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课件

会计《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课件
会计《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课件

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百色是民族旅游学校

教案

2015年X月X日

第 1-6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

第页

第 7-1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

第页

第 14-1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

第页

第 17-2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

第页

第 25-30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

第页

第 31-3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

第页

第35-4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

第页

配、临

时更改

等)

一、

1.会计基本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原理,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

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2.会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

它通常被称为会计恒等式。

3.企业获取资产的来源渠道有两条:一是由企业所有者投资形成,二是由

债权人贷款形成。

4.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强弱,可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5.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均属于负债。

6.从数量上看,资产与权益始终保持平衡关系,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

会改变资产和权益的金额。

4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45分钟

7.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8.任何经济业务发生后,均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化,但资产和权益在数量上仍然始终相等。

9.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0.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均属于收入。

11.如果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没有被破坏。

12.凡收入均将引起资产增加,凡费用均将引起资产减少。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Hetao University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课题组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组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基础。其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新入学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很多原理和方法无法理解,存在着入门难的情况。那么作为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选择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按照“课程体系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课程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使课程结构合理化,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能。结合企业实际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改革与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知识和能力”,“必须和够用”的原则进行,要求“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注重结合”,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措施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要素

第二章第一节会计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包含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的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的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新课讲授: 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 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 ②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 资。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 ④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 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②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回导致经济 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 第二,负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 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 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负债的内容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电大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一(放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会计 初学者对会计一词的理解:1、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2、会计是一个部门(机构),如单位内部设置的财务处;3、会计是一项具体的核算工作,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4、会计是人们从事的一种职业,如张会计,是某一公司的会计人员。 以上都只是对会计初浅、片面的认识,那究竟什么是会计科学完整的含义呢?这就必须从世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说起。(二)会计是如何产生的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 2、人类要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要生存,解决温饱问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要劳动)→在生产劳动中为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提高产出效益,就会促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劳动耗费、劳动成果

进行观察、计量、记录和比较分析

→→由此,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会计。 3、总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发展的基础;会计源于生产实践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书P1) (三)会计的发展史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阶段(公元15世纪末,即1494年前)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通过头脑记忆或工具来记载劳动收支,会计只是生产职能中的一个附带部分。(如: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刻木记日等。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发现的赤色鹿角棒,上面也刻划着一些有规则的符号,也被怀疑是古人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记录。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已有“获”、“入“等文字来专门反映收入情况,而用“用”、“出”等字来专门反映支出情况。)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会计也从一种必要的附带工作逐渐成为一项由专门人员从事核算记录的专门工作(如:古代印度公社中的农业记账员,专门负责农业账目的登记。)

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基础会计课程做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因此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难以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利用本学期负责《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改课题的机会,对2010级高职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教学法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采用以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们始终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将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会计核算工作的六大步骤之中。由此,我们设计了六大工作(学习)任务,如下表: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简单介绍本课程的背景并详细地向同学们描述各项需要完成的工作(学习)任务及时间安排,使学生对本学期该课程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大概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辅导学生进行分组,因为所有的工

作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并且建议将会计基本技能恰当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中。例如,可以将“会计大小写金额书写”和“点钞、验钞”这两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环节插入到“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的工作任务之前。将“计算机小键盘盲打”和“函数计算器的使用”这两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环节插入到“对账和结账”工作任务之前。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引起学生对新技能的好奇心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 二、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要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 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对于绝大部分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见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缺乏整体认识。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 我们可以将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并且将实训室按照企业会计部门的格局布置,把课堂变成虚拟企业会计部门的办公场所,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和真实的工作环境。 (2)提供真实的工作用品。 课程教学中需要的账证单表等资料,特别是原始凭证,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如各类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无法购买的如增值税发票、银行结算凭证等可以按实物模式自行开发印制,甚至小至实训用具(如印泥、财务专用章)、岗位职责牌的配备等都尽量与实际会计工作一致,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与实际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本学期的教学实验证明,学生对这方面的改革措施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 (3)真实的工作任务。 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全部经济业务均是在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的基础上整理选取的,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这一改革措施可以不断的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实践,使其在感性、具体认识中培养起浓厚的学习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方案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具备基本上岗的能力。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交出3本记账凭证、2本日记账、一本总账、若干张不同格式的明细账、二张报表。 (二)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三)具体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的职能、对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核算方法等基本理论。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等基本知识。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即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5、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6、了解记账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7、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8、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种类,掌握各种不同类型账簿的登记。 9、掌握账簿的试算与记账错误的更正;掌握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10、掌握错账更正的方法。 11、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及编制要求。 12、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3、理解利润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利润表的编制。 14、了解会计报表的披露和注解、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 15、了解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法 (1)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教学 (4)提问式教学 (5)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6)实践教学 2、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如账、证、表等),示范简单的操

