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人? 例3:小明用12元买软面笔记本,小丽用21元买硬面笔记本,已知每本硬面笔记本比软面笔记本贵1.2元,小明和小丽能买到相同数量的笔记本吗?

课堂小结:用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根据题意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并写出答案. 课堂检测: 姓名: 1.甲、乙两人加工某种机器零件,甲在m 天内可以加工a 个零件,乙在n 天内可以加工b 个零件,若两人同时加工p 个零件,则需要的天数是________。 2.某人生产一种零件,计划在30天内完成,若每天多生产6个,则25天完成且还多生产10个,问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 个,列方程式是 ( ) A.3010256x x -=+ B.3010256x x +=+ C.3025106x x =++ D.301025106x x +=-+ 3一个分数的分母比它的分子大5,如果将这个分数的分子加上14,分母减去1,那么所得分数是原来的倒数.求原分数. 4.甲、乙两个机器人检测零件,甲比乙每小时多检测10个,甲检测300个与乙检测20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甲、乙两个机器人每小时各检测零件多少个? 5.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的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31 。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m 3,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6.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树960棵。由于青年志愿者支援,实际每天种树的棵树是原计划的43 倍,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树多少棵? 7.某市为了构建城市立体道路网络,决定修建一条轻轨铁路,为使工程提前半年完成,需将工作效率提高25%,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个月?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最新贝的故事教学设计资料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林淑 芬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等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课前三分钟互动:汉字故事 武则天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曌:拼音zhào,同"照",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贝壳) 你们喜欢贝壳吗?(喜欢)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漂亮的贝壳,我们一起来欣赏。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平时,你们有看到人们会用贝壳做什么呢?(饰品)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继续学习关于“贝”的故事。 二、复习旧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领读。 (2)一起朗读生字。 (3)出示本课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贝壳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容易损坏钱币参与钱财有关赚钱赔付购买贫困甲骨文 (4)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5)全班齐读词语二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同桌分段互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这一段告诉我们贝壳是什么呢? (贝壳是保护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3)理解“贝类”“甲骨文”

初中美术:我的故事 说课稿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美术教案 / 初中美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我的故事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美术课堂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虽然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没涉及到,但也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通过漫画欣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漫画的欣赏,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增强是非观念。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 (1)漫画的种类,如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 (2)漫画作品,根据漫画的种类来选择漫画作品,以讽刺漫画、幽默漫画为主。 学习目标: (1)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

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画家。所以本课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漫画的特点、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难点:使学生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授课年级:七年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本课为欣赏课。 2.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

(完整版)分式方程应用题专题(含答案)

分式方程应用题专题 1、我国“八纵八横”铁路骨干网的第八纵通道——温(州)福(州) 铁路全长298千米.将于2009年6月通车,通车后,预计从福州直达温州的火车行驶时间比目前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行驶时间 缩短2小时.已知福州至温州的高速公路长331千米,火车的设计时速是现行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时速的2倍.求通车后火车从福州直达温州所用的时间(结果精确到0.01小时). 2、某商店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以2400元购进一批盒装粽子,节 日期间每盒按进价增加20%作为售价,售出了50盒;节日过后每盒以低于进价5元作为售价,售完余下的粽子,整个买卖过程共盈利350元,求每盒粽子的进价. 3、南宁市2006年的污水处理量为10万吨/天,2007年的污水处理 量为34万吨/天,2007年平均每天的污水排放量是2006年平均每天污水排放量的1.05倍,若2007年每天的污水处理率比2006年每天的污水处理率提高40%(污水处理率 污水处理量 ). 污水排放量 (1)求南宁市2006年、2007年平均每天的污水排放量分别是多少万吨?(结果保留整数) (2)预计我市2010年平均每天的污水排放量比2007年平均每天污水排放量增加20%,按照国家要求“2010年省会城市的污水处理 率不低于 ...70%”,那么我市2010年每天污水处理量在2007年每天 污水处理量的基础上至少 ..还需要增加多少万吨,才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4、甲、乙两个清洁队共同参与了城中垃圾场的清运工作.甲队单独 工作2天完成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1天,总量全部完成.那么乙队单独完成总量需要( ) A.6天 B.4天 C.3天 D.2天 5、炎炎夏日,甲安装队为A 小区安装66台空调,乙安装队为B 小区 安装60台空调,两队同时开工且恰好同时完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安装2台.设乙队每天安装x 台,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66602x x =- B .66602x x =- C .66602x x =+ D .66602x x =+ 6、张明与李强共同清点一批图书,已知张明清点完200本图书所用 的时间与李强清点完300本图书所用的时间相同,且李强平均每分钟比张明多清点10本,求张明平均每分钟清点图书的数量. 7、有两块面积相同的试验田,分别收获蔬菜900kg 和1500kg ,已知 第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比第二块少300kg ,求第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多少千克.设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x 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 A .9001500300x x =+ B .9001500300x x =- C .9001500300x x =+ D .9001500300x x =-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贝”的故事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cái qián jiǎgǔbèi kéhuài bìguān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体会细节,品悟语言,把握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悟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 我们伟大的国家也一直有一个关于强盛的梦想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

