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电子档)知识点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电子档)知识点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电子档)知识点

第一章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第一节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小企业的界定

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00万以下从业人员300人以下

但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

(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

2.有利于加强税收管理,促进税负公平

3.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的内部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促进发展

4.有利于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空间

第二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基本假设(4个)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会计基础

是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收付实现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

可靠性(真

实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会计要素

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化,是资金运动的第二层次。

资产

负债相对静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六大要素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相对动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利润

(一)资产

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融资租赁进来的设备看作自己的固定资产★★

(二)负债

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确认条件: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同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东权益)

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确认条件: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确认和计量。

(四)收入

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确认条件:①与收人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五)费用

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确认条件: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六)利润

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强调:一段时间)

确认条件:利润反映收人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人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五、会计计量(五个)

历史成本—过去的交易金额固定资产—实际成本

重置成本—重新取得价格(盘盈固定资产)—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公允价值—双方都认可的价值

六、会计科目

1.资产类—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负债类—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会计要素的所有者权益和利润)

按形成和性质不同分反映资本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反映留存收益科目: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4.成本类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分反映制造成本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反映劳务成本科目:劳务成本

5.损益类(是对会计要素的收入费用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

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分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七、财务报表

基本概念

财务报表至少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 财务报表应当是对外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专门为了内部管理需要的报告不属于财务报表的范畴。

(2) 财务报表应当综合反映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3) 财务报表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文件。

第三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小企业的具体规定

1、不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2、经营规模小

3、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

在具体执行时,应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

(1) 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准则的相关规定。

(3) 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

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4) 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本准则。

第二章货币资金

第一节货币资金概述

货币资金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

企业为了满足日常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保留的现金一般按照小企业3~5天日常零星开

(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坐支:

是指单位用自己业务收入的现金直接支付业务支出的行为。根据现金管理条例,未经银行同意,不得有坐支行为。

白条顶库:

用不合法的便条、白头单据来抵补库存现金,这种做法也称为“白条抵库”。白条顶库是一种违反现金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给予坚决的制止。

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

有溢余或短缺的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批准后再作出最后的处理。

现金短缺的具体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1)由责任人赔偿部分,计入“其他应

收款”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银行存款

是指小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信用卡等 企业应当设置银行存款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别进行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

企业已收款——银行尚未收款——企业余额大 企业已付款——银行尚未付款——银行余额大 银行已收款——企业尚未收款——银行余额大 银行已付款——企业尚未付款——企业余额大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用于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 三、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溢余的具体账务处理: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2)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主要包括

银行汇票存款 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定额 不定额 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最长不超过两

个月。“现金”字样不得转让

在途货币资金

是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

是指小企业与所属单位或上下级之间汇解

款项,在月终尚未到达,处于在途的资金 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一个月,异地结账凭证,“现金”字样不得转让

外埠存款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

(1) 货币资金的安全性 (2) 货币资金的完整性

(3) 货币资金的合法性 (4) 货币资金的效益性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

1. 管理决策者

2. 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3. 内部审计

第二节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库存现金的核算

设置“库存现金总账”和“库存现金日记账”

应当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

(一)现金的收入核算

1. 从银行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2. 日常业务的现金收入

借:库存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二)现金支出的核算

(1) 企业将现金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2) 因支付职工出差费用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时,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

借记“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三)现金短缺和溢余的核算

1. 现金短缺的核算

清査过程中发现账实不符的,首先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有责任人——其他应收款

无法查明原因——管理费用

2. 现金溢余的核算

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相关人员或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有责任人——其他应付款

无法查明原因——营业外收入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小企业还应设置“银行存款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一)银行存款收入的核算

(1) 小企业将款项存人银行或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2) 小企业对外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直接通过银行转账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二) 存款利息的核算 1. 计息日和计息期

计息日——每季度末月的 20日 ,如 3 月 20 日、 6 月 20 日、 9 月 20 日、 12 月 20 日

计息期——“算头不算尾”,满月不论月大月小,均按 30 天计算,零头天数则按实际天数计算

2. 确认利息的核算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财务费用” 科目; 收到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 “应收利息” 科目。

(1) 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贷:财务费用

(三) 银行存款支出的核算

(1) 支付前欠货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三 、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外埠存款的核算

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1) 开设账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贷:银行存款 (2) 收到供货单位发票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 将多余的资金 转回原开户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第三章 应收账款

