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批准文号药食同源

中药饮片批准文号药食同源
中药饮片批准文号药食同源

中药饮片批准文号药食

同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品种目录(讨论版)1干姜36当归

2炮姜37酒当归

3姜炭38槟榔

4大黄39焦槟榔

5酒大黄40延胡索

6熟大黄41醋延胡索

7大黄炭42槐花

8栀子43槐花炭

9焦栀子44黄芩

10炒栀子45酒黄芩

11黄芪46三七粉

12炙黄芪47红参

13黄连48冰片

14酒黄连49红粉

15姜黄连50轻粉

16萸黄连51玄明粉17麻黄52芒硝

18炙麻黄53青黛

19丹参54滑石粉

20酒丹参55赭石

21何首乌56煅赭石22制何首乌57芦荟23甘草58儿茶

24炙甘草59制川乌25石膏60制草乌

26煅石膏61黑顺片27白术62白附片

28炒白术63淡附片29焦白术64炮附片30赤芍65巴豆霜

31白芍66千金子霜32炒白芍67马钱子粉33酒白芍68米斑蝥34生地黄69朱砂

35熟地黄70雄黄

现阶段有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冰片阿胶红曲胆南星青黛红粉人工牛黄、冰片、阿胶、鹿角胶、龟甲胶、滑石粉、水牛角浓缩粉、龙血竭、珍珠粉、熊胆粉、蟾酥、鲜竹沥、西瓜霜。

小议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转载)

84年版《药品管理法》并未要求中药饮片须取得批准文号,2001年《药品管理法》修订时提出要对中药饮片和部分中药材分步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明确,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2003年1月8日,国家局在穗召开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工作座谈会”,将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一事正式提上日程,04年6月国家局药品注册司组织起草了、、等征求意见稿,之后便杳无音信,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制度一直如雾里探花。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对个别中药材品种申报并取得了批准文号,如青黛。目前对此类品种的监管存在二种观点:一种认为,凡是在国家局数据库能够查到有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或中药材,就表示该品种已经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另一种认为,上述企业取得个别品种的注册文号只代表了该品种前进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所有生产企业都必须在取得该类品种的批准文号后方可在生产。

为此,笔者咨询了系统相关同仁,发现对此问题目前的确存在重大分歧,持第一种意见的不在少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药品的批准文号如同药品身份证明,是识别某一药品的合法与否的重要标识,会同制订目录体现了国家在管理上的慎重。笔者认为,借鉴当初药品地标升国标的作法,国家不仅要正式行文公布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中药材目录,同时还要明确具体的

实施时间,给全国上述品种生产企业以注册申报的合理缓冲期限,这样方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管思路。只有在明确了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具体品种目录和实施时间,才能对之后未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饮片、药材按《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按假药论处。

目前系统内部的培训课上,曾宣贯过在国家局数据库能够查到有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中药材即代表该品种已经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观点,据此,统计得出目前实行文号管理药材(原料中药)有人工牛黄、青黛、冰片、胆南星、阿胶、鹿角胶、龟甲胶、滑石粉、水牛角浓缩粉、龙血竭、珍珠粉、熊胆粉、蟾酥、鲜竹沥、西瓜霜等16个品种。而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查询到国家局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饮片、药材目录。在此情况下,以个别品种已取得批准文号为由就断定该品种已经开始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显然与法不符、与情难容。依此操作全国的此类“假药”可以千万吨计,全国违规购进“未取得批准文号饮片”的企业也将数以千计。

笔者在国家局数据库搜索时也尚未发现剂型为“中药饮片”的品种,目前已取得批准文号的胆南星、红粉、青黛等品种,数据库显示的剂型多为中药材、原料药、曲剂、散剂、胶剂、合剂等。随着2010年版药典的实施,中药饮片的标准将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统一,与此同时,更急待期盼国家能加快对中药饮片、中药材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进程!