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一样的一面 2.思考一:这是一篇演讲稿,其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 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思考二:(探讨)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1968年,我出生;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城,过着贫穷而缺乏梦想的生活;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1998年,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克林顿总统的演讲;2008年,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主持人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 思考二:(探讨)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1968年,世界各地发生骚乱,马丁·路德·金遇刺,但他的“我有一个梦想”却影响世界;1978年,中美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8年,中美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中国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 (三)深入探究 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启发听众本篇文章,作者要向听众传递怎样的观点与思想? 作者藉此告诉听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 1 解方程:x 45=3 30 x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___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注意: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 ,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 ,工作效率设为m ,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 ,或m=st.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课堂练习 1. 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 …而要… …”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 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我的故事 教学设计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 我的故事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5-6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人文情感目标: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重

点 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难 点 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教 具 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人物表情图片、各种特殊场面(夜晚、紧张、热闹、冷清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 2、教师: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爱的卡通片,下面我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断。(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 VCD ) 4、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第六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 1 、板书课题:有趣的卡通 引导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作品简介) 3 、结合作品欣赏讲解卡通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教师展示并简要点评补充范画。(启发学生在这些范画当中找出表现声音、运动、速度、音乐的画面。) 活动小结:除了本身形象的夸张外,多用辅助线条或文字配合表现。学生回答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教案

《分式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经历探索分式方程在行程领域应用的过程,会 根据题意解设未知数,合理的列出分式方程. 2.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情境,抽离出数学分式方程的模型,从而列出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情境,抽离出数学分式方程的模型,从而列出分式方程.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计算之后,学生能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计算能力,但 是在分式方程实际应用中还是很难抽离出原有的数学模型,从而找出等量关系. 2.学生在原有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了一些由实际问题向数学模 型的转化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回顾旧知 问题1 (1)在行程问题中,三个基本量是:路程、速度、时间。它们的关系是: 路程=__________ ____;速度=___ _____;时间=__ __ _.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老师适时启发提问:审,设,检,这几个步骤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要做的:勾画关键词 学生要思考的:(1)已知什么?求什么? (2)等量关系是有哪些? (3)用哪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