第一节 应收款项概述

(2) 收到利息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2)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一、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小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

项和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的范围

首先,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活动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

其次,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债权

再次,应收账款是指本公司应收客户的款项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 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措施

1) 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2) 加强产品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

3) 确定应收账款最佳持有额度并对客户使用奖惩政策

2.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措施

1) 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2) 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

3) 谨慎对待应收账款的转换问题

4) 进一步完善收账政策

二、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

债。

三、应收票据

是指小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

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

计算公式如下:票据到期价值 = 票据面值 X ( l+ 票面利率 X 票据期限)

四、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

付款。

2.应收的出租物租金;

3.应收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4.备用金

5.存出保证金;

6.预付账款转人

7.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的日常管理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 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或工作需要须备用现金的,应填写借款单,注明使用时间及用途,经

领导批准后方能借用公款。

(2) 向员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财务人员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收款手续,财务人员有权

通知借款滞报人员及时报账。

(3) 借款人员必须及时还款或拿合法票据到财务部门报销,一般情况下当月结清,特殊情

况下于次月办理完毕,但最迟不得跨年。

(4) 若小企业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对于领用的备用金应当定期向财务部门报销。

所谓坏账,就是指小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使企业遭受的损失称为“坏

账损失”。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

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1) 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2) 债务人死亡, 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3) 债务人逾期3 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4) 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5) 因自然灾害、 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6)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不得提前确认坏账损失 ,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其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加以确认。按照损失金额,计人营业外支出, 同时冲减应收款项。

确认应收账款实际发 生的坏账损失 ,应当按照可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账面余额,贷记 “应收账款” 科目, 按照其差额, 借记“ 营业外支出”科目。

第二节 应收款项的核算

一、应收账款的核算

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 ,预收款项也在“ 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1) 销售产品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人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商业折扣情况下的应收账款

商业折扣,是指小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 ,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三) 现金折扣情况下的应收账款现金折扣又称销售折扣,是企业为敦促顾客尽早付清货款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

表示方式一般为“a/A , b/B, n/C ” a 、b 为折扣百分比;A 、 B 为折扣期限。 二、 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小企业,也可以不设置该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人 “应付账款” 科目的借方。

三 、应收票据的核算

(一)取得商业汇票的核算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或 (应收账款) (二) 票据转让的核算

(2) 收回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票据转让,是指持票人可以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 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 “不得转让” 字样的,该票据不得转让。 (三)票据贴现的核算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贴现息计入财务费用 贴现金额的计算:

票据到期价值 = 票面价值 X (l+ 年利率 / 12X 票据到期月数)

或 = 票面价值 X(l+ 年利率 /360X 票面到期天数)

(无息票据的到期价值= 面值)

贴现息= 票据到期价值 X 贴现率 /360X 贴现天数 贴现天数 = 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一1 贴现所得金额 = 票据到期价值一 贴现息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四)应收票据收回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四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1) 以现金预付备用金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贷:库存现金 五、坏账核算 所谓坏账,就是指小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由于发生坏账而使企业遭受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1) 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2) 债务人死亡, 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3) 债务人逾期 3 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4) 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5) 因自然灾害、 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6)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小企业不得提前确认坏账损失 ,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其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加以确认。 借:银行存款 50 000 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应收账款 70 000

第四章 存货

(2) 报销时 借: 原材料 库存现金(没用完退回的备用金)

贷: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第一节 存货概述

存货,存货是为了出售或生产耗用而持有的货物。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以及小企业(农、林、牧、渔业) 为出售而持有的、 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消耗性生物资产。

工程物资是为了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是材料,但不符合存货的定义。

小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

原材料、在产品、 半成品、产成品、 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 消耗性生物资产等。

二、 存货的确认条件

1.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分。 一、外购存货的成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 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在外购存货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但不含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人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 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相关税费,包括计人存货成本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外购存货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包括人库前发生的仓储费用、 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小企业 (批发业、零售业 )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

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不在“在途物资”中核算。 月末,应将仓库转来的外购材料或商品收料凭证,按照材料或商品并分别下列不同情况进行汇总:

第一,对于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账务处理: 借: 原材料或周转材料、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第二, 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账务处理: 暂估入账

借 :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一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红字冲回

借:应付账款一暂估应付账款

贷 :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 外购存货时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科目