中药饮片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为规范中药饮片的注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传统加工方法将中药材经炮制成一定规格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制成品。

生产中药制剂用中药饮片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畴。

第三条国家对中药饮片逐步实施批准文号管理。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中药饮片的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对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对中药饮片注册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

第五条申请注册的中药饮片,应当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品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的品种。目录品种的质量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制订并发布。

第六条中药饮片的注册申请,包括生产注册申请和补充申请。

第二章生产注册申请

第七条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人应当是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其生产范围必须具有中药饮片。

第八条生产注册申请的申请人应当填写《中药饮片注册申请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注册申请,并报送有关资料。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受理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开始组织相关工作,并在20个工作日内应当完成对申报资料的形式审查,

并将审查意见及申报资料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将审查意见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的有关资料后,组织开展技术审评及行政审批工作。行政审批工作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中药饮片注册批件》的形式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发给中药饮片生产批准文号,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Y+8位数字。行政审批工作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时限延长超过10个工作日的,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三章补充申请

第十一条补充申请是指中药饮片注册申请被批准后,改变、增加和取消原批准事项内容的注册申请。补充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十二条补充申请的申请人应当填写《中药饮片补充申请表》,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申报材料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备案文件20个工作日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通知申请人执行补充申请。

第十四条中药饮片补充申请批准证明文件的有效期与原批准证明文件相同,有效期满应一并申请再注册。

第四章再注册

第十七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需继续生产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申请再注册。

第十八条再注册申请由取得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按规定填写《中药饮片再注册申请表》,并提供有关申报资料。

第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在3个月内完成对中药饮片再注册申请的审查,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二十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备案材料后的3个月内未发出不予再注册通知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予以再注册。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药饮片,不予再注册。

(一)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再注册申请的;

(二)未完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时提出的有关要求的;

(三)其他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第二十二条不符合中药饮片再注册规定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不予再注册的通知,同时注销其药品批准文号。

第五章复审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的不予批准的决定有异议的,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前,可以在收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填写《中药饮片补充申请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复审申请并说明复审理由。

复审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及原申报资料。

第二十四条接到复审申请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5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决定。撤销原不予批准决定的,发给相应的批准证明文件;维持原决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受理再次的复审申请。

第二十五条复审需要进行技术审查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原申请时限进行。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所称中药制剂包括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成方制剂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医院制剂。

第二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补充申请的有关资料后,对于申报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报资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完成受理审查,发给受理审查意见通知单。

申报资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查要求,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充资料的,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或者不予受理中药饮片注册申请,应当出具加盖药品注册专用章并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附件:

一、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表

二、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的申报资料要求

三、中药饮片补充申请表

四、中药饮片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五、中药饮片再注册申请表

六、中药饮片再注册申请的申报资料要求

一、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表原始编号:××××××××

××××××××

二、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的申报资料要求

1、中药饮片生产注册申请表。

2、中药材的来源及证明文件。包括:基源、分布、主要产地、GAP有关情况、药材货源证明。

3、中药饮片炮制采用辅料的质量标准。

4、证明性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等复印件。

5、中药饮片炮制的生产工艺。

6、样品三批自检报告书。

7、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8、中药饮片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企业已认证或已注册,则提供有效证明。

三、中药饮片补充申请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饮片补充申请表原始编号:××××××××××××××××

四、中药饮片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注册事项

1、变更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名称

2、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内部变更生产场地

3、修改中药饮片包装标签式样

4、变更中药饮片包装规格

5、变更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原因及质量标准

(二)申报资料项目

1、中药饮片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

2、证明性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等复印件

3、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

4、样品三批自检报告书

注:*1、如有修改的应当提供

五、中药饮片再注册申请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饮片再注册申请表原始编号:××××××××

××××××××

六、中药饮片再注册申请申报资料要求

1、证明性文件:

(1)中药饮片(包括补充形式)批准证明文件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文件;

(2)《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5)《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

2、中药饮片生产所使用中药材的来源及批准证明文件。

3、五年内生产、销售、抽验情况总结,对产品不合格情况应当作出情况说明。

4、中药饮片(包括补充形式)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再注册批准文件中要求继续完成工作的,应当提供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并附相应资料。