第1章节会计基础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本章分值约6分左右。内容属于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涉及的内容是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等,本章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要重点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各类题型中的应用。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例题·多选题】(2010年)下列有关财务会计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信息 B.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 C.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D.侧重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选项AD是管理会计的特点。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发生的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以达到加强经济管理的目的。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时,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独特方法。例如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运用这些方法,并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实现会计工作的目的。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监督) 会计一方面要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要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中职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中职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篇一: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引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五、课时安排: 共10课时(总48课时之23—32课时) 第一课时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2 筹集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 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讲授: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会计基础培训心得3篇(完整版)

会计基础培训心得3篇 会计基础培训心得3篇 会计基础培训心得范文1: 我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一本基础会计学的书完整地学习完了;虽然本科也开了基础会计学的课程,但这一周的学习比那时一学期学的效果都好!而不再仅仅是知道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了! 主要感想列示如下: 一、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可以从这样理解: 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分别对应定义中两个逗号分开的内容。 二、利润这个会计要素仅仅值得是日常活动经营所得,并为包括营业外收入;费用亦同。但最后利润表中计算的总利润包括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而且也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三、做会计分录时,必须首先要分清属于哪种经济业务,才能清晰地分清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 四、税费的记录涉及到两个会计科目: 管理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税费该计入那个会计科目的标准时是否直接与经营相关。所以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费有:营业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和资源税。其余的税费计入管理费用。但增值税不计入任何会计科目,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营业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税,所以不需要将增值税计入费用。

五、学习完了基础会计学,才终于明白会计处理的程序,即会计循环。现在好想去企业里实习,在实务中加深学习! 以上几点仅是我的一点鄙见,还请各位会计同仁指点错误之处,以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会计知识! 会计基础培训心得范文2: 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对于《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我认为这对整个会计学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这门课像一盏照明灯,也像一个本书中的一个引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会计学科的概貌。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说到学习会计学,这绝对是一项不容马虎的过程。在我们刚学习该课程的第一章时,大家都以为学习它不过就是背背定义就可以了,可在相继学习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这门课,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严密的分析。 学习会计学有时我会觉得很枯燥,记不完的定义,还得挖掘其中的内涵。让许多人都不知所措,但坚持下来就是成功,没有哪门课是坐享其成就能出色的,学习了半个月对于成人学习来说给我们的感觉的确是有很多的困难。学习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后,我的感觉用受益匪浅这个词来概括是毫不夸张的。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也是心里有数。对于会计这个专业来说,有些人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现在学习会计学专业的人那么多,自己怎么可能在芸芸众生中有优先权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虽然会计这个专业目前学的人很多,但精通的人却不多,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的硬道理大家都应该懂得,所以在学习期间别想的太多了,把握这个学习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 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 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 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 真实可靠的依据。而监督则是核算的 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 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 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 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 一、掌握三个基本 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概念、理论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有能够灵活运用。 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将教会我们如何对具体的经济 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账、填制 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 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等。对于这些核 算方法,要求大家熟练掌握。 3、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员认真完 成实务操作作业,并多向教师及财会人员请教,对凭证、账簿、报 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做到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独立完成一系 列的会计工作。 二、注意三个联系 1、注意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会发生许多笔经济业务,许多经济业务之间是有联系的,例如: “业务一企业购10000元的材料,货款未付。业务二用银行存款支 付10000元的货款。”会计人员要注意到两笔经济业务之间的连贯 关系。 2、注意各账户之间的联系为了更方便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在 会计中设置了许多独立的账户,如:原材料账户、现金账户、银行 存款账户、应付账款账户等等,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影响到两个 或两个以上账户的数量变化,如:“业务一企业购10000元的材料,货款未付。”会使物资采购账户增加10000元,应付账款账户增加