(1)在途物资本科目核算小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 、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实际采购成本。 (2)原材料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3)材料成本差异本科目核算小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

本的差额。

(4)库存商品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售价。

(5)商品进销差价本科目核算小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6)委托加工物资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

际成本。

(7)周转材料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库存的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8)消耗性生物资产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农、林、牧、渔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计算

?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按照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计算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按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计算

?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计算

?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的应按照转群时的账面价值计算

?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按照发生的后续支出计算

?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归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费用,按照应分配的金额

?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时,应按照其账面余额

二、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应记入以下科目

生产成本本科目核算小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小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可将本科目改为“4001 劳务成本”科目,或单独设置“4002 劳务成本”科目进行核算。

制造费用本科目核算小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投资者投人存货成本应当按照评估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提供劳务的成本包括:与劳务提供直接相关的人工费、材料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前面已经介绍)

盘盈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

四、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二.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公式见后表)

三.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存货成本的结转

小企业销售存货,应当将已售存货的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计入营业成本。这就是说,企业在确认存货销售收入的当期,应当将已经销售存货的成本结转为当期营业成本。

存货毁损、盘盈和盘亏的会计处理

存货发生毁损,处置收入、可收回的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扣除其成本、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人“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人”

盘盈存货实现的收益应当计人“营业外收入”。盘亏存货发生的损失应当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五章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下同)的投资。

两个条件:

(1)该投资必须随时可以上市流通

(2) 企业管理层有意在一个会计年度之内将其转变为现金

短期投资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 很容易变现 (2) 持有时间较短

(3) 不以控制、共同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为目的而作的投资 短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科目:短期投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 (1)购买股票 借:短期投资——F 公司股票 应收股利(已宣告未发放) 贷: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例 5-2】2X11 年 1 月 2 日, A 小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 G 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该笔债券于 2X08 年 7 月 1 日发行,期限为 10 年, 债券面值为 2 500 000 元,票面利息为 4%。上年债券利息于下年 1 月 15 日支付。A 小企业持有目的是短期获利,支付价款 2 600 000 元,其中包括已宣告但未发放的债券利息 100 000 元,另支付交易费用的 30 000 元。 2X11 年 1月 15 日, A 小企业收到该笔利息。 2X12 年 1 月 15 日 ,又收到债券利息100 000 元。

短期投资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对价) 贷:短期投资——股票 短期投资——债券

投资收益(差额)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第六章 长期投资

(2)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1、2X11 年 1 月 2 日 ,购入 G 公司发行的债券:

借:短期投资——G 公司 2 530 000 应收利息——G 公司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630 000

2、2X11 年 1 月 15 日,收到买价中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应收利息——G 公司 100 000

3、2X 11 年 12 月 31 日, A 小企业确认本年度债券利息:

借:应收利息——G 公司 100 000 贷:投资收益 100 000

4、2X12 年 1 月 15 日,收到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应收利息——G 公司 100 000

第一节 长期投资概述

一、 长期债券投资 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 (在 1 年以上) 持有的在 1 年内不能变现或者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

目的:获得稳定的收益 长期债券投资的特点: (1) 投资的对象是债券。

(2) 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另一企业的剩余资产,而是为了获取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利息,并保证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3) 持有期限超过 1 年。 二、长期股权投资 四种类型:

1.控制>50%

2.共同控制50%

3.重大影响 20-50%

4.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20% 长期股权投资特点: 1.长期持有

2.利益风险并存,可以获取经济利益但须承担相应的风险

3.通常不能随时出售

4.投资风险较大

从核算范围看,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核算: (1) 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以及合营企业的投资。 (2) 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只核算前两项,还可以核算“准备长期持有,并且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地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第二节 长期债券投资核算

(1) A 企业购入此长期债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3 000 000 ——溢折价90 000 贷:银打存款3 090 000 (二)购入溢折价的长期债券 溢价: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100 000 ——溢折价10 500 贷:银行存款110 500 二、长期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 (1) A 企业购人此长期债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3 000 000 ——溢折价 90 000 贷:银打存款 3 090 000 (2) 持有期间每月月末: 借:应收利息 20 000 贷:投资收益 20 000

折价: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100 000 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9 500 银行存款90 500

借:投资收益 1 500

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1500 (3) 实际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利息 20 000