5、中药饮片(包括补充形式)最小销售单元的现行包装、标签实样。

关于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中药饮片的监督管理,规范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秩序,保证人体用药的安全有效,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逐步对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第一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品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已由我局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4年月日发布。自《目录》发布之日起的2个月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将本辖区内《目录》品种的炮制工艺上报我局药品注册司。炮制工艺上报的具体内容按附件要求执行。

三、根据各地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我局将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形成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并发布实施。

四、自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发布之日起,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按《中药饮片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号局长令)有关要求提出生产注册申请。

五、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发布1年后,未取得《目录》品种的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不得继续生产该《目录》品种;2年后,未取得《目录》品种的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不得继续在市场上流通、销售。违者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本辖区内的相关工作,确保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

炮制工艺上报具体要求

一、每一饮片品种报送以下三项资料

(一)炮制工艺表

(二)炮制工艺流程图

(三)炮制工艺流程图的详细文字说明

二、如一种饮片本辖区内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炮制工艺,请每种炮制工艺各报上述资料一份,并注明实际执行该炮制工艺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数。

2016版药食同源大全讲解

1 丁香丁香归脾、胃、肺、肾经功能: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2八角茴香八角茴香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对于治疗小肠气坠、疝气偏坠、腰重刺胀、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等有显著 3 刀豆刀豆温中下气、止呕逆、益肾的功效 4 小茴香茴香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5 小蓟刺儿菜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6、山药薯蓣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7 山楂山里红 8 马齿苋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9 乌梅梅 10 木瓜贴梗海棠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 11 火麻仁大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12 代代花代代花甘、微苦,平。理气宽胸,开胃止呕。治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胃痛,腹痛。 13 玉竹玉竹玉竹具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用作滋补药品,主治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症,并可作高级滋补食品、佳肴和饮料,具有保健作用 14 甘草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 15 白芷白芷杭白芷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16 白果银杏白果能敛肺气、定痰喘、止带浊、止泻泄、解毒、缩小便,主治哮喘痰嗽、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等。2、白果具有通畅血管、保护肝脏、改善大脑功能、润皮肤、抗衰老、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

2016版药食同源大全

2016版药食同源大全

2016版药食同源大全 1 丁香 归脾、胃、肺、肾经,功能: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 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2 八角茴香 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对于治疗小肠气坠、疝气偏坠、腰重刺胀、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等有显著 3 刀豆温中下气,止呕逆、益肾的功效 4 小茴香 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5 小蓟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 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6 山药 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7 山楂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8 马齿苋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9 乌梅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 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10 木瓜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 11 火麻仁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12 代代花 甘、微苦,平。理气宽胸,开胃止呕。治胸脘痞闷, 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胃痛,腹痛 13 玉竹 玉竹具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用作滋补药品,主治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症,并可作高级滋补食品、佳肴和饮料,具有保健作用 14 甘草 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 药的功效, 15 白芷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药食同源配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药食同源配方 一、药食同源分类及应用 1. 温里(寒症) 丁香小茴香花椒肉桂高良姜黑胡椒荜茇吴茱萸 2. 清热(热症) 马齿苋金银花鱼腥草栀子淡竹叶蒲公英鲜芦根土茯苓玄参生地地骨皮牡丹皮赤芍知母苦丁茶金荞麦绞股蓝3. 滋阴(肾阴虚) 百合桑椹女贞子天冬沙参白芍石斛西洋参麦冬龟板旱莲草鳖甲 4. 壮阳(肾阳虚) 白扁豆大枣益智仁人参巴戟天白术当归沙苑子杜仲补骨脂何首乌葫芦巴韭菜籽骨碎补淫羊藿黄芪熟地 5. 平补(阴阳双虚) 山药玉竹甘草阿胶枸杞子黄精黑芝麻蜂蜜太子参党参菟丝子蛤蚧 6. 美容玉容葆春方