(4)用哪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设计意图: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步骤准备. 导入新课 一、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板书,注意书写规范,检验。 问题2 实验学校8年级5班李明家住距学校2.5千米的解放碑,张来家住距学校5千米的学田湾,如果他们同时从家出发到学校,李明步行所用的时间与张来坐公交车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公交车每小时比步行快7.5千米,求李明步行的速度与公交车的速度?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然后自己讲解。 教师点评(1)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2)审题时要注意找关键词,等量关系。(3)注意检验是否是原方程的解,是否是实际问题的解。(4)正确的书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列分式方程解行程问题的一般过程. 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立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 问题3 实验学校8年5班李明从相距学校20千米的家中出发乘公交车到学校上学,当他走出40分钟后,发现数学家庭作业没带,于是马上给家长打电话,让他爸爸送来,于是他爸爸打车给李明送到学校,结果李明到学校时,他爸爸也刚到学校,已知他爸爸的速度是他的3倍。求公交车与出租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变式结果李明爸爸比他早到学校10分钟,求公交车与出租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成语故事教案教学文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

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我的故事》教学设计 关义春 教学内容:“我的故事”(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看卡通画、对卡通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尝试运用这种表现形式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情感。让学生们对我国及世界上一些经典的卡通片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学习卡通、漫画的知识。让学生对我们中国及外国的卡通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学生发现卡通发展的变化。 教学教具:多媒体、卡通画符号等 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卡通片(概念)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在英语中“ANIMA TED CARTOON”意为“活动的连环画”动态的画面为卡通片,而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二、卡通片名接龙(游戏) 1 、让学生们回忆起自己的卡通片,进入教学。 2、卡通接龙游戏(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画片,及喜欢的卡通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三、猜一猜

1、猜猜卡通人物 (多媒体演示《铁扇公主》。在这个环节里设置几部比较经典的动画片,让同学根据多媒体播放的画面猜猜卡通人物。) 2、猜猜亚洲第一部动画片《西游记》 (1)介绍中国著名动画片的开拓者万氏兄弟。 本片是根据《西游记》中有关铁扇公主的情节改编而成。是万氏兄弟带领70多名卡通班学员历时1年4个月绘制拍摄而成。是"孤岛电影"史上最灿烂的一页。如今看来,这部动画片的技艺水准或许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高超,若以历史眼光看,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则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美妙的奇迹。这部影片在题材和风格的民族化探索和创造,则会让人油然而生爱心和敬意。这部电影也是当时亚洲第一部动画片。(设置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动画片的历史。) (2)播放动画片《西游记》 3、猜猜最早引进的动画片 (1)中国最早引进的动画片之一《米老鼠与唐老鸭》介绍 (2)播放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 4、猜猜老师小候看到的动画片 四、分析片中题材、现风格及现手法。 1、多媒体显示《超级肥皂》、《没头脑与不高兴》等这几部都是平面动画片。

分式方程应用题专题

分式方程应用题专题 专题一、营销类应用性问题 1、 某校办工厂将总价值为2000元的甲种原料与总价值为4800元的乙种原料混合后,其平均价比原甲种原料每千克少3元,比乙种原料每千克多1元,问混合后的单价每千克是多少元? 2、A 、B 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同一种饲料两次,两次饲料的价格有变化,但两位采购员的购货方式不同.其中,采购员A 每次购买1000千克,采购员B 每次用去800元,而不管购买饲料多少,问选用谁的购货方式合算? 3、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一月份销售了若干件,共获得利润30000元;二月份把这种商品的单价降低了 0.4元,但是销售量比一月份增加了5000件,从而获得利润比一月份多2000元,调价前每件商品的利润为多少元? 专题二、工程类应用性问题(难点) 1、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一项工程,两队合作2天后,由乙队单独做1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已知乙队单独做所需天数是甲队单独做所需天数的 倍,问甲乙单独做各需多少天? 2、甲、乙两个学生分别向计算机输入1500个汉字,乙的速度是甲的3倍,因此比甲少用20分钟完成任务,他们平均每分钟输入汉字多少个? 11 2