(二)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 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收人应当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应分摊的债券溢折价金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或借记“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科目。 (1) A 企业购入此长期债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溢折价 贷:银行存款 (3)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债券投资——面值 ——应计利息 (三)长期债券溢折价的摊销 摊销方法采用直线法:

三、长期债 券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债券投资,主要是指在长期债券到期之前出售长期债券或者长期债券到期,收回长期债券。

处置长期债券投资,处置价款扣除其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

应当计人投资收益。债券投资到期,小企业收回长期债券投资,应当冲减其账面余额。 (一)长期债券投资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 长期债券投资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照收回的债券本金或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应计利息)”科目,按照应收未收的利息收入,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二)长期债券到期之前,处置长期债券投资

处置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照处置收人,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债券投资(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科目,按照应收未收的利息收入,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

小企业长期债券投资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所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作为长期债券投资损失。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规定:小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 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

财产不足清偿的。

● 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2) 持有期间每月月末: 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

●债务人逾期 3 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长期债券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人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长期债券投资账面余额。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认实际发生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应当按照可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债券投资(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1) 小企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后的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应收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2)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换出季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科目,按照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即按照应分得的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小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价款扣除其成本、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人投资收益。具体会计处理过程中,应按照处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成本,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应收未收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1) 被投资单位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2) 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 3年以上,且没有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3) 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 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

(4) 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 3年以上的。

(5)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节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一、长期债券投资

(一)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

核算科目及明细科目使用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通过“长期债券投资”核算,长期债券投资科目下设有面值和溢折价二级明细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下,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下需要区分成本和利息调整二级明细科目。

(二)长期债券投资后续计量

(1) 确认利息收入的金额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根据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根据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2) 减值损失的处理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不需要考虑减值。企业会计准则下,若发生减值,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三)长期债券投资处置

企业会计准则下,如果持有期间集体减值,处置时应同时转出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存在减值问题。

二、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小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法核算一致。

企业会计准则权益法下,还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以及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份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及“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同时确认“投资收益”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而不确认“投资收益”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需要作此种处理。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若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需要转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且需要在权益法核算下,持有期间通过“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的其他权益变动转人“投资收益”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不涉及这两类核算。

(四)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损失金额与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和条件一致,损失直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支出”科目,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损失仅与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可收回金额有关,与税法规定的不同,投资损失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

第七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年的有形资产。

特征

第一,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第三, 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 确认条件

1.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 益很可 能流入小企业

2.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 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 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安装费等,但不含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1、购入的是生产用的机器设备: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购入的是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 借:固定资产 [含税] 贷:银行存款 在实务中,小企业可能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如果这些资产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并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則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照各项固定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1、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在建工程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等: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原材料

1、购入进行安装: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支付安装费: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3、安装完毕交付使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1、购入的是生产用的机器设备: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购入的是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 借:固定资产 [含税] 贷:银行存款 4、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5、支付工程发生其他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6、达到预定状态,确定成本: 借:固定资产

3、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商品: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在建工程 出包工程

1、企业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向建造承包商结算进度款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2、工程完成时,按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3、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首先,计算分配待摊支出,待摊支出的分配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次,计算确定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成本:

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1、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2、融资租入取得的固定资产 3、盘盈的固定资产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以无需考虑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小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1) 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成本。

(2) 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 小企业从该项固定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3)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指小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数量。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年限

除以下情况外,小企业应该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 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2)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100?++=

在安装设备支出

安装工程支出建筑工程支出累计发生的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分配率应分摊待摊支出安装工程支出、支座等建筑工程支出为设备安装发生的基础设备成本需要安装设备的成本应分摊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产成本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基本知识

一、 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18号2006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五、企业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2008年12月28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外合资企业范围内实行,其他企业仍然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共计十四章一百六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原则、会计记帐方法、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记帐程序、会计报表格式、报送程序和编制说明、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处理方法、会计制度的修订、补充权限及其他有关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等。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均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有些也适用于其他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 第二、规范目标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侧重于确认和计量,重点规范会计决策过程。而会计制度则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可操作性规范,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只是有机地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即会计制度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与结果。 第三、结构体系不同。统一的会计制度自成体系,它由三个层次构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为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分别一般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小企业建立各自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

高中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 此篇“生产与经济制度”高中政治知识点由重庆八中高中政治备课组设计,本站小编收集整理。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1号