西洋参枸杞子黄精当归合欢皮佛手茯神远志白芍当归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香附木香砂仁桂圆枣仁石菖蒲甘草 7. 健肾固本健肾方 补骨脂茯苓鹿茸枸杞子人参沉香首乌杜仲肉苁蓉五加皮沙苑蒺藜远志石斛怀牛膝淫羊藿茯神生地韭菜子山茱萸当归身锁阳益智仁 8. 抗衰老长春益寿方 天冬麦冬熟地山药牛膝生地杜仲山萸云苓人参木香柏子仁五味子巴戟川椒泽泻石菖蒲远志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覆盆子地骨皮 9. 抗疲劳扶元和中方 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归身续断香附生芪谷芽鸡内金半夏佩兰生姜熟地红枣 10. 促消化调中畅脾方 连翘银花茯苓白术陈皮厚朴山楂鸡内金木香半夏槟榔神曲麦芽黑丑白蔻瓜蒌甘草菊花青皮莱菔子 注:以上食品取三至五种搭配,熬汤或煮粥即可(40分钟以上)。

二、成方 1.四君子汤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6g(益气健脾) 2.四物汤熟地9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9g(补血调血) 3.八珍汤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当归9g 川芎9g 熟地9g 白芍9g 甘草5g(补益气血) 4.六味地黄丸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滋补肾阴) 5.金匮肾气丸六味加桂枝3g 附子3g(补肾壮阳)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0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经过安全评估和广泛的公众咨询,九种物质,将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 根据各地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国家卫生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研究并论证将上述物质纳入食品药品目录管理的可行性。自古以来就有“医学与食物同源”的理论(又称“医学与食物同源”),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品又是药物,食品和药品也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唐代《黄帝内经》一书曾写道:“快餐是食物,病人的饮食是药”,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用大毒药治疗疾病,从十种中去除六种;用常规毒药治疗疾病,在十种中去除七种;用小毒药治疗疾病,在十种中消除八种;用非毒药治疗疾病”。有毒的药物,十分之九消除了。您可以吃水果和蔬菜,并对其进行营养。“也就是说,饮食疗法可以消除疾病。 在此之前,原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品和食品的同源性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以及禁止使用的禁忌食品作出了具体规定。保健食品。三种物品名单如下: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

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以上为2012年公示的86种)2014新增15种中药材物质: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2018新增9种中药材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缨子、青皮、

药食同源名单(卫生部)

卫生部公布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单 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如下: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87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艹下加需)、桃仁、桑叶、桑(木右加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艹下加服)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113(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十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抗疲劳效果良好

十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抗疲劳效果良好 十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抗疲劳那是杠杠地大枣★ 大枣又名红枣,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树的成熟果实。大枣味甘,性温,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大枣擅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导致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女脏躁;与峻烈药物同用可以缓和药性。大枣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安中养神,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现代科学测定,鲜枣中所含的维生素C为百果之冠,每100g大枣含蛋白质3.3g,脂肪0.4g,糖类72.8g,含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尼克酸、维生素B1、B2、C、P等,具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 大枣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盛脘腹胀满、食积、虫积,龋齿作痛,痰热咳嗽等忌服。 地黄★★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茎。鲜用习称“鲜地黄”,干品习称“生地黄”,炮制后称为“熟地黄”。生地黄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口渴多饮等。熟地黄功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肾阴不足所致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精血亏虚之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等证。

《神农本草经》列地黄为上品“久服,轻身、不老”。《开宝本草》称其:“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本草纲目》载地黄“久服变白延年”。现代中医常用地黄配伍方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如六味地黄丸、百合地黄汤、地黄饮子等。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不能用,暑热湿盛、胸闷不食者不能单用地黄。 黄精★★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的根茎。黄精性平、味甘,功能益气、润肺、强筋骨,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风湿疼痛、风癞癣疾、消渴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黄精可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疲劳和抗衰老作用。 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戴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黄芪适用于劳倦内伤,五脏虚衰,年老体虚,久病羸弱,心慌气短,自汗体虚,脾胃虚弱,肌肤肿胀,疮疡溃疡不生肌收口,食欲不振,气虚浮肿,中风后遗症,消渴顽疾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现代研究认为,黄芪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血压,能消除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还有促雌激素