3、 某农场原计划在若干天内收割小麦960公顷,但实际每天多收割40公顷,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试求原计划一天的工作量及原计划的天数。 4、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厂家需付甲、乙两队共8700元,乙、丙两队合做10天完成,厂家需付乙、丙两队共9500元,甲、丙两队合做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3 2,厂家需付甲、丙两队共5500元. ⑴求甲、乙、丙各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天? ⑵若工期要求不超过15天完成全部工程,问由哪个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花钱最少?请说明理由. 5、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6、 甲乙两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 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专题三、行程中的应用性问题(难点) 1、 甲、乙两个车站相距96千米,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站开出,1小时后快车在慢车前12千米,快车比慢车早40分钟到达乙站,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成语故事》阅读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贝”的故事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ǔcái qián jiǎgǔbèi kéhuài bìguān 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小班社会活动:我的故事

小班社会活动《我的故事》 教材简解: 《我的故事》是在小班开展“娃娃家”主题背景下的一次集体活动。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个内容,是因为在“娃娃家”环境布置及游戏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小时候的照片、物品、故事等都非常感兴趣,总是相互猜测照片中的孩子是哪位小朋友。家长们也经常饶有兴趣地相互间交流各自的育儿经验,彼此间分享着孩子成长中发生的趣事。所以开展这样一次教学活动,很适合小班的孩子。目标预设: 1、了解自己小时候用过的物品,感受其生活乐趣,知道自己在逐渐长大。 2、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3、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并能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本周活动目标,特制定了集体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逐渐长大,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 设计思路: 小班孩子思维具体形象,学习带有情景性,生活经验也比较零散,对正在长大的自己的理解仅仅是依据外表的变化来感受的。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最好的合作伙伴”,让家长走进课堂,利用情景再现、演示操作、说说讲讲、看看玩玩、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在逐渐长大,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的意识,让家长、教师、幼儿都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教学过程: 一、猜猜这是谁——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一张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请幼儿猜猜这是谁?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特别的照片,请你来猜一猜:这是谁? 照片上的这位宝宝,现在已经长大上幼儿园了,你觉得他哪里发生了变化? (引导幼儿从五官、身高进行观察) 二、幼儿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1、小组讨论,手拿照片介绍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师:每位小朋友也带来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照片上的你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生生互动)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跟所有的小朋友说一说,小时候的你是怎样的?发生过什么好玩的事情? 三、家长说说:宝贝小时候 1、个别家长讲述自己宝贝小时候的趣事。 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们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他们来说说:宝宝

(完整版)分式方程应用题专项练习50题

分式方程应用题专项练习 1、老城街道改建工程指挥部,要对某路段工程进行招标,接到了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从投标书中得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32;若由甲队先做10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两队合作30天可以完成.;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某工厂为了完成供货合同,决定在一定天数内生产原种零件400个,由于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技术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天比原计划增产25%,结果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3、某项工程如果甲单独做,刚好在规定的日期内宛成,如果乙单独做,则要超出规定日期3天,现在先由甲、乙两人合做两天后,剩下的任务由乙完成,也刚好能按做时完式,问规定的日期是几天? 4、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厂家需会甲、乙两队共8700元;乙、丙两队合做10天完 成,厂家需付乙、丙队共9500元;甲、丙两队合做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3 2,厂家需付甲、丙两队共5500元。 (1) 求甲、乙、丙各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天? (2) 若工期要求不超过15天完成全部工程,问:可由哪个单独承包此项工程花钱最少?请说明理由。 5.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甲管注满水池比乙管快4小时,如果单独放甲管5小时,再单独开放乙管6小时,就可以注满水池的一半,求单独开放一个水管,注满水池各需多长时间? 6、 轮船顺水航行80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7.一列客车长200米一列货车长280米,在平行轨道上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一共经过8秒钟.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为5∶3.求两车的速度. 8、如图,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的 路程为3km ,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km ,由于小明的父母战斗在抗“非 典”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时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 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min , 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9、一小船由A 港到B 顺流航行需6小时,由B 港到A 港逆流航行需8小时,小船从早晨6时由A 港到B 港时,发现一救生圈在途中掉落水中,立即返航,2小时后找到救生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