附件: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 1 号 一、关于企业集团中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问题 企业集团中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事业单位(不含执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下同)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企业集团中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预算会计内容,只执行财务会计内容。 二、关于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事业单位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且被投资单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在持有投资期间,应当以被投资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基础,计算确定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的金额,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二)事业单位以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评估价值加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事业单位按规定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的,应当按照以上方式确定的价格加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三)事业单位处置以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规 1

定所取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的,应当按照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被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借贷方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 科目;同时,在预算会计中,按照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科目,按照处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贷记“投资预算收益”科目,按照贷方差额,贷记“其他预算收入”科目。 (四)权益法下,事业单位处置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取得的(不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时,按规定将取得的投资收益(此处的投资收益,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价款扣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的,分别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其投资成本的,应当按照被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借记“资产处置费用” 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同时,按照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尚未领取的现金股 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其投资成本的差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科目(以上明细科目为贷方余额的,借记相关明细科目),按照实际取得 2

政府会计准则(全文).doc

目录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5)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 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8) 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9) 第一节资产 (9) 第二节负债 (11) 第三节净资产 (12) 第四节收入 (12) 第五节费用 (13) 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4) 第六章附则 (15) 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7) 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7) 第一章总则 (17) 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7) 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7) 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9) 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0) 第六章附则 (20) 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1) 第一章总则 (21)

第三章长期投资 (22) 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2)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2) 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5) 第五章附则 (26)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7) 第一章总则 (27)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7)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8)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0)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0)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2)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2) 第六章附则 (33) 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4) 第一章总则 (34) 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4) 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6) 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7)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7)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9) 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9)

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1) 第一章总则 (41) 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2) 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3) 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5) 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5) 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7) 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7) 第六章附则 (48) 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0) 第一章总则 (50) 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0) 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1) 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2) 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4) 第六章附则 (54) 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6) 第一章总则 (56) 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7) 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9) 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0) 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2)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第一讲新准则、新制度的改革背景 一、新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五个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 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 (一)《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制度。(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度。 (三)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的简单相加。 (四)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 (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 1. 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2.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3. 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四)《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改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专科毕业论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 会计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会计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会计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会计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加快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进程: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对计算机硬件和软 件的投入;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提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专科毕业论文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中文摘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中最基层的制度规范,是具有垄断性的综合 性规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借助会计工作进行 日常核算和监督。在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逐渐 成为现实之必须。本文从认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地位,了解企业会计内部制度建立 的必然性,分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而提出有效建设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企业的会计业务是企业的命脉,既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决策信息,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企业如何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保证有组织、有秩序地做好会计工作,提高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及管理的功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1.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 1.1. 1内部会计制度是一种较综合性的规范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综合性是由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决定的。因为它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处理各种业务(尤 其是会计业务)时,都必须按会计制度的要求执行。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看,企业内部会计 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会计制度必须全面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各项经济 业务的处理流程必须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会计工作又具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各种会 计规范都是以会计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这源于会计技术的可选择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 直接约束会计系统运行的规范,具有系统的技术思想,比如要对会计分工中的牵制技术以及 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技术做出明确说明。可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综合了 会计管理、会计技术、内部控制等内容,是一个综合性规范。 1.1.2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的一种经济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理论,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即使在同一发展时期 中,面对不同的市场也会选择不同的经济政策。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决 策支持作用,为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 像企业经济政策那样有较频繁的变动,但会计制度中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可以配合不同的经济 政策进行。会计系统为企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

自考-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试题

G070·27350 注:本卷共两张!第一张1—4页,第二张5—10页。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一 27350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企业外购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中不应该包括( ) A .材料购买价款 B .途中合理损耗 C .途中非合理损耗 D .外地运杂费 2.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使期末存货价值最大的是( ) A .加权平均法 B .移动平均法 C .个别计价法 D .先进先出法 3.某企业购进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55万元,预计净残值为万元,预 计使用年限为年,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 A . 28万元 B .30万元 C .50万元 D .62万元 4.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 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 ) A .资本公积 B .管理费用 C .投资收益 D .营业外支出 5.下列属于反映某一时点的会计报表是( ) A .资产负债表 B .利润表 C .现金流量表 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6.甲公司为购建固定资产于2007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债券一批,面值为8 000万元,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6%,筹资资金8000万元(不考虑债券发行费用);7月1日又向银行借入2年期,年利率5%的款项4 000万元。上述两项借款属于一般借款,假设无其他一般借款,则该公司2007年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年利率为( ) A .5.8% B .6.8% C .7.2% D .5.5%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电子档)知识点