药食同源物品表(即食又药中药目录)

药食同源物品表(即食又药中药目录) 卫生部公布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单 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如下: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艹下加需)、桃仁、桑叶、桑(木右加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艹下加服)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

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

中医养生之药食同源

说出七种药食同源的食物: 生姜 性能功效:辛,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风寒感冒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 ?脾胃寒证本品能温中散寒,可治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等 症。 ?胃寒呕吐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肺寒咳嗽 ?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菊花功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2.平肝明目:目赤昏花 3.眩晕惊风:清热平肝 4.清热解毒:疔疮肿毒 注: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清热解毒宜用野菊花。 绿豆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应用 ?痈肿疮毒用于热毒疮痈肿痛,单用煎服有效;或生研加冷开水浸泡滤汁 服。外用可与大黄研末,用生薄荷汁入蜜调涂 ?暑热烦渴 夏季常用本品煮汤冷饮,以治暑热烦渴尿赤等证。 ?药食中毒 可用本品研末加冷开水滤汁顿服,或浓煎频服。 ?水肿,小便不利 大黄 苦,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2.实火证: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牙龈肿痛、咽喉肿痛 3.热毒疮疡,烧烫伤 热毒疮疡——二花、连翘 肠痈——大黄牡丹皮汤烧烫伤——单用或配地榆打粉, 用麻油调敷患处。 4.瘀血证 产后瘀阻腹痛——下瘀血汤,跌打损伤——复元活血汤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煎服,5~15g,外用适量。 入汤剂后下,或开水泡服。 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宜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酒大黄活血作用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消肿,健脾,安神。 主治: 1、尿少水肿。 茯苓利水作用平和,可通治各种尿少水肿,无论因寒因热,因实因虚,邪之在表在里;亦可用于淋证 2脾虚 诸证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 脾虚湿胜泄泻,配扁豆,砂仁 脾虚咳嗽痰多,配陈皮,半夏 饮邪停留于胃的呕吐,配生姜 3.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取其健脾,安神之效。多用茯神或神木,也可用茯苓,单用力弱,常配枣,柏,远志等安神药。如酸枣仁汤,归脾汤。 附:其它治证: 1、尿多,滑数不禁:与山药等份为末,稀米饮调服。 2、上盛下虚消渴:黄连等份为末,熬天花粉调糊为丸。 3、白浊,白带:配以猪苓一份,熔黄蜡四两。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1、尿少水肿,脚气 2、脾虚泄泻 3、湿痹拘挛 治风湿久痹,筋脉挛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食医心镜》) 4、肺痈、肠痈 总之,本品甘淡性寒,既可渗利,又可清热,性虽寒但不伤胃;味虽甘,补而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 玫瑰花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1、用于肝胃不和所臻的胸胁满闷,胃脘胀痛,嗳气,纳呆 等。 2、用于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等。 3、用于跌打损伤肿痛。 藕节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节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止血,消瘀。(生用止血消瘀,炒炭用收涩止血)。 用于多种出血证,尤对血热有瘀滞者适宜,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各种出血证,对吐血、咳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尤为多用。可单用,治吐血不止,以鲜藕

药食同源品种目录管理办法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 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规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范围)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是指具有传统食用习惯,且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中药材标准)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料、香辛料和调味品)。 第三条(管理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修订并公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第四条(制定原则)制定《目录》应当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为宗旨,坚持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鼓励原则)国家鼓励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及企业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前提下,开展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的安全性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六条(列入原则)列入《目录》的物质应当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 (二)在中医药典藉中有食用记载,未发现毒性记录; (三)具有传统食用习惯,正常食用未发现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符合应

当有的营养要求; (四)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五)已经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 第七条(不列入原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物质不列入《目录》: (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动、植物品种; (二)中药材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的; (三)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饮食传统要求的; (四)其他不应列入的情形。 第八条(修订周期)《目录》实施动态管理,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进展适时增加或删减。 第九条(修订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据下列情况对《目录》进行修订: (一)国家中药材标准修订情况; (二)对列入《目录》中物质的再评估情况; (三)发现有不良反应案例信息和文献报道; (四)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第十条(修订程序)《目录》修订程序: (一)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目录》进行安全性评估,提出具体修订意见。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应当在《目录》评估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意见与建议作为《目录》安全性评估的参考依据。