10000元。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各账户的相互联系,会判断一笔业 务的发生会影响哪些账户的增减变化。 3、注意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前面介绍的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等会计核算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中要注意这种联系, 掌握好各种核算方法的使用顺序,如:一定要最后编制报表,因为 编制报表要使用前面核算方法得出的数据。 三、处理三个关系 1、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基础会计讲授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 理论、方法,在要求大家全面掌握的同时,还要求学员能够从中总 结出重点内容,只有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才能高效率地学好 这门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会计课程主要教给学员能够独立完 成会计实际工作的方法,以注重实践为特点,因此死记硬背的学习 方法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学员能够处理好理解与记 忆的关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处理好自学与面授的关系由于面授时间有限,所以要求学员 充分利用教材、录像、课件、网上资源等多种媒体进行自学,处理 好自学与面授之间的互补关系,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习分录六步法 第一步,分析经济业务,找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解释与学员结合实际来理解会计科目是做好会计分录的 最最关键和基础工作,所以第三章不能快更不能省,更要讲透彻。 到了第五章再回过头来复习相关的账户就轻松多了,像这种重难点 处最好能在课堂上保证有两遍通过)。 第二步,确定所涉会计科目的归属类别,即所涉会计科目是资产类,负债类等等。 第三步,判断经济业务中所涉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化方向。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周数讲授时间章、节备注2 12学时第1章第1~4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本质、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方法及其构成等内容。 重点内容会计涵义、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等。难点会计的涵义、职能、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即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 二、会计的发展 我国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 明清两代以货币为会计记录的统一量度,并设计了“龙门账”

核算方法,它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收入,“缴”指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负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具体来讲,就是会计是用来做什么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归纳为反映(观念总结)和监督(控制)。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在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时,主要是从数量而不是从质量的方面进行反映。 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这一过程又具体体现为记账、算账和报账三个阶段。记账就是把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账簿上予以记载;算账就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计算该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以及损益情况;报账就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将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出。

《基础会计课程辅导》编写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辅助材料》编写大纲 1、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2、编写人:郑太岳卢小亚 3、适用专业:会计专业、会计信息管理专业 4、编制导向: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院要求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该教学辅助材料。 5、编写思路:按照会计类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社会对学生岗位要求、基础会计教学大纲的要求、会计课程学习规律、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制该教学辅助材料。《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辅助材料》进一步和教材做紧密结合,学生通过教学辅助材料,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对课前学习及课前思考,回顾已学知识,衔接本节重点,明确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具备的知识;通过阅读本节知识要点,即精炼学习内容,又减轻理论学习负担;通过阅读经典案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入工作环境;知识点扩展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强化学生职业兴趣和扩展学生职业选择;课后习题是会计类专业必备要求,通过多样化的习题,扎实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练习;通过课程小结,要求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6.编写内容: 目录 第一章认知会计和会计职业 模块一会计基础知识准备 模块二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模块三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模块四会计核算的方法 模块五会计等式 模块六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模块七复式记账原理 模块八认识会计职业 第二章会计账簿启用和登记 模块一会计账簿基础认知 模块二会计账簿的建立及其内容

模块三登记日记账 模块四登记分类账 模块五对账和结账 模块六错账的查找与更正 第三章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模块一原始凭证认知 模块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模块三记账凭证认知 模块四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模块五会计凭证的装订 模块六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四章日常会计业务核算 模块一资金筹集业务的账户设置与记账凭证的编制 模块二材料供应业务的账户设置与记账凭证编制 模块三产品生产业务的账户设置与记账凭证编制 模块四产品销售业务的账户设置与记账凭证编制 模块五财务成果形成及分配业务的账户设置与记账凭证编制第五章开展财产清查 模块一财产清查概述 模块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模块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 模块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模块二、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模块三、账务处理程序的分类 模块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认知 模块五、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模块六、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认知 第七章编制财务报表 模块一会计报表认知 模块二编制资产负债表 模块三编制利润表 模块四编制现金流量表 第八章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 模块一认识会计档案 模块二会计档案的归档与借阅 模块三会计档案的保管与会计工作的交接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15世纪以前)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近代会计(15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使会计方法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现代会计(20世纪中期至今)二十世纪中期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端。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社会在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会计)就越是必要。”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一)会计的反映(或核算)职能 1.概念: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发生及完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是会 计的基本职能。 2.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 (2)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 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会计的传统工艺同现代电子技术相结 合,会计反映的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概念: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会计活动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活动本身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 2.特点:(1)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 (2)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具有综合性 (3)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 (4)会计基本职能的关系 三、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算、控制、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第二节会计的目标和任务 一、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二)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教学及反思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李涛 一、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基础会计》中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一节实践性较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出纳岗位工作任务,掌握日记账的记账依据、记账规则,做到准确规范记账。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1)了解出纳具体工作。(2)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会登记日记账。(3)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意识。教学重点: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登记日记账。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方法得当。在原有知识回顾与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实际工作情景和分组角色演练,使学生了解岗位经济业务流程,明确了出纳及其他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巩固了上一项目知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新授环节,首先结合实际工作对教材进行处理,摒弃了教材中不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次,通过演示模拟教学项目,设计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老师在做中指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再次,通过学生对出纳工作的再认识,使得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工作不再陌生,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基础会计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1.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对于小部分比较模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 2.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3.从课前预设和课堂过程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