第一章小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第一节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小企业的界定 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00万以下从业人员300人以下 但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 (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 (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 2.有利于加强税收管理,促进税负公平 3.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的内部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促进发展 4.有利于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空间 第二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基本假设(4个)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会计基础 是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收付实现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 可靠性(真 实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以中小企业为例 院级:商学院会计11级 姓名:白冬莉 学号:1115224154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主要存在筹资渠道窄、资金严重不足、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依据,通过分析,寻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控制;财务管理;问题

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多属于非公有制的经济成份,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灵活性大,有创新能力且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水平不高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较强烈。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所以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经 济生活的一项重要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业务、新情况不断涌现,特别是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市场竞争 更为激烈。健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如何健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有一些薄弱之处。因此,加强如何健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歧视”使中小企业不能和大型企业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

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准则

财务会计制度 为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及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参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的财经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一部分财务制度 一、财务计划 根据公司的计划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财务计划。 公司编制的财务计划从时间上分为长期、中期及短期三种,超过一年的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即为年度计划,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计划,短期计划主要指月度计划。 年度计划应于上年年底前完成草案,于当年元月31日前正式编制完成;月度计划于上月月底前完成草案,当月5日前编制完成。 各区、块的房产或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相对独立的项目,还应在上述基础上单独编制财务预算。 (一)财务计划的主要类别和容 1、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收支计划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包括计划期公司的一切可以预计的现金收入与支出。财务收支计划的主要容

及列示方式如下: ?计划期各项现金收入; ?计划期各项现金支出; ?计划期期初现金余额; ?计划期可用现金(计划期现金收入加期初现金余额); ?计划期拟筹措的现金(计划期可用现金减计划期现金支 出); ?计划期期末现金结余数。 2、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计划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包括计划期将发生并应计入计划期的成本费用,及虽未在计划期发生但应计入计划期的成本费用,其主要容与列示方式如下: (1)房地产开发成本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前期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基础设施费; ?公共配套费; ?开发间接费。 (2)期间费用

浅议如何建立权利制衡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浅议如何建立权利制衡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发表时间:2009-12-24T15:58:14.48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刘贵全 [导读] 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 刘贵全(辽东学院) 摘要:现代企业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有些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防碍了财务内控制度作用的正常发挥,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试以企业日常基本的业务循环流程的运行为依托,从权利制衡的角度出发,试论及如何建立完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发挥其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功效。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权利制衡业务循环 0 引言 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对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性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现代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财务管理体系中基本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工程体系构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会计内部控制内涵的阐述,以及对企业日常基本的业务循环流程中涉及的权利种类的表现和权利制衡方式的分析,试讨如何以基本的业务循环流程的运行为依托,从权利制衡的角度出发,来建立权利制衡下的会计控制制度,发挥其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1 简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1.1 内部控制内涵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着。经过多次修订后,1994年COSO委员会提出对外报告的修改篇,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的认可并开始被广泛接受。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而本篇所指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涉及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会计控制活动要素。本人认为会计内控制度主要有规范业务流程和防范错弊发生两大功能:规范就是指通过制定业务循环的流程和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规范业务循环按照正常的方向和步骤执行,主要涉及的措施包括授权审批、岗位分工、会计控制等。防范就是指采取完善组织结构设置、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监督和纠错等手段,保证已存在的制度、业务流程正常发挥作用,防止错弊的发生。 1.2 内部财务控制的内容各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涉及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2.1 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为对象,规定财务管理活动必须遵守的方针、政策,以及控制财务管理活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以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包括预算、决算、筹资、投资、工程项目、担保等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对象,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结构。 1.2.2 以购货和销售等涉及单位外部购销活动作为会计系统核算对象,规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制度、复式记帐方法、财产定期盘存、会计稽核检查等。 1.2.3 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为对象,规定资产购入、验收、保管、维护、领用等部门和环节的职责、权限、手续和程序,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材料验收及限额领用控制制度、产成品入库和出库控制制度、资产定期清查制度等。 1.2.4 机构人员的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设立以及人员考勤、人员培训。 2 财务内部控制中涉及的权利种类及制衡方式 尽管在基本的业务循环中各部门行使的职权不同,但会计内部控制中涉及的权利可概括分为:提请权、审批权、决策权、执行权、记录权、监督权。业务循环中涉及的提请权具体表现为:预算草案编制、筹资方案的拟定、资产的请购、询价等;业务循环中涉及的审批权、决策权具体表现为:预算审批、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核、采购合同的审核与确定供应商等;业务循环中涉及的记录权、监督权具体表现为:筹资、采购业务中相关的会计记录、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等。 会计内部控制中权利制衡方式分为横向和纵向;横向制衡是指平行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以及部门内的各个岗位的相互分工,主要涉及执行权中各个岗位的分工。纵向是指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审批、控制、监督考核以及部门内的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横向权利制衡例如:单位实施职责分离管理。职责分离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的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纵向是指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审批、控制以及部门内的上级对下级的指示。例如单位实施强化授权批准控制。各单位应明确规定涉及会计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又例如岗位责任制度上级对下级的定期考核。岗位责任制度是单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按照岗位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一种行为准则。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使单位内部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员工均有明确而具体的职权范围工作和责任。银行依据岗位责任制度政绩、定奖赏,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 建立权利制衡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本人认为建立权利制衡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3.1 从组织制度上保证,建立健全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机构,完善组织机构的建设: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提高会计组织的独立性,权威性;保证授权分责,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岗位分工明确; 3.2 从制度规范上保证,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要按照规范化、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加强会计检查。会计记录、账务处理、成本核算等必须独立,并且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 3.3 从人员配备上保证,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员工做到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熟悉生产过程、业务过程等;符合公司规定的岗位规范要求。 3.4 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监控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什么区别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什么区别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是中国会计规范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前者是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是操作层面的文件。