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

卫生部最新版药食同源目录表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

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药食同源的概述及名单

药食同源的概述及名单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的概念是:所有的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是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

药食同源中药

养生系列药食同源中药 一凉性 2 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3 决明子甘苦凉清肝、明目、利水、通淋 4 牡蛎咸涩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5 昆布咸寒软坚、行水 6 罗汉果甘凉清肺润肠 7 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 8 鱼腥草辛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9 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凉血 10 胖大海甘淡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 11 桑叶苦甘寒驱风、清热、凉血、明目 12 桑葚甘寒补益肝肾、熄风滋液 13 桔梗甘淡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 14 淡竹叶甘淡寒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 15 淡豆豉苦寒解表、宣郁、除烦、解毒 16 菊花甘苦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17 槐花苦寒清热、凉血、止血 18 蒲公英苦寒清热解毒 19 鲜白茅根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20 鲜芦根甘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21 薄荷辛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22 薏苡仁甘淡凉健脾、补肺、清热、利尿 二平性23 火麻仁甘平润燥、滑肠、通淋、活血 24 玉竹甘平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25 赤小豆甘酸平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 26 阿胶甘平滋阴补血、安胎 27 山药甘平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28 乌梢蛇甘咸平祛风湿、通经络 29 白果甘苦涩平收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 30 百合甘苦平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31 鸡内金甘平消积滞、健脾胃 32 酸枣甘平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33 郁李仁辛苦甘平润燥、清肠、下气、利水 34 枳椇子甘酸平解酒 35 桃仁苦甘平破血消淤、润燥、滑肠 36 荷叶苦涩平清暑利湿、升发清阳 37 黄精甘平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 38 葛根甘辛平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 39 枸杞子甘平滋肾润肺、养肝明目 40 茯苓甘淡平渗湿利水、益脾和胃 41 莱菔子辛甘平下气平喘、消食、化痰 42 莲子甘涩平养心益肾、补脾涩肠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0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药食同源的物品 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如下: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土人参(人参菜)、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 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玫瑰茄。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土人参(人参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

药食同源的中药饮片

既是食品又是保健品的物品名单 B八角茴香、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百合、薄荷。 C赤小豆。 D丁香、刀豆、代代花、淡竹叶、淡豆豉。 E阿胶。 F佛手、茯苓、蜂蜜、榧子、蝮蛇、覆盆子。 G甘草、枸杞子、高良姜、葛根。 H花椒、荷叶、黄芥子、黄精、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藿香。 J决明子、鸡内金、金银花、姜(生姜、干姜)、桔红、桔梗、菊花、菊苣、橘皮。 K昆布。 L龙眼肉(桂圆)、罗汉果、莱菔子、莲子。 M马齿苋、木瓜、火麻仁、牡蛎、麦芽。 P胖大海、蒲公英。 Q芡实、青果。 R肉豆蔻、肉桂。 S山药、山楂、沙棘、砂仁、桑叶、桑椹、酸枣仁。 T桃仁。 W 乌梢蛇、乌梅。

X 小茴香、小蓟、杏仁(甜、苦)、香橼、香薷、鲜白茅根、鲜芦根、薤白。 Y玉竹、余甘子、郁李仁、鱼腥草、益智仁、薏苡仁。 Z枣(大枣、酸枣、黑枣)、枳椇子、栀子、紫苏、紫苏籽。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B巴戟天、北沙参、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补骨脂、柏子仁、荜茇、鳖甲。 C川牛膝、川贝母、川芎、车前子、车前草、苍术、赤芍、侧柏叶、刺五加、刺玫果。 D大蓟、丹参、地骨皮、当归、杜仲、杜仲叶、党参。 F番泻叶、蜂胶。 G龟甲、骨碎补、蛤蚧。 H红花、红景天、怀牛膝、厚朴、厚朴花、胡芦巴、黄芪、湖北贝母、槐实。 J金荞麦、金樱子、姜黄、绞股蓝、韭菜子、积雪草、蒺藜。 K诃子、苦丁茶。 L罗布麻、芦荟。 M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木香、木贼、牡丹皮、麦门冬、玫瑰花、玫瑰茄、墨旱莲。