换言之,准则告诉你什么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哪些应当用历史成本计量,哪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哪些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哪些计入当期损益。 制度则针对如何进行帐务处理,借计什么科目,贷记什么科目等等。在2006年前,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存在,前者地位高于后者,但是两者之间或多或少会有矛盾,给会计处理引起混淆。 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完全代替了原来的旧准则和制度,未来就只有准则,没有制度了。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什么区别准则和制度的联系、区别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两者联系: (1)可统称会计制度。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都是会计标准。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都属于会计法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区别: (1)规范的目标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

政府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财会[2016]1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 1 年(不含 1 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 1 年(不含 1 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第三条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自然资源资产等,适用其他相关政府会计准则。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予以确认: (一)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服务潜力很可能实现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条通常情况下,购入、换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验收合格时确认;购入、换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确认;自行建造、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在建造完成交付使用时确认。 第六条确认固定资产时,应当考虑以下情况: (一)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年限或者以不同方式为政府会计主体实现服务潜力或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且可以分别确定各自原价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二)应用软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应当将该软件的价值包括在所属的硬件价值中,一并确认为固定资产;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应当将该软件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购建房屋及构筑物时,不能分清购建成本中的房屋及构筑物部分与土地使用权部分的,应当全部确认为固定资产;能够分清购建成本中的房屋及构筑物部分与土地使用权部分的,应当将其中的房屋及构筑物部分确认为固定资产,将其中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确认为无形资产。 第七条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同时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八条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会计准则制度适用范围

一、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18号 2006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 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二、企业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 25号 2008年12月28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外合资企业范围内实行,其他企业仍然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共计十四章一百六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原则、会计记帐方法、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记帐程序、会计报表格式、报送程序和编制说明、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处理方法、会计制度的修订、补充权限及其他有关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等。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点归纳

高一期中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什么)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如何消费)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效果如何)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想不想消费)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和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四个环节。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现实依据: ①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④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认识改革 ①改革的内容: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注意:不是根本制度的改变) ②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摘要 建立内部会计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改善单位经济管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中最基层的制度规范,是具有垄断性的综合性规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借助会计工作进行日常核算和监督。在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逐渐成为现实之必须。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认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地位,了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分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而提出有效建设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控制;建设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 is a necessary supplement to the state laws, regula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accou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internal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work order, perfect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On the system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the status quo, the perfect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behavio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protect the effective operating of the capital market has important sense,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d the system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the status an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ment, on how to build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interior accounting puts forward some view Keywords:Enterprise;internal accounting;control;system constru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