N女贞子、牛蒡子、牛蒡根。 P平贝母、佩兰、蒲黄。 Q青皮、茜草、 R人参、人参叶、人参果。 S三七、山茱萸、升麻、生地黄、生何首乌、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沙苑子、首乌藤、桑白皮、桑枝、酸角、熟大黄、熟地黄。 T土茯苓、天门冬、天麻、太子参、菟丝子。 W五加皮、五味子、吴茱萸。 X玄参、西洋参、香附。 Y远志、益母草、淫羊藿、野菊花、银杏叶、越橘。 Z竹茹、制大黄、制何首乌、泽兰、泽泻、知母、枳壳、枳实、珍珠、浙贝母。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59 B八角莲、八里麻、巴豆、白降丹、斑蝥。 C川乌、长春花、草乌、蟾酥。 D颠茄。 G广防己、甘遂、关木通、鬼臼。

对药食同源的理解

药用植物的药食同源现象 中国传统中医药的发展首先就是药食同源的阶段,所以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和在同大自然的生存与斗争中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在我看来,要作为药材来医治人命,要口服的药材肯定就得能吃,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毒,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用植物剧毒,而有些却可以安全的食用。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我想这也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百度百科中的释义是“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 那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药与食物,它们的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下面就举几个药食同源的例子。 1)马铃薯 马铃薯又称为洋芋,地瓜,为茄科植物马薯的块茎,原产在南美洲的智利,秘鲁,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种植,可当成主食亦可当成蔬菜。马铃薯性味甘平,具有益气健脾,消炎解毒的功能,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痛,习惯性便秘和皮肤湿疹等症。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磷,铁,无机盐,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食用马铃薯时需注意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平时含量极微,一旦发芽,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的含量会急剧增高,这是有毒的生物碱,不慎食入时会造成人体中毒,因此发芽或溃烂的马铃薯不可食用

药食同源的物品

药食同源的物品 05级中医五年制吕玮05013582007年12月1日第一章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生姜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2.葱白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3.胡荽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二.发散风热药: 1.薄荷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2.菊花药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3.淡豆豉药性: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章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1.青果药性: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2.马齿苋药性: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3.山慈姑药性: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4.绿豆药性: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第三章泻下药 一.泻下药: 芦荟药性: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二.润下药: 松子仁药性:甘,温。归肺,干,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第四章祛风湿药 祛风寒湿药 木瓜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第五章化湿药 1.豆蔻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2.草果药性: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1.薏苡仁药性: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2.荠菜药性: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利水消肿,明目,止血。 第七章温里药 1.干姜药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2.肉桂药性:心,甘,大热。归心,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3.小茴香药性: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4.胡椒药性: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5.花椒药性:辛,温。归肾,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第八章理气药 1.陈皮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2.玫瑰花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第九章消食药 1.山楂药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化气散瘀。 2.神曲药性:甘,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解表。 3.麦芽药性: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4.稻芽药性: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第十章驱虫药 南瓜子药性: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 第十一章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 槐花药性: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二.收敛止血药 藕节药性: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 第十二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清化热痰药 1.胖大海药性:甘,寒。归肺,大肠经。

药食同源理论概述

药食同源得概述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得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得“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药食同源得理论来源 唐朝时期得《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得思想。 “药食同源”就是说中药与食物就是同时起源得。《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得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得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得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得食疗原则。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得传统之中,论药与食得关系就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瞧,远古时代就是同源得,后经几千年得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得前景瞧,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就是食物也就是药物,食物与药物一样同

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得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与药物得性味与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就是“药食同源”理论得基础,也就是食物疗法得基础。 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得概念就是:所有得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就是属于中药得范畴,中药就是一个非常大得药物概念。凡就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就是一个用量上得差异而已,也就就是说法:毒性作用大得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得食用量大。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与食物就是不分得,就是相对而言得:药物也就是食物,而食物也就是药物;食物得副作用小,而药物得副作用大。这就就是“药食同源”得另一种含义。 中药与食物得关系 中药与食物得关系就是――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得手段就是中药与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与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得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得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与食物得来源就是相同得。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得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得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与食物得界限不就是十分清楚得。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得治病疗效,又就是大家经常吃得富有营养得可口食品。知道

常见药食同源中药的基本知识

202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常见药食同源中药的基本知识 冯帅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

(二)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 1.2012年,卫健委公布的86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2.2014年,新增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 (1)人参:为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食用量≤3克/天;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 (2)布渣叶:仅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量≤15克/天。 (3)夏枯草:仅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量≤9克/天。

中医养生之药食同源

说出七种药食同源得食物: 生姜 性能功效:辛,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风寒感冒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 ?脾胃寒证本品能温中散寒,可治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等 症。 ?胃寒呕吐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肺寒咳嗽 ?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 菊花功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2、平肝明目:目赤昏花 3、眩晕惊风:清热平肝 4、清热解毒:疔疮肿毒 注: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清热解毒宜用野菊花。 绿豆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应用 ?痈肿疮毒用于热毒疮痈肿痛,单用煎服有效;或生研加冷开水浸泡滤 汁服.外用可与大黄研末,用生薄荷汁入蜜调涂 ?暑热烦渴 夏季常用本品煮汤冷饮,以治暑热烦渴尿赤等证。 ?药食中毒 可用本品研末加冷开水滤汁顿服,或浓煎频服。 ?水肿,小便不利 大黄 苦,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2、实火证: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牙龈肿痛、咽喉肿痛 3、热毒疮疡,烧烫伤 热毒疮疡——二花、连翘 肠痈—-大黄牡丹皮汤烧烫伤——单用或配地榆打粉, 用麻油调敷患处。 4、瘀血证 产后瘀阻腹痛-—下瘀血汤,跌打损伤——复元活血汤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煎服,5~15g,外用适量. 入汤剂后下,或开水泡服。 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宜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酒大黄活血作用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茯苓 功效: 利水渗湿消肿,健脾,安神。 主治: 1、尿少水肿. 茯苓利水作用平与,可通治各种尿少水肿,无论因寒因热,因实因虚,邪之在表在里;亦可用于淋证 2脾虚 诸证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 脾虚湿胜泄泻,配扁豆,砂仁 脾虚咳嗽痰多,配陈皮,半夏 饮邪停留于胃得呕吐,配生姜 3、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取其健脾,安神之效。多用茯神或神木,也可用茯苓,单用力弱,常配枣,柏,远志等安神药.如酸枣仁汤,归脾汤。 附:其它治证: 1、尿多,滑数不禁:与山药等份为末,稀米饮调服。 2、上盛下虚消渴:黄连等份为末,熬天花粉调糊为丸。 3、白浊,白带:配以猪苓一份,熔黄蜡四两.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1、尿少水肿,脚气 2、脾虚泄泻 3、湿痹拘挛 治风湿久痹,筋脉挛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食医心镜》) 4、肺痈、肠痈 总之,本品甘淡性寒,既可渗利,又可清热,性虽寒但不伤胃;味虽甘,补而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 玫瑰花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解郁,与血止痛。 1、用于肝胃不与所臻得胸胁满闷,胃脘胀痛,嗳气,纳呆 等. 2、用于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等。 3、用于跌打损伤肿痛. 藕节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得根茎节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止血,消瘀。(生用止血消瘀,炒炭用收涩止血)。 用于多种出血证,尤对血热有瘀滞者适宜,有止血而不留瘀得特点.可用于各种出血证,对吐血、咳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尤为多用。可单用,治吐血不止,以鲜藕捣汁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